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旅游专业留学生一枚,永远停不下来的旅行,啤酒和美食爱好者,吃喝是旅行的重大组成部分,没有之一,所以我的旅行+的这个加号后面缀的肯定是啤酒了。
喝吐了IPA,还是照样返璞归真到拉格皮尔森。如果想交流精酿啤酒,也欢迎。
比利时因为和法国挨的近,加上比利时作为欧洲啤酒王国鼎鼎有名,所以是我经常打卡的国家,这个小国家啤酒风格的多样性简直不可思议。
在法国读了一年半的书,其间去了四次比利时:
2019.12.23 巴黎-布鲁塞尔
撞上圣诞节,去哪里都不是好主意,好在我赶在午饭后去喝了杯兰比克。
只去布鲁塞尔,也不能说算是来过比利时
于是心有不甘的我来年夏天再次出发,从法国沿着默兹河谷,徒步入境比利时
2020.6.15-6.21
巴黎-Charleville-Mézière-迪南-列日-布鲁塞尔-安特卫普-根特-布鲁塞尔
因为要赶回蔚蓝海岸实习,所以时间有限,加上河谷徒步也耗费了太多体力,布鲁日没有去。
那么遗憾有机会还是得补的。
2020.9.10-9.13
刚开学课业还不太繁重,趁三天小长假再去比利时。
里尔-布鲁塞尔-布鲁日-布鲁塞尔
2020.9.25-9.27
没出两个礼拜又去了,这回在布鲁塞尔实实在在探了几家酒厂。
那就先从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开始说起。
作为欧盟首都的布鲁塞尔,却始终因为现代化建筑穿插于历史街区内这样的城市规划饱受欧洲游客的吐槽和诟病。
大广场是布鲁塞尔的象征,大广场周围的一圈精美的佛拉芒式建筑以老市政厅为最,是弗拉芒地区对哥特式的一种诠释吧。
布鲁塞尔老城结构非常紧凑,从任意一个方向走进大广场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突然进城了的感觉。
布鲁塞尔市区是一个比较规则的五边形,布鲁塞尔人像法国人称呼法国本土为“Hexagone”(六边形)一样,称呼布鲁塞尔市区为“Pentagone”(就是五边形的意思了,联想一下王者荣耀的Penta Kill)
布鲁塞尔整体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的,也就有很好的几个观景台可以看看全景。
Mont des Arts在皇家美术馆和中央车站之间,几乎和皇家教堂广场(Place Royale)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这里可以远眺到市政厅的尖塔,也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当然布鲁塞尔的学生们也是很喜欢这个地方的,喝酒聊天看风景,欧洲学生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司法宫旁边的摩天轮也是看日落和布鲁塞尔全景的极佳地点,值得一提的是,布鲁塞尔的司法宫是全球最大的单体法院建筑。
这里有一个有轨电车站,电车司机有时也会下车拿手机拍个日落。
布鲁塞尔市区或许是游客活动的中心,那走出五边形则更多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的布鲁塞尔。
我来布鲁塞尔一直都是住在Saint-Gilles的一家,Saint-Gilles是一个非常小资的街区,沿街分布着所谓1920s-1930s装饰艺术大火的年代的层高非常高的公寓建筑,也有布鲁塞尔比较小众的酒吧街,这里汇集了各地的美食,从粗犷的比利时本土菜肴,精致高档的法餐意大利菜到亲民的亚洲菜,大条的土耳其烤肉,甚至还有波斯尼亚人开的糕点店。
Blond是一家很受欢迎的街区面包店,招牌是他们的blond法棍面包,新鲜出炉的法棍麦香十足,外酥内软,吃着吃着我就可以吃掉一整条了。
布鲁塞尔大面积的绿地是这座城市的加分项,虽然绿地往往远离市区,但都在有轨电车的可达范围内,这些绿地也往往都带着一定的水域。
坎布尔森林(Bois Cambre),Laeken皇家公园绿地这两处非常适合晒太阳野餐,也是个晨跑运动的好去处。
