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一条中国的“1号公路”,它就是沿着黄河西岸串联起陕西4市12县50多个景点,全长800余公里的高颜值沿黄公路。这条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南至渭南市华山莲花座。它如黄河边上的一条绚丽丝带,串联起了黄河沿岸散落的明珠:西岳华山、古城潼关、黄河古渡、丰图义仓、洽川湿地、司马迁祠、党家村、韩城古城、黄河龙门、壶口瀑布、红军东征、蛇曲地质公园、文安驿古镇、吴堡古城、白云道观、榆林古城和府谷古城,以及贯通周边的靖边波浪谷、甘泉大峡谷、延安圣地、黄帝陵墓等著名景区。沿途风景名胜,可谓美不胜收!
我们这次历时12天的陕西自驾游,基本上是沿着这条黄河观光路北上南下,游历了这四个市的20多个景点,充分感受了万年地质奇观、千年华夏历史、百年红色基因和当代炫丽科技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官冲击!在接下来的游记里,我将逐一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谢谢你们的关注和支持
4月20日,是我们陕西行的第三天。今天的行程是走沿黄公路,从潼关到韩城。计划去的景点有潼关古城、黄河古渡、洽川湿地、司马迁祠和韩城古城。这些地方都发生过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可以说,是这些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而我们今天,要去亲眼见一见它,重温华夏文明,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别样人生。
为叙述方便,本游记共用了五个小标题,分别是:
一、潼关古城的前世今生;
二、黄河古渡的传说变迁;
三、洽川湿地的窈窕淑女;
四、司马迁祠的高山仰止;
五、韩城古城的别具一格 。
在华山豪庆客栈早餐后,我们驱车直奔潼关。走高速仅20分钟就到达了潼关古城。
潼关古城从始建到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它是仅次于山海关的天下第二名关,有“百二重关”、“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称。得潼关者,东可逐鹿中原,西可轻取长安。《山海关志》载:“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杜甫《潼关吏》中“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和崔颢 《题潼关楼》中“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等名句,都描写了潼关之险要。“潼关破则长安亡”,历史上潼关发生过大小战争百余起,有史可考直接关系国家安危的著名战争就达三十余起。三国时期,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唐安史之乱,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明朝,潼关战役,孙传庭阵亡,李自成入内。特别是抗战时期,潼关是抗日的坚固防线。日军利用间谍收集地图,意图攻下潼关进军陕西,北上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南下令国民政府屈服,将华北与西北战场合二为一。潼关军民利用关隘河险,顽强抗战,与日军死磕7年之久,其间顶住了日寇上万炮弹的攻击,始终都未让日军踏进潼关一步,保住了陕西每一寸土地。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样一个千年雄关,没有毁在炮火中,却毁于决策失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建三门峡水库,误认为潼关古城将会淹没于水底,故而人为将县城南迁,铁路公路南移。结果,三门峡水库没能按原计划蓄水,但古城却毁之不存。这些年,当地投巨资重建潼关古城。到今年4月已经基本完工。我们本想先睹为快,哪晓得到此一看,潼关古城尚未开门迎客。从网上查询得知,4月16日潼关县召开了潼关门票听证会,决定“五一”试营业,经审定价格后再正式开业。我们只好拍照留影后,悻悻然离去。
不能进潼关古城,我们就去潼关黄河古渡看看吧!它就在潼关古城景区北部脚下。我们从潼关古城驱车到黄河古渡口仅用了几分钟,从这里回望古城,还有几分遗憾。
潼关黄河古渡现在叫湿地公园,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既是黄河“几”字型大转弯处,黄河由此折向东流;它也是渭河、洛河的入黄口,汛期的黄河水常倒流到渭河和洛河,成为这一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它还是陕西与山西、河南的交界处,正所谓“鸡鸣闻三省”、“关中咽喉道”。
说到潼关黄河古渡,就不得不说与其遥遥相望的风陵渡。传说当年黄帝就是在此与蚩尤大战,蚩尤大施法术,放出了浓浓的浓雾,一时间使人不辨南北,将黄帝围困于此。正在危难之际,黄帝手下的大臣风后及时赶到,拿出了他研制的指南车,辨明了方向,从而一举战胜蚩尤。风后死后,黄帝感念其功,将其葬于赵村附近的山坡上,人称“风陵”,风陵渡由此得名。
另一传说是因女娲得名。华夏民族先祖女娲姓风,女娲的陵墓就在风陵渡邻近的赵村东南,那里曾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 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现在已毁。
真正让现代人对黄河风陵渡口口相传的,则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说的是郭襄十六岁在风陵渡初遇杨过,那个大哥哥用漫天烟花为她点亮了一夜星空,从此后悄然远去,再无消息。她用几十年去寻访他,可他却避而不见。四十多岁时,她终于绝望剃度,创建了峨眉派,并给自己的徒弟起名叫:风陵。世人皆爱郭襄,郭襄独爱杨过。郭襄是绝世情痴,杨过是情痴绝世,偏偏他们的痴不是一对儿。郭襄用了一生时间为这场有花无果的爱情殉葬,这份凄楚,无法斩断,又无处可诉,悲情如此,无以复加,何不令人扼腕叹息!
