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吕梁临县一座黄河岸边古韵的风情小镇,2020年10月22日我匆匆忙忙走近了她。
吕梁到碛口,一路的地貌与风情,让人情不自禁地哼出我家就在黄土高坡这首歌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
碛口,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黄河边渡口的一座明清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那就是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誉的碛口古镇。历史上的碛口古镇,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名声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的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临县边缘的古渡口,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
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
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
碛,在汉语字典解释为水中沙堆↓
碛口古镇,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画面。
现古镇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的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民居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行走在碛口的古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走
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脚下的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都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
碛口客栈前身为四合堂,创立于清乾隆年间甚至更早,因其购建之初为四份银股,故名“四和堂”。主要经营粮油。客栈的老房子历史悠久,它见证了九曲黄河第一镇曾经的辉煌。
碛口客栈,枕黄河边,邻古码头。
碛口客栈,当地最著名的民居窑洞,精致又古朴,非常独特。大大的院子,宽敞整洁,错落有致的窑洞和充满民俗艺术气息的窗棂增加了整体建筑的灵动与大气之美。
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与丰厚的黄河文化。
在这里,看着滔滔不绝的黄河奔涌向前,远处的青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碛口,我被她的风韵所折服!
想象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如今这里的人们过着慢节奏的生活。
黑龙庙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座落卧虎山,庙宇始建于明代,到清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庙殿供奉龙王,河伯,风伯,关圣帝,意在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及生意兴隆。逢年过节,当地的百姓便会到这里烧香祭拜,庙内香火不断。
黑龙庙乐楼
我也乐了一把
从黑龙庙远眺,看到湫水河与黄河相交汇,原本500宽的黄河,被湫水河的泥沙礁石挤压,形成100米左右的狭窄河道,使船舶通行困难,人称这个地方是“麒麟滩”↓
从黑龙庙远眺,看静静流淌的黄河,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层层错落的民居窑洞。
在这样的古镇晒太阳,再好不过了。
碛口,是一个有味道的古镇,也是一个让你记住乡情的地方,更是让人值得回味的地方。
离开了古镇广场,我选择步行到李家山村看看,看那黄土高坡上的“布达拉宫”。
从古镇广场过麒麟桥↓右转,沿黄公路一直走,大约五公里的路程。
从碛口到李家山的路畔四周,目力所及的是浑黄苍凉,看不见稼禾,也看不到农人。走到一半就后悔,我的选择是错误的。
唉!自己选择的,向前走吧💪
看到标牌广告↓应该离李家山村不远了吧?
没想到,紧接着来个180℃大转弯,盘山路随着山势逐渐盘旋上升,挺难走,太累人绕来绕去才绕到了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中的三个重要发现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冠中曾到这里,他感慨地说:“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他的发现,火了碛口,红了李家山村。
从远处看,像是黄土高坡的“布达拉宫”,走近却像是世外桃源。它远离尘嚣遗世独立,是一座保留完好的村落。
整个建筑依黄土山坡而建,毗邻黄河,犹凤凰展翅。
这多达八、九层窑洞看似随意的布局,完美的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凝固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说“从外部看你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叠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李家山村,因为黄土高原的土层结构是垂直机理,易崩塌,因雨水冲刷而导致的山体滑坡是常有的事故。所以李家山村修有大小石质排水沟,最高的落差有30~40米。
村内道路也不强调整齐划一,该绕就绕,该转就转,整体构思既宽松又严密,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意境。
山坳里的窑洞上下依次建造约70多度,落差有50~60米的山坡之上,层层叠叠共有九层窑洞,纵横交叉,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立体村落。
独具黄河高原特色的窑洞建筑风貌,浓郁的西北风情吸引众多画家和摄影爱好者,他们将其称为“太行山里的布达拉宫”。
街道高低起伏,条石砌棱,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三和厚”。两家财路亨通,月进斗银。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
东财主院落↑
西财主院落↓
李家山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
贫瘠的黄土与干旱的气候不适宜发展传统农业,李家山的农作物就是红枣。凭着生活的本能,生存的智慧,精巧的手艺,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建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并顽强地生活下去。
