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禅城|佛山美食游玩攻略

作者:XIANG翔哥 显示图片

对任何一个吃货来说,都不可能不对广东感兴趣。

放眼全国,广东这个美食界的大网红真是让人嫉妒不来的存在。无论是“好吃到不需要米其林”的广州、“粤厨之乡”的顺德、美食多到让人尖叫的潮汕、海鲜生猛肥美的湛江、还是被陈晓卿加持过的东莞,在吃货圈都是地位超然的存在。一些看似低调的城市也非常能打,清远鸡、台山黄鳝饭、中山乳鸽...单拎个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甚至就连“美食荒漠”的深圳——椰子鸡也是全国第一。

难怪一有出门觅食的念头,便想着打个飞的来广东大撮一顿!

当然,“打飞的”对翔哥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翔哥我就是一个广东人——只要找个周末安排一次周边游,就能大饱口福。

这次,翔哥来到了一个卧虎藏龙的城市。或许你们都听过它的名字,却不一定了解它也是一座美食宝藏城市,这就是——佛山。
对很多广东省外的人来说,或许还不知道“世界美食之都”顺德,其实也是佛山的一个区。而在佛山的市中心禅城区,同样拥有很多的宝藏美食,名气虽然不及顺德大,但出品却丝毫不逊色——一样的够新鲜,一样的够镬气。

与此同时,作为广府文化的策源地和中国古代的“四大名镇”之一,翔哥一直认为佛山是一座底蕴深厚、岭南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尤其是在禅城,祖庙、梁园、岭南天地、南风古灶集中在方圆几公里之内。在品尝禅城美食的同时,完全可以顺道游览,感受一番传统的广府文化。

按照惯例,先把途中拍摄的美照放上来:














城市里的“老城”,往往就是这个地方文化的源头,若你在老城里漫步倘徉,一定会发掘到不少惊喜——例如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口碑老店。陪伴着这些散落在老街巷里的传统味道的,则是那一代又一代慕名而来的食客。
关于禅城的美食,翔哥会在后面的游记正文中,对这次去过的每家餐厅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根据我个人意见给个推荐分数,五★为满分(游记部分里有具体的点评)。

应记面家:★★★★
北香园:★★★★
南记食粥坊:★★★★★
大笨象小吃店:★★★★★
有记餐厅:★★★★
君临餐厅:★★★★
辉记甜品店:★★★★★
民信老铺:★★★☆
陶醉馆·创意中国菜:★★★★☆
御品猪腰:★★★★☆

在佛山,没有人不知道应记。这家始创于1936年的老字号竹升面店,如今在整个佛山已经开了二十家店面,甚至人们在街头巷尾都能闻到应记云吞面的香味。应记的总店在禅城的建设一街,我去的这家是城门头分店,位置在城门头路和汾江中路的交叉口,靠近祖庙。



大部分的客人来到这里,都是冲着他们家的鲜虾云吞面。据说应记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力过扛方法制作竹升面,所以面条的韧性才会均匀,入口爽中带滑、蛋香浓郁。云吞的个头也很喜人,里面放了大大颗的虾仁,味鲜有汁、甜而Q弹,一口一个满嘴香。可惜一碗只有四个云吞,意犹未尽的可以另外单点一份净云吞。还有汤底,看似清汤寡水,实则是用猪骨和大地鱼熬制而成,清爽得来又不会觉得乏味。


再说这个炸云吞,金黄色的外皮蓬松酥脆。趁着新鲜出炉,蘸一蘸甜辣酱,口感比起广州知名老字号吴财记的炸云吞也毫不逊色。唯一令人不悦的是春节期间居然有节日菜单,价格要比平日略贵。



【应记面家(城门头路店)】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城门头路01号。
人均消费:20元。

别看南方人好像爱吃大米不爱吃面,但其实对饺子也是情有独钟的。如果你问佛山人,哪里有好吃的饺子,那么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北香园。
北香园在城门头有一家分店,就在应记的旁边,一楼是外卖,二楼堂食。环境简简单单,却是禅城老街坊多年的情怀。据说北香园的前身,是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专营京津包饺的“北味村”。当然了,北香园与佛山街坊相伴了六十年,在保持北方包饺制作工艺的同时,口味自然也结合了南方的特色。


无论是水饺还是蒸饺,都是皮薄馅多、吹弹可破、肉厚味鲜。蘸着醋和辣酱,一口咬下去,鲜香至极。



不过,北香园最出名的还是煎饺。尤其这个紫苏煎饺,虽然里头的馅主要还是韭菜肉,但加了紫苏之后,味道清爽得来又更加芳香。


最后,用一碗猪红汤收尾。用广东话来说,北香园的饺子是“大件夹抵食”,意思就是份量大而且便宜。我们三大一小点了三个中份(每份10个)的饺子,根本吃不完,最后都打包回去做第二天的早餐了。


【北香园饺子(城门头店)】
地址:城门头路西A06号。
人均消费:20元。

粥、粉、面、饭,是广东人眼中的“四大发明”。尽管对很多佛山人来说,南记食粥坊是个吃宵夜的好地方,但实际上南记在中午的生意也很火爆。叫上几个知己好友,点上一锅粥,几个小炒,落胃最是熨帖。
店里的环境就是简简单单的大排档风格,服务也是半自助式的,想点什么菜就自己在纸条上写上菜品的名称和价格,交给服务员下单。还有,倒茶水也是自助的。



