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之旅第四天,4月10日,我们去柯岩。柯岩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在绍兴城西,距离市区10多公里。我们I打车半个小时后到达。
柯岩景区是由柯岩、鉴湖和鲁镇连在一起的景点,其中柯岩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它以石景而著名,柯岩的石头质量好,是一处有四百多年的采石场,和东湖一样,经历了漫长的不断采石,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岩、石潭、石壁等石景。其中最著名的是石佛和云骨。
我们提前网上买了柯岩、鉴湖和鲁镇的通票100元,(含从柯岩到鉴湖的乌篷船和从鉴湖到鲁镇的画舫),旅游路线可以从柯岩——鉴湖——鲁镇,也可以从鲁镇——鉴湖——柯岩。
柯岩景区有莲花听音、石佛、云骨、镜水湾、名仕苑、普照寺等景点。我们从柯岩进入,进门右拐,首先看到一照壁,上有“一炷烛天”四个大字,不太明白其真正含义,只是拍了照片继续前行。
没走多远便是佛心莲花坪,莲花是全国最大的石莲花,由99块巨石铺成,半径为9.9米,对着莲花的一面弧形回音壁上,刻有《金刚经》,我们驻足观看,据说站在莲心处,面壁低语,便能听到回音,所以,这一景观称谓“莲花听音”。
转过身,著名的“柯岩大佛”和“云骨”就在眼前,平地而起,大佛盘坐在湖边的一块岩石内,高额宽颊,法相敦厚慈祥,左手扶膝,右手做讲经说法状,我们心中一阵欢喜,连忙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三拜菩萨,祈愿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健康!
石佛高20.8米,开凿于隋朝,竣工于初唐,由祖孙三代匠人完成,佛像和岩石融为一体,上半身凿刻得非常精致,形态出神入化,下半身和岩石浑然一体,看上去很是坚固,外面由岩石包裹着,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大佛被保护得非常完整,历经千年,笑容依如当初!
佛像旁边的“云骨”,是采石形成的一大奇观,形体曲折,上宽下窄,犹如一座颠倒宝塔,远远望去,宛如一柱烟雾,袅袅升空,更像是一炷香插于此地,香柱是与神灵菩萨的沟通工具,突然明白,门口那“一炷烛天”的含义了!“一炷烛天”就是向上天的祈祷!可惜我们只是隔湖拍照,近在咫尺,怎么就没有走到跟前,去认真观赏呢,甚是遗憾!
柯岩大佛后面有一座寺庙——普照寺。我们不远千里来到柯岩,与佛有缘,一定要进去参拜。
普照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依山就势,气势恢宏,门头上的匾额“普照寺”是著名的赵朴初居士题字。据记载,古时候的采石场,工具简陋,技术落后,操作很是危险,采石工和家人多信佛,以祈求菩萨的保佑,所以,普照寺和柯岩大佛就成为了他们的心灵寄托和抚慰!
寺庙里人不多,我们拾阶而上,来到二层平台,这里放置着转经筒,印象中藏传佛教才有转经筒,没想到在内地寺庙也能看到,我们走上前去,一一拨动,此刻,仿佛耳边响起歌声:“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每个大殿门口的案桌上都备有香,游客可以自助扫码付款上香,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寺庙里没有人负责收款,全靠游客自觉,走进寺庙上香的都是虔诚的佛家弟子或香客,我们扫码付了款,在每个大殿前上香跪拜,佛菩萨保佑平安!
