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了好几年,也被延迟了好几年的 山西 游终于在2020年实现了。爸妈一直想去 平遥 看看。
这次的路线以及行程安排写在前面:
1、我们这次的行程是8泊10日,另外一晚是睡在火车上。这条线玩这些天也差不多了,如果还想再细一些,可以再加1~2晚。
2、 南京 —— 太原 ,我们选择了火车卧铺,班次:Z196,晚上21:08上车,次日早上08:14到达 太原 站,很适合的时间点。返回 南京 时,我们选择的高铁G1864, 太原 南站12:50—— 南京 南站19:38,用时6小时48分钟。
3、 太原 小住2晚,之后包车前往 平遥 。途中经过乔家大院,不要错过。 平遥 古城住1晚,之后开始北上。
4、 太原 (宿2晚)→乔家大院→ 平遥 古城(宿1晚)→五 台山 (宿1晚)→ 浑源 (宿1晚)→ 大同 (宿1晚)→ 太原 (宿1晚)→ 南京
晚上在南京上了火车,一觉醒来,火车刚刚经过 阳泉 北站,很快就要到 太原 站了。这样时段的火车最舒服,还不需要跑到机场折腾那许久。
我们到达的是 太原 老火车站(迎泽区)。出了站后左转,一直走到自助售票处2旁的 通道 处,就能发现很多等候网约车的人们。可以指定司机师傅到这里带客。
太原 并州饭店,这次一路预订的酒店里最满意的一家。性价比超高,非常推荐
距离 太原 站挺近,也在迎泽区,出行觅食也非常方便。从酒店到纯阳宫步行5分钟以内,距离 山西 饭店、文瀛公园、柳巷商圈、 山西 饭店都不远。
南楼
硬件设施及细节设计都令人满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培训到位。
客房层的楼道
正好遇上会议人多,酒店人员帮我们做了客房免费升级。
房间里连备用的雨伞、熨斗、鞋拔......都准备好了,真的是很周到。
超大的浴室,浴缸、冲淋房都是齐备的,设计上也是干湿分离。
卫生间里还备有大瓶的手洗专用洗衣液和晾衣架,非常实用。
早餐在一楼的自助餐厅,和上电梯一样都需要刷房卡。
早餐的品种很丰富,我爸喜欢的中式、我妈和我喜欢的西式都有。
第一次在游记里占用这么多篇幅写酒店,的确是非常值得推荐。太棒啦!
吃完早餐,出门溜达溜达,先熟悉一下周边环境——这是我们的惯例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店铺,就在居民楼的一层,窗口即可营业。至少在华东地区,我没有见到过。
这家书报摊也是这样,半地下室,在窗口上整齐地摆放着当地报纸。对我们来说,看着很新奇~
路过纯阳宫,顺着弯道就能看见 山西 省话剧院的牌子,对面就是 山西 饭店。
远远的就看到一溜排特气派的建筑,原来是 大名 鼎鼎的 山西 饭店,失敬失敬
山西饭店的历史就不介绍了,牵涉到很多大人物,sh比较麻烦。
连这门前的 石狮 子都威风十足。
山西 饭店,也是明清时期 山西 贡院的旧址所在。
山西 饭店是由原阎xs的自省堂扩建发展成今日的综合性酒店。饭店现总建筑面积49000㎡,由晋盛、晋贤、晋缘、晋福、晋悦五座楼体及地下车库组成。
晋悦楼
晋盛楼
晋缘楼
晋福楼
晋贤楼
抬头看这精美的雕梁画栋,可以想象到作为自省堂时期的极致奢华。
从 山西 饭店出来后,往柳巷商圈方向,去寻找邻居姐姐推荐的郝刚刚羊杂割。
就是这家连锁店。虽然有不算少的排队队伍,好在简餐翻台快,倒也不用太担心。
据说是 太原 人心中羊杂割(羊肉汤)的不二之选。
这些碗里有的是羊肉配粉条,有些是羊杂配粉条,还有羊肚汤。如果觉得不够吃,也可以单加羊肉或者羊杂。店里还提供热黄酒。
我们各点了一份羊杂粉条和羊肉粉条,外加三个酥饼。
羊肉和羊杂的量确实不算多,男士的话建议多加一份。或者也可以买根大麻花。
祭完五脏庙,就该消消食啦~可以到附近的文瀛公园溜达溜达~
文瀛公园,这座位于 太原 老城核心区的公园曾是民国的城市核心。
明朝时期,这个小湖就已经存在,被称为“海子堰”。
绕湖一周有 中山 纪念堂、万字楼、崇德庐帖、pz生平及 中国 太原 支部纪念馆,以及湖东侧假山上的一座清代六角十二层琉璃塔。
民国以来,这里的名字随着时代一再改变。从“ 中山 ”到“ 新民 ”,再到“人民”,甚至一度成为“儿童公园”。如今终于恢复了文瀛公园的旧称。现在的文瀛公园是 太原 居民散步、跳舞、健身的好去处。
文瀛公园,免费开放,照片上有夏季和冬季的开园时间。
出了文瀛公园,绕回到纯阳宫。面朝纯阳宫大门的左侧,有一家铁锅炖菜还不错。我爸强烈要求晚上吃顿热乎的,毕竟10月下旬的 太原 早晚还是比较冷的。
店堂里的卫生也不错,性价比也挺高。
锅底的料很实在,都是挺大块的羊肉,吃得比较过瘾。
原本想着在 太原 多逗留一晚,仔细玩一下周边的景点。因为很多景点都需要在官网或公众号上提前预约,所以我就顺手查了一下。结果发现特殊时期,包括煤炭博物馆、双塔寺、窦大夫祠在内的不少周边景点都没有开放。建议大家出行之前,也事先搜索一下开放情况。
今天的安排也只有两个景点,时间不至于太紧。既然来了,就玩得细致些,尽量不要走马观花。
晋祠,唐晋之源。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晋祠最早用于供奉进过的先祖唐叔虞,因此推测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可能就有殿堂。
北齐视晋阳(现在的 太原 )为实际首都,唐以晋阳为龙兴之地,所以对晋祠均有扩大和祭奠。唐太宗还留下了《晋祠之铭并序御制御书》碑,至今矗立。
北宋真宗年间,唐叔虞祠堂毁于地震, 新建 的晋祠换了主人,变成了百姓祈雨的“昭济圣母”,并且得到宋真宗亲题御匾认可。到了明清,人们甚至传说圣母是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从王者之祠变成了对地方神灵的崇拜。
周二至周五,晋祠博物馆也很多 山西 境内的景点一样免费开放。只需要提前预约,不需要购买门票。
进入晋祠公园,没走多远,就被两侧的弧形长廊吸引住了。配上如画般的园林景色,美得令人痴醉~
虽然今天的阳光并不给力,依然不影响晋祠的美。
