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雪窦山”也许大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如果一说起“溪口”知道的人就多了。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溪口,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40公里的奉化区溪口镇,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靠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
是华东旅游主干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和“浙江十佳美景乐园”,深得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溪口-雪窦山景区,地处四明山东缘,奉化区西北部13公里,距宁波市区37公里。由溪口镇、雪窦山及亭下湖3景区组成,面积32.6平方公里,1985年8月公布为省级18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称。
亭下湖
千丈岩
玻璃栈道(千丈岩景区)
三隐潭景区
蒋氏故居景区
大肚(度)弥勒佛—笑可笑之人(大佛景区)
武岭门夜景
这是蒋校长出生床(地)
十几年前已经来过一次了,由于是跟团,所以时间还是比较紧凑,三隐潭和徐凫岩都没有去成,玩的不是很尽兴。所以这次特意陪父母一起再次踏上了“溪口”这块土地,尽兴的玩了一把,由于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蒋氏故居”和张学良将军的第一囚禁地(父母),而我更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真是相得益彰,其乐融融。(本篇游记里的部分照片采用的是第一次去雪窦山景区拍摄的照片)。
由于自驾游所以被压缩在了两天,第三天去了台州。
第一天(十月一号):无锡—余姚—奉化(经 嘉兴,绍兴两市和余姚市梁弄、大岚、四明山三镇),穿越了整个四明山号称风光最美地带,最后到达奉化雪窦山游客中心。
从早上7:00从家里出发到下午14:30到达雪窦山历时七个多小时。好在高速公路上还算不怎么堵车。(其中两个半小时都在穿山越岭,一言难尽的四明山山路历经了惊心动魄的几十处发卡弯(也不知多少了,说有99个拐虽嫌夸张了点,但也差不多了),头昏脑胀,当中一段开的块了点还惹得父母晕车,但是四明山的景色真的是很美,难怪被称作是华东的四大最美盘山公路之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法停车下来(想停也没法停,太堵)仔细欣赏一下周边的景色,也只能走马观花似的瞄了一下四明湖的美景和四明山沿路的风景了。
游览整个雪窦山景区(徐凫岩,三隐潭,千丈岩和弥勒大佛景区)的购票和四个景区的大巴“中转站”都安排在了雪窦山的游客中心。
言归正传,下午14:30游览千丈岩景区,17:00游览张学良第一幽禁处。
第二天(十月二号):上午8:00游览徐凫岩景区,中午游览三隐潭景区(都属于雪窦山景区),下午两点游览蒋氏故居景区(溪口景区),至于雪窦山大佛景区我们舍弃了,对佛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都是近年来新建的寺庙)。
费用:由于雪窦山景区为国家5A景区,同时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大多数景区一样实行一票制(包含雪窦山景区和蒋氏故居景区)通票成人票199元/人,老人(70岁以下,70岁以上免票):票价120元。儿童票/学生票:每人105元。票价中已经包含了景区专线巴士费用30元(含两天时间的来回)。
当然您也可以只单买“雪窦山景区”的门票(如果您不想游览蒋氏故居景区的话),门票价:150元,老人价:90,学生儿童价:75元
我们一家三个老人(两个半价一个免票)外加我一共四百四十元。一晚一个标间(一百五十元),一个单人间(八十元)共两百三十元,来回的油费另算。
这是景区的运营时间和交通贴士,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
