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行(14)介休 | 绵山,镶嵌在峭壁上的古代艺术

作者:慕容十八剑 显示图片


🔺【我的晋陕行】9月21日,是我“晋陕行”的第20天。和22日的主要行程是: 介休的绵山风景区(本期讲述)和灵石的王家大院(下期讲述)。


🔺【由陕西到山西】我从陕西西安进入山西,经运城、侯马、临汾、洪洞、霍州、灵石、介休、平遥、祁县,最后到太原。


🔺【介休市】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县级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而闻名,境内绵山是我国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发源地。


🔺【介休周边】“绵山”和“张壁古堡”在介休境内;而“王家大院”属灵石县。本游记讲述的是从介休到绵山风景区的“旅途故事”。


🔺【介休乘公交去绵山】介休站下车后,按红色“→”的方向,沿站前“新建西路”,走过“鼎尚时代广场”,就到了景区公交车站停车场。这里有发往绵山、王家大院、张壁古堡等景区的公交车。


🔺【绵山风景旅游区游览图】这是在售票窗口售卖的《绵山游览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景区非常大,景点也非常多,里面还有绵山五日游的游览路线呢(详见最后图)。


🔺【绵山景区分布图】这是上图的简化图。沿公路的景区12个,山上的景区3个,绵山总共15个景区。


🔺【绵山景点分布图】这是绵山主要景点的分布图。


🔺【绵山风景区公交站点】这张图是我制作的绵山景交车的“乘降点”示意图。建议游览时,从“游客中心”站直接坐到最远的“水涛沟”站下车,然后一站一站的往回游,最后到“龙头寺”站,再回到“游客中心”。


🔺这是公交站牌,上面有每个站之间的距离,“换乘站”就是绵山景区大门的游客中心,“水涛沟”是绵山公交车能到达的最远的站点。


🔺【接上期】昨天,游览了甘肃天水麦积山后,马不停蹄地返回西安;晚上10点多从西安出发,再次进入山西,在卧铺睡了一宿。早晨7点,我在介休站下了车。

有朋友要问了,按常规,本着不走回头路的原则,应该先到灵石,后到介休啊!

这是因为到灵石的时间是6点20分,如果在灵石下车,5点半就得洗漱收拾东西,去景区也有点早。到介休的时间是7点多,找好住宿,吃好早餐,再去景区,正好!


🔺介休火车站前绿化广场,有一块巨石,上刻四个大字——三贤故里。介休“三贤”都是谁?是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东汉风云的郭林宗和北宋朝代的文彦博。


🔺结合着前面第五张图看,介休火车站前广场的右侧,就是鼎尚时代广场,也就是综合性大型商城……


🔺走过“鼎尚时代广场”,就到了一个没有围挡的停车场。这里有去往绵山、张壁古堡和王家大院等风景区的公交车。瞧!“介休站→绵山”302路公交车在此始发。


🔺到这些景区的公路都是一马平川的柏油路。车行至中途有一岔路,左去绵山,右通王家大院。


🔺我现在站在景区大门处,注意!红●处是“绵山→介休站”的302路公交车乘降点,因没站牌,一定要记住位置。


🔺前面的介绍都是关于绵山的一些攻略内容。8点30分,我到达绵山风景区。


🔺这是在中轴线上的主雕塑“龙头飞马”神兽,龙头、马身、凤翅、鹿角等,反正多种动物的“闪光点”集它一身!


🔺这尊金毛狮王,远处那尊是麒麟。


🔺绵山游客中心大门前,矗立着介休人民爱戴的介子推雕像。发现没?脚踏着的是火焰!咋回事?