大雄宝殿两侧的围廊壁画很是壮观,壁画是关于释迦摩尼佛从出家到涅槃成佛的传奇故事,增添了寺院的佛教文化氛围,回来后,云很是后悔没有把壁画用视频方式拍下来。
从普照寺出来,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穿过镜水湾景区,往鉴湖走去,路过一广场,中心有一石雕头像,正面白色,背面黑色,白色代表人性本善,黑色代表人性本恶。还有三根汉白玉雕像,分别为孔子、老子和释加牟尼佛雕像,象征着儒、道、佛三教相聚,此处被称为“三聚同源”。
继续往前走,看到一顶超大乌毡帽,已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是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乌毡帽在绍兴已沿袭千年之久,与乌篷船,乌干菜合称为“绍兴三乌”,尤其是鲁迅先生文学作品里的人物特征描写,更使大家耳熟能详,在硕大的乌毡帽下,游人们可以乘凉休息用餐。
路过名士苑,这里展现了绍兴从古至今的大禹、勾践、王羲之、秋瑾、蔡元培、周恩来等名人雕像,有周恩来总理的“我是绍兴人”手迹,有毛主席的诗词“鉴湖越台名士乡……”。在此处,我们恰遇一群春游和瞻仰先贤的中学生。
鉴湖是绍兴的三大湖之一,也被称作“母亲之湖”,湖水清澈,水质好,据说,酿造著名的绍兴黄酒用的就是鉴湖之水。从柯岩到鉴湖可坐乌篷船,我们坐上乌篷船,兴奋又有点小胆怯,乌篷船也叫脚划船,因为船夫多用脚划桨,船上的竹篷是黑色,所以叫乌篷船。
泛舟湖上,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郁郁葱葱,宛如王羲之赞叹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出了码头,我们先来到镜水桥,这里之前是一座浮桥,后来两边加上了翅膀,形状像乌篷船,桥更加稳固,也更具有绍兴特点!
鉴湖之美,不仅美在那清澈的水,更美在那白玉长堤(也叫古纤道)的点缀。白玉长堤是游人们拍照留影的最佳景点,站在桥上,放眼鉴湖,一阵阵清爽的微风拂来,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远处是层山叠翠,我在想,若是这白玉长堤冬天下了雪,那便是真正的白玉长堤了,景色又该是何等的美妙啊!
过了古纤道,我们坐画舫去鲁镇。鲁镇是新建小镇,景区融合了水乡小镇的民俗、建筑韵味和自然景色,是百年前绍兴水乡古镇的再现,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
飞檐翘角的奎文阁,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小桥流水,随处都能看到鲁迅作品中的人物雕像,走进鲁镇,便走进鲁迅的作品。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赶上看戏,都是鲁迅作品里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经典人物和情节,可惜我们没有赶上,只在戏台前休息了片刻,走马观花似的穿过街道便出了整个景区。
柯岩景区美得名符其实,如果细玩,大概得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只用了半天时间,好几个地方没有走到,不过重要景点都看到了。正是中午十分,大家早饭吃得晚,也不觉得饿,于是,我们一鼓作气打车直奔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离柯岩景区很近,打车不到半小时,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商业气息相对没那么浓厚。老街依河而建,河水很好,清亮透彻,河南面多为民居,河北面是商铺,两岸之间古桥相连。各种商铺看上去都很陈旧,我喜欢这种古朴的原始味道的水乡古镇,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上,河里偶尔有乌篷船划过,两岸的商铺,卖干菜和腊肉腊肠的占多数,有的商店临河屋檐下悬挂着正在晾晒的腊肠腊肉,这里听不到汽车来往的噪音,看不见人们赶路的匆忙身影,一切都是那么从容淡定悠闲自得,使你不由得爱上这美丽的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的腊肠腊肉,仁昌酱油很是闻名,还有梅干菜、乌干菜、茴香豆,街边的商铺上随处可以买到这些安昌特产,我们买了茴香豆、乌干菜等,心满意足地满载而归!
晚饭我们准备吃仓桥直街上的小绍兴,来到饭店,发现吃客人山人海,不得不等位,抱定要吃小绍兴的决心,我们不怕等哈!提起小绍兴,不由得让我想起电视剧《小绍兴传奇》,那个头戴乌毡帽,肩挑担子的小伙子,每天过街串巷地喊着:“鸡头~鸡脚~”。
终于有我们的位子了,二楼靠窗的位置,尽管有点拥挤但毕竟能坐下来吃美食了,我们很是高兴。点了菜,要上一壶青梅酒,喝到兴处,我和云学起了划拳:“姐俩好啊,五魁首啊,六六六啊,八匹马呀~~”。她们仨不停地拍照录影,哈哈哈!我们的笑声,喊叫声,此起彼伏,声音比那邻桌男子们还要高,想必整个二楼都能听到这桌来自北方的女子,如此的肆无忌惮,豪放不羁!
没想到青梅酒竟然还有些劲道,我喝的有了六七分酒意,大家也都有点晕乎,感觉好奇妙。酒足饭饱,我们漫步回酒店。夜幕下的仓桥直街,被灯光点缀得五彩缤纷,“花开看半,酒饮微醺”,趁着微醉我们一路笑声,一路欢唱,回到房间,酒意依然还在,躺在床上,继续唱,歌唱生活多么美好,歌唱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绍兴之旅第五天,4月11号,我们放慢了节奏,休闲游,上午看看市内的八字桥,下午购物。早晨自然睡醒后,去我们每天吃早饭的“同心美食”吃各种美食,同心屋早点琳琅满目,花样很多,味道极美!
