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之前就听说,华为在东莞,修了一个欧洲小镇,美轮美奂,当做华为在东莞的研发基地。美到很多人慕名而来,可惜又不对外开放,不得入门只好在墙外一睹风采,结果导致华为围墙,成了拍婚纱的圣地。
9月25日,华为的朋友帮我搞到了一张参观华为的门票,终于有机会见识一下。在去东莞的路上,还收到了一条意外之喜,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了接近三年后,终于与美国达成协议,晚上就要回到深圳,而且没有认罪没有处罚,堪称是华为法律上和中国外交上的一次完胜。这么扬眉吐气的日子去参观华为,天作之美。
在路上,朋友告诉我,欧洲小镇是外界对华为东莞基地的叫法,他真正的名字叫做华为溪流背坡村基地,或者华为松山湖研究所,简称溪村或者松研所。溪村,多么优雅的名字,全称溪流背坡村,又有点西洋范,我问朋友谁起的名字这么有意境,朋友说,不是起的名字,华为修东莞基地之前,这里有个村子就叫溪流背坡村,华为为了接地气,就沿用了。这么美妙的名字竟然来的如此直白,不过这就是华为的风格,朴实无华的内在,却被外界罩上了绚烂的光环。
溪流背坡村
来之前我就知道,华为溪村有12个组团,分别对应欧洲最有特色的12个地区,分别是牛津(A)、布鲁日(B)、卢森堡(C)、温德米尔(D)、格拉纳达(E)、巴黎(F)、维罗纳(G)、克伦诺夫(H)、弗里堡(J)、勃艮第(K)、海德尔堡(L)、博洛尼亚(M),这些地区,并非欧洲最有名的区域,即便是了解欧洲的朋友,也很少有人了解这全部12个区域,我也只是去过牛津和布鲁日。这12个区域,不单是非常有特色,还在欧洲的文明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华为修建欧洲风格研发基地的目的,致敬欧洲文明、世界文明和现代文明,激励华为的工程师们,既不封闭也不自大,站在现代文明的肩膀上,构建属于中国的新文明顶峰,这也正是华为正在做的。
溪村游览图
朋友把我放在了G区维罗纳,然后就去上班了,华为员工,加班常事,我自己在园子里转悠。路上还碰见个漂亮的物业小姐姐,塞给我一张溪村导游图,真是周到。
维罗纳,意大利城市,欧洲城市的概念跟我们不一样,超过一万人口聚集的统称城市。维罗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起罗密欧和朱丽叶,就知道是哪了吧。莎士比亚之所以选择维罗纳作为故事的发生地,足以说明这个城市的独特历史。维罗纳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意大利北部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进入维罗纳
一进入维罗纳,就被溪村的建筑震惊了,其实中国的访欧洲建筑很多,各种欧洲小镇鳞次栉比,但是做的这么用心,古老、美观和实用性结合的这么完美的,还真是第一次。南欧建筑,有个特点就是色彩活泼斑斓,外墙喜欢用鲜艳的涂料,比如维罗纳就是条纹壮的外墙,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涂料会褪色和剥落的,时间久了,斑驳淋漓,很难看,所以好多仿欧式建筑都是刚开始修好了很好看,不用一两年就特别丑。溪村的解决办法是,用彩色的水泥,外墙的颜色,就在水泥里,十多年也不会脱落褪色。这么一个小细节,带来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也体现了对建筑的用心。
维罗纳庭院
典型的维罗纳风格,条纹状的外墙
维罗纳风格,花砖
维罗纳大剧场
维罗纳的主要标志性建筑在这都有体现,但是毕竟这是个从零重头规划的新城,每个建筑都是坚固的混凝土架构,要比真正的维罗纳城区规整、漂亮、宏伟的多,同时作为办公区,所有的建筑又赋予了新的含义,非常实用。宏伟的教堂,就成了食堂,整齐的民居,就是办公楼,庭院里的小花园,则摆上了椅子,这是工程师们放松讨论idea的好地方。
