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自由行之佛光岩

作者:彪標 显示图片

佛光岩景区位于赤水市元厚镇,距赤水城区42公里。其三面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面积约20平方公里,浓缩了丹霞、瀑布、常绿阔叶林,其峰大多在1200米以上,海拔从300多米直至1300米,沟谷纵横,森林密闭、瀑布壮观、丹霞雄奇,形成了壮丽秀美、形态各异的丹霞绝壁景观。素有“世界丹霞之冠”、“世界丹霞第一园”之美誉。







景区内最有特色的是佛光岩(又叫大白岩)和五柱峰两处景点,也因此,佛光岩景区原名又叫五柱峰景区。五柱峰到佛光岩之间有栈道相通,



24日晚上和25日清晨下了一夜的大雨,05:45离开酒店,冒着小雨,带着行李,客运站旁边吃了早饭。乘06:30去佛光岩的中巴,07:45到佛光岩,下车时售票员给了我们一张名片,佛光岩玩完电话联系,会安排过路车停车接我们,这服务意识真强。我们上了车后,知道我们是到土城转车去遵义,打了三个电话帮我们联系土城到遵义的车,叫司机等我们几分钟,这样转车成了无缝连接,在这再次表示感想。给个大大的赞


佛光岩检票处看到山间云雾缭绕




在佛光岩服务中心寄存行李,08:00买景交车。进景区大门后,先坐大约不到3公里的观光车,也可以徒步,有步道。


进入景区时,景交车工作人员正在擦干景交车,我们成了第一拨游客。坐上景交车,路旁竹林夹道,阳光映照,金色与绿色交织,充满着光明与希望,景交车前行,便是“丹石洞桥”, 即下为洞、上为桥。洞桥的石壁通体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特别、惹眼。


这是个三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佛光岩,一条通往五柱峰。左边先去佛光岩,右边先去五柱峰。佛光岩景区包括“佛光岩”、“五柱峰”两个部分,我们将从“丹石洞桥”进入,在“两岔口”左拐,沿河谷上行,先游览佛光岩;再从佛光岩徒步2.1公里,观赏五柱峰,下山,经“丛林步道”返回“丹石洞桥”,景交车到景区大门。


景区设计成环线,建议大家走左边先去佛光岩,从右边回来,这样下坡多一些,相比之下没这么累。佛光岩一侧路相对短些,也好走些,佛光岩到五柱峰之间有栈道相通,


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茂密的植被挡住晨间的阳光,一片清凉,溪流淙淙,唱着动听的歌,大口呼吸着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随处可见的桫椤树,婀娜多姿,透出一种飘逸、轻盈的美。



河滩灌丛,赤水丹霞具发达的地表水系,溪流沿岸大面积分布着河滩灌丛




沿着赤色的石板路,来到黑龙潭旁。


黑龙潭为一墨绿色的水潭约十余平方米,深不见底水潭。每到雨季潭水翻滚涌动,发出阵阵隆隆的水声响彻山谷,仿佛似有数条巨龙在翻滚、嬉戏,故此黑龙潭。



前一天晚和清晨下大雨,水流足,远远就听到黑龙潭轰隆隆的声音,是潭水翻滚涌动的声音。


黑龙潭”,溪流淙淙,碧水幽深,




溪流潺潺,,美不胜收~!


溪水在赤色的石头上流过。


游览步道一直傍秀美的“丹霞河谷”延伸。


一路的流水淙淙,赤石丹心。


身边溪水潺潺,周林木浓密,环境古朴原始,植物群落多样,生态系统完整,风光分靓丽。


水边有很多桫椤树。



“九曲桥”,绿树掩映,竹木葱茏;



九曲桥,如同水上漫步。




九曲桥周围的峡谷,溪河纵横,断岩嶂谷,雄险奇秀。


赤水丹霞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流泉飞瀑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壮丽雄伟的丹霞景观与瀑布、湿地、翠林等大自然美景交相辉映,形成丹山、碧水、翠林、飞瀑有机结合的独特丹霞景观,走在其中,确实!


