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瓦山遇醉美花季,途乐西公路寻湮没远去的历史记忆

作者:半罐 显示图片

      “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不管有多远,有多难”
      2019年曾以游客身份跑马观花式打卡大瓦山湿地公园,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徒步到了瓦山坪,未曾登临大瓦山顶见证神奇的桌状平顶,探访被遗忘乐西公路的内心情结未了,当时就想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这次恰逢独特的转转花开时,终于我又上路了。

       按惯例视图镇楼





       D1:成都-经乐山市-峨边县-金口河区永胜乡五池村
       D2:车行段(五池村-瓦山坪)、徒步段(瓦山坪-大瓦山顶-瓦山坪)、车行段(瓦山坪-五池村)
分享下我每到一处陌生的地方去爬山或游玩,首先在两步路户外助手下载目约离线地图,原因是户外大多数地方手机没信号,或信号弱,手机有离线地图数据,因为户外软件接收天上的GPS信号,下载并在地图上加载前人实际走过的轨迹路线,爬山时顺着轨迹行走会最大限度避免迷路风险,使整个行程安全更有保证。
      附此次两步路户外助手大瓦山车行及攀爬轨迹链接,大天池至瓦山坪为车行轨迹,瓦山坪至瓦山顶为徒步攀爬轨迹。
        @***_detail.htm?trackId=hccDeca5XLHp/R2KBg5Tzw==



       D3:五池村-观五大连池-蓑衣岭-永利乡-岩窝沟-皇木镇-乌斯河车站-汉源-成都
    

       由于百度及高德地图可能不显示该路段,试用高德导航设置五池村至永利乡,让我从山脚的金口河大峡谷兜一大圈。而实际情况这段路畅通,只是蓑衣岭路段未硬化而已。


        附此次车行乐西公路五池村至乌斯河段户外助手记录轨迹链接供参考 
        @***_detail.htm?trackId=Mx0KGkrebvTp/R2KBg5Tzw==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山顶高出东面的顺水河谷1860米,高出南面的大渡河水面2646米,其相对高度仅次于世界第一高大桌状山,南美圭亚拉高原2743米高的罗奈马山。



       6月4日中午一行三车八人分别从成都德阳两地启程,目的地是金口河永胜乡五池村。



       这次我们车四人选择以前未走过,从乐山市沙湾区经峨边县城这条路线,山路崎岖,遇上堵车,大货车巨多,一个接一个的弯道,由于要赶路车速稍快,这种情况蓝大掌柜还一路玩手机,结果就是一天往返三口锅的大神严重晕车了。

       金河镇上山有两条路,一条为经过花茨村当地生活道路,另一条为原814厂区内部道路,现己成为峨富路县道(x143)的一部分,由于金囗河区域有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军事布局原因,至今是四川唯一禁止外国人入内的区域,感慨有幸作为中国人能到这里游玩。

       这几张是那年途过此地照片,沿途很多洞口封闭山洞,随着洞门关闭而尘封了多少的往事。





       下午7点终于到达五池村,大天池附近大致有六、七家农家乐,我们选择入住大天池边童家乐饭店,饭店位置很好,开门就能看见大瓦山和大天池。从大天池位置仰望大瓦山,它像一艘航行于茫茫大海中巍峨巨轮。




       老板娘做菜味道不错这家农家乐就在大天池边,老板娘亲自上厨,点了大天池天然环境自然生长的湖鱼,比平时吃的魚肉细嫩,味道相当不错,郝哥拿出珍藏的美酒,一桌人吃得开心,喝得尽兴。由于大瓦山海拔高,路途遥远,攀登难度大原因,郝哥、雷姐两姊妹直接选择了无压力观花,俊哥、云淡、蓝天白云、随缘与我五人选择了轻装一天来回的攀爬瓦山顶活动。