🔺这还得从春秋时期说起。那时,晋国的官富二代重耳落难,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追随者介子推“割股充饥”救君主。

19年后,逃亡者重耳东山再起当上了“晋文公”。但介子推却辞官离开了重耳,背着母亲来到了绵山,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后来,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来到绵山找寻不到。于是想出了昏招“火烧绵山”。可是倔强的介子推没有就范,与母亲抱树而死。

晋文公最后悔恨不已,于是下令烧山的3月5日全国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同时扫墓栽柳。这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的起源。


🔺介子推被道家奉为道家之神;儒家将其供奉于文庙;佛家奉为罗汉;成为儒,道,佛共同推崇的文化始祖。


🔺中轴线的祥云腾龙浮雕御道。


🔺双阙楼式的绵山游客接待中心和换乘中心,同时,也是绵山景区的入口。


🔺售票大厅。绵山风景区没有参加2020年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免票的政策。门票旺季110元,景区交通往返50元。


🔺从售票大厅进入游客换乘大厅,后门出去上景区公交车。我选择的是先到最远处“水涛沟”,然后一站一站地往回返……


🔺水涛沟是绵山最远的景点,《景点游览图》根本看不清楚。其实就是从“左侧”进入,沿着小溪一路向“右”行进,你可以“勇闯天涯”,也可以“半途而废”,再按原路返回到“水涛沟”广场。


🔺下面,“实战”开始。我们十人在“水涛沟站”下了车,径直向前面的“山沟沟”走去。一车下来的九个人,和我一样聪明,都是从换乘中心上的车,不约而同在水涛沟下车。


🔺水涛沟别看最远,但它是游客必到的地方。你瞧!左侧绿帽棚子,这里承办着“绵山杯·2020年山西省武术散打锦标赛”。风景不好,大神们能来此“论剑”吗?


🔺前方的墙上,镶嵌着“万寿园”三个字,周围密密麻麻雕刻着不同字体的“寿”字!


🔺水涛沟站,不仅可以去水涛沟景区,还是古藤谷和介公岭景区的起始点。古藤谷与水涛沟呈Y字型分布,介公岭景区要从这儿乘索道上山。


🔺通往水涛沟的小木桥。


🔺站在木桥上四周观看,岸边有一怪石,乍一看刻着“水寿仙台”,再一细看,应该是“水涛仙石”才对!


🔺水涛沟的地势落差很大,溪水便形成千姿百态的瀑布近百条。


🔺别具一格的水涛沟牌楼式天桥山门,正敞开胸怀,拥抱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天桥的中间,高悬着蓝底金字的“水涛仙沟”匾额,两侧有四角飞亭。


🔺走过山门,进入这如诗如画、绿树成荫的十里幽谷,仿佛走进人间仙境。


🔺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典型的山水画卷。


🔺水涛沟被誉为是“十里画廊,叠瀑大观”,与绵山的云峰寺、大罗宫等其它风光不同,它和古藤谷以旖旎的自然风光取胜。


🔺一条湍流不息的十里水系,大小瀑布近百处,一层层喷溅而下,仿佛一条银龙在绿色的波浪里遨游。


🔺走着走着,路边这块奇石有点怪状吧?


🔺这边还有很多,什么情况?


🔺远远望去,怪石林立,似狮似虎,蹲卧林间,异度空间。


🔺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行,溪水“哗哗”悦耳动听,形成了山与水的鸣奏曲。


🔺这个景点是“二龙戏珠”,龙呢?看!瀑布的两头,有两个龙头。不过,“珠”在哪?


🔺换一个角度,再拍张“🐲🐲”。


🔺水涛沟景区沿河环境不错,坡地都变成了梯田,坝梗用水泥仿木栅栏围着,自然和谐,赏心悦目。


🔺“谁削诸峰峭,云依泉壑间,游人前度至,飞鸟几时还,雨浥香凝阁,天空翠满山,扶筇归去晚,明月在松间”。


🔺水涛沟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俨然来到了天仙世界。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啊!碧溪千曲折,仙谷热浪绝。


🔺朝上行的路,向下流的水。悠然通幽处,清凉一世界。


🔺看见没?图右下角有座浮桥,立一牌子,上书四个大字——由此往上!那就按它的指引去吧!


