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此图,长城顺着密云北面的山梁蜿蜒西去,过司马台和金山岭(后面会详细介绍金山岭长城,因为它属河北境内),就来到了蟠龙山长城和古北口。京津冀段长城进入最宏伟大气的精华所在墙段!
如下图所示~
蟠龙山长城位于具有“燕京门户”之称的 密云 区古北口镇,距 北京 100公里。它因地势险要,素有“南控幽燕、北悍肃漠”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全长5公里的长城上密布着19座敌楼,将军楼和24眼楼是这段长城的建筑精华。将军楼地处蟠龙山的制高点,是设置指挥机关的地方,楼呈正方形,宽10.10米,南北各有四个箭窗;东西各有三个箭窗;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在著名的长城抗战中,敌我双方争夺的最激烈的就是将军楼。24眼楼有24个瞭望孔,是长城建筑史上不多见的珍品。这段长城的城墙也独具特色,有土墙、后墙、砖墙等不同风格。
交通指示
汽车:东直门、西直门汽车站乘到 承德 、 滦平 、围场、 丰宁 方向的长途车至古北口隧道前下车;或在东直门汽车站乘980路至 密云 汽车站,转乘到古北口的中巴,票价25元左右。
自驾车:从 北京 出发,出四元桥沿京顺路到枯柳树环岛,走 密云 方向,过牛栏山环岛沿101国路直行经 密云 城区、太师屯,即可到达古北口镇。约2个小时。
从 北京 出发,走京承高速,在 密云 下高速后沿着京顺路一直走,到古北口镇。约1个半小时。
现在蟠龙山长城景区属于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这是门票。
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的示意图
在一个拐弯之处,我们终于看见了长城的入口和文保碑
位于入口旁边的民宿旅馆,看上去条件不错。
沿途有很多“勇敢者”的锻炼设备
上长城的石道修得很好。从此处上长城高度适中,只有几百米高(海拔不超过400米)
古长城已遥遥在望
是目标敌楼,完全是原始状态。当地人叫瞭望楼(3X4制式)。
从此角度看保存基本完好
长城时隐时现在山脊
回首一望,群山叠翠,满目葱笼。
宛如画卷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板栗熟了,挂满枝头。
迎 客 树
终于到啦!从此登上城墙。可以看出墙体结构完全城砖,基本保持原样。
10多年后,我终于又站在蟠龙山城墙上!
楼子算保存还可以,基本面貌还在。
进入敌楼,虽然多处已经残破,但做工和用料还是很讲究的。白灰抹缝、砖体结实。几百年风雨侵蚀,战火洗礼,依然矗立不倒!
南望口内,河山无恙。
窗中之城
楼子里挺大,四通八达
“细节决定成败”。
远山的呼唤
凭窗东望将军楼
光阴荏苒,长城依旧。
原汁原味的古长城
窗中乾坤大
楼中日月长
为了保住敌楼不蹋,用钢梁支撑。我上次来时还没有用这样的支撑,岁月无情,如不采取措施,长城将会消失------
这张片子令人震撼也心酸,长城部分地方已经坍塌,急需抢救!我上次来墙体还是完整的,10多年的雨雪风霜已经摧毁了墙体。这是京津冀长城的精华地段啊!
一路向东的长城
天蓝蓝、山青青
无字的歌
龙游山间
远眺二十四孔楼
雄浑的音符
远眺金山岭
巨龙碗蜒天地间
西望卧虎山长城
远处攀蜒上山的是卧虎山长城
东望金山岭长城
远眺金山岭、司马台长城
西边的卧虎山长城
名副其实的蟠龙山长城
龙游山脊
遥遥相对的卧虎山长城
卧虎山长城
蟠龙山、金山岭、司马台长城全貌
蟠龙山长城全景
换个角度看敌楼
长城外的大好河山( 河北 丰宁 )
燕山莽莽
远眺司马台长城(望京楼、仙女楼)
金山岭长城
雄伟的司马台长城
天高山青
互 守 望
常 相 思
秋 之 歌
收获的季节
绿色的音符
生命的希望
再见,蟠龙山长城!我会再来看你的-------
下山途中,路边的野营场所。
野营注意事项
还配有野营烧烤的设备
野营地不远处,有很多锻炼的设施。
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
梅花桩耶!
