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已经年近80,尤其是近些年因为照顾老爸,身心疲惫,明显感觉老得很快。去年老爸去世,老妈的精神压力减轻了很多,但因为近10年顾不上自己,70岁之前走路还很轻快的样子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走路很慢,而且连续走就感觉腿软。今年疫情已经没那么严重了,于是决定带老妈去江南走走,一是因为烟花三月,正是江南好时节;二是老妈除了在我上大学时去过南京,在小同学小的时候来北京帮我们,也就去过有限的几个地方。趁着老妈身体还行,准备带老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妹正好能够同行,也减轻了我独自带老妈出门的些许压力。小妹说考虑到我的眼睛看东西时间长了不舒服,由她来订酒店、做出行规划,还是很贴心的。不过看过小妹的规划,我担心老妈不能适应那么满的行程,小妹说先都放进规划里,到时看情况精简。事实证明老妈的体力只适合半天游玩,下午基本都在酒店或民宿休息。
最后的行程是这样的:
Day1-4 无锡 南长街、鼋头渚、惠山古镇、蠡园
Day5-8 苏州 藕园、拙政园、虎丘、苏博
Day9-11 上海 外滩夜景、上博、东方明珠和中华艺术宫
Day12-14 杭州 西湖夜景、浙江博物馆、岳王庙和苏堤
关于住宿,我其实是喜欢民宿的,又带着老妈,想着万一老妈晚上想吃点儿清淡的,可以熬个粥什么的。可是小妹喜欢酒店,于是她预定了大部分的酒店,我订了苏州近平江路的民宿,订民宿也是想让老妈体会下住在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的感觉。果然民宿没让我们失望,而且比预期的还要好。房东养了好多花,小院子又干净又整洁。房间、床品也很干净,厨房里还准备了好多零食、矿泉水和饮料,可以随时取用。房东人也特别好,我们刚到苏州的时候出来接我们,让保洁打扫卫生也会提前征得我们的同意。以后再出去玩儿,尤其人相对多的时候,还会考虑民宿。先上几张民宿的照片让大家入坑
民宿门前的小河
民宿的小院子
花旁边的门就是民宿大门
民宿邻居门前的木香花
民宿巷子走出来就是平江路
下边正文开始啦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小时候这首吴侬软语的民歌是那么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上大学期间就来过无锡,感受过太湖的烟波浩渺,也看过梅园的高雅古朴。不过已经过去了若干年,无锡变化也很大。后来带小同学打比赛也来过,但因为行程紧张,只是在南长街吃了顿饭,也没顾上好好逛逛。这次来无锡,就当是自己第一次来玩,也确实很多印象都已经模糊。
4月6日
到无锡已经是午后了,下火车后小妹说离酒店只有3站,要不坐地铁?老妈也同意,说在火车上坐了那么长时间,走走吧。出发前还担心老妈年龄大了,上下滚梯都不方便,想着坐火车进出站就会有点儿问题。不过出发进站时老妈很麻利地上了滚梯,倒是让我和小妹很意外,看来老妈现在虽然走得慢,腿脚还是挺灵活的
出地铁后很顺利地找到了酒店,办好入住休息了一会儿,问老妈想不想出去走走,因为这里离无锡著名的步行街南长街特别近。老妈也想看看无锡的小桥流水,于是换好衣服出发了。酒店就在南禅寺附近,走过去也就几分钟。看南禅寺还开着门,就走进去准备参观一下,可是还没走到妙光塔下,就有僧人过来说要关门了,请往外走 看了下时间,快17:00点了,只好出来。想着离得近,这几天可以再找时间来参观,可是后来几天每天下午回来就很累了,再也没有进去过
下图是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在酒店走廊拍的南禅寺妙光塔。
南长街最热闹的时候应该是晚上,当天色渐渐暗下去,运河两边房子的灯次第地亮起来,游船也开始在河里穿梭,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无数灯影,千百年的桥上人影憧憧,大概那时会更有历史感吧。我们走过去的时候天还亮着,人也不多,水面微微泛着不太干净的绿色,河两旁的老建筑也静静地矗立着,
好像也在诉说着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老妈走了1个小时就累了,正好也6点了,可以去找吃饭的地儿了。小妹做的行程里有熙盛源和忆秦园,都是以馄饨和小笼闻名的老字号。查了下,忆秦园比较远,还是熙盛源近一些,于是跟着导航来到熙盛源。本来想点蟹粉小笼的,收银台大姐说蟹粉小笼已经沽清了,只能点了无锡小笼、开洋馄饨和红汤辣馄饨。辣馄饨据小妹说一点都不辣,只是看着红而已。老妈可能不太习惯无锡小笼的甜味,说开洋馄饨更好吃一些。
吃过饭老妈也不想逛了,也就直接回酒店了。后来几天本来想着再去南长街走走,可是我和小妹去逛把老妈一个人留在酒店又不放心,有一人陪着老妈另一人去逛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所以南长街虽然近在咫尺,却没有好好去走走,也算一个遗憾吧。不过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4月7日
一早打车去鼋头渚,本来还希望能看到晚樱呢,不过在车上司机就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说樱花已经开过了,现在只有杜鹃。玉渊潭的樱花今年开得不够多,原来还幻想不知能否赶上鼋头渚的晚樱,看来真的是幻想了。
提前在某程上买了鼋头渚的门票,这个门票是包括坐船去太湖仙岛的船票的。老妈符合不用买门票的年龄,但是在园中坐车、坐船还是要买票的。不过上车和上船时并没有看到有人查票,也许是觉得票很便宜,默认大家都素质很高会自觉买票
进了鼋头渚的大门要走500多米到公交站点,然后摆渡车把大家送到山辉川媚牌坊那里。在去往公交站点的途中遇到唯一一棵开得很好的樱花,赶紧给老妈和小妹拍了几张照片。我们还没有拍完,就有若干人聚过来拍照,这次旅程中一直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哪个地方拍照,开始并没有人的地点就会吸引来一堆人 大概跟小妹好多时候穿着汉服有关,他们可能觉得穿这种服装拍照,选的景还是挺好看的
从摆渡车下来后看到游船码头很近,就先去坐了游船去太湖仙岛。太湖仙岛位于鼋头渚西南2.6公里的湖中“三山”之上,形如神龟,俗称“乌龟山”。岛上林木繁茂,琼楼玉宇,建有仙岛牌坊、会仙桥、天门天街、月老祠、天都仙府、太乙天坛、灵宵宫、大觉湾、点鸥亭等。三山以孤见奇,以小取胜,山径深邃,景观开阔,文徵明诗碑中的《太湖》诗云: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不过天气有些阴冷,我们走过会仙桥后看到一处台阶的顶端是天门,但老妈爬不了山就没有去爬。走到月老祠那里老妈累了,就坐着自带的便携凳休息了一会儿。看月老祠里边香火很旺的样子,不过没有进去就开始往回返了,因为已经12点了,还想着回鼋头渚那边吃饭呢,再说带着老妈也不可能像我们自己那样扛到下午2、3点再吃饭。小妹特别喜欢汉服,出发时准备了两套,还问我要不要给我也带一套。我对这些不感兴趣,直接拒绝了 小妹手很巧,自己梳头发,头饰也是自己买了搭配的。我虽然自己不喜欢弄这些,但还是很欣赏小妹的巧手。