早饭后,我们步行来到了八字桥。桥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状如八字,故名八字桥。八字桥被称为中国古代“立交桥”。
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得较为完整,房屋看上去有点破旧凌乱,游人较少,街道两边没有商铺,当地的居民保留着江南原本的生活方式,河里洗衣,河边晾晒,河里的乌篷船,仿佛承载着千年绍兴的生活沉浮。
我们沿着河边,漫无目的地游走,随意欣赏着周边的景色,既羡慕这里的人们慢节奏的悠闲生活,感觉生活在这江南古镇,是多么的浪漫,又觉得如果常年住在这河边底矮的房屋里,没有北方和高楼上的充足阳光,那得多么阴暗潮湿啊!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朋友,她说很受不了北方的灿烂阳光,时常怀念南方家乡的阴雨绵绵。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在每一个人心中,无论南方北方,家乡永远是美好的!
绍兴之旅的最后一天,4月12日,我们兵分两路,三位姐妹因为要从上海坐飞机回庄,她们上午便直奔上海。我和兰傍晚坐火车返程,正好利用上午的时间踏访兰亭。
兰亭因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集”闻名中外。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此植兰,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
兰亭景区最为经典的是中心处的曲水流觞,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御碑亭、墨华亭、王右军祠等景点。
在这暮春之时,我和兰来到兰亭!从昨晚开始,淅沥沥的雨就一直下个不停,等我们走进兰亭时,雨恰好停了!雨后的兰亭,格外清新翠碧,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中有很多新冒出的竹笋,有的是刚刚破土,露出了尖尖的嫩芽,有的已经几十厘米高,有的已经长成竹子,来自北方的我们,被这漂亮的竹林和竹笋惊呆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画,美不胜收!
我们来到鹅池,池里放养着几只大白鹅,王羲之喜欢养鹅,看鹅,写鹅字。鹅池旁边建有一鹅池碑,传说,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两字,忽听圣旨到,不敢怠慢,刚写一鹅字,便放下笔赶紧去接旨,正在一旁观看父亲写字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池字,仔细看,鹅字瘦,池字肥,父子合璧,人们称这碑也叫父子碑!
御碑亭,亭中御碑系乾隆年间原物,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摹的《兰亭序集》原文,背面是乾隆皇帝亲笔写的诗文《兰亭即事》,落款乾隆御笔。
曲水流觞是兰亭的中心景点,一条之字形小河弯弯曲曲,河水清澈,缓缓流淌,河边一块石头上写有“流水曲觞”四个字,人们可以无限想象王羲之《兰亭序集》中之欢快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我和兰突发奇想,虽说其她三姐妹未能“群贤毕至”,只我俩也要穿越时空,来一次流水曲觞,吟诗作乐。我们把漂亮的树叶放到河中假作流觞,充满激情地吟诵:“暮春之初,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我们旁若无人地表演吟诵,引得游人纷纷夸赞:“玩得好!玩得好!”
我俩余兴未消,来到临池十八缸景点,开始书法表演秀。
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3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了,有一次王羲之觉得他写的“大”的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3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18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
我们找来一根木棍作毛笔,一缸一缸,一坪一坪地学起了王献之练字,又很不谦虚、煞有介事地挥笔描写那个“大”字,演得认真入戏,满心欢喜,遗憾地是另外三姐妹此时已经在去上海的列车上,不然我们“群贤毕至”,角色扮演,那场面、那气氛一定是更加欢快美好!
我和兰玩得不亦乐乎,忘了时间,转眼就到下午一点,我们加快步伐,从兰亭碑林到王右军祠,再跨过兰亭江,最后在出口处,参观了兰亭博物馆。
从博物馆出来,雨又开始下起来,老天如此地眷顾我们,游玩的几个小时,一直没有下雨,才使得我们玩得特别尽兴,就像我们这次绍兴之旅一样,完美!
下午五点我和兰顺利登上了返程列车,一路向北。绍兴之旅,我们一起度过了七天的美好时光,期待着和亲爱的姐妹们下一次的快乐旅行,
再见了,美丽的绍兴,期待再次与你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