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由行之杨柳青石家大院

作者:马哥自由行 显示图片

2010年老婆和儿子去过一次石家大院,我当年由于全国技术比武没去成。人就是这样,越是跟前的景区越是没去过,越是距离很远的景区越是纷纷前往。我也不能免俗,一直想去看看石家大院,一拖再拖。2021年6月终于由于家庭一些事情,促成了此事。


石家大院坐落在天津市杨柳青古镇之内,到达天津市区后,百度、高德导航很容易到达。我们从公交车站导航石家大院,首先看到这座“杨柳青古镇”巨型石碑。


继续跟着导航前行进入杨柳青古镇风情街所在的御河道。
杨柳青古镇风情街坐落于天津市千年古镇杨柳青镇南、光明路以西,东临气势巍峨的文昌阁,西接"津西第一宅"石家大院,南靠古老的南运河。该街总占地面积12.041亩,使用面积为8027.65余平方米,是一组青砖灰瓦,磨砖对缝的仿清代商贸建筑群,采用长街和葫芦罐式相结合的建筑模式,以两层为主,局部有一层或三层。街上建有仿古青石牌楼一座,是中国是石牌坊之最和穿街戏楼及各式具有清代古风的店铺。
与江南古镇的温柔婉转不同,杨柳青古镇多了一份北方的直爽与豪迈。镇上建筑风格皆大气开阔,线条均笔直明朗,显得尤为干净利落。青砖砌筑的胡同里偶有骑着自行车赶路的居民,清脆丁零的铃声飘在胡同里仿佛能听到百年前历史的回响。镇上大街铺摆着各色地摊,有特色的古董、泥人,也有其他寻常物件儿,老板开着收音机,叫卖着自家的商品,听着虽喧嚣嘈杂,但走在街上内心却觉得无比心安、自在,正可谓是“依炊香饭郎沽酒,两岸春风杨柳青。”


御河道左侧沿街道建有年画园,道边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衩塑像及介绍。


这些《红楼梦》中脍炙人口人物塑像形态各异,阿诺多姿,就是不知道她们到底是哪一位?


御河道右侧有一座写有“杨柳青”的牌楼。


年画园内巨型杨柳青年画人物塑像。


巨型塑像对面就是石家大院正门。


杨柳青古镇上最有名的当属石家大院。作为曾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杨柳青古镇的石家”的名号可谓是响彻津门。石家大院原为石元士的住宅,取名为“尊美堂”,现为杨柳青博物馆。整个院子有18个院落,是典型的四合连套格局。园中砖木石雕精致玲珑、寓意吉祥。
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有“华北第一宅”之称。整个建筑包含十二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


石家大院门票票面价是25元/人,网购是23元/人。对于2021年这样的经济社会,这种票价绝对是良心价了。


石家大院正门门楣上挂有“石府”匾额。10:36进入正门,迎面有龟背形影壁。


左侧墙上有石家大院导览图。


感觉没有从网上找的导览图好,这张导览图标有浏览路线。本人此次浏览完全是按照它的路线全程参观的,参观过程中时不时会听到有游客不知身在何处的事情。


在石家大院导览图旁边一个杨柳青年画图案的浮雕。


沿着浮雕所在的院墙有道花瓶型小门,小门上有砖刻“幽径”。


估摸着来石家大院绝大多数游客都以为这是参观的起点,刚开始我也着了道,进去后发现不对,又仔细对照了一下打印的石家大院地图,发现这里是石家大院的风雨长廊,又退了出来。