回到鼋头渚,码头离横云饭店不远,决定先在那里解决午饭。饭店里人不少,不过国营老字号的服务实在不敢恭维,也就将就吧。点了无锡排骨、什锦面筋、香菇青菜和三丝银鱼羹。什锦面筋和银鱼羹都很不错,倒是有些意外,无锡排骨应该是做好一大锅放在保温桶里的吧,无功无过。这顿饭吃得还不错,比后来在蠡园出来的蠡园饭店要好很多,那个后边再说。
吃过饭看老妈精神还行,那就继续逛吧。走过太湖佳绝处、长春桥、鼋渚春涛,看老妈又走不动了,后悔还是应该带着轮椅,起码老妈走不动时还能推着她,这样也能多走一些地方。但出发时老妈坚决不让带,只能作罢,下一次再说吧。
再一次坐摆渡车到充山隐秀那里,然后步行到充山大门,打车回到酒店已经4点多了。这一天虽然走得不是很多,但老妈说挺累的,看来还是得精简行程,而且能少走尽量少走,要不老妈受不了。
4月8日
今天按照计划去惠山古镇,小妹提前查过酒店出去不远有一趟公交车能直接过去,那就不打车了,节约成本 上车时人不是很多,大家都有座,还不错。下车后走一小段路就到了惠山古镇的秦园门。进门时工作人员说都把锡康码打开,北京疫情又严重了,都封城了。我说不可能啊,我刚从北京出来两天,工作人员说看来又有人造谣。也不知是谁闲的无聊说这些
惠山古镇景区包含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山林保护区四个游览区。文物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庙园林、天下第二泉及庭院、寄畅园、二泉书院、碧山吟社、华孝子祠、愚公谷等景点群,天下第二泉和寄畅园是其中的精华,我们都去看过了,也算不虚此行。历史文化街区由绣嶂街、秦园街和寺塘泾河两侧的上、下河塘围合而成。我们只走过了惠山横街和惠山直街,虽有遗憾也还行吧。
在惠山横街看到寄畅园朝房,我和小妹想进去看看,老妈走不动不想去,就在门口等我们。朝房就在寄畅园的北门对面,不过那个北门现在不开,去寄畅园得买门票进到锡惠名胜区那边从南门进去。别看朝房小院门口看着很一般,进去却是别有洞天。有缩小版的仿制御轿,有苏轼、秦观等名家的书法碑刻,也有方亭、池塘、假山、折桥,显然是个小园林的感觉。院中还有棵樱花开得正好,就给小妹拍了几张照片,要不汉服岂不白穿了
下一个看到的就是钱武肃王祠了。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是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由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奉檄建祠于惠山寺山门内左侧。曾于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毁于火,嘉庆十七年又重建。现存的享堂,为钱镠三十一世裔孙钱福炯于民国初年修建。走到最里边的五王殿,有一位老先生正在给一群人介绍,说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谬、二世祖钱元、三世祖钱弘佐、钱弘宗、钱弘分别谥号为武肃、文穆、忠献、忠逊、忠懿,他们兴修水利,发展农商,保境安民,力求和平,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所以后人每年要在此春秋二祭。现在的五王殿已经翻修过了,保留了室内虽已斑驳但独具地方风韵和艺术特色的梁架彩绘及嵌于墙间经火毁余生的残碑。感觉参观这种古建筑或古迹,还是需要听讲解,要不自己看完还是稀里糊涂的。
从钱武肃王祠出来,就来到了锡惠名胜区门口。惠山古镇没有门票,但这里是凭票进入的。70元的门票包含寄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寺和阿炳墓等。如果提前一天在某程上订票,可以节约5元。锡惠名胜区以“江南第一山”牌坊作为入口,门口和和进门后摆放了很多盆杜鹃和其他如风铃、海棠等时令鲜花,红色的,玫红色的,淡粉的,紫色的,白色的,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手里这个蓝色的凳子就是便携凳,出发之前LG给买的,很结实,也很实用。
小妹要求在白色杜鹃花旁拍照,拍完看效果确实很不错。
很快来到了寄畅园。上大学时来无锡是否到过寄畅园已经完全没印象了,这次就当做是第一次吧。寄畅园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行窝”。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名。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现在看到的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是在1999-2000修复的,之前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被毁坏了。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每次必到寄畅园。因为太喜欢寄畅园,乾隆让人悉心绘制了园中景物布局,“携图以归”。回京之后,命能工巧匠在万寿山东麓仿建此园,于是有了现在的颐和园谐趣园。谐趣园最初的名字——惠山园就是用寄畅园的所在地无锡惠山命名的。
出了寄畅园,我们走进了二泉书院。老妈走不动了,小妹陪着老妈,我自己去里边溜达,顺便想找找天下第二泉往哪个方向走。看到个指示牌,但顺着指示牌走了挺远也没找到。正好看到有位大哥在附近,就过去问路。大哥应该是本地人或比较熟悉这里,人也很好,给我指了方向,还说要带着我过去。我说还有同行者,就不麻烦他了。
二泉书院由明代名臣、藏书家、教育家、无锡人邵宝(号二泉)创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邵宝为人正直,居官清廉,在他任职中,理冤狱、惩劣绅、除盗贼、反迷信、兴水利、立社仓、修书院、倡儒学,人称“千金不受先生”“笃行君子”。邵宝晚年辞官归乡,创建二泉书院后,在此讲学11年,门生无数,为百姓所爱戴,人称“二泉先生”,是无锡书院教育的先驱。据说原来二泉书院是不开放的,现在有幸能进来参观,也更能切身感受到无锡的人文与历史氛围。
走到天下第二泉处,老妈说这也没水啊。受地下水位下降、山林植被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泉应该已经断流多年了。二泉水要想恢复,估计要假以时日与资金的支持。可是为什么这里叫天下第二泉呢?第一泉在哪儿?问了下度娘,原来是陆羽给排的名次。陆羽作为茶圣,对泡茶的水很有研究, 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将泉水排了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
离开第二泉,又日过正午,看老妈体力已经下降,还是去吃饭吧。昨晚LG给发了个链接,说二泉园老菜馆在惠山古镇,建议去那儿品尝无锡当地的特色菜。出了锡惠名胜区,出口处就是王兴记。可是大中午的,还是不考虑馄饨和小笼了,找二泉园去。
还好不太远,在老妈还能坚持的时候已经到了。不过人很多,还需要等位,好饭不怕晚,等就等呗。幸好也就过了10多分钟就有位子了,我们也研究好了准备点什么菜。最后点了招牌老烧甘露青鱼(只拍了这个,其实其余的菜品颜值也很高,只是当时饿了忘了拍照)还有松茸豆腐煲,香干马兰头,荤汤豆腐花,手工油酥饼,都很好吃,最后全部光盘!