🔺上来一看是服务区,什么动物表演,还有啤酒饮料矿泉水什么的。嗨!你就直说呗!你要真直说,我还真不上来了。


🔺还是沿河继续上行……


🔺在水涛沟,瀑布随处可见,虽然没有特别震撼的,但也让人赏心悦目。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


🔺在十里仙谷内,水是景区的灵魂。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这幅画配上唐代卢肇的这首诗,意境绝佳吧?


🔺水涛沟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环绕于涧水之中,景色之美,如诗如画。


🔺如果你是自由行,真正做个悠闲之人,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


🔺漫步其间,使人仿佛置身于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梦里水乡世界。


🔺突然,前方右侧崖壁上,有许多名人的石刻。


🔺“水浊心清  山矮人高”,清心者,望浊流浑水不为之惊,见功名利禄不为之动。这八个字,还可以反着读“高人矮山  清心浊水”,有意思不?


🔺“静观”是教诲人们放下身心,领悟山川之风光,吸纳山水之灵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涤尘”教导世人洗去心中的杂念,抛弃世俗陋习。这也是道家之道!


🔺“听涛”,虽然就俩字,却有无限的诗意。


🔺都是篆字,看了好一会,也没认出几个字,惭愧!


🔺这块石刻像是“隶书”,应该是“爨宝子碑体”[cuàn bǎo zǐ bēi]。


🔺“绵山道深”字体酬劲,中石先生题字。


🔺河中出现一神兽!


🔺铜麒麟,坐着一个孩童,啥意思?麒麟送子!对不?


🔺山涧溪流淙淙,瀑布连连,大小不一,幽幽地泻,欢快地溅。时急时缓,千回百转。我也该回转了……


🔺山涧溪水遇陡峭山壁则为瀑,飞珠溅玉,瀑落成潭,潭满则溢,溢而则流,流集成河,奔腾不息,汇集成海。


🔺用相机自动模式拍一张瀑布的照片。


🔺然后再用“快门优先”模式,曝光时间设定在0.5秒,虽然拍出了“水流雾化”的效果,但还是因没带三脚架,照片拍的有少许晃动造成的模糊。


🔺水涛沟一年四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9℃,空气格外清新,每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为15000多个,故有天然氧吧之称。


🔺我要说右侧的石刻是“晋云”二字,你们同意吗?


🔺水涛沟没有太多的雕琢,自然清新,这是我最喜欢的原因。


🔺人往上走,水往下流。哲理!


🔺一分为二的Y字瀑布。


🔺二龙戏珠。


🔺悬崖峭壁上的高山流水。


🔺亭台楼阁浮水中。


🔺清澈见底的山泉水。


🔺这里可能是水涛沟最热闹的地方了。


🔺别致的洞门。


🔺心石。


🔺树石之恋。


🔺别有洞天。


🔺石壁上刻着三个大字——远凡尘。啥意思?远离凡尘?