石家大院正门右侧甬道,过一座圆形拱门左拐才是参观的起点。


穿过圆形拱门,左拐是参观的起点。甬道前方还有一道六边形拱门。但先逛逛右侧的全景模型展室。


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名闻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和具有中石家大院风景图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集中了130余件上乘之作。砖雕俗称“刻砖”,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成就很高。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以及民俗陈列,充分体现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石院复原陈列。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
清雍正年间(1723—1735),石氏先人即从山东来到天津一带操船营运。乾隆五十年(1785),从石衷一开始落户杨柳青,其子石万程颇善经营,家资日丰。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已一改累代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道光三年(1827),石献廷的儿子们遵照父亲遗嘱,分家另过,各立堂名。因老大石宝福早天,老二石宝善立长门福善堂;老三石宝庆立二门正廉堂;老四石宝苓立三门天锡堂;老五石宝珩立四门尊美堂。福善堂、正廉堂以及天锡堂的后世子弟中,虽也有勤勉上进、刻意经营者,但大多是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寄生度日。到清末民初,三门的家道先后中落。而尊美堂一支,石宝珩长子石元俊在咸丰十一年(1861)科考中举,官拜工部郎中,但以父老弟幼为名末曾到任,反而致力于家业经营,使得买卖兴隆,资产巨增。光绪十年(1884),石元仕继石元俊之后主持尊美堂。他不仅注重家产积累,更善于扩大政治势力。石元仕努力结交权贵,子女多与天津官绅、豪门结姻,他自己的夫人,即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族侄女。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石元仕带头出资在家乡办“支应局”,使地方免除许多祸乱,因而得到清政府赏识,先后被李鸿章和慈禧接见,并赏给他一个四品卿衔,一时名重津门,当选为天津议会、董事会委员,从而确立了他集地主、官僚、资本家与一身的社会地位。
民国七年(1918),石元仕七十岁生日,石府接朋引客,大摆寿筵,极尽奢华。不料次年,石元仕即背生溃疽,体弱已极,很快故去。其出丧规模,在杨柳青地区可谓空前绝后,所耗财资,难以计数。加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难收,衰落之势初现。石元仕去世后,其家人即离开尊美堂老宅,全部迁往天津定居。民国二十九年(1940),石元仕夫人去世。因其娘家势力不凡,丧事必得大办,致使家业更加一蹶不振,只好负债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尊美堂的大部分住宅已变卖他人。
1987年6月,西青区人民政府将“尊美堂”宅第列为区级文物(俗称石家大院),加以保护,并拔资修复。在天津市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六年,投资560万元人民币,终于完成修复工作。1992年,石家大院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属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景模型展室中间就是石家大院的全景模型。


在全景模型上再绘一遍浏览路线。


序言是对杨柳青古镇历史介绍。


杨柳青古镇文昌阁简介。


安氏祠堂和普亮宝塔简介。


安家大院简介。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和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简介。


离开了全景模型展室,开始进入虎座门楼所在的甬道。这条甬道有100米长,中间的石板下面是排水设施,下水管道。而这条甬道中间贯穿三个门楼,从南向北门楼逐渐升高,寓意为"步步高升",而每道院门都是3级台阶,寓意为"连升三级"。


甬道入口小门不大,却有一对精致的枕石。枕石最上层有狮子,下面有鼓,指“天圆地方鼓在上”,代指“天”;鼓下面雕有锦缎,寓意“锦绣前程”。


刚一进入虎座门楼所在的甬道,就在甬道右侧有一座写有“驾福”的小门。


进去探了一下头,后来才知道这座院落是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所在地。不要冲动,不要冲动,原路返回,按路线继续前行。


紧接着就在甬道左侧有座“留园”的六边形小门,里面有男花厅和书房两个展厅。


进入这座四合院,前门和后门都是带有抱厦,后门内侧墙上写有“寿”“禧”二字。院落的左侧为书房,右侧为男花厅。


前门内侧墙上写有“福”“禄”二字。


左侧书房门楣上挂有“尊美堂”匾额,门前有镂空挂落。


石家是个大家族,石家在清道光年间析产为四门,长门福善堂,二门正廉堂,三门天锡堂,四门尊美堂。其中以第四门治家有道财丁兴旺,不断扩建,成为津西第一院,俗称“石家大院”。主人石元仕曾在1900年的时候创办支援局维和会,保护津西友工。慈禧太后曾经召见,李良英保举,赏他钱他没有要,当时赏他一块匾——乐善好施。善字在提的时候少写一点,意为你行善还差一点。在1906年的时候天津有了议会。石家主人石元仕当时是县议员,后来竞选成为副议长。当时天津警察厅厅长杨翼德就是这家主人石元仕的干儿子。当时杨翼德是石家的座上宾。