在二泉园二楼等位时看到的回廊和天井
吃过饭继续在惠山直街溜达。今天天气特别好,应该是江南少有的天很蓝云很白的日子。老街两边的建筑好多都是古祠堂,从第二泉出来就看到了华孝子祠,后来又陆续看到费懿恭先生祠、陆宣公祠(唐陆贽)、范文正公祠(宋范仲淹)、马文肃公祠、薛三义祠、张中丞庙。。。其实二泉书院也是祠堂,称为邵文庄公祠(邵宝)。给老妈在惠山直街拍了几张照片,看着老妈一脸疲惫,还是赶紧回酒店休息。
4月9日
计划去蠡园,小妹说有趟公交车直达,不用打车。不过下车后我们发现离公园大门还有几百米呢。这几百米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对老妈就是一个挑战。好不容易走到了公园门口,发现人并不多,也许是因为蠡园的规模比较小,人气没那么旺。
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曾偕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蠡园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郭沫若曾咏诗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
进入蠡园大门,穿过假山屏障,就看到了建于1930年的“百花山房”。进山房里看了看,展出的内容好多是关于曹可凡的,让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他写了本《蠡园惊梦》,蠡园就这么看重他吗?据说《蠡园惊梦》是关于他们家历史的一本书,没有看过,不好评论。山房后有“浣芳”长廊,布置成了“西施传说”画廊,有“夷光出世、溪畔浣纱、范蠡用计、勾践献美、吴王骄淫、伍员被害、越国灭吴、范蠡隐退、泛舟五湖、经商制陶”等10幅画面。小妹在这里的几张照片看着都很舒服,大概是因为人景比较和谐。
穿过西施传说廊,走过蠡湖春晓,就来到了游船码头。我们买的门票是包含去往西施庄的船票的,又单独给老妈买了一张船票,看距开船还有近20分钟,老妈想休息一会儿,小妹陪着,我自己往南堤溜达着赏景。蠡园的景色还是很美的,虽然山桃大多已经开败,仅有的几株樱花也稀稀落落的,不过春风轻轻拂面,还是让人很陶醉,正如诗云:
看景无锡似画屏,湖光山色入园中。
层波叠影西施阁,醉紫凝红四季亭。
千步曲廊依碧水,一堤直岸浴清风。
追思越剑吴戈事,更慕范蠡野鹤情。
西施庄岛上的主要建筑物有陶朱公馆、西施园、夷光茶室,望越亭、知鱼桥、浪琴舫等。岛上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再现民间传说的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西施泛舟江湖。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意思是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动人,却无历史依据。据《史记》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地经商,也没有提西施。所以范蠡的妻子不可能是西施,范蠡和西施的美好爱情大部分是后人杜撰的,是人们对美人西施和才子范蠡的美好愿望。
离开西施庄时坐的船是我希望坐的那种古朴的木船似的船,小妹还给我分析,因为去时要送的人多,就得用普通的那种大船,回来这艘小船就足够容纳要返回的人了。
回到蠡园,已经12点多了,太阳很好,但也有点儿小晒。路过下图的亭子,觉得好玩儿,“四方亭”也可以写成这样,不知是什么字体?大概看了一下也没看到介绍或说明,只能留个疑问了
看着老妈已经显出疲惫,可也只能坚持走到出口了。也就是这个原因,让今天的午饭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看出口处蠡园饭店评价还不错,就选择了它,没想到掉坑里了。点菜的时候就感觉跟点评上推荐的菜名有差距,但还是点了酱麻鸭、腌笃鲜、什锦面筋和太湖三白汤。汤先上来就觉得不对,馄饨鸭血汤就是三白汤?又上了酱麻鸭看着更堵心,感觉是回收后又重新摆盘的。腌笃鲜里边放了好多莴笋不说,完全吃不出鲜味。把负责人叫来还跟我狡辩,说三白汤是用鱼肉馄饨做的,莴笋比春笋要贵。猪肉味儿的馄饨哪来的鱼肉?我一个北方人都知道腌笃鲜只是春季的时令菜,因为过了春天笋就老了不好吃了,她硬是告诉我莴笋比春笋贵,照她这么说腌笃鲜一年四季都能做喽。我出来玩儿是为了开心,也懒得再跟她掰哧,把酱麻鸭退了,腌笃鲜也没拍照,凑合吃几口走人了。以后旅行的朋友还是避开这家店吧,太坑了。后来觉得留着没什么意义,把拍的太湖三白汤和什锦面筋也删了。不过朋友们可以去点评上看大家的评价,评价好的都在上边,往下拉就能看到好多差评,我是真不推荐。
4月10日
上午从无锡到苏州,想着不用那么着急一早走,就磨蹭到了九点多。谁知到了无锡站发现12306不能买最近时间的几个车次,只好去售票窗口。买了近10点的一趟车,因为担心老妈走得慢,怕时间太近的车走不到站台上 在这几个城市候车时都提前跟检票人员说带着老人,能不能提前进站。无锡和苏州的工作人员都很好,不仅提前放行,还贴心地提示先在检票口里边待一会儿再往站台走,大概太早进去对他们的绩效什么的有影响。上海和杭州的工作人员就比较坚持原则
开始检票才让我们通过人工检票口进站,不过老妈走滚梯没问题,所以都还挺顺利。
无锡到苏州只有一刻钟的车程,本来做攻略时小妹还想先在金鸡湖那边下车,玩儿半天再去苏州市内。后来发现苏州园区站距金鸡湖还有段距离,而且在金鸡湖玩儿也需要走不少路,考虑到老妈走路的速度还是放弃了。我倒是对金鸡湖没啥感觉,无非就是有摩天轮和现代建筑,没什么新意
到苏州站后还有一段小插曲,这里就不细说了,不过提醒各位在苏州站还是要擦亮眼睛。问过房东大哥打车需要到仓街停车场,就叫了个滴滴,谁知我们等车的地点是单行线,跟司机完美错过。司机打电话让我们在“中华好料理”附近等他,我们往附近的楼体上看了半天,没有什么中华好料理,后来还是小妹看到马路对面的“粮好中华料理” 走过去看到好多人都在那里等滴滴。司机接上我们说在东边上车会被拍照罚款,所以不敢在那里停车。其实我还是之前没有好好做功课,去仓街我们应该从南广场出站更近,但我们是从北广场出的站。这次出行觉得这些城市都来过,交通又方便,就没太上心,浪费了些时间又花了些冤枉钱
到达仓街后房东来接,很书卷气的一个人,入住后还给我画了一张附近街道、饭店、拙政园、狮子林和苏博的相对位置图。后边几天我们基本按照这张图出行,都不用导航了
