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名山-天台山、神仙居、雪窦山

作者:传说中的东哥 显示图片

十月初散发的疫情愈演愈烈,到十一月下旬疫情才开始缓解,中高风险地区没有再增加。南航畅游中国下午1:40从深圳飞往宁波的航班提前二十分钟到达,票价70元。果断打车到达宁波中心客运站,正好赶上下午4:20前往天台县的最后一班车,68元。
大巴差不多2小时到达天台客运中心站。夜幕已经降临,附近好多家江西小炒餐馆,倍感亲切。穿过一条马路来到预定的维纳斯酒店,前台MM说可以免费吃早餐 。酒店条件还不错,顶楼一侧有斜屋面,要略微低头。第二天早餐简单但不单调,吃饱后前往天台山石梁飞瀑景区。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徐霞客曾三游天台山,《徐霞客游记》开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道教南宗祖庭和活佛济公故里,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天台山景区非常大,主要包括国清寺、石梁景区、琼瑶仙谷、华顶国家森林公园、霞客古道、赤城山等。从天台北汽车站有前往华顶和石梁景区的班车,一天两班,景区内没有相互连接的景区交通车,非常不便。





从县城到石梁景区二十七公里,为节约时间,直接高德打车过去,71元,四十分钟到达售票口,门票60元。天气寒冷,冻得我有些发抖。早上八点,景区刚营业,没有什么游客。西门入口沿着小溪前行,不远处就看到一片枫树,此时正好盛开。继续前行转而下山听到飞落的水声,便来到了小铜壶瀑布。小铜壶瀑布因外形形似一把铜壶而得名,瀑布两侧石壁又形似两只相对的猴子,瀑布不大,但溪水碧绿清澈。溪流沿着山谷缓缓前行,一块大石坠入其中,上书“法华晨光”四个大字,这便是天下第一印。“法华”是指佛教天台宗经典《妙法莲华经》,为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晨光”寓天台山最早沐浴大乘佛光,是天台宗的发祥地。眼前石桥连接溪水两端,旁边的绿竹和红枫,形成一副唯美的画面。走到吊桥,立有“天然大佛”之景,走过吊桥才发现已经错过,往回走回头看吊桥前方,果真有一块突出的石头,像一尊侧面的佛像。来到妙音亭,依稀可以听到瀑布的声音,旁边便有徐霞客的雕像转过遮挡的树木,远处一个巨大的瀑布奔腾而下,那便是石梁飞瀑了。
石梁飞瀑,顾名思义,从石梁下飞流而下的瀑布。而这个石梁是一架天生的石桥,为花岗岩,长约7米,宽不到一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飞瀑穿梁而过,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瀑以梁奇,梁以瀑险,两者巧妙结合,人称“天下第一奇观”。落花飞溅,随着风拂在脸上,深深吸一口气,洗去一身尘埃。景区内游人非常少,非常静谧,可以静静享受。





瀑布上为下古方广寺,建于宋,为“五百罗汉应真之地”,为此被誉为五百罗汉道场。寺庙较小,为清幽之地。瀑布另一端为中方广寺,维修中不能参观,侧边进去可以走到石梁瀑布上游,近距离接触千古石梁。
继续前行,前方又有一瀑布从崖壁上倾泻而下,高40米,瀑水间两崖相挟,如一把倚天长剑,故曰铗剑泉。沿着阶梯上行很快就到了景区出口,大约一个半小时游完。从这里有斑驳车免费送到西门入口,而去华顶的车是没有的。景区人员帮忙叫了在景区附近开家家乐的老板,还价到60元送到华顶,大约10公里,门票50元。经过收费闸口,还有两三公里,老板直接送到华顶景区内。
在入口处和“华顶”二字合影后,向千年杜鹃林方向走去,千年云锦杜鹃是华顶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杜鹃龄逾百年,多在400-1000年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长成树木,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高、最大的“杜鹃之王”。每年的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待他年五月也许可以再来一睹风采。
归云亭下来,华顶最高处有雷达部队,无法到达。折回华顶讲寺,诺大的寺庙竟然关了门,整个华顶也没几个游人。回到华顶景区入口,导览图上提示霞客古道就在附近,但怎么也找不到,好不容易看到个当地人,说是在下面一点,往下走也没找到霞客古道入口。





