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行的计划是:继续我们红色之旅的两个景点,杨家岭和枣园,听说还有个什么延安1938文化街区,也是要去看看的。
从下榻的酒店到杨家岭也就4公里的路程。我们早7点半出发,路上不是很堵,15分钟就开到了。杨家岭8点钟开门,我们只好在外面等了一会儿。顺便说一下,杨家岭有两个门,南门和北门。南门可供游客出入,但没有停车场;北门不仅可以出入,还有一个可停几十辆车的停车场,大多数游客都走这个门。我们到了以后,停车场上还没有什么车辆,轻轻松松地找了个好地方就把车停好了。由于此地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所以免费参观。
北门(也是主门)
杨家岭革命旧址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为国家AAAAA级景区。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进了北门,不远处就是几位领导人的旧居。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
办公室
会客室
卧室
刘少奇旧居
朱德旧居
指路牌所指的方向是周恩来旧居
可到那一看,因安全问题参观被暂停了
中央各机关的办公地分布在平地和山坡上。
中共中央办公厅所在地
办公厅旧址俯瞰效果图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1941年建成,其形状如飞机,亦称飞机楼。一层北翼为中央图书室,南翼为中灶饭厅。
北翼
南翼
室内景象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中央大礼堂旧址
中央大礼堂于1942年落成,长35米,宽30米,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大型建筑
主席台
1954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七大历时50天,参会代表755人。
展室中的老照片
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内景
在山坡上,还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办公地和领导人旧居,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各机关的办公地
各机关的办公地
领导人旧居
杨家岭的面积较大,一条主干道贯穿南、北门。
漫步在杨家岭的主干道上
南门
北门附近的一块地
如今也是绿油油的一片
参观完杨家岭,我们来到停车场一看,和来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车、小车停满了各个车位,场外还有排队等待进场的车辆。赶紧的开车走人吧,可是坏了,碰上堵车了。公学南路是我们去枣园的必经之路,它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双向四车道,是延安新区通向老城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按理说应该比较通畅,可堵点就在南边的十字路口处。因左转车辆居多,一个绿灯走不了几辆车,严重影响了通行能力。
我们从杨家岭路的东口右转,首先遇到的是右转困难,两条车道塞得满满当当的,后边的车一眼望不到头,谁也不让谁,你得凭借车技硬往里插。在不到1公里的路段上,车辆随着前方十字路口一个一个的绿灯慢慢地往前挪,足足用了20分钟我们才到达十字路口完成了右转,终于逃离了拥堵路段。
堵车路段示意图
我们十分的庆幸,幸亏先期安排参观了杨家岭,要是放在后边,那可就惨了,耽误的时间要比这20分钟还要多呢。
经过杨家岭那一公里的堵车路段,又向西行驶了约5公里,就来到了枣园。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车辆不愁没地停放了。
枣园革命旧址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其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景色秀丽,环境清幽,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各个建筑若隐若现地点缀其间,景色秀丽,风光迷人。
进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树林。
绿色的草地,林立的树木,巨大的面积,不愧是一座地主的庄园
夫人在此留影
透过树林,依稀可见分布的建筑
这种叫不上名字的树,造型独特,在绿色的地毯上排成一字长蛇,还挺好看的
“七大”上当选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的塑像
这是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
枣园中的幸福渠
1940年4月29日,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义设计,群众集资与政府资助修建的裴庄渠建成并正式放水。渠长6公里,可灌溉枣园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地。水渠修成后,使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
