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远方,因为山在那里”
久违的国庆出行!在家里蛰伏了假期的前四天,看着新闻里各大景区到处“人从众”、“挤挤挤”,“出发”还是“不出发”一直在脑袋里面做着激烈的斗争,眼看着国庆假期已经余额不足,一觉醒来,“不甘心”终于还是战胜了“犹豫”。
还是川西!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高海拔地区,让人着迷。这是我们国家第一台阶向第二台阶急剧过渡的地带,地壳板块相互挤压,隆起下陷相伴而生,再加上河流的强烈切割,形成了一片南北向、面积达到36万平方千米庞大山脉——横断山。
一路向西,翻过沙鲁里!在横断山700千米宽的范围内,南北向的褶皱共有七列,从成都平原出发由东向西,分别是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云岭、他念他翁山—怒山、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山连山、山接山,平均间隔仅有100千米,被称为“横断七脉”。我们虽然已经十多次进入川西,但基本是在岷山、邛崃山、大雪山一带转悠,比如岷山山脉的主峰雪宝顶,邛崃山脉的主峰四姑娘山,大雪山脉的主峰贡嘎山,都曾绕山而行、高山仰止。但这一次,决定要用极短的时间,穿过第四条褶皱沙鲁里山脉主峰——格聂神山,走进横断之心,直插川藏边界。
以上两张地图引用于“星球研究所”。
格聂,位于理塘、巴塘、稻城、乡城四县的交界地带,在藏语中叫呷玛日巴,是藏民心中的神山之一,数十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簇拥着海拔6204米的主峰。从高空往下俯瞰格聂群峰,就如一朵舒展的八瓣雪莲,在花瓣间分布着雪峰、冰川、湖泊、瀑布、温泉及广阔的草原。
直到现在,格聂也并不被世人所熟知。我较早的接触是在2009年的一期《中国国家地理》上,时间比较久也就慢慢忘了。由于路途的遥远和较难的可进入性,近几年也只是偶尔在朋友圈上有所耳闻,直到去年格聂山下一名叫“丁真”的藏族小伙大火,这片神秘的区域又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从理塘到巴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传统的国道318线,绕格聂山以北而行,170公里,3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另一条路就是“格聂南线”,此行的精华所在,230公里,我们走走停停,花了整整10个小时,7个小时花在了前半段。
前一晚躺在雅江的床上,真是辗转难眠,满脑子想的就是要不要走这条“格聂南线”。
一是担心路况,近两年格聂南线公路的大修为我们提供了穿越的可能性,但还剩下的10公里左右超级烂路让我不得不掂量我们两驱的SUV、用了5年的轮胎能不能顺利的通过考验,然后就是在抖音、微信、微博、马蜂窝上疯狂搜索最新的路况图像资料。
二是担心路线。格聂南线目前在高德、百度两大地图上都不能导航,其中那10公里的烂路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显示,我把地图放到最大,尝试着一点一点的寻找路与路之间的“接头”。格聂南线一路上荒无人烟,除了极少数的村子,全程没有手机信号,连找路都成了一个问题。
三是担心时间。格聂南线从理塘开始,从我们住的雅江到理塘还需要3个小时。而穿越格聂南线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心里完全没底,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用一天,也有不少花了两天;格聂南线全线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条件差,已经超过了放放容易高反的红线,基本断了我们中途住宿的念想。能不能如期的在晚上到达巴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最后啊,经过浏览海量的信息和反复的掂量思考、安排谋划,终于在半夜两点战胜了对未知的畏惧,下定了决心,明早就出发!突然间,感觉自己像一名勇士。