午饭本来想走到房东推荐的姑苏家宴或苏州太太的,可是老妈走到白塔东路路口走不动了,只能在一家也写着苏州菜的馆子解决,很一般,就不推荐了。其实后来想应该去大儒巷的松鹤楼,很近啊。可能是因为房东说松鹤楼就是老字号,不实惠,所以就没想着要去 后来去观前街的时候回来路过,也算有一面之缘了
午饭后还是沿着平江路往回走,平江路还是很热闹的。路上不时有穿汉服或其他古服饰的妹子擦肩而过,旁边的运河里摇橹船在穿梭,有着斑驳外墙的老房子安静而美好,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恍惚感。
休息到4点多,想去耦园看看,因为房东介绍过说值得去,而且离得很近。小妹不想出去,老妈倒是想出去走走。于是我和老妈两人去往耦园。耦园的大门没有标志,于是拍了张旁边的小门
不过后来查了下,耦园大门是用上等的竹片拼制髹漆而成,更加有鲜动活泼的生活情趣。仔细看看大门,确实不是一般的木制大门能够比拟的感觉。
耦园前身为“涉园”,建于清初,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值侨寓吴中养病的原安徽巡抚沈秉成购得废园。时沈氏有归隐之意,故聘清画家顾沄设计,扩地营构,建成现状,易名“耦园”。“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耦”通“偶”,寓夫妇偕隐双栖、啸吟终老之意,也道出了园宅的特征。 耦园是一宅两园的布局,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走马楼是徽派建筑所特有的。主人原为安徽巡抚,自然受其影响,同时徽商自明中叶势力遍及全国各地,徽派文化成为一时的风尚,而这里的走马楼依据住宅东西分配的特点,在北墙处曲折有序、错落有致、蜿蜒伸展,跨度长达四十米,把东西花园的景色尽收眼底,形成了耦园一大特色。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也独具特色,颇有江南水乡风韵,又尽显“姑苏人家尽枕河”的特色。
进门后忘了去问一下是否有游览指南或介绍一类的,有的话可能参观时会更心中有数。
出了耦园,东边就是东园,房东曾经介绍说那里有健身步道,往南还有一段恢复修建的城墙,不过老妈是没有体力再走了,只能往回走。
老妈背后白墙黛瓦的院子就是耦园,南、东、北面三面环水。
4月11日
一早先去距民宿不远的一家哑巴生煎吃早饭。不过还是低估了它的火爆程度,7点多出门,到店门前看到排队已经排到了店门外十几米。天下着蒙蒙细雨,虽然可以不打伞,但过一段时间发丝上就有了一层细密的朦胧的湿润。终于排到了店门里边,收银台的大姐为防止有人插队一直在喊:“那位,没点单的不要往里走。”有人会说进去找人,大姐说让他出来接你
大姐这样严格地让大家遵守秩序排队,一不留神还是有人插队。我点过单后继续排在取生煎的队里,一会儿有一位男士站到我前边,开始我以为他跟前边的人是一起的,后来他从其他人那儿接过一张小票,才知道他是插队的。我跟他说“您能到后边排队吗?这么多人都排队呢。”他竟然说“我打包走,你待会儿可以在我前边取。”他倒是理所当然,好像他不在店里堂食就可以插队似的。后来取餐时他直接把小票伸到工作人员面前,全然不顾我已经伸出去的手 哎算了,跟这样的人也懒得计较了。
点单后取餐依然排长队
点了生煎、牛肉汤和泡泡馄饨。牛肉汤老妈说不错,泡泡馄饨一般,生煎比若干年前吃过的小杨生煎好像还是不如,不过比这次在上海的酒店附近的小杨生煎还是要好。吃完看了下排队加吃早饭竟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也算创纪录了。
从哑巴生煎出来,雨比之前下得大了。两位拉黄包车(也许应该叫红包车,因为棚是红色的)的车夫来搭讪,问准备去哪儿玩儿。听我们说去拙政园,说3元可以给送过去。我们很天真地以为他们真的只是拉活儿,就准备坐上去。然后其中一位就拿出了一张什么纸,说可以代买门票,100元可以玩3个地方。我说我已经订好拙政园的门票了,那位老兄说再补点钱就可以多玩两个地方。哎,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单纯地当黄包车车夫呢。得了,还是自己走着过去吧。其实走过去也就700多米,就是考虑到有点儿下雨,老妈又走得慢才接受车夫的搭讪。没有坐过北京的黄包车,不知北京胡同附近的黄包车也是这样的运作方式吗?
到拙政园后雨越下越大了些,又正好赶上周末,但依然游人如织。雨中的拙政园亭榭典雅,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小妹对我给拍的小飞虹这张照片不满意,确实她给我拍的那张感觉不错。但我后来在她给定好机位和手机应该举到什么位置的前提下,拍出来并没有我那张那样的人景感觉,我把这种现象归因为她的体积比我大,所以怎么都拍不出我那张照片的感觉。
出发前买了防水鞋套,下雨天穿还是很好的。雨水不会弄脏鞋,也就不用另外多带一双鞋了。
从拙政园出来就直奔姑苏家宴,不过等走到了发现等位的人还不少,于是走去几步远的苏州太太。这里也需要等位,还好过了一会儿就有人结账了。点了苏式酱鸭、响油鳝糊、荷塘三鲜、佛跳墙和赤豆小圆子。佛跳墙上来老妈和小妹都不喜欢,说海腥味重,看来只能我自己饱口福了 大家都饿了,酱鸭一端上桌就一人夹了一筷子,然后才想起来拍照
老妈说酱鸭不够软烂,确实这道菜对老年人的牙不太友好,不过我和小妹都觉得还不错。房东曾提了一句现在苏州的鸡头米都140多元一斤了,荷塘三鲜里放了不少鸡头米,还是很良心的。响油鳝糊跟印象中的味道差不多,点赞。
4月12日
早饭还是决定吃哑巴生煎。今天我去买回来吃,估计我来回走一趟都比老妈单程用的时间短 一早还是下着细密的小雨,街上还没什么人,老城区一片静谧之美。
走到哑巴生煎还不到7点,也许是工作日的缘故,店门前没有人,店里也只坐了3、4桌客人。
叫了滴滴去虎丘,导航直接给指到了北门,司机说可能是因为南门那边修路,到了地方我们跟司机都很疑惑,门口好像没看到什么人。
虎丘北门处建筑,但没有虎丘字样
进门后工作人员推荐坐观光车,说可以绕虎丘一大圈,然后停在云岩寺塔,20元/人。想想可以让老妈少走一些路,就决定坐车。同车的还有几位听口音来自天津的叔叔阿姨,是他们看到了刻着“虎丘”的石头,于是我和小妹也过去留了影。不过上观光车后司机说上去还有刻字的石头呢,才想起原来来苏州的旧照中,合影的虎丘石头跟这块刻字的石头是不一样的。
到云岩寺塔后一路走过致爽阁、双井桥、第三泉、二仙亭、剑池、千人石、憨憨泉,好像只有虎丘剑池有些印象,其他都觉得自己是第一次看到。
这个第三泉不知又是谁给排名的?