        第二天早上七点吃农家乐提供早餐,有面条,稀饭,馒头、鸡蛋可选择,老板娘蒸的馒头給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不是一般的香。
        来之前就各方咨询,得到的说法,有说越野能开到瓦山坪,但是当地人说因为森林防火管控及开发的原因,政府在山脚设了栏杆,禁止社会车辆上山。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车行至管制栏杆处,结果老天开眼栏杆竞然开着,运气好到爆,我们也没客气,头也不回的往里冲。

        起点大天池海拔1800米左右


       图为正在建设的大瓦山游客中心,开发张家界的公司已入场建设了,也许就像那年牛背山开发那样,说封闭就封闭,大瓦山野爬将成为历史,要来的童鞋们赶快前往,到时就没有后悔药,否则只有准备家里过抠脚的日子。


       改造建设中的大天池观景台


      上山道路这样狭窄的机耕道路,通常几公里可能找不到一个会车点,假如行驶途中遇对面来车,倒车会倒到崩溃。



        不时有大坑小凼,漫水路段,各种发卡弯,肉测轿车绝对会托底,谨慎前往,SUV及以上车型小心通过,当然四驱车是首选。




       这条道路路况极差不建议新手驾驶,以稳著称的车神老司机开得神定气闲。


       顺便把19年徒步大天池至瓦山坪的道路状况发出来,对徒步上山的朋友可作为参考。







       车行一小时到达海拔2400米的瓦山坪。回望来时的路蜿蜒曲折,那年凭十一号可是走了大概三个多小时才来到此地。


       瓦山坪是大瓦山与帽壳山之间一个很大的平台,这里有水源能避风是理想中转站,上山的朋友可在此地体息,也可在这里露营,听客栈老板讲上世纪六十年代瓦山坪有全是参天大树,由于814厂建设需要,将此处树木砍伐殆尽,真有点可惜了。




       大瓦山区域转转花因为花开成轮成圈,一层一层次第开放,所以老百姓取了个符合它形态的俗名,其学名是粉被灯台报春,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极短,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圆形,边缘具不整齐的三角形牙齿,花葶高可达50厘米,果期高可达100厘米,伞形花序,有4-12朵花;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萼钟状,裂片三角形,花紫红色,裂片倒卵形,蒴果球形,与花萼等长。5-6月开花,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
       瓦山坪放眼望去牛马成群,山下转转花花期已过,而瓦山坪由于海拔高600米,转转花还属盛花期,铺天盖地怒放的转转花,下车后立即开启拍照拍照模式,瓦山坪转转花植株及花朵都比山下的大,原因会不会是这里有牛马多,牛糞就多,牛糞肥沃了土壤,就滋养了这遍土地上的众多植物,所以谚语鲜花开在牛糞上是有科学理论支撑的。








       我们顺着瓦山坪这条土毛公路一直走到岩边,下面就是著明的一线天白熊沟,网上说这条毛路在走两公里左右通到以前锰矿矿场。往白熊沟方向走远处山崖下有一个洞,不知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希望将来若有机会穿越白熊沟去洞内探下。



       接下来大家作徒步登山准备,因为之前有人说大瓦山垂直爬升路段多,为怕万一避免风险,俊哥背了一根登山绳,瓦山顶海拔3200米,瓦山坪海拔2400米,因此木次爬升只有800米属轻虐级别,我们只是轻装往返大瓦山,所以准备的物资不多,登山鞋、登山杖、遮阳帽、护膝、雨衣是必备装备,以及准备了锅盔,卤菜,牛肉干,糖果等食品,八点四十左右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没有公路而言的攀爬,前面像刀背的山脊就是我们攀爬的必经路线,当地人称这山脊为滚龙岗。



       刚开始行走有一段泥泞的沼泽路段,注意脚下找好落脚点,否则容易打湿鞋,几分钟后盈入眼帘是一大片能躲荫的灌木丛,苍萃欲滴的绿色沁人心脾。




      之后很长一段路没有太多植被,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幸好都准备了防晒帽,不然真会晒脱层皮,上山只有一条小路,路迹明显,走一段后坡度越来越大,在陡峭的地方可借助当地人放置有绳索攀爬。





