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仓弇山园——明代尚书私家园林

作者:渔宝宝 显示图片

江苏太仓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太仓境内有金仓湖、沙溪古镇、弇山园、南园等许多值得游玩的景点,因为与上海相邻,吸引了不少上海游客。前些天游玩了金仓湖和南园,这次前往太仓游玩弇山园。


弇山园亦名太仓公园,原为明代尚书王世贞的私家园林。旧址是南宋“海宁寺”,前身是梁“妙莲庵”,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公园大门是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大红匾额上刻着“弇山园”三个金色隶书。


身为明代大政治家、文学家、大文豪的王世贞以为“第居足以适吾体,而不能适吾耳目,计必先园”,因而与当时造园高手张南阳合作在太仓城里最先建成了号称“东南第一名园”的“弇山园”。


园中原有三山(西弇、东弇、中弇),一岭、三佛阁、五楼、三堂、四书室、一轩、十亭、一修廊、二石桥、六木桥、五石梁、四洞、四滩、二流杯。园广七十余亩,土石占十分之四,水占十分之三,室庐占十分之二,竹树占十分之一。可惜这样一座历史名园在清初已毁。


为了继承和发扬悠久的园林艺术,2003年由政府投资,根据明代张南阳原图纸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扩建,面积由原来的66亩增加到110亩,恢复了弇山堂、墨妙亭、嘉树亭、点头石、九曲桥等20多处景点。


进了公园大门,就能看到正中间“点头石”以及两件古物“铁釜”和“通海井”。通海泉为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由张宗源开凿。此泉其实是口井,因井口有四个井眼,俗称四眼井。传说该井水与东海相通,遇涝不淹,遇旱不涸。


大铁釜——此釜为元代苏州造船厂遗物。据《金石志》载:铁釜圆径六尺三寸五分,口围廿尺,腹围十七尺,边阔四寸九分,厚二寸四分,高四尺三寸五分。相传为元代海船煮篾缆用,篾缆盘置釜中,以桐油漫之,防蚀耐用。


走进弇山园,感觉很有苏州园林的韵味。经过扩建的弇山园,重现了湖山错落,亭台掩映,中心湖面碧波荡漾,桥下小溪穿柳过杨,绿树成荫的旖旎风光。






弇山堂——弇山园的主建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老城区改造时,清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王掞的保素堂保护性搬迁,2003年移建恢复于此,更名为弇山堂。弇山堂高近10米,面积约300平方米。堂内的雕刻考究、精美、梁架上的抱云山为典型的香山帮匠人工艺,额枋的木雕有梅兰竹菊图案与双桃石榴等。整个建筑为歇山式,屋顶的正脊两端为鱼龙对峙,斜脊为双狮捧绣球,高敞堂皇,显得十分气派。


弇山堂旁边一大片的梅花正值花开怒放,梅花阵阵暗香,使人神清气爽。







望海峰——弇山堂门前立有一块造型优美的太湖石,相传此石乃北宋花石纲之遗物,明代时为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之弟王世懋澹园遗物,后归陆氏所有。整块的太湖石傲然独立,远望如奇兽翘首遥望大海,故称望海峰。












墨妙亭——不是一座独立小亭,而是一组亭轩式建筑。始建于元朝延祐五年(1318年),为浙江军器提举顾信所建。亭内存有赵孟頫楷书陶渊明《归去来辞》等书法作品而倍显珍贵。该亭于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82年复建。绿树掩映下,一座单檐歇山式主体建筑立于池岸,后面回廊曲折,延展数十米。回廊墙上镶满碑刻。整幢建筑红柱黛瓦,外观庄重典雅。





这里的地面由卵石与缸甏碎片砌成,中间拼成了梅花型图案,这种称之为“花街铺地”的地坪,属就地取材,化废为宝的一种,往往反映出其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乃江南园林的特色之一。














新的弇山园除了人文古迹众多,它还是一个集园林艺术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将观赏性和娱乐性相融合,让游客充分享受到运动、休闲、娱乐的新体验。公园还有碰碰车、海盗船、太空漫步、欢乐堡等儿童游乐设施。











郏亶墓——郏亶是北宋时为王安石欣赏的吴中著名水利学家。他在宋熙宁五年,出任司农寺丞,负责兴修两浙水利,著有《吴门水利书》等,是个对吴中水利有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墓前石亭内有重建郏司农祠记碑。


在公园大门右侧有“海宁寺遗址”。空旷的草地上陈列着不少青石柱础、门墩、石梁。黑色碑文上介绍说,海宁寺建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元代时“西寺晚钟”为沧江八景之一。该地原为梁代天监年间的“妙莲庵”,古遗址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