广东人爱吃粥,食材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店里最受欢迎的是新鲜猪杂粥,据说是南记的粥底都是花三个半小时熬出来的,而且还加了淮山和牛奶,所以非常顺滑软绵。粥里的猪杂是猪肝、猪肠、猪腰等几样,确实新鲜,煮的火候也恰到好处,非常鲜嫩脆口。



除了粥,南记其他菜的出品也是非常赞。紫苏炒花甲,虽然是家常菜,却非常美味。微辣的口感,一口一个停不下来。


沙姜爆猪利,非常爽脆,加了沙姜不仅能去腥,还能提鲜增香。猪利就是猪舌,因为“舌”字和“赊”同音,所以在广东,为了为图个吉利就猪舌叫做“猪利”。


还有椒丝腐乳炒通菜,出品毫不逊色于广州的高档粤菜酒楼。


再来一份干炒牛河,河粉和豆芽、牛肉在锅里爆炒,香气十足。看似简单却非常考火候,一口粥一口炒牛河,简直就是绝配。


【南记食粥坊·宵夜大排档(莲花路店)】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莲花路138号。
人均消费:50元。

老广的早餐离不开早茶,佛山是个生活节奏慢的城市,唯有“一盅两件”能让街坊们早起。这家藏匿在福宁路的大笨象小吃店,门面破旧毫不起眼,基本上只有佛山土著才知道。老板娘以前在佛山最早的儿童公园——大笨象公园的隔壁开档,所以叫做“大笨象”。
作为一家开了二十多年,主打性价比的“老茶居”,老板娘跟一众店员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店里的食客也多是公公婆婆,点上一盅两件,喝茶聊天。



店里的食物多是传统的粤式早茶点心,虽然品种不算太多,但现点现做,全是新鲜出炉。关键价格非常亲民,如今去茶楼饮个茶动辄人均五六十,但是大笨象这儿每样只要三、五元,真是点上满满一大桌都不会嫌贵。


这里的镇店之宝——金牌马仔(沙琪玛),出品堪比广州米其林一星的白天鹅玉堂春暖!别看米黄的色泽看上去不太鲜艳,但是吃起来真的很好吃,甜度适中,蓬松而不黏牙,里面加入了椰丝,吃完满口回荡着椰香和蛋香。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自从发现大笨象这家宝藏小店后,我每次过来佛山,都会到这里打包几袋金牌马仔带回广州,每次都必须是赶早来,因为通常到了中午就卖完了。


其他的点心也是真材实料,价格实惠得来,做工绝无马虎。我们总共点了八九样东西,加起来才四十块钱,性价比真是无敌。





店员阿姨服务热情、忙里偷闲还会跟你聊上几句。我个人感觉而言,佛山的老字号食店,店员的服务态度水平普遍高于广州的老字号食店。老板娘甚至还派了个利是给我儿子,虽然金额不大,但对客人来说却是好大的惊喜。


【大笨象小吃店】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142-144号。
人均消费:10元。

禅城的粤菜,虽然名气没有顺德的大,但也不乏好吃的粤菜馆。位于金鱼街的有记餐厅,已经是连续好几年上了某点评网的必吃榜。这家四十年老字号,简直就是禅城人的浓浓街坊情怀。到这里的吃饭好多都是熟客,一家人或者三五知己点上几道家常菜,倒上一杯九江双蒸。
餐厅坐落在居民区里,室内坐满了就只能坐室外。有记的人气火爆到什么程度呢?每到饭点,这里总是有着拍不完的长队,我在工作日的晚六点钟去到,前面已经排了二十八个号。



店里的招牌菜,首推这道白切猪手。相貌平平,吃起来却很惊艳。肥瘦相间的猪手搭配特制的酱油,猪皮吃起来非常爽口,猪肉就比较有嚼劲。


反沙菠萝,不知这道菜算不算有记的独创,反正翔哥没在别处见过这种做法。做法是在煮熟的菠萝外边裹上一层白砂糖和麦片,口感很好,就是菠萝本身有点太酸。


秘制茄瓜,加了秘制的调料用锡纸包住烧的。茄子里夹了肉,吃起来竟然有点牛仔骨的味道。


三杯肠头,肠头处理的很干净。这道菜的灵魂则在于里面的酸菜,既可以解腻,又下饭一流。


店里的薄餐,也很受客人欢迎,里面是花生芝麻碎,皮脆内软不黏牙。可以甜咸各来半打,相对来说,我个人更喜欢甜的。


最后来一碗双皮奶,奶味香浓不会太甜,记得要冷的,口感会比热的好。


【有记餐厅(金鱼街店)】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金鱼街24号106号。
人均消费:50元。

位置在燎原路的君临餐厅,也是一家超过三十年的高性价比老店。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它,那就是“街坊食堂”。虽然里面的环境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有点挤,但这并不妨碍禅城人对它的喜爱。这些年,因为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也逐渐多了起来,餐厅老板甚至在餐牌上搞了个“网红菜单”,某点评网上最热的几道菜都在上面。


