牛年将去,今天是周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也是冬月里少有的艳阳天,我把它送给了罨画池。
今天18度,天高云淡,和风不燥,阳光炽热。
罨画池在崇州,车程一个多小时抵达。
据说罨画池建于唐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主,并广植银杏和枫树。千百年来,这里的风景都是四季不同。
一到秋冬交替时节,罨画池便笼罩在明黄色与火红色交替韵染的彩色世界中,象一幅幅美丽的油画。
而银杏呢,作为“耍都”的市树,她就象一个温柔的少女,在初冬的暖阳里,婉约清丽的约你出来一起走走,你淌漾在水一样的柔情中,蜜意𣊬间就涌上了心头。
你,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吧?
这里是文人雅士流连的川西园林。当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曾经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
比如这首著名的诗句:
.秋日怀东湖
宋 · 陆游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
青苹叶动知鱼过,朱阁帘开看燕归。
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谁与愁城略解围?
远远望去,罨画池门楼深凹在市井的喧嚣之中,公园大门为仿明清建筑 ,一排三间 ,歇山式屋面覆盖青灰色琉璃瓦,大门上方牌额上题着“罨画池”三个金色大字。
朱红色涂染的大门,飞檐斗拱。檐下挂着几支明黄色的宫灯,顿时显得气色不错。
一脚走入罨画池,还未下台阶,便能听到左边传来的潺潺流水声。
这声音来自大门左侧的黄石假山,水从假山上跌落而下,形成一段飞瀑。
闭目聆听,山润飞泉的音韵便让园林有了山林野趣。
进得门来,就被秋色撞了个满怀。
两棵高大的银杏树,耸立在云端的树冠,密密层层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堆金泻黄,阳光从缝隙里穿过,被树叶留在枝头上,闪闪亮亮的晃眼睛。
抬头望去,那些在金黄色的枝丫间旋动,晃悠,嬉戏打闹的叶片,如金蝴蝶般的飞舞着,薄纱般的身躯透着丝丝光影,好像看谁在枝头上站得更久。
不时地有失掉定力的叶片,翻卷着翩翩舞姿跌落下来,铺垫了一地明黄色的落叶。它覆盖着尘世的喧嚣。也累计了岁月的沉淀,厚厚的,踩上去,有酥软的感觉。
我从它密密砸砸的缝隙中看下去,也看不见青石板它原来的样子。
我们顺着池边,往右走着。
人在画中,美妙绝伦。
只是沒有想到,我们在门口享受着的银杏的魅力,已经是今天看到的,最有震感的风光了。
我们来晚了,晚了不止一步,而是晚了好几百步。
后来走在文庙里,看到网上出镜率很高的那两株银杏树,原本从半天云里倾泻而下的银杏叶,竟然也成了片叶不存的枯枝,顿时有种惆怅的感觉,幸好落在地上,仍然有许多败叶,走着看着,还是觉得有点煞风景了。
当然这是后话,一会儿再摆给你听。
说起银杏林,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在日照莒县浮来山下,也有一棵树龄达三千多年的银杏树。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莒县东一书生进京赶考,途中遇雨,就到这棵巨大的银杏树下避雨,忽然兴致上来,想考察一下树到底有多粗,就用搂抱的形式来测量树的围粗。,
书生竟然搂了七搂,还没转到起点。
正在他想搂第八搂的时候,被眼前的情况吓住了,书生量树的起点竟站着一位年轻的少妇。
原来少妇也来大银杏树下避雨。由于树太大了,所以两人谁也没看见谁。
怎么办呢?书生有心让那少妇让一让,但不好意思开口,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测量,于是就只好改为用手的方法,悄悄向那少妇身边过去,数到第八的时候,正好到那少妇的身边,那少妇竟然也没觉察。
可是,那少妇身体所占的位置,怎么量呢?书生想不出别的办法,就只好把少妇的体宽也算测量的一个长度。
于是银杏树的树围就成了“七搂八拃一媳妇”。
也许是因为周末吧,也许是因为阳光吧,来打卡的人太多了。各色时髦的女子,堆云发,插宫花,穿着汉服,有吊坠流苏,又摇着绢扇,来来回回的摆拍。
穿梭在这群人中,有些梦回前朝的飘逸感觉。
一群一群的大爷大妈们,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一窝蜂地跟在后面,不断地蹭拍。
我看见,一个被尾随着的女子,她一脸不悦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有一次,她在银杏树下,拣了一棒明黄色的叶子,纵身一跳的时候,顺势洒落手中的叶片雨。她的闺蜜半跪在地上,把手机镜头放得很低,用慢镜头给她拍叶片如雨般翩扇飞舞着降下来的样子……
这时候,有一个大爷上去,想让女子做几个别的造型,不想这女子徒然翻了脸,不咸不淡的抢白了他几句。
哈哈,我也是服了。被一个小姑娘怼到无语的感觉,是不是酸酸辣辣的呢?
