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蹓勝景 尋味美食 ——金泽古镇

作者:新瓯 显示图片


.      位于上海的西南部,与江浙两省交界之处,被誉为江南第一桥乡的金泽古镇,闻名遐迩。近日,适逢金秋暖阳,我循步去寻觅这个水乡的古韵。那天,我坐地铁17号线到东方绿舟站,换乘公交青金线到金泽。介绍説,金泽古镇建于唐宋年间(960),是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有鱼米赛金的说法,故名金泽。步入古镇后,自然是先去欣赏那里的古桥,沿着金泽塘河岸,一路走来,有普庆桥、普济桥、迎祥桥、如意桥、放生桥、天皇阁桥、塔汇桥、万安桥、利老桥等,大多是宋元明清所遗留的老桥,也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古色古香,各有特色,静静地在那里彰显着水乡的古桥文化。
       普庆桥虽然是建于1999年,但它是仿制《清明上河图》汴水单孔木虹桥的,並且用古代桥梁工艺技术复制,结构独特,无榫卯无制钉,用64根拱圈木和5根横梁木做成拱圈,如手指交叉状,用来支承桥面重量;桥体暗红色,两侧各嵌5个狮子探头,增添了它的华美。
       普濟桥,亦称圣堂桥,始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系单拱圆弧石桥,桥长有26.7米,桥高5米,拱跨10.5米,桥石多为暗紫色,是上海市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还被收录在《上海辞典》和《中国名胜词典》的条目中。
       迎祥桥,始建于元(1335),系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每孔以五根粗大的金丝楠木为梁,梁上铺枋板,板上砌青砖,形成砖体桥面;此桥无栏无阶,斜坡处有条砖突起,用以防滑。导游称它是“马桥”,可能是元代人为方便骑马和马车通行,独具当时的民族特色。
       如意桥,始建于元代(1279),也称祖师桥,系单孔石拱桥,用花岗石打造;桥上雕有盘龙、如意等图案;桥柱楹联:“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每当桥拱倒映河中,显现着两座桥梁时,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放生桥,始建于明代(1368)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因桥下是放生河,故名;桥柱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岀湾潭通秀气”,由此使桥梁增添了文化的内涵。
       天皇阁桥,始建于明代(1698)系三孔石拱桥,桥身高大,过去因桥北有天王庙,故名;桥上刻有如意图案,雕有石狮,形象生动;桥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这是佛教文化在古桥上的体现。
       塔汇桥,系单孔石梁桥,初建于唐宋年间,明嘉靖年间又得以重建,传说古时候桥畔曾建有尼庵和宝塔,规模宏大,是古镇的中心,也是鱼米集散之地;可是现今塔庵不存,古桥也日渐冷落清静。    
       林老桥,始建于元(1264),明、清两代时有过重修,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4米,古朴典雅。传说此桥是一位林姓老者出资所建,形成了人以桥传的故事至今。据说林老是元代金泽人,官至宣慰使,为人慷慨好施,对金泽的建镇有过重大贡献,人们为了纪念他,故以桥名。
       万安桥,它始建于宋代景定年间,大约在1262左右,桥长29米,是单孔石拱桥,传说过去桥上建有楠木凉亭,两端桥堍有佛阁,而今无存。該桥造型结构与普濟桥相似,被称为姊妹桥,一北一南交相辉映。
       沿岸还有颐浩禅寺、总管庙、状元楼等,资料上介绍说过去金泽古镇的庙宇众多,“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现今看来是硕果仅存了。这里环境僻静,游人不多,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有点像世外桃源。为了拍照,我还坐了游船,晃晃悠悠地,沫浴着阳光,穿行着座座古桥,犹如穿越了时光隧道;真是摇呀摇,摇着岁月的回忆,摇向锦绣的前方。有些游客还纷纷坐在河边的小饭馆内,点了些鱼虾、菱角、河蟹等,小酌聊天,谈笑风生,为平静的水乡画面,增添了美丽的动感。
       位于古镇的东南角上,在东厍港的河岸边(培育路61号),有一座“杨震庙”,始建于元(1330),后毁于战火,1999年应当地民众的要求而重建,是一座仿古建筑,坐北朝南,两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庄严萧穆;大殿内供奉的是东汉太尉杨震,传说他精通医术,为官清廉,居庙堂之高,心系百姓,因拒绝贿赂、遭人陷害、最后因中毒而亡。曾有楹联 “清正廉明畏四知而辞金、反贪反贿受群众爱戴”(其中“四知”指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写岀了杨震受现代人纪念的原因。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和农历三月二十八这里会有庙会举办,场面热闹,有舞龙舞狮、“堂民奏乐”、“丝竹演唱”、扭秧歌等,远近乡民都会纷至沓来,商贾云集,形成庙会集市,为宁静的小镇带来一阵热闹;金泽庙会也是上海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金泽当地的士持産有状元糕、赵家豆腐干、油豆腐、以及鱼、虾、蟹等水产佳肴。近年,水产研究院还培育了“太湖一号”超级大虾,三只足有一斤多重,肉多味美。我曾慕名在“小沈点心店”尝了当地的油墩子、烧麦、小馄饨等,可谓鲜香软糯、皮滑味美;我还到金泽农贸市场买了些大虾、嫩菱、豆腐干、油豆腐、馄饨皮等带回家。其中油豆腐确实不错,多氣孔,很松软;豆腐干有嚼劲,鲜香味浓,当地人作为零食来吃;油墩子分肉馅和豆沙馅,由水糯米粉包裹后,放在油锅中煎炸而成,香脆软糯,金灿灿的很诱人;馄饨皮子也比市区的要滑爽和高筋一些。
       在返程的路上,汽车沿着淀山湖旁的公路行驶,沿途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湖光水色,映照着各类庭院会所、度假区、游艇俱乐部、农家乐等。我突然思索起世界之大,形形色色;各种人生,精彩纷呈;奈何这个题目太大了,我只是喃喃唏嘘而已。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珍惜现在,憧憬未来,大家都为美好而生活,这也许就是社会发展的意义之一吧!
    (新欧写于2021年11月26日,暨祝小弟生日快乐!)