尽管“网红菜单”里并没有白切鸡,但每天最早售罄的总是它。毕竟半只鸡40元的价格很实惠,而且皮爽肉嫩,记得点上姜葱一起吃。


咕噜五柳蛋,很惊喜的一道菜。咕噜肉和五柳炸蛋都是经典粤菜,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酸酸甜甜的酱汁。对老广来说,这两样都是下饭神器、米饭杀手。


香酥芋蓉卷,几乎桌桌都会点这个菜。外皮酥脆,内陷芋泥绵密。蘸上酸甜酱,很有味觉冲击感,就是吃多了容易吃腻,人少的话可以只点一条尝尝。


店里还有传统酿鲮鱼。因为鲮鱼多刺,吃起来特别麻烦,所以粤菜厨师发明了酿鲮鱼。做法就是把鲮鱼割开。把鱼肉取出来,留下鱼皮和鱼头,在剔除鱼肉中的骨刺后把鱼肉打成鱼滑,加入马蹄混合后再塞回皮囊之中,与鱼皮俨然一体。因为制作工序非常繁复,如今还在做这道传统菜的粤菜馆已经不多了,推荐尝尝。


鱼肚玉米羹,里面有鱼肚、瘦肉、韭黄、玉米,料足又大煲,味道也很鲜甜。


【君临餐厅】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燎原路25号首层3-4轴。
人均消费:50元。

说到佛山的甜品,无论如何是绕不开辉记甜品。君临隔壁的这家甜品店,开了几十年屹立不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客盈满门人头涌涌。有意思的是,甜品店的厨房里是清一色的男店员。


那么多年来,辉记虽然也有涨价,但幅度完全跟不上物价水平。店里的大多数糖水都是四五块一碗,在今时今日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这种价格简直就是在做慈善。关键是在价格便宜的同时,出品也没有丝毫折扣。
店里的甜品都是广式传统糖水,芝麻糊、绿豆沙、花生糊、杏仁糊、红豆冻奶、椰汁西米露、莲子糖水、杏仁糊炖奶、香芋西米露、鲜奶加莲子、菠萝伴雪球、绿豆沙加汤圆。。。如果一天一种能吃一个多月。




除了各式糖水,辉记还有一个很受欢迎的食物——猪脚姜,不到十块钱一碗的价格也是非常亲民。。这道加入了猪脚、鸡蛋、姜的广东传统小吃,虽然有着墨汁一般的颜色,却不是暗黑料理,而是一道尤其适合女性的滋补品。



最后这杯菠萝冰雪球,味道不算惊艳,但对翔哥来说却是无可替代的童年回忆。不知在座有多少广东仔,是在菠萝冰雪球的陪伴下长大的呢?


【辉记甜品店】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燎原路25号。
人均消费:10元。

作为顺德最知名的连锁双皮奶店之一的民信老铺,早已把分店开到了禅城。令我颇感意外的是,民信唯一一家上了某点评网必吃榜的分店,竟然不在顺德大良,而唯独是这家祖庙旁边岭南天地里的分店。


双皮奶诞生于上世纪初的顺德,顾名思义,它有着上下两层奶皮。制作双皮奶的原料,是乳脂含量达到8%的水牛奶,所以奶香比普通奶牛奶更浓郁。
形成上下两层奶皮的原因,在于滚烫的牛奶接触到碗壁和空气迅速冷却,结出一层奶皮,然后戳破奶皮,倒出牛奶,混入蛋清和糖,再次倒入碗中隔水炖十几分钟,便形成第二层奶皮,于是就做成了双皮奶。


除了经典的传统双皮奶外,店里也有红豆双皮奶、姜汁双皮奶等等。岭南天地的这家民信老铺,味道和出品都和顺德大良的是一样的,就是每样的价格都贵了几块钱。



外酥里嫩的炸牛奶,上次在顺德的民信老铺没吃到,这次在禅城吃到了,就是三件18元的价格颇为觉得有点贵。


【民信老铺(岭南天地店)】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良缘路岭南天地商业中心文会里13号。
人均消费:20元。

这家陶醉馆·创意中国菜,在石湾镇,主打融合了不同地域风味的创意中餐(其实我觉得还融合了一些东南亚的口味)。后来,陶醉馆把分店开到了广州琶醍,入选了米其林餐盘奖,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餐馆的位置就在南风古灶旁边,里边的装修是传统中式风格,分室内和室外用餐区,环境非常不错。另外,翔哥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Tips:用餐之后可以直接从餐馆后门走进去南风古灶景区,等于省了一人25元的门票钱。


陶醉馆的菜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颜值非常高。例如这道招牌菜——陶醉馋嘴蛙,加了很多红红的小圆辣椒,颜色实在好看。当然,蛙肉的味道也是挺不错的,辣椒不算太辣,而且加了香茅所以带有一股清香。就是蛙肉的量不算多,狼吞虎咽下很快就被夹光了。


还有这道酸汤肥牛,不同于传统的川菜做法,而是混合了东南亚口味,酸酸辣辣,非常开胃。


脆薯芒果三文鱼,挺特别的一道菜。第一次发现芒果和三文鱼原来是绝配,而且薯片保持了酥脆的状态,一口咬下去会觉得口感很丰富。


店里还有一个招牌菜,是“挂在晾衣架上的土豆丝”。这个就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不可否认很少见到这么长的土豆丝,但把土豆丝这样晾着其实并不太好夹起来。土豆本身,不过不失。