李家山村,不同于山西晋商豪宅的村落,而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山西民居的代表。
不少屋子已经破旧,好似没有人居住了。但这么多的古老建筑坐落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李府,没进去,估计是八十年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采风时下塌的窑洞民居吧
这山羊居然上院墙了,还凝视着我
李家山的美,简单而纯粹。李家山的自然条
件是恶劣的,贫瘠、干旱、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我离开了,离开了这汉墓似的桃花源,回头再次凝望一眼这古朴的村落和那眼看要坍塌的旧居,即再也无人居住的窑洞。那条条石阶,挂满红枣的枣树……
山西总是给人以厚重质朴的感觉,这个坐落在黄河边上的古村落,承载传承着黄河文化,一个古村毫不逊色的壮美“华胥”净土。如今繁华不再,李家山村依旧住着200多户人家,延续着黄河的文明。
西湾村,作为碛口古镇巨贾陈家的庄园,西湾村与古镇碛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村子非常整洁,游客不是很多。现在所见的成片豪宅是陈氏后人第四代的商业巨子陈三锡兴建。据《西湾村陈氏家族谱》记载:始祖陈先模,字师范,明朝末年从方山县岱坡山迁于西湾。清咸丰八年(1858年)陈氏《思孝堂碑》载:“先祖陈师范艰难创业,历代子孙经商有方、持家有道、家业经久不衰。”至第四代陈三锡,家业富足昌盛。陈三锡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七月,幼年入塾,苦读经书,乡试不第,不得已投入商界。先后在碛口与侯台镇之间搞货物转运生意,后走南闯北做大宗生意。到而立之年,陈三锡的机会来了。碛口周边大闹灾荒,陈三锡慧眼独具,看到了黄河水运的便利条件,从包头买回莜麦,谷物等粮食。在碛口就近设肆,薄利卖给穷苦百姓。又买了两面大锅,设灶敖粥,赈济乞讨者。山西巡抚得知后,奏请皇上,赐汾州府侯选通判。从此,陈三锡成了碛口最富有的商人,也成了碛口商贸的创始人。
西湾村,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落,距离碛
口古镇北一公里之遥。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百年来,始终以独具山西民居特色的建筑群而闻名于世。西湾村四季皆美,尤以红枣成熟的秋季为佳。
西湾村,村中古宅在河边的山坡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古宅精致华美,造工考究,是典型的吕梁风格的四合院,有浓郁的黄土文化特色。
现存基本完好的有40余处院落。由2米多高的村墙全部封闭起来,形成城堡式空间。村内横有三条村街,竖有五条巷道,把全村的院落有序地串联起来,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进入一院,就可通过院与院之间的小门游遍全村。真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
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5条巷子的命名也有着东方的神秘色彩。
西湾村,始建于明末,后随着主人陈氏家族
的兴盛,辉煌于康乾盛世。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选址极为讲究,座西向东南,背山面水,避风向阳。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和《老子》“玩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原则实施的。左面的卧龙岗和右面的卧虎山像两只手臂一样把西湾村紧紧地环抱在一起。占据了上乘风水,而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西湾村,每一处院落的建筑大都有:正房、廊记、厅台、厕所、马棚、柴房、碾磨房等等。各家的大门,垂花门,照壁更是争奇斗艳,各显风流。建筑形制各不相同。木雕、石雕、砖雕造型精美,独具匠心!
西湾村最大的院落~东财主院
东财主院是村中最具特色,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是西湾民居建筑的代表。由东西并列的两组建筑群组成,坐北向南,均为四进院落,随山势逐渐升高,院内有楼梯上下。两组建筑群的东西各有一条街巷,各个院落都可以直通巷里,方便出入。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变化多样,砖、石、木各种雕刻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晋商传统文化气息,显露出明清时期晋商的骄傲和富裕。
这里是一家“碛口古迹摄影展览中心”
从左边的台阶上去,当地人把上面这个地方叫“小姐楼”↓上去请付费参观。我看了看外观,应该是陈氏家族大小姐的闺房吧!
建于清朝晚期的陈氏祠堂,堂门上悬“承前启后”匾额。
这些院落见证了一位富商的崛起,记录了岁月的无情。昔日封闭的奢华古民居院落,现如今成了开放的观光胜地。西湾村的独特之美,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黄河碛口古镇的商业繁华,也记录了晋商的一处步履印迹。
西湾村民居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碛口古建筑的组成部分,她与大自然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是人居环境的杰出典范。
现在的碛口,已成为吕梁西部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镇里各项旅游服务都很到位。“九曲黄河第一镇”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众多游客所喜爱。
夜晚,碛口古镇码头灯火辉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让宁静的小镇乐曲如潮。
码头岸边,饮食文化成了小镇最靓的风景。
在霓虹灯下,民宿的阁楼上,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聆听黄河水黑夜里孤独的怒吼,畅想着明清时期,商贾云集,骆驼成排,货船满载而归的壮观场面。
碛口红枣非常驰名。红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来到这里,住一住古老的窑洞客栈,感受岁月静好!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凝结了这片土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怀!窑洞才是“黄金屋”,让人回归自然。相比酒店而言,窑洞民居不仅更接地气,格调也很独特!幽居舒适如仙境,雅逸休闲近自然!这次的入住,前所未有,带来了惊艳的体验和美好回忆!
吕梁碛口李家山行程圆满结束。。。
又要说再见了,心中荡漾的还是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