看到我们一家在这条长廊里各种摆拍,后来的游客们也开始加入队伍
即使能明显看出翻新的痕迹,但依然禁不住赞叹长廊上精美的花纹和镂空雕饰。
连这些窗棱都是美的。美,无处不在~
晋祠是 山西 近三千年祭祀烟火不绝之地,是 山西 的万神殿。走入晋祠,仿若穿越至遥远的唐宋朝,好似寇准、王安石正与你擦肩而过。
晋祠千年香火鼎盛,得到精心保护的同时,规模进一步扩大。 山西 的神与人都在这里得到了祭祀,例如:关羽、 太原 王氏、傅山、玉皇大帝、 文昌 帝君等等。由此形成了一座堪称三晋之根的庞大建筑群。
秋天的晋祠很美,金色、红色、绿色、橙色的树叶,光影下的斑驳......处处是美景,帧帧似画卷。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着“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可见晋祠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了。
一枝点睛
或是一扇门,都可以拍出意境不错的照片。对于我们这种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非专业人士来说,更重要的是情境,而非技术
晋祠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集祭祀、赛会、水利、景观于一体。晋祠景区中,晋水之源难老泉、善利泉生生不息,智伯渠自西南向 东北 穿祠而过。
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不仅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各种雕塑194尊,碑碣440余通,诗文匾联219幅,还有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的古树就有30株。
正好遇上文创展,淘到了自己喜欢的具有 山西 特色的丝巾、饰品和笔记本。
晋祠的精髓即晋祠博物馆的中轴线,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一路经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北线从 文昌 宫起,依次为东岳祠、关帝庙、唐碑亭、唐叔虞祠、 朝阳 洞等。
南线建筑则比较分散,有胜瀛楼、傅山纪念馆、三圣祠、难老碑廊、难老泉亭、水母楼、王琼祠、子乔祠、晋溪书院。
圣母殿
保存完好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已属罕见,而规模宏大、雕塑精美,至今仍作为神殿的则少之又少,圣母殿就是这样的杰作。
圣母殿正门上的“显灵昭济圣母”的匾额为宋真宗御笔,堪称巨匾。
晋祠主殿——圣母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该殿建于北宋太平 兴国 九年(984年),重檐歇山顶,殿宇高俊,挑檐深远,回廊阔大。
殿外四周围廊是 中国 现存古建筑中“殿周围廊”的最早实例。前廊的廊柱上盘旋着八条木雕蟠龙,前廊两侧各有一尊高大的力士塑像,是北宋时期的雕塑佳作。
圣母殿内完整保存了43尊彩色塑像,是“晋祠三绝”之一。圣母邑姜端坐大殿中央,两侧侍从像中有身着男装的女官4尊、宦官5尊、侍女像33尊,真实还原了北宋宫廷生活。
难老泉亭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现存为明朝嘉靖年间重建,保留了一些北齐时期的建筑风格,亭上牌匾为傅山所书。
公输子即鲁班
从公输子祠下来,也算是在晋祠里走了近一半的路程了,晒晒太阳,好好休息一下吧~
离开难老泉,继续往前走,就能看到远处桥(晋溪书院的位置)的前方有几株银杏古树。巨大的树冠已经被历史的年轮压弯了腰,却依然生机勃发地挺直着背脊。站在树下,我感觉它或者说它们一直在看着我,看着我们。看着在历史洪流中遇到的古今人物,向人们展示时而绚烂多彩,时而闪耀着金色光芒的银杏叶片。
晋祠的占地面积很大,建议玩大半天。景区内的餐饮店不多,大家可以自备一些食物和水。
晋祠的开放时间为:8:00~18:00(4月-10月),8:30~17:00(11月-3月)
从晋祠出来,可以顺路到 山西 博物院。都在 太原市 的近郊,距离相距也不远(车费约70元),可以放在同一天参观。相对而言,晋祠的时间需要多一些。
山西 博物院,门票免费,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山西 博物院与分馆和主馆,都可以扫码(预约码、健康码)进入。主馆的展厅分布在2、3、4层,一层有文创作品出售。
这是一个力求大而全的博物馆。博物院以“晋魂”为主题,内部仿照了 应县 木塔的结构,共设有7个历史专题展。
也是我参观过的博物馆里比较喜欢的。(故宫博物院、 陕西 省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 湖北 省博物馆、 南京 博物院都是很棒的博物馆。)
山西 博物院里的展示形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与参观者的互动也不算少,体验感受不错。
一进博物院就先做了回北朝服饰设计师
“晋国霸业”、“戏曲故乡”和“土木华章”这几个是最有 山西 特色的展厅。
“晋国霸业”的展品多来自晋侯墓地的陪葬品。
镇馆之宝鸟尊是西周晋国时期的祭祀品。当你转移到鸟翘首回望的角度,鸟就变成了大象,独具匠心。
“明清晋商”展厅
清朝道光初年(19世纪初),晋商为适应商业活动中商品流转和资金调拨结算的需要,在 平遥 创建了 中国 第一家以金融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日升昌。
山西 票号从兴起到衰落,百余年间,先后设立的43家票号,成为汇通天下的金融机构,创造了亿万两 白银 的收入。