椰香咖喱面包鸡,分量挺不错,把面包蘸着咖喱很好吃,而且里面的鸡肉很嫩。


宫保板烧坚果鸡,用的是糖醋的做法,所以也是酸甜口味的一道菜,爱吃甜食的不容错过。


三鲜鱼腐,鱼腐是地道的广东菜式,用鲮鱼做成,看上去像豆卜,其实口感却是滑的。这道菜里面有虾和北极贝,所以吃起来也是觉得挺鲜的。


【陶醉馆·创意中国菜(南风古灶店)】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高庙路6号南风古灶南门前行100米。
人均消费:80元。

这家御品猪腰,是佛山南海区的千灯湖边上的一家人气餐厅。几乎每一位来这儿的客人,都是冲着御品猪腰的镇店之王——三代祖传的养生猪腰汤而来。



这锅猪腰汤,是在用多种药材熬成的汤底中,加入新鲜猪腰、鸡子、猪脑熬煮,再加入糯米酒和姜汁做成。捞起一块猪腰尝尝,果然是爽脆厚实,而且没有腥味。


店里的其他菜出品也不错,这道客家秘制碌鹅本是东莞菜,没想到佛山的餐厅也能做得那么出色。“碌”在粤语中的意思就是“转”,跟煮差不多的意思,碌鹅就是鹅在锅中不断转动烹煮,直到酱汁完全被鹅肉吸收。店里的碌鹅,鹅肉皮薄肉厚,酱汁非常浓香,推荐一尝。


还有捞起石磨切粉,也是桌桌必点。手工做的石磨切粉,口感很细很滑,而且酱油的味道调制得非常香浓,用来当主食相当不错。


【御品猪腰(千灯湖店)】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岐健南路3号致越优成C栋1层105-107号铺。
人均消费:60元。

除了美食,作为广府文化的策源地,佛山不乏极具岭南特色的古迹,翔哥很推荐在来佛山觅食的时候也去逛逛这些景点。

在很久以前,佛山的名字还叫做“季华乡”。要了解佛山的历史,必须说到一座名叫“塔坡”的古寺。传说在唐朝的时候,季华乡百姓在当地的这座东晋时期克什米尔僧人所建的塔坡古寺里掘出了三尊佛像,然后竟然有清泉涌出——人们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季华乡也随之改名为了“ 佛山 ”。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唐宋年间,佛山就已经因当地发达的陶瓷和冶铁业生产而极负盛名。到了明清时期,佛山的禅城发展成了一座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因此,广东佛山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从而名震天下。

时至今日,佛山已经是广东省里除广、深之外的第三城,也是远近闻名的制造业之都。然而,这座城的隽永依然藏在古老的建筑的一砖一瓦里,藏在街坊邻里的招呼声中。

翔哥这次来到禅城,首先去的地方是佛山祖庙。祖庙作为佛山的广府文化地标,或者说是佛山城市文化的灵魂,它被禅城人视为是一座福庙。祖庙里供奉的是北帝神,相传古时珠三角地区水患多,传说中治水的神是北帝——即真武大帝,于是禅城人便把北帝作为保护神供奉了起来。
号称“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佛山祖庙始建于宋代,光绪二十五年祖庙大修,形成了今日的祖庙建筑群规模。
现在的祖庙,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博物馆,除了原有的祖庙建筑群外,还包含了孔庙、黄飞鸿馆、叶问堂等附属建筑。其中祖庙的大门——“祖庙”牌坊,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原来是栅夏崇庆里参军李氏公祠里的牌坊,后来迁建到祖庙,并书上“祖庙”二字。按佛山当地的习俗,新人结婚之时要去祖庙牌坊前留影,所以时不时会看见有影楼在祖庙门前拍婚纱照。


走进大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琉璃双龙壁。旁边的介绍上写到,原壁被毁于上世纪60年代,现在这座双龙壁是1981年由石湾建陶厂重新烧制的。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佛山的陶瓷业,自明清时期佛山的陶瓷就已经很有名,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称,时至今天,佛山仍被冠以“南国陶都”的芳名。


双龙壁上的两条巨龙遨游于蓝天碧水之间,呈二龙争珠之势。釉色浑厚,跃然灵动;祥云波涛,洋洒壮阔。


双龙壁旁边有一座醒狮台,据介绍,台上的石雕狮子全部来自佛山本地古旧建筑物的石狮装饰构建。筑台所用红砂岩石块,也是佛山成凤里的清代建筑构建。


祖庙里的褒宠牌坊,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跟“祖庙”牌坊类似,也是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原来是佛山仙涌街郡马梁祠的牌坊,1972年迁移至祖庙内。牌坊正面坊额刻有“褒宠”二字;背面坊额则阴刻明正德皇帝的敕书。
牌坊两侧各有一门铁炮,分别为广州虎门及沙面出土。


