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墨脱很是向往,一直关注着扎墨公路的路况,在网上看过不少有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去年三月安排林芝赏桃花行程时曾经考虑过墨脱,因为路况和车辆问题而作罢。
离开日弄巴冰川后,经然乌湖继续沿318西进,当晚住宿波密县城时,还在为明天去不去得成墨脱而探听消息。21号早晨在早餐店打听到扎墨公路正好是“单进双出”时,心中不禁一阵窃喜,饭后赶紧驶向扎墨公路入口。行驶二三十公里后,来到了嘎瓦龙景区,过了嘎隆拉隧道就是墨脱了。做攻略时曾设想:万一路况和天气不允许进去,参观一下嘎隆寺后,就此掉头回波密。
墨脱是天堂隔壁的孤岛,被誉为“莲花秘境”(墨脱藏语的意思就是隐秘的莲花),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海拔从近四千米降到一千多米,有着将近三千米的落差,加上频发的地震、塌方、泥石流、强降雨以及大雪天气,致使交通中断,经常陷墨脱于“孤岛”之上。“山顶在云间,山底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这首当地民谣勾勒的是以往墨脱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虽然是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而今天已天堑变通途,这首民谣已经成为历史。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弘法,并取名“白玛岗”。多年来,墨脱凭借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者和摄影、徒步爱好者来到这里探险、采风和朝拜,寻求和完成自己的心愿,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今天终于走进了墨脱。
出了嘎隆拉隧道,紧接着就是十来个坡度急陡的发卡弯,大货车都得倒几次车才能转过弯来,当时大雾弥漫视线很差,我戏称是恐高者的天气,当然也就看不见什么美景了。游客中心建得很漂亮,门票价格也不低(210元),今年医务工作者出游赚大了,一路都是免票(寺院除外),比我的证件还管用。过了全线三个检查站的游客中心站,就算进入墨脱大景区了。墨脱的风光就在扎墨公路上,一路上该停停、该拍拍,尽量不要落下风景。最先到达的景点是亲水叠瀑和喜荣沟景区,景区位于群山环抱的仓秀措湖,走过小桥,游客能够最大限度地亲近这粼粼湖光,周边山色极富层次感,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波密至墨脱的扎墨公路全程117公里,以前有四个限速站,限速五个半小时;现在全程路面黑化以后,虽然取消了限速站,却想快也快不起来了,因为时不时要停车赏景啊!从嘎隆拉隧道下来后,很快进入了原始森林雨林,激流急湍,松杉挺直,毛茸茸的树挂、绿苔随风飘荡,薄雾给隐藏在密林深处的公路添上了神秘的色彩。墨脱县山多、水多、桥多,瀑布也多,一路上飞瀑高悬,涓流潺潺,比较著名的有乌当瀑布、加隆瀑布等,有的瀑布细弱如几缕轻纱,缓缓地从石壁上飘落下来,水珠被岩石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缕缕雾气,飘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声悦耳,四季不涸,十分壮观。车子穿过针叶林,进入宽叶林,亚热带气候使这个穷乡僻壤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伙伴们说:到了墨脱,鼻子不干也不塞了。
墨脱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贯穿县域全境,江水由海拔七千多米急速过渡到低谷地带的两三百米,陡峻的山、湍急的水将县城“置”于大峡谷的“谷底”。而游客中心在米林县派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峡谷主体都在墨脱境内,墨脱全境几乎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旅游区,是正宗的大峡谷景区。林多大拐弯距县城二十公里处,扎墨公路观景台是近距离观赏雅鲁藏布江的绝佳位置,峡谷险峻,江水湍急,在群山的环绕下,犹如巨龙在此处突然转向,向着下游进发;大拐弯水墨丹青,如梦如幻,构成了这一幅美不胜收的峡谷奇观,其磅礴的气势非超广角镜头不可全揽。车在谷中穿,人在画中游。一路上扎墨公路伴着雅鲁藏布江激流穿行,如画的风景让人如痴如醉。
墨脱县城海拔一千多米,空气湿润,含氧量高,典型的江南气侯,是一处休闲养生的好地方,绝对的宜居之乡。一路风尘在高原地区奔波了十几天,如果能静下心在此休息几天是个不错的选择。人都说阿里是“西藏的西藏”,而墨脱则是西藏的江南,是“最不像西藏的西藏”。虽然世界上只有一个墨脱,而墨脱却拥有整个世界,走进墨脱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虚无缥缈的世界,这个藏身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最深处、开满莲花的圣地,迷醉了所有来墨脱的客人。到了墨脱还有一处必去的地方——莲花阁,这里是观赏雅鲁藏布江云海的最佳去处,每当清晨来到这里,能俯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景,云雾缭绕的景观如同仙境,使人久久不愿离去。
雅鲁藏布大峡谷精华部分都在墨脱县境内,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到了墨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是果果塘蛇形大转弯,位于县城西南大约一小时的车程,沿途风光秀丽;大转弯的观景台本可以隔江眺望整齐划一的农舍、香蕉林、草场和梯田,江水犹如丝带般缠绕山体,据说是世界奇观之一。可惜老天不给脸,看到的却是漫天大雾,只好发上一张翻拍的图片(大转弯上面的风景是嘎隆拉雪山顶的天湖)。在去程和返程的路上,经过了墨脱较有名的藤桥——德兴藤网桥,长约150余米,横跨雅鲁藏布江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意外收获算是让我们没有白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