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 | 桂北秘境的稻香鱼歌

作者:XIANG翔哥 显示图片

对喜欢旅行的人来说,广西不愧是一片宝地。每一个广西儿女都为“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银滩”而感到骄傲。

然而,八桂大地的美又哪能止步于此?在这个美丽的省份,总能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例如这一次,翔哥就在桂北的崇山峻岭中发掘到了一个宝藏秘境——柳州市融水县。
如果说柳州是因网红螺蛳粉而出圈,那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融水就真的是太低调了。实际上,这个少有人知的县城确实被严重低估了。论山水风光,这里山清水秀梯田遍布;论民族风情,这里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论美食风味,这里的苗家特色自成一派。

要说一年中融水最美的时候,那一定是金秋时节。这次,翔哥和小伙伴们就来到了融水元宝山下的荣地村,住进了乡下,割稻子、抓禾花鱼,感受丰收的喜悦。

——最简单的生活、最质朴的风物,也能把生活过成诗。

按照惯例,先把途中拍摄的视频和美照放上来:



















翔哥和小伙伴这次在融水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晚,我们的行程大致如下:
Day1:广州——柳州——融水(老子山、传统手艺合作社),宿水悦山语大酒店。
Day2:融水(鲤鱼岩、西洞)——荣地村(归秀屯),宿景秀农庄。
Day3:荣地村(红军亭、大屯)——田塘瑶寨——柳州——广州。

融水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不少有趣的玩乐体验,比如割稻子、抓禾花鱼等等。翔哥这次去的几个景点,相对来说会更原生态、更小众一些,适合在城市里呆久了、向往大自然的人。


在大城市里长大的我,对山清水秀的小城有着特别的向往。翔哥从广州南站坐高铁到了柳州站,与小伙伴们会合,再从柳州沿三北高速北上,两个小时后,就到了融水县城。
融水苗族自治县,前身是全国第一个单列苗族自治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作为一个小众而未被商业化的旅游目的地,融水的交通算不上十分便利。但也正因为如此,融水非常难得地保留了原始和淳朴——把这里比喻成“桂北秘境”也毫不为过。




融水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南距柳州市区100公里,北连贵州从江。境内山峦叠翠,河流纵横,地貌神奇,县城融水镇的四周是连绵不绝的喀斯特峰林和峰丛。
西江干流的第二大支流——融江,自北向南穿县城而过,蜿蜒曲折,碧如玉带。这条黔桂水上交通要道,上游是发源于贵州独山的都柳江,下游则被叫做柳江。自秦汉以来,此地就是郡州县治之地,也是云贵高原苗岭之南的重要商业集散地。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清早,晨雾渐渐散去,清澈的融江流淌在山峰的怀抱中,迤逦秀美的山水如同一幅遗落在大地上的画卷。大自然造就了融水的奇貌,让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神来之笔。
(航拍全景图,建议横屏观看)




融水的美,美在四季。可要说金秋时节的美,那一定非元宝山莫属。秋风携了山的灵气和水的温润,将山间梯田的水稻吹成了一道金黄的风景线——这里私藏了整个柳州最极致的秋色。
融水县城以北65公里的元宝山,主峰海拔2084.7米,是柳州第一高峰,也是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第三高峰。在元宝山的山麓,散落着众多的苗、侗、瑶、壮等少数民族村落。这些重峦叠嶂之中的村落被梯田层层环绕,因为处于大山之中,所以民风淳朴、静谧如画,可以说这就是上天遗落的一方净土,也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翔哥这次来到的是位于元宝山南麓的荣地村,这儿毗邻龙女沟景区,在峰峦峻峭间散布了大屯、归秀、归报、丛坳等几座侗族村寨。
融水若有十分美,九分在金秋。每年到了秋季,元宝山就迎来了稻谷成熟的丰收季节。梯田上层层叠叠的稻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放眼望去宛如“大地流金”,漫山遍野都是金秋景象。




这儿的梯田虽然没有桂林的龙脊梯田名气大,壮观程度却丝毫不逊色。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一层层的梯田顺山势逐级下降,密密麻麻的曲线在山谷中蜿蜒盘旋,令人感到十分震感。




驾车从融水县城出发,驶过蜿蜒的山路,来到了我们落脚的地方——荣地村归秀屯。寨子不大,周围是连绵的群山,蓝天白云下的山坳和山腰随处可见金黄色的稻田,美成了油画般的场景。


