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贺湾(又称博贺港),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博贺镇和树仔镇之间,是南海的一个港湾,呈东西走向狭长形。博贺湾是一个地形概念,而“博贺港”一词有歧义,可以指地形,也可以指港口。本文的博贺港专指港口。日前,博贺镇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公示名单。2021年2月6日我到博贺湾博贺镇等地一行。
博贺港早在南朝就开辟了海上航路,与广州和海外来往通商。明正德十三年(1518)广州“市舶司”(即海关)迁至电白博贺港。当时,博贺港一度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把发展博贺港的规划写进了建国方略。新中国成立后,博贺口岸有了较大的发展,1980年经省政府批准博贺港为对港澳货物起运点,1993年博贺口岸升格,由起运点改为装卸点。从此,博贺港口岸成为集商贸、渔业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和省指定的对台贸易点。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博贺千年古港风韵犹存,魅力更加彰显。特别是博贺被规划进茂名滨海新区发展前沿,借助港口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定位,博贺不再是一个港口的概念,而是提升到博贺新港区的大框架和大格局。
博贺渔港位于博贺湾南段,博贺镇东部,港区距电白城区水东30公里,是博贺港的核心部分。
博贺港渔民讲的是粤语,一种历史悠久的方言,与讲闽南语(当地称作“海话”)的周边地区居民有点格格不入。再加上他们特殊的服饰,可知他们是渊源古远的“疍民”。(照片引自互联网,作者李建芬)
疍民又称疍家,在广东、福建、广西以及海南沿海一带,包括内陆河,都有存在。(照片引自百度图片)
疍家人,是最早聚居博贺的一个族群。过去他们以舟为室,没有陆地上的故乡,也没有族谱,而是在水上漂泊的一个人群,因而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古汉语里“疍”字通“蛋”,由是,“疍家”的本意为“居住在小船上的那类人”。
有研究学者认为,“疍民”是古越族的后代,是古代“少数民族”之一,虽然今已汉化,但他们的习俗与普通汉人仍有着较大的差别。
疍民解放后被称为水上居民,政府妥善的从水上迎接他们上岸,安排在陆地居住,从此他们身份有了提高,落地生根,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博贺渔港有码头岸线长达900米,建有500吨级泊位一个,码头五个,是天然避风良港。从北至南依次为渡口码头、水产码头、渔政码头、明珠码头、盐坨码头,再往南是防波堤及博贺湾大桥,港外有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放鸡岛和浪漫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
博贺渔港面积、码头长度、渔船数量、单船马力、渔业产量、渔业生产总值、卸港量等七项重要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广东省最大渔港、全国十大渔港、国家一级群众性渔港等称号,并于2010年成为国家级中心渔港,2019年获得“广东十佳最美渔港”称号。
据介绍,博贺镇现有渔船约1300 艘,总功率约21万千瓦,海洋捕捞年产量约16万吨,年产值约14亿元。
千年良港再展生机。原本博贺港都是小中型木制风帆船,随着市场经济开发,博贺投资建造大型拖网渔轮,现在全部换成了远洋优质钢船。
拖网渔船
灯光围网渔船
近年来,博贺远洋渔船业建造了一批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型远洋渔船和超低温冷藏运输船,渔船水平显著提高。
渔业运输船
博贺渔港码头配备有油库、制冰厂、冷库、自来水厂、供水船、运冰车、渔业机修厂、网具厂、修船厂、大型海鲜冷藏运输车辆 以及渔具加工厂等。
运冰车给渔船送完冰块后散落地上的碎冰