渠边的一块纪念碑
2007年8月,由无锡市无偿援助资金,对幸福渠进行了修复,我们才得以见到它今天的模样。修复后在此立碑为证。
恢复流水的渠道
1943年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了作战值班室。
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日军和国民党的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枣园作战室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旧址
作战室内景
作战参谋的值班室
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就完成其历史使命,工作人员分别随中央前委、工委、后委等转战陕北,执行新的任务。
中共中央机要局旧址
1942年4月4日,组建了中央机要局。1943年3月中央决定取消中央机要局,并将下属的中央机要科、军委机要科、情报机要科,合并于中央机要科;后于1944年10月改称中央机要处。中央机要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战场和地下党组织之间的密码通信联系,机密、及时、准确地传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令及作战部署。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上海地下党员李侠向延安发报,就是与此处有关。
1947年3月,中央机要处随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它地。
书记处礼堂旧址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里没有开放。
这是我隔着窗子拍的屋内的情景
书记处礼堂亦称职工俱乐部,于1941年建成。春节期间,中央领导经常在这里接待来拜年的群众秧歌队。大生产运动中,在此举行过纺线比赛。抗战胜利时,我军受降和配合苏军作战的七道命令在这里签发。1945年8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此彻夜开会,研究和通过了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决定。
在枣园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和张闻天等同志的旧居,都非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
指路标
沿着这里爬上山坡,就是上面三位领导人的旧居,因为人员太密集,我们没有上去
我们只在下边重点看了看刘少奇的旧居
办公会客室
卧室
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
党中央在此居住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
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
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对枣园依照原貌维修,还原了枣园当时的风貌。
出了枣园,在马路对过,就是延安1938文化街区。
巨大的广告牌兼指路标
宣传广告中,街区的三个部分
沿着路标的指引,我们首先来到下沉式广场。
广场中央献艺的盲人
他伴着音箱里播放的乐曲,全神贯注地演奏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曲子
广场北边是街区的大门
严格地说,延安1938是座地下的建筑。
大门两旁的喷水池
进了大门,首先看到了这样的造型。
胜利的号角
照老街风貌复原的街景
土特产
卖文创产品的小店
街的东边密布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中就有密室逃生
街内的小吃和餐饮占的面积较大。
一种当地的点心
实物
凉菜煎饼
这些都是本地的小吃,具有当地特色,适合当地人的口味。但它们从未上过中国的名吃榜,所以也就没有引起我们品尝的欲望。
吃饭的小店
室内大排档
街景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已近中午11点的光景,街里、店里都未上人。
在下沉式广场的南端,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建筑,内有剧场、电影院和展厅,部分饭馆也被安排在了这里。
综合建筑
剧场演出的剧目和入场口
剧场和影院演出剧目的票价
票价有点小贵,我们对此不太感兴趣。
演出散场的情景,那挥舞小旗者就是团队的导游
大部分观众是被旅游团带来的,并作为旅游内容中的一个景点,享受了优惠的票价,但较少有人买散票进场的。
时间已近中午,还是赶快找饭辙吧。在综合建筑内,西边有一家小饭馆。我们又见南泥湾香菇面的招牌,出于我在南泥湾吃香菇面时的好感,我们就决定吃它了。
同样的招牌
稀少的食客