🔺亭子建在一条“大鱼”上面,水从鱼嘴里“吐”出来。


🔺水涛沟号称十里画廊,走进去还得原路返回。最里面的水帘洞没有去,其余全走了,我是10点进入的,11点20分出来的,用时80分钟。


🔺古藤谷景区与水涛沟呈Y字形分布,景色大不如水涛沟。主要是牌楼、小趵突、古藤王等,自然景观有名贵中草药、奇珍异果、中华奇石等。


🔺站在古藤谷景区入口,可以看到万寿园上面“碑苑”。往里的索道轿厢,那就是去介公岭的上山索道。


🔺从水涛沟下来的水与古藤谷的水,在此汇聚成一条溪水。走在唯一通道木桥,左边伴有“哗啦啦”的静林瀑布……


🔺古藤谷入口石刻。


🔺古藤谷是绵山静林河的发源地之一,唐朝宰相令狐楚曾在此创办静林书院,因而得名“静林藤果园”。


🔺谷内树木遮天蔽日,山路曲折婉转,溪流潺潺流淌,摩崖石刻时隐时现,常常有徒步爱好者在此地穿越。


🔺古藤谷的古朴典雅的牌楼矗立在谷口,如卫士一般守护着这里的生灵。


🔺古藤谷只是在谷口附近转转,多说15分钟,要真正玩好,至少得一个小时吧!我还有绵山诸多诸多的景区要看,不在这耽误太多的时间了。


🔺静林河里的那块奇石上,居然长着几棵小松树,多么坚强啊!


🔺栖贤谷景区也是一条峡谷,景点顺峡谷一字型排开,封侯亭、迎仙坊、天梯、鹿鹤送药……


🔺从“水涛沟站”乘景交车往回来一站,700米就到了“栖贤谷站”了。


🔺站在栖贤谷景区广场,眼前的这条沟就是栖贤谷了。


🔺服务区楼阁。


🔺从这儿可以购票乘“电梯”去介公岭。


🔺栖贤谷景区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主要看点是人在吊桥行,瀑布脚下飞,景观非常独特。


🔺这是悬崖上挂的“太极八卦图”。绵山十里长廊的悬崖绝壁上,悬挂着60余种古代天文灯图,有玄天灯图、二十八宿灯图、周天灯图、天尊地卑灯图等。游人祈祷参拜,祈求吉祥,悬崖峭壁上挂祥铃、祥灯为中华绝技。


🔺乾为天,坤为地,巽(xùn)为风,震为雷,坎为水,离为火,艮(gèn)为山,兑为泽。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包含在八卦中~


🔺挂在崖壁上的“仰观天文图”。此图涵盖古人对天体星辰运行规律的认识与总结,瞻礼可使人增识广知,智慧提升。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区域,对应二十四个节气。


🔺栖贤谷两侧山峰耸峙,郁郁葱葱,谷间植被繁茂,溪浪伴行,水声悦耳。


🔺当年介子推,背着母亲,就是沿着这条山谷进山的,所以叫栖贤谷。


🔺在栖息谷谷口,这建筑是“封侯亭”。是当年文彦愽宣旨诰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时的地方。不过,现在建筑是后人翻建的。


🔺亭内有宋代神宗的圣旨碑刻,显得弥足珍贵。


🔺祈福牌和吉祥铃。


🔺亭子后面就进入谷通道了,据地质学家考证,此谷在25亿年前就已形成。


🔺放生池中的睡莲。


🔺山崖石壁上的爬山虎。


🔺回望封侯亭。


🔺迎仙坊。据传是东汉太学士首领郭泰为崇敬介之推修建的孝廉牌坊。


🔺九曲一线天的狭谷两边怪石嶙峋,少有草木,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


🔺谷间植被非常繁茂,可以称之为森林养吧。


🔺在谷中行进要走很远,就在谷口感受一下就可以了。


🔺由于绵山景区太大,我只有一天的游览时间,所以不能沿溪进谷上山了。


🔺正果寺游览区示意图。


🔺“栖贤谷站”距往回一站“正果寺站”0.5公里,就是500米,其实走着就可以的。我也不知道距离多远啊,等车乘车,上车还没站稳,就到了。


🔺这是正果寺景区游览图,看见没?“两条龙”!底下这条是“绿龙”,其实是悬崖公路,一侧还建有“长城墩”;再看第二条“黄龙”,这才是“正果寺”呢!所以,在公路上只能看到一个上山的建筑,这个建筑就是电梯入口了!


