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记(二)

作者:GUOQIANG 显示图片

引子
前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记(一)》主要记叙了“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 和平 正义——纪念 中国 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 中国 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参观学习的情况,详见  @http://www.mafengwo.cn/i/23434940.html。
本篇记叙“ 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参观学习情况。

2021.9.11我再次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继续参观学习。
军事博物馆展览大楼二层,东、西各3个展厅,共6个展厅,全部展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可以说是军博的核心展区了,也是我此次参观学习的重点。展览从西展厅开始。

展区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大标题依次对应镌刻了三大勋章(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给参观者带来了浓厚的历史凝重感。主要展示1921年至1949年,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内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为主线,用大量资料、珍贵文物、仿真场景全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惧艰难险阻砥砺前行的伟大、光荣的革命历史。
二楼西展厅大门。


一进入展区(二层西展厅),迎面而来的就是军博和鲁迅美术学院联合创作的巨大雕塑,用从南昌起义到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各个阶段的人民军队形象结合在一起,整体恢宏磅礴大气凛然,人物动作和表情细节刻画到位,群像大小主题各自鲜明而又浑然一体,将我们人民军队一往无前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革命气概展现的淋漓尽致,极富视觉冲击力。


雕塑上方的红飘带鲜艳、明亮,与下方的雕塑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充满力量的感受,令人精神振奋。


本篇游记的背景音乐——歌曲《长长的红飘带》。
……
红红的飘带长又长
那是一个希望奔向远方
红色的旗帜红火种
红五星能把东方照亮
……



进门后沿左侧路线前行参观西展厅的三个展室。展览从西侧展厅开始,依次是,第一部分《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一般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大标题左侧镌刻了“八一勋章”,其图案外形为钝角五角星,中间衬以军徽。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武装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确立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游击战和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战略战术;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暴力革命的思想,强调“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革命军事学校。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以及其他同志,曾经先后在这个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以革命精神为当时的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骨干,其中包括不少的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使全党没有因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而惊慌失措,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的低潮进入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了独立创建军队、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时期。
下图中的油画《南昌起义》这幅名作,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在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门前做起义前最后动员的历史瞬间。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彭公达前往湖南省,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并指定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彭公达为省委书记。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下图中油画《八七会议》(左);《秋收起义》(右)。下面玻璃柜中有一支秋收起义部队使用的汉阳兵工厂仿德国造毛瑟M1896式7.63毫米手枪。(一级品)


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在江西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水粉画《井冈山会师》描绘了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两支革命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喜悦场景。在这幅作品中,军队和百姓欢庆会师的宏大场面跃然纸上。整个场景气势恢弘,红旗飘飘,鞭炮齐鸣,人潮涌动。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大型景观:创建革命根据地。


【红军“反围剿”作战】红军反“围剿”战争一般是指1930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击反革命军事力量对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重点的各根据地的五次“围剿”的作战。



【红军长征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游击战十六字诀】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在对敌战争中逐渐形成的战术思想。1929年4月5日,毛泽东任书记的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完整地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在给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的指示信中,将其概括为“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是中国革命战争初期游击战争的普遍性指导原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雕塑《跋》。红军战士就硬是用穿着草鞋的大脚跋山涉水,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永垂史册的长征!


雕塑《歃血结盟》。


我站在雕塑《歃血结盟》前沉思良久。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的故事浮现在我的脑海:
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和彝族部族武装的阻挡。由于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纪律,绝不向受苦受难的彝族同胞开枪,彝族首领小叶丹深受感动。
他在亲自见到红军参谋长、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后,对红军更是深怀敬意,提出要与刘伯承司令员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刘伯承欣然应允。
5月22日,在山清水秀的彝海边,刘伯承与小叶丹举行结盟仪式。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小叶丹派向导为红军带路,让红军顺利走出凉山彝族地区,直达安顺场,为红军大部队顺利过境创造了条件。
传说,当年歃血结盟时血是一只公鸡的血,“酒”是用彝海舀来的水。这彝海之水自地下涌出,聚潭万年而不竭不散,犹如自酿了万年的一池美酒。彝海之水便成了一种神圣的事业和一种真诚的精神的结盟,便成就了带着神秘色彩的历史性一幕。

提到长征的艰苦,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爬雪山,过草地”。
大型仿真场景《红军过雪山草地》生动展现了长征时的艰辛和苦难,成为催人泪下的“亮点”。
西展厅的尽头是大型场景《红军过雪山草地》。


红军爬过的五座雪山都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五座雪山是: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雪山,昌德山和打古山。其中最有名的夹金山海拔4500余米,高入云霄,寒冷无比,大雪不停歇。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遥想当年翻越这样的雪山,要有多大的毅力和忍耐,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啊!




红军走过的草地在四川省西北部与甘肃交接处,四川松潘以北.,班佑地区之南,也叫松潘大草地。这里海拔在2000米左右,纵横数百里,没有人烟,没有树林,没有飞鸟,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这些草甸下面很可能就是泥沼,有的泥沼很深,不小心掉入其中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回想到当年红军步行穿越这茫茫大草原,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荡气回肠感动天地啊!




