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
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全国的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让很多人记住了三峡红叶。尤其是影片中由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插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峡红叶,主要集中在三峡的巫峡、瞿塘峡两岸,也就是巫山、奉节两县的长江沿岸。每年12月,万山红遍,非常壮观。
之前我发过一篇《又到满山红叶时》的游记,介绍了两次去巫山巫峡看红叶的情况。
今年则来到了奉节的瞿塘峡,又见红叶满山。
在瞿塘峡口,北岸的赤甲山拔地而起,江南的白盐山从天而落,对峙的两岸为千丈峭壁,相距仅100多米。“两山夹抱如门阙,一穴大风从中出”。这就是著名的三峡门户夔门,也称瞿塘关。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
在瞿塘峡口处的长江北岸,有一座白帝城,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扼守着长江咽喉。
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就是指这里。
长江三峡蓄水后,白帝城与北岸分离,成为江中一孤岛。现靠一座风雨桥连通。
草堂河水也从白帝城旁流入夔门,与长江水汇合。
夔门两侧,对岸的白盐山因色似白盐而得名;这边的赤甲山因山土石呈红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也有称火焰山。
赤甲山主峰呈桃型,又被当地人称为桃子山。桃尖是三峡沿岸的最高峰,海拔1388米,被称为“三峡之巅”。
我们徒步的路线,就是从白帝城开始,沿瞿塘峡北岸,登赤甲山,爬上最高峰“三峡之巅”。
白帝城景区,距离奉节县城以东约10多公里的位置。
购票进入景区(淡季门票60),然后从白帝城坐摆渡船(免费)过河,到草堂河对岸的赤甲山下(夔门古象馆)。
摆渡船8点半开首班,末班是下午5点半,每半小时一班。
下船后即沿步道往山上走。
行走路线:
古象馆 - 赤甲楼 - 观景平台1 - 观景平台2 - 观景平台3 -(大硝洞)- 观景平台4 - 硝洞沟 - 水井湾 - 水井湾观景台 - 隐龙槽 - 鸡骨梁 - 六十六道拐 - 老屋基 - 尖尖石 - 对窝子 - 杏树湾 - 黄岩梁 -卡门 - 三峡之巅。
官方导览图的步道部分比较简单,下面是我根据实际行走轨迹,做的一个更接近实际情况的示意图,仅供参考。
图中绿线是步道走向,红线是海拔升高情况。
注:沿途地点名称可能景区方面还在调整中,比较乱。之前的宣传报道、景区的导览图、与实际路牌标识,很多名称都各不同。本图标注的以沿途路牌为依据。除观景台外,沿途各地名,都只是地名而已,无任何设施。
步道全程约10公里,全部修有石板步道,有路牌指示方向和到终点距离,一般不会迷路。也有护栏,相对安全。但沿途无住户,无任何小卖部之类,吃喝用需要提前准备好。
前半部分步道被称为诗意栈道,比较好走。后半部分步道被称为危石鸟道,主要是爬山,以前很险峻,现在有了石板路就好多了。不过陡峭是改不了的,后5公里内,要连续爬高1000多米。
步道前半程,是精华段,适合大多数人观景拍照。
徒步用时及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上下往返要10个小时。
我于8点钟进入景区,没顾上游白帝庙,直接去码头等待8点半的首班摆渡船。
上山前半程5公里上上下下,沿江边走,风景好,边走边观景拍照,用时1.5小时,还比较轻松。
进入后半程的5公路,没预料到之后一直那么陡,就走的比较快,当时还以为再有1.5小就可到顶。可后来却实在累的不行,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时,别提冲刺了,完全是一种迈不动腿的感觉。这是我多年爬山没有过的体验。最后用2小时多点才登顶,而同伴用时约2小时40分。
这样徒步上山全程用时约3.5小时。
12:15到达山顶后,在山顶呆了一个多小时,游览、拍照、午餐。
近1点半开始下山,用时3.5小时,在5点前到达码头。正好赶上5点的船返回白帝城。全程8个半小时。
如果再晚几分钟,可能就只能等末班船了。如果错过末班船,不知道会是什么状况。
特别提醒,徒步强度大,往返很可能要10小时左右,超过9小时是赶不上末班船的。
三峡红叶一般12月初开始,12月中旬最漂亮。当然,每年因天气变化有所不同。但11月红叶是很少的。
1、一天往返徒步
【白帝城 --徒步-- 三峡之颠 --徒步-- 白帝城】
当天全程徒步上下,强度比较大,慎重。只适合像我这类徒步爱好者自虐。约8-9小时走完全程(普通游客一般要10小时往返)。下午5点半之前返回古象馆码头。
2、二天往返徒步
【白帝城 --徒步-- 三峡之颠 -- 平槽村,平槽村--三峡之颠 --徒步-- 白帝城】
用两天时间,一天上山一天下山,住山上的农家乐。不过山上的农家乐也要在到顶后,再走40分钟左右,到平槽村。这个适合喜欢户外的人士。
