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茵青龙,巍巍学府。
离开咸丰已经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总是想写些东西。翻开自己的相册,似乎在那里的生活记录不是很多。
咸丰县城(高乐山镇)比较小,很多时候,周日出去逛街,不到半个小时就能走一圈。周边都是山,近郊是青龙山森林公园。我没事的时候在学校远看,就可以看到山巅有一座雄伟的楼阁。当时很多老师叫它望城楼。2010年11月份,好像下了雨,业余生活匮乏的我们相约几个同事去爬青龙山。青龙山的植被和森林覆盖率挺高的,爬上去不到1个小时,到望城楼要经过一段木质的栈道。到达望城楼,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叫“飞凤楼”。楼阁雕梁画栋,檐角翘首,气宇轩昂。我们去的时候好像是比较晚了,门是锁着的,所以,我们没能进入里面看,只能极目远眺咸丰县城。
正是因为咸丰县城比较小,所以从青龙山上看咸丰,一览无余,特别是现代化的咸丰一中还是比较扎眼。2010年8月到咸丰一中报到,直到2010年2月离职,在咸丰生活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有带学生荣获军训第二名的荣耀,也有带领高一(16)班获得单科、总分排名平行班级排名第一的骄傲;有学生无缘无故离校的忧虑,也有期中考试后分班后感觉不公平的气愤。
当时的咸丰县城估计在3万人左右,但是咸丰一中包括学生、教职员工及家属应该在5千左右,可以想一想,咸丰一中在当地的地位。咸丰一中的校长是县教育局副局长兼任的,教学设施设备的采购、老师的工资和补贴都是县财政统一拨付的,所以可以想象咸丰县对咸丰一中的影响。这可能是我之前当老师从来没有想过、也从不敢想过的,这也许就是穷地方集中力量办教育最有力的措施了吧。
进入咸丰一中起,我就感叹他一流的硬件。新修教学楼、实验楼四栋连为一体,前面配以厚德广场(学校各种集会、早午操都在这里,我对广场印象最深刻是广场用蓝色地板砖隔成的方块,每个方块就是一个班级,是不是提前规划的作用?),既有现代气息,也有民族特色;教师8人一间办公室,空调、饮水齐全,网络快速,颇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教室里白板配套,全面实施电子化教学,感觉大学的教学配套不过如此;第四栋里的实验室,分门别类,整齐而有序,感觉大山里有这样的条件,确实不易。
记得当年12月底一直到第二年初,鄂西地区相当寒冷,咸丰一连下了好几场雪。我们办公室的3个同事一块去校区拍照,这可能是我在咸丰留影最多的时候。在厚德广场,在笃行园;在校标前,在教学楼前;在小喷泉,在旧教学楼前,都有我们各种搞怪的身影和姿势。
2011年2月,当我决定来海南发展的时候,班上的同学组织了一个欢送会,我当时不太愿意看到那种别离的场景,所以迟迟不去班级。后来是因为隔壁班的班主任打电话给我,说学生都弄好了,一直在等我,我才勉强去班级,很多学生哭了。第二天,一个刘姓学生的妈妈用自家车(这个学生是我批评很多的学生)送我去重庆黔江火车站坐火车来海南。
在车上,那个学生的妈妈对我说了很多话,其中有一句话我很有印象。说她是第一次见到像我这么个老师这样负责任的管教她儿子,她应该感谢我,这句话让我很感动。其实,管教学生,每时每刻的管教学生,是老师的本分,做好自己本分且被人认可的事,也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