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友邀请到福清走走看看,于是怀着期待出发,黄大师开车,10点到达福清宏路高速出口汇合。我们路上还看到了盘踞山头的“五只老虎🐯”~五虎山风景。今天的天气非常炎热,可当我走到黄檗山的万福寺里,这里的道场和眼前的全木质房子让我忘记了自己,似乎与它融为了一体。常听说城中不可无寺,一座城,一座寺,我们泱泱中华史,处处浮现着寺与城的荣辱与共。
万福寺位于福清县渔溪镇的黄檗山。
非常喜欢琼瑶表姐为我留下的镜头。
宋代一口石槽,有“僧淳生为四恩三有舍,庆历五年己酉(1045年)七月造,住持沙门复其”的题刻。(姐姐拍摄)
原有建筑上修建房舍(姐姐拍摄)
以下三张也是姐姐拍摄。
博学多闻的方丈大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禅寺情况,让我们了解到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是临济宗的发源地。也知道了是由福耀集团曹德旺先生,万科集团王石先生重兴家乡黄檗祖庭,让黄檗禅法、黄檗文化遍及世界,遂舍资2.4亿对黄檗山万福寺进行了重修。
王石先生是在日本考察时了解到,福清万福禅寺在日本佛教禅宗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是黄檗文化的发祥地,是日本黄檗宗的祖庭,在对外特别是对日交流中作用特殊,影响极其深远。故前来福清黄檗山膜拜,也舍资一千万兴建万福寺。
重建后的万福寺整体采用唐式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佛像庄严、殿堂巍峨,如今的万福寺实为一处清净修学、利益众生的庄严道场。从黄檗寺里诞生出来的黄檗文化,不仅是古代中国,也是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一张重要名片。
这里曾经走出一代帝王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他在此出家3年,终于完成他的登基大业。这里还走出了威震世界的一代高僧——隐元禅师。他在日本国开创了“黄檗宗文化”,确立了福清黄檗宗祖庭的地位,让世界早在350多年前就了解福清,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还走出了一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佛教界都极具分量的人物——希运禅师,他弘扬与光大了中国佛教文化。
不小心抢了镜头
l
黄檗山的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赐万福禅寺扁额。
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对万福寺进行了修复。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清顺治九年(1652),日本长崎华僧所建的兴福寺住持逸然及唐三寺各位护法,多次度海联名邀请该寺的隐元东渡弘扬佛法。
1654年5月隐元率领徒众三十人南行,7月5日抵达日本长崎。到达日本后,又得到天皇和德川幕府德川家康将军的优待,在京都宇治赐地建立寺庙。新寺建成后,隐元不忘故山,命名黄檗山万福寺,并创立一新宗派,与日本原有的临济、曹洞并立,称为黄檗宗。
日本黄檗宗僧侣称福建的祖寺为古黄檗,称京都的新寺为新黄檗。
日本黄檗山的建筑规模、丛林制度和宗教仪式等,完全仿照福清黄檗山的形式,今犹保存三百年前隐元时代的规模。其最初十几代的住持,多由中国渡日的僧侣担任。
1979年,日本黄檗宗各寺以宗议会议长吉井鸠峰为团长,组成古黄檗拜塔友好访华团,来到福州黄檗山万福寺拜塔礼祖,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的友好联系。其后,日中友好临黄(临济与黄檗)协会,又多次组团来华访问。
1983年,他们在黄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地碑以作纪念。
清中叶后,中日黄檗山僧侣的往来濒于停滞。
唐贞元五年(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惠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
贞元八年(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大中二年(848年),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希运后来在洪州高安(今宜丰县)鹫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山名为黄檗山。怀海传希运、希运传义玄,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
宋时临济宗宗风犹盛,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临济宗杨歧派善果禅师从湖南沩山来福建黄檗山住持,达10年之久。元朝时逐渐衰微,寺几荒废。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周心鉴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极一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寺毁于战乱中。
隆庆初(1567-1568年)僧中天发愿重修,并进京奏请藏经,苦候8年未果,竟圆寂于京师。
其徒孙鉴源、镜源继承遗志又进京,越六寒暑,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朝廷乃赐藏经678函、紫袈裟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崇祯二年(1629年)又建东西客堂,寺僧赴湖州金粟山广慧寺礼请密云圆悟为住持。
崇祯六年(1633年)密云退居,费隐通容禅师继席,隐元被推为西堂。
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得传心印,住持黄檗山万福寺,他远到漳州、潮州一带募化,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修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鼓楼、库房、寮舍等大小30余处。
同时,隐元还大力弘扬临济宗风。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东渡日本,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
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寺又趋衰微,僧清馥一度募化修复。
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
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
1989年4月成立了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修建委员会,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主任,已故福建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任主任,省级及全国级开放寺院住持(监院)任委员,着手对万福寺进行修复,国务院与省人民政府均有拨款。
在十方善信的资助下,从1989年夏开始进行第一期修复工程,首先重修一座有600多平方米的法堂与新建一座160平方米的大寮。
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在海外华侨的资助下,黄檗山万福寺重建工程得以告竣,现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隐元纪念堂等皆轮换一新。
1997年12月8日,隆重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现寺中文物尚遗石槽三口,其中宋代一口有“僧淳生为四恩三有舍,庆历五年己酉(1045年)七月造,住持沙门复其”的题刻。
黄檗名山,唐宣宗观瀑联吟之地,梁江淹至闽游咏之区,裴丞相皈依远祖断际,叶相国护藏书联。
今盛世重明,梵宇新起,若夫达观之士,亲到黄檗峰头,豁开双眼,洞壑林峦,真文炳着,潭涧木石,觌体成章,自然得大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