书房被木板隔为连三间,正间墙上挂的就是“善”字少了一点的“乐善好施”匾额。在“乐善好施”匾额下面是四个挂屏,挂屏下面有一个供桌,供桌前面置有八仙桌椅。


左侧连间中间是一张木质床,木质床的后面墙上不是是什么材质的葡萄图案,喻为多子多孙。


左侧地上摆有植物题材的石雕,都是仔多的植物。


右侧是两个摆有古玩的红木家具。


右侧连间则是石家主人石元仕与天津警察厅厅长杨翼德在书房会面的情景展示。


右侧连间还有一套二十四史收藏柜。


在书房的对面就是过去石家主要接待男客人的男花厅。


男花厅简介。


男花厅布局与书房一样,也是连三间。正间墙上也挂有“尊美堂”,只不过是书法作品,而不是匾额。男花厅的条案上供奉着福星禄星寿星,客厅里有木雕的精品八扇屏两个隔段上的木雕,木料是黄杨木,特点是双面雕刻,内容是四季花鸟。当时是一位姓刘的师傅为石家所刻,当时是一朵花六两银子。


男花厅与书房还有一点不一样,男花厅正间里面是被护栏断开的,说明这里的东西比书房的值钱。


左侧连间本身就不大,却有被断成了内外两间。左侧连间是可以进去的,迎面外间墙上挂有书法挂屏和一面西洋镜。


里间是喝茶休息的地方。


在进入左侧连间的时候就看到正间与左连间的墙角上有一个被护栏围成的东西。


通过旁边的铭牌介绍才知道这叫地炉。这个客厅的取暖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它的地下全是纵横交错的烟道。房山外面有一灶口,用来烧炭,带下烟火循环。


右侧连间也被断为里外两间,外间置有桌椅板凳。


里间是间卧室。


留园参观结束后,穿过留园后门,发现已到了风雨长廊。这条长廊有100米长。


左手小门出去就是景区正门入口。


在风雨长廊外侧有一座小花园,决定顺着小花园周边的游廊,围着小花园转一圈。


石府花园是2003年扩建的,四面环廊,三层叠水,独具特色,具有苏州园林之秀美。


水池内有喷泉。


水池内还有睡莲。


在花园角落还有一座小小的假山。


连游廊内的台阶都是三级,无不预示着步步高升,连升三级。


游廊内侧的墙面上嵌有杨柳青独特的年画人物。


前方有座花园内唯一一座建筑,建筑旁边有小门,游客进进出出。千万别受游客影响,继续前往风雨长廊方向返回。


这座花园内唯一一座建筑本来是“老城记忆”展室的,可是今天没有对外开放。


“老城记忆”展简介。


站在“老城记忆”展室前望向前方,整个花园尽收眼里。


之前就听到有戏曲声音远远传来,到达“老城记忆”展室这里更加清晰,发现声源来自风雨长廊的另一侧。


本以为是放的音响,没想到进去一看,却是真人表演,光在此处听听戏,这23元门票都值了。


这座建筑有三个出入口,忽然发现这不是戏楼嘛,按计划稍后才要到达这里,没想到先进来了。


顶住诱惑,不能到处走,原路返回到风雨长廊继续前行。


前行风雨长廊几米左拐,这里中间有一座石碑,后面一排厢房是临时展厅,临时展厅大门紧闭。左侧是福泽堂,右侧是水局。


这块石碑上刻的是不是“相”字?


石碑另一侧刻有几枚印章。


其实左侧福泽堂与“老城记忆”展室是同一座建筑的前后门。本以为福泽堂是石家四门中的一门,再翻翻前面的记录,发现石家四门长门福善堂,二门正廉堂,三门天锡堂,四门尊美堂。福泽堂门前也没有铭牌介绍,不知为什么启这个名字?(可能是他们后辈的堂号)


右侧建筑就是水局了。


杨柳青水局是民间的消防组织,也就是现在的消防队了。杨柳青水局创立于乾隆年间,当时的杨柳青水局一共有18家。最早的水局叫天安水局。它的救火原理实际上也非常简单,后面有一个水箱,挑水往里倒,随时压,上面有管子前面有水枪。这三台水机,黑色的叫青龙,红色的叫红龙,白色的叫白龙,是三种型号。


在水局前面的地上有两块石碾,一块长方形的石柱,石柱上刻有“独占鳌头”四个大字。


通过石柱旁边的铭牌介绍才知道,这座院落以前是石家大院护院家丁及男佣练功和居住的地方。那块长方形的石柱叫“石锁”,重130公斤,想要成为石家大院护院,必须要将石锁提到胸口才行。


水局是座穿心过厅,通道两侧是展品。


左侧有水箱、水桶等救活用具,后面墙上绘有大型救活场面。


前面有铭牌详细说明了水局诞生经过。


左侧还有铜锣和拨浪鼓展示,这应该是报火警用的。


左侧还有当时消防队的工作服展示。


水局右侧也是水箱、水桶等救活用品展示,后面墙上挂有当年消防队员的老照片。


右侧还挂有水局救活程序。


救火程序下面是水枪展示。


右侧还有水局组织情况说明。


穿过水局展厅,前方是导览图标注的家学院。迎面建筑是工作人员的监控室,不对外开放。


家学院左侧还是那座临时展厅,只不过这里却有展品。门楣上方挂有“爱晚斋”匾额,不知是不是出自“停车坐爱枫林晚”诗句?


