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作为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干休所组织全体退休老同志到碱厂水库和三道沟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碱厂水库、三道沟这两个地方早就知道,几天前还计划跟户外团去玩了,只不过突发疫情而终止,又计划自驾去,结果还没实施,就接到了去这两个地方活动的通知。
没去至少一直把碱厂水库和三道沟附近的青山水库当成是一个地方,如果才知道原来这是两个水库,碱厂水库是建国初期建成的,而青山水库也是前几年刚刚建成。
闲话少叙,2021年10月28日早8点,在干休所门前全体人员乘坐两辆大巴车向目的地出发,一路都是熟悉的地方,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驶,到达了第一站——碱厂水库。
碱厂水库建于1968年,面积大约8000亩,库区属于国家二级水源,兴城市区的居民供水大多来自这里。库区水面广阔,碧波荡漾,岸边树木青翠,生机盎然。
碱厂水库是兴城市第一座军民共建水库,历经五十余年,仍润泽着宁远大地。
我们到达的桃花岛景区是一个刚刚建成的旅游景点。这是葫芦岛一名老党员投资500万元兴建的一个红色旅游景区。该景区工程于今年2月24日开始动工,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这个红色旅游景区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草坪上方的题词,第二部分是打造一个1000平方米(长100米、高10米)、当年兴修碱厂水库大坝时的大型浮雕,除了包括碱厂水库简介,主要展现的是1958年军民共建开始兴修水利工程、修建碱厂水库当时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主要是提醒后人一定要高度重视水资源,因为水资源是命脉。第三部分就是要在桃花岛景区周边修建几个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大型牌匾及其相关资料和设施模型等,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总之就是要将其打造成一个水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
碱厂水库是一个以水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该景区建成后将成为省内最大的以水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景点。——摘自葫芦岛晚报
以上是浮雕区,主要展示水库简介和当年水库建设场面。
以上是综合展示区,主要展示水库修建的照片、图片和几个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大型牌匾及其相关资料和设施模型等,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这里也是“桃花岛”景区
以下是题词区,尚在建设中,主要包括毛主席关于水利当年的题词和一些水利建设的大型雕塑。
工作人员进行了水库建设史的讲解并参观游览后,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出发。
兴城市三道沟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位于兴城市最西端、距县城60公里的三道沟乡头道沟村,于2020年7月1日开馆。
下一个目的地就是青山水库附近的三道沟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从大道下来,两旁山上景色很美,有点五花山的感觉,似乎有点晚了,叶子有点干。
路有点窄,弯弯曲曲的,特别是像大巴车这样的大型车辆拐弯、会车都很困难。
大门口的雕塑
正好碰见一位作者在给教育基地捐赠编著的抗战图书,拍下此景并为他点赞!
展厅面积约300平方米,展出内容共分四个单元。教育基地主要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展示了三道沟等革命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救亡图存建立红色根据地,夺取全国解放,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光荣历史。
在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内,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观看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了解了三道沟乡革命战争的光辉历史。看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仿佛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一幅幅真实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一件件珍贵的实物,见证了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他们用不朽的业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民兵英雄孙义英勇战斗的事迹,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1950年,孙义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的称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支前馆陈列着孙义的一条子弹袋,这条子弹袋伴随孙义走过了解放战争的全部战斗历程。👇
梨树沟门大捷是知名度仅次于塔山阻击战的战斗。
梨树沟门位于今兴城市三道沟乡东门村,这里原本是清朝顺治年间修建柳条边墙时设置的一个边门,驻防有八旗军士数十人。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清朝中叶以后这里成为热河和奉天之间往来的交通要地,逐渐发展成一个大村落。
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秋季攻势,国民党军逐步收缩到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为加强北宁铁路的防御,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陈诚于9月初派兵分两路对热河省东部和辽西地区进行“扫荡”,其左路部队为暂编五十师两个团及地主武装700余人,共约2000多人,9月6日从绥中县和沙后所出发,次日进至梨树沟门附近。
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和冀热辽独立第一师,奉命于9月9日从赤峰、凌源出发,以每日百余里的急行军昼夜兼程,于13日到达建昌县的药王庙、六家子一带集结。纵队主力和独立一师监视进犯新台门的国民党九十三军。按照部署,13日黄昏开始,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和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在中共领导下的兴城县大队和地方民兵的有力配合下,开始对集结于梨树沟门一带的敌暂编五十师实行分割包围。
不料,当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四师主力进入预定区域准备迎战时,敌人突然于次日拂晓前开始行军,当行至梨树沟门东侧山地时,恰好与我二十四师师部遭遇,即刻发生枪战,二十四师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临危不惧,率师直属部队奋力迎战。
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听到身后枪声激烈,立即调转队形跑步回援师部,该团三营九连率先占领梨树沟门的南山制高点,随后跟进的一营抢占了东南山,歼敌百余人。同时,七十一团自梨树沟门以东的白土岭加入战斗,六十六团也在北面投入战斗,与七十二团合力将国民党军大部压缩在梨树沟门至白石咀门之间的山谷中。不久,我七十团也赶来参战,迫使敌军不得不向建昌县大屯方向撤逃,我军乘胜追击,予敌以沉重打击,至当日17时战斗结束,共毙敌400余人,俘虏敌暂编五十师上校参谋长寇承恕以下628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这 次战斗是1947年秋季攻势中我军在辽西的第一次胜利,为此后不久的杨家杖子围歼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梨树沟门大捷”。————摘自网络
在解放战争中,在兴城三道沟地区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梨树沟门的战斗,在这里第一次听到这段战斗经过,感谢组织这次活动,能有机会了解这段红色记忆,感受峥嵘岁月,在历史的深处去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梨树沟门战斗的胜利为我军夺取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创造了先决条件。三道沟这片土地上传颂着抗日勇士们的传奇故事、镌刻着解放战争的辉煌印记、留下了革命先烈的英雄足迹。
三道沟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展出的只是革命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解放,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同各种反动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的部分历史。尽管跨越时间比较长,当年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尽,许多往事己经被岁月淹没,但作为兴城革命斗争的一个缩影,革命前辈们留下的红色记忆,却永不泯灭。
参观完教育基地,结束了一天的活动,返程回家,一路欣赏美景。
——本篇游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