归秀屯是一个侗族聚居的村落,据说四百多年前,村民的祖先从湖南迁徒到了元宝山麓,并在此定居了下来。翔哥和小伙伴中午在寨子里的云居民宿享用午餐,尽管只是最简单的食材,却也让我们品尝到了纯朴鲜美的滋味。



吃过饭,云居民宿的掌柜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荣地村当地的民俗和生活用具,也说起了近些年公路修漂亮了,村里开发旅游,他们的生活也有了不少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对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很熟悉,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却从未亲身下过稻田。
所以,当掌柜的问我们想不想到田里体验割稻子的时候,翔哥和小伙伴们都表现得很雀跃,随即向掌柜借了些工具,跟过去凑了一把热闹。



我们来到山坳里的梯田,秋风吹拂着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仿佛空气中也都漂浮着收获的气息。



千万别以为割稻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首先,割稻子要用专门的禾镰,千万别随便找把砍柴刀。然后要用手把稻子收拢,镰刀贴着根部快速用力一割,“唰”的一声就把稻子割下来了。最后,为了打谷子的方便,割稻子的时候还要把稻子一抓一抓地扎好。一番劳作下来,小伙伴们已经是个个头上冒汗。


还有,挑稻子也是个技术活,没下过田的人(例如我),在田埂上哪怕是空手走路都得小心翼翼,更不要说还挑着这么重的稻草,真是怕一不小心就会摔到田里。反正,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知个中滋味。
稻子的一生,不止有丰收的喜悦,更有汗水的浇灌。对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能在田间体会劳动的快乐与艰辛,的确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在归秀屯,丰收的喜悦远不止金灿灿的稻谷。割完了稻子,掌柜带我们来到了一块水田,翔哥和小伙伴们要在这里寻找大山中的另外一种美味——禾花鱼。


在每年九月稻谷成熟的同时,也是“禾花鱼”上市的时节。所谓禾花鱼,实际上就是饲养于稻田中的鲤鱼。归秀屯的村民都有在稻田里养鱼的习惯,每年春天,鱼苗会被放进刚插秧的水田里。这些鱼儿以飘落到水面的禾花和虫子为食,吸收了稻田的香气,故名“禾花鱼”。
因为有了禾花鱼,稻子甚至都不用打农药。等到了夏末秋初,这些在稻田中放养的鱼儿,长得格外肥美。每到这时候,村民们就会把稻田里的水放干,既收稻谷又收鱼,把禾花鱼烧着来吃。


只见水稻田里,数名穿着侗家特色服装的男女,弯着腰站在没过脚踝的水中,寻找着他们的猎物:那些不时蹿出水面的黑影——禾花鱼。



对城里人来说,抓鱼是件好玩的事。但如何才能在浑浊的泥巴水中抓到狡猾的鱼儿,这就要请教当地的村民了。熟练的抓鱼能手,并不会急着伸手抓鱼,而是先顺着水稻的间隙推动泥水,让藏在泥中的鱼儿显身,把它们赶到坑洼处,看准了再下手一抓——鱼儿就出现在他的手掌心了。



忙了一个下午,收获了满满一桶禾花鱼。村民们憨厚的笑容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按当地人的习惯,抓到禾花鱼后是直接在田头就把鱼烤来吃。按传统的做法,是要用腰刀劈开竹子,将禾花鱼夹在中间攒成一串,再用铁丝将竹子开叉处绑紧,再开始烤鱼的。但现在其实也没这么讲究,反正用竹子把鱼串上放在火上烤熟就行。



虽然禾花鱼的个头不大,肉质却非常的细嫩,而且表皮金黄、刺少肉多。这些鱼虽然是在水田里长大,却丝毫感觉不到泥腥味。反而因为它们吃了禾花,所以还带了点稻香味,加上烧烤过程中吸收的炭火焦香,好吃的令人发指!