在展厅门口摆有“高氏家堂”铭牌。


进去才知道,原来里面是杨柳青高家的祠堂。


他们家的祖宗牌位也就不上传了,这是他们家的房契、地契展示。


这里还有高家两块墓志铭。


这是另一块。


到达家学院也是风雨长廊的终点,这回又要从风雨长廊穿过去,前往佛堂所在的院落。

视频欣赏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一)。


穿过风雨长廊,这是佛堂所在的院落,也有前后门。左侧是佛堂,右侧是1号垂花门。


佛堂门前楹联: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佛堂。


佛堂简介。


佛堂内正中供有观音菩萨。


在观音菩萨左右两侧的墙上挂有两幅书法作品。


佛堂左侧挂有珈蓝菩萨画像。


佛堂右侧挂有福禄寿三星画像。


佛堂的对面是1号垂花门,在1号垂花门两侧还有两道侧门。


石家大院共有三座垂花门,过去垂花门属于宫廷式点缀建筑物。这三座垂花门巧妙的利用荷花的三个花期。


这第一座叫“含苞待放”。


1号垂花门上方木格中刻的是四季花鸟,这个门的寓意为四季平安。


1号垂花门门前两侧的石雕,仅石料就花了五百两银子,两个老工匠刻了一年,上面全是吉祥图案,它的外侧是八句迎春,内侧是太狮少狮戏球。


第一座垂花门简介。


穿过1号垂花门,里面是抄手游廊院,也不知道这个叫抄手游廊院是什么意思?抄手游廊院前面就是之前曾经进去过戏楼所在的正门,正门两侧各有一道门通向风雨长廊和旁边的甬道。


石府戏楼为中国民居戏楼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戏楼,这个戏楼集南北风格为一体,木质结构,签批封顶,它订制的铜铆钉巧妙地在戏楼的顶部形成了一个长寿的寿字。


正门上方挂有石家大院仅存的一块原匾“津西保障”。


戏楼简介。


这个戏楼前面的席位为官客席,后面的席位为堂客席,因为封建社会都是男女有别,男女都是分开坐的。


整座建筑为抬梁式,左右各有6根立柱,立柱为通天式,上圆下方,取其天圆地方之意。


在立柱上方还悬设一圈回廊,称“走马廊”是当年石府家丁护院警卫时所站之处。石府戏楼具有三大特点,冬暖,夏凉,音质好。冬暖是因为它采用了最科学的取暖方式,地采暖。夏凉是因为顶高散热快,戏楼内地炉空气流通,方砖青石坚硬清凉,东西两侧开有侧门可使空气形成对流,加上空间又高,窗户的设计阳光不直射却分外透亮,使人感觉十分清凉。音质好是因为戏楼建筑用砖均是三座马蹄窑指定专人特殊烧制,经专用工具打磨以后干摆叠砌,用元宵面打浆糊白灰膏黏合,墙成一体,加上北高南低回声不撞击,背面隔扇门能放音,拢音效果极佳,偌大戏楼不用扩音器,不仅在角落听得清楚,即使院内也听得明白无误。


第一次是从右侧侧门进入的戏楼,这次从左侧侧门出去。出了戏楼,在甬道右侧就是3号垂花门。


第三座门的莲花是完全开放的,而且已经结了莲子,名称叫“子满蓬莲”。


3号垂花门上面还刻有葫芦图案,葫芦是爬弯的,弯上有葫芦,葫芦多子,所以代表子孙万代。


第三座垂花门简介。


穿过3号垂花门,发现前面来过,右侧小门就是留园的正门。


身后这座门楼就是虎座门楼了。原来虎座门楼与3号垂花门是一座门楼的两个侧面。


门楼内还挂有一个造型精美的气死风灯。


从虎座门楼又穿了回来,在甬道的前面就是西洋门楼了。


西洋门楼是石家大院唯一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西洋座,旋子门,上面还有旗子。清代时候,上面是龙旗,辛亥革命后改为五族共和旗,五族共和,国泰民安。这座门楼建于1911年。