一早从雅江出发,到达天空之城——理塘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从西城门出来,马不停蹄的沿着国道318走了没多久,看到一块巨大的格聂神山广告牌,左拐进入乡道,格聂南线就从这里正式开始了。在这里,我们接受了此行最正规的一次防火防疫检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一路都没有加油站,务必把油加满。
我们的格聂南线(约230公里);理塘(海拔4014米)➣铁匠山垭口(海拔4800米)➣喇嘛垭乡(格聂镇,海拔3720米)➣下则通村(丁真的家乡海拔3771米)➣格聂之眼(海拔3900米)➣乃干多村(海拔3720米)➣达青村(冷达)➣则巴村(走过10公里烂路就是新修的459省道)➣劳者龙巴垭口(海拔4600米)➣波密乡➣达休阔➣格木村➣扎瓦拉山垭口(海拔4920米)➣巴塘(海拔2600米)
秋日的毛垭大草原已经变得金黄,我们的车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往上,海拔四千米的理塘县城,逐渐也只能俯瞰远眺。到喇嘛垭乡的这一段路还在整修,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路面还没有硬化,未硬化的路面多是集中在拐弯处,还算平整,和硬化路面之间存在高差,车速快了会有腾飞的感觉。
随着海拔的上升,完成了景色的第一次变换,草原地貌逐步过渡到古冰帽遗迹地貌,随处可见冰川侵蚀后形成的乱石岗,犹如一个巨大的采石场,这一段属于海子山保护区,荒凉的就如到了外星球。
这一段公路的至高点就是铁匠山垭口(海拔4800米),在垭口上可以看到数十座风化岩石山峰。藏区的山峰往往都有着美丽的故事,在铁匠山,铁匠三父子帮助格聂女神击退妖怪的传说流传至今。
铁匠山垭口离格聂南线的起点也就二三十公里,是格聂南线第一个值得停车的点,虽然正值国庆大假,但这条线的游客可真是少,偌大的垭口就我们一车两人。
铁匠山垭口处于格聂山区的东部区域,这里是四川冰川湖最为集中的地方,冰碛垄、冰漂砾、冰川湖随处可见。
这个角度更能感受到海子山区的荒凉,这个季节几乎看不到一点绿意。
海拔继续下降,路过几个湛蓝的海子,感觉格聂群山越来越近,但又逐渐被前山所阻挡,最后一头扎进了深山峡谷地带。
绕过垭口的乱石山岗,景色继续切换、视野变得开阔,一个弯道过后,格聂群峰出现在远方,雄壮威武,蜿蜒的公路一直向山的方向延伸。最左边的那座雪山就是格聂主峰(海拔6204米),今天云比较多,山尖隐于翻滚的云雾里。
冰川消退后形成的冰川湖镶嵌海子山之中,高处望去,就如一颗颗璀璨的蓝色宝石。
穿行在山谷,风景再次切换,两边的植被逐渐丰富起来。
这一带的山麓面上遮天蔽日的高原森林与高山草甸相间隔,往下紧接原始灌木丛、草地,宽谷底部是弯曲的河道和密集的沼泽草甸,散见一些放牧点,形成了一派富庶而美丽的高原牧场风光。
山里的秋来得更加早一些,已经是一派秋色斑斓。
在新都桥的白杨树还是绿油油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彩林连片。喇嘛哑乡就座落在这片山谷、溪流和彩林之中。准确来讲,现在已经不存在喇嘛垭乡了,在去年的合乡并镇中,喇嘛垭乡和章纳乡已经合并成为了新的格聂镇,驻地就在过去的喇嘛垭乡,按照大家的习惯,这里还是继续称呼为喇嘛垭乡吧。从理塘过来花了三个小时,喇嘛垭乡很小,就一条街,但已经是我们一路过来最热闹的地方,有民宿、餐馆,关键是有手机信号。
绕过喇嘛垭乡上的白塔,我们朝着下则通村的方向前行,紧接着就是一段狭窄的爬山路,坡陡路窄,很多地方都只允许一辆车通过,好在车并不多。沿着山路爬行了差不多15分钟,达到山路的至高点,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格聂群峰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由于距离更近,庞大的山体、陡峭的山峰、坚硬的岩体让人感受到一种排山倒海、气势磅礴之势。
