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人文景区。
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
如今的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作为宋文化主题景区,为再现开封府当年怎样办公,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
站在清心楼上俯拍开封府全景(背影),绿色琉璃瓦部分为正厅、议事厅区域
碧波荡漾的包公湖畔
对面是开封博物馆,这次没有进去,远远地看了一眼
宣化牌坊
宣化牌坊
春节期间游客还是很多的。简直没法拍到一张干净的大门照片。
开封置府,始于五代。至北宋号称天下首府。是时,开封为“八方争凑、万国咸通”的国际都会。开封府“典治京师”“府务浩镶”,故宋廷或以太子、亲王为尹牧,太宗、真宗、钦宗龙潜之时,皆曾主持府务;或以名流重臣,蔻准、范仲流、蔡襄、包拯、欧阳修等权知府事,政绩赫赫,显于史册。其中尤以包公正廉明执法如山,成以“包青天”称之。开封府亦因之名闻遐迩,天下莫不引领向往。惜靖康难起,宋室南渡,后经水患兵燹,府衙圮而不修,终至荡然。1999年,恰值包拯千年延辰,市旅游局、包公祠决议重建开封府。
重建的开封府依大宋营造之法式,兴建楼阁五十余座,府前照壁,獬豸腾空。府门耸立,低廊曲迴。峰披银瀑,湖潜金麟。戒碑镇府,冤鼓惊堂。入此衙,抚今追昔,足戒贪夫之心,堪丧刁徒之胆,品味大宋之文化,领略人间之正气,便万民之景仰。(摘自《重建宋东京开封府记》)
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瑕思神往。曾有三位皇帝太宗、真宗、钦宗登基前担任开封府尹,先后有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颂、曾公亮、苏轼、司马光、沈括等一批不世之臣在此任职。他们执法严明,清正廉洁,不畏权贵,行政有方。呈现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形成了以“廉正刚毅、除暴安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衙文化。开封府也因而深入民心,名垂青史,成为四海闻名的中国古代官衙。
仪门背面“励精图治”
鸣冤鼓前总是有人拍照
终于没人了,可以拍个干净的鸣冤鼓了
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右厅
左厅
厅事
这座巍峨的宋式建筑是北宋开封府的正厅,又名“厅事“,俗名“大堂”。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从整体建筑上看,它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形式,级别仅次于北宋皇宫,其布局严谨,气势巍然。
很多人都知道包拯又叫“包龙图”。其实“龙图阁直学士”只是包拯的职,“右司郎中”才是包拯的官,而“权知开封府事”则是皇上的“差遣”。在北宋,“官职”一词中的“官”和“职”是相分离的,这和北宋时期的官制有关。一般来说“官”只是表示官员地位的高低和多少,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职”则表示官员的文学修养;而其部门的政务权利实际是由皇帝派来的“职事官”所掌握。就如同包拯所任的“权知开封府事”就是皇帝的“差遣”。因此,包拯同时有“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事”三项头衔,不仅有职有权、无比荣耀,而且经济上的收入也很优厚。
步入大堂,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迎面袭来。“正大光明”的匾额昭然天下,匾额下的屏风上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浪花飞溅,气势磅礴,以警示官员要清似海水,不可贪赃枉法。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堂上锃亮发光的龙、虎、狗三口铜铡,放在威严的三尺案前让人望而生畏。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是包公执法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特殊刑具。龙头铡是用于处死违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对贪官污吏处以极刑的刑具;而狗头铡则是用于处置无赖之徒的。 再看屏风前的三尺公案上放着文房四宝、惊堂木、断案牌、发令牌以及开封府的大印和签筒。签筒内有红、黑令签各数支。黑头签是捕签,是下令捕人用的;红头签是刑签,是下令行刑用的。案台两侧屹立 “回避”“肃静” 的虎头牌使大堂更加肃穆。
“正大光明”的匾额昭然天下,匾额下的屏风上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浪花飞溅,气势磅礴,以警示官员要清似海水,不可贪赃枉法。
步入大堂,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迎面袭来。“正大光明”的匾额昭然天下,匾额下的屏风上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浪花飞溅,气势磅礴,以警示官员要清似海水,不可贪赃枉法。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堂上锃亮发光的龙、虎、狗三口铜铡,放在威严的三尺案前让人望而生畏。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是包公执法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特殊刑具。龙头铡是用于处死违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对贪官污吏处以极刑的刑具;而狗头铡则是用于处置无赖之徒的。
