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园广场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83号,位于天津著名的国际文化旅游景点———“五大道”地区。
“五大道”在历史上只是天津城南的一片荒芜的洼地。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衰败,这里被耻辱性地划分为了英租界。1919年至1926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先后在这一地区建成了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初步圈定了如今“五大道”地区的范围。由于政治与经济的需要,“五大道”从建成之日起,一直是政界要人的居住地。这一浸透着浓郁欧陆风情的地域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建筑,因此也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誉。民园体育场能够在此宝地占得一席之地,自然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图片来自网络)免收门票,全天候开放,广场内部独具匠心的设计、清净幽雅的环境和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使民园广场成为市民和游客休息,拍照的绝佳地点。
五大道部分建筑物。
(图片来自网络)提到民园的历史,有一个人不可不提。埃里克利德尔(Eric Henry Liddell,1902-1945) 苏格兰运动员,橄榄球手,传教士,民园体育场真正的“教父”。 出生在天津、六岁回到英国的利德尔是19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400米冠军,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以利德尔为原型,以他参加巴黎奥运会的前后经过为背景,以那一代人的进取精神,以及利德尔的信仰执着等为聚焦点的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获得了1981年奥斯卡大奖。
1920年,因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天津旧英租界工部局(B.M.C)在租界地修建了一个规模较大、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体育场,这就是民园体育场的雏形。当时,未满18岁的利德尔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1922年,这位极具体育天赋的年轻人正式步入世界体坛,并在1924年获得了巴黎奥运会400米跑的金牌。1925年,为帮助贫弱的中国,利德尔来到天津,在从事传教事业的同时,也在当时的新学中学(现天津市十七中学)任教。由于在世界体坛上的名气,以及在各地参赛的丰富阅历,1925年英租界工部局决定邀请他参与设计对民园体育场的改造。于是,利德尔根据世界田径赛场的标准及自己参赛的经验,对诸如跑道结构、灯光设备、看台层次等改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在当时看来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在他的筹划与监督下,民园体育场终于以全新的面貌成为当时在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
民园体育场自落成之后,举办过众多的众多国际大赛,1929年,旧英租界举办的万国田径运动会在这里召开。随后,民园体育场又陆续举行了万国华捕运动会、华北童子军运动会决赛、万国越野赛和两英里竞走赛等重大赛事,在那段动荡的殖民历史中,民园体育场见证了天津的荣辱沉浮。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园体育场在天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天津足球以民园为起点创造了曾经属于天津人民的辉煌历史,文革后,天津队参加全国足球联赛的首个冠军就在这里诞生(1980年)。民园体育场见证了天津足球队的奋斗经历,见证了球迷们的欢乐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2007年11月4日,天津泰达队与上海申花队在民园体育场的比赛,使民园完成了它作为职业足球比赛场地的谢幕演出。2012年,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有着80多年历史的民园体育场被拆除改造。作为体育场的民园,和往事说再见,仅留下正门的足球雕像,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悠悠的往事。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在广场正门西面可以选乘收费马车,车上配备有专业的讲解员。乘坐着舒适的马车,聆听着名人轶事,悠然地穿行在五大道。一条条林荫小路,一幢幢名人故居,无数的历史风云和无尽的岁月时光仿佛就在身边。
2014年5月1日,民园体育场改造工程正式结束,改建后的民园体育场被称为民园广场。广场内依然保留着塑胶跑道,但是球场草坪被公共绿地取代。与此同时,民园广场周围还建起了几座西餐厅、小商店。总的来说,改造后的民园广场是一座集购物、休闲、娱乐、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以一种更加现代化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天津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风采。
民园内部地面有一圈塑胶跑道可以锻炼身体,还有阶梯似的草坪可以坐下来休息聊天。
民园地下有个民园市集,可以买到各国的零食酒水,也有一部分化妆品日用品衣服。
(图片来自网络)
广场内部供人们休息和玩耍的空间非常宽广,游人在此可以尽情享受欢乐的悠闲时光。
交通:
津游1号(观光5路)经过民园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