这张老照片拍照的地点应该跟上一张是一个吧?
从虎丘回市区,直接定位在姑苏家宴。虽然是工作日,人也不少,但不用等位。苏式东坡肉比第一天中午吃的好太多了,太湖白鱼很鲜,莼菜银鱼汤让我有种错觉,总觉得是杭州菜,因为最初对莼菜有印象就是西湖莼菜汤。再加个青菜总共三菜一汤都被我们消灭干净了。一个服务员小妹还贴心地过来问我们菜的口味是否习惯,当然没问题了 结账的时候跟昨天在苏州太太一样,可以用点评的团购券,又节约了二三十元
4月13日
计划去苏博,早饭就去房东推荐的伟记奥面馆吃奥灶面,吃完可以顺路走到苏博。馆子不大,十来张桌子吧,坐得满满当当的,听说话大部分是苏州本地人。我一大早不想吃焖肉或大排,小妹爱吃肉,就点了一碗焖肉面、一碗爆鳝面,因为早饭吃不多,所以三个人两大碗面足够了。点单后把小票交给出面窗口,面做好后工作人员会喊,XX面和XX面好了,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单。面端上桌就开始分,也忘记拍照了 老妈说焖肉面不错,我感觉爆鳝一般,因为觉得黄鳝是江浙一带的特色,又不像爆鱼还得吐刺才点的,可是味道和口感都没我想的好,还是那天的响油鳝糊更好吃。
出门走到平江路上
吃过饭往苏博走,还是那天去拙政园的那条路,但半路就开始有修路的工人在干活儿。周日那天还没看到修路,今天路就被开膛了 虽然在苏州去的地方并不多,但路过的好多地点都在修路,有时司机师傅也说苏州的交通不行,所以修地铁、道路拓宽这几年一直在进行。
快到拙政园、苏博时会过一条小河,今天天气好又不赶时间,就在桥上拍照留念,还在拙政园门口补拍了照片,因为那天下雨人又多没拍照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祖籍苏州的华人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入到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我们只参观了基本陈列展厅的“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看了一部分,“吴门书画”在二楼,跟小妹粗粗地走了一圈,老妈因为体力问题在楼下等我们。
最喜欢的两件展品也是苏博的镇馆之宝之二----真珠舍利宝幢和秘色瓷莲花碗。这两件一件繁复精致,一件古朴简约。宝幢是北宋时制作完成的,是用真珠(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供奉舍利子的容器。这件器物包含了木雕、金银丝编织、珍珠镶嵌等工艺,反映了当时手工艺的发展水平及杰出的审美。这件精美的容器也反映了当时人对佛非常虔诚的一种状态。
下边三张天王像是真珠舍利宝幢内函的三面,是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其中的三个,因为角度原因第四张拍不到。内函就是盛放宝幢的内盒,外函损毁严重,所以没有展出。据说天王像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遗风,也就是“莼菜条”线描笔法。不懂绘画,就是觉得历经一千多年画像颜色还那么鲜艳很神奇,讲解说是因为用了天然原料做颜料,分子稳定性比较高,所以颜色不容易脱落。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记得第一次看到四大天王是在北海公园西天梵境的天王殿里,但对天王的形象不熟悉,不知没拍到的是哪位天王?
秘色瓷莲花碗是中国出土的第一件秘色瓷,这种瓷器为古代皇宫专属,普通老百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虎丘塔里出现也算镇塔之宝了,现在是苏博的镇馆之宝。在展厅外翠绿竹子的映衬下,这件瓷碗会更显美妙,不过人太多了,可能人少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苏博的竹子都是贝大师亲自从浙江安吉挑选的,为的是取“平安、吉祥”的寓意。我们在离开之前看到好多人在竹林里凹造型,不过并没有去凑热闹。
地下一层在展出大足石刻,看那些石刻虽然很多都是残像,但无论是菩萨还是常人都是眉眼细长,面带微笑,体态优美,比例匀称,让人一望之下就会有气定神闲、平安喜乐之感。
看二楼还有“吴门书画”展,老妈已经不想走了,我和小妹上楼去看了下,然后意外发现西廊这里拍照太美了。小妹那张拍得不太好,不过人比较多,也就没再重拍。
一层的这个窗也很美
走到东边休息区,看到一片紫藤,必须得留影。
苏博出口是在太平天国忠王府,看到雕花门窗很好看,就想给小妹拍照然后再给老妈拍几张,可就在我们拍照的时候,老妈自己已经走了
马上就到出口了,老妈也有点儿不耐烦了
午饭打算去桃花源记解决,查了下平江路2店比较近,可是导航显示要绕一大圈,疑惑是不是中间有段路在修路。小妹给店里打电话,问从拙政园过去怎么走,那边工作人员可能告诉小妹并没有修路,直接向南再向东走“404”巷就能看到。听着小妹重复404巷觉得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巷子名,然后在地图上一看,是狮林寺巷 南方和北方发音的差距如此之大。
桃花源记是个网红店,其实菜品就是诸如八仙鸡汤馄饨、梅干菜酱肉焖饭、苏式香糟爆鱼之类的,味道还行吧,主要年轻人特别多,我们过去已经1点了,还等了会儿位子。为了点菜不纠结(因为菜单正反两面密密麻麻的),就团了个套餐又加了青菜,最后也没吃完。就不放照片了,想去打卡的朋友尽量错过饭点去就是了。
回到民宿休息到4点,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苏州了,还没去过观前街呢,决定去走走。问小妹说不想活动,老妈是走不动,就自己出门。一路走过去看到了房东给画的位置图上的好几个地点,比如松鹤楼、品芳(忘了拍照了)、鱼食饭稻(只是看着建筑门窗很有意思拍的,回去才发现是鱼食饭稻)
还经过一个探花府,以及苏州第一初级中学(这个该怎么简称呢,苏州一初?)