“戏曲故乡”展厅
“戏曲故乡”是 山西 最负盛名的戏剧文物站。宋元开始, 山西 的戏剧生活就极为普遍和热闹。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和白朴都是 山西 人,使得古戏台称为今日 山西 的又一标志。
社火是流行于民间的喜庆娱乐表演,走街串巷,无需固定场。有跑旱船、舞狮、背搭架火和扭秧歌等形式,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来源。
生旦净丑相登场
宋金时期,戏曲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盛行于晋南地区的各个阶层。
元杂剧角色包括:末泥(即正末,宋元杂剧中位居正中的主唱角色,扮相多为大官员模样。)、副末(又称捷讥、节级,主要是在演出前向观众介绍剧情,称为“副末开场”。)、装孤(宋杂剧、金院本中简称“孤”,通常装扮官员。)、装旦(又称引戏、正旦,元杂剧的一种角色,类似于现代戏曲中的青衣。主要扮演女性人物。)、副净(净,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角色。类似于现代戏曲中的丑角。)
杂剧壁画
皮影戏
自今日起,我们就开启包车游 晋中 以及北上的行程了。
我们今天的安排就是前往 平遥 古城,顺路参观乔家大院。因为晚上要在 平遥 古城住两夜,时间绰绰有余,所以从 太原 出发的时间也就定在了9点左右。
乔家大院所在的 祁县 和 平遥 古城一样,同属 晋中 地区。
乔家大院是我们到访 晋中 乃至整个 山西 的必看景点之一。
乔家大院的开放时间为:8:00~18:00(旺季),8:00~17:00(淡季)。解说员120元/团。
强烈建议请一位解说员。虽说也有语音解说,但有些小故事还是从解说员的口中说出来更生动。
这道影壁的后面才是进入乔家大院正大门的入口。面对“福”字,左侧售票处内可以预约解说服务。
穿过长长的步道,来到景区的核心历史建筑——在中堂。
乔家是 祁县 大族。如果你看到称某位人物是“乔在中堂乔某某”的表达,意思就是这位乔家人出自在中堂乔致庸这一支。
看看早已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后仍有这么多的游客,可见《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两部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取景地之一 祁县 乔家大院的名气一直非常响亮,以至于很多人提起晋商的第一反应就是乔家。
这里的建筑房顶不是人字形,而是单坡型。雨水会顺着屋檐流到地面上,再从排水孔排出去。地面也是由高到低,有一个缓缓的坡度。
山西 不像华东以及南方地区雨水那样充沛,不需要长长宽宽的排水沟。一个小院里有几处排水孔就足够了。
每一扇窗户上的雕刻纹饰也不尽相同。
精美的木雕,藏在每一扇门的上面。
乔家大院里的砖雕、木雕......都是以前留下的,基本没有经过修复,算是真正的古董了。
这里是以砖雕装饰著称的福德祠,而这一幅就是“百寿图”影壁。影壁上的寓意包含了 中国 传统文化:喜鹊加上树梢,就是“喜上眉梢”;猫和蝴蝶,就是“耄耋之年”。
乔家是靠做豆腐发家的。左侧是磨豆腐的石磨,右侧则是一溜排醋坛子。
大户人家的厨房。
乔家不请年轻貌美的女子做佣人,怕她们年轻气盛,坏了家里的规矩。基本都是三、四十岁,有经验、会做事的女佣。当然,也有男仆。乔家大院里是四名佣人照顾一位主人,是真正的大户人家。
乔映霞,乔致庸的玄孙,乔家第五代“中堂”的当家人。1952年,乔映霞代表乔家将乔家大院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因此,在期间,乔家不但没被批斗,反而被表彰为红色商人。
乔映霞曾在 美国 留学,受到洋派教育的影响,思想上比较与时俱进,有远见。
上面那张彩色合影照片时乔家后人们的合照。据解说员介绍,现在乔家的后人已经到了第12、13代。
乔家当年的生意遍布华夏,一天的现银交易额(日升昌,相当于现在的银行)有70~80亿两 白银 ,占到当时大清朝国库的7成。
晋商字库很重视教育。乔家当年外聘举人以上的先生来家里教书,年 白银 200两(相当于现在的200万元)的待遇。这比当时一个县官的年收入(60两)都高得多。
乔家除了自家的孩子可以上私塾以外,还设立了学堂,给大院外的孩子们免费学习的机会。
这里是乔家为数不多的娱乐厅,包括销售年会也在这个厅举行。那个时代的乔家已经考虑到职工福利问题了。虽然不能持股,但年底会有丰厚的福利。
第一次了解到“禧”和“囍”的区别:“禧”是嫁闺女,“囍”是娶媳妇。
乔家施行一夫一妻制,不允许纳妾。如果妻子没有生出男丁,可以过继。
乔家大院景区里几乎随处可见的红灯笼,让人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里的场景。
各种摆拍,正好帮助提高我妈的拍照技术
虽说乔家大院、渠家大院,还有 榆次 的常家大院并不完全相同,但我个人觉得看了其中最具代表的就足够了。除非你是特别喜欢研究古建筑及历史人文的,可以几处都看看,做细节上的比较和研究。
韭菜鸡蛋炒栲栳栳,这道菜强推,非常下饭
我们决定中午就在 祁县 县城里随便找一家顺眼的饭馆解决午餐。我们4个人点了羊杂铁锅、过油肉和韭菜鸡蛋炒栲栳栳,一共才一百三十多元。
这道就是过油肉,貌似炒肉片的做法。只不过, 山西 这里好像炒啥菜都喜欢放一点醋。
从 祁县 县城到 平遥 古城,只有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司机把车停在古城东门外的停车场,我们从东门一进来就能看到预订的客栈——颐和公馆。太美了,让你没法不注意到它。
阳光投射到走廊上所形成的光影,都那么美~
一进到房间,我就立马放下行李,出门一顿猛拍。不得不承认,我是个颜值控
房间里也是很有特色的大炕,虽然是假的,还是给我们这些 从江 南来的游客一种新鲜感。