切入正题,布鲁塞尔啤酒的宝贵之处就在于传统酿造法的啤酒和如今大火的精酿啤酒都在欧洲精酿界熠熠生辉。
兰比克Lambic和贵兹Gueuze,是比利时啤酒的灵魂,这种只有在布鲁塞尔周边地区酿造的自然发酵啤酒在全球范围炙手可热,近些年在国内也被炒作得一瓶可以卖出几百上千的价格。
康帝龙( Brasserie Cantillon )是布鲁塞尔地区兰比克的代表性酒厂,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兰比克被比利时列入国家遗产,康帝龙酒厂自然而然是不可或缺的传承者,被列为布鲁塞尔贵兹博物馆。
酒厂一周营业六天,但常年大门禁闭,只是为了减少天然野菌外溢,大家直接推门进去就行了,进去花7欧自助参观并在参观结束后品尝一杯基础款贵兹。
推开酒厂厚重的大门,一股腐烂的酸臭味扑面而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啥醋厂。
但,这就是兰比克啤酒的魅力。
麦汁在煮沸后,并不是像其他啤酒生产那样立即转入发酵罐中,而是敞开式冷却,让酒厂里特有的菌种进入麦汁,最后转入木桶中,整个发酵过程没有人工的干预,全部交给天然菌种和时间来完成。
酒厂里挂着的“Le temps ne respecte pas ce qui se fait sans lui”很好的诠释了他们的出品——时间不会尊重没有它参与的事情。
经过18-25个月的自然发酵过程,兰比克啤酒就产生了,酒厂也会将不同发酵程度的兰比克进行混合继续陈年。酒厂也会不定期推出各种增味版本。
有人说,兰比克——是比利时人对同样是自然发酵的葡萄酒的一种独特的自我阐释: 比利时纬度较高,加之常年阴雨的气候,很难像法国以及南欧意大利,西班牙那样种出优质的葡萄用来酿造葡萄酒,但和葡萄酒大国相对离得近的弗拉芒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比利时和荷兰,一直对酒精审美最顶端的葡萄酒充满了向往。
没有好葡萄,那好麦芽总有吧,于是自然发酵的啤酒就产生了,和葡萄酒比起来,比利时兰比克带给酒客味觉和嗅觉上的冲击都是更加复杂的,这也能解释兰比克依然是小众的酒,过于复杂的风味,和比较激进的酸味,使得爱的人很爱,不爱的人连第二口都不愿意再喝了。
从康帝龙出品的限量版酒都可以看出对法国葡萄酒世界的致敬,因为他们经常会加入各种品种的葡萄——温和低单宁的Merlot葡萄,低温浸渍芳香型白葡萄等,赋予酒体更多风味;陈年选择的酒桶也是波尔多,勃艮第红酒桶,孚日地区特殊的黄葡萄酒( Vin Jaune )桶。同时,各种温带水果也是兰比克酒厂青睐的增味原料,比如覆盆子版本的Rosé也是对粉红葡萄酒的一种呼应,酸樱桃增味的兰比克被称为克里克Kriek,我最喜欢也最能接受的是杏子增味的Fou' Foune. 当然最经典的是甜菜版本。
Moeder Lambic酒吧在布鲁塞尔有两家店,他们和比利时的兰比克酒厂有深厚的合作关系,提供全比利时(也可以说全世界吧)最丰富的兰比克啤酒酒单。当然酒单上其他风格的酒也很丰富,从基础的拉格皮尔森,到IPA,比利时老棕啤,比利时艾尔等。可以说是发扬比利时啤酒文化的基地之一。
现在的高端啤酒爱好者似乎都在追逐所谓的野菌艾尔——但即使目前的野菌人工采集,筛选,培育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康帝龙酒厂的出品,特别是限量的增味版本,依然一瓶难求,康帝龙更多的也是占了时间积累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比利时兰比克发酵所需要的菌种只有布鲁塞尔地区的Senne河谷才有。
同样比较有名的兰比克酒厂还有——三泉( 3 Fonteinen ),老贝尔塞( Oud Beersel ),De Cam,Lambiek Fabriek等,都位于布鲁塞尔周边的乡村小城镇,如果没有车,可达性都不是太好,所以要体验兰比克,布鲁塞尔市区的康帝龙是最佳选择了。