祖庙里有一个《佛山》石刻,刻于唐贞观二年(628),是佛山得名的历史见证物,因年代久远,字迹有点模糊。这块石榜原来镶嵌在佛山塔坡庙前的墙壁照壁上。相传,塔坡庙是东晋时期克什米尔的僧人昙摩耶舍所建,唐代的时候当地乡人在庙址掘得三尊佛像。当地人认为此处乃佛家之山,于是立了这座“佛山”石刻。


除了上述牌坊和石刻外,还有其他一些在佛山旧城改造过程中征集到的建筑构件。



祖庙中的灵应牌坊,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为景泰皇帝御赐,是目前广东现存最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在明代的时候,灵应牌坊是祖庙的大门。
灵应牌坊的斗拱全部入隼而成,不施用一根钉子,下方每边台基各有柱子六根,其中中间为木柱,外侧为石柱。整座牌坊虽为木石结构,但稳固坚挺,尽管佛山曾遭遇过十二级台风袭击,牌坊却依然屹立不倒。


翔哥看见灵应牌坊前方坐了好多人,而且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如今作为粤剧传承的重要文化阵地——灵应牌坊前方的万福台,依然会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周六、日,以及节假日表演一场粤剧,这些公公婆婆就是来看粤剧的。


灵应牌坊前方的万福台,原名华封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是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装饰最堂皇、规模最大的古戏台。万福台的台基有两米多高,与对面北帝居住的紫霄宫遥相呼应,可见当初戏台是为了演戏给神仙看的。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旧时佛山戏班每年组班一次,组班后的首场演出必选定在祖庙万福台。一个原因是为祈求得到灵应祠内北帝的保佑,另一个原因就是只有在万福台演出成功后,才有资格到各地去表演。





灵应牌坊后方的锦香池,开凿于明正德八年(1513),原作防火之用,现在是放生池。池里种了有两株五百年的九里香,池中的石雕龟蛇则是北帝座下的天门先锋将士。不少到祖庙游览的人,都喜欢把硬币投掷到石雕龟蛇上,以求为自己带来福气。


锦香池的后方,是祖庙的主体建筑——灵应祠。建筑非常考究,顶端是一条三十米长的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是贴金木雕,红色沙岩墙有三个圆拱门洞,正中拱门上有明景泰皇帝朱祁钰题“敕封灵应祠”的匾额。


左侧红砂岩墙体上悬挂木雕对联: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惟我独尊,则是对祖庙在佛山地位的精辟写照。



灵应祠有前殿和正殿,前殿里有一张清代漆金木雕神案,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佛山镇承龙街黄广华”店铺制作的,为柚木镂空多层高浮雕。
这个神案的上层刻有“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下层刻有“李元霸伏龙驹”的传说。有意思的是,作品中刻画了几个深目高鼻的胡人用来隐喻洋人,有的作献表状、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被打翻在地。另外在这个清代神案的“琼华殿”的隐蔽处,竟然刻了“大明江山”四字,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反清复明”啊。



前殿里面还有二十四尊制作于明代末年的漆扑神像,这些神像都是北帝统属的部将。漆扑造像工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早在晋朝就已出现。造像时先以泥塑型,然后在外面包裹以生漆糊批刮的七至十五层苎麻布塑型,干后挖去内里的泥型,再在胎塑造型表面施以精细雕塑、刻画线条、装饰上漆,最后贴金加彩而完成。因为是空心的,所以别看这些神像人高马大,其实重量都特别轻。




正殿与前殿通过天井相连,殿内置有明景泰年间铸造的铜铸真武神像,据说这座真武像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尊明代真武像。


穿过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节孝坊,就到了黄飞鸿纪念馆。


大名鼎鼎的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号飞鸿,1856年出生于佛山南海。作为清朝末年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近几十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各种艺术作品不计其数,据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一百部国内影视剧是以黄飞鸿为题材的,足见其影响之深。



纪念馆外边的广场,每天会按时举办多场武术和醒狮的表演。佛山是举世闻名的“武术之乡”,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黄飞鸿、叶问、李小龙都是佛山人,因此也有人说,佛山是全国最能打的一座城市。
“未学舞狮,先学武术”,说的就是武术是舞狮的基础。清末民初时期,佛山的蔡李佛、咏春、少林等各派武馆属下的堂社,大部分都建立了狮会。内行人甚至能从醒狮表演中,看出其是哪一派功夫。




武术表演之后,是醒狮表演。


醒狮就是南狮,佛山南海是南狮的发祥地。南狮动作大而威猛,造型夸张浪漫,讲究神韵,两脚着地,狮头和狮尾分开,各由一名演员摆弄。传统的南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其中“采青”难度较高。



祖庙里还有一个叶问堂,是本世纪初所建。叶问是咏春拳一代宗师,1893年出生于佛山南海,功夫巨星李小龙就是叶问的弟子之一。


祖庙的孔圣园里也有一座牌坊,一面是“古洛芷兰”,另一面是“季华流芳”。这座牌坊同样是由别处迁移过来的,据介绍牌坊原本立于社亭铺梁氏宗祠。


【祖庙】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岭南天地(祖庙路)停车场”,公共交通可乘地铁广佛线到“祖庙”站下车。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08:30至18:00。