西洋门楼简介。


西洋门楼的另一侧就是2号垂花门了, 第二座门花开一点,叫“花蕊吐絮”,上方木格中刻的图案寓意长寿有钱。


前方的木门是以前石家大院真正出入的大门。


甬道尽头右拐后,发现是个四合院。


这座四合院的正厅就是内账房。


内账房简介。


内账房也是被格栅隔为三间,西侧作为后门的门房已经被白墙断开,中间作为会客厅。


东侧才作为账房使用。


东侧还有几箱放账本的柜子。


东西厢房本来是账房先生的起居室,现在被改为石挥生平展馆。


石挥生平展览介绍。


进入东厢房改造的石挥生平展馆,迎面是石挥生平展前言。


靠东厢房门口左侧有平凡生活简介及石家大院老照片。


东厢房左侧是三张老照片。


左后方的墙上是对解放前石挥的介绍。


紧接着是三张老照片。


石挥在建国初期在上海的两张老照片。


石挥死亡原因。


东厢房右侧则是石挥人物蜡像。


石挥生平展厅的对面是西厢房,本来被改为石挥艺术成就展厅的,没想到却是大门紧闭。


在内账房的对面是主人的卧室,关于主人卧室稍后介绍。


倒是卧室这一侧的两头狮子雕刻的很是凶恶。


要挡住诱惑,返回到内账房东侧的通道,继续前行。


穿过小门还是一座四合院。


这座四合院的正厅是杨柳青商俗陈列馆。


杨柳青商俗陈列馆简介。


进入商俗陈列馆,迎面有杨柳青清末民初一条街介绍。


杨柳青清末民初一条街介绍的下面是一排的杨柳青清末民初一条街微缩景观。


左侧展柜还有一部分。


右侧展柜内展有部分老物件。


右侧还有一张买卖通俗杂字。


出了商俗馆,继续参观东厢房改成的碑刻拓片展览馆。


碑刻拓片展览馆简介。


西青区历代碑刻拓片展览介绍。


碑刻拓片展览馆内墙面上挂满了拓片。

视频欣赏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二)。


西厢房改成了灯箱画展览馆。


灯箱画展览馆简介。


杨柳青这个镇在清王朝中期以后文风日上。当地为了造就更多人才,由当地士绅石源俊在杨柳青的文昌阁成立了崇文书院。杨柳青的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里面供奉的是魁星,文昌帝君,孔子。这组灯箱画就是根据《文昌帝君阴鸷文》中选出24句,聘请当地一位著名画师言喻成绘画。


在商俗馆对面是这座院子的过厅,现在改为砖雕陈列馆。


砖雕陈列馆介绍。


进入砖雕陈列馆,迎面有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砖雕序》。


砖雕陈列馆左右两侧布局。


杨柳青砖雕简介,门楼、影壁、山墙、房屋等简介。


杨柳青砖雕简介下面玻璃柜内是品阶图。


三组牌匾。


左侧上面是莲花,下面是三组花卉。
中间墙上最上一层第一个是沟筒,第二个是透气孔,第三个是烟囱。中间左上四副是狮子滚绣球,狮子滚绣球旁边是八卦图和两组砖刻,再旁边是通气孔和福字砖刻。中间左下四副是五福图,五福图旁边是梅花,梅花旁边是菊花,菊花旁边是四组荷花鹭鸶。
下面玻璃展柜内左侧是芙蓉戏水,中间最上面是花鸟,中间下面第一个是福在眼前,第二个是松鼠葡萄,第三个是狮子。


前面是花篮,后面左右两侧是瓦当。


中间墙上左上角是猫戏飞燕,猫戏飞燕旁边两块是四季花鸟,四季花鸟旁边是鹤鹿同春,鹤鹿同春旁边是梅兰竹菊。在猫戏飞燕下面两块是和合二仙和鹤鹿同春。在和合二仙和鹤鹿同春下面两块是太师少师、四季花鸟、凤戏仙桃。在凤戏仙桃旁边上面是三阳从地起,下面是五福自天来。右下角从上到下是宝相花、事事如意、五福捧寿。
下面玻璃展柜内左侧是莲花,莲花旁边是暗八仙,暗八仙旁边上面两块是佛八宝,下面两块是一对象首。
右侧三块从上至下分别是福寿三多、饮酒图、桃燕争春。