另外得提醒一下自驾的“盆友”,一般自驾游览的朋友都把车辆停靠在游客中心的中心广场上,别想着可以自驾直闯各个景区,因为各个景区都不对外接待自驾车辆(没有停车位,开去也没用,只能坐游客中心景区大巴专线车游览,开去还得开回游客中心来)。
幸福快车(小火车的票价另算,好像是50/人)。这是连接三隐潭景区与千丈岩景区的枢纽。从三隐潭的下隐潭末端一直延伸到千丈岩索道的下站。
好了闲话少说,第一天(10月1号)我们经过7个小时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总算是在下午两点多从无锡赶到了奉化。(本来也可以走京沪高速—常台高速—沈海高速经过杭州湾大桥绕行宁波市区最后到达奉化的,只是想要满足一下自驾四明山盘山公路的愿望,绕经余姚多开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游客中心广场门前的一块碑上写到“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苏东坡
一一苏东坡(1037一1101),也就是唐宋八大家里面的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不到雪 窦山为平生大恨!”是东坡之句,意为千年之前,风光秀丽的雪窦山光明觉重大师执掌下,宗风独树,成为全国云门宗的传播中心,苏东坡虽神往已久,但终因故未曾涉足而深感遗憾。
经过游客中心的中转大巴,我们一家到了此行的第一站。
千丈岩景区对我来说多年前已经来过一次了,没什么大的“新鲜感”,主要还是带父母来看一下“蒋委员长的指挥部”(妙高台)是个啥样。
游客中心的斜对面是雪窦山大佛景区(也有一说雪窦山是第五大佛教名山)。对礼佛有兴趣的可以入内观看一下。(我们对佛事没有兴趣,况且还是个现代品,所以也没有进去看,)。
景区大巴把我们直接载到了“御书亭”(千丈岩景区的入口处)门口的停车场。
御书亭嵌在丛林之中,至千丈岩、雪窦寺、妙高台等景点必由此地,是进出名山之咽喉。因它所处位置和独具优美身姿,所以招引了历代文人骚客赋诗作文。
御书亭是雪窦山景区的第一道景观。亭中石碑正面刻着应梦名山四个大字,背面刻着应梦名山记。关于此碑的来历有一个两代皇帝的故事。 相传宋景祜宋仁宗皇帝夜里做了一个梦,梦里畅游了一座风景如画的大山。醒来后,立即命画师按梦中所见景像作画,并下旨将全国各地名山都画图呈送对照。
当仁宗皇帝看到双流效奇,珠林挺秀奉化雪窦山的画面时,认定就是他梦游的大山。并传圣旨,免除山民徭役,禁止上山采伐,以保护山林美景。从此,雪窦山名声大振,号称应梦道场。
到了南宋理宗当政时,这位爱好书法的皇帝,于南宋淳祜五年(1245年)冬,宋理宗赵昀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翌年四月,广闻禅师构亭勒石,将“应梦名山”四字置于亭内,并作记,供人观瞻。碑正面刻着“御书亭”,背面刻《应梦名山记》。1941年,亭子被侵华日军烧毁。1953年奉化人民政府拨款修缮,1981年进行了大修。亭子赭墙翘檐,古朴庄重。
亭内“应梦名山”碑上的“御书亭”三字红漆填刷,分外醒目。因时代久远,碑文斑驳脱落,难以辨认。但是,赵昀皇帝的手迹“应梦名山”被保存了下来。
大家看见了没有,石碑右上角残缺了一块,是后来补上去的。
“千丈岩”三个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親书。
进入千丈岩景区大门,走了一段路没多久就到了飞雪亭。
飞雪亭自古是观赏千丈岩瀑布的最佳之地。因千丈岩瀑水状如飞雪,古有飞雪瀑之称,因此此亭取名叫飞雪亭。现为1986年重建。
懒人坐的轿子,你也可以试一下,委员长最喜欢了。
乳泉亭,位于溪口千丈岩风景区,距妙高台不足百米。亭子周围古树参天,树林茂密,整个亭子在林中如遮藏着一般。 相传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颜色为乳白色,故泉名为乳泉,此山为雪窦山,此亭为乳泉亭。
这是观光索道运行时间和景区发车时间,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妙高台三个字由“蒋校长”亲自题写。
校长来了,赶紧敬礼。