这个垭口的准确名字一直没搞得好清楚,地图上也没有显示,有说伊拉卡垭口,也有叫拉则垭口的,总之是一个非常惊艳的观景台,海拔4000+。
一直排开的山峰,从左到右最明显的三个山峰分别是格聂主峰(海拔6204米),肖扎峰(海拔5807米),克麦隆峰(5780米),这个方向格聂主峰距离较远,看起来有点显小。
今年的川西高原的雪似乎来的比往年要更晚一些,雪山尖尖上的雪并不多,特别是克麦隆峰陡峭的山体似乎本来就挂不住雪。
从垭口再往前一小段路,就是有名的格聂小木屋,小木屋占据了看格聂群山的一个极好的位置,它的官方名字叫做格聂自然中心,这是一个海拔3900米的可以茶歇休养、住宿就餐的舒适之地,也是环保志愿者的工作站,非常的干净整洁,可惜受疫情影响,没有对外营业。
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们真想在这里住一夜,守候日照金山的震撼和夜晚的银河星海。
铛铛铛,午餐时间到。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带,坐在格聂小木屋前的草甸上野餐,不远处就是连绵的格聂雪峰,头顶着无尽的苍穹,我想这一定是生命中最特别的午餐之一。
午餐是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牦牛肉的“豪华”配置,吃得热乎乎,感觉又是满血复活。
当然,我们也要做一名负责任的旅行者,饱餐后把地上收拾的干干净净,所有的垃圾打包好带下山去,共同守护好这片纯净之地。
远眺格聂小木屋。
附近一棵惹人注目的树。
观景平台以下就是宽阔的河谷、草甸、村落。下面就是丁真的家乡——下则通村,那个他口中每天推开门就能看到格聂雪山的地方。和喇嘛垭乡一样,现在下则通村和然日卡村合并了,统称然日卡村,但我们这里还是沿用以前的名称。
雪山皑皑、冰川遗迹随处可见的格聂地区,同时也是一个“地热温泉之乡”,这是下则通村边上的一个野温泉。据说啊,过去常有苦修的僧人在地下暗流的热泉上建造起小小的窝棚,在里面打坐诵经,利用地热来取暖。
而现在,温泉洗去了游客一路长途跋涉的疲惫。绕过上则通村村口的白塔,对面一条连续的之字形的土路翻过山头,那就是通往格聂之眼的路。
格聂之眼是格聂山东坡的一个圆形的天然湖,当地人形象地把它称作“格聂的碗”,湖中按地形圈层长有水草,高空俯瞰,犹如晶莹剔透的眼眸,被誉为“通往天堂的眼睛”,如果航拍,看起来会更加的震撼。
格聂之眼地处高山草甸区,是高寒草原中面积和储水量都较小的季节性湖泊。
然而格聂之眼由于较难到达性,长期以来局限于较小的户外圈子里。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还是因为生态保护问题,2019年有一支户外车队将越野车开到了湖边上,将格聂之眼碾压出了黑眼圈,当时在网络上吵的是沸沸扬扬,当然肇事者也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一路也看到,这些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就看那薄薄的一层草皮,一旦被破坏了,需要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来恢复。
在山下放放还在说,这盘出来什么都玩到了,就是还没能骑到马,没想到山上格聂之眼就能骑马。
刚来的时候,我还真是好奇这草甸上铺了一层麻绳是干什么,是马道吗?防止草皮被马蹄踩坏了?但是马儿也没有往上面走啊。原来今年六月,景区管委会在湖边上修了一圈栈道,后来被网友发到了网络上,在舆论的重压下,栈道被最终被拆除了,但对草皮的破坏已经是实质上造成了,这一层麻绳就是为了防止受伤的草坪再次被踩踏破坏。
平静的湖面
倒映着云
倒映着山
美丽宜人
看到最新的景区公告,格聂之眼又准备修栈道了,与四个月前不同的是,这次提供了近、中、远三种方案,70%的网友都选了选择了远距离方案,但我想问的是,三个方案一定要选择一个吗?栈道一行要修吗?