维罗纳风格的食堂
楼房中的庭院,小憩之地
维罗纳最有名的建筑是教堂的贝尔蒂高塔,和古罗马演奏厅,在这里他俩完美组合在了一起。拱形围坐的演奏厅正对着湖面,高塔就在演奏厅的正上方,湖对岸是溪村最美的风景之一,海德堡的红堡,简直是溪村拍照的最佳地点。
这就是红堡
荷花掩映
初进溪村就这么震撼,一种特别够劲的感觉,我没想到的是,好戏还在后边。
维罗纳的下一站是克伦诺夫,去的办法有两个,步行几百米,或者坐小火车。是的,你没听错,溪村里边有小火车。
因为溪村很大,为了方便各个区之间的交通,溪村专门修建了一套有轨电车系统,列车是完全的瑞士高山火车,瑞士火车穿行在欧洲园区,仿佛到了真正的欧洲,各种迥异的地区建筑风格又快速的切换,溪村提供给华为工程师的,就是这样一种悠闲地感觉。小火车,是溪村参观的热门项目。
维罗纳的小火车
维罗纳站
克伦诺夫是捷克南部的古镇,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最东欧的风景,捷克有名的历史古城,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冷门城市。克伦诺夫跟维罗纳,隔着一座桥,桥的这端是南欧风情,那端就变了东欧,就是这么神奇。
桥的那头就是东欧克伦诺夫
桥的这头就是南欧维罗纳
克伦诺夫,有更多古欧洲的味道,克伦诺夫的建筑色彩俭朴了许多,橙色屋顶淡黄色的房子,方方正正排在整齐的街道上,还有一个特别的标志,海蓝色的教堂屋顶,蓝天下特别好看。这里的塔楼几乎就是克伦诺夫大教堂的塔楼原封不动搬过来的,更高了一些。
干净的房子,蓝色的塔顶
克伦诺夫很幽静,墙面爬满了爬山虎
克伦诺夫区的房子颜色很干净,很适合工程师安静工作,不宽的街道上,走几步就是个餐厅,生活也很方便。可能是周末,整个街道静悄悄,很欧洲小镇的感觉。
狭窄的街道,欧洲小镇
很明显的东欧风格
特别像欧洲的小镇
幽静的街道,克伦诺夫稍显僻静
蓝色屋顶,是捷克建筑的典型风格
克伦诺夫站
克伦诺夫的城堡
高高的塔楼
再见,克伦诺夫
离开克伦诺夫,是弗里堡区,弗里堡是瑞士西部城市,属于阿尔卑斯山的中欧风格,城市依山而建,典型的阿尔卑斯山建筑。
弗里堡区也是建在山坡上,低矮的山区小屋,藏在花团锦簇的花园里。这里有一个大大的斜坡草坪,铺满了柔软的青草,很适合小孩子冲下山坡。弗里堡的房子屋顶坡度很缓,有宽大的窗户。弗里堡有几个小花园,里边是优雅的餐厅,看起来档次还挺高。在山坡的底端,有弗里堡最高的建筑,走到那里碰巧下起了阵雨,我们就在门廊下躲了躲雨,南方的雨水说走就走,我们这边已经雨过天晴,前方十来米的湖面上依旧大雨阵阵,很有趣。
弗里堡车站
阿尔卑斯山的院落
弗里堡修道院的庭院
这个大草坡,是孩子们最爱
弗里堡几乎没有很高的建筑,又藏在山坡上,很不惹人注意,加上弗里堡和克伦诺夫又在溪村最远处,所以这两个区,游玩的人最少,也最僻静。像极了真正的欧洲小镇。
阿尔卑斯花园
弗里堡的北边,是一个挺大的湖,沿着湖边漫步,就到了下一个区,勃艮第。勃艮第大名鼎鼎,罗曼尼康帝。国人爱谈一级庄拉菲木桐,却不知那只是波尔多地区的酒庄分级,其他产区好酒也多的是,比如勃艮第的罗曼尼康帝。勃艮第位于法国东偏北,以美丽田园和悠久历史闻名,这里已经开始算西欧。勃艮第的葡萄园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设计师估计也是个杯中好友,这个区和另一个区,不但是欧洲很有历史特色的城市,还代表了欧洲最顶级的两种美酒。
勃艮第车站
去勃艮第的路上,有个挺大的湖