左侧是鹤环仙阁,右侧是福寿三多。


上面是天马负八卦,下面是福寿三多。


上面墙上是常见砖雕图案释义,下面玻璃柜内是八骏图。


上面是琴棋书画,下面是四君子图。


上面是佛八宝,下面是五伦图。


上面是连年有余,下面是佛八宝。


童子献桃。


双喜图。


四季平安。


鹤衔灵芝。


上面是国泰民安,下面是丹凤朝阳。


玻璃展柜内左侧是一品清廉,右侧是五福捧寿。


穿过砖雕展览馆,迎面是办公区,闲人免进。


右拐穿过四边形小门前往主人卧室。


主人卧室所在院落各个方向去处。


这座院落正厅是主人卧室。


主人卧室对面是婚俗陈列馆,东厢房是闺房,西厢房是漕船车轿陈列馆。


穿心过厅作为卧室,还是第一次遇见,穿过去迎面就是内账房,面向内账房的门口设有抱厦。


主人卧室也是三连间,中间是个过厅,左右两侧门被上了锁,只能通过玻璃向内观看。这是左侧的卧室。


右侧是会客的地方。


主人卧室简介。


介绍完主人卧室,现在介绍东厢房闺房。


闺房简介。


整个闺房没有隔断,进入闺房,迎面墙上挂有四个挂屏,挂屏下设有供桌。


左侧置有衣柜、桌椅、工艺架等。


右侧置有梳妆台及卧床。


西厢房被改成了漕船、车轿陈列馆。


漕船、车轿陈列馆简介。


西厢房被断为三间,左右两侧也是被玻璃隔开,游客只能隔着玻璃观看。中间墙上有漕运介绍、杨柳青古镇介绍,还有元代和明代关于杨柳青的诗二首。两个小展柜分别展有木船和马拉车。


漕运简介。


关于杨柳青的两首诗。


杨柳青简介。


左侧是一艘帆船展示,墙上绘有当年漕运场景。


漕运介绍。


右侧是一个马拉的轿子。


轿车介绍。


开始介绍这座院落最后一间厢房天津婚俗陈列馆。


天津婚俗陈列馆简介。


天津婚俗陈列馆也是间穿心过厅,过厅内的布局。


进入天津婚俗陈列馆,迎面设有“丹凤朝阳”屏风。


杨柳青婚俗简介。


姑娘结婚时穿的婚服,后面墙上挂有婚书。


拜堂时的情景展示。


杨柳青婚俗民谣。


结婚用的物品。


这应该是轿前担,我在安徽樟潭村红妆馆见过类似的东西。轿前担有两层,其中一层内装有喜罐。轿前担跟随新娘左右,一个内盛新娘预备的床头果之类,另一个内盛为闹婚房的人准备的糖果、糕点。


花轿及随行用品。


婚后主要风俗介绍。


迎娶过程情景展示。


天津婚俗陈列馆参观结束后,穿过天津婚俗陈列馆,来到另外一座四合院。对面是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馆,导览图上标注的是在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馆还有一间女花厅。东厢房被改为民居复原室,西厢房被改为民间花会。


身后是天津婚俗陈列馆另一个出入口。


先参观东厢房民居复原室。


民居复原室简介。


堂屋大门贴有门神。


进入堂屋,迎面墙上贴有“囍”字,屋内摆有桌椅米缸等。


在入口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灶台。


左侧灶台上面还有一个木箱,也不怕失火。


左右两侧卧室是不能进去参观的。


左侧卧室内的布局。


右侧卧室内的布局。


西厢房民间花会馆也是无缘欣赏了。


民间花会简介。


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是石家大院最后一个主题了。


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简介。


这座建筑原先是女花厅,如今被改为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四个展厅。


穿过女花厅,迎面被改为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第六展厅,东厢房为第五展厅,西厢房为第七展厅。


在穿过女花厅东侧有出口,出来后发现前面就是景区的出口了。


刚来的时候是从那面望过来,这次是从这面望过去。


石家大院全部浏览结束,又匆匆自拍了几招照片,12:15从出口离开。

视频欣赏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三)。
至此石家大院介绍已经结束,下面配上杨柳青古镇内的照片和网上找到的关于杨柳青资料,简略介绍一下石家大院所在的杨柳青古镇。