四明山十大观景台,妙高台。千丈岩西侧,有奇峰突起,称妙高台亦称天柱峰。海拔3 9 6 米。顶上有坪如台,名妙高台,它三面直插深渊,显得格外高峻,平台面积约350平方米,自古为雪窦登高览胜之地和避暑胜地。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云雾初开,凭栏四眺,爽风迎面,松涛盈耳,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被光岚影,别有风情。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归里,在此修筑了一幢中西合璧旳别墅,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回到溪口,妙高台成了他幕后指挥中心。
台下凭临深谷,上多古松,妙高台上接云天,下临无地,虽处万峰之中,登临却只见平台不见峰,故有“妙高台上妙高峰”之说。
(这是第一次拍摄的照片)
亭下湖是剡溪上游的大型人工湖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湖山景观美不胜收。
千丈岩瀑布瀑高186米,可以和雁荡山最著名的瀑布“大龙湫”一比了。瀑布自崖口出,至潭底,落差1 7 1 米。宋真宗赵恒曾赐名“东浙瀑布”,人称千丈岩,水源来自东西两涧水,东涧水从中峰白龙洞环流寺南,西涧水自屏风山上雪峰玉龙洞十八折而下,相汇于寺前伏龙桥,流经锦镜池畔,穿关山桥出崖口,势如玉龙腾空奔泻,至半腰撞击突出巨岩,顿时水花四射,飞珠溅玉,再折而崩泻,如银帘倒挂,经阳光折射,五彩粉呈,蔚为壮观。
锦镜池
关山桥
第一次来拍摄的照片。
急流腾飞,气势磅礴,如玉龙凌空翻滚,直下千丈,撞击悬崖中突出的巨石,崖中巨石将瀑布分成上下两段;上段像玉龙飞舞,腾云驾雾;下段如珠帘垂地,又像银丝倒挂;经过阳光折射,形成五彩缤纷的彩虹,气象万千,分外壮观。
当年,蒋介石回溪口,只要坐轿子到妙高台小住。经过千丈岩时,一定下轿观景。他还经常与宋美龄一起观瀑做诗作画。历朝不少名士来千丈岩驻足,赏心悦目,留下美好典故词章,流传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出于此处。宋朝以来,赞颂“千丈岩”风景的诗歌举不胜举。唐宋“八大家”,就有两“大家”给千丈岩留下绝妙诗文。
宋朝宰相、大文豪王安石来到溪口,马不停蹄赶到千丈岩。他写下“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的著名诗句。大文学冢曾巩站在千丈岩西边山坡上观瀑,出手想写绝句,想了老半天,找不到超过王安石的诗句。便顺山道下坡,走到底下观瀑,擦把汗水,写下“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的诗文。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由东边到瀑布下面,便能听到阵阵闷雷响声,仿佛从天边滚动而来。抬头看飞瀑,空中飘下水珠,直扑潭里。潭水清碧,寒气袭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潭边筑起“仰止桥”、“午雷亭”,供游人观赏,后遭损坏。20年代重修,抗战时期,又遭受侵华日军破坏。
缆车和小火车共舞。
夕阳西下,从妙高台下看向下面的(亭下湖,本次拍摄)。
第一次和这次(10年后)相比较,沿湖公路拓宽和改道了。
出了千丈岩景区,去往张学良第一幽禁处的路上。
雪窦山大佛景区(匆忙略过,其中几张是第一次拍摄的)
雪窦山弥勒大佛位于溪口镇的雪窦山后山海拔369米山坡上。大佛坐北朝南,为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大佛居高临下,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扎实坚固,稳如磐石,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宝相庄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这是第一次路过拍摄的。
从千丈岩景区出来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了,赶紧去张学良第一幽禁地参观。好在离千丈岩景区不远,就在斜对面,走过去四五百米路。
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