这里捕捞的优质品种主要是马鲛鱼、带鱼等。非休渔期,码头上凌晨三四点就开始交易,买卖一直持续到上午。每天的交易量很大,渔获一上码头,本地就能消化掉。全国各地来买鱼的商家也很多,有时渔获大多还没到岸就被订购一空了。
交易时码头上十几个泊位全部停满船,每个泊位两条船,妇女们在码头上拿着盆子接,每个盆子约装50斤。码头一天交易几万盆的鱼。由于有太多的人来买,导致博贺渔港的鱼价反倒不比港外便宜。
这台铲土机是用来装卸鱼货的,实现机械化了。
因为博贺是大渔港,水路畅通,陆路运输也方便,补给及时,配套设施完善,一般来说,优质鱼会被水产公司收走,或者是直接拉到珠三角和湛江去卖,下杂鱼则会被加工成鱼粉。
据悉,由于博贺渔港地理位置优越,水域宽阔,渔业配套基础设施较齐全,吸引了周边渔港包括广东博贺以外、广西、海南乃至越南等地区的渔船前来靠泊、避风、补给、交易。
现在不是休渔期,但多数远洋渔船会回家过年,所以港口内停满了返港的渔船。
这些船的渔获已卸完,空鱼盆已整齐码好,等待年后再启航去远洋捕鱼。
码头边的渔政办公楼。渔政部门主要对渔场进行巡视监督,检查渔船执行国家渔业法规情况,维护渔场生产秩序。
博贺渔港党群服务中心,博贺渔港管理机构,属茂名市滨海新区下设单位。电白区为法定行政区,滨海新区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也称经济功能区,可部分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2012年,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成立,起步阶段管辖电城和博贺两镇,名义上该两镇仍属于电白县(今电白区)。
在博贺渔港,每年8月中旬都要举办南海开渔节(博贺开渔节)。为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我国在各地沿海实行休渔期制度,休渔期禁止渔民捕捞。休渔时间从每年的5月1日开始持续到8月中旬,“休渔期”结束称之为“开渔”。博贺开渔节是博贺港渔民们每年休渔期结束后在博贺镇内及渔港码头举办的传统庆祝活动。主要有开渔宴、祭海仪式、开船仪式、表演传统民族歌舞,以及在开渔期间举行的其他相关活动。
南海(茂名博贺)开渔节“穿越千年古港,相约冼太故里”的主题标志图案
开渔节仪式现场迎来全国各地民间民俗表演艺术队伍,进行丰富多彩的表演。全面展示广东茂名滨海文化旅游新形象,弘扬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传承茂名千年古渔港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进一步擦亮“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与“冼夫人文化”两大历史文化名片,助力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场面最壮观的莫过于开船仪式。伴随嘹亮的号角声和震撼的锣鼓声,在打扮得花团锦簇的渔港内,停泊在博贺渔港的1000多艘渔船同时起航,驶向碧波荡漾的大海,展现“百舸入海,千帆进发”的壮丽景象。(照片引自茂名通和搜狗图片)
2018年8月16日那届开幕式,盛况空前。大批中央、省、市媒体聚集博贺镇,全方位报道该次活动。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都对博贺开渔节进行全面详尽的报道。千年古港博贺,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成为国内外观众瞩目的焦点。(照片引自南方+)
博贺镇城区向南扩展形成的滨海商业云集新街区,我们暂且称作“博贺新城”,其实还没有界线划分。
博贺旧街区,是传统的骑楼,但这种老屋在博贺已不多见。(照片引自@周秘书)
上岸渔民(疍家人),上世纪50-60年代居住的是沙流棚(疍家棚),一种海边沙滩干栏式木构建筑。楼上住人,楼下闲置,因为涨潮时海水会淹没一楼的大部分。
(此照片引自搜狗图片)
