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古驿道之东小路(凉亭关)

作者:吴越羽昊 显示图片

成渝古驿道,就是古时来往成都与重庆的道路。其实这古驿道有一南一北两条,如今被统称为“成渝古道”,南道就是人人皆知的“东大路”,北道则是鲜有人知的“东小路”。

东大路(南道):重庆通远门—佛图关—大坪七牌坊—石桥铺—二郎关—白市驿—走马铺—来凤驿—永川—荣昌—峰高驿—隆昌(隆桥驿)—安仁驿—内江—珠江驿—资中—简阳—龙泉驿—成都迎晖门

东小路(北道):重庆通远门—佛图关—六店子—小龙坎—歌乐山三百梯—高店子—西永—虎溪—璧山—铜梁—安岳—乐至—简阳—龙泉驿—成都迎晖门

北道在唐宋时期是成渝间最主要的官方驿道。到了明代,更是大力发展官方驿道。巴蜀地区驿站林立,交通发展迅速,成渝驿道也由北南移,成渝南道变身为了官方驿道。到了清代,南道继续延续官方古道的地位,北道也继续使用,成为商贾往来的重要通道。
“东小路”兴于唐代,盛于宋代,从重庆出发先后路过潼川府路、遂州、普州、昌州等几大重要的州郡,盛极一时。至元明后,昌州、普州府路不存,“东小路”这才衰落。不过,正因为它的距离更短,更为便捷(比之“东大路”,足足近了130公里),所以到明清以后,又被众多商人重新使用。

现在,这些古驿道早已衰败,有些已经消失,遗留下来的古道部份还发挥着通路的作用(当地人),更多的湮灭在荒草之中,吸引着人们去访古探幽。

这次俺要探寻的就是壁山凉亭关古道,它属于东小路。因为修有盘山公路,古道被分割成了三段,其中有段还比较长,有摩岩节孝碑群和盘根错节的老黄桷树,还是很不错的。

交通攻略:轻轨1号线壁山站下,出站换乘101路、106路、107路、203路、205路公交车在瀚恩公园下,沿着上凉亭关的公路往山上走……

在路边向两位老婆婆问路的时候,她们说,“这么热的天你去凉亭关干嘛哟,沿着公路走可以走到凉亭关,天气太热了着不往,可以坐公交车上去”(每天有几班公交车经过凉亭关)
沿着公路走不了多久,就来到了下图这里,从水泥小路进去,前面就是古道的起始位置。




这段古道的前面一段是竹林与石板路的搭配







后面是穿越苞谷地这一段古道不长,几分钟就走完了。


上来就是盘山公路……


看见两只小狗,俺还以为是谁在这里溜狗?但并没有看见人,向过路的摩的大哥询问才知是两只流浪狗,经常在这一带活动。






告别两只可爱的小狗,穿过公路,走一段迷你版的古道,然后又走公路。


这条公路车少景美


走到下图这里,然后在石栏尽头左拐进去走古道。



离左拐小路下方不远处有座仓库,忘记了是什么仓库,好像是炸药库



这段古道是凉亭关古道的精华,还算比较长。


小径通幽



壁山城区一角





进入这段古道没多久,就会看到凉亭关摩崖节孝碑群(俗称神道碑)。此摩崖碑群凿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至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共有摩崖刻碑9通,独立石碑1通。据说原来这里有独立石碑4块,另外3块平整坚实的石碑,在上世纪末修建公路时损毁了或拆掉作了建筑材料,此碑因背面凹凸不平,才得以保存。




该独立神道碑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了。上网查询后得知,碑文显示为“旌表节孝邑处士张治长之妻苏氏神道”,立碑的时间为“宣统元年己酉岁(公元1909年)春三月上浣溪”,由苏氏后人所立,当年璧山“岁进士候选教授”张人鉴书。