一一雪窦山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原为1934年6月创建的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位于雪窦寺西侧坡地。西安事变不久的1937年1月3日,为对张学良“严加管束”,在戴笠等人“陪同”下,张学良自南京抵溪口,因为雪窦山招待所较为简陋,需进行装修,张学良最初暂住溪口文昌阁。1月24日他被移送上山。招待所停止营业,改称“张学良先生招待所”。蒋介石给张学良限定的最大活动范围是: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从此张学良就开始了第一段沉郁的幽禁生活。1937年11月13日张学良结束了为期10月的第一段幽禁生活。
在1937年11月因厨房失火,该招待所全部烧毁。现在的房屋是在1988年,政府拨巨款重建的,並复原了当年张学良幽禁生活的场景,並常年陈列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展,从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学良书房
一一张学良的书房里有六尺高的三个书架,分为三层,滿是书刊。这些书刊多从上海运來,还有亲友寄送。他每天上、下午都给自己按排了读书时间,阅读面又极广,甚至还有马列和左派著作。当时,蒋介石请了一位老秀才给张学良讲四书五经。以后,张学良还自己出资从北平请来一位吴姓老举人,教自己读书。
医务室
一一张学良请他的老朋友、美籍医学博士米勒尔,由上海到雪窦山为自己檢查治疗。经米勒尔介绍,受张学良之聘,1937年3月3日,毕业于圣保罗学院的滕蔚萱护士,上山为张学良护理治疗。上山时间一久,她不光为张学良家属、副官、女佣诊治,连军统特务及家属,有病也找她。
张学良卧室。
一一西安事变后,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张学良,于1937年1月13日被移送至溪口镇。因雪窦山中旅社房子需要装修,故暂住溪口镇上的文昌阁。1月乙4日起,张才入住于此。秘书赵一荻(不知是不是传闻中的赵四小姐?)小姐,还有从美国赶来的夫人于凤至,她们俩基本上是一月一次轮流,悉心陪伴和劝慰张学良。基本上是一月一次轮流,悉心陪伴和劝慰张学良。
结束了第一天的游程,住在武岭东路上的宾馆里,离蒋氏故居景区不远。当天晚上去了武岭门和附近的武岭公园广场上转转,霓虹灯效果搞得还不错。
溪口
武岭门旁边的乐亭。
第二天一早8点左右就赶到了雪窦山景区里最高的一个景点---徐凫岩景区。这里不光有整个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还有着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但是该提醒大家一下的是,景区通票是不含玻璃栈道的,这个景点需要单独买票,想体验自上而下看瀑布的感觉别忘了单独买票(票价后面有说明)。玻璃栈道见得太多了,没时间也没兴趣,略过。
景区门口的房车还是特别醒目的,难怪叫“房车度假营”。
有钱人懂得享受生活。
玻璃栈道需要单独买票,好像是80元/人,也有攀岩项目(也叫飞拉达),有ABC三条线,每人100-200元不等。
徐凫亭
这是岩登桥,有些年头了。
溪边就是房车度假营
右转开始前往徐凫岩瀑布,可惜会仙亭(左边)给关闭了,无法前去看看有点遗憾。
这里也有仙人洞?去看看仙人在不在?
要看瀑布得走“三叠泉路线”了——先下后上,没有捷径,没有缆车。距离800米,垂直高度不到200米,对老人而言还是有点吃力的。
仙人洞内没“闲人”。
华山的“惊心石”搬到这儿来了。!
穿过“步云梯”(旋转水泥梯子)看到了这“两字”。
徐凫岩瀑布位于雪窦寺西,徐凫岩村附近。岩顶海拔476米。崖石有巨石外突,传为仙人骑凫徐徐升天外,故名。远望巨石,酷似石猴倚天而鞠猴岩,以鞠猴岩为中心,两边绝壁呈放射状亘延数百米,其形如斧凿刀削,其色黛赭相杂。崖顶松木苍翠,虬影乱舞,崖下草木丛生,成簇弄影。其壮观、秀丽,胜于千丈岩。宋宝庆《四明志》载,绝壁凿有“鞠猴岩”三大字。石壁上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手书“徐凫溅雪”四字,概括了徐凫岩景点的神韵风采。
还是枯水期,比起“千丈岩瀑布”气势要差了点。瀑布落差116米,无岩石阻断,一流至底。绝壁下部,水帘与岩壁相隔成一宽绰空间,置身其间,如坐轻罗帐中,细沫涧面,趣不胜述。瀑下有潭,烟云弥漫,令人沉醉。水自潭流出,成溪流沿谷底逶迤而去。宋代陈著《徐凫皎瀑》诗:“一流瀑泻九重天,长挂如虹引洞仙。岩壁凫飞延岁月,石梁龙滚飞云烟。满山药味增新色,夹岩桃花胜旧年。”
干涸的底部一览无余。
早上十点半回到雪窦山景区游客中心坐“景区大巴”准备去三隐潭景区。