别出心裁的课程
雕塑形象逼真
出口处的指示牌比较清楚
老玉米已经进入收获季节
停车场蛮大,停车不是问题。
时间以至下午,我们只能匆匆告别蟠龙山长城。老天真是给脸,当我们驱车离开古北口镇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也许这是老天在抗战纪念日的特殊日子里对我们的洗礼------
古北口镇,隶属于 北京 市 密云 区, 位于 密云 区境 东北 部,距城区55千米,总面积85.8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底,总人口9234人。 镇政府驻古北口村,素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
历史上东周,燕国在古北口筑墩设防以阻止东胡进犯,俗称北口。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河东与河西合并恢复 密云 区,设古北口镇。1990年,建古北口镇。截至2019年,古北口镇辖4个居委会和9个行政村。主要景点有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瓮城、杨令公庙等。
古北口历史悠久,有近4500年的建置史。古北口镇位于 北京 市 东北 部,距 密云 城区55千米, 东邻 新城 子乡,南接太师屯镇,西连高岭镇,北与 河北 滦平 县相望。
古北口镇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侵华日军占领古北口后,将北门拆毁,2012年修复了镇城北门。镇城随山而建,呈不规则形,周长3245.1米,设东、南、北 三门 ,现仅存北门和水关一座。墙体用条石、毛石及城砖垒砌,中间为毛石夯土填芯。
古北口瓮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北口村与 河北 省的交界处,是古北口关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关隘的防守。该瓮城建于明代,隶属蓟镇总督管辖,属于蓟镇西协古北口路,明代戚继光在此建督。瓮城平面呈三角形,周长238.2米,设在通往 东北 的重要关口“铁门关”上,也称“铁门关瓮城”。墙体用城砖和毛石混合建造,设有两门。
东关二郎庙, 密云 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期间。杨令公庙, 密云 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所建。药王庙, 密云 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初年。
——以上简介转自于百度
交通状况
从东直门交通枢纽可以乘坐大巴直达 密云 城区,然后可换乘 密云 区内的公交大巴到达古北口镇。
自驾可以走京承高速,过司马台长城后出高速,经 古北水镇 向古北口镇前进。约150KM,路况很好。
买路钱50多元,用时2个小时左右。
当时正值抗战纪念日,我们决定先去古北口抗战纪念馆看看~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位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西侧,整组建筑由正殿、东西配殿、正门及侧门以院墙围合而成。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建筑外观采用仿古形式,砼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和百度里介绍的图片相比,抗战纪念馆显然已经进行了整修和升级。受疫情的影响抗战纪念馆很遗憾没有开门。此结果既意外又在意料之中。不能进去看展览,那就在外面转转,也算在这特殊日子里对先烈们的缅怀吧!
蓝天白云下抗战纪念馆气势不凡
此纪念馆长城的元素更加突出
长城为基座,两侧的古铜色浮雕相当震撼!
后面的陈列室古色古香
后面的陈列室古色古香
这是相关的通知
漂亮的野花寂寥地开放在后山野地里,这也是对先烈们的敬意吧。
此景令人浮想联翩------
向未能参观的纪念馆行注目礼------
告别抗战纪念馆后,我们立即赶往古北口镇。导航告诉我们离镇子只有700多米,那就抓紧时间吧。
古北口镇属燕山山脉,地处燕山山脉,蟠龙、卧虎两 山南 面的浅山丘陵区。海拔为200~400米,坡度为5°~50°。东有蟠龙山,低山丘陵;西有卧虎山,为高山丘陵,坡度较陡,山体变化较大;南接青峰、叠翠二岭,潮 河南 北流 向,沿潮河为河漫滩,阶地,形成“四面环山,一水中流”的布局。
在古北口镇南面,依托一个村子,修建了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由于时间紧张我们直接来到了旅游区,从这里可以上蟠龙山长城。
说起古北口的长城俺可不陌生,早在10多年前,俺就只身一人独闯古北口的卧虎山长城和蟠龙山长城(可看俺的相关游纪),而且是坐公交车来的。这里的长城给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在过去的悠悠岁月中,俺会常常回忆起那碗蜒在山梁上的古长城,苍凉、神秘、震撼!集先人的智慧和才华一身,让无数后人魂牵梦绕------ 今天,俺又故地重游,怎么不令人热血沸腾!
隧道通往口外 河北 省 丰宁 县和古北口镇
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的銘牌
进入景区的门。牌楼都是后建的,里面是石砖铺路,两侧有民宿和饭店。自然,进去要扫 北京 健康码,管理很严格。上长城的门票也可以在这里买,25元/人。(当年来时是一条土路,村里都是破屋)
道路两侧非常整洁,由于疫情游人寥寥。
由于村里 大兴 土木,地形地貌变化极大,很多地方完全变样。我们在村里驱车转了一圈居然没有找到去蟠龙山长城的入口!七勇士纪念碑也踪迹不见------
行至山嘴处,突然发现一座翠绿掩映的陵墓——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古北口七勇士纪念碑地点: 北京 密云 古北口镇古北口村 坐标:北纬40°40′58″ 东经117°10′28″ 朝向:西