同时,起源于英美的精酿啤酒风潮吹到本身就有深厚啤酒传统的比利时也不是新鲜事了,尤其是在首都布鲁塞尔,这个欧洲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更是蓬勃发展。
Brussels Beer Project 简称BBP,Brasserie de la Senne,Brasserie de l'Hermitage可能是布鲁塞尔精酿三巨头。
BBP酒厂和酒吧是一体的,位于布鲁塞尔运河旁,创新是精酿啤酒厂永恒不变的主题,BBP在创新上走得尤其出彩,对于比利时修道院啤酒对传统的坚持,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力求通过不同的麦芽,酵母,酒花组合,酿造有比利时自己的风格的啤酒。
也就有了他们的Slogan:
图片源自网络
相比BBP,Brasserie de la Senne就没有那么激进了,他们更多是酿造比较基础款的,适合佐餐的啤酒,大量供应布鲁塞尔规模庞大的餐厅和酒吧,比如易饮的皮尔森,淡色艾尔等。
Brasserie de la Senne和几个规模较小的啤酒厂比如La Source Beer Co,En Stoemelings设址在Senne运河另一边的会展中心附近,可以说是城市中的不毛之地,应该是地价比较低的原因。酒厂后院甚至是一片下雨就会积水的沼泽地。
流经布鲁塞尔的Senne河在法语中的发音和流经巴黎的塞纳河(Seine)一模一样。荷兰语中Senne河是Zenne,为了区分,有时候会把这条河音译为——谐讷河。
简单易饮的出品并不代表酒厂的真实水平,Brasserie de la Senne会为布鲁塞尔的餐厅定制各种风格的啤酒。
离大广场不远的Nüetnigenough餐厅就可以喝到塞纳酒厂出品的波尔多红酒桶陈年世涛。餐厅供应的是最经典的比利时菜。
因为处于两个日耳曼国家荷兰,德国和法国的交界处,所以比利时菜吸收了法餐的精致和日耳曼菜的粗犷。
经典的比利时菜包括:
薯条就不用说了,是比利时人发明的,在比利时餐厅是一种主食的存在。
列日肉丸(Boullettes à la Liègeoise)
比利时狮子头
佛拉芒啤酒炖牛肉(Carbonade à la Flamande;英语应该是Flemish Beef Stew)
比利时土豆泥配肉( Stoemp )
同样是法语区,但布鲁塞尔并不像法国人一样叫土豆泥叫Purée de pomme de terre,而是Stoemp,它可以作为主食配菜出现,如上图左上角,也可以配上香肠和大肉。
Stoemp并不是简单的土豆泥,而是添加了香料。
芥末猪肘
Jambonneau à la moutarde ancienne
烤猪肘浇上芥末奶油白葡萄酒收汁的酱
推荐位于Saint Gilles的家庭式Le Waterloo餐厅,性价比相比市区餐厅更高,15欧两个大猪肘,市区餐厅基本超过20欧了。
根特炖菜(Waterzooi à la gentoise)
最早的根特炖菜其实是鱼汤,但工业化时代,根特地区的河流被严重污染,鱼类基本消失,所以如今更多的是鸡汤,最后会在汤上浇上奶油。
梅子炖兔肉(Lapin aux pruneaux)
有着出色啤酒的比利时,必然会把啤酒融入菜肴——布鲁塞尔的Resto Bière就专门供应各种比利时的啤酒菜肴,其中就包括添加了樱桃兰比克,也就是上面提到的Kriek啤酒的梅子炖兔肉。
奶油烩鸡(Vol au vent)
这道菜法语名直译是随风飞翔,据说形容的是这道菜入口的口感——好吃到好像起飞了。
C'est bon,C'est belge也是一家供应正宗比利时菜肴的平价餐厅。
酥皮挞是Vol au vent一定要有的,一般的餐厅只是把奶油鸡装满酥皮挞,但这家的份量,大家就自己看吧。
最后,当然是比利时的招牌菜——Moules&Frites
贻贝配薯条
流经比利时的斯海尔德河,孕育了入海口肥美的贻贝,在比利时,贻贝甚至有原产地保护。
九月到次年四月是宜食贻贝的季节,即每个带r的月份都可——septembre, octobre, novembre, décembre, janvier, février, mars, avril.
