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肤浅的齐齐哈尔人……(之一)

作者:龙沙纪略 显示图片

五教道德院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四道街西侧。1923年4月,省城中心慈会会长陈福龄等人以“近日人心不古,道德沧落”为由,提倡儒、释、道三家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归一”,以“专以教救灾恤难,讲演道德,异民众之大同”为宗旨,发起成立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1947年,齐齐哈尔市解放后,五教道德院解散,院舍改做民宅。2002年,这一带拆迁改造,市政府决定保护此地,准备修缮原古建筑。现该院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山后裔故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袁家胡同。
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寿山,面对俄军压境情况下,监危不惧,陈兵布防,指挥官兵、义和团英勇抗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寡不敌众,在沙俄围城之时,誓死不降,英勇救义。
寿山长子袁庆恩,字少峰,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55年),寿山将军去世后,袁庆恩携家眷搬迁到建华区光华街袁家胡同。清末,袁庆恩为荒芜局总办,到郑家屯垦荒,民国后,袁庆恩在省城齐齐哈尔任过统领、旅长之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寿山后裔故居原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房两间,后灶房五间,现历经百年变迁,仅存三间正房,早已破败不堪。2013年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引资对该遗址进行重建,2015年引资1000系万元开始重建工作?,目前除院内两座正房因故未完工外,其它建筑均已完工。工程全部完成后寿山后裔故居将成为齐齐哈尔市又一处新旅游景点,必将促进齐齐哈尔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黑龙江督军署旧址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督军署原为三进式建筑,现存仅一幢主体楼房和三栋平房组成的四合院,建筑面积约为1214平方米。督军署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占地412平方米。督军署曾有宋小廉、万福麟、马占山等十二位黑龙江首脑在这里履行公务。1999年1月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三十年(1691年)秋,由副都统衔索伦总管玛布岱监筑,齐齐哈尔城开始兴建,翌年竣工。据《盛京通志》记载:“齐齐哈尔城在奉天府东北一千八百里,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百步,门四。城外有郭,用土垡包砌,周围十里,东、南、北各一门,西二门,环城有重壕,高一丈五尺。”这木城在康熙三十八年重修过,可惜的是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竟被一把莫名其妙的大火给烧了,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建成砖城,东南西北四门依然分别称“承辉、迎恩、平定、怀远。外城是黏土夯的,呈椭圆形,城门有砖瓦结构的层楼,也分别有名:南称“薰”、东称“启”、北称“朝”、西门有两个没定名字,俗称大西门、小西门。
内城的“迎恩门”横跨在现今的卜奎北大街上,即南边位于九三商店、交行建华分行一线,东边在东二道街与天合胡同一线、西边在西二道街靠道东、北门遥相呼应南门,边儿在北极和北斗胡同一线,将军署在建设中的博物馆后,将军府在对面的建华工商分局楼位置。外城的东门在今建华区天丰胡同东口、南门在现今兴隆街、雷家胡同与卜奎大街相交处(交电大楼与建华分局一线)、大西门在如今的西虹桥桥东、小西门在今建华区荣富胡同西(附属三中一带)、北门在今北大街转盘道北口。
齐齐哈尔城北高南低、西北侧是高岗并延伸到龙门街和青云路一带。开初的时候,官宦富贵人家多住在北关附近;城南住的是买卖店铺生意人,是卜奎的商业区;城东住有官人、富豪人家也有老百姓;城西多居住回民及小商贩。


东盛侵华日军建筑群,建于1930年代。位于建华区民乐家园小区内,这些房子是当年侵华日军修葺的,当年是日本军医及家属的住所,大概有100多人,大多是部队的家属、遗孀等,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零三医院接管了该地区。



东盛侵华日军建筑群位于建华区民乐小区内,该建筑群由院内13栋及院外5栋建筑组成。1931年11月日军人侵齐齐哈尔后,把这里视为军事要地驻扎重兵,在城区东南、北三面修建兵营,东盛建筑群是日军修建的军官宿舍。保护范围为院内以13栋建筑本体及整个围墙内为界,院外以5栋单体建筑为界四周外扩15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为东侧以景新天街西侧路边为界,南侧至小区内部路北边线,西侧以小区内部路西边线及六层住宅东墙为界,北侧以相邻六层住宅北墙为界,总面积6828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