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至成都至川西阿坝至宝鸡返回北京,除了前面六篇游记记录所走过的地方,还有几处值得怀念的地方,集中写在这篇游记中。其中最突出的是一条党史学习的主线,如在红原县境内拜谒红军长征过草地纪念碑,在川主寺镇参观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前往两当县境内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等。另外就是途中所见到的美丽风景。
5月22日我们一行7人离开成都前往阿坝,当晚抵达理县。
经转G248国道在三家寨进入红原县。这里曾经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令人魂魄激荡的红军长征足迹与川西古朴秀丽的草原藏乡风情,构成了红原独特的文化旅游圣地。从北京出发前不久刚好拜读过王树增编著的《长征》,此时再实地聆听一番长征战歌的悲壮音符。
红原县城歇息一晚,24日进入九红草原景观大道,也就是G248国道/S301省道中红原县至九寨沟段。
在邛溪镇附近的白河河畔我们停车观光。白河在这儿形成了一个几近三百六十度的河湾,远山近水,风景无限亮眼。
沿白河继续北行,二十多分钟我们又在瓦切镇一处靠近河畔的地方停了下来。刚刚看到的白河水是清亮的,这儿的河水怎么这么快就变成黄色的了呢?也可能是角度问题。
原本想到瓦切塔林看一看,不曾想塔林正在维修,景区关闭。于是在瓦切镇转向东行,进入S301省道,来到红军长征纪念碑。
当年红军被严峻的军事形势所迫,不得不走上了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阀周旋的道路,迈开数十万双脚实行战略大转移。
这里遍布着红军长征的革命足迹,埋葬着无数红军的英灵。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懋功的一座小喇嘛庙里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依据当时的情势提出选择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必要条件和今后红军行动的战略原则,并提出要继续向北,向着川、陕、甘方向布局发展。这就是挽救红军于危亡之际的“两河口会议”。
于是这支中国革命历史中最伟大的军队翻过夹金山来到了日干乔大沼泽。
日干乔大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在3300--3500米之间,质地为海绵状潜育沼泽土、泥炭沼泽土。建国以来,经过对沼泽的开沟排水,改植牧草,杀虫灭害的改良,加之随全球气候转暖,沼泽自然趋干,面积日益缩小,日干乔大沼泽水位下降1.2米,沼泽变成了草原。国家正也采取积极措施恢复若尔盖湿地的平衡,以保证这片湿地能继续提供20%的黄河水量。
纪念碑修建在一个不太高的丘台上面,从停车场有木栈道直通纪念碑。下面有两个停车场,一个要交10元停车费,另一个是一家商铺开的停车场,可以免费停车。
纪念碑是中共红原县委和县政府于2003年竖立的。我们踏着修建在山坡上的栈道来到这座花岗岩的纪念碑前。
不知哪个单位在我们之前向烈士们献过鲜花。我们到时鲜花已然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
我和老简怀着对英烈们的崇敬心情把鲜花重新摆放整齐并向纪念碑致以军礼。
老简的军礼最标准!
纪念碑基座侧面的文字说得太好了:“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纪念碑不仅是对红军长征的追念,同时还对当年为红军提供了牦牛支援的藏族同胞给予了追念。碑文上有这样的表述:“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此段中国革命史特有的‘牦牛革命’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长征途中的伟大创举”。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驻地武警部队在这儿竖立的励志碑。
如今,这里的牧民也是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日子。
离开红军长征纪念碑,我们一路向东行驶,途中多次停车观景,在麦曲河边升空拍一段视频。
145公里后来到了川主寺,找到一家民宿住下。晚饭后裴大哥一人去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探路,民宿旁边的川主寺正在维修中,无缘进去一看。大家见天色阴沉便各自洗漱后休息了。
夜里雨夹雪一直在下,第二天早晨出门一看,天空仍然断断续续地飘着雪花,于是大家约定推迟黄龙景区的行程,先到附近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川主寺镇岷江桥头伫立着的“红军桥”石碑。
纪念碑园只需登记查看行程码便可入园。
毛老人家说过:长征是宣言书!