勃艮第区,以田园风光为主,一个一个精致的小花园,点缀着低矮又敦厚的古朴教堂,红色的小火车时不时响着铃铛的红色小火车,穿过圆形粗壮的教堂塔楼,很西欧很田园的景色。勃艮第区模仿了当地有名的熙笃会修道院的风貌,它朴素庄严,代表着最严格的修道规则,也成为了熙笃会的发源地。熙笃会在欧洲盛行,形成了更加严格的Trappist教派,看到这个词,酒友就有感觉了吧,这就是修道院啤酒的由来。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和最好的葡萄酒,竟然有这个渊源,他们在溪村也有渊源,布鲁日区也是溪村的另一个区,我们待会再说。
勃艮第庄园
模仿著名的熙笃会修道院,丰特内修道院
确实还真有点像
丰特内修道院正脸
丰特内修道院全景,真是神似
法国北部我去过,虽然一般中国人不太常去,那里确实有看一眼就想留下的美丽田园,蓝天教堂排钟阵阵如果再配上美味的葡萄酒和啤酒,真是再也不想走。所以,勃艮第区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区,在教堂的花园里,坐在长长的回廊下,来一杯溪村的咖啡,心情特别放松,仿佛真的到了勃艮第。据说,这里也是华为的任老板最喜欢的一个区。
勃艮第区的花园,管廊环绕
勃艮第区远观
环廊,我觉得更像熙笃修道院
勃艮第的下一个区,是海德尔堡区,也是溪村的一个标志建筑,红堡所在的区。海德尔堡也叫海德堡,位于德国西部,属于典型的西欧德国风格。海德尔堡得名与成为高山上一座红色城堡,是法兰茨王国的首都,国王修建的城堡,用红色砂岩砌成,在高高的山坡上特别醒目。海德尔堡区,就把这座红色城堡搬了过来,同样也是用红色砂岩砌成,通体暗红色,也在高高的山岗上,区别在于山岗下就是一个湖泊,对岸就是维罗纳的高塔,更加雄伟,特别适合拍照。
海德堡车站
这就是红堡,红色砂岩砌成
在海德堡,我还发现一个特点,海德堡的红色砂岩外墙,在外墙的直角处,没有接缝,也就是说,要么,这就是整块的巨大砂岩砌成,要么,就是贴的砂岩外砖拐角是专门定做的L型的,最大的保持了跟原建筑的风貌一样。这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溪村建筑的用心。
特别注意下,拐角没有接缝
海德尔堡,还是著名的海德堡大学所在地,这里对现代哲学的发展推动巨大,黑格尔成名地,德国人的精神家园。整个海德尔堡,除了高耸的红堡,还有一个德国建筑群,德国建筑的风格,偏俭朴实用,真实的德国确实也是这样,简洁到一点多余的修饰都没有,房屋有点像弗里堡的瑞士建筑,同样的红色屋顶,白色墙体,粗壮低矮。海德尔堡区还把海德堡古桥和桥头堡也搬了过来,作为海德堡的入口。相比其他的区,海德尔堡要大一些,我到这里的时候,正巧华为的某个部门在举行家庭日活动,也就是邀请全家来华为溪村畅玩。整个海德尔堡的广场已经变成孩子们的乐园,游乐设施随便玩,小吃美食随便吃,家长们则在一边聊天,很惬意。广场上,放着欢快的音乐好日子,不用说,大家讨论的话题一定离不开孟晚舟回国,据说晚上就能到深圳,真的是个好日子。在这里,蹭了蹭华为的家庭日,各种点心美食吃了个饱,还拿了几瓶水,省了一顿午饭。
巍峨的红堡
红堡内部
海德尔堡的草坪,这也是典型德式风格
真的是红堡,全是红色砂岩
红色砂岩配上黄色砂岩的雕塑
蹭美食了,还挺丰盛
相遇金秋
小姐姐辛苦了,我吃饱了
华为的家庭日
这是海德堡尔区的食堂
再见海德尔堡,这是海德尔堡的大桥和塔楼,原样搬过来
红堡远眺
吃饱喝足,去下一个区,巴黎区,穿过海德尔堡大桥就是。巴黎不用介绍,这里也是溪村所有的区当中,唯一一个大城市所在区,同时也是溪村游览的一个枢纽区。巴黎区有两个特殊的。首先,巴黎区只有一个楼,不像其他区至少七八个楼,只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楼,虽然单个楼要大一些,全家起来也比其他区小的多。第二,巴黎区的火车站,不叫巴黎站,而叫凯旋门,全部12个区仅此一个。
凯旋门站,巴黎区车站
巴黎站最豪华最大
巴黎的名胜数不胜数,自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巴黎区,却只模仿了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就是由巴黎大学遣返回英国的英国籍教授和学生创建的。自然,这里也成为欧洲文明的发动机。