Brasserie de l'Hermitage相比上面两家精酿酒厂规模更小,他们自称Nano Brewery,比Micro Brewery更小。
取了这么个名字,酒厂本身自然就不太好找,每周只在周四周五的下午营业。但在Saint-Gilles的酒吧街上有他们的酒吧。
22个tap,对于一个微型啤酒厂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多样化了,酒吧提供125ml的小杯,可以多品尝品尝不同风格的啤酒。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款茉莉花淡色艾尔,喝起来有点像在刷牙。
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比利时佛拉芒地区,也就是荷兰语区的首府。
荷兰文化对安特卫普的影响不言而喻,满街的自行车骑行者就是一个例子。安特卫普和佛拉芒其他城市诸如根特和布鲁日不同,这里没有太多历史的桎梏,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和时尚,欧洲第一座摩天大楼就出现在这里。
安特卫普中央车站是值得打卡的欧洲最美车站之一,反正大家来安特卫普多数肯定是通过火车,火车站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De Konick是安特卫普的代表性啤酒厂,如今这里成了博物馆和一个综合的美食场所。De Konick在这里不仅仅设立了酒吧,供应酒厂新鲜的啤酒,还有多家餐厅可供选择,包括比利时特色菜的餐厅,米其林一星的炙烤餐厅,甚至还有自己的面包房。
安特卫普的物价还是有点偏高,酒厂的自助参观价格为14欧,参观前酒保会给你打一杯酒厂招牌的APA,通常精酿界的APA是American Pale Ale的缩写,即美式淡色艾尔,但在这里,APA则指的是Antwerpen Pale Ale——安特卫普淡色艾尔,可以看出酒厂打造出自己风格的小野心。
参观结束后,酒保会给你打一杯Triple d'Anvers,三倍艾尔,作为啤酒,虽然8度的酒精度已经算是很高了,但喝起来却依然很清爽。
Eilandje是安特卫普北部的港口街区,登上红色外墙的河畔博物馆可以俯瞰到安特卫普的全景。
经过一番重新规划,Eilandje从此前的脏乱差码头仓库区摇身一变成为小资的高端街区。
Antwerpen Brouw Compagnie可以说是De Konick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做的是复兴安特卫普悠久的啤酒酿造历史——安特卫普最早的酿酒史可以追溯到西班牙殖民时代的西属尼德兰,当时西班牙殖民政府对啤酒的原料之一大麦课以重税,使得安特卫普人民转而使用税收较低的粮食作物荞麦酿造啤酒。如今他们酿造的Seef延续了这一传统。同时,这家酒厂也更加环保,将发酵完成后的残余麦芽送给安特卫普周边的养殖场做饲料,同时也有一个完整的热能回收系统,酿酒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冬日的供暖
相比De Konick的高端化和集团化,这家酒厂完全是独立的,甚至是市民众筹出来的酒厂,所以一走进酒厂的酒吧那一瞬间,感觉和进De Konick博物馆完全不同,而是更加轻松友好的环境。
可惜此处无图。
因为阴冷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根特牧羊业和羊毛纺织业在中世纪时期蓬勃发展,便利的河海交通,羊毛织物大量出口临近的英国,根特在13世纪甚至一跃成为仅次于巴黎的欧陆第二大城市。
根特老城的众多恢宏的建筑都是那个时代繁荣的痕迹。