山路沿溪流盘旋而上,两侧断岩赤壁,或横陈,或纵列,有一处丹霞地貌的形状很是特别,像是一艘太空飞船。


这里岩层主要由厚层块状的鲜红色砂岩和多层紫红色泥岩组成。砂岩坚硬,抗侵蚀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易崩塌;泥岩相对较软,风化更快,快速风化后形成凹槽。“太空飞船”正是由于岩石的差异风化及岩块沿垂直节理崩塌而形成的。


仰望飞船状的岩石,看那古老的岩层和现代的飞船形状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这里被称为“太空飞船”。是岩块垂直崩塌形成的。


“太空飞船”,巨石(飞船)下几位宇航员整装待命,准备飞向太空。


这一段步道的两边都是溪流,一路上要走过很多座各式各样的小桥。




佛光岩,以流泉为墨,以树干做笔,以这片丹霞赤壁为纸,悄悄地记录着上帝的秘密。



紫霞宫”,见洞不见观。
山腰上的紫霞宫,超级凉快!站在旁边的小桥上,一股清风拂过,还带着大自然特有的清新芬芳。


十步一飞瀑,百步一银潭




瀑布从天而降,水声如雷。




走走停停,终于那匹宏伟壮观的丹霞绝壁露出了真容,距离它越近,我心情愈发激动。






在丹霞河谷的尽头,看到了期盼已久的“佛光岩”。可惜来得早,阳光没有正面照耀,正中一柱



走出树林遮蔽的小径,眼前是一粉红色的莲花台,位于佛光岩下面几百米处。《大正藏》中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在众多佛教经书中,佛和菩萨都坐莲花座,或手执莲花,表示佛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莲花台把观景台、丹霞元素与佛教教义融合为一体,真是匠心独具。我端坐于莲花台中,佛于我心,我心向佛。



游客们聚集在“莲花台”观景台,仰望佛光岩。



在莲花台上仰望佛光岩,这是一处马蹄形红色绝壁,弧长1117米、高385米,早在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就已形成,像是恐龙灭绝前夕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一部巨大的红色无字天书,摊开在云天下。中部,一道飞瀑垂落,岩面红艳的底色上,长年水浸,自上而下生成墨绿色带,与瀑布一起奇妙地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佛”字,“佛光岩”由此得名。


眼前的佛光岩,没有发育出大面积的平顶形或圆顶形峰林、峰丛,而是“见崖不见峰”,发育出一个巨大的环形赤壁,顶部及四周是碧绿的丛林,瀑布从环壁上倾泻而下,这种独特的地貌有学者将其命名为“环崖丹霞”
从莲花台左侧向上还有两个观瀑台,这里离瀑布很近,伸出手来就能触碰到飞溅的水雾。飘散的水雾如烟如缕,估计上去会一身湿,就没敢上去


上到高处观景台,飘来的水雾如同大雨,浑身完全湿透。完全没法拍照,还是不上去为好。。


从佛光岩,可以走崖壁栈道往五柱峰方向,也可以原路返回。左拐,经“丹霞栈道”、“九道拐”,向“五柱峰”方向行进。


九道拐即:弯弯曲曲九个之字拐


途中,路过一座观景台,凭栏从比较高的角度观看佛光岩,观看瀑布。巨大丹霞崖壁云雾缭绕


站在观瀑台,视野更开阔,佛光岩的宽阔一览无余,血红的岩壁与雪白的瀑水相互融合,


一座垂直壁立的巨大丹霞崖壁,鲜红的岩壁与洁白的瀑水相互映衬,气势恢弘,风光绝美,无愧“世界丹霞之冠”的美誉。


虽没有张掖丹霞的宽广雄奇,却有丛林与瀑布,带着股子南方的灵秀气,有着一分匠心别具的俊美。


佛光岩由一面高385米,弧长1117米的弧形丹霞石壁构成,一挂高269米,宽42米的瀑布从丹霞绝壁顶端飞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丹青画卷。



这是一条绝壁上的栈道,此栈道名曰:丹霞栈道。一半火红,一半墨绿;一半热情似火,一半深沉稳重......