金泽古镇导览图,游览时按图索骥,会使你方便许多。


天王阁桥初建于明代(1698),系三孔石拱桥,桥身高大,过去因桥北有天王庙,故名。桥上刻有如意图案、雕有石狮,桥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是青浦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阁桥的桥面、桥阶,桥柱雕有石狮,形象生动。


天王阁桥的侧影,古老而苍劲。


普庆桥建于1999年,系仿制《清明上河图》汴水单孔木虹桥,该桥应用古代桥梁工艺技术复制,无榫卯、无制钉,用64根拱圈木和5根横梁木做成拱圈,如手指交叉状,用来支承桥面重量;桥体红色,两侧各嵌五个狮子探头,增添了它的华美。


普庆桥的桥面、桥阶。


普庆桥旁的游船码头。


普庆桥的侧影。


普庆桥的拱圈,如手指交叉状,用来支承桥面的重量。


普济桥始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系单拱圆弧石桥,拱跨有10.5米,桥石多为暗紫色,是上海市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普济桥的拱形和倒影。


普济桥的独特、精致、美丽。


普济桥的桥面、桥阶。


迎祥桥始建于元(1335),系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以楠木为梁,梁上铺枋板,板上砌青砖,形成砖体桥面。此桥无栏无阶,斜坡处有条砖突起,用以防滑。导游称为“马桥”,可能是元代人为了方便骑马和马车通行。


迎祥桥的侧影。


游客在迎祥桥上行走。


迎祥桥的桥面、无栏无阶,斜坡处有条砖突起,用以防滑,方便骑马和马车通行,导游称为“马桥”。


迎祥桥下的五根金丝楠木,系名贵木材,乃无价之宝。


如意桥也称祖师桥,始建于元(1279),系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打造;桥上雕有盘龙、如意等图案;桥柱楹联:“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 、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


如意桥的侧面桥拱。


如意桥的倒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如意桥的桥面、桥阶。


放生桥始建于明代(1368),系单孔石拱桥,因桥下是放生河,故名。桥堍有总管庙,又称总管桥。桥柱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


放生桥侧影,桥连总管庙。


放生桥的桥面、桥阶。


塔汇桥系单孔石梁桥,古时侯桥畔曾建有尼庵和宝塔,这里是金泽塘和北胜浜两河交汇处,曾是古镇的中心,是鱼米集散之地,现今塔庵不存,周围环境也日渐冷落清静。



塔汇桥的侧影。



林老桥初建于元(1264)是单孔石拱桥,传说此桥是一位林姓老者岀资所建,他为人慷慨,乐善好施,官至宣慰使,为了纪念他,故名。


林老桥的拱形。


林老桥的侧影。


林老桥的桥面、桥阶。


万安桥始建于宋代景定年间(1262),长29米,是单孔石拱桥,原来桥面上建有亭屋,两岸有佛阁。现今无存。该桥造型结构与普济桥同岀一辙,被称为姊妹桥,一北一南交相辉映,都是青浦県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桥的侧面。


