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①】福州半日闲游!(市内两日行程参考)

作者:郑在旅途 显示图片

人生如寄,
清境难得,
愿以一卷青意,
慰你风尘仆仆。


▼ 西禅古寺



疏影横斜水清浅,
万物静观皆自得。



▼ 中洲岛



▼ 无人机灯光秀:巨龙腾飞



▼ 福建博物院



▼【青釉羊身插器(西晋)】 萌羊羊



▼ 三坊七巷



窗外疏梅筛月影,
依稀掩映,
吾与(汝)并肩携手,
低低切切,
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 林觉民《与妻书》节选



▼ 上下杭



百货随潮船入市,
万家沽酒户垂帘。



交通:
▍下载【e福州】,刷码乘坐公交和地铁。
▍共享单车扫码。

住宿:
▍市内游玩,建议考虑【三坊七巷】附近或者【上下杭】附近。

第一天半日行程:
→❶(中餐)福屿伟榕捞化
→单车骑行1.3公里
❷福建大学玉诚学院(拍西禅古寺的机位)
❸西禅古寺
→公车
❹步行解放大桥
❺中洲岛
→单车骑行2公里
❻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单车骑行1公里
❼石厝教堂
→单车骑行2公里
❽泛船浦教堂
❾闽江夜景
→单车骑行1.5公里(解放大桥起)
❿(晚餐)没牙伯花生汤(兵俤粉干卤味店、忠惠酱鸭捞化老铺、老古街老牌炖罐 都在附近)

第二天半日行程:
→❶(早餐)连江特色海鲜锅边(连锁店,搜附近)
→单车骑行
❷西湖公园 / ❸福建博物院
→单车骑行4公里
❹基督教花巷堂
❺东百A座10楼观景台(三街七坊全景机位)
❻三坊七巷
❼(中餐)同利肉燕老铺(三坊七巷店)
→地铁1号线东街口站→达道站→单车骑行
❽上下杭


福州美食——“捞化”,其实就是煮米粉,米粉是原产莆田的“兴化米粉”,早期叫“捞兴化粉”。很细很细的细米粉,一捞就熟,故俗称“捞兴化”,后顺口简称“捞化”。



“捞化”讲究的就是一个“捞”字,各种各样的荤素菜品自由选择搭配,让米粉变的不平凡。

捞化好不好,汤头很关键,一般店家都采用新鲜的猪内脏为配料,配以猪骨头熬出清淡鲜美的汤头,细长的粉,加入高汤和各种配料,再蘸上一点虾油,味蕾无比满足。

我选的蛏子+鱿鱼+金针菇+花菜+豆腐+猪血,这一碗算下来28元。



在福州的市中心,藏着一处静谧而广阔的寺庙,佛殿斋堂在百年荔枝树林的掩映下,自显佛地风韵。

▍最美机位:毗邻的福建大学玉诚学院



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经常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

福州西禅寺,唐咸通八年重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西禅古寺在海外也久负盛名,海外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林寺、越南的普陀寺等,都属西禅下院,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

▍门票:20元
▍禁忌:香火勿入内,殿内勿照相。



大门一入,是佛门,隔开了繁华与庸扰。



寺庙游览路线:
→【山门】也叫三门,东边叫无相门,西边叫无作门,中间叫空门,这也是“遁入空门”的由来。

→【天王殿】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微妙禅师重建。
殿内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像(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也就是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四大天王像(法器分别是宝剑、琵琶、宝伞、龙或蛇,象征风调雨顺)和韦陀菩萨像(法器是平端手上的降魔杵,如果法器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大,可以招待云游僧人免费吃住三天;如果法器平端在手上,表示这个寺庙中等,可以招待云游僧人免费吃住一天;如果法器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小,不能招待云游僧人免费吃住。)

→【大雄宝殿】是寺院最核心的建筑,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是佛的德号,“宝”指佛法僧三宝,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指的就是大雄宝殿。
东侧钟楼,西侧鼓楼,“晨钟暮鼓”由此来。
钟楼旁边是迦qie蓝殿,供奉伽蓝菩萨,即关公,两旁一老为周昌一少为关平,关公和观世音菩萨是儒佛道三家都供奉的神。
鼓楼旁边是祖师殿,供奉的是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师达摩祖师。
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是横三世佛,中间为娑婆世界的释伽牟尼佛像、东边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像,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像。释迦牟尼佛两边站立的弟子是迦叶和阿难,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后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

→【法堂】是演说佛法和皈戒集会的地方,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微妙禅师重建。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地藏王菩萨像、目连尊者像,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像。

→【玉佛楼】专奉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玉雕佛像。
一尊坐佛,身高2.3米,为释迦牟尼的坐像;
另一尊是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伽牟尼的卧像,是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

→【藏经阁】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住持复木禅师,监院微妙禅师募建于法堂之后,1941年与1980年均作重建,1996年秋移建于此,阁中藏有清《龙藏》一部及其他佛教经典。