杨柳青古镇导游图。


杨柳青古镇古为汉地九州之一--冀州,春秋为幽燕之地,五代归辽,北宋属青州,京杭大运河曾穿古城而过,使此地成为连接南北东西的首要漕运枢纽码头和物资、人文交流的汇聚地。


镇中店铺鳞次栉比,商贾如云,镇外帆樯林立,景色秀美,繁华景象,好不热闹。风雨沧桑,千年百载,如今的杨柳青古镇已不见昔日的景象,但历史还在,风采犹存,即使跨越了千百年,杨柳青古镇的青砖灰瓦依旧诉说着小城故事,不同的是,今日的小城故事不仅带着昨日的记忆也正慷慨激昂的诉说新世纪风采。


“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美誉使杨柳青古镇的名字正越走越远。


杨柳青素有“八大家”之说,据《津门保甲图说》记载。


当时杨柳青全镇有四千八百三十七户,总计人口二万五千零七十三口,而八大家则是镇上四千余户,二万余人推选出的地方办事代表,因兴衰演变,八大家时有替换。


民初地方组织公议局最后确定的八家分别为:万兴石家、聚徳裕盛黄家、同盛和周家、成兴号韩家、明盛号周家、久家胡同久家、文丰泰安家、鼎兴张家。


此八家中,大多为当地的大商号,大地主,唯同盛和与文丰泰两家为“赶大营”发财起家的百万富翁。


说起赶大营,这是天津人的骄傲,也是杨柳青人独有的辉煌。


同治年间,清政府为维护民族团结,遣左宗棠率12万大军入疆讨伐阿古柏。进军途中,清军于新疆征途中的营盘称为“西大营”。


而杨柳青的商贩紧随行军路线,沿途肩挑货郎担或肩负小蒌做生意,因此该买卖又被称为“赶大营”,黄家与安家则发家于此,跻身为“杨柳青八大家”。


“赶大营”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高潮,使当时的新疆不仅出现了津京风貌的商铺,更产生了 “百艺进疆”的繁荣局面,而规模庞大的天津商帮构成了覆盖整个新疆的经营网络。


在某种程度上说,杨柳青的“大营客”催生了新疆现代商业的发展。


如今古镇上只有安家大院还保存着当年“赶大营”的辉煌,小式硬山做法的建筑与民国圆券式风格的厢房使其别有江北韵味,三个院落,院院相通,穿园过廊依旧是旧时风景。现为杨柳青年画馆的安氏家祠,是一幢两进、二十四房的四合院。


作为千年古镇,悠长绵亘的历史内蕴使其厚重深远,但传承下来的好手艺亦使其鲜活生动。
相对于情怀,杨柳青古镇的故事都记在了其民间手工艺的刀、剪、笔、錾中。色彩绚美,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充满了人间趣味。


吉祥胡同的“任花样子”线条流畅、秀美可观,熔铸了杨柳青人的民俗民风;扎、糊、绘、放,独具“四艺”的杨柳青风筝,放飞的是镇上人们的淳朴心愿。


常见宅第点缀的砖雕则记录了这儿粗犷豪爽的北方人心中的别样情趣。


古镇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各类走街串巷的花会演出。


杨柳青花会艺术始于明、盛于清,至今仍有流传。“三佛会”、“高跷会”、“旱船会”等花会敲锣打鼓,场面既壮观,又妙趣横生。


颇有名气的“狮子会”,则舞姿优美,动作多变,将狮子的形态丝毫不差地表现了出来,令人不由地发笑称奇。


“龙灯会”上则由人持节把使龙体上下翻飞,多姿多态,直直令人拍手叫好。


不过,看花会的时候也别错过独具特色的杨柳青小吃,桂花味儿的酥糖,入口不化的醇香槟郎糕,以及任记切糕凉果皆是舌尖上不容错过的杨柳青。


当然若是花会看疲了,或是古镇逛累了,来一碗杨柳青独有的茶汤,满嘴滋味,好不满足。


穿梭在杨柳青古镇的石板路上,轻抚百年青砖,怡然自足;看百年运河宅邸,游目骋怀。


喝一口茶汤、逛一圈庙阁、看一出花会,人生自在不过如此。

视频欣赏天津杨柳青古镇(四)。


好了,这篇游记全部结束。从2020年10月开始写游记,直到2021年6月底,终于把该写的游记写完了。发表这篇游记的时候,正赶上建党100周年,这篇游记也算是给建党100周年献礼吧,祝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