我们这次到潼关黄河古渡,就是因为只有这里才能乘游船去看风陵渡和渭河入黄口。
码头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黄河对岸的山岚、风车及东边不远处的黄河大桥。桥头就是曾经的风陵渡。
河边既有大型画舫游船,也有一些摩托快艇。可能是我们来早了,码头上没有一个工作人员,画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售票营业。虽然看到有游客乘坐快艇在河中穿梭飞驰,但我们的几个姐妹觉得风大太冷,不愿意坐快艇。
好在这里的湿地公园春意盎然,走走转转也十分惬意。
从潼关古渡沿河驱车几分钟就到了三河交汇口。
离开潼关,我们走上了沿黄观光路,路虽然不宽,但路面很好,沿途风景也不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观光平台或者驿站,可以停车休息、观景。
途径国家黄土峰林公园:
我们今天的第二个目的地就是洽川湿地。到此才知道,现在叫“处女泉”。处女泉风景区地处陕西合阳县洽川镇,属于黄河滩涂湿地。湿地芦苇一望无垠,占地15万亩,是全国最大型的芦苇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湿地型旅游景区,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荡”、“天然氧仓”。“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也是洽川七眼瀵泉之一,为七眼瀵泉之中的佼佼者。 (瀵,读 fèn。水由地面喷出漫溢 ,有水涌出,曰神瀵。) 处女泉实际上是由大小泉眼组成的泉群,泉水浮力特别大。长年保持水温29℃-31℃,含有丰富的锶、铜、硒,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水清透彻,泉眼遍布泉中,出水量大,可谓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被誉为“沙浪浴”。
处女泉名字的由来可谓渊源久远,我国最早的《诗经》里第一首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名句,描写的就是古洽川时周文王同洽川美女太姒之间的纯真爱情。据说太姒出嫁前在处女泉洗浴后,更加光彩照人,走在芦苇中间,就连调皮的芦苇叶子也忍不住去抚摸她的脸,太姒生气后,回转身来用牙齿轻轻地咬住叶子。现在洽川的芦苇叶子中间都有一个浅浅的齿痕。从此以后,洽川形成这样一个民俗:姑娘出嫁前都要到这里沐浴,让清纯的泉水洗去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去迎接人生道路上最幸福的时刻。从此“处女泉”就成为约定俗成的叫法。
现在处女泉开发有多条线路供游人水上游览,沿途欣赏芦荡风情,观赏各种珍禽鸟类。春天蒹葭遍地,夏日绿波万顷,秋季芦花满天,隆冬百鸟酣栖、在扑朔迷离的芦苇荡中,游客恍若进入了时空隧道,它带给人的,已不仅仅是生态旅游的休闲模式。泉边还设有游乐场、风情屋等,可以充分感受到黄河滩的野趣。
从处女泉出来,在沿黄观光路上继续前行,路边一观景台有一块神兽石碑,上面刻的是贾平凹写的《黄河魂》:
汽车经过合阳驿站。这里在黄河边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游览广场,我们停下来歇息,吃饭。
从广场平台看到的黄河。
广场对面山崖上不仅有宝塔,而且有用金属材料雕铸的大型黄河历史文化浮雕。
车出沿黄观光路合阳段,就进入了韩城。司马迁祠就位于韩城市南的芝川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城诸名胜之冠。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出生在这里,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访民间。后来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残遭汉武帝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笔耕不辍,历经16年完成巨著《史记》,共 130篇,52万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影响极其深远。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就在他的故乡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建成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司马迁祠和墓。
司马迁祠和墓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的韩奕坡悬崖上。整个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这些年,韩城围绕司马迁祠又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国家文史公园”。它是韩城市澽水河生态景观项目的一期工程,意图打造“一湖一堤二溪三岛”和“十景十二园”,占地面积约3200亩,总投资约8亿元的庞大项目。游客参观司马迁祠就要在游客中心购票,在景区大门入口验票后,沿着景区大道奔司马迁广场,然后上山进司马迁祠。
闲话少说,请各位看官随我进去看看吧!
