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格宗:一个藏族雄鹰,一条天路,打开了它神密的大门

作者:闲云不飞 显示图片

在云南滇西北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名香格里拉,人们都向往那里水草丰茂的高山草甸、水碧幽静的湖泊涧水;那里的天总是湛蓝湛蓝的、云总是雪白雪白的,高耸的雪山、苍翠的云杉,被誉为人神共住的人间天堂。

但在2008年以前,香格里拉有一个名叫巴拉的藏族村庄却鲜为人知,即便在高精度的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地理坐标。而它的命运,被一个藏族汉子用10年的时间彻底改变了。从1999年他自筹资金,修成了一条天路,让这个无人涉足的神秘境域,雄奇的高山和美丽的蓝月峡谷向世人敞开了怀抱,这位新时代的藏族雄鹰名叫斯那定珠,这条天路是通往他的故乡巴拉村的汽车道。从此,这片意为吉祥如意之地的奇山异水一一巴拉格宗,声名远播。

现在巴拉格宗生态旅游景区已是一个五A级景区,它距香格里拉县城76公里,距省会昆明700余公里,总面积约176平方公里。景区最高点巴拉格宗雪山是香格里拉县的最高峰,海拔5545米;最低点在南部水庄,海拔2000米,相对高差3545米,地形及气候呈垂直立体性,几乎包容了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一一干热河谷到现代冰川带所有自然垂直带立体生态类型及景观资源。

下午3点许,我们一行乘车从松赞林寺出发,傍晚时分最后穿过一个隧道,到达巴拉格宗景区的入口。


这里四面的悬崖峭壁圈出一块10来亩的平地,岗曲河挤过两侧的崖壁穿行而过,巴拉格宗的服务中心就建在这里。


抬头仰望,危崖高耸,惊心动魄。刚巧前一天(5月21日晚9时),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6.4级地震,有人立刻脑补出这里地震发生时,乱石如雨而下,所有生物都无所逃遁的惨像,来言其地势的惊险。


从隧道上方通过的是巴拉格宗的人马驿道,它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被称为雪山雄鹰的全国民兵英雄、时任中共中甸县委书记的七林旺丹亲自带领巴拉村全体村民,用3年时间修建完成的一条全长32千米、宽不足1米的山间道路,在2007年以前,是巴拉村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


2008年巴拉村至214线国道的公路修通后,人马驿道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为了让后人记住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斯那定珠又于2016年6月完成了人马驿道恢复重建,使这条曾经山间铃响马帮来的人马驿道,重新成为让人们铭记历史的悠长古道,见证着巴拉格宗发展变化的历史。


次日清晨,景区入口前的白塔烟雾氤氲,尚未开始游览,就已感染到一种神圣的气氛。


巴拉格宗峡谷是横断山脉切割最深的地区之一,垂直海拔落差3300 多米,山高水险,壁立千仞,上世纪60年代在峡谷绝壁上修建的人马驿道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从村里去一趟香格里拉县城需要走5天。驿道艰险难行,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奔腾的岗曲河。若有人重病,由青壮年抬着或驴马送医,在坎坷的驿道颠簸几日,往往有去无回,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过去的巴拉村是香格里拉最后的“原始三部落”之一,“村民们并不喜欢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村庄一直在走向衰落”,村里的老人如是说。由于生活艰辛,“走出去”成为当时巴拉村人的梦想,有办法的人家陆续迁走,慢慢村子从62 户变成了48 户、25 户,日子太苦,人都“逃”出了大山,只留下“没本事”的,守着村前的佛塔一声声叹息,最后到斯那定珠回来修路的那年,村里只剩14 户人家了。


座在景区的绿色观光车上,行走在这条陡峭曲折的路上,一路上视频都在播放着修建这条天路的故事。


在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上修路,其艰险不言而喻。多少设计师被眼前雄奇的大山所震摄,断言在这里不可能修成一条公路。我们现在座在车上仍强烈感受到在这里修成一条6.5米宽的公路真是一个奇迹。公路经常是从一个回头弯紧接一个回头弯,“之”字形盘旋而上,因弯急陡峭,这种弯被形象地称为“发夹弯”。


但有一个人就是不信邪,为了彻底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咬紧牙关,自筹资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了10年的时间,硬生生地在绝壁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宽6.5米、长达60公里的公路。这个人名叫:期那定珠。