虽然来此数次,但不清楚七勇士的来历。后来查资料,方知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鲜为人知的古北口国军七壮士
帽山下那当年 日本 鬼子立的木碑早就荡然无存,替代的是2005年古北口村民自发树立的“古北口七勇士纪念碑”。纪念碑高3.54米,用最坚硬的 承德 特产“神州蓝”花岗岩制成,由 承德 实验中学长城科考队队员、古北口村村委会出资修建。它巍峨地矗立在当年七勇士浴血拼杀过的“帽山”脚下。
在918事变时,由于张学良下令不抵抗, 东北 军主力全线退进关内。造成了东3省全数给 日本 迅速占领。其后在热河抗战中,由于张学良保存实力和胡乱布防的原因,热河也很快给日军攻陷了。这时候,长城各关口就变成了中日边界。在1933年,日军8万 关东 军侵略长城各关口,国民政府组织25万人驻守长城各关口。其中中央军和 东北 军负责守备最重要的关口之一古北口,由于 东北 军作战不利,古北口一线阵地很快就被敌人占领了, 东北 军全线溃退。这时候敌人的炮火源源不断地轰在中央军的古北口二线阵地上,防守阵地的中央军25师伤亡惨重。
3月4日,侵华日军 关东 军西羲一第八师团进攻古北口,国民党军第67军107师在 滦平 县青石梁予以截击。
3月8日,所部又向我古北口 大关 之炮筒子沟口进攻,我第6军团112师浴血抗击;
3月10日晨;我17军25师急赴古北口前线,守古北口城及两侧,师指挥部设于北门坡小老爷庙,所部145团占龙王峪口,即与敌展开激战。145团在指挥部与龙王峪口之间的“帽山”上派驻由7名战士组成的观察哨,随时向师指挥部报告战况。
3月12日下午2时许,25师指挥部被敌机炸毁,前线失去指挥和支援,3月12日,25师副师长杜聿明下令撤到南天门一线。
部队撤至“帽山”山下时,被占领“将军楼”的日军发现。日军即用重炮轰击,并调来飞机反复轰炸和扫射,我伤亡惨重。此时,大批日军从北山涌来。我七名战士立即奋勇阻击,掩护部队撤退。
当25师和145团已经安全撤退了,混乱中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帽山上担任掩护阻击任务的士兵,或许团指挥部就根本就忘了这里还有人。就这样,七个人被扔下了。帽山七名战士在始终未接到任何撤退命令下,面对强敌依旧据守山头,拼死抵抗。
当时25师145团有一个军士哨位安在一个小山上,面对公路,这是日军前进的必经之路。当时周围各部已经撤离,该军士哨位由于比较突出,全师通讯又断绝,并没有接到相关的命令。
很快,日军沿着公路进攻,这个军士哨位的7名战士很快发现了大部队已经撤退,按照一般常理,他们应该后撤追赶部队。
但是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后路一步,以死报国。他们用仅有的一挺机枪和几把步枪封锁住山下的公路,日军汽车部队无法前进。
由于这个军哨地形特殊,日军直瞄步兵炮不容易打到。日军就集中数百人的兵力进行了几次人海强攻。
抱着必死决心的七名士兵凭借着险要的地形,用机枪手榴弹连续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毙伤日军高达100多人。
当时日军原本认为自己只要一冲锋,人数绝对劣势的 中国 士兵就会放弃阵地逃跑,结果是他们打错了算盘, 中国 战士不但没有跑,反而坚持打了三四个小时之久,阻挡了日军2000多人的前进。
待国军部队南撤后,硝烟散尽时,蜂拥而至的日军发现帽山山顶仍有人抵抗,即调重兵围攻,进攻数次均被打退。遂先以5架飞机助战,后又调10门大炮狂轰,均未果。日军无奈,只好空、炮、步兵联合进攻。同时,日军还曾经找了俘虏向他们喊话,给予诱惑,让他们投降但在抱着必死信念的我军士兵面前毫无作用。子弹、手榴弹打光后,战士们就用石块、刺刀、枪管、与敌拼杀,七名战士致死没有后撤一步,全部壮烈殉国。。
日军原以为山上至少有上百人阻击,但攻到山顶一看,惊诧至极,仅仅有7名 中国 士兵。此役,日军付出战死160余人、负伤200余人的惨重代价,计一个日军整编营的兵力。日中双方死伤比例竟达到了50:1以上,创日军侵华战史上罕见战例。
日军最终占领了帽山和它脚下的土地,但却被七名中国 士兵的精神和战斗力所征服。战斗结束后,日军把七具 中国 士兵的遗体背到山下,给这七个人下了葬,立了块一米八高的木牌“支那七勇士之墓”,然后全体日军官兵列队向墓地鞠躬。舍生取义、为民族尊严而战的勇士们竟也赢得了敌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都说抗战非常残酷,但我们从此战就可以看出端倪,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被外敌所征服!七勇士只是千千万万 中国 人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赢得了后人甚至敌人的敬仰!虽然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这是古北口村里集资重修了抗战七勇士纪念碑
密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白玉 的护栏,依山而建。
纪念碑面对着青山花草,勇士们可以安息了。
水泥路从碑前穿过通往村里
路边的洗手间修得很有特点
花红叶绿
怀着肃穆的心情,离开了抗战七勇士纪念碑。路边的花开正浓,争奇斗艳。是啊,七勇士们奋斗所追求的不就是今天这青山绿水的幸福生活吗------
此次重游古北口的蟠龙山长城,令我感触甚多。应该说古北口镇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它的旅游硬件在不断提高,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就是一个探索。从长城角度来看,古北口一线古长城都经过战火的洗礼,现在长城敌楼里还存有累累弹痕。因此,此处的长城拥有很深刻的历史积绽,非常值得一看。加之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建筑,更需要我们去了解探索。
再见,古北口;再见,蟠龙山长城,我希望你像一条黄色巨龙,永远屹立在古北口的山脊之上!
敬请关注下篇——“ 密云古北口之卧虎山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