毛老人家还说过: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园区内一面横碑上的《碑誌》。
在东侧的山岗上有红军长征纪念碑。本该上去看看,但队友们觉得时间紧,便都放弃了。
老简在纪念馆前的留念。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中国革命历史中共产党遭受到的最严重的损失,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纪念馆中展出的泸定桥的一段铁锁链。想起了毛泽东《长征》诗句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十七勇士勇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一直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印记。
这是今年3月份去西藏途中转道甘孜泸定县瞻仰泸定桥时拍的照片。
这件展品是当年红军帮助彝族群众建立的“中国彝族红军沽鸡支队”队旗。仔细看,旗面是用被面制成的,上面还有血迹呢!
在长征中牺牲的营级以上烈士的名单,一共有422名。红军烈士们永垂不朽!
这张展板上列出的是阿坝州籍的红军烈士,一共有370名。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史卷中,少数民族也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在次向阿坝人民致敬!
这是红军长征中遗留在阿坝州的曾经使用过的的武器。红军就是用这样的武器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浴血奋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世界战争史中的奇迹!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卓越的军事家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长征伟业万古流芳”被制成木质条幅挂在纪念馆中。
另一位解放军的创始人,功勋卓著的军事家和军队领导人聂荣臻元帅题写的“雪山草地树丰碑,革命传统万代传”也被制成条幅挂在展馆中。
1931年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的刘华清上将题写的“万里长征显神威,千秋豪气振中华”
走出纪念馆,跨过湍急的岷江,看着那奔腾南去的河水,回想着一路走来,重温中国革命历史中那激荡人心的场面,使我们此次旅行被赋予了红色的印记。
5月27日,我们离开九寨沟,沿S301省道南行穿过九寨沟县城后在一个叫水沟坪的地方进入甘肃的陇南市境内。之后转向东行,此行目的地是两当兵变纪念馆。由于道路多处施工,我们的行进速度也放慢了。过了陇南市进入成县才走上G7011十天高速,但当晚只走到了徽县,见天色已晚,便留宿徽县。
28日早从徽县出发前往两当,此时距目的地还有不到40公里了,今天的行程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四十多分钟后来到了两当河畔,这儿的景色还是真美。两当河纵贯城区,自北向南流淌至县河口汇入嘉陵江。
在美丽的两当河畔,一座漂亮的白色建筑物坐东朝西矗立在山脚下。
1930年初,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各地中共党组织派出党员秘密去十七路军开展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发动武装起义,把部队逐步改造为公开的红军武装,以壮大革命力量。
中共陕西省委派往驻扎在咸阳长武县境内西北军杨虎城部警备骑兵第三旅三团二营从事兵运工作的是习仲勋等中共党员。他们积极发展秘密党员,又成立营党委,习仲勋任书记。他们组织士兵进行日常斗争,提出了反对军官打骂士兵,改善士兵生活,按时发军饷、发鞋袜的要求,进而提出“反对军阀战争、拥护红军”的口号,还成立了“红军之友”社。
两年后的年初,一次普通的换防为兵变提供了良机,习仲勋等地下党委当机立断借两个营换防之机发动兵变。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吕剑人、李特生、许天洁等率领全营300多人在甘肃两当举行起义,这就是著名的“两当兵变”。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领导的一次武装兵变,也是在甘肃发动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两当兵变后来还是因寡不敌众失败了。