万安桥的桥拱。


万安桥的桥面、桥阶。


有人在万安桥堍放置的佛龛,内供关帝。



陈家仓库,被评为当地的优秀历史建筑。





景区内的金泽工艺社。


仿建古亭,四周花木茂盛;亭柱楹联:“虹影环空如入画、水天一色合吟诗”,充满诗情画意。这里是古镇的南入口处,一隅小园林,供游客休憩。


在船上拍摄的休闲古亭。


坐游船代步,沫浴着阳光,两岸风景历历在目。船儿穿越着座座古桥,如穿越了时光隧道。


美女在自拍,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摇呀摇,摇着岁月的回忆,摇向锦绣的前方。


念天地之悠悠,羡水乡之民居。


宁静的水乡。


塔汇桥。



在船上拍摄的放生桥。



嫩绿的河水,是不是有点像朱自清在《梅雨潭》中描写的绿色。



“总管”是元代设置的官名,该庙是纪念金泽总管金元七的,记载说:他公正不阿,在任清廉,为民办事,日亱操劳,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被封为总管神,以庙祭祀。



颐浩禅寺,初建于南宋(1260)原为宰相吕颐浩的故宅,故名。当时规模宏大,后毁于战火,1992年后得以部分修复。现寺内藏有名人碑刻、书画、“不断云”石刻等,寺额由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内有一颗硕大的古银杏树,每当深秋,一片金黄。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这里广场上有庙会举行,形成集市,为宁静的小镇带来一阵热闹。金泽庙会被列入上海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喜庆的红灯笼,让人浮想联翩。


整洁的街巷,宁静的环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仿佛进入了桃花源一样。


小康人家,有着宽大的庭院。


风景如画,让人留恋。


状元古楼位于塔汇桥堍。



垂钓之乐,不在乎鱼的大小,而是那份洒脱悠闲,那份怡然自得。


位于北胜浜河旁的金泽农贸市场,是这里的主要菜市场。每当午后,渔民都会把捕捉来的鱼虾等水产品,在市场后门河边售卖。


杨震庙,庙匾红底鎏金,供乡民、游客瞻仰和朝觐。


这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会举行庙会,亦称“廿八汛”和“重阳汛”,远近乡民都会纷至沓来,形成节场活动,场面热闹,内容丰富,其中有“堂明奏乐”、“丝竹演唱”、舞龙舞獅等,祈祷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这是一座仿古建筑,大殿屋脊呈二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庄严肃穆。


这里平时安安静静,有缘人才会进来观瞻;或祈福禳灾,保佑健康。



殿内供奉的是东汉太尉杨震,传说他官至宰相,虽居庙堂之高,但心系百姓,因拒绝贿赂,遭人陷害,最后中毒而亡,其供像面色黧黑,表情狰狞,手持瓜锤;又传说他是十殿阎王之一。


在宽大的广场上,东侧有焚香炉等。


庙内的神祇。


庙内的其它陈设。


位于培育路61号,沿河岸边的杨震庙。


杨震庙的入口处。在金泽小学旁的河岸边。


金泽小学、金泽中学均与楊震庙毗邻。


好大的大头虾!


这里的油豆腐,多气孔,很松软。


赵家豆腐干,有嚼劲,鲜香味浓,当地人当作零食吃。


赵家豆腐干的门店。


珠金点心店和小沈点心店隔街相对,都经营着油墩子、小馄饨、烧麦等,生意兴隆,独具特色。


小馄饨和烧麦,皮滑味鲜,是当地的特色。


他们在等待买油墩子。


油墩子分肉馅和豆沙馅,由水糯米粉包裹,放在油锅中煎炸而成,香脆软糯,金灿灿很诱人。


这是一家当地人开的歺馆,由本地厨师掌勺。



在东方绿舟山湾站,这是开往金泽汽车站定班车的时刻表。


在东方绿舟山湾公交车站,共有三路青金线,都通往金泽汽车站。


返程时青金线每隔20分钟左右一班车。其中有定斑车,也有开往朱家角古镇的,它们都途经仃靠东方绿舟地铁站。


返程时,在金泽汽车站还有一路走高速公路的公交,直达市区淡水路金陵东路。
(自驾可走延安路高架转G50沪渝高速,从金泽岀口下,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