栈道一直走是通往五柱峰景区的,步行约1——2个小时。


从栈道看佛光岩,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佛光岩名字的秘密全藏在了这片赤壁之中。


接下来的游程,饱览奇异的丹霞地貌景观。




突发奇想背景瀑布拍带露珠的绿植



回望佛光岩,无不惊艳。迷雾散去


佛光岩在阳光照射下红光四射,如同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极具视觉震撼力,堪称丹霞一绝。



这还不是佛光岩最美丽的时刻,日落时分,当晚霞照耀着它,红彤彤的暖色把岩壁映照得通红,仿佛炉火灼烧金属一般亮丽,那才是它最光彩夺目的瞬间。


栈道嵌于峭壁上,脚下可是万丈深渊,“佛眺岩”就在前


“佛眺岩”,赤水丹霞垂直节理十分发育,使崖壁上的软岩分化成凹槽;佛眺岩是一整块突出的岩石,塑立在山脊处,酷像一佛陀遮手眺望远方,故名“佛眺岩”;


为“佛眺岩”,几块巨石相叠,巨石被山水冲刷的圆润光滑,最上面的巨石向外凸出,像一个巨人的头部,之所以被称为佛眺岩,是这尊“石佛”在眺望对面...


“相依石”,一对情侣紧紧相拥,难舍难分;


佛眺岩,这是一个歇脚好处,山风撩绕,音乐悠扬。



背这两背篓上山可要力气和毅力,就放这也没有人看


踏上“悬崖栈道”,景色宜人,不远处就是五柱峰景区。







有一山里人在这里设摊买饮料和小吃,有山里种的玉米,吃了真是不错的,这是她孙女




已经看到五柱峰


五柱峰的每一柱峰体,均由无数大小不等、厚宽不一、毫无规则的丹霞岩石如积木般堆叠而成,叠石之间不见粘土却又牢不可摧,经亿万年风吹雨打雷劈电击而巍然屹立。岩石之间奇迹般生长着一些花花草草、青藤古树。可谓“悬岩未存半粒土,绝壁陈列万盆景”,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自左向右,金、木、水、火、土五峰一字排开,赤红的石柱挺立,绚丽夺目。


天地雄峰,行者若蚁,修心砺志,洗心私欲,做纯粹人,行天地路。


从五柱峰下山,穿行在“丛林步道”,风景依然很美。



进入丛林步道往下走,好长的步道,幸亏没有从五柱峰上山,要不会很累


休休停停,扶榄而下,有三十楼高



在五柱峰观景台、悬崖栈道徜徉、眺望,感悟“世界丹霞第一园”的韵味,心都醉了。此刻天气是阴天,但也许正因为如此,山间云雾缭绕,五座造型奇特山峰在云雾中忽隐忽现,轻柔的云雾、红色的石壁以及重叠的石柱上生长着无数草蕨一副和青藤,朦胧中如一幅美不胜收的


七仙树,这我们没有确定找到

qi'xian




山道两旁的岩石由于性质不同,丹霞地貌的发育程度和速度不一样,形成了一些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等多种逼真的造型,被称之为象形丹霞。有两块巨石看起来就像两朵大蘑菇,栩栩如生。


“鸳鸯蘑菇石”,一大一小两朵大蘑菇,形态逼真;



继续步行回到丹石洞桥,从佛光岩再到五柱峰用时4小时。






12:00乘景交车回大厅取拉杆箱。按照名片打电话,12:35乘车去土城。上车售票员师傅问到哪里,告诉我们今天最终是遵义,售票员师傅为我们打了3电话,联系土城去遵义的车13:00开车,叫司机等我们一会,我们决定土城不玩了。13:08坐上去遵义的中巴。13:18开车。16:45到茅草铺。因为网上买了26日9:30去凤凰的车票,下车取票,在遵义住了一晚。


