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马台被称为徐州第一胜迹,缘于它是现今唯一留存在地面的古迹。千百年来无数次的黄河改道,古彭城已深埋地下,唯有项羽当年依山而筑,高82米的戏马台依然存在。北宋文学家苏轼言此地地势:“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而戏马台在焉,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垒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
(此图网上下载)
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王,定都彭城,在城南南山上构筑高台,观赏士卒操练、赛马,后人称之为“戏马台”;公元416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奏捷,班师路经彭城,恰逢重阳,便在戏马台大宴群僚,以壮军威;公元450年,北魏拓跋焘举兵南下,曾立毡帐于戏马台上,运筹帷幄。历朝文臣武将、诗人骚客纷至沓来,谢灵运、张籍、苏轼、陈师道、文天祥、萨都剌、袁枚、阎尔梅等都在此留下了传世佳作。
(此图网上下载)
迈过85级青阶,迎面立着“霸业雄风鼎”,隔断墙上的“拔山盖世”和大鼎腹部“霸业雄风”字样赫然在目,其实我当初来时还没有。以风云阁为中轴线、还分了东西两院。东院叫“楚室生春”院,当初这个院只有正殿“雄风殿”,殿前卷棚抱厦的两根蟠龙柱,是戏马台建筑群中留存的古老构件之一,还拿玻璃罩着,算珍贵文物,可见这里还有多少古迹了。雄风殿后壁上嵌有一组西楚春秋壁画,长14米,高1.3米。
(此图网上下载)
今天雄风殿墙壁上镶的壁画,其内容包括项羽青年时代、起兵吴中、鸿门设宴、定都彭城、楚汉相争、鸿沟划界、垓下被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画面,一个个历史典故组成了“西楚春秋”。我十年前去的时候,记得只是几组彩画,还没有变成青石壁画。东西厢房现在分别称“巨鹿之战”和“定都彭城”,没记得当时有这两处建筑,包括院中那个新塑的、立身高2.9米的孔武有力的项羽石雕像也是后来有的。
西院当初整个没记得有过,现在称“秋风戏马”院,也有正殿、东西厢房。正殿称“戏马堂”,两旁为“鸿门宴”、“霸王别姬”,没有什么创意。这两个新建院落中间就是戏马台唯一古迹、最著名的风云阁,双层飞檐,六角啄空,丹柱釉瓦, 高耸三丈有余。其南檐下嵌四字篆额:“从此风云”。亭内石碑镌有“戏马台”三字,为明代徐州兵备道右参政柳城莫与齐所书, 笔峰苍劲,比为明代原物,可惜戏马台古迹凤毛麟角。
(此图网上下载)
雄风殿后“怀古台,”地上建筑空空如也,跟十年浩劫一定有关系。这里地势较高,登台四眺,徐州古城尽收眼底。殿右后方有重九台和锦衣亭。重九台是为古代游子重阳节登高怀乡而设,原址重建吧!据《南齐书》记载: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宋王朝前,于九月初九骑马登戏马台,即位后规定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至于锦衣亭,纯属狗尾续貂:“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隐射谁呢?
戏
(此图网上下载)
戏马台北侧有环形曲廊、有相驥亭、系马桩、乌骓槽等景点,看着都是现代人搞的,一匹骏马,至少是高八尺,长一丈,就那么一座小亭子,不怕一撅子尥翻了?那马槽也太夸张了,一半大小就够了,谁见过马是走来走去吃草料的,饲养员想偷懒吗?一看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干的活。怀古台后面和左面是“追胜轩”和“集萃亭”,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50余通,多出于古、今名家之手。
(此图网上下载)
追胜轩外有一块天然大石,其形巧妙天成,前看似一将军仰天长啸,后看又象一巨型骷髅,故被称为“啸天石”、“人杰鬼雄石”,观石令人想起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个创意不错。明方孝孺有咏戏马台诗位于南山之巅,应该就是这里,下面还有一块“南山”石碑,中国有句老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项羽初登大宝,就大大咧咧,“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以为高枕无忧,怪不得败了!
历史上各朝各代在戏马台营建了不少建筑,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词、聚奎书院、耸翠山房和碑亭等。随着岁月的流逝,黄河屡次改道,加上人为破坏,昔日建筑湮没殆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修整,现在戏马台景区总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前后两区,前区两组仿古皇家建筑群,展示西楚霸王悲壮的一生;后区依山就势设计为百米长廊,古今书法大家笔迹勒石镶壁,古的有吗?今天的居多。
看了“秋风戏马”院的主殿“戏马堂”,周环回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观看士卒驰马操练的场景,好不惬意啊!又想起“四面楚歌”:“离家十年,与母生别。妻子无靠,独守空房。家里良田,无人耕种。邻家有酒,无人去尝。白发倚门,翘首顾盼。儿女想爹,哭断肝肠。汉王有德,不杀降将。想家思亲,解放回乡。当此长夜,不细思量。赶紧逃走,免死他乡。”好不凄凉啊!
从这里出去,知道李可染先生的家就在跟前,必须去看看。他是蜚声国际的国画大师,也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开拓者,他创立的“李家山水”新画法,奠定了其艺术上一代宗师的地位。他画的牛,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20世纪中国水墨画四绝。先生自1907年3月26日诞辰后,在徐州生活30多年。如今徐州还完好地保存着他的故居,故居坐南朝北,是一处青砖黛瓦的清式四合院,典雅大方。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 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1946 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把“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作为座右铭,有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 .李可染旧居艺术馆,原为徐州市“李可染旧居”。为一所四合院结构,改造后于1985年10月1 日对外开放,南屋正墙上挂着可染的杰作,巨幅《黄山人字瀑》。
两旁是他早年居室,西墙上悬挂着他书写的齐白石印语“痴思长绳系日”。室内家具陈设朴素淡雅,亦如故旧。北屋和西屋为生平事迹陈列室。艺术陈列楼分为上下两层展厅,楼上不让上。陈列有先生生前捐赠的《漓江山水天下殊》、《黄山烟云》、《江南喜雨图》、《荷塘消夏图》、《五牛图》、《苦吟图》等四十余件传世之作,厅内还陈列有各种版本的李可染艺术专集、论著,画册以及海内外专家的研究专著。
且不说戏马台那么大名声,结果上去要啥没啥;近在咫尺的李可染故居可都是真迹,在国内画坛,先生也算泰斗级人物,我去过两次不见一人,这说明什么?不苛求地说,人们首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的问题,才顾的上精神食粮;可今天的人们已经解决了吃饭问题,为何这里仍旧没人?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人们眼下追求的是吃喝玩乐,文化方面呢?追剧、追星、追热点,就是没有“大师”的位置,这样下去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