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来了,它像一个顽皮任性的孩童,蹦蹦跳跳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秋是美丽的,北方的秋天犹如北方特有的地区特色,粗旷而豪放、大气而浓烈,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湛蓝的天空里飘动着丝丝白云,山川河流在秋日的映照下生机盎然。大块的色调勾画出秋色的基调,满眼葱绿金黄。北京的远郊更是美不胜收,令人情不自禁地渴望拥抱大自然!
我探寻长城的足迹仍在断断续续进行中。不知怎的,探寻长城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热爱长城、热爱大自然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负秋色,必当出行!
在长城地图上研究再三,目光落在了延庆和怀柔交界的九眼楼长城敌楼。此楼名头甚响,号称万里长城第一楼(九个孔窗),实属罕见。距离北京城区98KM,不算太远,当天可来回。决心立下,择日出发!
详见下图 ~
沿京藏高速北上,走怀长路(山道居多),不经意间路过了黄花城水长城南段。而且角度景色甚好,路边停车一通猛拍,抢了几张黄花城长城的雄姿!(搂草打兔子~稍带啦)
蓝天白云预示着是个好天!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昌平环岛下高速奔十三陵长陵方向,向水长城方向前进。
右侧山脊上黄花城长城犹如一个巨大的几字
巨龙游弋山脊间
青山叠翠
途经黄花城水长城,停车抓拍。放眼望去,长城、水库交映,天作之合,宛如蛟龙戏水!
黄花城水长城的最西南端,两山间建了水坝。
山梁上的长城犹如长龙倒挂,敌楼、墙体保存完好。
此景如巨龙探水。
细看此段墙体和敌楼基本保持原状态
因为山势陡峭无法攀登,故保存基本完好。
高峡出平湖
这边原来应该是关口
墙体里为石块填埋,外侧用大石条砌住。
在关口外侧,文保碑昂首挺胸立于路旁。
西南方向的关口长城段,内部结构一目了然。
岁月流逝,草木渐深。
城春草木深
黄花城关口全貌(从关外拍摄)
左侧从山梁上倒挂下来的墙体(关内拍摄)
因为要赶路,只能草草拍几张就收兵吧!但心里十分得意,能赶上和长城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实在不多!
继续前进在怀柔境内,路牌告诉我们,离目的地还挺远(大部分都是山道,车跑不起来)。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折腾,我们进入延庆境内(道路监控立刻严格起来,限速多为30~40KM).
终于,我们看见了期盼已久的路标-------
此路是专门为去九眼楼修的
从延庆到九眼楼景区是绕到长城外进入,沿途皆山路,弯急路窄,新手自驾必须小心。
九眼楼长城景区为于延庆区四海镇境内的火焰山(1141M)主峰,最早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距今555年。它是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敌楼。
一路风尘终于到达九眼楼长城景区大门。气派、稳重的拱门建筑;左右站着两个执枪而立的军卒,威风凛凛!
全国文保碑立于右门之侧
士卒完全是明军打扮,与真人无贰。
进入大门后,门楣上刻着“后京锁钥”。言简意赅、十分妥贴。
青一色的花岗石方砖铺地,整洁大方。
左侧是服务中心和景点介绍馆,明朝翁万达将军的汉白玉立像面南而立。他是广东人,曾在北方抗击俺答汗大军有功。一生坎坷、三起三落,最后病逝于归乡之路。后人为纪念他,立像念之。
大门周边群山环抱,峰峦叠翠。
面南而立,定是牵挂着远方的家乡吧------
老将军,受晚辈一拜!
景区管理比较严格,门票40元/ 张,60岁以上免票。要刷身份证进入。此为二门,上刻“焰煖霞杯”四字。
九眼楼长城介绍碑
景区部分地方在修缮,围档上也贴着简介。
从此导览图可看出,由大门到九眼楼敌楼不近,约2KM左右。而且随着山势渐陡,道路会越来越陡。但都是修整好的石阶,并不十分难走。
道路两侧有不少明代是战车模型景观。
此为元戎战车
附有详细介绍
此为鼓车
详细介绍
开凿石料的群雕塑
详细介绍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表情丰富
形态威猛
烧砖场景
沿路急行,来到火焰广场~
广场边有一汪清泉,从山上汩汩流下。
泉水清冽,常年奔涌不息------
过火焰广场后开始上山啦,秋天的山林里,美不胜收!
沿山势而上的石台阶小道
台阶用规整的石块砌成
接近山顶,小路和林中隐约可见的一条墙体——长城!