观前街原来是跟王府井很类似的一条街啊,只不过规模小得多。看叶受和是百年老店,就进去闲逛。看到有青团还有肉月饼,想着准备回去时买品芳的青团,就买了几个肉月饼,其他点心也不想买了,明天去上海,不想增加行李的负担。叶受和对面是稻香村和陆稿荐。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之争由来已久,到底谁更正宗也没有定论,不过在京都是买三禾稻香村,也就是北京稻香村,虽然来到了苏州,但现在才看到,也许是和苏州稻香村无缘。陆稿荐的酱肉据说很有名,但同样基于不想增加行李的负担的原因,晚上又不想吃肉食,只是看看就离开了。
玄妙观增加了观前街的历史感,看了下介绍,建于公元276年,是西晋时期最大的道观。不过大门紧闭,不知是有法事时才开门,还是到了关门的时间?回去的路上买了牛奶、水果和品芳青团,今天晚饭变变花样。晚上老妈不想出门,这几天大部分时候都是点粥和青菜的外卖,然后发现曼玲粥不错,量大,味道好
4月14日
早晨从苏州去上海,票买到了上海站,因为小妹订了南京东路附近的酒店。从上海站到酒店地铁只有4站地,但需要倒车,还是选择了打车。路过上海博物馆时感觉好亲切 因为02年就在这里拍过照。到酒店后前台看着还行,房间里就显得有些陈旧了,小妹说500元的房间就这样啊,我说可以了,这地段,又是套间,不可能便宜,胜在出行方便。后来发现服务也不行,打扫卫生、多要瓶水都得跟前台或服务员说不止一次。那几天很怀念无锡淳朴的服务员和苏州很nice的房东。
点评上搜了下酒店周围的美食,看到有个翠亭酒家感觉不错,准备在那儿解决午饭。一进翠亭的门,就看到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然后门口的小姑娘问“有预约吗?”听到我们说没有后,小姑娘说最少得等位40分钟。想想还是换地儿吧,不过还是提前预约了晚上的位子。然后就看到了隔壁的德兴馆,看着百年老店的字样,真的不太想去,不过周围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选它了。
点了三鲜大面、小笼和两个菜(忘了是啥了,反正一般般)。三鲜大面50元一大碗,里边有肘子肉、熏鱼块和爆鳝,我没吃,老妈和小妹说还不错,小笼我觉得也还行。因为离得近,第二天早上又来吃早饭,点了虾仁鲜肉小馄饨、双档(里边有面筋和百叶的一碗汤)、贡圆粉丝汤和生煎。馆子里没几个人,生煎和粉丝汤催了半天才做出来,粉丝汤连香菜或小葱都没放,直接就给端上来了。即使我不可能成为回头客,也不能这样敷衍我啊,这不是砸自己的牌子吗?生煎也一般般,所以后两天再也没去那儿吃早饭。
午饭后我说想出去走走,老妈和小妹要在酒店休息,于是自己去用脚步丈量上海,来上海之前就一直想着这回一定要去淮海路漫步。因为据说上海人有一句老话:“外地人爱去南京路,上海人爱逛淮海路”。淮海中路也就是原来的霞飞路,是以法国著名将军--霞飞(Joffre)命名的。那时的霞飞路英文名叫Avenue Joffre,也就是霞飞大道。巴黎有香榭丽舍大道,纽约有第五大道,当时的霞飞路可是和这些大街齐名的。1950年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霞飞路改名为淮海路。
还有一次看矮大紧的节目,他说他小时候跟着奶奶在上海生活了好几年,后来才回到北京,所以对上海还是很有感情的。他建议来上海可以在复兴中路走走,于是决定就去淮海中路和复兴中路那一带。查了下导航,从酒店去淮海中路要经过天津路、广西北路、福州路、人民大道、黄陂北路、延安东路辅路、成都南路,到淮海中路后再经汾阳路可到复兴中路。
走到人民广场,看到上海博物馆才想起忘记带自拍杆了,只好只拍了上博。要不可以自拍一张跟02年的旧照对比一下
02年旧照
继续行走在人民大道上,竟然看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原来人民广场的名称是这么来的。不过曾经的几次上海之行好像只在02年来过人民广场,所以一直不知道市政府竟然在这儿。
走到延安东路高架桥这里,在过街天桥上数了一下,加上人行桥一共有四层,真是典型的交通向空中发展的样本。
路过淮海中路的光明邨大酒家,看到几十人排了两队在等着买鲜肉月饼和卤制品。要不是已经在苏州吃过叶受和的鲜肉月饼,可能我也会排队等着买肉月饼 不过也在心里暗笑我们真是一个爱吃、会吃的民族。
梧桐树都已经发了新枝,往远处看,街道尽头就像是拱形绿荫的山洞。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年轻的姑娘们从红房子西餐厅出发,一路买包子、吃咖喱饺、吃冰糕、吃掼奶油、吃拿破仑,一路吃过去,沿途一路看衣服、试鞋子,一直逛到外滩再回家。原来我们现在的时尚生活,早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就已经流行过了,怪不得上海人骨子里自有只有她们是精致的、洋气的感觉
从汾阳路往复兴中路走,意外地看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原来之前听到的或激昂或悠扬的琴声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来到复兴中路,又偶遇了上海交响乐团,今天有不少surprise呢
看到一队大爷刚拍完对面一组建筑收兵了,离得远看不清楚,没看到墙上有“优秀历史建筑”的牌子,于是盲目地拍了两张照片。看看已经4点,就导航查了下最近的地铁站在哪儿,坐地铁回酒店了。回去后问了度娘,原来最后看到的这组建筑是伊丽莎白公寓,现在叫复中公寓,建于1930年,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预约了翠亭酒家六点的位子,五点半到的时候楼下已经坐满,只能上楼了。小妹和老妈下午没活动,不太饿,于是点了椒盐排条、草头圈子、荠菜豆腐汤。圈子就是猪大肠,处理得很干净,而且咸香软烂,椒盐排条外酥里嫩,荠菜豆腐汤喝着清淡又舒服,这几个菜是很适合晚上的一餐。
吃过饭,去外滩赏夜景。走到南京东路上,就感受到人真不少。过红绿灯时,有警察叫大家在线后边等着,绿灯了才放行。估计是因为有些人习惯了不看红绿灯就闯,所以才有警察叔叔维持秩序。
往观景台走的台阶处,一直有广播在提醒“人多,请勿停留”。感觉上海的城市管理比北京好很多,地铁里也一直有“下台阶请勿看手机”,“手机声音请勿外放,以免影响他人”的提示广播。在北京经常能碰到手机声音外放的人,特别讨厌,有时车厢协管员会提醒,但没有协管员的时候只能自己躲开了事
看过夜景,眼看快8点了,老妈也走不动了,小妹查了个2站可以坐回酒店的公交车。原来来上海或打车或地铁,好像很少坐公交车,这次发现上海公交的站名很有意思,都是用两条路连在一起来命名站点,比如河南中路南京东路,北京东路福建中路,应该大家看站名就知道该在哪里下车吧。让我想起了北京的两个站名“北京西站南广场东”和“东北旺西路南口” ,都是很有特色的站名
4月15日
一早去德兴馆吃早饭,之前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早饭过后小妹说坐公交去上博挺近的,不过走去公交站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就当是早晨散步了。
到了上博门口,看石狮子挺好玩儿的。原来更早一些的狮子(左起第三个是辟邪)都这么萌吗?