26号9:30茅草铺客运站,按票上车点,没有看到去凤凰的车,就问了一个带着工作牌的人,我们哪里上车,这就麻烦事来了,这人绝对没有职业道德,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坑。说没有这车,快把票退了,上他们的车,要不我们可能会在服务区下车,处于对工作人员信任,我们把票退了。跟了他上了去松桃的车,上这车的工作人员还胡乱开价,我们力争给了一个合理的价格,这样我们就随车到松桃,再转车去凤凰,我们多座60公里车,晚到2小时,最后在随车人员处知道,客运业不好做多拉两个客,这不损坏了乘客利益,太缺少职业道德了,拿了他们名片在这里爆爆光


14:28到松桃客运站,换乘去凤凰的中巴,车程1.5小时。16:20到凤凰客运停车场,打的9元到虹桥,打电话给民宿老板娘。老板娘来接我们。办理完住宿,在古镇吃了饭后开始凤凰古城之游。

23号我们玩完红石野谷回到赤水旅游客运站,咨询怎么去丙安古镇,告知对面就有公交车,末班车18:00回赤水。马上去还来得及。15:00乘车去丙安,第一篇游记篇幅长了,没有写上,在这里补了。


丙安古镇,坐落在赤水河畔,因赤水河而生,在以前,来往于丙安作为赤水河上重要的驿站,来往的商船都会在这里稍作停留整顿,水运是这座古镇生生不息的命脉。


丙安古镇位于 赤水 市 中南 部,是 赤水 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是 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 贵州 省历史文化名镇, 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镇为中心的丙安风景名胜区是 赤水 八大景区之一。 




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 



站在赤水河畔看对面的丙安古镇全景,这里是观赏丙安古镇全景的最佳观赏点之一。


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 赤水 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


 想要到赤水河对面的古镇去,得穿过一座吊桥。这座吊桥也是丙安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红军桥。


吊桥高耸在赤水河上,桥墩高达百余米。大桥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古镇背靠苍莽大山,面向滔滔赤水,在这以前,无桥可过,无路可走。丙安人想要出去,就只能由船渡人;1935年1月,红一军团团部及红二师师部入驻丙安古镇,红军抢渡赤水,便是乘百艘竹筏、木船等渡之


站在红军桥上,看看赤水河峡谷,丙安古镇就处在这样风景优美的大山深处。


山谷中时不时还有微风袭来,吹在脸上还带有丝丝凉意。


现在不是汛期,赤水河也没有往日汹涌的样子。由于现在的水位不深,大吨位的船舶也只能暂时搁浅在岸边。


过了桥,就是丙安古镇的商业街了。整个丙安古镇就一条主干道,沿着赤水河打造的石板路,总长约2公里左右,终点是丙安古镇码头渡口。


两公里的路程虽然不长,沿途却都是满满的红军元素。


在商业街的转角,有一棵被称为“红军树”的古树,旁边的一家客栈也取名为“红军客栈”和“红军茶社”。这里的老房屋都有当时红军驻军的影子


石板路在前面变成了向上的台阶,不远处就是建于清朝时期古镇两大关门之一的东华门。东华门高3.1米、宽2.2米、厚度为1.2米,另有木门两扇用于关闭寨门之用,单扇木门宽为1.2米。


穿过东华门就是古镇的中心,以前那里是盐,米,各种货物的流通集散仓储的地方,在古镇的另一头还有一道,一到夜晚,两道关门闭门上锁,当地百姓轮班值守,保护古镇的安全。


进入东华门,就是丙安古镇的集市区域了,石板路在这里百转千回,街道两边都是各色商铺。与之前的商业街不同,这里买的是更接地气的东西,有当地的山货,比如干竹笋,晒干的野山菇,茶叶等等,也有赤水特色的土菜馆,市井气息浓厚。



在众多的商铺中“丙安红”旗舰店


还有一座小型陈列馆-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看介绍,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为红一军团设立的陈列馆,里面陈列着红一军团在云贵川等区域的作战路线图,当时红军配置的武器等,现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进馆参观,从大量的陈列物品中更能连接红一军团的历史。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为中央红军准备从泸州与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同四方面军会合打开通道,军团长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后,将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丙安古镇,指挥开展了著名的丙安、复兴场、黄陂洞之战。28日奉命回师土城,保证了红军顺利一渡赤水,至此揭开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序幕。