不过,格聂景区热度越来越高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今年国庆假期5717名到访景区的一员,也实实切切感受到了景区在管理上的压力,只希望能够在管理和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这片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珍宝。
游完格聂之眼,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就不再继续前行,而是折返理塘,而我们今天的安排是穿越格聂南线,虽然距离还没有过半,但心理上已经是过半了,但至少还需要四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巴塘,其中还有一段十公里的病害路段,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过去。
从格聂之眼继续沿着土路下山就是乃干多村,依然是个小小的村落,这一路的村庄看起来空心化都挺严重的,基本看不到人。
我们沿着河流往西行,从格聂主峰的东坡经南面往西坡绕行,西坡的巨大冰川也慢慢呈现在我们眼前。
河谷中满山遍野的彩林。
经过了则巴村,硬化路面就消失了,迎接我们的是一段非常糟糕的病害路段,这一段路在导航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显示,深坑路、涉水路、乱石路、水毁路……这些路况全部都有,西下的阳光晃得我的眼睛难受之,走得是非常之痛苦,10公里走了整整70分钟,最担心的就是我那有点老化的轮胎呀,千万别给我掉链子。
路途中灿烂的火烧云。
没经历过得人可能很难想象,当抵达巴塘界,烂路终于结束,踏上刚刚修建好的459省道时,心里那是一份欢呼雀跃啊。以至于差点就直接冲了交界处的安全检查站。
刚刚修好的459省道那是非常巴适,一条两车道的油路130公里直通理塘,不少路段都能开到60—80公里的时速。在劳者龙巴垭口下面一点,我们最后一次看到格聂主峰庞大的山体,之后天就全黑了。所以格聂南线的后半段就没有太多直观的印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数不清的之字形山路、停车休息时看到的头顶灿烂的星河和不知不觉就翻过去的人生新高度——海拔4920米扎瓦达垭口,到达理塘假日酒店,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克服一路艰难困苦,震撼风景几度切换,穿越格聂南线,我们胜利啦。
经国道318,从巴塘返回理塘全程170公里,在距离巴塘50公里、理塘120公里的位置,就会经过措普沟景区的大门。措普沟曾经是景观大道上一个非常小众的景点,核心景区距离国道有40公里,于2020年国庆前完善基础设施后对外开放,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在318沿线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措普沟的宣传牌和指引牌。
过去措普沟通达性很不好,去过的人不多,马蜂窝上的资料基本也是近两年的。随着现在开发的成熟,实际上措普沟已经走出了深山峡谷。个人感觉,措普沟可以说很有特点,也可以说很没有特点,这里的风景很壮丽,但类似到的场景你在川西其他地方都能找得到,有九寨沟、莲宝叶则、四姑娘山等的影子,但又很少有景点能在这么小的地方能荟聚海子温泉、森林草原、河流瀑布,雪山峡谷、草原寺庙、野生动植物等川西精华,还流传着藏族英雄格萨尔的传说。
从318路边的游客中心到景区公路的尽头,需要乘坐近一个小时的景区车,中间会经过措拉镇、茶洛乡等集镇,可以说前半段根本就感受不到是行驶在景区里。措普沟确实还比较小众,即使是在国庆大假期间,游客也比较少,景区车还需要慢慢等客满才能发车 。景区车一直将我们往景区深处拉,只有在经过热坑温泉群的时候征求了下大家的意见,不过也没有人下车。
景区公路与巴曲河并行,海拔很快就上升到了4000米以上,植被也从阔叶林、针叶林交织,慢慢变成了灌丛、草甸和湿地。一直到了章德草原,司机叫大家下车打卡。巴塘措普沟的“此生必驾318”地标就在章德草原路边上。
整个章德草原被四周的花岗岩群山环抱,基本全部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最高的巴塘第一高峰党接曾然山,海拔超过了6000米,终年积雪。