🔺正果有什么特色呢?简单地说,寺内供奉有十余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


🔺这就是去正果寺上电梯的地方,叫“礼佛门”,售票厅建筑是东南亚佛教风格的。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上去,于是在网上找了三张照片,以配我说明文字。


🔺正果寺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了,据传是由空王佛田志超所建,寺内供奉有十余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这是正果寺奇特之一。

奇特之二是灵应塔,是绵山的地标性建筑,明七暗九,高达69米,巍峨壮观,据说是中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


🔺佛教将舍利分三类,即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法身舍利。绵山现存的包塑真身就是全身舍利。

绵山有至少十五尊“肉身佛”像(其中正果寺十二尊),堪称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大规模的“肉身佛”塑像群。

正果寺内保存着唐代思本、怀德;宋代师显、智玄、金代神远等十二位高僧高道的包骨真身塑像。

这些历经千余年,仍然保持了圆寂入灭时的原始形态,筋骨不断,灵气不散,使正果寺成为国内保存包骨真身塑像最多的寺院,堪称世界奇迹。


🔺正果寺也称五龙躔,传说绵山原为五龙母子所有,五龙常在说法台上听空王佛说法。后来,五龙功力大增,飞升跃过对山,在山壁上留下了五道沟壑,故名五龙躔。


🔺这是正果寺奇特之三“之字栈道”,这是去下一个景区“云峰寺”景区外侧拍的。


🔺石寨古栈道。由于没有上去,所以只能在外面看看,垒着长城墩这一侧是大峡谷,联着诸多景点的崖壁公路就是这样修建的,太惊险啦!


🔺在俯身瞅瞅大峡谷的底儿,树木倒是苍翠茂密,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感叹!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但时间不够用了,我得赶紧去下一站!


🔺云峰寺是绵山规模比较大的建筑群,是游客必到的地方。


🔺云峰寺坐落于绵山腹地抱腹岩下,唐贞观间敕建,明清年间屡有修葺。


🔺在云峰寺广场,有五只神兽吉祥麒麟雕像,迎接八方游人,以示吉祥。


🔺传说在曹魏时期,高僧迪公来到绵山,看到五只麒麟降落在抱腹岩山脚,施展法降妖。于是请人铸了这五只“麒麟”,以驱邪镇妖,保护绵山。


🔺右侧贴崖而建的云峰墅苑,可以餐饮住宿,绿色玻璃幕墙的建筑,是部电梯,可以直接升到古建群一个水平面。


🔺我没有乘电梯,而是通过步道徒步上去的,通过徒步,可以看到你所见不到的景色。


🔺一种看似开槐花的植物。


🔺我走的步道不仅可以走人,还可以走车。


🔺看看关于云峰寺景区的介绍。


🔺云峰寺,原称抱腹寺,俗称大岩,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曹魏时期……


🔺上云峰寺可以走车的大道,采取“之”字型以减少坡度。


🔺俯视停车场。


🔺到了一个广场,这里有“免费的”导游,在招揽游客免费讲解。我是个自由人,不愿意受任何约束,所以无视。


🔺用长焦“瞄准”抱腹岩石壁上的“还愿铃”,每逢庙会或吉日,许过愿的善男信女们便请长于凌空作业的人来挂铃还愿。据说,抱腹岩挂铃还愿的习俗世代相传,已延续了千年,成为绵山一绝。


🔺抱腹岩墙壁上,悬挂着“北斗天轮灯图”、“周天灯图”和“十一曜星灯图”,奥秘太深,不明白就不解释了。


🔺登一百二十级台阶……


🔺一路上,铁索上系着五颜六色的祈福带、平安锁。


🔺加油!


