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边走一边更改行程的一次游玩。
值得注意的有几点:
1.边境证,从喀什到塔县,需要办边境证。到喀什下高速之后,迎宾大道上,喀什自驾车与房车营地里面办,刷身份证,报电话号码,几下就办好了。尽量人手一个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加油,如果倾向加中石油,可以在疏附县加好油,下一个中石油大概就在塔县了。
3.尊重摄像头和道路指示。
4.不要一天往返,危险的很。
计划地特别美好:
第一天乌鲁木齐到库车;
第二天库车经阿拉尔,穿越沙漠公路到和田,吃和田夜市的烧烤;
第三天和田到喀什,途经叶城、莎车;
第四天从喀什出发,走国道314,也就是昆仑公路,也叫中巴友谊之路,到塔什库尔干县城;
第五天从塔县出发,走盘龙古道,到瓦恰之后从县道614和613回到国道314,然后回喀什;
第六天从喀什到阿克苏,在阿克苏逗留一个个或者两个半天;
剩下的一千公里不玩,直接回去。或者老武飞回去,我从独库公路绕一下回去(感觉这个方案是在做梦,老武不会同意的)。
想想就兴奋,据说开车开到绝望的沙漠公路,不加除盐以外的其他调料的烤大块羊肉串,喀什老城,不易运输所以其他地方很难吃到的伽师老汉瓜,昆仑山中的盘龙古道,每一个都值得单独跑一趟。
然而,计划是不会完美被实施的,遗憾肯定会留的。
当然,没有按照计划执行总会有意外收获的。
第一天中午吃完饭出发,晚上到库尔勒。过托克逊之后有一段四十公里左右的区间测速,限速60。这一段真的要注意,前年走的时候吃过大亏。
库尔勒是个很有人气的城市,车多人多,晚上有很多人出来活动。
摆摊的,直播的,遛娃的,跳广场舞的,还有唱戏的,商业街的人也很多。如果有份稳定的工作,在这里生活幸福感应该会很高。
第一天我们没能按计划到库车,老武突然说10号有很重要的事,要回乌鲁木齐,和田不去了,塔县也别去了。
第二天到库车逗留了一下,去了阿克苏。进新和的时候,给了一张限时路单,不过这些路段都不去。
晚上去阿克苏市区逛的时候,路过我大学同学上班的地方,我进去找到了她,十多年没见,见一面太难了。
第三天把阿克苏城区绕了几圈后直接去了喀什。到喀什之后,第一时间到自驾与房车营地办边境证。小武睡着了,得留一个人在车上,轮流去办证。工作人员说一车一证就可以,我向两个工作人员确认,都说一车一个证就可以,于是我们图省事只办了一个。
时间还早,喀什和内地的时差有三四个小时,晚上10点半太阳才落山,我们在喀什老城转到了快天黑,一路走一路吃,还买了老汉瓜和杏子带回去。随手拍拍照。
老武在路边理发店理发,小武在旁边看理发师的儿子玩和平精英,理发师说他儿子是玩游戏长大的,两父子经常一起玩。
要赶在9号到乌鲁木齐,只有一天时间游玩,如果我们非要去塔县的话,有两种方案。一是当天返回喀什,来回680公里,大部分是山路,不玩纯赶路需要11个多小时,第二天从喀什到库车。或者当天住在塔县,第二天从塔县到喀什再到库车,共1000公里,有200多公里的山路,纯赶路不休息需要12个多小时。
然后我们决定,到塔县再说。
喀什到塔县290多公里,我们沿着国道314往西南方向走,出城就能清楚地看见两座高高的雪山。
在疏附县加满油,打算到塔县再加一次,却没想到这一箱油跑了一整天,跑回喀什还剩七八升。
经过一些村庄,乡镇,有喀什地区的也有克州的,和其他地方的村庄没什么区别。进昆仑山之后,看到立的路牌,“中巴友谊雪山路”。
有一大片红色的山体特别吸引人,还有一条红色的峡谷,不少人下车拍照,我们没有。
到盖孜村的时候,有一个边境检查站,从这里开始,之后的检查站都要查边境证。工作人员说我们只有一个证,只有一个人能走,问我们谁走谁返回。最后给他们说明了情况,我们是一家三口,结婚证照片都掏出来了,只是到塔县旅游,不去别的地方。他说,别的地方你也去不了。最后放我们通过了,再三告诫我们,去塔县,然后返回,再往前是去不了的。
继续向前走过一段比较陡的上坡路,有一个很大的湖,叫白沙湖。湖面平静得跟镜子一样,对面的山叫白沙山。
不小心看到了一截彩虹。
出现一个小点的湖。
小武和慕士塔格山,到这已经有点冷了,加衣服了。这座雪山大半路程都能看见,感觉一直在他的阴影下。
往前进入塔什库尔干县界内,有检查站,老武一直开车,我带着边境通行证下车安检。新疆的公安检查站和加油站,都只允许驾驶员进入,乘客都必须下车,小孩例外。之前在一个检查站,看到拄着拐杖的人也被扶下了车,心情复杂。