禅城另一处不容错过的地方,就是与祖庙一街之隔的岭南天地。这里昔日叫东华里,原名伍杨街,顾名思义,清初时期有伍、杨两个大姓的族人聚居于此。然而世事难料,伍、杨二姓后来衰落,这条街道也随之易名。在之后,这里商贾云集,名门望族多会于此,是佛山权贵的栖身之地。
前些年,东华里经过改造成为了今天的岭南天地。虽然是按商业化的模式设计,融入了现代元素,但修旧如旧的改动不会让人感到唐突,令游人可以在体验创意小店和中西美食的同时,依然能领略到东华里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



就翔哥我的个人感受来说,作为一个将传统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并活化的商业项目,岭南天地做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改造后的岭南天地,完好保留了二十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超过一百栋历史建筑,以及八条历史街巷。


从祖庙大街走进岭南天地,首先看到的是酒行会馆。这幢建筑始建于清代早期,后来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重建,当时是卖酒行业聚会和商议重要事务的场所。现在酒行会馆挂着的门额是“石湾酒庄”,用作岭南酒文化的展示。


酒行会馆里,有源自清道光年间“陈太吉酒庄”的佛山名酒——石湾玉冰烧。这种酒的独家秘诀,在于酿制过程中加入了一种特殊的材料——肥猪肉。
连肥猪肉都可以酿酒,广东人的脑洞你服不服?原来,肥猪肉可以吸附酒中的杂质,所以酒香特别醇厚,于是玉冰烧也就成了豉香型白酒的代表。据说玉冰烧最早就叫做“肉冰烧”,因为广东话里“肉”和“玉”同音,后来才改叫“玉冰烧”。



再往前行,是李众胜堂祖铺,始创人李兆基创制了许多名牌中成药,包括畅销至今的保济丸也在其中。这里现在是个咖啡屋。


下面这幢中西合璧风格的楼房,曾是李众胜堂的主人李兆基的花园。据史料记载,李兆基是一位敬重文人、同好风雅的儒商,甚至将自家花园提供给了当时佛山最名噪一时的诗社——龙塘诗社,作雅集唱酬之用。



虽然龙塘诗社早已人去楼空,但墙上的精美雕花和华丽的半圆拱顶,仿佛仍然在向人们诉说着它在一百多年前的辉煌。



龙塘诗社的后面,是中西合璧风格的简氏别墅。这座佛山规模最大的民国初年中西合璧式建筑,是简氏兄弟简照南、简玉阶所建,他们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双喜烟”品牌的创始人。


简照南佛堂,建于民国初年,坐北向南,三间三进,是简氏兄弟中的简照南为其母亲潘氏专设的居室和佛堂。现在是“石湾美陶佛像主题馆”,里面展出了很多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这些陶像也是可以出售的,但价格都是比较高昂。




继续往里走,会看见黄祥华如意油祖铺。百年老字号“黄祥华如意油”创制于1860年前后,店面布置还原了一百多年前祖铺样貌的大半,如今用作药酒、药油的展示。


在岭南天地的文会里,有一座嫁娶屋,建筑始建于清初,原是聚居此地的杨氏家族大型宅第建筑群,在清代中叶后,房产一度易主,后来逐渐作为固定的嫁娶屋供出租用,直至民国初年。
在明清两代,绝大多数的佛山人家的屋子都不大,但是每逢婚嫁喜事又非常注重排场、务求热闹,于是一种专门出租给人操办婚嫁喜事的场所——嫁娶屋,应运而生。如今佛山市里的嫁娶屋旧址,就数岭南天地里的这一幢最为典型,建筑艺术价值也最高。



岭南天地有一座钟楼,虽是近年新建,但是做旧如旧,倒也不会觉得格格不入,甚至还成为了如今岭南天地的一大地标。



岭南天地,既有文艺气息,又有历史沉淀,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却依然印刻着岁月的痕迹。在闲暇的午后,不妨在这里找一家小店,品上一杯咖啡,充感受一下岭南天地特有的风韵。


【岭南天地】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祖庙大街。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岭南天地(良缘路)停车场”,公共交通可乘地铁广佛线到“祖庙”站下车。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常年全天开放。

岭南四大名园,佛山独占其二,分别是佛山顺德的清晖园和佛山禅城的梁园。看到“梁园”这个名字,显然也会猜到是和一个姓梁的家族有关。事实的确如此,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梁园,是佛山松桂里梁氏家族私家宅园的总称,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历时四十余年陆续建成。
据考证,在曾经的鼎盛时期,梁氏宅园总面积达二百多亩。然而到了清末,梁氏家族风光不再,直到民国时期,梁氏宅园已经破败湮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来梁氏宅园才逐步得到重新修缮,复现昔日风采,并改称“梁园”。


梁园的一大特色是奇石,相传梁园中的奇石有四百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园内巧布江苏太湖、安徽灵璧、广东英德等地的奇石,在庭园之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


梁园目前对游客开放的部分,大致包括宅第区、群星草堂、汾江草芦三大部分。


梁园最精髓的地方,在于整个园林的设计风格是“先抑后扬”。从低调的大门走进梁园,首先见到的是宅第区,包括部曹第、佛堂、梁氏宅等和刺史家庙等建筑物。因梁九华时任大理寺主事,又称部曹,所以他的府第又称部曹第。宅第区虽是一个有三路四进的建筑群,但整体空间并不显得开阔。