巴黎区位于溪村正中央,方方正正一座大楼,却是回廊环绕。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巴黎哥特式风格,低调的奢华,端庄大气。枫丹白露和卢浮宫都是这样的风格,既传统又简约。巴黎区的火车站位于负一楼,是规模最大的火车站,这里有一个挺大的咖啡厅,很适合游览溪村中途小憩。巴黎区有一个宽大的观景平台,可以一直看到溪村外,很适合拍照。
仿巴黎大学的建筑
巴黎区远观,水天一色
方方正正的建筑
巴黎区
那天的白云也很应景
蓝瓦白云
巴黎区往西,就是格拉纳达区。格拉纳达,西班牙南部城市,西班牙故都,同样又是世界遗产。格拉纳达建筑是欧洲基督教文化和阿拉伯穆斯林文化的结合体,这也是西班牙独特的历史。格拉纳达还是哥伦布启航征服地球的地方,西班牙崛起的标志。
格拉纳达车站
格拉纳达的建筑挺有特色,既有南欧的奔放,又有阿拉伯的异域,还有欧洲宗教的庄严,好多种风格混合在一起,溪村的格拉纳达也是如此。
西班牙富有生气的街道
生机勃勃
好俏皮的搭配
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非常有名,它有个很鲜明的特色,也影响了格拉纳达的很多建筑,那就是大量使用黄色的砂岩。格拉纳达区建筑模仿了这个特点,很多建筑的外墙是巨大的黄色砂岩组成,特别是那个模仿王宫的办公楼,巨大的黄色砂岩凸起布满外墙,很震撼,威严肃穆。
黄色砂岩开始出现
阿尔罕布拉宫的风格
黄色砂岩与粉色墙壁
伊斯兰风格的庭院
巨大的黄色砂岩石突
格拉纳达的街道反而更欢快一些,非常像西班牙欢快的街道,仿佛哪个窗户打开,伸出头来的就是个西班牙美女,在这里工作,心情放松。在格拉纳达,还可以远眺溪村的西区,那里有风格不同的高塔,跟东区八个组团都不相同。
西班牙街角
静静的街道
格拉纳达的办公楼里,也很别致,虽然不让非华为员工进入,走廊里挂着精致的油画。在格拉纳达,我又一次注意到,黄色的砂岩墙角处没有接缝,跟海德尔堡一样的工艺。
走廊的壁画,不过楼内是办公区,禁止非华为员工进入的,我在门口拍了张
格拉纳达的对面,隔着一条小溪,就是博洛尼亚区,这又是一个意大利北部城市,意大利城市在溪村出现了两次,另一个出现了两个城市的国家是英国,后面会提到。博洛尼亚在维罗纳北边一点,相距不远,同样也是世界遗产,与维罗纳不同,博洛尼亚是典型的中世纪建筑风格,红砖的宗教建筑,长长的厅廊,是博洛尼亚的典型风格。
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最古老的真正意义的大学,拉丁文校名就叫“大学之母”,历史悠久,估计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博洛尼亚的原因,向现代文明致敬。博洛尼亚区的建筑以红砖教堂和长廊为主,高大宏伟。特别是长长的高大的走廊,让人感觉特别渺小。博洛尼亚区门口还有一条绿树环绕的小溪,小溪对面就是格拉纳达区,在小溪边拍美景,溪内黑天鹅戏水,远处是博洛尼亚的红砖和海德尔堡的红堡,这是溪村又一个标志性景观。
博洛尼亚站
这个景色也是溪村标志景色,左手海德尔堡,右手巴黎
博洛尼亚的教堂很多,这么宏伟的建筑,在溪村就变成了食堂,里面美食琳琅满目。不过我还有五西区四个区没转,先不品尝美食了,要去溪村的西区了。
红砖是博洛尼亚主要的风格
博洛尼亚区内部
连廊是博洛尼亚最有特色的
连廊与塔楼
博洛尼亚区内部
小广场
蓝天下的红砖高塔
博洛尼亚的建筑都很高大
连廊
博洛尼亚是溪村东区的最后一个组团,这里也是去西区的火车中转站,去西区,只能在这里坐小火车,步行是去不了的,因为西区和东区,隔着一条非常宽的河,穿过河上的大桥,才能到西区,西区还有剩下的四个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