房间里的墙顶上的设计也很有个性。
相较于颐和公馆传统奢华的建筑风格,客栈一层的内装却是美式工业风格的,有着男性气息的简约线条,一种冲突和碰撞。
价格也完全能接受。
服务态度也很棒 这里和当地很多宾馆、客栈一样,都没有电梯,行李由客服人员帮忙拎到房间。
晚上拍也超级美~
等我们收拾好行李,出门溜达时,早已过了古城内绝大多数景点的开放时间。所以我们打算先溜达溜达,侦查一下 。
市楼, 平遥 古城里的地标、制高点,其他建筑物都不能超过它。
这种破旧的门很有味道,比那些仿古的、 新建 的要更吸引我。
这种小街道里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偶然发现的一家手工布鞋店。
看着老板娘做着鞋底,让我想到小时候经常看到姥姥给我做布鞋时也是这样一锥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
就因为我在朋友圈里晒了我买的布鞋,在 平遥 住的这两天,前前后后往这家布鞋店跑了4趟。给她们买各种“骚气”的布鞋和手工鞋垫
夕阳下的古城
浇汁栲栳栳
晚餐我们就随意找了一家餐馆,点的也都是当地特色。浇汁栲栳栳和晋升油茶很好吃,尤其甜口的油茶被我们喝得干干净净 。
牛肉罐罐面
我们的计划是在 平遥 古城内住两晚,所以今天一整天都可以在古城里慢慢逛。昨天入住颐和公馆时,我们就已经打听好了,下午的《又见 平遥 》分别是14:00和19:00两场表演。我们通过客栈预约好了14:00的表演,比我们自己直接购票还优惠。
到了 平遥 古城这种以人文为主的景区,建议还是请一位古城内的导游(费用:120元/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提前做好功课的。城内导游我们也是通过客栈提前预约的。跟着导游将古城内的主要景点参观一边,大约需要3小时。所以,如果想看下午14点场的《又见 平遥 》,建议9点左右出发参观。
颐和公馆客栈里还有不少书,回来休息时可以翻阅。
客栈里随处一角都很适合摆拍
古城里的卫生所,医生的介绍那栏还有小名,好有意思~听导游小雷说,她们平时看病啥的也都会来这里。
我们今天上午跟随当地向导参观古城的线路是:城墙→文庙→县署→票号→镖局
上城墙台阶时,左文臣右武将,中间是车马道,寓意:“马到 成功 ”。
平遥 古城也被称作“乌龟城”。南门是乌龟的头,北门是尾巴,城内的84条街巷组成了乌龟壳上的纹。这84条街巷路路相通,没有死胡同。
电视剧《亮剑》里李 云龙 的第一任妻子在城墙上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
平遥 古城墙始建于周朝,如今的城墙格局在明朝洪武年间建成,仍然保存完整。
后期,国内很多地方都兴起了拆除旧建筑的风潮。当时,由于 平遥 当地政府穷得连运土出城的钱都没有,才没有把这座古城拆掉。
早期的 平遥 城墙是土堆的。这里的土粘性强,不易坍塌。后期,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土堆的基础上铺了青石砖。
在全长6.4公里的城墙上行走,最有意思的看点是城内街巷和宅院的格局布置,以及整个古城内的生活气息。
民居宅院里,晚起的人正在树下漱口。
城墙一共有四个出入口,北门和南门都可上可下。城东南的云路便道和靠西大街的下西门则只能下城。
从城墙下来,穿过这条安家街,就到了文庙南面的正门。
文庙也作为科举博物馆开放,展出了 中国 科举制度的演变。
进入文庙祭祀区时要注意:跨门槛时讲究先迈左脚,不分男女。这是由于儒家崇尚左为尊的缘故。
建于金代的大成殿拥有优美沉稳的斗拱和斜面外墙,是 中国 现存文庙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
跨过“ 龙门 ”,登上尊经阁三楼,这里藏有万历年间的状元卷。由于这幅后人捐赠的真迹严禁拍照,我在征求了管理员的同意之后,只拍了说明。
歌唱家阎维文和郭兰英也都是 平遥 人。
出了文庙,对面就是城隍庙。“一日不进二庙”,城隍庙只能改天啦~
第三站: 平遥 县署,即县衙。
平遥 县署不仅保存完整,功能也非常齐全。两侧的六房分别对应中央朝廷的六部,左边院内的清代监狱仍然有着些许的阴森气息。
县署的前厅(大堂)审理刑事案件,即刑事法庭;后厅(二堂)审理民事案件,即民事法庭。
思补堂:审理民事案件的后厅
审理民事案件,没有红头签,也没有下跪用的石板。原告和被告都可以站着回话。在前厅审理刑事案件时,原告跪在右侧(面对着县官),被告跪在左侧。
以前这里的七品芝麻县官年薪只有45两 白银 ,还要自掏腰包30两 白银 请一位师爷。一度政府官员的受贿现象非常严重,直至明朝万历皇帝将全国七品县官的年薪提高到400~2000两 白银 不等,才有所收敛。
县署的后院是给县官休息、放松的私人空间。虽然占地面积并不大,也算是小巧别致。还有一株有着六百多年树龄的古槐树。
四品以下的官员是不能再自己的出生地做官的,至少要离开500里的地方才可以。并且是单身赴任,不能携带家眷,连亲友也不能前去探望。只有每年的腊月二十至正月二十的日子里可以回家省亲。
接着下一站就是古城里的票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
在晋商的历史上,平、祁、太三大商帮势均力敌。不过,最早的“票号”却诞生在 平遥 。 清道 光三年(1823年),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由颜料铺改建而成,运用票本记录印章防伪,实现了货币在异地的通存通兑,已然有了现代银行体系的雏形。
我们进的不是日升昌票号,而是因与光绪及 慈溪 的渊源而迅速崛起的协同庆票号。
协同庆票号的馆藏之宝是慈禧所赐的“红木双塔”。此外,还可以到窑洞式的地下金库探一探。
这样的票号在 平遥 古城里还有很多家,占到全国票号的一半以上,真的算是富可敌国。当时,全国的票号有五十几家, 平遥 的就有四十多家。
