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方式:自驾,一路欢快。
门票:100元,年卡免费,门票可用三天。(早8点前,晚9点后,不要门票)
民宿:清庐简心
美食:万三蹄、海棠糕、阿婆菜(富恩饭庄)
计划游玩路线:
D1迷楼(20分钟) → 周庄博物馆(1小时) → 古戏台(30分钟) → 双桥(20分钟) → 张厅(1小时) → 富安桥(20分钟) → 沈厅(1小时) → 《四季周庄》(80分钟)
D2贞丰桥(20分钟) → 全福讲寺(30分钟) → 南湖秋月园(2小时) → 沈万三故居(1小时) → 古镇水巷游(20分钟) → 三毛茶楼(30分钟)
(周庄不大,实际未按照路线走)
下午3点多到的,找了家景区内的民宿,老板娘很好,虽未谋面,但很热情,在周庄有很多联合产业,景区外两家民宿,景区内一家,还有酒吧、超市、饭庄等,优秀!停车老板娘的妈妈出来迎的,阿姨带着停好车,然后从沈庄检票口近去,一路上介绍这边好玩的,还带我们记路。
民宿比较清静,就像名字一样,清庐.简心,一个小院子里就有四间房,弄得花花草草很用心,方厅有茶具,可以自助,在这样的地方安安静静的喝喝茶也蛮好的。
阿姨把房卡给我们,加了老板娘微信,她很细心的发了定位给我们,担心出去玩,找不回来,囧!
放好包,就出发,走过一条窄窄的巷子就是主街了,因为饿了想先找点吃的,就根本没按照计划路线走,为了找大众点评第一的万三蹄,走了好多冤枉路,还走了两遍还没找到,真是太为难路痴和吃货的结合体了,找了两遍都没找到,有些气急败坏。
后来随便找了一家品藏,老板说每家味道都不太一样,有的偏甜有的偏咸,每个人口味也不一样。
我边吃万三蹄,边想万三蹄的店周庄大大小小得有个几十家,也不可能有人买几十个蹄子,同时品尝,所以吃过的那家都觉得最好吃,带旅游团的导游也会去合作的店,销量自然是多的,所以TOP店还是有偏差,而且很多店招牌名改了,万三蹄的店名字都差不多,按照定位找很难找到,所以没必要纠结于哪家,吃到嘴里的就是最好的,我吃的这家就还不错,偏咸,炖的很烂,可以在里面坐着吃。
这万三蹄的事儿,让我明白了过份追求名义上的TOP,有时会忘了最初的目的,我们只是饿了想吃点东西,品尝下当地特色,然后在古镇逛一逛,可浪费了好多时间在做不那么重要的事。
就像阿明说的吧,60和100分差的很多,有时100分和80分差的并不多。
吃完万三蹄,我们就随便转转,遇到个刚烤出来的海棠糕,闻着很香,看起来热气腾腾,就买了尝了尝,啊,味道好极了,这就是偶遇美食的惊喜吧!