三隠潭瀑布群位于雪窦寺之西2·5公里。它是浙东罕有的阶梯瀑布。三处瀑布各相隔约500米(总长1.6公里),三瀑布形成了上中下三个风姿迥异,奇幻幽深的瀑潭。上隠瀑布以幽险见长,中隠潭瀑布以清丽取胜,下隠潭集瀑、洞、潭、峰四者于一地,奇秀双绝。三隠潭幽谷,最美的峰石在下隠潭,这里峭壁直削,壮如石城,附近有一座石笋穿空而上,岩体楚楚动人,自古称之“美人岩”。
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的是:这又是一条“三叠泉路线”,由景区底部返回太难(老人不适合,年轻人也较累)。三隐潭景区游览线一般是和千丈岩景区线一起游览的。也就是说,直接坐景区小火车运到缆车处,缆车由景区潭底直接运到“千丈岩景区继续游览”。
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三层潭》的诗很能说明三隐潭的美景,他写道:“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再落玉山腰,三落至山足;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蒋介石很相信民间关于三隐潭有龙的说法,他每次回到家乡溪口,住在“妙高台”或“雪窦寺”,都要到三隐潭,站在老龙像前叩拜。有一次,他带着孙子蒋孝文走到三隐潭龙王庙,点烛烧香,屈膝祈求。蒋孝文见他的爷爷如此虔诚,笑问:“爷爷.果真有龙吗?你看见过没有?”蒋介石瞧着孙子回答:“龙是天上神仙,能看见的不算龙。”
上隐潭顺崖下至潭底(有50米的高度),筑石阶216级,形如天梯。流水两壁巨石矗立,陡壁深壑,岩石上青苔斑驳,沟坎边苍松伫立。潭上架一座石桥,瀑布循崖倾泻,高有40多米。流水呈线条形状,水撞击两崖壁,震耳回响,谷底桥上,雾气弥漫,水雾蒸腾,给人以清凉之感。
这个地方自然环境特别,悬崖峭壁,山风呼啸,寒气逼人,游客站在潭边,深潭碧绿,望而生畏,才神秘起来。胆小的游人看后说不定会觉得潭里真的有龙。其实,隐潭之水从三个崖口腾跃而出,折成三个瀑布,瀑布下有潭,隐隐若深不见底,才有“上隐潭”、“中隐潭”和“下隐潭”之称。
从上隐潭下行一里路,到达“中隐潭”。浓荫盖在涧水上。溪沟里块石纵横,跌宕怪异,流水绕石而行,盘旋曲折,经过千难万险,冲出岩层。然后,一鼓作气,喷出崖口,向东边折射,形成飘逸的飞瀑,山风吹起水沫,四向飞溅,分不清是雾是雨,诗情画意,尽现眼前。
聚财瀑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看了上,中两个隐潭,下隐潭还有一段路,返回时间不够也太累,况且去了下隐潭一般都不原路返回,只能坐小火车加索道上“千丈岩景区”,游玩之后由千丈岩景区出口出景区。
下午两点回到了溪口蒋氏故居景区。(景区没有专门的景区旅游大巴接驳,只能坐公交或自驾或打车)。
溪口风景区
溪口镇,地处奉化江支流剡溪之口,故名。系千余年历史的山乡古镇,面积1.2平方公里。东枕武山,西挹龟山,北倚白岩山,南向笔架山。群山环翠,剡溪横贯,山光水色,清秀幽胜。公路通鄞县、新昌、奉化、余姚。主要景点有武山庙、武岭门、文昌阁、武岭学校、蒋氏故宅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摩诃殿、毛氏墓、武岭公园和蒋母墓道等。
武岭门距武岭山脊,扼古镇门户,原址武岭庵,设有茶亭。1929年拆建仿古城楼,武岭公园两层3间,飞檐翘瓴。额书"武岭"两字,面东为于右任所书,面西系蒋介石所题。楼上原作民众阅览室,有走廊相通,雉堞围环;楼下中间门洞通道,供行人车辆出入,门墙砌粉红色块石。门右侧建有二层楼房3间,原为医院门诊所,现为奉化市旅游局。
又见到了熟悉中的“马头墙”
到处都是号称“正宗千层饼”,您买回去就知道“正不正宗”了。
久违的黄包车,仿佛又使人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传统民间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
原规模较小,1930年,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
这应该是戏台了。
丰镐房—