这就是脸皮厚的好处。你大爷还真就是你大爷,虽然被呛得尴尬己极,大爷仍是神定气闲地端起了相机。
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了。
穿过大门前的银杏通道,扑入眼帘的是一池绿水。
水面近长方,西南角向南端长出的一个短粗尾巴,整个罨画池犹如一个大大的“L”,水岸以条石砌就,岸边多古木与烟柳 ,古朴典雅的亭台轩榭掩映其中。
西北角水边迎门处立有一通石牌,石碑正面上刻“罨画池”三字,字体与大门匾额一致。
沿着池边走去,却在百步开外,看到了陆游祠和文庙。
若是顺到左边走,就是继续玩湖。
走右边,就去陆游祠和文庙。
我们走的右边。
在罨画池中,陆游祠和州文庙,是两组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却又只有一墙之隔。
咫尺之间,便是三道风景,有了三种体验。
陆游祠在前,稍移几步,便看到旁边一道褐色圆弧门,进去,里面便是文庙。
罨画池内池,才是罨画池全园的精华之处。
于是,我们先去了陆游祠。
与罨画池一墙之隔的,就是陆游祠。
这座祠堂始建于明初时期,是为纪念曾任蜀州通判的爱国诗人陆游而建。
这是国内除了陆游家乡外,仅有的一座陆游专祠,
陆游祠大门门联,是开囯大将张爱萍大将军题写:
怀壮志统一国土,
含悲愤宿愿末酬。
陆游祠,是川西四合院书院式祠堂,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月轩等建筑。
放翁堂内有陆游像,气宇轩昂。
我们对这些都没什么兴趣。我们是来转耍的。
这个祠堂说的是历史。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春,陆游出任蜀州通判,居住在罨画池南岸的怡斋。
在蜀州期间,陆游写下了120余首描写当地风物的诗作,其中30余首都与罨画池相关,对罨画池的描写非常详致。
陆游在诗中提到了罨画池中小楼、朱阁、恰斋、萱房、放杯亭、重阁、画船、小桥等园林建筑,以及“三千官柳”、“百亩湖竹”等植物景观,同时还记录了在罨画池中发生的捉蝶、垂钓、观燕,戏鱼,瓶插、弹鸦护雀、饮酒赋诗等游园活动。
陆游在离蜀后,仍然对罨画池十分留恋,先后写下了忆怀罨画池的诗句:
“小阁东头罨画池,
秋来长是忆幽期”
进入祠内,一条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石板小路,绵绵地通往市井深处。
一人多高的院墙,圈住了两边的四合院子。这些院子都藏在大树下,灰墙青瓦的墙垛,开合着各种造型的门洞。小青瓦屋顶,院墙垛子上,地上,银杏的落叶黄稣稣的,点缀着秋色的残韵。
而光秃秃的枯枝,张牙舞爪地伸张着,与这乱色的世界相比,也才有了冬季的味道。
还是缺点儿风,这时候,若是有一点点风儿吹过,地面上陨落的叶片打着旋旋儿飞起来,这些画面也才能都活过来了。
老妈最喜欢照相,先来一张,咔嚓……
透过门洞,一个小姐姐正倚在泥巴墙边凹造型。
门外张头张脑的一大帮游人,都在等待里面拍摄落幕的时间,好像沒人想成为不请自来的撞入者。
这个背影真是绝了。倒男不女的,倒是有几个意思哦?