再看屏风前的三尺公案上放着文房四宝、惊堂木、断案牌、发令牌以及开封府的大印和签筒。签筒内有红、黑令签各数支。黑头签是捕签,是下令捕人用的;红头签是刑签,是下令行刑用的。案台两侧屹立 “回避”“肃静” 的虎头牌使大堂更加肃穆。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堂上锃亮发光的龙、虎、狗三口铜铡,放在威严的三尺案前让人望而生畏。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是包公执法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特殊刑具。龙头铡是用于处死违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对贪官污吏处以极刑的刑具;而狗头铡则是用于处置无赖之徒的。
正冠镜
开封府设置下载冠镜,以方便官员、衙役升堂办案前整理衣冠,也有提醒开封府执政官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官清正,执法为公之意
开封府设置下载冠镜,以方便官员、衙役升堂办案前整理衣冠,也有提醒开封府执政官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官清正,执法为公之意
谒禁是禁止接见请拖托者之条令,以示公事公办,严禁前来讲私情,拉关系,谒禁始于宋真守景德元年,开封府一直坚持实行谒禁制度。
谒禁是禁止接见请拖托者之条令,以示公事公办,严禁前来讲私情,拉关系,谒禁始于宋真守景德元年,开封府一直坚持实行谒禁制度。
相传,包拯在实行废“牌司”、开正门改革之后京城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上班处理不完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任何时间,都可以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而我们面前的梅花堂相传就是包拯当年打开的后门,便服问案的地方。
相传,包拯在实行废“牌司”、开正门改革之后京城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上班处理不完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任何时间,都可以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而我们面前的梅花堂相传就是包拯当年打开的后门,便服问案的地方。
这里是开封府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设有英武楼、军械库、马厩、演武场、大照壁等景观。每天上午和下午,这里都有精彩的“包公宴请各国使臣”文艺表演。
“亦文亦武”照壁
英武楼
春节期间抬轿子项目
明礼院坐落在开封府的东北角,是开封府的科举教育文化区。院内的建筑是“拱奎楼”,它的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教育和科举管理,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便于处理京城学子的教育、科举、集会、庆典等事务,根据“礼义明则家国兴”的传统理论,专门在开封府内建立了明礼院,作为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
进入明礼院首先会看到一座拱奎楼,它的上层供奉的是主管科举考试的天神“魁星”,而且这个四合院其它建筑都比“拱奎楼”要低,显出众星拱月之势,那麽咱各位再来看说明牌:状元及第,金榜夺魁,是宋朝人的美好愿望,因而开封府特别把这座用于解试的考场称为拱奎楼。北宋一代从这里曾先后考出过二十多名状元,其中“三元及第”而闻名史策的宋,台阶上的“连中三元”图案和两侧楼角的“独占(站)鳌头”石雕,都是对考生们的美好祝福。
清心楼是开封府最高的建筑。开封府内最高的一座建筑—清心楼,这是一座外四内七的建筑层。里边一楼大厅供奉的是一尊包大人的铜站像,它是国内最高最大的铜站像了,重5.8吨。
清心楼一楼大厅包拯铜像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谥孝肃,赠吏部尚书。
包公铜像旁边东墙上刻着一首五言铭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首诗表明了包公的愿望和理想,包拯在做开封府长官时也确实是按照这首诗来做的,所以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从二楼俯拍
潜龙宫,是开封府以潜龙宫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的事迹为主体的帝王文化区。位于明镜湖北岸。
摆放在潜龙宫的根雕
"潜龙宫的前身为射堂,寿王(即后来的真宗)任开封府尹时,他的父亲太宗命令在开封府治东修建了射堂,作为寿王练习射箭的地方。后来,寿王赵恒当上皇帝后,曾巡幸开封府的射堂。之后宋仁宗(真宗的儿子),将真宗任开封府尹时办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潜龙宫,这一历史事实在宋朝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9中有详细记载"。
设有典狱房、狱神庙、死牢、男女牢房等景观,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
开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就是公元1049年,因当年建在开宝寺内,称开宝寺塔。又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
看到它,想起了前两天在郭亮看到的类似的“郭亮过大年”,哈哈,河南时兴这个
在门口转了下,没有进去
隔着枯树,远远地看了下古老的千年铁塔
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北门大街铁塔公园的东半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