→【天后宫】供奉的是妈祖神像,是微妙禅师应部分华侨的要求而修建的。

→重回法堂:古荔枝树

→【华严三圣阁】创建于1992年,阁中供奉铜铸的华严三圣像,配以汉白玉砌成的底座精美庄严,居中者为毗卢遮那佛像,连同佛光屏高18米,重20吨,两侧分别为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与骑大象的普贤菩萨像,各重15吨。



→【观音阁】创建于1988年,阁厅正中是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纯黄铜铸成,重达29吨,为全国仅见。



→【五百罗汉堂】整座寺院最巍峨、最雄伟的建筑物,创建于1993年,重楼飞檐,金碧辉煌。可以登顶俯瞰全寺。




→【报恩塔】塔高67米,共15层,是福建全省寺庙里最高的一座,为八角形楼阁式,创建于1986年,乃新加坡双林寺住持谈禅法师募资修造。

谈禅法师从1983年起,被西禅寺委派为双林寺继任住持,为答谢祖寺培育之恩,故命名为“报恩塔”。每一层都有绘制精美的壁画,就像连环画一样向我们展示了释伽牟尼佛的人生经历。



→【宋荔】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清代周莲撰写的一幅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就镌刻在西禅寺大门的坊柱上。另据《西禅小记》中记载,西禅寺“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

现存的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四次枯荣,为宋代所植,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主树干虽早已枯朽空心,却依然枝繁叶茂、盘根错节,顽强地生长着。



▼ 风和日丽的日子,穿过古榕树枝枝蔓蔓的日光,斑驳了一地的温婉。



▼亭台小桥,塔影湖光,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的格局,景色宜人。



▼疏影横斜水清浅,万物静观皆自得。



解放大桥横跨闽江,连接台江、仓山两区,现在的桥梁于1996年建成,由万寿桥、中洲岛和江南桥三部分组成,呈现着罕见的“桥联桥”结构。

万寿桥前身是浮桥,始建于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崇宁二年(1103年),楞严洲与仓前山之间出现一个沙洲,即中洲。
两百年后的1303年(元朝大德七年),万寿寺僧人王法助得到元成宗铁木耳的嘉许,募集数百万贯资金,奉旨把万寿桥改建成筒支石梁石板桥,共花了19年时间才竣工,后人为了纪念万寿寺和尚王法助的功绩,便把这座大桥命名为万寿桥。

万寿桥建成后,又在南面建成木石混合结构9孔的江南桥,亦称“仓前桥”,这也是元代福建最浩大的建筑工程。

1949年以后,为了纪念解放军冲过此桥,追击南逃国民党军队,将此桥改名“解放大桥”。在榕城人怀旧的情结中,解放大桥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存在是无可替代的。

▍公交站都在解放大桥的两端,推荐到站后骑共享单车前往中洲岛。



横亘闽江中的淤积沙洲成于宋代,即中洲岛,曾是福州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商贸和航运中心。

蓝天映衬下的粉色仿欧式古典建筑,现在是一批发市场。




1949年8月17日,福州宣告解放。



林觉民,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深夜在香港滨江楼墨笔草书于一块白色细布手帕上写下绝笔,即感动天下的《与妻书》。4月27日随黄兴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站途中受伤,力尽被俘。5月3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入夜,江风习习,灯火成为城市的另一种风景,璀璨霓虹勾勒出闽江两岸大大小小的建筑群,城市灯光秀营造着夜的浪漫与华丽。






明弘治年间(1498年),督舶太监将中洲无偿割让给外国人开辟新港,以便番船停泊,而得名“番船浦”,后谐音改称“泛船浦”。

泛船浦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楼”,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会。



行至解放大桥中段偶遇无人机灯光秀:
原来正值「福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前夕,今晚八点无人机灯光秀惊艳亮相,起飞地点是「花海公园」,最佳观看点是「鼓山大桥」。




▼闽江上空夜幕为屏,无人机灯光秀惊艳登场,扬帆起航、巨龙腾飞……各种题材连番上场,旅途的惊喜总是让人忘却奔波的劳累。




美国基督教美以美女子布道会于1908年在福州创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大学,为民国时期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福州市区外观最漂亮、保存也最为完整的民国建筑,素有福州“最美大学”之称。




中间是主楼胜利楼,两侧分别是副楼民主楼、和平楼,罗马式拱门的外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蔓,与这座有年岁的建筑相依相伴,衬托出厚重、沧桑的味道。




石厝教堂为花岗石砌成的仿哥特式建筑,于咸丰六年(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

“院内的大银杏树映天蔽日,秋天别有一番盛景。”看图慕景而来。然而到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暗,教堂外面的铁栏紧锁,只得扫兴而归。



