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桐城,下意识第一想起的是桐城的人才济济,就像提起武汉,我脑子里就会蹦出一碗“热干面”来。桐城的名人很多,连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都知道许多桐城的名人----六尺巷典故的主人公张英;“桐城派”的方苞、姚鼎、刘大櫆(刘大櫆的墓地在枞阳县金社镇,姚鼐的墓地在枞阳去往桐城的公路边不远处);方令孺(著名的女诗人,方苞的后代,在当时的文学界被称为“九姑”,她是巴金和萧珊的挚友);潘瓒化(潘玉良一生的挚爱);黄镇(枞阳县图书馆以他命名),还有许多当代的名人、科学家和院士等等。
很多桐城名人,却出生在枞阳县,为什么呢?民国以前,枞阳与桐城两地实为一县,后来都成为安庆市的两个县。桐城现在升级为县级市,而枞阳县又从安庆市被划到铜陵市。枞阳与桐城原本是一家,同一个区域就这样被分来分去,使得枞阳和桐城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桐城的城市规模很小,第一次入桐城,感觉又到了池州市,两个城市的面貌对于我,在视觉上雷同。历史景观是著名的六尺巷,故事里的老宅、深巷早已不在,只是在原来的位置上修建了六尺巷的痕迹----两面墙。物质最终会消逝于茫茫宇宙,唯真理永恒!
桐城的文庙就在六尺巷附近,正对着繁华的街区和平路,应该是县城的中心位置。文庙是人们为了祭孔而建,一般老城的孔庙建筑风格都大抵相同,桐城市博物馆设立在文庙里。
桐城中学由吴汝纶创办,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人才辈出。特意带儿子去感受一下,校园里古树许多,发现一处老宅院,门口立一石牌,上面写着“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桐城一游,只花了半天时间。孔城老街,就是根据几栋老建筑打造的旅游景点,不知道为啥还要50元门票?单是外观也全无吸引人之处,丝毫没有驻足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