除了协同庆这样的末代票号,还有就是 大名 鼎鼎的日升昌票号( 中国 票号博物馆)。入口在西面的日升昌,出口在东面的蔚泰厚,馆址还包括日升昌的分号-日新中。日升昌和蔚泰厚不仅仅是同行上的竞争关系,蔚泰厚的第一任掌柜还是从日升昌挖来的。
最后一站镖局,我个人没什么兴趣,就没拍照。跟着导游,去看了一下 平遥 首富马中选的“醋”宅院。
整座院落里最早的建筑建于清朝康熙(公园1654年——1722年)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是马家的第六代后人。
现成立为“蔚沛厚”醋酒坊,是古城里唯一一家世代承袭的纯手工酿酒做醋的作坊。
醋的古法酿造方法:蒸、酵、熏、淋、陈,共五道工序。
山西 陈醋,3年以下称为陈醋,3年以上称为老陈醋。
近3小时的解说结束后,雷导推荐了这家饭馆(你们都懂的)。菜价不算便宜,量还行, 平遥 牛肉没觉得多惊艳。
在市楼附近吃完午饭,可以一边逛古城里的小街巷,一边向又见 平遥 剧场方向出发。
午后的街巷里,很是安静,只听得到高跟鞋在石板地上敲击出的嘟嘟声~
我们开着步行导航,在曲曲折折的古城街巷里探索。几乎每条街巷、或者每个转弯口都能发现这些很有味道的、很有故事的老宅。
高高的、宽大的、山洞似的大木门,古朴而厚重。
途中,我们还有缘参观了一处300多年历史的老宅。虽然不是免费的
这是一家二进式院落,到现在还有人在这里生活。
而且这家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进入第二道门后,可以看到门后上方有一个西洋钟,算是中西合璧了。
也有些大户人家的宅子修缮过了,但没有这种未经修整的历史沧桑之感。
虽有些杂乱破旧,但更能感受到300年后今天的生活气息,而不是冷冰冰的文物。
今年80高寿的大娘还主动让我们坐在门槛上拍照。让我把门上的字也一并拍进去,说是老天赐福。
说一下费用,大娘主动邀请我们进去参观时,我就想到了会有费用。最后结束时,大娘说看着给,我身上的现金零钱最小的面值只有20元。我个人觉得能进到这样一个百年老宅里穿越时空,这个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在古城里随处走走,你会发现这里的街巷有各种有趣又很接地气的名字, 比如 这个:灰渣坡
兜兜转转,又来到了古城墙下。沿着城墙往前走,右转后出了城门,穿过停车场就能看到又见 平遥 剧场啦~
《又见 平遥 》,是我第一次看过的互动式、参与式表演,观众们身临其境,不停地切换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非常值得一看。
故事是以镖局为开头,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血脉传奇。我这里就不剧透了,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下。
在剧场里,演员们会和观众们有互动。而我们这些观众,时而是置身事外的看客,时而是故事的亲历者。
其中还运用了声光电技术,带给观众超级震撼体验的同时,也带动了大家的情绪的强烈表达,或悲壮、或喜悦、亦或惊心动魄。
《又见 平遥 》前面一个小时都是互动式表演形式,只有最后30分钟才坐到观众席上观看类似于舞台剧的表演。
最后的表演虽然只有30分钟,但叙事性的演绎方式以及舞蹈本身都很有感染力。
这里唠叨一句:观众席的第一排是留给行动不方便的观众们的,请尽量往后排坐。
今天是10月23日,早上8点多从 平遥 古城出发,前往五 台山 。因为距离比较远,到五 台山 景区差不多需要4小时的车程。
五 台山 :周一~周五免票(估计今年八 成都 是这样),周六日门票价为135元/人,65岁以上老人免票。
但是,景区里的各个重点寺庙是另外收费的,票价10元(现金),70岁以上老人免票。
初兴于北魏,辉煌于唐,复兴于明清,五 台山 作为四 大名 山之首,几乎就是 中国 佛教史的见证者。在建筑、雕塑、壁画、宗教等领域,五 台山 都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菩萨 顶
我们预定的酒店在五 台山 景区里的黛螺顶,这里集中了很多客栈和饭店。从黛螺顶开车到 菩萨 顶,大约10分钟以内。
菩萨 顶位于五 台山 的灵鹫峰上,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时称:真容院,昔为五 台山 五大禅处之一。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则是清代时期的遗物。
菩萨 顶以黄教首府和皇宫式的建筑闻名于世。 清康 熙帝敕令重修,并破格允许在殿宇上使用黄色,意为 菩萨 顶与皇家建筑同等规格。并在其前后大门设官永镇守护香火供器,处处显示出皇帝“至高无上”和“尊贵富有”,这在四大佛教名山里是绝无仅有的。
菩萨 顶-大文殊殿
左侧一排是僧舍。
在五 台山 成为一名合格的僧人,必须遵守众多古老严格的戒律。
起床:4:00~5:00
早课:5:00~6:00
早斋:6:00~7:00
习仪:8:00~10:00
上供:10:15~11:00
午斋:11:00~12:00
习仪:14:00~16:00
晚课:16:30~17:30
药石:18:00~19:00
忏摩:19:30~21:30
养息:21:30
上述这些也只是诸多严苛戒律中的一部分而已。
僧舍的门窗上不仅有美丽的雕花,还有时时刻在心中的警世恒言。
纯净无暇的蓝色天空像一面镜子,远处的山色让我想到前两年去的贺兰山。我特别喜欢自然风景,广袤、壮阔、纯洁、静谧,就像迷人多变的精灵。
太阳大叔不偷懒的日子里,就连落光了叶子的 大树 和地面上的影子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 菩萨 顶出来,我们原本是打算跟着导航沿着修好的车道往山下走。却被庙里的师傅指点了迷津,发现了 菩萨 顶僧舍背后的羊肠小道。回首一望,便是掩映着纯净蓝色的林间美景。
沿着林间小道一直前行,又走回到 菩萨 顶,只不过是外侧。再一直向下,一路有圆通寺、显通寺、三塔寺......
