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是隶属哈尔滨管辖的一个县城,多次路过却没有一次探访过。近几年关于依兰古城的宣传力度也很大,很多旅行社开通专线发依兰古城,这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今年的夏天异常的热,三十五六度的高温持续了二十多天,在鸡西的历史上应该是没有的,也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热的一个夏天,有几天的高温居然占据了全国最热城市的榜首,秒杀三亚和南方各大城市,传统的四大火炉城市远不及鸡西温度高。为了躲避高温,更为了解开心中对依兰古城的那一份神秘,选择在一个周末携妻自驾依兰。
鸡西至依兰全程高速,200公里,团结收费站上建鸡高速转鹤大高速,在七台河转依七高速,依兰收费口出高速,过路费98元。
依兰县是典型的滨水城市,松花江在县城北侧缓缓流过,牡丹江在县城西侧汇入松花江,倭肯河在县城东侧汇入松花江,三水绕一城。
依兰东山公园山顶上的风云阁,俗称望江楼,登上风云阁可俯瞰依兰全貌,倭肯河,牡丹江和松花江三水绕城尽收眼底。
依兰松花江边公园大门两侧精美的壁画,左侧“古风古韵古城”,右侧“依山依水依兰”。
依兰防洪纪念塔,虽然没有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名气大,但外型建设的也有几分神似。
公元10世纪,分布在依兰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的“女真人”,形成著名的五大部族,即“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和越里吉”,(《辽史》卷三十三)通称五国部。越里吉部的驻地位最西,又为五国部盟城,故又称五国城头城。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市),徽、钦二帝被掳,初押至金上京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后囚禁于此。1135年和1155年,徽、钦两帝相继病死。
“坐井观天”虽然是后人杜撰的故事,但从徽钦二帝被囚禁后最早的居住场所看,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后期虽然住上了四合院,自力更生,但有金兵看守,生活是没有自由的。
囚禁后期徽钦二帝搬进四合院居住,中间有天井,加之没有人身自由,犹如井底之蛙只能看见很小的一片天,后人用坐井观天来形容二帝被囚禁的无奈心情。
这些清朝的石刻是1972年重修牡丹江大桥时在原桥墩上发现的,为文革时破四旧拆除的,进一步验证了依兰古城的历史源远流长。盘龙柱刀法细腻,雕刻精美,其它石刻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依兰慈云寺,座落在古城城北,松花江南堤内,依兰粮库西侧。她背倚浩荡的松花江,西临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遗址,南望古老的五国头城,红墙碧瓦,绿树掩映。 “慈云寺”三个鎏金大字是由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创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东北抗日名将、奉系军阀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为其胞姐在龙王庙基础上修建的,他的姐姐清莲法师为慈云寺第一任主持。
寺内两棵古榆树有280年历史,枝繁叶茂,树干粗壮,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站在树下显得我还是很苗条的。
出门旅行六件事,吃住行游购娱,品尝当地美食也是旅游的必要的一部分。酱骨很有特色,为避免广告嫌疑,省去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