小道与长城并行,没多远一座敌楼残基(修复过)印入眼帘。
长城外面脚下的水沟里散布着碎砖破瓦
透过林木枝条,可以比较清晰地欣赏敌楼(名为单片楼)雄姿。
此楼基础尚存,上部建筑都已损毁,修复了残余部分。
林木茂盛,将残楼遮挡的严严实实。
秋 语
接近山顶,石阶越来越陡。
与终点的距离用M来计算
敌楼的另一侧
长城与我们非常接近,墙体完全用毛石垒成。这点与别处长城墙体不太一样。
万类霜天竟自由
回望来时小道,非常注意环保,路给老树礼让。
前进的希望和动力!
秋日的阳光尽情挥洒在林间,令人心醉神往-----
希望就要变成现实啦!
经过奋斗,我们终于爬上了火焰山顶峰。九眼楼,我们来啦------
登上主峰,第一眼看见的是九眼楼敌楼的北侧。长长的两道铁栏杆保护着“虎皮斑”的墙地,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九眼楼北侧已经封死,为安全禁止通行。
回身北望,原始的长城墙体在林木遮闭下,默默伸向远方(黑驼山方向)。
低角度拍摄修过的墙体路面
石块用水泥抹上
北面是墙体原貌,禁止通行的标牌立于中间。
墙的外侧原来应该是个通道,现已堵死。
九眼楼在修缮中发现24通碑刻,这是在长城诸敌楼中很少见。证明九眼楼不仅是一座敌楼,它还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九眼楼在当时政区、军事防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九眼楼题诗碑介绍牌
碑刻位于九眼楼西北角
大部分保存完好
也有只剩残碑碎石
有些字迹尚可辨认
有的已经模糊不清
通往敌楼南侧的唯一甬道(重修过)。
穿过甬道回拍北侧
由于整个敌楼重修过,故参观游览路线基本固定。游人只能按图而行,否则无法进入敌楼。
九眼楼座落在延庆四海镇石窑村东南,延庆与怀柔交界的火焰山主峰上。明代称为火焰墩、火焰山楼,清代称为“御靖北台”。因其四面各有九个箭窗故得名九眼楼。九眼楼楼体为正方形双层建筑,基础为条石垒砌,条石上为城砖建成,空心结构。上层已经不复存在,现仅存一层。楼高7.8M,宽13M,外墙边长20M,每边9个箭窗。九眼楼始建年代不详。
1985年延庆县立的文保碑
万里长城第一敌楼
虽然修缮过,但敌楼的基本轮廓还是可以看出来,大气、气势恢宏!
面前的砖梯非常陡峭,往上爬需要手脚并用。
站在楼前南望,关山重重------
砖梯的陡险可见一斑
万里长城第一碑背面刻着九眼楼的历史沿革
放眼长城内外,帷余莽莽、一片葱笼。
九眼楼唯一可以进出之门洞
九眼楼为双层环绕,里面楼的门券部分为原始状态。
敌楼内部比较宽敞,以方砖铺地,顶部弧形券顶。
修缮的痕迹也一目了然
这样的弧形券顶在长城敌楼里的确不多见
可惜二层已经不复存在,可以想象此楼全貌原来是何等震撼!
外圈走廊很宽敞,据传是守楼士兵巡逻走的(北向)。这种设计很有实战意义------
箭窗设计非常高大,弓弩射界开阔。火铳也可以方便的射击(西向)。
南墙上部还存有原二层的墙碟残迹(西南向)
东南角的箭窗(外墙基本是修复的,从砖的颜色和施工的方式可以看出来)
箭窗遥望火焰山营盘遗址
大 好 河 山
考察完整个九眼楼敌楼,令人震撼又有些遗憾。这举世稀有敌楼居然默默站在火焰山顶500多年,岁月无情将它几乎毁掉。幸而今天对它进行抢救和修复,让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九眼楼的过去辉煌------
火焰山主峰是这一带最高峰,它比有名的箭口长城还高150M。天气晴好时,站在九眼楼上远眺长城,那是一种享受和震撼!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有一种航拍的视角。葱绿的山脊上,蜿蜒的长城墙体像一条游龙,游弋在群山绝壁之上;座座敌楼像一颗颗珍珠在龙身上熠熠闪光,又像跳动的个个音符,在天地间奏响了雄浑的长城交响曲------
位于九眼楼最近的西大墙长城段和几座残敌楼(烽燧)
西大墙的长城完全是原始状态
长焦吊上可以看出,此敌楼仅残存一半,东面的半个楼子完全垮塌山涧。西侧楼面仅存一半,顶上的楼撸还有部分残存。若再不抢救,必将垮塌。
西大墙长城墙体保存完好,两侧胸墙、墙碟均保存不错。前面的敌楼上部坍塌,下部和基础完好。
此楼为实芯楼子(烽燧),两侧没有连续墙体连接。此楼为报警的敌台(点火起烟示警)。岁月悠悠,它依然健在。
远处即为北京结(内外长城汇于此点)。
东去的长城和敌楼
苍 山 如 海
东行的万里长城。从右起是鹰飞倒仰、箭扣(天梯)长城、再过去是慕田峪长城。远处的建筑物群是怀柔城区。
从北京结东去的长城全景
龙 行 山 间
壮哉,美哉!