参观《红军过雪山草地》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雕塑《艰苦岁月》是红军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原型是在海南岛母瑞山艰苦斗争岁月中的琼崖红军。这件雕塑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其中吹着笛子的老战士穿着破旧的军装,身形瘦削却筋骨强健,饱经风霜的面孔印刻出老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少年战士信赖而亲昵地倚坐在老战士身边,托着腮,入神地倾听笛声,仰首遥望远方,眼中充满对革命胜利的遐思,刻画出一个年轻的革命战士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件作品将红军在革命斗争中的“苦”与“乐”熔铸一体,既反映革命斗争的严酷,又体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为艺术经典,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雕塑《艰苦岁月》材质 铜。作者 潘鹤 ;创作时间 1957年。


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在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亟需制定新的战略策略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长征全部胜利结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跨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持续两年、转战14个省,行程数万里,1936年10月9日和22日,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实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全部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油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描绘了红军胜利会师的激动场面。深刻反映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经过生死考验,像三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汇聚陕甘,战士们相聚时的幸福之情、当地老百姓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油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作者:蔡亮张自薿;规格:331×166cm;创作于1977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网上截图)


油画下面是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


第二部分《全国抗日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193.9.18—1945.9.3)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标题左侧镌刻了“独立自由勋章”,图案外形为八角星,中间为红星照耀下的延安宝塔山。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开展广泛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形成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抗日的战略局面,最终夺取了抗战的完全胜利。在这场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9.18-1945.9.3)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路军、新四军出师抗战开辟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在抢救八路军伤员。图片下面的橱柜里有白求恩使用过的听诊器、镊子、止血钳和装注射器用的钢筒。(一级品)


白求恩使用过的听诊器、镊子、止血钳和装注射器用的钢筒。(一级品)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新四军1938.6—1941.5主要战斗和战果:


环绕军博主楼二层西展厅一周来到东展厅,继续参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东展厅的前半部分是“抗日战争”部分的延续,后半部分是“解放战争”部分。


二层东展厅大门。


进门左转,靠左侧前行是“抗日战争”部分的延续:适应对日作战,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曾担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杨靖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针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作战计划。在日军疯狂镇压下,杨靖宇带领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
雕像《杨靖宇》。下面的盒子内是杨靖宇使用的图章(一级品)。


场景,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1941 年至1942年,日本加紧对华作战,在华北反复进行“治安强化运动”,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清乡”和“蚕食”,采取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 的“三光” 政策。在日军疯狂而频繁的进攻下,敌后军民伤亡很大,根据地的可耕土地被大量毁坏,总人口由1 亿锐减到5000万以下,人民军队由50万人下降到40万人,敌后抗战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针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了极为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并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灵活多样的战法,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


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此后他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和黄崖洞保卫战等着名战役。1942年5月,日军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进犯,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后方机关突围时,被日寇的炮弹击中而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场景:群众性游击战争——地道战。


展柜中是抗战敌后民兵使用的“土地雷”。


雕塑《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继续前行,进大门左拐是解放区军民反攻作战夺取抗战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紧接着参观第三部分《全国解放战争》。

大标题左侧镌刻了“解放勋章”,图案外形为钝角五角星,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天安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迅速实现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向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军事战略转变,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依靠人民群众支援,以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发起战略决战,进行战略追击,已摧枯拉朽之势战胜了800多万国民党军队,解放了除西藏和台湾、澎湖、金门、马祖、西沙、南沙等岛屿以外的广大国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应付内战。
还在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就明确指出: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要不怕威胁,准备以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战争,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在国民党方面,蒋介石虽然早就下决心在抗战结束后,通过内战消灭共产党,但他的主力军队都在大后方,部署兵力还需要时间,加上国际上也要求中国在战后保持和平。因而他主动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料定毛泽东不会去,这样他就可以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在共产党身上,使他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
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同时,苏联也要求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内和平避免内战,让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揭穿国民党的阴谋。8月28日上午11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飞机抵达重庆。
下图左照片是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经过四十三天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会谈纪要中,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果。重庆谈判推迟了内战的爆发,为中国争取了暂时的和平;同时向国内外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为后来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进一步赢得了人心。
《双十协定》公布后不久,即被蒋介石公开撕毁,发动了大规模内战。
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军进攻


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大型场景《转战陕北》。


军队建设在战争中发展;


大型场景《走向胜利》。


举行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7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实施战略追击......


雕塑《百万雄师过大江》。


我军侦察兵渡江侦察用过的“大木盆”。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一举越过长江天堑,势如破竹,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及长江以南发起攻击。4月23日,南京宣告解放。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一部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解放军战士迅速登上总统府楼顶,把一面鲜艳的红旗高高升起。至此,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宣告灭亡,而一个代表人民的新政权即将诞生。油画《攻占总统府》记录了这历史永恒的一刻。
油画《攻占总统府》。


展台上陈列的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缴获国民党军的部分武器装备。


全国解放战争战绩统计:


淮海战役胜利后,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这是“人民的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途上,人民群众始终是最坚实最强大的依靠力量。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参观学习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用一件件珍贵文物、一组组详实资料、一场场仿真场景、一幅幅历史画作、一尊尊精美雕像,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惧艰难险阻砥砺前行的伟大、光荣的革命历史,令人难忘、发人深思。深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唯有奋斗不息、勇往直前,方能取得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