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古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老城区中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兴城古城背倚辽西丘陵,南临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兴城最早建城在辽代,辽圣宗统和八年(990年)始设兴城县。明朝后期,明政府为了守卫东北部边疆的目的,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在此设卫建城,赐名“宁远”,因此明代兴城古城称宁远卫城,清代称宁远州城,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才重新启用兴城之名,延用至今。出于对兴城古城历史的浓厚兴趣,我们把出河北山海关进入辽宁省后的第一站游览地放在了这里。
这是此次从北京去东北自驾游的路线图:北京—兴城—沈阳—长春—延吉—长白山—通化—丹东—大连—盘锦—北京。
兴城古城是一座方形卫城,周长约3200米,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出古城的全貌。因为保留了一周完整的城墙,辽宁兴城古城与陕西西安古城,湖北荆州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池。
上午从北京出发,到达兴城古城已近下午3点,下了半天的雨也刚好停歇。兴城古城设有东南西北四门,我们首先到达了北门“威远门”。古城四个城门外都筑有半圆形瓮城,城门上各有两层楼阁、围廊式箭楼。
城门内东、西、南、北大街十字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我们进入北大街,把车停在了钟鼓楼附近。
钟鼓楼基座平面为正方形,下砌通向四条大街的十字券洞,上为两层楼阁,朱廊画栋、飞檐凌空,与四座城门箭楼遥相对应,显得威严壮观,气势巍峨。
转到东大街,来到“蓟辽督师府”。蓟辽督师府是明代北方最高军政领导机构,管辖辽东、蓟镇(今河北大部)、天津、山东登州、莱州等地。在清代改为宁远州府,亦称宁远正堂。
蓟辽督师府前身是总督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天启二年(1622年),兵部尚书孙承宗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宁远时遂成为蓟辽督师府。崇祯十七年(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回撤关内时,将其烧毁。现在参观的蓟辽督师府,是兴城市政府于2002年在原址上复修重建的。
进入府门后,来到督师府的大堂院,这里是督师府办公区。
戒石亭中的“公生明”碑,是明代衙门大堂前常见的“诫石”,此三字最早语出《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为了时时提醒地方长官要清正廉洁。
正北是督师府大堂,又称正堂,是督师府核心建筑,是最高长官督师权利的象征。院两侧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办事机构和督师幕僚办公的地方。
正堂内按照明朝一品文官规制,复原了明代督师府大堂原貌,再现了督师府的历史雄风。
大堂后面的二堂正厅,才是督师日常办公、待客和议事的地方。
西跨院是吏舍和监舍,布置成了明清兵器展,院子里陈列着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因为是明代根据欧洲传入而仿制的,所以被称为“红夷大炮”或“红衣大炮”。
西跨院还有后花园。
东跨院有“明清辽东战史馆”,介绍明末清初时期,宁远城作为边关重镇,在明朝与后金(清朝)之间的攻防战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因为宁远城是护卫山海关的前沿阵地,如果宁远城不战而弃,山海关的压力势必将剧增,所以明朝守将袁崇焕拒不撤军关内,率不足两万明军独守孤城宁远。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宁远城,身负重伤而败退,史称“宁远大捷”。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统军再攻锦州城和宁远城,再败城下,史称“宁锦大捷”。
这是“袁崇焕骑马铜像”。崇祯二年(1629年),再次进犯的皇太极见干脆绕过了宁远城,取道西北越大安口,兵至北京城,袁崇焕惊闻京城告急,又亲率宁远铁骑千里救援,指挥了京城保卫战。但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明崇祯帝中皇太极反间计,致使袁崇焕蒙冤下狱,被处以极刑。错杀袁崇焕使崇祯帝自毁长城,标志着大明王朝亡国不久矣。
这是东跨院的“袁崇焕纪念堂”。袁崇焕出生于广东,成长在广西,初入仕在福建,后官至兵部尚书、督师蓟辽。他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打击满清的侵略,立下了丰功伟绩。直至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才为其平反昭雪。
这是袁崇焕手书对联的刻石,所书“惟此幽兰寄所乐,清风流水咏其怀”。袁崇焕虽然死了,但是他的英勇顽强和爱国精神却和宁远古城永远地留存下来,永垂青史。
从“蓟辽督师府”出来,转到了南大街上。这条街是古城里最热闹的商业街,两侧的商铺古色古香,所售卖的土特产主要是海鲜干货、花生糕、香酥糕等。
南大街上有两座仿木结构的石刻牌坊,是明崇祯皇帝为镇守辽西重镇的大将祖氏兄弟建立的。1430年,宁远城筑成当年,原籍安徽的军官祖庆率全家老小迁居至此,世代繁衍,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并不断提升,成为宁远望族。
靠北的一座为“登坛骏烈”坊,为弟弟祖大乐旌功牌坊,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为赭色石料制成。
靠南的一座为“忠贞胆智”坊,为哥哥祖大寿旌功牌坊,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为灰白花岗岩筑造,规制明显较高。
1623年,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墙,祖大寿是工程总指挥;1626年的“宁远大捷”和1627年的“宁锦大捷”,祖大寿都领兵参与,立下战功;1631年,祖大寿作为统领驻守锦州,抗击清军;1642年,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尽,祖大寿开城投降。祖大寿被皇太极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1644年跟随清兵入关。所以清乾隆皇帝在经过这座牌坊时,曾留下一首诗《题宁远祖氏石坊》:
燧谨寒更烽候朝,鸠工何暇尚逍遥。
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
兴城文庙是古城内另一处较大的古建筑群,是东北三省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文庙。因全国各地文庙的规制都差不多,以前参观过不少了,加上时间已晚,遂决定不再进去参观。
离开兴城古城,驾车往西约8公里,就到达兴城海滨的兴海湾浴场,看到来这里避暑游泳的游客众多,我们便驾车沿着滨海大道向北转悠。
兴城海滨浴场绵延14公里,从兴海湾向北,一共建有四个海滨浴场,分别是兴海湾、港口湾、邴家湾、老龙湾。
这是位于邴家湾的“欢乐龙湾温泉乐园”,估计是疫情之后关闭,至今未开。
龙回头观景台位于老龙湾浴场之南,这里依山傍海,风光秀美。相传清乾隆皇帝出关祭祖时,回京途中曾路过此处,驻足眺望大海,感叹道:“回头望沧海,此乃龙缘凤兴之地也。”于是,后人便给这里的渤海湾起名:老龙湾;给这里的山峰起名:龙回头。
龙回头观景台高于海平面近百米,举目向北远望,眼前是美丽的海岸线,远处老龙湾海滨浴场和葫芦岛市的高楼大厦依稀可见。
龙回头景区依山临海,植被茂密,陡峭的悬崖下是浩瀚的大海,沿海栈道曲径通幽,使游客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逛完龙回头景区,驾车回到兴海湾浴场,在这里享用美味的海鲜大餐。
第二天上午离开兴城海滨,上高速前经过首山景区。首山平地突起,海拔300多米,以外形像人头得名。山上还有古烽火台、寺庙亭阁分布其间,登临山顶,兴城风光可尽收眼底。
兴城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有休闲疗养的温泉,还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荡漾的大海,桃源仙境的觉华岛,集“城、泉、山、海、岛”五大景观于一体,珠联璧合,形成了北方沿海风景旅游区独特的风姿。我们匆匆而过,略带遗憾离开了兴城,期待有重访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