夕阳西下,点点归鸦,天色逐渐昏暗。我们回到寨子里,此时侗族鼓楼前的小广场前已经聚集了数十名群众,他们都在等待夜幕的降临——晚上这里要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


晚上八点,晚会开始。侗家人的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随着一声声芦笙响起,盛装的侗族同胞跳起了芦笙舞,只见阿哥阿妹们吹奏起芦笙,跳着民族舞蹈,唱着地方歌谣,为篝火晚会拉开了序幕。



随着柴火的燃烧,火光撕破了沉静的夜色。


熊熊燃烧的篝火,似乎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情绪,气氛渐渐变得热烈了起来,鼓楼前的广场也成了歌舞的海洋。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侗族同胞手拉手、肩并肩,感受夜晚的美好,也感受侗乡的热情。



随着篝火晚会的结束,归秀屯的夜晚也恢复了寂静。抬头仰望浩瀚的星海,总会勾起人的无限遐想,大山里没有任何喧嚣的夜晚,安静的让人动容。


到了清晨,又是另一番景象,东方露出鱼肚白,山村从甜梦中醒来。大自然就好似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着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大地奇景,令人赏心悦目。(航拍全景图,建议横屏观看)


【归秀屯】
地址:融水县四荣乡荣地村归秀屯。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归秀屯”或“云居民宿酒店”。
门票价格:免费(割稻子、抓禾花鱼等体验费用可咨询民宿老板或当地村民)。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在民宿吃过早饭,元气满满的一天又开始了,我们继续在元宝山的游览。这座苗岭山脉南缘的高山,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拥有红色革命的遗迹。
翔哥今天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归秀屯的红军亭。这座历经近百年风雨的亭子,铭记了上世纪初的一段红色往事。1929年,邓小平与张云逸等人在左、右江地区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七军两次经过大苗山少数民族地区,并在第二次行军过融水时,路过了荣地村归秀屯。
荣地村的百姓为纪念红七军,在三年后的1933年自发建造了一座红军亭,如今这里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开展体验式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


红军亭旁的红七军过苗山陈列馆,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展现了当年红七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也记录着“苗山情深,星火燎原”的感人故事。



红七军两次转战大苗山区,前后虽然只有三十多天,但其影响却极为深远——从此点燃了大苗山区武装斗争的火种,也唤起了少数民族同胞对自由解放的向往。




地址:融水县四荣乡荣地村归秀屯。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归秀屯”,继续上山往“红军亭”方向行驶。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参观红七军过苗山陈列馆,需提前预约)。

从红军亭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驱车而上,来到荣地村海拔最高的一个寨子——大屯。寨子周围金黄色的梯田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沿着陡峭的山坡一层层递进,仿佛就是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



中国是世界上梯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尤其是在桂、黔、滇等西南地区,山地的占比更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对人多地少的生存压力,创造了梯田的奇迹。
这些依山赋形的梯田,既是绵延起伏的风景,也是重塑山地的艺术。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把梯田发挥到了极致。
(下面这两张航拍图片来自于同行的小伙伴:上帝的行李箱)



地址:融水县四荣乡荣地村大屯。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荣地村”。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元宝山南麓的田塘瑶寨,距离归秀屯十余公里。寨子位于龙宝大峡谷旁,依山傍水,融江的二级支流都郎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寨子的背后则是金兰高山梯田。与侗族的荣地村类似,田塘瑶寨也有在稻田里养禾花鱼的习俗。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田塘瑶寨利用当地无污染的天然泉水资源,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养殖业——娃娃鱼养殖。



村中的大鲵科普馆,是一座结合了娃娃鱼养殖与科普的场所。


娃娃鱼的学名叫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早在两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它们喜好阴暗的环境,特别害怕阳光照射,又因叫声酷似小孩子的啼哭,所以被人们称为“娃娃鱼”。
在中国,有两种动物被冠上了“活化石”的名号,一种是众人所熟知的大熊猫,另一种就是娃娃鱼。现在,野生大鲵已经十分罕见,堪称是“国宝级”的物种。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娃娃鱼当然是不允许食用的。但随着近些年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养殖的大鲵也逐渐走上了人们的餐桌。


俗话说水清则无鱼,对大鲵来说是个例外。据饲养员介绍,大鲵对于水质的要求极高,一旦饲养水质达不到要求,它们就很容易会死亡。得益于当地的优质水源,田塘瑶寨养殖的娃娃鱼在柳州乃至整个广西地区都小有名气。