战争,竞争等因素削弱了根特的影响力,工业革命后棉纺织业再次复兴了根特,根特甚至在1912年举办了博览会,并为此修建了Sant Peter火车站。
如今根特再也没有从前的影响力了,内河河道淤积使得根特的港口被完全废弃,比如上图这个吊机完全就是做个摆设的港口工业遗址罢了。
根特的经济完全转向了旅游业,其实隔壁布鲁日的遭遇和根特非常相似。好在这两座城市都保留了精美的建筑,以及运河的加持,老城的观赏性都特别强。
欧洲在旧城改造这方面经验丰富,根特的港口区如今也被改造成了所谓的创意园区,根特的精酿啤酒厂Dok Brewing Co.就坐落在这里。
有欧洲游客多的地方,酒吧肯定就出奇得多,根特的运河边也汇集了一众想当出色的酒吧,这些酒吧都有惊人的啤酒收藏和选择,只有你喊不上名字的,没有他们拿不出手的。
整个布鲁日老城被运河环绕,也就几乎形成了一个岛,类似这样的城市结构还有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
只是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欧洲城市太多了,但威尼斯确实只有一个。
布鲁日的钟楼是布鲁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实从法国北部到比利时大部分地区,钟楼在城市建筑中都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地区的钟楼也成功申请了世界遗产。
布鲁日钟楼之于布鲁日大广场,就如同布鲁塞尔老市政厅之于布鲁塞尔大广场。
布鲁日的大广场虽然比布鲁塞尔的开阔很多,但周围的一圈建筑远远没有布鲁塞尔的辉煌了。
其实我还是更加喜欢根特的那种恢宏的精致,布鲁日总体来说更加市民化一点。
Bourgogne des Flandres佛兰德斯的勃艮第是布鲁日的一家酿酒厂,招牌是棕色艾尔和兰比克的混酿,但这样的混酿正好和酒厂致敬的勃艮第地区的100%单一葡萄品种纯酿南辕北辙。
14欧的tasting flight,六杯不同风格的啤酒。
出品放在比利时,可能也就中等水平,但酒厂胜在优越的地理位置,运河旁边的露天座位必定是很受欢迎的,好天气想要抢到座位享受午后时光,就得在中饭结束后立马赶过去嚯。
啤酒出了名得烈的半人妖月De Halve Maan也在布鲁日,半人是比利时为数不多的生产四倍艾尔Quadruple的酒厂,比利时啤酒普遍比欧洲其他地方的啤酒要烈,换句话说,高酒精度也就能够承载更为丰富的风味,而四倍艾尔则是高酒精度啤酒中的王者,半人的四倍艾尔有着丰富的太妃糖,巧克力味道,也就和同样著名的比利时巧克力成了绝配。
当然比利时还有太多啤酒了,很多比利时啤酒早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了——白熊,粉象,督威这类比利时金色艾尔有着独特的酵母带来的风味;更加容易接受的水果兰比克林德曼很适合女生饮用;修道院啤酒就更不用说了了——罗斯福,智美之类的。
更多的酒厂还是位于比利时角角落落的村庄里。这几次拜访的酒厂也都是位于佛拉芒地区的,其实比利时瓦隆地区,也就是法语区,也有很多优秀的啤酒厂,一系列修道院也都位于和法国阿登地区接壤的比利时南部地区。
比如迪南Dinant,是比利时阿登地区的重要城镇,也是默兹河上的战略要地,著名的修道院啤酒Leffe就在此生产。
这就是半个比利时。
在德法意瑞的万丈光芒下,比利时是很容易被中国游客忽略的一个目的地,但比利时在很多方面都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佛拉芒式建筑,风格多样的啤酒和菜肴,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