香菇面两碗
看着还行的样子。
肉炒菜花
菜多肉片少,而且对肉片的加工就是胡乱的煸炒一下,不讲究烹饪的方法。
这是点的一盘鸡肉,忘了叫什么名了
鸡肉比较烂糊,味道一般,还挺咸的,口感不佳。
这香菇面一吃,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此香菇面非彼香菇面也。汤是没滋没味,像白开水,面里的料也少,唯一的亮点就是面还有点劲道。
望着餐厅内寥寥无几的食客,吃着淡而无味的面条,喝着白不呲咧的汤,就着较咸的鸡肉,嚼着半生的菜花以及咬不烂的肉片,我心说了:就这味道,这水平,不砸招牌才怪呢。那这店靠什么生存呢,我不由向旁边放着大桌的餐厅望去,只见服务员正在忙活着呢,我心里也明白了七八分。
他们正忙着给各桌摆团餐呢,过一会儿有团队要到来
团餐里的清蒸鱼
十桌的团餐够这个小饭馆支撑一天了,且团餐对一个团队来说也就一锤子买卖的事,好不好就是它了;下次来不来全看导游的,给点回扣就能搞定的啦。
这个延安1938文化街区,离枣园近在咫尺,是为招揽游客而建的,名字也挺响亮,集餐饮、娱乐、购物和文化于一体,初衷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骨感。从我拍的照片中就可得知,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去,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不知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呢,还是平时就这样呢,还是经营思路有问题呢。如此下去,主办方和商家谁都是拖不起的。
晚上,我们溜达着来到了距离酒店300米的二道街夜市。
二道街夜市名吃荟萃、民俗汇聚,让每一个来延游客回味无穷、成为品味延安的打卡地,热闹非凡。
下午6点后,推着统一定制小车的商贩们准时把摊位支起,再将餐桌和凳子摆好
商贩们统一着装
男的白色上衣,头戴白羊肚毛巾;女的蓝色花上衣,头戴蓝花花头巾;典型的陕北服饰。
街上人头攒动
食客还真不少
小吃的品种是天南地北,全国各地都有,有些摊位还要排队
我点了一碗5元的馄饨开了平时不吃晚餐的斋。吃后觉得,馄饨中规中矩,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
随后我又看见了老北京的爆肚
我这个老北京来劲了,上前问了问,18元一碗,价钱倒是不贵。不过根据上次在太行水镇吃爆肚的经验,肯定不会全是肚肉,一定是掺了什么粉条或米线之类的东西打底,要不然不会这么便宜。我又问了个究竟,果真让我猜对了。于是我和老板商量,不加其它的,光要肚多少钱,他说30元。我决定来它一碗尝尝。
老板爆好肚后,把调料直接浇在爆肚上给了我,第一口就差点没把我咸了一个跟头,整个的一个死咸,吃不出调料的香味。还好,有一点不错,就是爆肚的火候,咬上去比较脆爽有劲,且不老。我强忍着咸味把这碗爆肚吃完,心里不敢恭维,暗想,回去肯定少不了喝水。
怎么这爆肚一到外地就变样了呢?我思前想后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当地人的口重,那么不管三七二十一,调料的咸度就随我们吧;第二,当地的消费水平差些,纯爆肚30元一碗,没有市场,因此就有了混合爆肚的产物,以降低成本。老北京爆肚碰上了老北京人,会是什么样呢?结果就是这次品尝让我这个老北京很是失望。
说到这里,最后再上一张照片,作为这次逛二道街的结束吧。
请看这才是地道的老北京爆肚
主料和调料是分开的,食客夹着爆肚,蘸着调料吃,那叫一个香。
今天的红色旅游结束了,又有了不少感受,下面一下道来。
⒈在两个革命旧址中,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居多。在那个艰苦的革命年代,他们住在简陋的窑洞中,房间的布置简朴而不铺张。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日理万机,从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这点值得我们敬佩,也是共产党人初心的体现。
⒉两个革命旧址存在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身临其境更能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更加体会到党的领导人决策的正确性,充分说明了我们党的伟大。
⒊延安1938文化街区不温不火,有烂尾的危险,看来管理者要在它的经营思路上下功夫了。
⒋二道街夜市是延安经济市场的一个亮点,市场的管理严格规范;市场规模不大但品种繁多;客流量大且热闹一方。但我感觉它在小吃的质量上和选择上,还是有提升空间的。要发展旅游吗,就要在小吃的味道上下功夫,优胜劣汰,要讲究技艺,适应更多人的口味。
明天我们就要离开革命圣地延安了,衷心的祝愿延安老区在各个方面会越来越好。顺便说一下,在回京的路上,为了避免长途奔袭,我们还要在石家庄的赵县停留一下的。
上一站的游记《 宝塔山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游之一》:
@http://www.mafengwo.cn/i/23418796.html
下一站的游记:《赵县的赵州桥》@http://www.mafengwo.cn/i/2346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