【青黄之辩】
青色是汉传佛教僧袍的颜色,黄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僧袍的颜色。用青苗指代汉传寺庙、黄庙指代藏传寺庙在清代即已流传开来。
五 台山 最初被称为“紫府山”,于三世纪被纳入倒角二十八名山之列。随着《华严经》的翻译,五 台山 在唐朝成为文殊道场,八世纪即有天竺僧人朝拜五 台山 的记载。
元代将 西藏 纳入行政体系,在 蒙古 王室的支持下,佛教在 西藏 重新崛起。藏文史料中记载 萨迦 班第达和八思巴曾朝拜五 台山 。尽管如此,五 台山 依然以青庙为主。
明朝在五 台山 设立管理番汉寺宇都司纲,其都司纲民古中藏汉平分秋色。应明廷邀请,五世噶玛巴曾在五 台山 驻锡并建立藏传寺庙。黄庙自此开始挑战青庙的主导地位。
清朝在五 台山 设立管理番汉事务大喇嘛,后升衔为札萨克大喇嘛,全部由藏传僧人担任。清王室对藏传佛教的偏爱,直接推动了五 台山 的青转黄过程。从康熙到乾隆,有二十多座寺庙该宗。虽然青庙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黄庙却处于领导地位。
即便现如今随处可见的斑驳,也让我们能想象到其鼎盛时期的辉煌。
自 印度 传来的佛教,曾经和 中国 本土的宗教有过激烈的碰撞。唐代见证了佛教 中国 本土化的进程,而五 台山 则是其成果之一。
五台成为伟大的圣地。来自克什米尔、 印度 、 阿富汗 以及 日本 的僧人,均以到五 台山 朝拜文殊 菩萨 为荣。
唐代这里兴建的寺庙多达三百多所,如:佛光寺、金阁寺等等。
进入元明之后,五 台山 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逐渐成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皇家三方合流的圣地。
明朝弘治、万历年间,皇家敕建了许多寺院。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也多次巡幸五 台山 ,在这里设立了多处的行宫。
下午的阳光正好落在塔顶的背后,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好似佛光。
显通寺门前的白猫,身姿优雅,气定神闲。
朱墙黛瓦真的非常适合拍照,只要选择颜色鲜亮或对比度大的就不会出错。
这只小狗看着像是宠物狗(可能是被丢弃的),很是粘人,一路从显通寺跟着我们到了黛螺顶。
对于游客而言,五 台山 依然不是大多数旅游者愿意长时间停留的地方。昂贵的门票、过重的现代商业气息,使得人们在这里只是短暂停留后便急忙赶赴下一目的地。
再往前就是黛螺顶集中的酒店和饭馆了,这位小狗完全没有要回寺庙的意思。正当我们在想要不要把它带回家和豆子作伴的时候,这小子还是抵不住诱惑,被一只雪白的萨摩耶美女勾了魂。
在 美国 《时代周刊》“全球十大奇险建筑”的评选中,悬空寺时唯一入选的 中国 建筑。这座独具匠心的“天下奇观”集力学、美学和宗教元素于一身,在几乎接近90°的山间石壁上悬挂了1500年。
悬空寺下方大石上的“壮观”二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提。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一眼望去,悬空寺更像是踩了高跷,依靠在山体上。寺院建造时利用了山体向内的凹陷作为暗托,在底部铺上横梁,借助力臂原理,建筑的三分之二镶嵌在岩石内,三分之一“悬”在山体外,由横梁托举着。
而那些细细的“高跷”腿的部分,据说建寺之初是没有的,只是让人们安心才在后期加上去的。
还有岩壁上有凿孔的痕迹,据说曾经还有一条古栈道通向悬空寺,用的也是相同的原理。
悬空寺的门票分成两部分:15元和100元的登顶费。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始建于北魏大和十五年(491年),现存主要建筑重建于明清时期。“玄”出自道教,“空”源自佛教,而后来引申的“悬空”则更为直观。
登顶悬空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路的护栏很矮,只到成人的大腿位置,千万别探身出去。 通道 窄,宽的地方可以两个人侧身并排,窄的则只能容纳一人。而且,台阶已经被踩得很滑了,一不留神会摔倒。
在整个登顶过程中,有一定程度恐高的我几乎不敢低头看、也不太敢抬头看,更不敢远处眺望。只是用微微颤抖的双脚慢慢地、稳稳地踩在吱呀作响的悬空栈道上。那些细细的木柱,我都不敢用力抓紧,生怕出现什么安全问题。
整个悬空寺有152.5平方米,大小房屋41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鼓楼、钟楼、佛堂、经阁、主殿、过殿、朵殿等等一应俱全。最大的三官殿宽6米,深4米。最小的真武殿不足1米。
悬空寺的出口设计得很有意思,就像位于楼顶阁楼的出入口,窄而陡的楼梯,人走着走着就消失了的感觉。
恒山,门票45元/人,单程索道票价为70元/人。
岳恒山有着雄浑之美,在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被官方认定,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这是从小我爸就经常在耳边提起的。到现在为止,我只去过其中的华山和恒山 。
青松 翠柏间的远处山峦、蓝色天空间的白云帷帐,仿佛一幅生动的、触手可及的水墨画,而我们正身临其境。
恒山海拔有2016.1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五岳之首,直到国家测绘局将此殊荣颁给了海拔2154.9米的华山。
即便是海拔排行第二的恒山,但一路却很是轻松,登顶也就需要两小时左右。
因为是和爸妈一起,我们选择了索道上山。之后沿着路标,一路向“庙群区”的方向前进。
进入寺庙群,先后会经过马神殿、接关厅、寝宫,然后爬上103级的台阶,到达恒山最重要的朝殿——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都御史刘宇奉孝宗皇帝御旨兴建的非常小的恒宗殿。
从恒宗殿接着网上就是恒山最高的建筑——会仙府,可以远眺山脚的 平湖 。
缓一下,最后冲刺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这段路是纯台阶攀登,需要消耗一点体力。