【田塘瑶寨】
地址:融水县香粉乡金兰村田塘屯。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田塘瑶寨”。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融水的旅游资源确实丰富,除了县郊的元宝山,融水县城同样值得花上半天时间来游览。在县城西南,就有一个风光景色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老子山。
“老子山”这个名字,显然和道教始祖、思想家老子李耳有渊源。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老子云游修行,攀上寿星岩,并在山洞里修行隐居过一段时间。但是,按《史记》的说法,老子出生于陈国,即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而当时的广西则属于百越之地。所以,老子曾隐居于融水,或许仅仅是一个传说吧。


老子山虽然不高,却位置险要且雄伟挺拔。整座老子山由福、禄、寿三峰组成,形似一只昂首张嘴的老虎,“福”峰在南,西是“禄”峰,北是“寿”峰,山上寿星寺的大雄宝殿则座落在三峰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山作为AAA级景区,门票却只需要区区2元——不要惊讶,这座县城的物价本来就低得吓人。


买好门票,开始登山。老子山原是道教场所,作为桂北名胜之一,这座山峰甚至吸引了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目光。公元1637年,徐霞客来到了融水,并把在老子山的考察经过写进了他的不朽著作《粤西游日记》里。
然而时过境迁,在解放后,除了岩洞壁上尚存一些摩崖石刻外,山上的胜迹大多已不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修复了山上的建筑和重新雕刻了诸多造像,如今这里是桂北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老子山石刻造像的内容,主要有遍布整座山岩的五百罗汉像、观音像、伽蓝菩萨像等等。这些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年代虽不久远,但规模之宏大在华南地区实属罕见。







山上的寿星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财神殿、僧舍等组成。





老子山的绝妙之处在于寿星岩,在老子山上的寿星岩洞口,矗立着一尊六米多高的寿星翁塑像。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中记载了他到访寿星岩时的情景:“......门之上,转而北上,则岩之前门也,盖其岩一洞两门,前门东南向,下瞰下廓,后门东北向,下瞰融城,乃石崖高跨而东突,洞透其下,前后相去不遥,亦穿岩之类......”
徐霞客说的就是这个岩洞有两个洞口,前面的洞口朝向东南,后面的洞口朝向东北,从后面的洞口望出去,可以俯瞰到融水县城。





如今,我们用无人机的航拍视角,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寿星岩的洞口。如果说老子山是一直昂首张嘴的老虎,那么半山腰上的寿星岩就是“虎口”。这里本是山上的一处穿洞,后人砌了一堵砖墙将“虎口”封住,仅留一个门洞,为的是撑住“虎口”,以保佑融水城中百姓平安。



无人机的视角,显然也比当年徐霞客在洞口的视野更好。我们可以看到,融江在流过融水县城后,优雅地转了个身,留下了一个“S”形的大拐弯。


(航拍全景图,建议横屏观看)


【老子山】
地址:融水县城西南郊丹江大道。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老子山”。
门票价格:全票2元。
开放时间:07:00至18:00。

若你对红色旅游感兴趣,融水县城西北4公里处的鲤鱼岩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这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子,有着“山岩住有鲤鱼王,江河鲤鱼借来朝拜”的传说,也有着先辈们英勇的抗战故事,是当地有名的抗日村屯。


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在融水县城沦陷后,日寇对鲤鱼岩村前后进行了五次侵袭,都被村民自卫队奋勇击退。几年前,鲤鱼岩的村民将村里的旧学堂改建成了抗战纪念馆,如今这里是柳州地区小有名气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纪念馆里,我们有幸遇到了原鲤鱼岩屯的支部书记曹议老人,在当年抗日的时候,曹老还仅仅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但他亲自见证了村民合力守护家园与敌军战斗的经过。如今,虽然他已是八十多岁高龄,但在回忆当年的抗战故事的时候,声音依旧洪亮有力。曹议老人这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讲解,也让我们重温了抗战岁月中鲤鱼岩屯的红色记忆。



【鲤鱼岩抗战纪念馆】
地址:融水县玉仙路。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鲤鱼岩抗战纪念馆”。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09:00至17:00(参观鲤鱼岩抗战纪念馆,最好提前联系预约)。

距离鲤鱼岩十分钟车程的西洞景区,位于融水县城西郊马头山脚下。一条小河从村中流过,两岸杨柳依依,绿树成荫,与村落北面的稻田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田园画卷。