不过,你想得出来恐怕也说不出来的吧。
一大群人围着蹭热度,小姐姐居然处变不惊。
可以吧!椭圆形的门廊,人在门廊外掻首弄姿,小姐姐,你为什么不进来呢?
这里也是,沾是有汉服小姐姐的地方,就有很多长枪短炮瞄着。
以前听说书的扯把子,说到一个小姐走下绣楼,说了三天三夜都还没说下楼,已经是够啰嗦的了。
而这个小姐姐也是,总是在门外徘徊,进去三,进去一下又爪子了嘛?
抬脚三,怕人看见你的三寸金莲嗦?
一对小情侣在拍照片,小姐姐总是觉得差点意思,小哥哥一直按不下快门,都有点不耐烦了,而小姐姐还兴趣勃勃的在给小哥哥说戏。
等了好久了,我们也没耐心等了,我们要从她面前走过去。
你拍你的,我过我的。
我们从她面前走过的时候,她居然愠愠地看了我们一眼……
怎么着,还不让人过了?
我们跟着这个小姐姐,走进文庙。
文庙建于明代,明末毁于战乱,清顺治十六年开始重建。
殿宇巍峨,雄冠西川。
中轴线上,依次有万世师表牌坊、外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内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敬一亭。
两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坊,圣域、贤关门,金声、玉振亭,乡贤祠、名宦祠,衣冠所、礼器所,东庑、西庑,钟楼、鼓楼等建筑。
这些都是杜娘说的,我们又懂不起,只有看看闹热。
文庙的建筑宏伟,墙上的砖雕也很精美。
这道门有什么学问吗?
还有这两个钉在门板上的,是什么兽首?为什么嘴里还含着这个铜拉环?
恕我冒昧打扰一下,这些小姐姐趋之若鹜,一个个排着队与之合影留念的门,倒是有何玄机?
总有一些门道,是我们懂不起的。
但这些古色古香的韵味,真的会让人动容。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雕像,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
启圣殿内供奉着孔子父母的雕像。
在大成殿东西两侧刻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
妹子靠在门柱边上,褚红色的高大的门面,衬托得妹子好娇小,她手搭凉蓬,正在引胫打望。
从这里望过去,不就是一垛老墙檐吗?老墙上铺满了明黄色耀眼的落叶,再望上去,就是庙宇的飞檐翘角了,再望上去,就是蓝天白云了……
真搞不懂,这些妹子,古灵精怪的,望,望什么呢?
关于银杏树的起源,杜娘是这么说的。
5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
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现在所有银杏树的始祖,在天目山上,这是冰川纪后唯一存活的野生银杏树。
如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都是它的基因子孙。
野生的,很少了。
在大成殿前左右,分别有一株上了年代的银杏树。
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金黄的叶子散落满地,为庄严的文庙增添了几分古老的气息。
可是我慢了几步,其实是慢了好几百步,待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也只有光秃秃的枯枝了。
它的秋韵已经离去,而冬的凛洌,却依然在枯枝中孕育着新芽。
看着一地的落叶,你伤秋不?
下图,是几天之前的文庙银杏树。上下一对照,唉,这叶子,落得也恁个快了些吧。
(此图来自网络。)
有三座单孔石桥架在泮池上,是文庙的标志,对面是戟门。
都看过87版的《红楼梦》吧
廊腰缦回的贾府
亭台楼阁的大观园
风华绝代的金陵十二钗
而在崇州的罨画池
一众经典场景在此取景拍摄
更为崇州
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要不要重温一下画面
找一找
罨画池都“藏”在哪些细节中?