老药洲街曾被称做“深夜食堂”,美食遍布的地方,没牙伯花生汤、兵俤粉干卤味店、忠惠酱鸭捞化老铺、老古街老牌炖罐……都在附近。



尚未创立门店时,陈天官是单肩挑担,每天清晨5时许就出现在台江码头附近沿街叫卖,因陈天官的牙齿缺了门牙,而他做的花生汤又声名远播,“没牙伯花生汤”便在街坊四邻间喊开了。



连江是隶属于福州的一个县,对于锅边,连江人有着自己的讲究,米浆制成的锅边一定要口感顺滑,配料的海鲜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新鲜,鲜美的配料加上口感一流的锅边糊,堪称一绝。



用蚬子等海鲜熬汤,再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下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香菜、葱、虾皮、香菇等佐料,烧开后起锅就是一盆滚烫的“锅边糊”了,这是只有在福州地界才能吃到的标配早餐。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州市西湖公园,始建于1933年。






▍漳窑“嘉靖丙辰”款如来立像(明)



▍苏颂制水运仪象台模型(宋)

以水力驱动运转,集观测演示天象、计时漏刻和报时功能为一体,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项伟大创造。



▍青釉羊身插器(西晋)



▍【镇馆之宝】唐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于1965年2月出土于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第三主王延钧妻刘华墓,共三件。孔雀绿釉是一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这种釉陶器起源于古波斯地区。
(偶遇馆长现场解说国宝级文物)




走一段路,读一座城,都说岁月留给城市的痕迹就在那些慢慢消逝的街巷地名中。鼓楼区的人行道地砖上刊刻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这里曾经是一座古城。



晋子城,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所筑,在今鼓楼区中部。子城设有五座城门,城门外均有护城河和桥。南为虎节门,东为康泰门,西为宜兴门,东南为安定门,西南为清泰门。



宋朝称税收曰“务”,如“酒务”、“盐务”、“糖务”。宋朝末年在这里设“百花务”,指征收百花税的机构设此,所以这条街名“花巷”。

基督教花巷堂,原名基督教尚友堂,建于1914年,历经百年风雨的花岗石墙体坚实墩厚,如今成了繁华中安静的一隅。



旧堂边上是新建的教堂,设计灵感来源于福州传统民居马鞍墙,因其独特设计、粉色的外墙、彩色的花窗,刷新了福州的颜值,成了网红打卡地。



三坊七巷,这个从唐末五代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区,就嵌在福州市最繁华的市中心。

明清时,几乎全福州的社会贤达与巨贾都住在这里,“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是陈衍最为人知的一句诗,也让三坊七巷响彻海内外。这里还是中国近代名人聚居地,被称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俯瞰最佳机位:东百A座10楼观景台



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




林觉民《与妻书》节选: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地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由三坊(锦衣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分布而成。

三坊七巷纵横交错的巷子中留存着数不胜数的小楼庭院,使得这里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



这里的每条小巷都有着光鲜的历史,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文化气息,随便一脚踏下去,你的脚印就和某一位风云人物的足迹重合。




严复任总办(校长)的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

严复的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

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先进文化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1

1921年10月27日在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7岁。



千百年的风雨变迁,三坊七巷的民居旧宅仍保留着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黄巷的小黄楼,有最秀美的花厅园林,是居住名人最多的地方。







林则徐是地道的福州人,在林则徐纪念馆陈列的大量珍贵文物中有一枚石章,篆刻“宠辱皆忘”,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这枚印章陪他度过漫长逆境。



衣锦坊16号的水榭戏台是最具特色的。



戏台静立水中,飞檐临空,翘角钩月,岁月的风霜依然掠不走它的神韵,置身于此,明清时期的福州官家生活、民间戏剧和节庆活动仿佛触手可及。(因疫情没有开放,借图欣赏。)



同利肉燕在福州不亚于全聚德、东来顺、狗不理等老字号。同利肉燕老铺创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至今已传承五代,历经三朝。



圆头散尾,形同飞燕,故名肉燕。燕子意味着家业兴旺、团圆,所以福州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之说。




福州昔年有个繁华之地,城中闽江穿越,上下杭便是船经上下江岸航行的津口埠头及商业区域,“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宋代诗人龙昌期用诗描绘着当年的繁盛景象。




沿河漫步,看到的是随繁华悄然逝去的岁月遗留。




如果说三坊七巷是曾经达官贵人的居住之所,那么上下杭就是当年商贾聚集之地。




时光荡去了奢华浮躁,留下小桥流水,还世人一处清新淡雅的世外桃源。





这是我的第26篇游记,只是为了记录一段生活,不让发生的一切随着光阴的消逝而变成只有时间才知道的秘密。有人说,记录是因为怕忘记。我说,记录是为了更放心的忘记。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吧,不再羡慕旅途中各种的到此一游,更愿意放慢脚步,把行程经营成一种生活,一直认为把嗅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以及感悟到的,整理成一段段文字记录在字行之间,才是一段旅程最完美的收场。

谢谢您能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