1965年出生的斯那定珠,13岁那年,带着一袋从家乡大山里挖掘出的25公斤天然水晶石,怀揣35元钱,沿着艰险的山道走出巴拉村,独闯广州,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积累了几千万资产。他富了,但一直不能忘怀家乡封闲贫困的状况,也一直迷恋家乡的奇山异水。从1999年开始,他顶住了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一意孤行,负债而行,决心修一条天路通向家乡,通往那些他魂牵梦绕,却不为人知的秘境。视频详细描述了斯那定珠在修路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10年时间,没人敢设计修路方案,他自己边学习,迈带着人探索着干;钱几次用罄,他先变买家产,再四处举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顶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这条路终得以通天。公路修通后,封闭千年的巴拉村终于在2008年实现了“三通”,通电、通路、通信号。

路通了,斯那定珠成立了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全村走上了致富路。我们得以欣赏到巴拉格宗的壮丽景色:

观景台正对着的便是“班丹拉姆神山”,神山山势陡峭险峻,形态威严神圣,状如莲花花瓣。“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的女性护法神,亦称“吉祥天母”,藏族信徒认为供奉她可以去除灾难,使人兴畜旺。巴拉村周边有八大如莲花辩状的神山,班丹拉姆神山是其中之一。


班丹拉姆神山观景台斜对面的崖壁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佛头头像,佛头目光注视的方向不远处有个天然形成的“福”字。村民说那是佛佗在保佑着斯那定珠,并加持了他,通过他把幸福带给巴拉村民。



卓玛拉康是1300多年前巴拉村的始祖斯那多吉到这里定居时修造的一座观音庙,庙中总计贡奉21尊度脱救苦度母。


卓玛拉康前八座雪白的白塔。


眼光穿过白塔远远望去,对面山腰缓坡处有一个小小的村落,那就是巴拉村。



站在卓玛拉康门前的平台上,环顾周围群山,但见山势高耸挺拔,崖石间树木葳蕤。根据资料介绍,巴拉格宗生物多样性程度很高,这些巍巍高山就是一个个巨大的资源植物基因库,仅药用植物就有210种,如冬虫夏草、贝母、珠子参、雪莲花、岩白菜、十大功劳等;而茂密的山地森林环境,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仅哺乳动物就有88种,鸟类有180种。


从巴拉村远眺处于群山环抱中的卓玛拉康,每当一束阳光投向它,便会闪耀出一片金光,那一刹那的惊艳,让我不能忘怀,再不会怀疑这里是人神共住的地方。



巴拉村周围有如莲花瓣状的八座神山围绕,回音壁是东边的第一个花瓣。与其它神山林木葱郁不同的是,这儿山体植被稀疏,壁立千仞,若对着崖壁大声呼喊,声波会被石壁反射回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

不知谁写的:“天空足够大,峡谷够深远,容得下所有的委屈与不快”。所以,来到这里,不妨放开喉咙,大声呼唤,释放出心中的所有,不管是兴奋、愉悦,亦或是痛苦和悲伤。


往崖壁看去,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犹如白练挂在山间,这里还曾是以前巴拉村与峡谷上游纳格拉村通道,村民们就是走在这样的小道上去探亲访友的。


1106米的栈道贴心的为游人们在最佳拍照点预留了四个观景平台,可以观赏壮美的香格里拉大峡谷。


从这里向下俯瞰,巴拉格宗山高险、谷深幽,山脚奔腾的岗曲河水蜿蜒穿行于峡谷绝壁之间。这些峡谷两面山体大多为高达1000米一2000米的悬崖。奇形怪状的岩层纹理、地质褶皱与山体的奇花异草和奇藤怪树在绝壁上构成一幅幅巨幅山水画。


栈道的尽头是垂直落差1700米的玻璃观景平台,有恐高症的人一步也不敢踏入。我,如履平地,不是我勇敢,是我不恐高。


队员克服恐高,欣赏美景的姿势好有型,抢拍一张。


和藏传佛教的师傅合影,祈祷世间万物有情,平安健康,共享盛世。


回音壁修了一条溜索,只需2分钟,便可跨越山谷,到达停车场。一位80高龄的老头子,在同伴们的赞叹欢呼中溜了过去,此情此景感染了我,80岁的老人敢,我有什么好怕?