我们也没按路线走,索性随意逛吧,整个主街都比较商业化,东西的价格也还好,能接受,主街人稍微多一些,在双桥人最多,拍照的、吃东西的、站桥上看游船的,桥上桥下好不热闹。
我们走那算哪,趁天还没黑,逛了纸箱王博物馆、双桥、迷楼关门了,又去的张厅,走了些小路,拍了些照片。
之前听说古戏台有昆区,寻思去听听,走到那,门口小姐姐开始发荧光棒和荧光手环,这个氛围不太对啊,还是先进去看看,一进去是DJ小姐姐在自嗨,等了会以为会有昆曲,结果来个乐队,夜幕降临,天又开始下雨,男歌手有几首歌唱的还是蛮触动人心的,后来主办方为了增强互动,发雨衣和雨伞,还是很暖心的。乐队下场上来了劲歌热舞的组合,年纪大了,实在蹦不动了,打扰了,告退,出门才看到暑期搞新国风活动,暂时不表演昆曲了,因为下雨本打算去看四季周庄的演出也不去了。
出了古戏台,华灯初上,整个周庄在灯光和细雨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闲适静谧,河上的船支,摇呀摇穿过一座座的桥,船头的灯,煤油灯的造型,韵黄的灯光,摇呀摇,让人想起故乡。
然后去了沈厅,七进五出,最里面是沈家的饭堂,投影饭桌很有趣,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菜肴是如何取材,到如何上座的,阖家团圆,家文化,家传承,都在餐桌上潜移默化的传承。
街上的人也少了很多,我们沿着小桥流水而行,细雨点点,影影绰绰,走到南湖,一眼望像南湖和全福长桥,灯光的渲染下,独特美感,习习凉风,湖面微光闪烁。
在南湖秋月院子里走一圈,在竹林篱笆间,很多大花灯,有点像元宵节的那种花灯,出了南湖秋月,回到住处,其他房的客人在喝茶,也邀请我们喝功夫茶,一桌四盏,谈天说地,听那位大哥讲,他每年都会过来拜财神,听他人讲的故事也甚是有趣。茶过几旬,互相道晚安,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天气阴,为了避免人多,早起去拍照,转了下南湖,白天的风光和晚上的大不相同,湖里很多鱼,对面长福桥上有人在用网捕鱼,抓拍了几张,想上桥看看,七点前出景区可以上全福长桥,但我们到入口已经过时间了不让上了。
又折回景区,沿着主街转,早晨的船都集聚在港口,阿婆忙碌的身影,热闹的早晨,烟火气十足。早晨吃了特色的乌米饭,排骨饭,花糕之类的点心。
又逛了迷楼、博物馆,各种线路里的桥,最后我们又回到沈厅,逛了走马楼,这个单独需要门票,年卡包含,里面讲述了沈家发迹,有房间的“样板间”,沈老爷卧室的床,豪华,不愧是江南富豪。我们再走马楼的棋房里,用手机下了会儿五子棋,窗户敞开,能看到中院的景致,小风习习从屋檐瓦角吹过,三局两胜,感觉如此惬意。
在沈厅感触最多的有两点,不是聚宝盆的传说,也不是他的经商史,而是印象较深的就是书房、秀房、琴房、棋房,可以看出沈家是很注重子女教育的。另一方面,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在沈万山在发配云南,依旧能把当地经济搞上去,重人才兴教育,无论顺逆境遇,不忘一技之长,发挥天赋,创造价值,这也就是沈家代代人持续富有的秘诀吧。
出了沈厅,又把剩下没走到的景点走了一下,中午去了民宿老板娘推荐的富恩饭庄,饭庄沿河而建,老板娘很热情也很实惠,建议了些当季新鲜食材的菜,点了三四个菜,老板娘说够了,被这边的淳朴打动,其他座的有小孩子睡醒了哭了,老板娘又帮着安抚小宝宝,好多食客吃过饭后老板娘热情送到门口,又指路哪里是沈厅,哪边是南湖,又各种攻略,最后很热情的说,下午走累了,可以再来喝茶,茶水免费的,来这坐坐凉快凉快,在城市困久的我们,每天快节奏的流水线,多久没接收过这样的热情好意了。虽然创造潜在的回头客,但话语处处透露着对客人的关心,让人舒坦,仿佛来的食客都是来她自家做客,为他人着想,淳朴热情,这样的经营之道,定会生意兴隆。
吃过午饭,周庄两日游结束,江南第一水乡,有人说周庄太商业化,商业化怎么说呢,是个双面的词,也走过几个完全未开发的古镇,是不商业化,但整个环境和服务是差了些的,吃找不到啥吃的,玩也没啥玩的,有些河面都是垃圾浮萍也没人打扫清理,虽返璞归真了,但又少了许秩序的美感。
来古镇,环境一方面,心境另一方面,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
临走时,又下起了细雨,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慢下来,发现生活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