🔺到了!牌楼上方的匾额为“抱腹栖云”。


🔺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


🔺据寺下《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载,该寺由高僧边迪公测量筹划,魏明帝诏建,融两千年历史文明于悬崖绝壁间,堪称天下“绝无仅有”。


🔺崖壁上的建筑。


🔺抱腹岩坐东朝西,高约 60 米,长约 180 米,深 50 米,形如两手抱腹,所以叫抱腹岩。岩洞内中有很多天然修行洞,洞内至今还有历代高僧们闭关辟谷、修炼养性。


🔺(网络图)空王田志超是汉人第一个成佛的,塑像为包骨真身。


🔺绵山云峰寺高僧功德记事,第一块是《银公功德大事记》,第二块是《田志超(空王佛)功德大事记》,第三块是《摩斯功德大事记》。


🔺第一块是《远公功德大事记》,第二块是《昙鸾法师功德大事记》,第三块是《绰公功德大事记》。


🔺云峰寺现存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龙殿、明王殿、马鸣殿、罗汉堂、眼光菩萨殿及僧房、客舍等近百间。


🔺古老的石碑,上面只能辨别刻着“金粧佛像云峰寺碑”,下面的字就成无字碑了!


🔺美女就是艺术品,在残酷的现实,也阻挡我追求艺术而献身!走,跟上去~


🔺金龙鱼?


🔺不能再跟了,美女是去洗手间……


🔺回眸一望,云峰墅苑大楼拔地而起,下回来住这儿,不贵的话!


🔺唉?这儿有个上山的小路!都说“曲径通幽处”,看看有没有“禅房花木深”!


🔺哇塞!好好震撼啊!我以为我在麦积山呢!我使劲掐了一把胳膊,疼!这是在绵山啊……


🔺路上,有一位老者在卖矿泉水,我和他攀谈起来,他告诉我: 这条栈道是通往抱腹岩山顶上的正果寺的……


🔺这条栈道叫“通天云衢”,原来是用铁索攀爬的,考虑安全因素,近年修建了“之”字形的凌空栈道,有四百四十余台阶,长三百多米。


🔺这就是铁索岭的铁索,它是绵山三绝之一。它挂在抱腹岩上的一个高70多米的绝壁上,由山顶垂下两条铁索,比华山东峰“鹞子翻身”还险。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再往前走了,原路返回了……


🔺路上我在想,从正果寺到云峰寺,总共有15座“真身佛像”,有机会再来绵山,必须得去看看。


🔺又回到了抱腹岩下……


🔺接着去云峰寺站点,往回返一站,到朱家凹……


🔺朱家凹景区示意图。景区不大,人也不多,游览时间紧张,可以忽略。


🔺朱家凹景区广场,前面是景交车站点,再往前就是悬崖了!


🔺朱家凹景区和朱明王朝兴起有关,是一处“圣迹”。据传在元代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此修行,祈祷上苍保佑儿孙富贵。


🔺他的儿子朱元璋在灵宝天尊的庇护下,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大明朝。明洪武二十七年(1793),派皇十七子朱权,来绵山谢恩,大兴土木,修葺洞玄宫。


🔺 这座牌坊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世宗朱厚熜重修洞玄宫时建此坊。为祈求上清灵宝天尊保佑朱家江山永固,题匾额“天长地久”。


🔺笔直陡峭的石阶直通洞玄宫……朱家凹就像一座巨大的龙椅,周边围拢成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朱家凹凿挫成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有“凤屏龙椅”之称。


🔺巨大的“道”字石刻!已经登到景区的中间了!道字石刻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世宗朱厚熜上绵山祭祖,因笃信道教,令人摹刻王羲之一笔而成的“道”字。此字笔走龙蛇,似道似弦,暗藏道之玄机。


🔺还有这么长的台阶啊!上面看见的建筑,就是“洞玄宫”。这就是洪武二十七年(1793)派皇十七子朱权来绵山谢恩,大兴土木,修葺洞玄宫。


🔺朱家凹共有景点20处,主殿洞玄宫供奉上清灵宝天尊。朱元璋的父亲曾在此修行,日夜祷告,终于“上祷天,下祷地,祷得儿子称了帝。”朱家后代常来此祭祀,被称为朱明王朝的隆兴之地。