霞客古道全长约20公里,也是徐霞客当年登天台山常走的一条线路,也正是我来华顶的主因。走到景区收费闸口,问工作人员似乎也问不明白。临近中午,包里只有两个小面包充饥。继续沿着公路走到双溪苛头,路边一间破房子,竟然是一家餐馆,一位老妇和儿子在经营。点一份蒸鱼、一大碗米饭,瞬间满血复活。他们知道霞客古道怎么走,店旁边就有古道的一个入口,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霞客古道是一段一段的,古道为石阶路,中间会有一些公路,也会穿过一些村庄,有些比较难走。入口处会有标牌、石桩,路途树枝上会有户外旅游系带等标识。没走多久,就发现到处是岔路,,许多岔路口只有你走过的路有系带标识,而往前的路却没有,大多靠猜、靠运气走下去。正常情况徒步登山者从山下往山上走,遇到岔路看着系带或者标牌就是往前。而我是从山上往山下走,要回过头才能看到标识。,一路摸索中,沿着石阶路,靠着村庄向当地人问路,就这样一段段古道走下来。走过第一段后经过石梁镇,又要走很久的马路才回到古道。冷水坑古道很难走,有一段路是田间小道,路上还有积水、淤泥,非常原始,最后终于走到智者塔院。
经过3座天台宗祖师墓,前面就是智者塔院了。智者塔院后门绕到院前,门额又曰“真觉讲寺”,是同一座寺庙两种叫法,又俗称“塔头寺”。寺庙内有智者肉身塔,放置智者大师的真身,不知真假,但里面的僧人如是说。智顗(也叫智者)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死后,遗体被送回天台,在此修建肉身塔,后修建成寺院。殿壁呈列天台宗17位祖师画像,与其他寺庙供奉佛像很不一样。塔院四周非常幽静,而整个寺庙掩盖在森林之中,是个清修之地。
寺庙下来后又有两条山路,沿着向下的山路很快就到了马路,就又离开古道了,往回走到岔路口正好遇到下山的一对夫妻,正好也是要走古道下山,他们是当地人,经常走这条道,对此很熟悉,他们还推荐我去南黄古道看枫叶,看明天时间了。他们带着我走了一段古道,回到马路开车下山,而我继续走古道。古道口就在马路对面,都是下山的石阶路,走完一段又到马路,走过了很远后才又发现了路边的古道路口,差一点又错过,古道出来石壁上题有“霞客古道”四字,拍照留念。后面再也没有找到古道了,最后走马路来到国清寺,就这样走完了霞客古道,全程20公里,用了5小时。五点钟天就黑了,打车半天才有车接单。在酒店旁边的江西小炒吃晚饭,生意异常红火。今日一天走下来竟然有29公里,腿都废了,赶紧回去休息。
经过一晚酣睡又满血复活,吃过早餐,打车前往国清寺。国清寺离县城五公里,也有公交到达。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寓“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后遭毁坏,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修。全寺总面积为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构成一个拥有二万多平方米,八百余间房屋,殿堂齐全,建筑严整,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日本比叡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此宗传入朝鲜,国清寺遂成为日本、朝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建寺之年章安大师手植的“隋梅”,已有1400多岁高龄。国清寺是在智顗大师死后才修建的,当时智顗大师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迟迟不得动工。他在临终遗书晋王杨广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
国清寺入口橘黄色墙体上便是“隋代古刹”四个大字,寺庙前一条河流,河边是参天古树,寺庙在古树中若隐若现。走过石桥,入口查看健康码、行程码和登记后便可以进入。无需门票,在国内有名的寺庙中也是极为罕见了。