从圆形的月亮门走进梁园的第二部分——群星草堂,别有洞天这才开始徐徐展开。群星草堂于清道光年间梁九华所兴建,包括草堂、秋爽轩、船厅、回廊等建筑及石庭、水庭、山庭等园林景观,布局相当精巧。




星群草堂的庭园,可分为两庭,一为石庭,二为水庭。两个庭园以花坛盆栽作间隔,却又隔而不断,其中一棵芒果树,据说为梁九华手植,距今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与传统岭南园林中常见的方池不同,水庭采用的是曲池,水面南部幽深,北部开阔。亭台楼阁、假山池塘、小桥流水,四周用回廊进行穿引,移步换景。其中有一座半边亭,结构是首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造型奇特。



穿过个轩的“通明”拱门,眼前廓然开朗,一个宽阔的湖面突然呈现在你面前——这里就是汾江草庐。可见梁园的整体布局讲究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层层递进,景色也是越来越精彩。



汾江草庐为梁九华之弟梁九图所建。据说梁九图早年科举不第,随后钟情于游历各地名胜,因此心胸荡然、性格豪爽,所以建造的汾江草庐也是湖面广阔,碧波荡漾。湖面占了整体园林近一半的面积,湖中有韵桥、石舫,以及一块形态奇特、高数米的石湖心。


湖边造形优美的石舫,长约七八米,有如旧时广州珠江上的紫洞艇。




湖面西侧有一座韵桥,原桥早已湮灭,这座是前些年复建的建筑。



清同治年间之后,随着佛山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梁氏家族昔日的风光不在,梁园也遭遇劫难,被打砸破坏,基本湮没殆尽。直到现在,梁园的修复工程仍在进行,扩建后的梁园面积达到近七十亩,但仍然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


【梁园】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梁园停车场”,公共交通可乘在“梁园”站下车。
门票:10元,逢周六免费。
开放时间:09:00-17:00。

从梁园所在的松风路拐个弯,就到了一条叫“筷子路”的骑楼老街。虽然路名里有个“筷子”,但这里却没有一家卖筷子的店铺。据说因为在筷子路附近还有一条公正路,两条路长度相近,而且平行,看起来刚好像一对筷子,故曰“筷子路”。因为“筷子”与“快子”谐音,所以佛山人嫁娶的时候,花车都要专门绕过来走一段筷子路。
每逢年终岁末,筷子路就变成一条热闹非凡的“挥春街”,擅长书法的人会来这里的骑楼下面摆档写挥春,喜欢手写对联的市民会来这里挑选春联。于是,就像是人们过年穿新衣裳一样,筷子路也穿上了大红新衣。



我们这次来佛山,春节已经过了,筷子路也早已恢复了宁静。街道两侧的小巷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住,也不知是不是很快要老城改造了,甚至一些房子的门窗都不存在了。





【筷子路】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筷子路。
交通:筷子路两侧不能停车,自驾建议把车停在梁园停车场或附近其他停车场,公共交通可在“梁园”站下车。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写挥春的时间在每年春节前。

佛山被称为南国陶都,在佛山陶瓷业的鼎盛的明清时期,又以禅城石湾镇的陶瓷最为有名。在如今的石湾镇,有一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古窑——南风灶。
这个有着五百年历史“活文物”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从古至今薪火不断,每月仍然会烧窑两次,可以关注景区官方公众号,了解开窑的具体时间。南风古灶门票门市价25元,在一些网络旅游平台上可以找到更优惠一些的价格。


走进景区大门,就能看见两条巨大的龙窑,右边的南风灶,左边的是另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窑——高灶。一方一圆的两根烟囱矗立在两个古灶后面,中间有云涌亭,如今这两座龙窑都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


据说石湾人以前喜欢把窑叫做“灶”,南风灶这个名字是因为窑口向南而得名。南风灶现窑体总长三十四米,窑面有二十九排火眼,自明正德年间至今,总共开窑六万九千六百余次,烧制出来的陶瓷作品不计其数。


这条五百年窑火不绝的古窑,是国内仅存最古老、目前仍在使用的柴烧龙窑,至今沿用传统的柴烧技艺烧制陶瓷。因为柴火直接在坯体上留下火痕,使得作品色泽温润而且变化多端,而火痕、落灰均不可控,所以每一件作品的落灰釉都独一无二。



南风灶旁的火神像,全名叫南风三气火德星君。


南风灶和高灶依坡势而建,走到高处看两座龙窑,果然形似两条向下俯冲的巨龙。



在南风灶的灶尾,长着一棵明代古榕,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榕树无惧窑内一千多度的高温,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据说,这棵榕树也是一棵风水神树,“摸一摸榕树头,一生无忧愁,生活乐悠悠”。


两条龙窑的后方,是一片青砖灰瓦、檐角翘翘的明清古建筑群。林家厅,建于明代,最初是林氏家族的家庙,到清嘉庆年间,由林氏三兄弟把家庙改为了居室,名字也改称为林家厅。



林家厅的旁边是始建于清代的高庙,里面祭祀的是真武大帝。高庙曾因火灾遭到焚毁,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其偏厅。