🔺这个景区就我一个人,我也不上去了,留点体力去下一个景区。


🔺“一斗泉”景区也不是很大,找到一斗泉了吗?那个蓝色的■就是,反正我当时就没找到,其实是压根就没找。


🔺一斗泉景区的公路边,是绵山景区的重要餐饮区,建有多个餐饮建筑,拥有仿古建筑外观。


🔺一斗泉景区道边有文殊殿的普贤殿,两个殿前香火相差甚远,文殊殿前还愿的锦旗十分显眼。


🔺一斗泉是一处天然生成的石泉,因仅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我当初游览时,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般。


🔺这儿有个传说,很久以前绵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尘醮东海之水,往绵山洒了几点,绵山便出现了很多泉水,最后一点滴在此处,形成了一斗泉。


🔺再后来,这里成为元始天尊的道场,百姓有求必应。


🔺当地百姓为了感谢神恩,依山而建了洞真宫。本游览区除了众多巍峨壮观的人文景观外,还有象鼻山、鹿桥、固山石等自然景观,承载着很多美丽的传说(此图来源网络)。


🔺一斗泉往回走一站,就是绵山重点风景区“大罗宫”了!


🔺道教认为,神仙所居住的天界,有三十六重天,最上层为大罗天。“大罗宫”的意思,就是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这张图与上张图做比较,可见大罗宫景区多么宏伟了!


🔺可以登台阶上去,也可以乘电梯上去。


🔺传说,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介子推曾携母隐居于绵山并在此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曰大罗”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罗仙境”。


🔺大罗宫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群楼高耸,崇阁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既雍荣华贵,又古朴典雅,可与布达拉宫媲美。


🔺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雄狮背驮整座宫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动。


🔺大罗宫共13层,高达110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一层至七层面阔五间。
1层为财神殿;
2层为救苦天尊殿;
3层为三官殿;
4层~5层为元辰殿;
6层为斗姆殿;
7层为灵霄宝殿。


🔺八层至十三层面阔9间,廊下各有10根盘龙大柱,宛如皇宫天庭,一派金碧辉煌。
8层为众妙堂;
9层为崇贤馆;
10层为讲经堂;
11层为混沌殿;
12层为诸仙殿;
13层为藏经阁。


🔺为了节省体力,我没爬台阶,乘电梯上到第七层高度。


🔺这个位置看大罗宫建筑群非常壮观。


🔺福禄寿墙从七层一直垂到地面,总觉得与周围建筑不协调。


🔺这是大罗宫三清殿。供奉着道教三位天神所居的圣境,道教三位执掌宇宙、主宰万物最高的神玉清元始天尊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这是大罗宫凌霄宝殿。殿内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左为“天皇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右为“紫微大帝”及“后土皇地祗”。


🔺站在凌霄宝殿仰望大罗宫的第8到13层。


🔺顶层为绵山道教藏经处,藏有《道藏》等道书多部。讲经台为道士集会和讲经场所.有全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诸仙殿全部神像均系布画,为全国绝无仅有。


🔺众妙堂是彩塑艺术之宫,历代彩塑最多的陈列馆。有唐、宋、元、明各个时期300多尊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神佛像,被文物专家称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


🔺这是第六层斗姆殿。中央供奉着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为“斗姆元君”。


🔺一层到四层……


🔺前左亭子边的“红房”就是上下的电梯房,电梯房右侧即为三清宫。


🔺大清雍正七年立的《药王造像记》碑。


🔺大罗宫在历史上多灾多难,几毁几修,最后一次是1942年被侵华日军焚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罗宫,是当地大居士阎吉英投资4亿元,在原址上恢复修建的。