      垂直高差较大的路段一般都有木梯和钢管梯,木梯是以前当地人架设的,由于长年风吹雨淋日晒,很多木梯已腐朽



       这些钢管梯是张家界旅游开发公司为了前期勘测工作顺利开展架设的。路上碰到当地人他们讲全是用人力搬运到这里的,一个人一次只能携带一根长钢管或两根短钢管,能搭建起来真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万分不容易。







       这里是全程为数不多木梯与钢梯并存的场景,大多数危险地段已换装成钢梯,钢梯用专业扣件连接牢固安全和持久性,那是木梯用铁丝梱扎连接所不能比拟的,大家从图中可以作个直观比较。



       路上有十来处只能从石缝中通过的路段,异常狭窄,在危险处都有前人放置的钢梯及绳索,只要不开小差,脚踏实地还是很安全的。



       重装前往山顶露营的朋友注意,由于重装要携带帐篷,、炉头、锅、几倍于轻装的食品,需要大号登山包,加之有些睡垫外置横向梱绑,背包更显臃肿,造成通过困难,人过包过不了,这时候背包就只能用绳索吊装上去,所以在打包时外睡垫最好坚直捆放,减少背包及外挂的横向宽度,以提高人和包的通过率。




        重要的事说三遍,勾子(屁股)大的不要来,要卡住😂,勾子(屁股)大的不要来,要卡住😂勾子(屁股)大的不要来,要卡住😂童鞋们事前要评估下自己,属于以上情况,谨慎前往,到时可能英雄白跑路,中途折返哦


        途中合影一张


       人生本过客,得失皆随缘,阿弥托福



      路途中零星开放的小叶杜鹃,千姿百态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危峰兀立、壁立千仞,就暂且叫它千仞峰吧



         胆子不小,就不怕压断么




         独具特点的瓦山伸臂松



         惊现狗粮之大瓦情缘



       滚龙岗爬一半的地方,一颗瓦山迎客松迎接我们的到来,这里视野开阔,极富特点,有叫板黄山那颗的实力,这也是大瓦山网红树哦




       滚龙岗路途上能看到贡嘎群峰、峨眉山、瓦屋山。



        山高人为峰



       俯视山下的公路,属于另一个方向的生产道路,不是我们上山那条矿区公路。



      这个平台前方是峨眉山,是拍大片的好地方。



      这是途中危险点,掉下去渣都不剩。




      将要到达顶峰立壁陡坎的山岩,是整个行程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危险的场景,因为这里没梯子,不好找落脚点,全凭手臂力量拉紧绳索,平移挪动脚步后方能向上攀爬。




       12点过几分我们登临山顶平台,大概用时三小吋二十分,瓦山顶平台回望滚龙岗,它像蜿蜒一条巨龙卧在山脊,一路爬上来与华山的“自古华山一条路”作了个比较,其险峻陡峭有过之而无不及。



       之后全是平路,沿小路大概行走二百米左右,小路左边小径通悬岩边,有一眼叫仙姑泉的优质泉水,来自于山顶地下渗水,可为作为水源补充,到露营地大草坪大概也是两百米。






       向前走就是瓦山大草坪,能搭建几十顶帐篷,五星级露营地,这里地势开阔,无遮无档,看星空,聊人生,好不惬意。




       前方崖边是五大连池方向,这个点位能全方位无死角观看贡嘎群峰、轿顶山、瓦屋山、峨眉山。大瓦山与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地峨眉山遥相呼应,成三足鼎立之势,

      附几座川内名山位置图





        怎么看着这弯弓射雕这么别扭,太怂了




      草坪上吃了带的路餐,就前往瓦山顶纵深行进,山顶植被异常茂盛,密布高大挺拔的高大乔木,夹杂低矮的灌木,浓荫蔽日,穿行植被丰富的原始森林,走在地毯式软绵的小径,清新惬意。