上博的工作人员很不错,进门后去服务台处拿导览,一位工作人员问需不需要给老人租个轮椅,免费使用,只需要交押金。老妈坚决地说不需要,不过后来老妈逛了2个小时也就累了。书法馆和绘画馆都没开放,但我们也没有看完其他展馆。
上楼后才知道一楼可以办理付费导览服务,但想想老妈估计逛不了那么久,就把少量可以扫码听讲解的展品听了听。玉器馆的展品一路看下来,感觉中国那么早就已经有玉器了,说明生活富足,起码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追求精神文明。
龙纹鲜卑头---鲜卑头,即胡语所言的带钩或带扣。《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
这件玉器采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通体透雕一条蜷曲的蟠龙,龙身上部曾嵌有宝石,现已全部脱失。器背两侧有铭文,记录了制作时间、制作机构、器物名称、用工人数、监造者姓名等非常有价值的内容。据文字而考,此白玉带钩为“御府”所造,应当为皇室用具,一般认为系晋代某位皇帝的御用之物。此外,上古玉器一般很少雕刻铭文,明清时才较多出现,在魏晋时期就出现如此多铭文,弥足珍贵。
莲鹭纹炉顶,上海青浦出土的元代玉器。炉顶,即古代香炉盖上的钮,一般采用透雕形式,底部则凿孔以供香气散发。莲鹭纹不仅具有装饰意义,同时寓意着“一路连科”的期望,为古代读书人的文房装饰所好。
不懂瓷器,但陶瓷馆一路看下来,除了很好辨认的色彩绚丽的唐三彩,感觉还是宋、明、清的瓷器最好看。宋代的瓷器虽然都是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也无艳彩涂绘,但自有温润恬静之美。明清的五彩斑斓,纹理装饰不仅有皇家御用的龙凤图案,也有普通百姓日常家用的从动物、植物到人物的纹饰,可以说无所不包。
从上博出来打车直奔翠亭酒家,今天提前跟前台说给预留一楼的桌子。昨晚怕吃不动的酱油红烧肉今天点了,还点了竹网鲈鱼、鸡毛菜炒百叶丝和西湖牛肉羹。红烧肉甜咸适度,肥而不腻,烤鲈鱼肉质鲜嫩,连烤过的葱片也很好吃。鸡毛菜很新鲜,搭配百叶丝清爽适口。小妹说西湖牛肉羹没有我家附近驴肉馆的西湖驴肉羹好喝,因为那个料更足 我觉得翠亭酒家也很良心了,吃了两顿饭点的菜没有踩雷的。
吃过饭送老妈回酒店休息,我和小妹商量出门买点心吃。查了下南京西路王家沙点心店的鲜肉月饼和青团都很有名,决定就去他家。到了王家沙,被告知鲜肉月饼不知啥时候有,今天的青团也只剩下咸蛋黄肉松的 既然来了,还是买了一盒青团。后来小妹说还是苏州品芳的青团好吃,我倒是觉得这个也还好,就是我们住酒店,剩下的冷了没法儿加热,如果住民宿再加热一下会更好吃。
看好多人排队买王家沙的包子,想着应该不错吧,但没有肉包子,就买了香菇青菜、火腿萝卜丝和水晶豆沙包。爱吃肉的小妹不吃豆沙包,说那两种馅儿的也一般 可是那么多人排队买,不知是不是我们的口味跟上海人不同?我们拿回酒店已经不太热了,也许加热一下会好一些。
4月16日
计划去东方明珠和中华艺术宫,提前查过距酒店三四百米有个小杨生煎,于是决定去那里吃早饭。之前来上海吃过几次小杨生煎,觉得第一次吃时感觉最好,可能后边几次没有新鲜感了
今天选择的这家店看来已经有些年头了,地面、墙面和桌椅都有些旧旧的感觉,点了两份小杨生煎和牛肉米粉、鸭血粉丝汤。小杨生煎能接受,中规中矩,米粉和鸭血粉丝汤也还行吧,不惊艳也没踩雷。吃过饭坐地铁去了东方明珠。
本来计划今天登东方明珠观景呢,可是老妈也许不想让我再多花钱了,今早坚定地说不去登塔了。我曾经在02年登过塔,所以建议要不老妈和小妹上塔,我在下边等她们,老妈也不同意,于是就在东方明珠下和环形天桥上拍照留念。
02年东方明珠旧照,好像是请路人给拍的。光线不好,人很黑的样子
离开陆家嘴,依然选择地铁去中华艺术宫。
中华艺术宫就是原来的世博园中国馆,以前来时看过多媒体的《清明上河图》。这次想着老妈体力有限,虽然里边还有其他展览,依然只是直奔《清明上河图》。老妈觉得多媒体的《清明上河图》很有意思,从白天到晚上,驮着炭的毛驴,骑驴出城的旅客,抬着轿子步履匆匆入城的队伍,岸边停泊及水中行驶的船只。虹桥上对着即将过桥的大船大声示警的人们,小酒馆里喝酒划拳的客人,路边嬉戏的孩童,沿街巡视的听差,图像与画面配合,仿佛是一部宋朝时期的电影作品。老妈说好多场景跟她记忆中的小时候的生活很像。
从中华艺术宫出来,搜到不远处有个新白鹿餐厅,看评价不错,就去那儿吃午饭。正值中午饭点,等位的人还挺多,在等位时团了个3-4人餐,虽然对我们3人来说菜量有点儿大,但菜品都很不错,而且还没去杭州,就提前品尝了杭帮菜
4月17日
一早从上海去杭州,高铁是上海南-杭州东的,怕堵车还是选择地铁前往。上海南站跟北京南站有点儿类似,好像比北京南站稍微小一些。
到杭州后打车去酒店,杭州东站打车的人比出租车少多了 后来司机还说他排了半天队遇到我们距离比较近,有点儿不划算。到酒店后发现酒店前边在修路,后边在修地铁,想着先试一晚,如果晚上太吵就换个酒店,小妹说她看到离我们的酒店不远有和颐至尚。不过第一晚没感觉吵,也就没有换酒店。
放下行李稍事休息,赶紧去吃午饭。楼下很近就有家知味观,就选它吧。不过菜品端上来感觉都一般,尤其是服务员都是阿姨叔叔级别的,卫生状况也让人不太满意。也不知是知味观没落了,还是这家店不行。
吃过饭休息到五点,想去看看西湖的夜景,于是换了衣服出门。来到杭州天气终于有点儿江南春天的样子了,还稍微感觉有些热。在苏州和上海出租车司机都说今年相对冷,往年这时候已经很热了。
从延安路一路走到西湖大道,来到涌金门这里老妈已经很累了。在湖边赏了会儿景,拍了几张照片就开始往回走。