背后的这座应该就是海拔6060米的党接曾然雪山了。
巴曲河横穿整个草原,草原上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是湿地。
从章德草原再往北深入十分钟的路程,绕过海门石,就是景区车的终点。
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金碧辉煌的坛城,由于疫情的原因,寺庙并没有开放。
登上坛城旁的小山坡,雄伟的扎金甲博神山(海拔5382米)和蓝绿色的措普湖在眼前一览无余。
措普湖背靠雪山,三面森林环抱,湖面波光粼粼。
湖边上已经开始变色的灌木丛,远处的原始冷杉林就如一道神山的裙摆。
措普湖的海拔4100多米。“措”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普”在藏语中是源头的意思,所以措普湖在藏语中的语意为“万湖之源”。
措普湖是巴曲河的源头,而巴曲河最后汇入的是金沙江,所以可以说,措普湖也是金沙江的源头之一。
湖边修建了环湖栈道,大概两点四公里,边走边玩顺时针转湖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时间比较紧,考虑到超过了四千米的海拔高容易高反,我们选择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乘坐景区的免费观光电瓶车前往后面的景点。
在藏区,有神山的地方就一定有寺庙。景区路的尽头是措普寺,扎金甲博神山下的尼玛派寺庙,有近700年历史了,庙子的香火挺旺的,很难想象过去交通不便的时候,世世代代的僧人在此修行是多么的不易,这也正是虔诚信仰的体现吧。
从措普寺步行往回走几百米,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就是措普湖边的两个袖珍“姊妹湖”——志玛拥措和康珠拥措。
前往志玛拥措的最后一截路不是很好走,苦行百步后那是豁然开朗。
志玛拥措映入眼帘,清澈的湖水和特殊的矿物质交融一体,呈现出迷人的蓝绿色,和九寨沟的五彩池非常像,非常的惊艳,是措普沟的颜值担当。
更让人惊喜的是志玛拥措里还生长着成群的野生冷水鱼,据介绍品种是高原裸鲤,水至清则无鱼这句古话似乎在这里不太成立。
志玛拥措的旁边不远处是康珠拥措,那一抹如翡翠般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
总得来讲,措普沟还是一个比较值得一游的景点,逐渐成熟的旅游开发,慢慢揭开了这片神山圣湖的面纱,景区虽然不大,但可以说满是精华;但又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景点,毕竟他的名气还不够大、不够耀眼,而且能够沿着318走到巴塘区域的游客,可能不太屑于这种收费景区,当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从康定到理塘这一段,曾经在2015年国庆去稻城亚丁的时候自驾过,和那次相比,时间、路况、天气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高尔寺山隧道已经通车了,再也不用走烂路、翻垭口了,时间节约一个半小时,最重要的是不伤车。
在康定还是浓雾+小雨,翻过折多山就穿出云雾变成大晴天,回程的车辆从新都桥一直堵到了折多山垭口,三十四公里,从山上往山下看堵车车流蔚为壮观。我们走在去程上还比较顺畅,不过也是在新都桥断断续续堵了一个多小时,遇到的几个堵点都是因为加油站,加油的车辆一直排到了公路上造成了堵车,木雅圣地吃饭+遭遇间断式堵车,让我们晚上十点过才离开新都桥奔赴雅江,这一段也是我们全程遭遇的最后一段堵车。
我们四号也算是错峰出行了,在康定下高速那只堵了不到二十分钟,要知道就是在一到三号,康定可是全城堵车,车辆回流一直堵到了高速路上十几公里,一大早从成都出发的朋友,晚上十二点才堵到新都桥。
卡子拉山垭口(海拔4718米)和剪子湾山垭口(4659米)是一对姐妹垭口,这一段是典型的山原地貌,从上往下看,山高谷深,但一旦越过了山肩,山顶就是一片片宽阔的平原,叫做“山上有原”。原上依稀能看见几座藏式民居,增加了一派生活的气息。
穿过理塘隧道,路边就是印有丁真头像的理塘宣传画,这位突然爆红的藏族小伙,将甘孜、理塘、格聂这些大山里的壮丽风景、民族风情推向了更广的大众,让大家知道就在我们川西,也有着足以媲美西藏的风土人情。