       山上碰上的当地背夫说这是山顶两条河流之一,像河吗?不同环境对相同事物定义还是有差别的。



      山顶小庙据说当地花茨村民所建,是山项唯一建筑,但因修庙砍伐了树木,没获得经济利益,反而被判刑三年,真是挺冤的,人事已远,不胜唏嘘,感概无限。这座小庙为后来驴友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功德无量啊。


       山顶平台其实是一个不规则三角形,据说有两千多亩,面积太大,观花组郝哥和雷姐他们已游览了五池,也观赏了鹿尔坪转转花,郝哥来电说已开了一车前往乐山开启美食之旅,俊哥要去和他们会合,时间原因我们就走了一只角落,就匆匆踏上下山行程。


      下撤时碰上重装前来的两批户外朋友,一支重庆户外朋友,另一支是成都乐行户外朋友,佩服勇往直前,勇攀高峰,不畏艰险的他们。




       背靠大山,做一个无忧无虑躺平青年真好😀



       有句话叫上山容易下山难,精神必须保持高度集中,注意脚下否则一个踏空后果不堪设想,就会坠入深渊,但是不费啥体力真是轻松,一个多小时就来到瓦山坪。



      上车下山走到一半的地方,遇上堵车走不了啦,原来是一辆途锐车轮胎爆了,备胎没气,车辆自身厚配充气设施又坏掉,彻底抛锚,听说我车有打气泵,但是我停在山脚,开普拉多的小伙是途锐车朋友,立马将泄气轮胎装上车,让我座上他的普拉多到山下用我车打气泵给途锐车备胎加气,然后在带上来给途锐车换装备胎。司机开车技术娴熟,在狭窄的山路极速前进,我座车上没有丝豪惊恐,简直就是人车合一境界,车技如其车名确实霸道,下山后取出打气泵加气,备胎却加不上气,捡查了一下原来是备胎是换装下来的行车胎,胎纹磨损严重,有很多裂□,不注重细节,强如途锐一样趴窝。


       过后才知道途锐车用千斤顶方才强行将车挪到错车点,遇阻车辆方才解困,大概四点半俊哥才开车下来,由于第二天我们车四人决定走老乐西公路从汉源方向回家,所以俊哥就独自驾车前往乐山与郝哥他们会合。

       大瓦山脚下,有5个天然的高山冰川湖泊,分别是大天池、干池、鱼池、高梁池、小天池,被称为“世间最有魔力的天然公园”,地质专家到五大天池来考察过,推断这些天池很可能是大地震后形成的。
       当天仍然续订了房间,在吃晚饭之前的空闲时间围着大天池转了一圈,这里依山傍水远繁华,真是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



       由于大天池步道正在改造施工,造成湖水浑浊,但是池中不时有大鱼跃出水面,随缘哥想钓鱼,但听说要交50元垂钓费,自衬没本领钓回成本,只能作罢,要是天元邓刚知道这么个山清水秀巨物众多的塘口,一定会钓到老板怀疑人生。



        当天继续大天池童家饭店食宿,6月6日8时许出发上路,两三公里左右就是小天池,远观和拍摄大瓦山倒影的好点位。今天天气不好拍两张照匆匆闪人。





       离开小天池向前走一会,在道路左边离开景区公路然后顺着土毛路开,转个弯就到了五池之一鱼池景点,这里每车要收十元停车费。鱼池是五个池中最原始,静谧至极,适合发呆。也是露营、垂钓、户外烧烤五星地点。





       由于干池与高梁池没有水,并且高梁池转转花期己过,也就没有前往的动力,我们就直奔下个景点鹿耳坪。牡丹园上方观大瓦山,由于角度原因,滚龙岗与大瓦山山体融合在一快,大瓦山仿佛被利刃削成有棱有角的方正大条桌。