寺内也是参天大树,盆景和鲜花,非常清幽,又有江南园林之美。目前游人不多,僧人穿梭往来,庭院空地晒满稻谷,他们是自己种水稻粮食和种菜的,自给自足,不需要游客烧香供奉香钱,没有半点商业化。
建筑古香古色,遍布四周,从大雄宝殿右手边过去便是隋梅。墙边一株古老苍劲的树木,树干相互缠绕,苍老挺拔、冠盖丈余,便是隋梅。旁有梅亭,“梅亭”二字是郭沫若笔迹。
往上走来到法乳千秋亭,里面立着三块碑文,正面为中文,后面为日文,中间一块是颂扬智者大师功德。亭前树木郁郁葱葱,远处森林中浮现一塔,那应该就是隋塔了。旁边为药师殿。继续上行为观音殿,旁边为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馆。
右手边下来还有很多殿宇,三圣殿里寒山和拾得“问对”看似简单却让人深思。“寒山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我想这就是为人处事之道吧。最让人惊叹的还有罗汉堂,里面有五百罗汉佛像,形态各异,每一张面孔都不一样,表情也是各不相同。
出口处出来就在入口旁边,隋塔在进来经过七塔的上面,不在寺庙内。隋塔建于隋开皇十八年,为晋王杨广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如今看到的塔主体还完整,只有少部分缺损,木头已毁全无,墙体长了杂草,略显沧桑。
走出国清寺,赤城山距此2公里,公交天台5路很快就到。景区门票15元。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对天姥山的描写,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天台山都向它倾斜拜倒,而其中的赤城山便是此地。赤城山,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又称烧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便有诗云, “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诗曰:“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栖霞”之称。





穿过牌坊,走过一段平缓路便开始登山,一条陡峭石阶伸入半山腰,山间有济公东院,里面供奉济公,寺院后面陈列各种各样的济公佛像,往前还有济公西院,闭门维修中,济公少年时在此读书。一路经过悟月楼、玉京洞,最后到达山顶,山不高,一路上来也花了50分钟。山顶有一塔,叫梁妃塔,为南朝梁大同四年(538)昭明太子之子岳阳王萧察为其妃子所建。现在看到的是1947年重建的,塔高27.5米,七级四面,和隋塔遥相呼应。隋塔掩盖在森林中,而它孤立在山巅,所以在山下很多地方都能看见这座塔。
很快走到山下,回到公交站台,坐公交回到县城北汽车站。吃过午饭,时间还早,打车直奔十公里外的南黄古道。南黄古道源于北宋初期,是当时贯穿浙东地区的一条重要商贸通道,全长12公里,景区不用门票,游客竟然很多,还搞了一些游玩设施。古道位于山间,也是一样的石阶路,向上蜿蜒,路旁都是参天大树,巨大的枫、松、樟成林,路上铺满了枫叶,但很多已经枯黄了,有一处还有一些枫叶还在转黄,配合向上的石阶路,漂亮极了。这里也是一处绝佳赏枫之地,吸引了无数游客。




走了一个小时后往回走,出到景区路边刚好错过一辆公交,打车也没人接单,等待中正好遇上一辆送客进来的出租车,赶紧拦下。司机一路飞奔,很快就回到县城。酒店取回行李,步行到汽车站,正好赶上三点四十开往仙居的班车。班车一个半小时到达仙居汽车站。入住三百米外的TOWO上品酒店,酒店还比较干净。附近有很多餐饮店。进到一家套餐店吃酸菜鱼,便宜又吃撑了。
早上六点起来,寄存好行李。汽车站对面来一份肉包、茶蛋和豆浆,美好一天重新开始。仙居客运站最里面是城乡客运站,这是有中巴直达神仙居景区北门,半小时一趟,票价6元。正好赶上七点出发的一班车,不到一小时到了景区。
下车处立有一大石“天姥山‘,听说在神仙居南门也立有大石上刻”太白梦游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既有实指也有虚指。若根据实指,神仙居绝不可能是天姥山。仙居学者硬要把神仙居说成是太姥山,就会出现如下父女的荒诞对话:
女:神仙居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吗?
父:是的,石头上不是写着吗?
女:那诗中“送我至剡溪“的剡溪在哪里?
父:在嵊州与新昌交界处。
女:那诗中“谢公宿处今尚在“的谢公宿处在哪里?
父:在新昌天姥山脚下
女:那诗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青云梯在哪里?
父:从新昌天姥上脚下直登天姥上顶的石阶路就是青云梯,至今大部分还存在。
女:那诗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可天台山在神仙居的东北,神仙居在天台山的西南,“东南倾”怎么解释?
父:虽然只有天台山在新昌天姥山的东南,也不是什么都要对应哇。
女:那为什么说神仙居是天姥山
父:学者说诗中描述的“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和神仙居下雨时的样子很像。
女:不是所有的山上下雨都是这个样子吗?
父:%¥#*!!!!!
神仙居又名韦羌山,为新近有名的网红大山。我到达时景区还在准备,不过还是出票让我进去,票价110元。
沿路进去,除了几个清洁的大姐,没有一个游人。几百米外向山顶望去有一座20余米高的山柱,极像男性生殖器,名“羞女峰“。另一边便是”西罨慈帆”,一座峰突兀出来,像风帆推动后面的大船。再前行经过观音洞,便是索道处。旁边有条山登山道。我选择步行登山,全长约2.5公里。
登山入口一百米处便是“飞天瀑“,瀑布还算高,不太宽。后面接着是”象鼻瀑“,神仙居第二大瀑布。后面接着的瀑布群是一段一段小溪跌落而来,就很普通了。若是索道上山,这一片风景就全错过了。
整座山就我一人登山,边走边拍一小时四十分钟到达山顶索道站。我沿着左侧走,经过“烟霞第一城“、”双面神鹰”,便是“桃园结义处”。只是三块立石便取了此名,在栈道上只能看见两块,从空中才能看到三块。沿着圆梦桥、卧龙桥可以到达一钢架青云梯,可以远眺。再往前便是神仙居最有名的“观音峰”。孤峰突兀,如双手合什的观音。海拔919米,号称天下第一观音,又名“慈航普渡”。景区还专门设置了玻璃莲花台,也是打卡的好地方。莲花台过去是“南天门”,这里有突出的大玻璃平台正对着观音峰,另收门票110元,我未进去。