当年林彪住的房间。 




陈列馆往西几百米,就是通往丙安渡口的太平门了。这几百米的街道是整个古镇中最为安静的一段,村民多数都住在这里。街坊邻居坐在路旁,隔着不宽的石板小巷相谈甚欢;老人们背着手,太平门和东华门之间的小路,不知以走过多少次;古朴的村镇,简单的生活。


街道的尽头,就是太平门了。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叠交错,把太平门附近的阳光遮的死死的,由于经常只能透过一丝阳光,所以当地人便戏称这里是“一线天”。在古镇最热闹的时候,“一线天”两旁都是茶肆,饭店,为来往的商户,纤夫提供茶水和歇息的场所。



这就是太平门,现在看似简单的一方门洞,两扇木门,却保卫古镇数百年之久。太平门也是经水路进入古镇的必经之路。门里的台阶也因为多年照射不到阳光变得潮湿起来,两边长了不少青苔。古往今来,货物要进入古镇,都得穿过这布满青苔的街道。再从这里中转,发往其他地方。


太平门高2.4米、宽2.3米、厚度为1.5米,出寨门向西下坡是一条总长63米的石梯,每梯长1.7米、宽0.3米、高0.15米,右侧有高为0.7米的条石护栏,呈阶梯型向下延伸通向古码头


太平门旁的古镇古宅,依山而建的房屋,多数采用了吊脚楼的格局,这也是丙安古镇的一大特色。木质的阳台,面对的是静谧的大山,想必站在阳台上眺望,别有一番风味和惬意。小镇也有小镇的好处,满眼苍翠,空气清新,生活简单而安逸。


准备到丙安渡口看看。从太平门下到渡口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台阶。


为了方便来往通行的人们,当地人在石壁上装上了锁链,不得不说,多亏了这锁链,不然下去还真不怎么方便。别说我们轻装上阵的人了,在以前,这可是大大的方便了送货的商户们。


下到赤水河边上,到对面的山头看看太平门侧的丙安古镇,




这里是观赏古镇的另一个最佳点。依山而建的寨子,两面临江,居高临下,小小的太平门,却是打开古镇与外界来往的唯一通道,这样一看,古镇的选址相当巧妙,果然是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前方有座古桥,桥上刻有两只栩栩如生的龙头。这座古桥叫做双龙桥。


双龙桥位于丙安乡丙安村正安组一条河沟入赤水河的河口,始建于清代,面积约120平方米。双龙桥东西走向,桥长368米,宽1.7米,水面至桥面高3.2米,河中有九礅,礅宽3米,桥面分为九段,每段均为长4米,宽0.85米,厚0.5米的条石铺砌,


中间两礅凿有一雌一雄两条龙昂首向上流方向,龙头高出桥面1.1米,桥中间另外三墩上有被破坏的雕刻痕迹,据附近居民讲是狮子造型,期间被打破丢弃河中,两端桥长14.4米,东端桥长3米。




往赤水河方向走走,这里有一片裸露石滩,现在看似很平常,在以前却是纤夫们日夜劳作的地方。在很多大的石头上还能看到人工开凿的空洞


丙安纤道位于丙 安乡 丙安村 赤水 河丙滩段,始建于清代,东西走向,西自双龙桥, 东至 新丙安大桥,长约500米,保存较为完整。整条纤道均用80乘40厘米左右的石板铺成,由于年代较远,石板有所残缺或断裂,棱角圆润。在纤道旁的岩石上,分布有两个古时栓船用的圆形石孔,直径为15厘米,栓船柱一根,高80厘米,22厘米见方,纤痕一处,长19厘米。由于当时丙滩为 赤水 河商品运输及物资集散地,该纤 道因 当时 赤水 河盐运及物资运输而形成。 



悬崖石刻


游玩结束在古镇吃晚餐,17:14坐上回赤水的公交车,17:30发车,回到赤水,在河畔随便走走









赤水游记全部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