      鹿耳坪范围极为宽广,海拔大概2500米,基本与瓦山坪高度持平,所以这里的转转花也花期也就是六月初,由于这里森林密布,转转花一般都生长在的林间,公路穿坪而过,这里下车就能轻松观赏到转转花,休闲观光好去处。





    哇噻好多牛




       油砂路只辅装到鹿耳坪,前方就进入了乐西公路土路路段,路面还算平整,轿车通过没有压力。听村民讲这路十天前才平整出来,我们也算是碰上了好运气。



        这是大概网上说法乐西公路174公桩吧(乐山至这里里程),我认为这点位是拍摄大瓦山的最佳地点。左边大瓦山,右边帽壳山,双峰同框并立,像极一对绝代双骄。






      车行走过鱼池上方,又拐一个大弯前方出现一个垭口,但我却怎么也找不见蓑衣岭标志性碑群,,事后查证地图才知晓这里是白家山垭口,我当时误认为这就是蓑衣岭垭口,而蓑衣岭垭口要下坡转个弯才能到达,并且白家山垭口海拔还要高些,垭口左上方竞然还有成遍的转转花花海,非常茂盛惊艳到我们。






      建于皇木乡乐西公路纪念碑碑文是这么说的:乐西公路为抗日战争时期兴建的著名战略公路,1939年8月动工,1941年底全线竣工通车,起自 四川 乐山 ,跨青衣江,经 峨眉山 、龙池,循 大渡河 经新场、 金口河 ,越蓑衣岭,至岩窝沟,入西康抵富林( 汉源 ),沿 大渡河 至农场(石棉),南行经 冕宁 、泸沽,止于 西昌 ,全程525公里,东连陪都 重庆 ,西南衔接滇缅公路、中印公路,是战时大后方的重要国际运输干道。
为建乐西公路,分别从川康地区先后征调彝汉等各族民工24万余人,全线动土850多万立方米,架桥2600米,由于战时条件困苦,沿途环境恶劣,致伤亡人数达3万人,其中艰难卓绝非文字所能记叙,因此,乐西公路被称为"血肉筑成的长路"。悲壮的记忆不应岁月流逝而淡忘!这片青山峡谷长眠着千万为乐西公路献身的英灵,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不可追溯,但在国家危亡关头却用血与汗谱写了民族的精神,用灵与骨撑持着中华民族的背梁。没有他们的献身,抗战难以支撑到最后的胜利!


       让我们记住这些长眠在这崇山狭谷之中,为抗战的最后胜利而默默地献出生命的同胞们!川人在大后方也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白家山垭口下行有二公里左右就来到大名鼎鼎的蓑衣岭,大相岭向东延伸到大渡河岸边,山险岩危,山脊平均海拔3000米,垭口海拔2800米,气候恶劣,终年云雾缭绕,雨水淅沥,冰雪期长达5个月左右,行人翻越,在这里必备蓑衣遮风挡雨,故名蓑衣岭。

       乐西公路曾经是抗战时期连接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国际通道,在中国公路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的篇章,创下中国公路修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死亡之最。这是一条血肉筑成的抗战路,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条路以及这段历史。之后成为省道,山脚大渡河边的临河公路贯通后,沦落为县道,彻底边缘化,就是现在叫的峨富路(峨眉山市至汉源富林镇)。目前仅有金口河境内蓑衣岭一段基本保持原貌,其余路段均为铺装路面。


      蓑衣岭赵祖康手书的蓝褛开疆碑,不解的是为何没用蓝缕和褴褛,大概能通用吧。
      碑文内容:“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期月之间,开凿工竣,蚕虫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爱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落款:“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兼石工总队长赵祖康并识,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蓑衣岭碑,碑文内容:“乐西西公路二十七分段长王仁轩,中华民国三十年一年元月”