山势险峻,故而敌楼墙体保存完好。
有名的箭扣长城(单边墙和天梯)
西去张家口方向的长城
全景。左下角处房子就是西栅子村(怀柔境内),很多墙友车停此地,然后开始爬长城。
千 山 万 仞
欣赏完长城美景,依依不舍和九眼楼告别。意犹未尽,不走回头路,沿长城下撤,目标火焰山营盘遗址。
一道上山野葱绿,煞是好看!
虎皮石路面极难走(磨脚费鞋),两侧修有木台阶,拾级而下。
回拍下来之路(不像长城,像一条石块路)
到达平缓之处,木台阶也没了。一定要当心脚下!
九眼楼果然名不虚传,虽有遗憾,但视觉收获满满!此地是观其它长城段的最佳观看点。
单片楼原为四眼空心敌楼,后坍塌只剩东面一片墙,故叫“单片楼”。它位于火焰山营盘遗址和九眼楼中间,建于长城外侧的敌楼,是此段重要的防御节点。它应该和九眼楼同期(1575年到1618年之间)建成。
建于长城墙体外侧的空心敌楼
此楼原规模还是蛮大的,可惜成了残楼。
回看九眼楼,直线距离100多M。
树荫里的九眼楼
落日余辉单片楼
单片楼的简介
单片楼从长城外侧拍摄
这个角度看得更清楚
此楼的基础保存完好
残楼向我们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
此时我想起三国演义片尾曲里的歌词:-----湮没了长城古道暗淡了风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火焰山营盘遗址又名火焰山营寨,东距九眼楼350M,该营盘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为屯兵驻防的军事城堡。城堡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文物碑文“火焰山城堡”,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筑于山顶的明代驻军城堡遗址。
从九眼楼俯看火焰山营盘遗址
天 地 之 间
营盘遗址正对着南面的一条山沟,似乎扼守着此沟。
顺长城而下,我们奔向营盘遗址。
回看来时路,离九眼楼越来越远。
爬上此坡,下面就是火焰山营盘遗址。
营盘的东墙和左侧山梁上西大墙长城平行遥遥相望
火焰山营盘遗址的全景
十几个遗址保存完好
房屋的基座
常厮守、互相望
一座小庙孤零零站在营盘南墙上
回望九眼楼,是那么遥远、亲切!
九眼楼,你永远矗立在我心中------
营盘遗址的保护措施到位(避雷针)
整个营盘遗址规模不大,但分隔清楚。地基和周边墙全部是毛干石垒成。
看着营盘遗迹,耳边仿佛响起了士卒操练之声,金戈铁马、旌旗猎猎-----
敌寇来犯,鼓号齐鸣,长城上同仇敌忾,与敌决战!
在此段修复过的墙体上,那个水槽是亮点。
此水槽看上去貌似原物,实属不易。
换个角度看营盘遗址
建筑材料毛石完全就地取材
守 望
暇 想
守 护
九眼楼之远景
火焰山营盘的大门
上有汉白玉阳刻的“威严”二字
位于门侧的介绍导览图
全国重点文物文保碑
门的两侧都有全副武装的军卒站岗
此段墙体为砖石混建,已经很难看出哪里是古迹哪里是后补的。
避雷针不少
营盘大门下方是中军帐,处理军机大事的地方(应该有个遮风挡雨的棚子之类的东东)。
有详细的介绍牌
大门、中军帐的全貌
此时天色已晚,我们匆匆告别火焰山营盘遗址,寻路下山,急急向景区大门奔去。
中途居然偶遇一件“新式武器”—— 一辆小型的履带运输车!它用来搬运城砖和石阶,它设计人不坐在上面可以用手控制车子跟着走,爬山很方便。我们都很惊讶,修缮长城已经开始使用机械化手段运输!
当我们到达景区门口时,天色已晚。景区内几乎空无一人。只有大门张开着大嘴,似乎要一口将我们吞掉------
侧旁的翁万达老将军冷眼而视
秋风阵阵,凉气袭人。
落 日 余 辉
再见了,九眼楼长城景区!
当我们驱车离开时,诺大停车场空空如也。虽离家还有近100KM,满满的收获让我心里像抹了蜜似的!我得意洋洋一踩油门,座驾一溜烟地向着弯弯的山道飞驰而去------
敬请关注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