漫步村中,只见一道滚水坝将河水拦断,水面的高低落差形成了一个小瀑布。河的另一边,几个大水车伴随的流水声在哗啦哗啦地滚动。
或许你也曾怀揣过这样一个田园梦:有山有水,还有几间精致的小屋,推开窗就是风景,耳听风声与云作伴——没想到,我在西洞找到了梦里真实的模样。


不知不觉走到了村边,这里是一大片荷塘。可惜秋日里的荷塘已经没有了盛开的荷花,也没有了盛夏时的蝉吟蛙鸣——我们遗憾地错过了夏日最后那朵荷的芬芳。


【西洞】
地址:融水县S309融水镇小荣小学东南侧。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西洞景区”。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融水不单止有旖旎的风光,这里也孕育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融水县城的民族体育馆里,有一座匠人传统手艺合作社,在这里能欣赏到服饰、银饰、芦笙、蜡染、竹编等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瞧这些精美的苗族银饰,造形非常繁复,让人不得不叹服匠人的心灵手巧和技艺高超!


再看这个明眸大眼的苗族“芭比娃娃”,可爱得令人怦然心动,是不是很想马上买一个带回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老手艺在慢慢的消失,所幸在融水依然有着一些坚守传统的人。我在对这些传统手工艺表示由衷赞叹的同时,也真心希望它们能够薪火相传。


翔哥在这里顺带提一句,在每周二、四、六、日的中午13:00至14:00,民族体育场会举办传统的斗马比赛,非常值得一看。


【匠人传统手艺专业合作社】
地址:融水县园林路300号融水民族体育场。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民族体育场”。
门票价格:无。
开放时间:09:00至18:00。

如果说山水是融水最大的宝藏,那么美食就是融水的另一张名片。

融水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这边的口味相对酸辣,烹调手法偏向原生态,以苗族风味为主,并融入侗族、瑶、壮等其他民族的特点,杂糅出了许多只属于融水的风味。

在“嗦粉大省”广西,人们尤其爱吃粉。米粉三大巨头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在全国无人不知晓。而在融水,也有一种非常地道的本土美食:滤粉。
在这座县城,滤粉早已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了一体,无论在哪里,人最多的粉店一定是滤粉店。大家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滤粉,而且当地人更偏爱去的是那种小摊店——比如民族市场里的这家无名滤粉店,就是融水人的心头最爱。


这家滤粉店连个招牌都没有,破旧不堪的外表着实让翔哥感到震惊。没想到,店里的生意是真的好,早已过了饭点却还是座无虚席。或许就是这种人间烟火气缭绕的小店,才最能抚慰人心。


滤粉的最大特色就是现榨现煮,先将糯米和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浸泡好,打磨成桨。待水烧开后,用一个漏斗状的滤瓢均匀地把米浆滤入沸水锅中。煮熟后迅速捞出,成为圆形的粉条,滤粉就做好了。




滤粉的形状有点像榨粉,但比榨粉显得更粗些。滤粉的口感也有别于其他米粉,吃起来会觉得更柔软浓稠一点。在吃滤粉的时候,除了肉末臊子,通常还会加上一个卤蛋和烧炸。此外,店里还有各种自助调料,可以根据各人口味加点酸笋和酸豆角什么的。
翔哥重点说一下这个烧炸,它也叫烧炙或者烧蔗,外形酷似一个油炸丸子。实际上,它的外表是一层猪网油,里边的料则有猪肉,冬笋,马蹄,香菇,葱白等,猪网油在油炸之后会发出特殊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增,嚼起来也是满口肉香,好吃得让人上头。


像这样的一碗滤粉加上一个烧炸和一个卤蛋,仅仅只要十块钱,便宜到难以置信。然而令翔哥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全世界都疯狂为柳州螺蛳粉打Call的时候,滤粉却只有在柳州市下辖的融水和融安两县才能吃到。
看来,想要品尝到正宗的滤粉,还是非得亲自去一趟融水才行!