       “简介蓝褛开疆”碑,碑文内容:“‘蓝褛开疆’碑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五池村蓑衣岭,海拔2736米,为乐西公路通车纪念碑,极具价值。乐西公路全长525公里,于1939年8月开工兴建,历时18个月,近30万人浴血奋战,死伤2万余人,蓑衣岭段为全线工程最艰巨,伤亡3000多人,是鲜血和生命筑成的抗战血路。1940年12月,乐西公路通车时,‘中国交通工程三杰’之一,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亲笔题写‘褴褛开疆’,并于1942年立碑,悲壮史诗记载中国筑路史,激励后人。”


      “血肉蓑衣岭”纪念碑,由“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嫡孙、民革党员张庆成题写。落款:“民革雅安市委会、民革南充市委会、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汉源永利彝族乡竹坪村委会、南充市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


       蓑衣岭是乐山金□河区与汉源县的分界线,如今又在蓑衣岭碑群后面竖立了一组筑路工人的人物塑像,个人认为把碑群后面的电塔移到别处,这位置建一个纪念馆就好了。




      离开垭口下山依然是土路,高压电塔处就是蓑衣岭



       金口河大渡河方向的面积不小的草坪,一大群牛悠闲地吃草,汉源黄牛肉就是产自这些牛吧。



      前方山形状应该是传说中的马鞍山,真的很像马匹的鞍部


       快到永利乡时视野正前方轿顶山方向的出现一个山头,不知这山峰叫什么名字,与彭州市最高峰太子城惊人的相似



        接近汉源永利乡后就全程都是铺装路面,永利乡集镇规模很小,像没有多少户人。





      驶离永利乡来到乐西公路重要节点岩窝沟
      据史料记载,乐西公路最艰难施工的路段是岩窝沟段,仅在打通岩窝沟7公里长的路段中就死亡民工1400多人,其中,仅坠崖身亡者就达40余人。为了修建这条道路,很多时候都是两人一组用麻绳拴着箩筐从山顶吊到悬崖处,一人掌钎,一人抡锤去打炮眼。由于麻绳质地原因,因为工作量大,麻绳很快就会被磨断。很多工人因此掉落悬崖,尸骨无存。

      当年筑路技术人员手记:“抗战卫国,一寸山河一寸血,筑路架桥,每米工程每米魂。”


      蓑衣岭是乐西公路的死亡之岭,岩窝沟就为“魔鬼的住所”。









        沟口位置远观岩窝沟,孤独地石笋静静伫立在那里,守候着车来人往,尽显落寞。


       岩窝沟口“忠魂精骨永昭日月”纪念碑,碑文:“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修筑乐西公路为国献身者”。“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华藏山社、汉源县乐西路抗战文化研究联合会,辛卯年夏至日”。




         随后沟口在一个空旷的空地上拿出路餐充饥。



          这个瀑布高高的岩壁上凌空飞落,有如天女散花,极为壮观。




      用完路餐后看到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向轿顶山下方岩窝沟正沟去探一下,有一条不知什么年代修建的矿区土路,两面是刀劈斧削的绝壁,下方深沟险壑地势险要。






       在经过沟内一个道路崎岖无比,碎石众多的上坡路段,车轮打滑,轮胎都烧臭了,也上不去,只有掉头返回。所以这里还是硬派四驱才能胜任。







        出岩窝沟正沟后的路边矗立是乐西公路纪念碑,两碑之间的图案是一把“十字锹”,碑前的石碾就是当年的压路石。全民抗战并不只有那些牺牲在炮火硝烟中的战士,也包括这群“褴褛开疆”的民工们,虽然他们未曾留下名字,但他们却永远名垂青史。







       过皇木镇路边最后一次遥望大瓦山,由于我们围着大瓦转了180度,这时大瓦山出现右边,帽壳山跑到左边了,好神奇。



前方是大名鼎鼎的乌斯河车站,乐西公路与国道245重合。顺着大渡河峡谷公路在汉源上高速,晚上7点顺利回到家,结束了三天的旅行。



       世外秘景大瓦山,具有悲壮色彩的乐西公路,湮没无闻几乎不外人所知,比起那些网红景点,但却更是值得去看一看,走一走的地方,至于我也许某一天会再次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