可以原路下山,或者从西线参观关帝庙、 文昌 阁、纯阳宫。当然,也可以像我们这次随性走,路上不起眼的小庙宇也有不错的风景哦~
疮神庙
飞石窟
幸好我的心肺耐力不错(平时有做健身运动),中途也只调整一下呼吸,就直接登顶了。
浑源 枸杞醪糟汤
恒山所在的 山西 浑源 虽是个小县城,却有着悬空寺、恒山和 浑源 凉粉这些让人无法忘怀的城市名片。今晚我们就在 浑源 县城里挺有名的一家饭馆——小媳妇凉粉店打卡。
地道的 浑源 凉粉,原汁原味。小媳妇凉粉所用原料是兰花豆,口感很是绵柔。
同属晋北地区, 大同 的凉粉则是用花生制成,用刀剁成条状,和刀削面一样实在。
浑源 铁锅炝鱼
浑源 炸糕,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甜点。一食两吃,有甜咸两种口味的馅料。
我们点了半分炸糕,有的是豆沙馅,甜口。
也有蔬菜馅,咸口。
比 大同 更出名的云冈石窟,与 敦煌 莫高窟、 河南 洛阳 龙门 石窟、 天水 麦积山石窟并称为“ 中国 四大石窟”。
云冈石窟的开凿时间目前尚有争议,学界普遍采用的是北魏 兴安 二年(453年)和 和平 初年(460年)这两种说法。
云冈石窟五万多处石刻,对外开放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处于长期修复状态。
云冈石窟的第5窟~第11窟都被保护在室内,不允许摄影和拍照。
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东传 中国 之后,第一处由皇室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
其中,第5窟里的石刻佛像是云冈石窟中最高的一处,高17.4米。
从开凿年代上,可分为:早期(第16窟~第20窟)、中期(第5窟~第13窟)、后期(第1窟~第3窟、第4窟和第14窟、第21窟以及西各窟)。主体建于北魏,后历朝历代都有对其进行修缮。
有说法认为16窟~第20窟的佛像象征了北魏最初的五个皇帝。北魏王朝开国皇帝——道武帝 崇信 佛教,第三位太武帝奉道排佛。到了北魏的第六位皇帝—— 文成 帝,又重新确立了佛教的地位,造像“如帝身”,这便是最早的皇家工程。 文成 帝在位期间,大规模营造石窟。
*问:为什么佛像上有那么多小孔?
答:清朝时期曾对佛像惊醒大规模泥塑翻新。工匠将木桩打入佛像并绕上绳,在佛像外涂上厚厚的泥层,重新彩绘。当泥层脱落时,木桩外露,使得佛像千疮百孔。
*问:佛眼都去哪儿了?
答:相传北魏因袭 印度 造像风格所雕凿的佛像为闭目佛。后代修复石窟,为佛像开目,眼睛以陶珠装饰。这些陶珠被误以为是宝石,陆续被盗贼破坏。
这些面容模糊、满身小孔的石刻和造像,述说着整个北魏王超的风云涤荡。
石窟里的石刻造像也无不受到当时朝局动荡变迁的影响。到了北魏“二圣掌权”的时期,在云冈石窟建造中最鼎盛的中期,出现了独特的二佛并坐(第5窟内)的造像,风格上也被认为女性化的特征明显。
494年,北魏迁都 洛阳 ,平城改为恒州,丧失了其重要地位。云冈石窟的皇家工程也随之画上句号。
至正光五年(524年)云冈石窟的后期工程便多为民间所建的小型窟龛,造像的风格也偏向清秀。
在参观鹅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雕刻上的“舶来品”。例如柱形和柱头上五花八门的装饰——华丽的 科林斯 式、圆润的爱奥尼克式,甚至波斯的兽型和 印度 的元宝型。佛龛上方通常还点缀着帷幔、花绳等唯美的装饰。
这就是学术界所称的“云冈风格”,包含了 希腊 、古 印度 与中原文化,其实算是一种混血风格。
隋唐之后,历代对石窟都有补雕、补塑、着色、土木等工程。之后云冈石窟再次出现大的工程师在辽、金两代。清顺治五年(1648年)又重修了第5窟~第6窟的窟前建筑。
清末乱世,云冈石窟销声匿迹近百年。直到京张、京包铁路通车,云冈石窟再重见天日。1923年叶恭绰参观云冈石窟首次发现“ 太和 七年造像碑记”,其历史意义才开始被世人关注。但仅仅6年之间,云冈石窟的佛头就被盗走三百多个。
1961年,云冈石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云冈石窟成为全国第一批特殊文物景点,执行门票制,当时票价3元。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 中国 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绵延1公里的石刻造像以外,还有云冈博物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北魏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其与云冈石刻的关联影响。
离开云冈石窟,我们今晚要入住 大同 的酒店,下午就用来打卡 大同 城内的景点——华严寺。
大同 古城说是古城,其实 新建 几年而已,我个人觉得没有特意去的必要。
华严寺,成人门票50元,60岁以上老人免票。
明代,华严寺分为上寺和下寺,规制沿用至今。北面为上寺,主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建筑;南面为下寺,正殿薄伽藏殿为辽代遗构。
寺内其余建筑皆为清代和近现代所修建。
上寺正殿的大雄宝殿,在现存的古代木结构单体建筑中,规模能与之媲美的或许也只有 辽宁 省 义县 奉国寺大殿了。殿内现存32尊明代造型,如来大佛和二十天王都栩栩如生。四周和顶部、殿内四壁,共有21幅清代壁画,填满了5000多个人物,颜色艳丽。
下寺正殿薄伽教藏殿是华严寺最早的一座建筑,为辽代华严寺的藏经殿。它的规模虽然无法和大雄宝殿比拟,但其内外檐斗拱的比例之匀称、稳健洗练,为人称赞。殿内的辽代彩塑和壁画古朴雍容、技法精妙,被认为是唐宋之间承上启下的审美体现。在古建筑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心目中,薄伽教藏殿的地位更高。
华严寺的两大主殿都不可以摄影和拍照,因此无法分享照片。请各位看官有机会到现地实地欣赏那些美妙绝伦的艺术品。
华严寺始建于辽代,寺院根据大乘佛教的景点《华严经》而命名。
华严寺坐西向东,据说是由于契丹人崇拜太阳“以西为尊”的习俗。
华严寺虽然整体占地面积不大,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小而精致,有内容,有历史感,非常值得一去。
华严寺的出口就设在 大同 古城内的街道上,四周都是商业气息浓重的仿古建筑。