世界高城——理塘的标志性城门,国庆游客太多,当地很解人情的让车辆改了道,安排了专门的区域给游客拍照。现在理塘已经是以天空之城自居,县城的海拔超过了4000米,一路上也看到不少有趣的标语,“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再高也要反腐,氧气再少也要倡廉”……
其实现在像理塘、巴塘这些县城,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外面有的这里基本都有,经过这些年的风貌改造,城市看起来也是整洁漂亮。我们在巴塘住的假日酒店,也完全没有地处深山高原而简配。
国道318海子山垭口(海拔4685米)看到的姐妹湖,十多年前看《中国国家地理》景观大道专辑时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这次终于亲眼目睹了。
毛垭大草原上的无量河湿地,
勒通古镇是我们回程在理塘寻觅晚餐时遇见的一个漂亮的藏式古镇,和外面千篇一律的古镇完全不一样。
藏语中的“勒通”,“勒”意为青铜,“通”意为草原,意为平坦如铜镜的草原。理塘通过老城区改造,将仁康古屋、仁康古街、千户藏寨等统一规划,打造了集中展现理塘历史文化魅力的勒通古镇·千户藏寨。
千户藏寨是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降生的佛缘之地,亦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歌中预言转世的缘起之地。
六世仓央嘉措讲:“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预示下次七世达赖降生于理塘,公元1708年1月9日第七世达赖降生在理塘县车马村仁康家。
这就是勒通古镇核心区的七世达赖的故居——仁康古屋。
古镇上满满的藏文化特色。
各种艳丽的色彩,给人挺强的视觉冲击感。
古镇上的转经筒。
古镇给了我们惊艳的感觉。由于是晚餐后才到的古镇,很快就天黑了,待的时间很短。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比如女孩子在这里租一套藏族服装,化一个淡淡的藏妆,慢慢的拍照、体验浓郁的藏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古镇门口的藏文化餐厅。
布置满满是藏族特色。
手抓牦牛肉
牦牛肉饺子
藏式土豆片,再加上酥油茶、酸奶和牛肉汤,补充满能量才好继续赶路。
最后,在记录下这次的行程。
10月4日下午两点从乐山出发,经康定、新都桥到雅江,宿雅江(江畔观景酒店)。
10月5日从雅江出发,经理塘、格聂南线到巴塘,宿巴塘(假日酒店)。
10月6日从巴塘出发,走318国道,游措普沟,经理塘、雅江到新都桥,宿新都桥(云顶星空别院酒店)。
10月7日从新都桥出发,经康定,中午回到乐山。
继续突破极限。三天的时间单人开车开了32个小时,1417公里,再一次突破了自己的极限。和六年前的自驾稻城亚丁有着相似的感受,一路翻山越岭,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风景不断切换,一天感受四季,在短短的时间大饱眼福、信息量很大,感到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藏区让人着迷。康定人把折多山称作“炉关”,山内外叫“关内”“关外”,对于我们来讲,关外完全是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这个世界阳光灿烂、风景壮丽,和我们外面的工作、生活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每次来到这里都感觉可以暂时忘掉外面的一切,完全沉浸于这片风景和文化,得到彻底的放松。
我也有个西藏梦。那天站在巴塘的土地上,离金沙江畔的川藏界,也就三十公里,如果不是疫情管控,我还真想把车开到西藏的土地上去。很多热爱旅行的人都有一个西藏梦,读大学那会,也曾沉迷于研究川藏线骑车进藏,现在来看骑车可能不太现实了,但自驾总可以吧,现在的交通条件自驾西藏真不是什么难事,缺的往往是时间和决心。那天我还在给放放说,你看我们在川西磨蹭了这么多年,该去的地方基本也都去过了,等下一次我们自驾西藏的时候,我们在就川内就不停留,一口气开到西藏吧。这一天,也许不会太远了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