我瞬间决定,上!同行者一下都兴奋了起来,簇拥着我一起上到溜索站。


出发了!唉,怎么那么平缓地就滑了出来,短暂的失重都没有,看了一眼深谷,没一点恐惧感。


清风吹拂,身心就如融化在群山中,畅快淋漓,我不由得伸开双臂,从心底发出欣喜的呼喊:啊……。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过溜索,而且是我遇到过的距谷底最深、最长的溜索,没想到,就这样轻轻松松挑战成功了。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其实人生中碰到的很多事,貌似十分艰难、不可完成,但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可能达成目标,我们最后一事无成,不是困难太大,是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有勇气去战胜困难,从而却步。



在这里留个影,感恩雄伟壮丽的巴拉格宗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的人生在这里得到了一次升华。


我一个人就这样早早到达停车场,从而有时间从容欣赏围绕巴拉村的八座莲花瓣状的神山,赞叹之余,我查阅度娘,得知巴拉格宗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多样性,由于其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地质结构复杂,砂岩、石灰岩、板岩和硅质岩交错分布,剖面、断层、褶曲和结理等构造特征十分明显;地貌上,除了拥有众多的高山峡谷、冰蚀湖泊、江河溪流和草甸溶洞外,还有各种角峰、∪形谷、冲击扇、冰川碛物、古冰川地貌和高山流石滩……可谓地质大观园,是巴拉格宗又一特色景观资源。可惜的是,这里的导游只能说传奇,不能讲科普,对我这样求知欲强烈的游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损失。


巴拉格宗穿越千年的时光,却始终只有一个村庄,它就是大峡谷半山腰这个叫巴拉的小山村。


村前的雕塑墙为我们讲述了巴拉村的前世今生:巴拉为藏语译音,意为自巴塘而来的藏族村。相传1300多年前,巴塘一位叱咤风云的藏族部落首领斯那多吉,四处带兵征战,开彊拓土,但他的妻子却厌倦战争。在战火中失去双眼,但心灵纯洁的老喇嘛旺堆也厌倦战争。


一天,旺堆给拉姆讲述了一个神奇的传说:有一座金字塔般挺拔的山峰叫巴拉格宗雪山,它是香格里拉最高的山峰。格宗雪山又称“格宗奔松”,意为格宗三姐妺。她们是卡瓦格博山神的女儿,本来要嫁到东北方贡嘎神山家作贡嘎三王子的妻子,三位美丽的公主和仆人星夜赶路,可来到一片无人涉足的境域时,天色大亮,怕羞的三位公主从此就留在了这里,成为格宗雪山三个主峰和周边的神山。从此,她们给这里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生长在神山周围的姑娘漂亮,能歌善舞,老人长寿,恋人幸福美满。

拉姆听后,与旺堆踏上了寻觅之路。


斯那多吉荣胜而归,却不见妻子踪影,征战胜利的喜悦顿时荡然无存。终于在一天夜里,斯那多吉聚集了所有愿意跟随他的家人及子民,备足粮食马匹踏上了寻找妻子心中那美好的梦幻圣域的漫漫之旅。用了3 年的时间,踏遍了康巴高原的每一处山川和河流,最后找到了巴拉格宗,在格宗雪山脚下的峡谷深处安了家。


当年村里不多的土地主要种植青稞、荞麦和玉米,生活清贫。但让人意外的是,村子里长有很多苹果树,苹果成熟后大部分用来喂猪的,所以这里的猪又称为苹果猪,想想这种猪肉的滋味,就让人流一地的哈喇子。

现在不靠种土过日子了,金贵的土地上盛放着鲜艳的玫瑰,高原清冽的风吹过,送来一阵阵芬芳的香味。


巴拉格宗的牧场均为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高山牧场,在这里,村民们季节性搬迁牧场不是水平性的,而是垂直性的。


在巴拉村,看一家主妇是否勤劳能干,就去看一下她家的水缸满不满。当年,花费数小时到山脚背水可是这里藏族妇女每日的功课哟。



火塘是家族的活动中心。


在藏民老房子里看到一张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集体照,第一眼,是被那一张张纯净的笑容听吸引,再仔细看,他们那时穿的,不是藏族传统服饰,而是头上戴着军帽,胸前别着领袖像章,和那个时代的我们一模一样。这不能不让我惊叹,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把上至北上广的城市居民,下至找不到地标的小村村民的服饰审美如此高度的统一在一起。怪不得现在远有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一个没有个体差异,只有集体意志,基尼系数几乎为零的时代。