这家就是我们在 大同 住的花鹿酒店,是 山西 这次行程中第二满意的。无论硬件设施,还是服务品质都很好,性价比高。
花鹿酒店的自助早餐也很丰富。
应县 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如今,“ 应县 ”和“木塔”已经成了固定搭配。如果你问当地人“佛宫寺释迦塔在哪里?”,估计人们会一头雾水。
应县 木塔位于 山西 省 朔州 市 应县 辽代文化城(仿古城)的北端。 应县 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达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其中,主要用于建造木塔的木材有松木和榆木。
这座 中国 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在2016年被吉 尼斯 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 木塔,和 法国 的埃菲尔铁塔、 意大利 的 比萨 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木塔前的铁狮铸于万历年间。
因为塔寺本身开始倾斜,现在已经不允许 灯塔 了。但一楼的塔内还是可以参观的,只是不允许拍摄。
可能是因为没有长期暴露在户外,所以塔内的佛像雕刻、墙壁上的花纹都保护得很好,颜色艳丽。
应县 木塔通高67.31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个部分组成,五层六檐。每个明层之间还有一层暗层,实为九层。明层梁枋规整,结构精巧;暗层木柱纵横支撑,形成各种框架,以加强荷载能力,稳固塔身。
塔上“释迦塔”牌匾保存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它不仅是罕见的书法珍品,而且是研究 应县 木塔创修经过的珍贵实物资料。此外,“天宫高耸”、“天下奇观”、“万古观瞻”、“永镇金城”等众多牌匾也都出自于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之手。
佛宫寺释迦塔虽然世界闻名,但关于它的历史记载却很少。据现存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的石刻土地碑所记载,佛宫寺在元代原名为:宝宫禅寺。在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避帝讳敕改名为“佛宫寺”。
据专家考证, 应县 木塔是由出生在瀛洲的辽兴宗萧皇后倡建。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只用,故而时称“金城戌楼”。
抬头便可见如盛开莲花般美丽的斗拱。
“不见此塔,不知木结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1993年,梁思成这样评价 应县 木塔。
这座 中国 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不用一钉一铆,承受风雨雷电、多次地震、炮弹轰击,经历千年而不倒,令人不可不叹!
据元代石刻记载,金代的宝宫禅寺已有土地数十余顷,可见当时寺院的规模相当大。
清代末期,随着经济的衰退,寺院规模逐渐缩小。寺院内除了五层木塔和九间殿以外,只剩了明清时期建造的山门、钟鼓楼和僧房等建筑。
到了同治五年(1866年),九间殿遭到损坏,只有五层木塔仍旧保持着原来的面貌。
雁门关,此次晋北之行的最后一站。
雁门关位于 山西 省 代县 县城 西北 20公里的句注山上,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中华第一关”的美誉。
门票价格为90元,区间车往返10元/人。
雁门关是晋北的分界线。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在古长城的原址上复建而成,西起白草口, 东至 新 广武 ,每120米建敌台一座。它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 宁武 关、 偏关 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算得上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俘、杨家将镇守三关。
1937年侵华日军在此进行了焚烧破坏,雁门关关楼被拆、关城被毁,整个雁门关只剩下3个破门楼和几十个历代古碑。
2010年,投资1.8亿的雁门关修复工程开始施工,这座新长城才得以再现。
从“关口”回来,来一碗 大同 压豆面,实实在在地祭一祭五脏庙
从晋北返 晋中 ,自 大同 回 太原 ,大约需要6小时左右的车程。第9日基本就是在路上,回到 太原 后好好休息一晚,次日上午再来参观纯阳宫,下午坐高铁返回 南京 ,时间安排得很合理。
这是刚到 太原 的那一天拍的照片,周一,纯阳宫( 太原 艺术博物馆)例行闭馆。
纯阳宫距离我们住的并州饭店很近,穿过两个红绿灯,步行过来也只需要5分钟。
今天是 山西 之行的最后一天,10月27日正好是周二,不会再错过近距离欣赏国宝级文物的机会啦~
纯阳宫, 太原 艺术博物馆,周二~周日开放,门票30元,6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票。
建议参观90分钟以上。
纯阳宫是明代所建的道教宫殿,纤小、回环的五进院落结构颇为奇特。宫内原先供奉吕洞宾、关公等道教神灵。
纯阳宫里有两件国家禁止出国境的国宝级文物(一共是195件?196件?记不清了):常阳天尊像(第五院内)和涅槃变相碑(就在这条碑廊里)。
碑廊中与大量北朝、唐朝、明代的碑刻、大佛像、墓志铭。
涅槃变相碑,具体的介绍见上一幅照片。
纯阳宫里的建筑、石碑、石刻、铜像、古树.....都是宝贝,美极了~
第二件宝贝:常阳天尊像
面对第五院大门口,有左右台阶可以上到二层。每一处门里都有宝贝,大家参观时一定不要漏过。
这些房梁、屋顶虽然风化、剥落得比较严重,但还是保留了原本十分精美的痕迹。
从太原返回南京我们是坐的火车,睡一晚,因此总计为十日。如果太原周边的景点都正常开放的话,建议可以再多住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