🔺游览大罗宫,如步步临仙境,步步升高。这里还有壮武侯宋昌大罗道馆挂祥云牌、汉文帝减免中都三年租税的历史故事。


🔺凌霄宝殿。


🔺悬崖上居然被我解读了这幅巨大的浮雕图!是啥?这是“暗八仙”!民间常用于古建筑上。

那么啥是暗八仙?八仙过海的八仙,他们使用的法器。你自己找找吧~

张果老所持的鱼鼓,吕洞宾所握的宝剑,韩湘子所吹的横笛,何仙姑所拿的荷花,李铁拐所携的葫芦,可救济众生;汉钟离所摇的团扇,曹国舅所使的阴阳板,蓝采和所提的花篮。


🔺看大罗宫左侧悬崖峭壁的灯图!绵山十里绝壁长廊,悬挂着六十余种古代天文灯图,有玄天灯图、二十八宿灯图、周天灯图、天尊地卑灯图等。每逢节日,在绵山的悬崖绝壁上飞人挂祥灯,可岁岁降吉祥。


🔺由于时间关系,游大罗宫更是走马观花,也没走进各堂参拜,这只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就算抛砖引玉吧!


🔺龙头寺景区示意图。龙头寺景区有唐营,南天门,关帝庙等二十余处景点。


🔺通往大罗宫、云峰寺、水涛沟方向的慈云洞。


🔺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现名。


🔺这是龙头寺广场,从绵山游客中心到景区,龙头寺是第一站。但我是反着游览的,也就是从最远的水涛沟开始,龙头寺结束。


🔺这是一幅长50米,高7米的百龙壁,壁中108条龙惟妙惟俏,栩栩如生。

相传唐武德三年(庚辰)李世民与刘武周在绵山下雀鼠谷大战受挫。此时,天上金鼓雷鸣,随后从唐营后面杀出108条白衣甲的好汉,他们个个勇猛无比,经过一阵厮杀击败了刘军,化为108条龙飞向绵山。

后李世民得知是雷神普华天尊相助,便在这里塑了百龙壁。


🔺百龙壁上面的“龙脊岭”牌楼。


🔺龙头寺广场,前面上山的索道是前往“龙脊岭”的索道,右侧为慈云洞。


🔺唐营城门楼。门洞上刻“百二河山”,意思是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唐营士兵。


🔺歌颂介子推的古诗。


🔺一座重檐四角亭式大型木构建筑,檐下悬挂横匾“圣迹亭”。两侧楹联书写:“魏巍灵嶽匡定大唐世界,皇皇慧政福庇三晋生民”。


🔺传说唐贞观十四年,长安干旱,李世民率群臣向绵山空王活佛祈雨。活佛田志超命弟子摩斯将淘米水洒向长安方向,八百里秦川顿降甘霖。一年后,李世民亲临绵山,在此赋诗一首。


🔺有人问,龙头寺在哪?这图最上面露着龙头的地方,就是龙头寺。


🔺唐营铜马雕塑。


🔺南天门,里面是关帝庙和真武庙。


🔺麒麟浮雕。


🔺唐营全景。


🔺神兽雕像。


🔺南天门原为绵山山门,既是险要关隘,又是观云海、观仙境之处。进入南天门,里面有关帝庙和真武庙。


🔺北宋名相文彦博于元丰二年,为谢绵山神灵护佑所建,并题“万象皆昌”的匾额。1940年遭日寇炮毁,1998年原址重建。


🔺龙头寺是观赏云海的最佳之处。还可以俯视绵山脚下的介休大地……


🔺这牌楼是步行登山龙脊岭的入口。龙脊岭因位居双龙交汇的背脊而得名,该景区以介之推文化和道教养生为主线,有龙涎泉、龙须瀑、介之推母子雕像等二十余处景点。


🔺龙头寺游览完毕,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还要回到介休。


🔺绵山的山门,也就是游客中心,介子推雕塑、各种神兽衬托出绵山历史的厚重 ,有机会,还有要来绵山,至少两天!


🔺回到介休站前广场,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在广场这块刻着“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的巨石前,感慨了一番。


🔺这是绵山风景区游览图里的游览绵山的建议路线,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