但无论如何,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两当兵变是土地革命时期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斗争,也是西北革命史、人民军队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两当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当年不满19岁的习仲勋作为中共秘密派往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下党,与其他地下党成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赢得了敌营中低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的信任,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领导了两当兵变,谱写了人民军队发展史中的一段传奇。
纪念馆中央大厅的浮雕,生动地展现了当年兵变的场景。
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大屏前为参观者讲解当年兵变的态势。
当年的习仲勋。
习仲勋与他的战友们在一起。
展馆展出的当年两当兵变的队伍行军路线示意图。
展馆中展出许多关于当年兵变前后我地下党开展工作情景的艺术作品。这幅油画作品的名称叫做《习仲勋散发传单》。
兵变拉出的队伍北进途中在杨店太阳寺进行改编,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这幅油画就是反映这次改编大会召开时的情景。
展现习仲勋英姿的雕塑。
这尊雕塑为裴大哥所敬仰。
此后,习仲勋同志又多次承担起革命重任,至抗战胜利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这是毛泽东在1946年7月至9月写给习的九峰亲笔信的展窗。
7月26日和8月19日的两封信。19日的信中指示习:“王震行进甚速……,关于准备三个强的团位于适中的地点,以便迅速出动策应王震。此事请于日内准备好,并即速出动边境附近,待命策应为要”
9月1日致信习仲勋:“胡宗南似有向陇东进攻之计划,我们如何应付,请加筹划并见告。”又说:“我军出至封锁线外占领多少地方,消灭多少敌人,缴枪多少,正宁、宁县、镇原一带碉堡线是否已完全攻破,或尚余多少,请饬人绘图附说送我为盼。”
这是毛泽东9月2日给习仲勋的信。信中强调:“即照所定方针去做。作战时注意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如来信所说集中六至七个团歼敌一个团。得手后看形势,如我损伤不大,又有好打之敌时,可接着打第二仗,再歼敌一个团;如不好打,则撤回修整,待机再打。此外,须准备三千人左右补充作战部队的消耗,请早为准备。最好先期交付各旅训练,临时可迅速补充。”
这是被镌刻出来的毛泽东写给习仲勋的信:“请考虑派出几支游击队(武工队性质),策应李先念、王震创造游击根据地,以利将来之发展。……请你召集有关同志讨论必复”。
后来,毛泽东评曾经对习仲勋这位革命家给予了“炉火纯青”的评价。
习仲勋曾经动情地回忆说:“1943年1月,毛主席亲笔在一幅约一尺长、五寸宽的漂白布上写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大字,上款写‘赠给习仲勋同志’,下署‘毛泽东’。这个题词,我长期带在身边,成了鼓励我努力改造世界观的一面镜子。”(图片为网宕)
这是在纪念馆中悬挂的毛泽东题词。
重温党的峥嵘岁月,我们每个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心情都会油然而生。
从成都至阿坝至两当至宝鸡,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大家的心情无比舒畅。
5月23日在毕棚沟游览后经G4217荣昌高速北上。途径狮子坪隧道,这是一条长达13公里的隧道,也是我们此行经过的最长的隧道。裴大哥驾车穿越隧道时发出了连连赞叹。
游完九寨沟开始向两当县进发,在九寨沟县郭元乡的S301省道上见到路边一家老乡在摆摊卖枇杷,于是停车查看。老乡还热情地带我们进到她家的园内为我们采摘新鲜的果子。
她家的枇杷树结的果子可真不少,看着就让人欢喜。这样好的枇杷一斤才12块,我们纷纷解囊。
继续前行,没多久就进入了甘肃的陇南市境内。我们走在G247国道上,右侧就是白水江,水流还是挺猛的,看上去水质不是很好,污染比较严重。途径柴门关,因为没有安排这里的观光,也就没有停车。
在文县境内我们转道G212国道,又见一处高山风景独佳处。
文县境内的212国道山高路险,但风景却是极具吸引力。在一处叫做“高楼山”的地界,我们再次停车观景。高楼山也称阳山,是岷山北端与秦岭西端交汇之处,海拔2050米,是212国道陇南段的最高点。据说这里有金矿,贮藏量还不少呢。但一路没看到有矿井,可能是为了保护环境,都封起来了。
路边立有高楼山石碑。
我和老简留下一张合影,算是打卡了。手机照的不少很清楚。
27日晚上在徽县停留一宿。当晚在徽州美食街找到一处当地好评有加的餐馆吃晚饭。