林家厅和高庙一带的古民居群,至今保存完好,如今这些老房子大多改作他用,有很多陶艺店,还有一个九江双蒸博物馆,在展览的同时也卖酒。





南风古灶里还有一处马槽瀑布,顾名思义,是由马槽涌水而成的瀑布。据说这些马槽是由全国各地收集来的,百马卧槽,瀑布飞流,这些老旧文物在此以艺术的形式再焕新生。






从南风古灶的后门走出去,在1506创意园里有一个大缸瀑布。这是由三百六十五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大缸组成的瀑布,寓意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红红火火,盆满钵满。



“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石湾陶艺。南风古灶正是用五百年的窑火不绝,见证了石湾陶瓷行业的蓬勃发展。


【南风古灶】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高庙路6号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南风古灶旅游区-停车场”,公共交通可在“南风古灶(忠信市场)”站下车。
门票:25元。
开放时间:08:30至17:00。

佛山市中心的文华公园,位置在季华路上。公园是免费的,里面环境不错,还有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很适合溜娃。


文华公园里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地标式建筑——238米高的佛山电视塔。这座塔于199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佛山市区的高楼并不多,而且高度也不及佛山电视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座电视塔都是佛山的第一高度,所以在不少老佛山市民的记忆中,电视塔就是佛山的地标。







【文华公园】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文华中路与彩虹路交叉口对面。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文华公园-停车场”,公共交通可在“禅城区政府”站下车。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常年全天开放。

来到禅城,若时间充裕还可以去一去南海区桂城的千灯湖,距离禅城并不远。这个巨大的人工湖的旁边就是金融高新区CBD,跟印象中传统CBD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不同,这里是一片湖光山色,景致相当不错。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停车不太方便,虽然沿湖路边上都是免费停车位,但几乎任何时候都是满的,我只好把车停到稍远的停车场,然后再步行到湖边。


走进千灯湖公园,可以看到的是湖畔的一盏盏灯,据说园内共有一千三百多盏灯,“千灯湖”果然名副其实。


在2015年的全球城市开敞空间大奖评选中,佛山千灯湖从参评的两百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首次为中国捧回该奖项的全球大奖。



千灯湖的南边,是礌岗山,山顶有一座魁星阁,是俯瞰千灯湖和禅城的绝佳角度。我比较懒,于是直接飞无人机过去。在这里航拍时要注意,千灯湖靠近佛山机场,所以总是会提示靠近禁飞区。



千灯湖最美丽的时刻是夜晚,不过我们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在千灯湖待到晚上,这个遗憾只好留到下一次再弥补了。


【千灯湖】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西路。
交通:自驾可导航至“千灯湖二期停车场”,公共交通可在“千灯湖公交总站”站下车。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常年全天开放。

这次来佛山禅城,翔哥一家住是一个二室一厅的公寓,位置在祖庙地铁口附近的铂顿城公寓。楼下有地下停车位,封顶一天50元。管家很贴心,指引把车停到隔壁的粤荣大厦停车场,封顶一天才12元。


公寓使用密码锁开门,从家具电器到厨具都很齐全,就是客厅的沙发有点小。



公寓最大的优势还是地理位置好,紧邻祖庙和岭南天地,推开窗就能看到佛山曾经的地标建筑——百花广场。而且周边有很多美食,走去应记面家、北香园,都是五分钟左右路程。


【佛山Susan-Susan公寓】
地址: 佛山市禅城区建新路111号铂顿城铂晴轩。
价格:二室一厅公寓,平日价格280元/晚。

翔哥的这次佛山之行共四天三晚,行程主要集中在佛山的老城区——禅城。

行程安排如下:
Day1:千灯湖——御品猪腰
Day2:应记面家——祖庙——君临餐厅——辉记甜品店——岭南天地——北香园
Day3:梁园——筷子路——南记食粥坊——文华公园——有记餐厅
Day4:大笨象小吃店——南风古灶——陶醉馆·创意中国菜

因为是带着老人孩子一起去的,所以安排得比较悠闲,假如稍微节奏快些,把这个行程压缩到三天甚至两天一夜也是可以的。

佛山古称季华乡,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禅城区是佛山市中心城区,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
禅城区的祖庙街道旧称“佛山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岭南文化发源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是闻名的武术之乡。

虽然佛山市境内有佛山沙堤机场和佛山西站、三水南站两个高铁站,但大多数外省旅行者都会选择先飞到广州白云机场或者坐高铁到广州南站。广州白云机场有往返佛山的机场大巴;广州南站距佛山禅城的直线距离也仅有十余公里,交通非常便捷。
如果是从广东省内前往佛山禅城,可以乘坐大巴,也可以先到广州再转乘大巴或广佛地铁去禅城。广佛地铁(又称佛山地铁1号线)也是目前佛山唯一一条地铁线路,与广州地铁1号线接驳,是国内第一条跨市地铁。

佛山主要的方言是粤语,虽然在佛山市区说普通话基本不会遇到太大障碍,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例如一些食肆里的老店员,广式口音会比较严重。如果你本身会粤语,又或者有懂粤语的朋友随行,会对你的旅程带来很大的帮助。

机身:尼康D610。
镜头:适马35mm/F1.4A,适马12-24mm/F4.5-5.6II,尼康85mm/F1.8G。
云台相机:大疆Osmo Pocket。
无人机:大疆“御”Mavic 2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