后博贺疍家棚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政府建设了一条渔民新村,让渔民住进了两层的新楼房。现新村也变旧了,不少人家进行了翻新和加高。(照片引自@周秘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博贺镇市容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楼房越来越多。特别是新城区,高楼林立,渔民和其他市民一样,有能力购买商品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博贺“滨海家园”,现代商住楼,博贺新地标建筑。“滨海家园”项目整体高度超过100米,目前是镇级为数不多的超高层建筑物。
新建的博贺湾大桥
博贺湾大桥博贺端引桥始自博贺新城区
博贺湾大桥是茂名市的第二座跨海大桥(第一座是水东湾跨海大桥),博贺湾大桥位于博贺湾的博贺镇与电城镇之间,横跨博贺湾。(照片引自茂名网)
2019年12月31日,博贺湾大桥历经三年多建设正式通车,标志着电白境内博贺镇、电城镇从此天堑变通途。跨海大桥的开通,也开启了茂名滨海新区建设发展进程的新步伐,更加彰显了茂名“向海而兴”的信心和决心。(照片引自茂名今日睇真D)
2020年1月10日茂名市电白区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开通途经博贺湾大桥的最新公交线路K9(茂名火车站至滨海新区管委会),方便了滨海新区当地民众的出行。
往放鸡岛旅游的码头就在博贺湾大桥新城区桥头。
这是老放鸡岛船渡码头入口,现仍保留(我另有放鸡岛专题游记)。
博贺湾的北岸有一天后宫,在电白区树仔镇登楼村,距水东约30公里。树仔登楼天后宫与博贺港隔海相望。当天上午我游完博贺港,再到浪漫海岸(我另有浪漫海岸专题游记),最后乘K9路公交车转311路到树仔镇登楼村。
登楼天后宫始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史载,登楼村依山傍海,自成天然良港,宋徽宗初年,闽商船泊港维修,迎镇船之妈祖神像于岸,搭屋敬奉。期间忽遇飓风袭击,浊浪滔天,眼看无数渔船商舶就要倾覆沉没,闽商急忙燃香叩拜,祈祷妈祖庇护,霎时港内云开雨霁,风平浪静,船舶平安无恙。因故,渔民、商贾纷纷前来酬谢神恩,当地官吏上报朝廷,宋徽宗诏立庙宇,塑神像,赐钱粮,春秋两祭,赐匾“慈顺宫”。当地官员奉旨,以闽商祀神小屋为址,建成一座砖瓦结构的小庙。后经迁来登楼定居的林氏先祖扩建,遂成恢宏的庙宇。
登楼天后宫2004年重修开放,2012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后的天后宫为三间二进大殿,带回廊建筑,悬山顶,青砖砌墙,绿琉瓦盖顶,双龙戏珠屋级脊。
大门上方嵌着“天后宫”大匾额,门联大书“湄峰骏烈,电海鸿慈”,气魄非凡。
进入前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楹联:“后德神功颂遍天涯一航普济;地灵人杰歌传水调八音克谐”。前殿梁架构件皆为古物,格调朴素典雅,古色古香。十多幅壁画也是原作,虽然有的油彩剥落,而颇具功力的技法尚清晰可辨。
登楼天后宫于每年农历3月25日(天后诞)和6月6日(恩宫诞)举行祭祀仪式,乡民敬神祈福,虔诚膜拜,观礼的人纷至沓来。
登楼至今保持着浓郁的古村风情,民俗文化丰厚。每年的登楼年例,成为方圆数十里的一个盛大节日,万众云集,四方来客举杯同贺。登楼村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人,是一条遐迩闻名的富裕文明村。登楼海岸总长7公里,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000多亩。登楼工业主要有化工、香料香精、海产品加工和鱼粉厂。登楼村被称为“中国香精之乡”,这是因为该村企业家所经营的香精、香料产品曾占全国香精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年来,登楼村先后荣获“广东省乡镇百强村”、“广东省卫生村”、“茂名市光彩新村”等荣誉称号。登楼村口牌坊有楹联云:“登峰览胜康庄大道前程远;楼宇增辉鼎盛芳村好景长。”几年前,登楼村曾请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走进登楼村”,吴小莉、宋祖英等明星同台演出,轰动一时。晚会的压轴表演,是宋祖英的代表作《好日子》,真是唱出了登楼人的时代心声。(照片引自互联网,作者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