【融水市场滤粉】
地址:融水县朝阳路融水民族市场进门第一家滤粉摊位。
人均消费:10元。

每当翔哥来到陌生的城市,总会用大众点评来寻找当地的美食。但当我们想在融水找吃晚饭的地方的时候,打开大众点评刷了几下就放弃了。因为在这个小县城里根本就不会有人用这个,点评基本是失效的。
无奈之下,我们干脆凭直觉在马路边上找了家饭馆吃饭,没想却遇到了让人惊喜的味道。


这家叫君品食尚苗湘阁的馆子就在我们住的酒店马路对面,顾名思义,店里主打苗家菜和湘菜。
店里的干锅香辣牛杂绝对值得一尝,用料特别足,牛肚、牛腩、牛肠、牛筋堆了满满一锅。各种香料加上红辣椒,对于无辣不欢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牛杂吃起来香辣又劲韧,简直不要太过瘾,辣出眼泪却依然放不下筷子。


另外一道菜——韭菜苦蕨,是店员推荐给我们的。苦蕨,又叫龙爪菜,这种非常古老的野菜,是桂北山区的舌尖美味。名字虽然带个“苦”字,但在经过焯水和凉水浸泡后,苦涩物质都会被析出,完全尝不到有苦味。加上韭菜一起爆炒,满满的一大盘,越吃越香。


【君品食尚苗湘阁】
地址:融水县朝阳东路29号。
人均消费:50元。

来到元宝山麓的荣地村,自然少不了体验一下地道的农家美食。这一次,翔哥就在归秀屯的云居民宿品尝到了质朴而味美的侗族农家菜。


韭菜禾花鱼,食材用的是我们下午刚刚从稻田里抓上来的禾花鱼,无比新鲜。做法是先把鱼煎得金黄,然后加入山上野生的韭菜一起红烧,两种鲜味充分交融,吃起来让人觉得非常过瘾。


广西人爱吃鸭,就连住在山区里的侗族同胞也不例外。这道白切鸭,用的是当地土鸭,肉质紧致,吃起来口感筋道又香嫩。在吃鸭肉的时候,记得蘸一点用鸭血制成的鸭酱,要知道这才是广西老饕的正宗吃法。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就连煮完白切鸭的汤水,也被赋予了新的灵魂。在汤水里加入大米和芋蒙一起熬煮,就煮成了这碗鸭粥芋蒙汤。值得一提的是芋蒙,即新鲜的芋头苗,爽口、脆嫩、鲜美,只有吃过才能体会。


同样是纯天然食材的,还有归秀河虾。别小瞧了这道菜里的河虾,它们都是产自元宝山下的龙女沟。因为龙女沟的溪水常年保持低温,所以这些虾长得不大,却鲜甜无比。烹饪手法是用油爆炒,使虾肉还保留了弹牙的口感,加上韭菜,二者的香气融合在一起,滋味更加丰富。


油煸大头竹笋,也是地道的山间美食。虽说就是普通的大头竹笋,但只取最鲜嫩的部分,纤维一点儿也不粗,用猛火油煸,非常嫩滑,口感甚佳。


用散养的农家走地鸡,与灵芝、五指毛桃、臭牡丹等几种药材熬成的草药土鸡汤,光听到这些食材的名字,就足够让人对这锅汤垂涎欲滴了。盛上一碗,的确好喝。


【云居民宿】
地址:融水县四荣乡荣地村归秀屯。
人均消费:50元。

田塘瑶寨入口处的汽车营地,除了提供住宿和露营等服务外,也可在此享用到农家菜。如果是过来瑶寨或者龙宝大峡谷游玩的话,到这里用餐就很合适。
焖土鸡,选用的也是散养走地鸡,鸡味浓郁,肉嫩而有嚼劲。作为一个喜欢吃鸡的广东人,翔哥对这道菜也是表示很满意的。


酸味拼盘,是融水地区的特色菜,所谓拼盘,包括了酸鱼和酸肉。虽然这种酸且微辣的口味对外地人来讲未必能够接受,但对于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同胞来说,这就是挂在舌尖上的家乡味道。


大山里的农家美食,又怎会少得了炒腊肉?弹韧的腊肉,加入辣椒,香辣下饭却又不油腻,光是看一眼都已经让人食欲大动。


还有这道炒竹笋,大山里的竹笋的确是清甜,只要经过简单的烹饪就无比鲜美,虽是一道素菜,却比肉还受欢迎。


野菜炒蛋,鸡蛋中混合了野菜的淡淡香味,吃着特别新鲜。一整盘吃完,盘底依旧是清清爽爽。


【田塘汽车营地】
地址:融水县香粉乡金兰村田塘屯。
人均消费:40元。

融水当地的消费水平较低,所以住宿费用也不高。融水县城的住宿选择很多,人民币二百元左右就能住到很不错的星级酒店。在县郊的元宝山麓的荣地村归秀屯,建有景秀农庄、云居民宿、鼓楼农家宾馆、融水大苗山等几家民宿,价格都是每晚一百多元,房间同样宽敞明亮。