打车来到美食街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街里的食客不是很多,可能与疫情有关系。
我们选的这家餐馆以酱骨头火锅为主,店里的客人也不多,但味道很适合我们的胃口。当晚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弥补了近日伙食上的亏空。
28日中午参观完两当兵变纪念馆后驱车驶上G316国道向着宝鸡方向行进。这是途中路过杨店乡境内的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风景区。
景区外空无一人,我们也因时间关系,放弃了入园观光的念头。
离开杨店就意味着离开甘肃进入陕西。途中又见灵官峡景区的招牌,不知与两当县境内的灵官峡是不是同一条山沟沟。不过见到嘉陵江南岸羌寨的碉楼建筑,还是感到耳目一新。
在凤县转道G342国道继续奔驰在翻越秦岭的征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到达了凤州镇。
此时裴大哥的心情格外爽朗,他在这种山路上驾车驰骋感到特别地享受。我在副驾位置不知疲倦地欣赏着嘉陵江沿岸江水奔腾,山峦起伏的美景,总是感到眼力不够用。
我们选择在G342国道上翻越秦岭,就是为了欣赏途中的美景。如果选择走高速,虽然大车少,路线少有曲折,速度也更快了,但遇到美景则不能放慢速度或停车会损失不少。
这不,一处叫做秦岭云顶水上乐园的景区出现在路旁,我们急忙找到一个小港湾停下车来观景。
遗憾的是景区关闭了。在外围拍张照片吧。
后面的行程将是一路下坡,裴大哥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稳稳地操作着车辆。
顺利抵达宝鸡后,找到一家餐馆安慰了一下大家的肚皮。饭后在市内一家酒店入住下来。舟车劳顿一天,大家似乎都有些累了,准备休息了。唯独我感到还没有尽兴,于是独自一人打车来到位于渭河南岸的中华石鼓园游荡。
石鼓园没有门票,沿小路可以上到石鼓山上。
石鼓山因曾于唐朝初年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铭文石鼓而得名。来到石鼓阁跟前,拿出我的“大疆”刚要飞拍一番,突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两位民警,严厉地告诉我不容许航拍!是不是一直在盯着我呢?唉,这么好的景色不能航拍呢,太遗憾了!听话,不惹事为妙!掏出手机拍拍算了。
围着石鼓阁先转了一下。石鼓阁外观有五层,内部则设九层,据说这寓意着九五之尊,为宝鸡市的地方标志性建筑,1992年确定为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鼓文为中国现有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秦史研究的珍贵文物。出土的石鼓作为十分珍贵的文物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当地人对此多有怨言,说哪怕留给我们一个石鼓也好哇!
石鼓阁里应该有仿制品,此时楼阁已然关闭而不得见。改日到故宫里看看能不能见到石鼓真容。
来到石鼓阁北侧再看一看。
见台基上镶嵌着巨幅的石刻文匾,上前查看一番,原来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石鼓歌》的石刻全文:“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在台基下仰视石鼓阁。
石鼓阁南侧的小广场装点得很漂亮。
小广场上几蹲鼓形石凳,鼓腹部和鼓面都雕刻有回形纹饰,十分精美,即美化了环境,还为游人提供了歇息之处。
登上台基围绕第一层转了一圈,四面均面阔七间,并建有抱厦,在东侧,四根立柱支撑着抱厦,内侧门柱悬挂楹联:“陈仓有阁藏周风秦韵 石鼓无声传往事新篇”。
西面抱厦也有一幅楹联,其上联曰:“周礼秦制传千古”。
下联对仗道:“铭金刻石续春秋”。两幅楹联写得真好!
欣赏完石鼓阁的尊荣,再看看周边的夜景,不由得赞叹这里的景色。如果有时间,应该多拍一拍。
向东边望去,还有一座廊桥架设在渭河之上,太美了!抓紧时间到廊桥那儿去看看。于是结束石鼓公园的观光,顺着来时的山路往山下赶去。
在石鼓园大门处补拍了一张山景。
来到滨河南路,见石鼓文化廊桥通身布满灯饰,灿耀无比。
走上廊桥回望石鼓山的夜景,只是天色太黑了,当时已是晚上9:20分,拍夜景的黄金石刻早已过去。
几段小视频拼凑起来看着还不错。
刚才在石鼓园里没有飞成航拍,那就到渭河北岸去找一处宽敞地界飞一下。想到此急忙来到廊桥北端,顺着旋转步梯下到河岸。正要准备拿出“大疆”。突然所有的灯饰全部熄灭了!时间到,灯火管制了!无奈,往回走吧。
此时廊桥里面也是漆黑一片,这点电也不舍得呀!走到了廊桥的南端,好在陈仓老街这里的各位老板们还在招揽着生意。
宝鸡车站现在也改成了商铺,这和北京前门大街上的老北京火车站如出一辙。
这也是一幢老建筑,但不知其早年的身世是甚?
几近夜深人静,几位同伴们恐怕早已进入梦香了,打车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