绕过南天门,有扶梯到南索道站。我沿路继续往北索道站走去,再回首时。观音峰已成擎天一柱。前路还有新晋的网红桥“如意桥”。如意桥刚柔并济的造型与神仙居的自然风光完美地融为一体,宛如一柄空中的玉如意,又似仙女的披帛。一桥飞架东西,深沟高谷,行走之上令人心虚。
很快回到北索道站,旁边还有一景点,非常神似佛头侧脸,又名“礼佛台”。再次回到索道处,下山票价55元。轿厢如同一中巴,据说最多可坐45人,疫情期间,一厢坐25人。我也是头回坐这种索道,5分钟就到山下,刚过十二点。
步行几百米,突然看见“将军峰”。进山时在人的后侧,忽略了。山峰非常像一名古代将军,只好又摆拍几张。
景区门口小店没太多热食,只好吃粽子当午餐了。北门外还有免费的转到南门的接驳车,非常方便。等了一会儿,中巴居然准时到达。又是六元钱,五十分钟到汽车站。回到酒店取行李,正好坐二点二十的班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临海,20元。入住在汽车站不远处的南苑E家连锁酒店。打车直奔临海江南长城揽胜门。门有一牌楼,上书“雄镇东南”。门票60元。售票MM说五点城墙关门,只剩四十多分钟。如果我往前走,可以在朝阳门的梅园下城墙。
牌楼到揽胜门,一段长长的台阶上去,便是长城的起点。江南长城实际上是台州府城的城墙,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矫若巨龙,雄伟壮观,尤以北部最峻,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形神俱肖,人称“江南八达岭”。 史载,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之今,戚、谭随后奉调蓟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北国长城的空心敌台,源自临海。因此,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同点颇多,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和“蓝本”,遂称江南长城。






长长的城墙已没几个游客,可以远眺东湖。城墙一侧,时有参天巨树,不知有多少年头。若是树叶黄了时候,想必也是一处美景。还差几分钟五点的时候,我已到达梅园,下来是一处铁门,门锁紧闭。打门票上的救援电话,原另一亭子旁边有一双开木门,我拔下门栓出来步行到不远处的紫阳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临海紫阳街,从北到南,全长1080米,街上古迹,信步可数,深深吸引着人们。紫阳古街是浙江第一古街,保持着原来的建筑,古色古香,因街北端有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故居—紫阳道观,故此街名为“紫阳街”。
有纪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张伯端(紫阳真人)的石碑、紫阳桥和紫阳坊。有紫阳故里和紫阳宫遗址,原紫阳宫南大门牌坊基石保存完好。明历十九年(1591)由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五人立的“五凤坊”,遗址尚在。
紫阳街商业气息不浓,大部分老房内还是原住民。寻一家路边店,点一份青椒牛柳作晚餐。餐后漫步,紫阳街两旁的水井是紫阳街古迹的一大特色。古井众多,有建于明清年代,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古井,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阳井和千佛井。紫阳井,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坐落在樱珠巷9号对面,人们仍在井边洗衣、洗菜。
完整版游记见公众号:dongshu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