在独立石碑的右后方,有5块摩崖石碑,刻在一块岩石之上。大半掩埋在荒草土石之中,原本高高在上、雕工精美的“五龙托圣旨”碑额已举手可攀。






“五龙托圣旨”碑额


“五龙托德政”碑额


“五龙托圣旨”碑额







在独立石碑的右后方,有4块摩崖石碑,也是刻在一块岩石之上,基本上能看清原貌,全是节孝碑。


原谅俺的拍摄水平


凉亭关的这些摩崖石刻神道碑的碑额雕刻的很不错,采用了浮雕,镂空等技艺。石碑上的文字字体非常漂亮,俺是写不出这一幅好字



为什么要在这里树这么多石碑?凉亭关古道是东小路古道的一部分,是明清时期军队、商贾、百姓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朝廷在古道上立碑,嘉奖孝子、节妇、廉吏,也对过往行人起到教化的作用(古代的宣传手段之一)。


参观完摩崖石碑群,继续前行。








看见老黄桷树了


这棵老黄桷树可以说是这段古道的标志之一


古道,古树,小桥(其实是水泥板桥)



这棵错根盘节的黄桷树,使得这里特别的古意盎然。




在黄桷树根部旁边的石壁上,有两方石碑


下图这方石碑上面什么都没有,字迹早已风化,碑的中央自然形成了一个人像。


另一块石碑,网上说是指路碑。一看就是今人之作。这碑原来刻有文字,风化过后,今人才在上面涂鸦。








石碑


上面的字早已不知去向




龙泉寺,名为寺,其实是一座小庙



网上说这座小庙始建于乾隆时期,小庙建在古道之上,无非便于过往客商旅人保佑路途平安的一个地方。


黑洞一个



在龙泉寺旁边的石壁之上,也有几方石碑,可惜大多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











这木桩打入石壁缝隙之中不知为何用?


蒙哥棺,看见这三个字,俺只能笑笑,明显的附会之说。俺在老家小时候看见过在山壁挖个洞,然后把盛放死者的棺材放进去,最后封闭洞口,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风俗葬制,但蒙哥棺这也太搞笑了吧。


模糊的石碑







竹林古道












古道一路向上延伸







上来了,其实从龙泉寺上到这里,古道并不长,不一会儿就走完了。


上到这里,古道就算走完了。这里,古时就是凉亭关,现在遗迹早已没有了。



沿着公路向北行走2~3公里,就会去到龙桂寺,水天池。





只因前一阵才去了龙桂寺和水天池,这次就不去了,下面的图片就是前段时间所拍。

2020.06.21


龙桂寺,背倚牛心山(属于缙云山山脉),前临水天池,相传寺庙始建于八百年前的南宋,现在的龙桂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修建的。






许愿树








看见这口大钟上雕刻的文字,猜想龙桂寺历史上也称龙癸寺吧。








下图这条路通向山中的千佛殿,新修的建筑提不起俺的兴趣。





水天池


风景还是不错


欣赏水天池的秀丽景色,最佳地点就是牛心山上的观景台或带上无人机放飞。



返程没有走公路,在凉亭村村委会旁有条上山的小路,翻过山梁,沿着公路向下走……


回望凉亭村








远处就是大学城




走在这条少有汽车经过的公路上,欣赏着沿途的景色,心情不错。




在垭口处(山林防火检查站)下山的公路就变成了土石路




下面的一段路又变成了硬化的公路



杨家沟水库,你还别说,杨家沟水库的景色还多秀美。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峰,碧绿的湖水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卷。





养眼的画面




青山绿水


2019.07.03

思绪回到这次的路途上,不去水天池和龙桂寺,那就沿着公路下山。


下图为一条支公路,这条公路上几乎没有车辆和行人,走到垭口(森林防火检查站)分路,沿着土石路向下走就可以了。


风景不错







道路两旁长满了众多的芦苇,煞是好看。







下图就是森林防火检查站的位置,沿着公路走不知通向何处?向下走土石路才是到尖顶坡轻轨站的路。











废弃的红砖房子










土石路与硬化公路的接合处






杨家沟水库,后面就是金剑山



景色怡人




秀丽山水
















探寻结束,去到一号线尖顶坡站坐轻轨回家。
本来俺还想在游记的结尾写一些总结的东西,可左想右想就是想不出来,算球了,不想了,伤脑壳的很,将就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