近几十年来,罨画池也火了,受到了诸多影视剧组及电视栏目的追捧,先后拍摄了好多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最先有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后又有黄健中导演的电影《银饰》,
有刘德一的代表作《傻儿司令》,
也有孙松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千古风流苏东坡》,
还有王珞丹、刘威、史可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红娘子》,
陆毅、黄磊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家》……
有不少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完成的。
我们来到这里看看,并不是想追寻着剧中人的足迹。我们只是来感受一下,也是乐趣无穷的。
罨画池公园有路皆曲径,无处不植石。
87版的《红楼梦》竟有7集,都在这里取景拍摄完成。
闲庭漫步间,剧里的场景好像浮现眼前!
青瓦红墙、庭院小径,将城市的喧嚣全部掩盖。
让人不敢相信一墙之隔的,竟是一片闹市,而在这里只有悠然自得。
“再入唐时画境、池波寄意无穷”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单从名字,便可联想到罨画池美妙的景致。
唐宋时期的罨画池,原本由崇州知县赵抃在园中开凿,为官司府地方官们待客的花园,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主。
后来,经过苏元老、陆游等文人的经营,园林格局大体奠定,直至明、清都被誉为蜀州胜景。
罨画池以一池湖水为中心,在池水周围遍布园林建筑、山石古木。
池边有一条环罨画池的小径,可以环池游览。
里面亭廊楼阁、小桥流水掩映其中,假山与盆景相映成趣,植物花卉中曲径通幽。
水面倒影相连,成群的游鱼为池水带去生机,还时不时的传出清脆的鸟叫声,实在是难得的幽静之所。
叠青翠绿间,一座朱柱黛瓦的重檐轩榭,面水而起,与对面的建筑隔水相望,即是望月楼。
它依墙筑于假山上,分上下两层,由假山踏步可登楼,楼上临池悬匾曰:
“水面风来菡萏香”。
为赏月、观荷上佳之处。
沿着湖北岸的便道,缓缓前行数十米,一歇山式卷棚屋顶的亭子,翼然临于水边。
这是伴亭,入亭斜倚着美人靠小憩,观望湖面,景色美不胜收 。
再前行,就来到了湖东北角的月波亭和爽心榭。
月波亭为双围柱重檐四角亭。月波亭和爽心榭之间有廊连接。
半潭秋水一房山。
全园水面宽广、花木繁盛、移步换景,水中的锦鲤,只要见有人站在池畔,就会成群结队地靠拢过来,好不热闹。
过了月波亭和爽心榭,就看到了一座三折廊桥。
这座廊桥建于清代,由三段构成, 从侧立面看,中间一段高,两边低,从顶平面看,不在一条直线上,故名三曲桥。
整座桥蜿蜒曲折,形态优美,好似中国古典的“梅花三弄”,演奏出跌宕起伏的美妙乐章。
这一座廊桥虽然小小的,但是有着“一波三折”的造型,极具建筑美感。站在桥上,你会想着什么呢?
三曲桥是罨画池外池和内池的界桥,将“L”型的罨画池分成了两个部分。
桥北外池视线开阔,景致舒朗,大气磅礴,桥南内池周有假山环绕,亭台水榭,颇有江南园林之细腻。
内池中放养了一群群的各色锦鲤,引来众多游客观赏和喂食,池面水波荡漾,鱼儿欢快的游动,别有情趣,
继续沿池畔步道缓缓前行,经过听诗观画亭回到大门, 刚好环绕罨画池一周。
漫步在林木丰茂,清静幽雅的罨画池公园 , 或见碧波粼粼泛晶光,或见丝丝杨柳随风舞,或见亭榭相接、云墙环护 ,或见花木掩映、曲径通幽,真是步移景易,美不胜收。
.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崇阳镇大东街54号
类型:园林/花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夏天8:00-18:00;
陆游词8:00-18:30;
冬天8:30-17:30;
陆游词8:3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元
1.3米以下儿童免费
60岁以上老年人也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