我们在融水县城入住的水悦山语大酒店,位置在县城老城。这家四星级酒店,是融水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但平日里就算是豪华江景房价格也就是二百多元,性价比非常高。
酒店位于朝阳路,这里是县城其中一个最繁华的地段。大厅的装潢富丽堂皇,停车场在负一楼,停车非常方便。酒店附带有餐厅,周边也有诸多特色美食店,方便入住的客人一饱口福。



酒店的房间干净整洁,布置得优雅又有情调。我们住的江景房,视野非常不错,推开窗就能看到融江和远处的重峦叠嶂。



【融水水悦山语大酒店】
地址:融水县朝阳东路9号。
价格:豪华江景大床房,平日参考价250元/晚。

尽管身处大山里,但荣地村的归秀屯的住宿选择是也不少,这里有几家民宿,平日的价位都是一百多块。我们住在景秀农庄,顶层有个小露台,视野很开阔。有个小桌椅,还可以在这里泡茶聊天。



房间的设施很齐全,而且干净整洁。若你想悠闲地享受一下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生活,我非常建议在归秀屯,找一家民宿住上几天。


【景秀农庄】
地址:融水县荣地村归秀屯。
价格:双人间,平日参考价140元/晚。

大山里的丰收,远不止有梯田上的稻香鱼歌,作为一个地处苗岭山区的县,各种来自大自然的原生态土特产,就是大山对融水最好的馈赠。
在以往,外地游客若想购买这些土特产,只能亲身下到乡村走进山里。但是现在,只要去一趟融水电商扶贫O2O体验馆,就可以买到整个融水最齐全的土特产。


体验馆里有来自全县二十个乡镇的土特产,包括山茶油、农家腊肉、竹笋、菌类、茶叶、糯米、土鸡蛋等。应有尽有,品种齐全,无论是买回家自己吃还是当作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都非常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融水县电商中心现在已经入驻各大电商平台,若是如果觉得亲自拎这些土特产太重,又或者只想远途网购,也可以选择App线上下单,快递轻松到家。


【融水电商扶贫O2O体验馆】
地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路怡和新城西侧。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融水电商扶贫O2O体验馆”。
门票价格:无。
开放时间:08:00至21:00。

融水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县城距离柳州市区大约一百公里。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境内的元宝山海拔2084.7米,是广西第三高峰。融水县主要有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从外省去融水,可以先坐飞机到柳州,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都有直飞柳州的航班。因为不是热门航线,提前订票往往能买到非常划算的价格。
如果是周边省市,则坐高铁会更方便一些。以广州为例,高铁三个多小时即可抵达柳州。从南宁去柳州,更是仅需一个小时。
到了柳州之后,建议租车或自驾,柳州至融水这段全程是高速公路。融水周边的景点相对分散,部分山路弯多路窄,但路况良好,对车辆的通过性要求不高,小轿车完全没有问题。


机身:尼康D610。
镜头:适马35mm/F1.4A,适马12-24mm/F4.5-5.6II,尼康85mm/F1.8G。
云台相机:大疆Osmo Pocket。
无人机:大疆“御”Mavic 2 Pro。

比起成熟而商业化的景区,很多人会更喜欢小众的旅行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小众的地方,往往也代表了落后、贫穷与交通不便。
融水是一个山区县,地理条件制约着这里经济的发展。直到去年,融水才得以脱贫摘帽,退出了贫困县的序列。但与此同时,融水的旅游资源却丰富得让人难以想象——旅游业对这个山区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作为一个旅行者,我常常会思考,一次旅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旅行能为当地人带去什么。
直到这一次,我来到了融水,来到了大山里,看到了那里的青山秀水,也看到了那里的人们为乡村振兴付出的努力和对旅游业发展的期盼。

正如一位前辈所说过:
“因为走近了他们的生活,我无比希望这个地方能因旅游而变得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