从海拔2900米的巴拉村到香巴拉佛塔,海拔陡然上升一千余米,道路弯更急,坡更陡,但见车窗外群峰巍然耸立,挺拔峻峭,令人惊叹,而车内的人随山势左歪右倒,半数人头发晕胃翻腾,正到忍耐的极限时,终于到达目的地。

“香巴拉佛塔”是下图这座神山之名,自然造化酷似一座圆形佛塔,又称“天然佛塔”。


一下车,巴格拉宗的随车导游就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哟,看见了佛塔。这里佛塔哑口处的海拔已达4250米,佛塔常常是藏在云雾之中,不露真容,前两次带游客来都是抱憾而归的。


我们的全陪导游金珠卓玛也是第一次来到佛塔,一下车就快步奔向佛塔,我紧随其后。

金珠老家在梅里雪山山脚下的一个只有七户人家的藏族村子里,按藏族风俗,她阿爸娶了三个妻子,生了18个孩子,金珠为小阿妈所生,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当年,金珠到了学龄,在学校的动员下,金珠阿爸考虑到她年龄尚小,在家做不了多少事,就同意她跟着村长的儿子一起到镇上上小学,金珠便成了这个大家庭里唯一的读书人。金珠刚上初中,家里就把她许配给同村的表哥为妻,有了点文化,又见了一点世面的金珠不甘心像阿妈和姐姐一样,把人生困在这个小小的山村中,就把心事吐露给同学,于是一帮血气方刚的少年窜掇她逃婚。这一天傍晚,金珠偷偷骑着一匹马从村子里出走,2小时后和开着拖拉机来接应的同学汇合回到学校。不成想,这一走,就是和故乡的永别,阿爸阿妈认为她辱没了门风,从此和她断绝了关系。金珠说到这里,已是泪水涟涟,我也泪湿双眼,为金珠的勇敢,也为她小小年纪就没有了父母的呵护、独自成长的艰辛经历。后来,金珠读完了高中,在香格里拉市工作、成婚、生子,她一直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得到父母的原谅和接纳,但至今仍未如愿。

愿香巴拉佛塔护佑金珠,让她得偿所愿。


香巴拉佛塔是大藏经中记载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神秘圣洁天然佛塔、无上绝伦的藏地秘境,也是人神对话的灵性神山佛塔。

面向神圣的佛塔,献上我们诚挚的礼赞。



数十个用玛尼石砌成的佛塔一字排开,礼敬香巴拉佛塔。


立于神山之间的坝子上,天地壮阔,人身渺小。








云杉、杜鹃、苔藓……高原上万物生机盎然。







膜拜完海拔4千余米的香巴拉佛塔,乘车直下海拔2千余米的香格里拉大峡谷。


走在沿左侧崖壁凿出的栈道上,抬头仰望,两翼群峰直通天际,悬崖峭壁直劈江中。


香格里拉大峡谷为少见的U型峡谷,上下等宽。这里“峡中有峡,峡上有峡,纵横交错,峡峡相连”,山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花异木,山头是巍峨的雪峰冰川,景观奇绝。


导游称长于崖壁上的这团不起眼的乱草,就是食入能长生不老的不死草,真之?假之?姑且听之。


行到一处,导游让大家抬头仰望,但见两侧崖壁合围成新月状,蓝天之下,恰如一枚巨大的蓝月悬于顶上。据考证,这里就是消失的地平线所描绘的“蓝月峡谷”。


见此奇观,无人不惊呼赞叹。


游客从栈道进谷,乘皮皮划艇出谷。





走了约2公里,就到漂流渡口。前面的峡谷仍深不可见,还有多少秘境,留待后人探究。


渡口旁的冰蚀河谷,游人们在这里堆砌了数不清的石塔。


我也不能免俗,搭建了我自己的石塔,祈祷上天护佑家人平安健康。


回到游客服务中心,导游最后带我们去看一棵有着3000多年树龄的普提树。它傍倚峭壁,郁郁葱葱。

👇千年菩提树


千年菩提的枝叶随风摇曳,似在祝福我们: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