景观大道两旁的大型历史浮雕
司马迁广场
去司马迁祠必经芝秀桥
桥上路面石砖用铁块链接:
现在就请各位看官
见证历史的石块路面:
凹型的登山路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路中的下水道:
一路上行,稍作歇息。
从司马迁祠鸟瞰文史公园:
司马迁祠后面的三官洞:
再向上还有史记碑苑
这里有司马迁生平展。
下午4点钟,我们到达韩城,入住酒店后驱车来到古城停车场。
韩城古城的城池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出生韩城的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
古城内有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韩城古城最具特色的就是三庙:城隍庙、东营庙和文庙。
城隍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是我国古代城池必不可少的建筑。而韩城的城隍庙规模之大,在全国是首屈一指!它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万历年间扩建。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门为三门并列,正门额书“城隍庙”,庙门前是砖雕仿木构琉璃影壁。
走过长长的甬道,迎面是政教坊,
威明门为二重正门,“威明”表明城隍神威灵显赫,神圣至极。
“广荐殿”是平民百姓进献祭品场所
屋顶的琉璃瓦造型
德馨殿是县令、晋绅、士大夫的拜谒场所
城隍庙里还有歌舞台
出城隍庙,过街就是东营庙。
东营庙就是关帝庙,始建于元代,现存建筑为明朝重修,它与其他关帝庙也有所不同:一是建于军营,估计要将士效法关羽忠勇精神,以壮军威。二是没有一般关帝庙的钟鼓楼和戏台,庙内主殿左侧还有一个斗母庙,院内正北还有一个小院————“三公祠”,专为祭祀刘、关、张的庙堂。
从东营庙向前走,就是文庙的后门。文庙是韩城的文脉之根,文庙去时正在维修,跨过围栏和满地建筑材料,匆匆瞟了一眼。
三庙外,就是韩城古城南北贯通的明清一条街,沿街两侧店铺林立,商铺多为两层楼房,青砖灰瓦坡屋顶,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
街上到处是卖韩城特产花椒酸奶的街铺。花椒做酸奶,真是闻所未闻,怎能不品尝呢?
还行,除了有点花椒的香味,和其他酸奶的口味没有大的不同,并不麻。
一些店铺卖的韩城小食品:干制小馒头、花卷等
状元府还要另外收门票?不进去咯!
我们想在古城品尝韩城美食,就打开“大众点评”,搜索发现这里有个美食街,美食街里有很多特色小吃店。
这个美食街在管理上有它的独特之处,吃客既可以分别在各店铺自己点餐,也可以在美食街服务台点套餐,由服务台收银处收款后到各店铺下单取菜,送到吃客桌上。我们要了一个89元的五人套餐,基本上集齐了韩城特色美食。如:韩城头肉、辣子蒜羊血、贵妃御卷、糖馍、油酥角、羊肉饸络、莲子羹。又单点了甑糕,买了芝麻烧饼。美美地吃了一餐。
韩城以“迁山禹水”著称,我们今天拜谒了司马迁祠,明天将继续走沿黄公路,去看看大禹治水的龙门古渡,然后去向往已久的壶口瀑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