一个看着很大的草原,海拔三千多米,远处是村庄。
进入县城了。
下午四点多,相当于内地下午一点,我们找了家川菜馆吃饭。给我的感觉是,中国这么大,有人的地方就有四川人。别说县城,就是我们来的山路路边上都能看见四川人开的馆子。
老板跟我们讲,现在真的是方便多了,十几年前他们来的时候,全是土路,到喀什要坐十几个小时的车,遇到路况不好或者泥石流的时候,时间更长。听我们说巴音布鲁克游客多,他说其实也有搬过去的想法,他们团餐做的多,跟很多导游都熟,导游也跟他们建议过。
吃完饭五点半,我们说要去盘龙古道。老板说,往前面走,上盘龙,下盘龙,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问他今天回喀什来得及不。
老板特别轻松地说,来得及啊,盘龙古道那边上去下去转一圈两个小时差不多了,回喀什的路也好走,晚上车少的很。
后来我才严重怀疑老板是乐天派,吃过苦,过过苦日子的人才有这样的心态。因为现在的一切相比过去都太美好了。
到加油站,还有半箱油还多一点,感觉问题不大,况且瓦恰也有加油站。
总算到盘龙古道了,老武累了,说要睡会儿。314国道往前是去红其拉甫的方向,向左的岔路口是去瓦恰。路口立了一个大牌子,“今日走过了人生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然后我们上山了,上山感觉还不错,三四十过弯问题都不大,驾驶员问题不大,后来老武说他睡梦中被晃的晕来倒去。这是西边上山的部分路段,非常平缓,车辆也不多,可以说很少了。
二十分钟左右就上山了,上山的感受不是太深。
有牧民放羊。
到达一个很高的位置,4300多米,往山上爬了一会儿会儿,看着挺矮的山,没爬几步就累了,越爬越感觉高。
从这个小山坡上看下面。
下山比上山刺激多了,速度稍快就有种要冲下去的感觉。
往下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看着总觉得快到了快到了,实际下了一波又一波。然后到了一个能看见很多弯道的地方,人比较多了,拍照的,放飞机的。也有跟我们一样一家三口的。
和我儿子合个影。
下完所有的弯,到瓦恰乡了。
瓦恰这边的牌子。
看了一下油箱,还有一半。看了一下时间,八点了。到塔县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回喀什需要6个小时,半夜两点多到,晚上十一点天会完全黑,也就是我们要开三个小时的夜车,还是不熟悉的山路。我们勇敢地选择了回喀什。
县道比国道窄很多,弯路也很多,速度不是很快。前方肉眼可见在下大雨,等我们进下雨区域,感觉更像暴雨。
快到县道614和613会和处,出现了一个绿色的湖,很美。
过桥向左是塔县方向,向右可以去大同乡,大同有著名的杏花沟。
我一个地质生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现象,移动的烟雾柱,给地质大学丢脸了。
县道走完,到塔县检查站处,正式进入国道。踏上归程。
标语: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感谢广东深圳市的无私援助。
只有昆仑山敢这么叫,昆仑在我国神话故事中占的地位太重要了。
我以为盘龙古道应该是这一路最刺激的。实际上,最惊险最刺激的其实是开夜车。十一点以后,天完全变黑,没有路灯,只有面前这条黑色的轨道。感觉像在滑滑梯,又像在玩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只能一次通关,没有复活机会。
路上确实车不多,跟白天一样,只能说白天车也不算多,隔一两公里来几辆。会车的时候眼睛瞪得像铜铃,精神高度集中。要不紧张也行,速度降下来就可以了。偶尔遇到一些车不肯关远光,只能心里默默的nmb。
老武问我困不困,要不要换人。我说这样根本困不起来,太精神了。他表示理解,我两都是喜欢开车的人。到山下乡镇之后,他再接手。
这个进度,我们一点半到了喀什的酒店,后面的行程就好安排了。
现在,我们一路听着红歌,回乌鲁木齐。
不到贫瘠的地方,体会不到世界上为什么还有人生活在那么艰苦的地方。
到了贫瘠的地方,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的伟大。真的是一个人都不会放弃。
中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