(另有经典徒步线路为第一天乘船到军营村爬山徒步到平槽村)
3、单程徒步
【白帝城 --坐车-- 三峡之颠 --徒步-- 白帝城】
三峡之颠有公路通山顶,但没有公交或景区车之类。可以找车送到山顶,再往下走。
不过对于不常爬山的人,也不建议这样走。从山上走下来,其实也并不轻松,因为要连续下降1000多米,对膝盖是很大的考验。
我在途中就遇到一些从上往下走的人,腿都快要走废了。
4、半程徒步
【白帝城 --坐车-- 三峡之颠 --坐车-- 坳口 -- 水井湾观景台 --徒步-- 白帝城】
步道全程除白帝城和三峡之巅,上下2个进出口外,中间还有一出口,在一个叫坳口的地方,公路开车到半山的坳口景区,也有观景台,往下可走到水井湾观景台。
因时间关系,我没实地走过,不知道走多少分钟,但目测没多远。也遇到一些摄影爱好者携带器材从坳口下到步道的中段拍照。
5、半程往返徒步
【白帝城 --徒步-- 水井湾观景台 --徒步-- 白帝城】
如果不想坐车上山,也可以从白帝城徒步到水井湾观景台,往返约8公里,用时3-5小时,体力好还可以多走一点到鸡骨梁往返约10公里。
从鸡骨梁往上就是66道拐,一直到三峡之巅都是爬坡,沿途景色不如前半段步道,而徒步强度大的多,所以可以不走高处这后半段。
现在是淡季,网购门票50元/人。
白帝城原来是与北岸一体的,在长江、草堂河汇合处。三峡蓄水后,白帝城成为江中一孤岛,由风雨桥连通。
风雨桥对岸就是白帝城岛。
风雨桥的另一侧是赤甲山,就是我们要徒步的地方。
白帝城导览图。
穿过忠义广场去码头。
码头旁边有小吃,价格也还可以吧,面、粉之类十元一碗,在景区里不算太贵。
白帝城码头,就是忠义渡口。坐摆渡船是免费的,码头上的售票处是指坐游船。
8点半准时开船,约3分钟就到对岸“江峡渡口”,也就是“古象馆码头”。
下船后,船马上返回忠义渡口,相当于这边的发船时间比对岸晚个3-5分钟。
上岸后迎面是个江峡文化馆,传说中这里是应该是个”古象馆“,或许改名了吧。
此时8点36分。
景区导览图
路边有播放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的镜头。
赤甲楼修建于1995年,因位于赤甲山下而得名。赤甲楼临江而立,可观赏夔门雄姿。
附近可能有猴子出没。
从赤甲楼看瞿塘峡。
走出赤甲楼,前面的斜坡叫“入峡坡”,这里完全看不出曾经的人水马龙,只有悠闲的游客。
这段斜坡,植被比较稀疏,红叶比较少。
沿步道行走,一步一景。
路边的红叶渐渐多了起来。
一路缓坡,大约一公里左右位置,是1号观景台。
一号观景台景观,8点55分。
这是下午下山时在1号观景台拍的,远处桃子状的山峰即赤甲山主峰--三峡之巅。
继续往前。
9点06分,到达2号观景台
2号观景台到3号观景台不远。
3号观景台
离开3号观景台时,有两条路,往右下的一条是通往大硝洞,往左前方的路经过4号观景台。
9点17分,到达4号观景台
4号观景台景观
继续往前行。在4号观景台往水井湾的途中,有一板房卫生间,这是从古象馆到鸡骨梁的步道上,途中唯一的一个卫生间。
过了卫生间往前,有一支路可通往坳口。
在水井湾附近也有一支路可通往坳口。
水井湾观景台距离4号观景台有点距离,要走近半小时。
水井湾观景台比较大,在它上方还有个坳口观景台,距离应该不太远。坳口观景台可以开车到达。
水井湾观景台
66道拐就在鸡骨梁上方。鸡骨梁往下也有个简易观景台。
即将拐入隐龙槽时,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的六十六道拐。
这一段步道,沿途主要是黄栌等灌木类植物。
六十六道拐,石板路呈z字型上升。艰苦的爬升阶段从此开始。
达到黄岩梁,就走了近9公里了。
三峡之巅就在眼前,这一坡全是茂密的森林,但是危石鸟道并非虚名,走了就知道。
翻过黄岩梁就是卡门,登山峡之巅,只剩最后一公里。
就是这最后一公里,有一种迈不动腿的感觉。这是我多年爬山没有过的体验。最后用时约3个半小时(同伴4小时)。以前爬泰山、黄山、华山、梵净山等,都没这么累过。
这一公里,居然用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顶了。
山峡之巅,1388米。
山峡之巅观景台
俯瞰瞿塘峡。
看看刚才走过的步道,还有点后怕,。岂止是在龙脊上走,简直就是在如同刀背的绝壁上行走啊。
来瞿塘峡张全景。
三峡之巅,现在已经是个景区,而且有不少游人的。目前暂不收门票,但是要购买景区车票。
1点26分开始下山。上山之后,对下山时间也就心里有数了。控制节奏,保护膝盖。顺便再拍几张照片。
回到六十六道拐
水井湾观景台
硝洞沟
大硝洞附近
从大硝洞上来,就错过了4号观景台
又到3号观景台,左上方的观景台就是4号观景台。
4点50回到赤甲楼,估计能赶上5点钟的摆渡船,于是快走几步,5点56分到达码头,直接是囤船等候。
却没顾上去炮台看看。
回到白帝庙,匆匆上白帝庙走了一圈。
白帝庙
这是从夔门观景台,看人民币10元纸币的背景图案。
《又到满山红叶时 (巫山红叶、小三峡 、神女峰周末游)》
@http://www.mafengwo.cn/i/8071908.html
《奉节徒步,下天坑钻地缝;巫溪赏花,红池坝上露营》
@http://www.mafengwo.cn/i/804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