叫了滴滴直接去天兴楼,因为中午吃过饭就想着晚上还是去个杭帮菜馆吧。天兴楼距离酒店不远,吃完饭回酒店老妈不用走很远。刚进门觉得服务员不够热情,装修又有点儿老旧,以为有可能会踩坑。不过点了卤鸭,瑶柱虾皮蒸蛋羹,杭州三鲜和葱煎包,几个菜和主食都不错。尤其是葱煎包,发面的小包子比那些生煎、小笼口感都好。就是服务员服务水平有点儿参差不齐,当天打包要双一次性筷子,一位没穿服务员服装的姐姐给找了好几个人后找到筷子在哪儿了。第二天晚上过去打包两份葱煎包,服务员说得等半小时以上,不知是真话还是觉得订单金额太小,不想接。
4月18日
计划去浙江博物馆,一早在酒店吃过早饭,小妹说公交能直达。坐杭州的公交发现一个便利的地方,一台手机是可以重复刷码的,只要在支付宝出行里刷新一下就可以给下一个人刷。我们一早为给老妈找零钱还耽误了一点儿时间,不过每个手机只能刷码一次这个概念是在上海坐公交时留下的,看来每个城市不一样,或者公交司机了解的不全面。
我们预约的是浙博孤山馆区。公交下车后浙博就在跟前,很方便。孤山馆区包含一片古建筑群,包括文渊阁,罗汉堂,御座房。但感觉杭州的古建筑少了些古风,有现代仿制之感,连文创店里的布置也感觉很潦草,缺乏文化底蕴,配不上曾经的南宋都城的名号。
看过文渊阁、雷峰塔文物馆和昆山片玉,就来到了宋元明清漆器艺术陈列馆,这是今天最喜欢的展品了。剔红的观感最悦目,用色艳丽,雕刻的花鸟、人物、动物纤细精致,就好像在欣赏画一样。
从漆器馆出来已经12点多了,想着不再参观其他的馆了,准备叫个车去吃饭。但周末车多路堵,叫了滴滴半天都没有车,出租车也看不到,只好坐了条旅游专线到南山路,然后去外婆家。幸好西湖天地店等位的人不多,不一会儿就排到了。点了外婆小牛肉、龙井虾仁、青蒜笋衣和宋嫂鱼羹,都很合我们的口味。好像在北京还真没去吃过外婆家,每次计划去的时候,到门口都一堆等位的人,然后就换地方了 服务员小妹很贴心,结账后还说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我们说都很满意,计划明天继续在外婆家用餐
4月19日
今天的计划是漫步苏堤,在此之前先去参观昨天就想去而没有体力去的岳王庙。岳王庙也是可以坐公交车前往,好像是一条旅游专线,车很小,类似于中巴似的。上车就没座,站了一路 (还好老妈有座)。有点儿搞不懂既然开通这种旅游线路,为什么不用大车,尤其是旅游旺季已经开始了。
岳王庙包含岳飞纪念馆、岳飞墓、碑廊、正气轩、南枝巢等。
正如下边这块解说牌上所说,有四个人跪在岳飞墓的进口处。岳飞墓旁边是岳云的墓,到底岳飞墓是衣冠冢还是里边有遗体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岳飞无辜被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隗顺死前,又将此事告诉儿子,并说:岳帅精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
20年后,宋孝宗赵昚即位,准备北伐,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谥武穆,并高价征寻岳飞的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
但很多专家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可信,起码说明在民众心中岳飞是英雄,他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仰,这就足够了。
从岳王庙出来就往苏堤走了,来到杭州,怎么着也得在西湖边多走走,感受人间天堂的美好。首先经过了曲院风荷,可是看了下导游图,还是放弃了,就在竹素园前给老妈拍了张照片。
这位大叔还挺有意思,不仅出镜,还看着镜头
一直都是我们帮老妈打开便携凳,今天老妈想自己打开,我给做了下示范
这边虽然逆光,不过有艘船经过,赶紧给小妹拍了一张。
西湖虽然很美,没有建筑或船景色还是平淡了些 在苏堤上一路经过了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切实感受了苏堤春晓的魅力。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湖边杜鹃等时令花在尽情绽放,不时能听到莺莺燕燕的鸟鸣。还看到有黑白相间的小鸟飞过头顶,可惜除了经常能看到的喜鹊等(有一次还认识了戴胜),其他鸟都不熟,不知是什么鸟
觉得林荫路不错,让小妹给拍了一张。后边开白花的树是不是槐树当时也没注意。
走到苏堤春晓,老妈走不动了,准备往回返,于是开始向观光车招手,可是每辆车基本都是剩一个或两个座位。后来老妈说不行还是自己走吧,我说不行就我或小妹陪老妈坐车,另一个人走路回去。还好不久来了一辆观光车正好还有3个座位。运气不错!20元/人从苏堤春晓坐到断桥残雪,比自己腿着舒服多了
小妹本来想走到三潭印月那里,我说带着老妈肯定得以老妈的体力为考量,反正西湖十景要想都看到,至少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得来一次杭州才行。比如断桥残雪得冬天来,平湖秋月得秋天赏,曲院风荷就是盛夏的美景了。
从苏堤返回酒店附近,依然去吃外婆家。这次点了西湖醋鱼、鲞蒸肉饼、山药炒莴笋和干炸臭豆腐。鲞蒸肉饼有点儿咸,其他都很不错。
半个月的江南行结束了,明天就要回京,希望这次旅行能带给老妈美好的回忆(老妈特地每天都记日记,说年龄大了,很容易就忘记了)。也希望老妈的身体健健康康的,以后继续带老妈出门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