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寻 长 城 的 足 迹 ~ 延 庆 篇~ 石 峡 口 残 长 城

作者:水天一色 显示图片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冬去春来,转眼到了初夏。憋了一冬的我继续开始探寻长城的步伐,因为它似乎也成为我生活里的一部分。选择再三,把出行的目标定在延庆的石峡关残长城段。

上示意图 ~ 


       从图可以看出,若从北京市区去走京礼高速最近。且路好车不多,一路顺风。
      得知石峡关长城景区关闭暂缓开放,只好退而求其次,看不了石峡关长城景区,那我们就回头看看石峡口残长城吧,来时我们曾经过石峡口谷。石峡口谷是当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的突破口。于是我们掉头回返,奔石峡口谷而去------

        石峡口谷残长城距石峡关残长城约几KM,此口谷两侧皆高山,沿山梁筑有长城墙体和敌楼。居高临下、扼守要道。此处为李自成攻破长城防线的突破口,现在此立碑、塑雕像等。

此为来路,通往八达岭和京礼高速方向。


此为谷口破关处全景,左侧有长城墙体,右侧依山建敌楼,路边有文保碑(此方向朝谷口内)。


介 绍 碑


文 保 碑


文保碑特写


介绍碑详文


在关口外的路边,一块大石上站着李自成的全身石像。


他右手叉腰、左手攥着剑柄,威风凛凛!


他面朝着北京方向,似乎在运筹帷幄------


参拜完李大顺王,信步来到关谷口(面朝关口内),左侧的长城墙体如天梯一般从山顶挂下------


管理的严格


仔细察看,墙体两侧均由规整的条石砌边,中间填以石块和夯土。应该相当结实。


依照山势而建,设计合理。


左侧基本依山据险,没有墙体,在山腰处建有敌楼,可控制关口(此时面向关外)。


右侧山梁上的墙体外侧,也是大石条堆砌,标准和做工都很高。


墙体中的乱石块缝里已经长出野草


从正面拍摄可以看出整个墙体的结构。


山脊上的长城墙体隐约可见


长焦吊近看的更清楚


蓝天下的关谷口赫然屹立


由于风化结果,墙体不是很高。


正因为风化垮塌,所以此处拉上铁网保护。


关口左侧山崖峭壁上,一座敌楼残基矗立在蓝天白云下。


相隔百十M,另一座敌楼完好无损。其位置恰好监控着下面入关谷口之道。


后面的敌楼貌似完好无损


吊个特写观察:一座长方型的敌楼,东、西各四个箭窗,排水槽完好,南北有券门相通;二层楼橹已经坍塌。


敌楼周边似无墙体连接,以山势峭壁为屏障。


再次回望右侧山脊上长城墙体,残破的程度不一。基本是石土结构,无砖砌。


长城在葱绿的山梁上甚是显眼


仿佛是登天的天梯------


石条斜置砌成,可以加强墙体的稳定性。


可看出此处原来拟有个关门,后垮塌。也可能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所为------ 


条石制作精良


原关门的规模还不小


上几张此段墙体的各角度近景、特写。





大自然的力量--------


右侧山脊上的长城墙体时隐时现


隐约可见石基台,可能是一座敌楼残基。


敌楼大呼: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关口里外均已经细细察看完毕,驱车回返从关外再看看此段长城的雄姿。

驱车数KM,停车回望,风景如画。

刚才在关口左侧山顶的那座敌楼,果然是完整的,保存完好(面朝南拍摄)。


关口左侧山梁上的敌楼,保存也不错。再过去就是未曾到达的石峡关残长城景区(面朝东南向)。


回首西眺,一座烽燧立于山顶。


烽燧实芯,用来点烟报警。


这样更清晰


望远方,高压电塔作伴长城,给山区送去光明和新生活-------


跨越几百年的对话


常厮守、永不忘。


长龙碗蜒天地间------


青山依旧在,长龙游山间。


对  望-------


        此时,山野一片寂静,青青绿叶与野草在风中摇曳,日头西移、倦鸟归林。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石峡口谷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