在武岭路下街,东距武岭门200米,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故居。借"丰""镐"两字作为蒋介石及其胞弟瑞青的房号,瑞清早亡,蒋介石兼祧承袭,故合称丰镐房。原有祖屋6间,1935年经改造扩建,有房49间,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楼下作帐房、接待室,楼上为蒋母王采玉、蒋介石前妻毛馥梅诵经处。堂内供奉蒋氏曾祖以下四代神主灵位。前庭与左右有圆洞门相通,周栽银杏7株。屋顶堆塑"三星高照"、"双龙抢珠"。左右五马散墙,廊壁柱头绘刻"八仙过海"、"姜子牙钓鱼"、"文王求贤"、"刘备招亲"、"岳母刺字"等。1949年5月溪口解放后,人民政府妥加保护,1980年拨款整葺。
这是“蒋校长”的出生地(床)。
后堂为家祠,名"报本堂",系吴敬恒(稚晖)所题,上"寓理帅气"匾及跋文,系1949年4月15日蒋介石为长子经国40岁生日所书。
西厢房为毛氏(蒋经国生母)居处,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归来,补办婚礼,曾作新房;东厢房曾作宋美龄住所。西侧有独立小楼,二间一弄,为蒋母王采玉旧居,楼上过道与西厢房相连,楼梯狭窄,仅通一人,据谓便于蒋母脚小双手扶栏上下;东小楼,原作佣人住处或堆放杂物,西平房供接待亲友用,毛氏晚年疾患,不便上楼,亦居此。楼轩相接,廊庑回环,朱柱赭壁,青瓦鱼脊。
庭内精雕细绘,浮彩镂金,富古典艺术风格。
素居门内植紫玉兰2株,院中挂花老枝横逸,浓荫笼郁。
---素居
委员长的两房“侧室”,陈洁如和姚冶诚女士的玉照。
宋美龄(1898年3月4日[1]—2003年10月24日;另有报道说是1897年出生,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丰镐房是蒋家的正宗故居,建筑风格为中国古代相传的前庭后堂两厢四廊。宋美龄与蒋氏原配毛福梅分别居住东西厢房,即宋美龄东毛福梅西,毛福梅答应与蒋离婚,但离婚不离家。于是两位夫人相安无事,和睦融融。毕竟毛是大姐宋又是文化人大家闺秀岂不安哉,乐哉。直至毛福梅被日本人炸死,从此,宋美龄才升格为真正的第一夫人。
毛福梅(1882年~1939年12月12日),女,浙江奉化岩头村人。1901年与时年14岁的蒋介石成亲,一生勤劳贤惠,辛苦持家,支持蒋介石求学从军。1910年生下蒋经国,1927年与蒋介石离婚。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不幸被日寇飞机炸弹炸死。死于溪口镇蒋家老宅丰镐房外。
王采玉(1863~1921年),原名彩玉,浙江奉化葛竹村人,蒋介石的母亲。
蒋母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青年时代命运多舛,曾遁入空门。于逆境之中顽强奋斗,上孝下教,治家有方,成为万千女性之楷模。
1921年6月14日上午七点,因心脏病复发,溘然辞世。
玉泰盐铺原址
在丰镐房西中街簟场弄口,1871年(清同治十年)系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开设。店面3间,后置作坊,楼上居家。以售盐为主,也酿酒,兼营大米、菜饼、石灰、杂货等。以后传给儿子蒋肃庵经营。1887年(光绪十三年)夏历九月十五日午时,蒋介石出生于楼上。肃庵去世,由长子介卿经管。1919年前后,因蒋介卿外出谋事遂歇业。曾二次失火,1948年拆建,改建为石库墙门院落。蒋介石书"玉泰盐铺原址",勒石置西首墙脚,今存。
蒋家(蒋介石)的邻居兼好友——周家铺子
委员长重生了。
文昌阁
剡溪
在武山南端潭墩山顶,俗称武岭头,1731年(清雍正九年)建,原系小阁,内设文昌帝座,为溪口文昌会、文武会和锦溪书斋等祭祀和会文处。1924年春,蒋介石从广州回乡,见其行将倾圮,乃托史蒋介卿鸠工重建,文昌阁次年9月竣工。系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块石台垒,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物花鸟,四周围廊饰花窗,阁顶悬挂宫灯。蒋介石取名"乐亭",作《武岭乐亭记》,内云:"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也,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当地仍习称"文昌阁",把东侧一方亭仍称"乐亭"。蒋与宋美龄曾下榻于此,作藏书处。
1939年12月,遭日机炸毁。1987年4月,政府拨款按原样建复,现为两楼三底宫殿式建筑,分正殿、配殿,重檐或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雕梁画栋,花格窗棂,庑廊四环,建筑精巧,具浓厚民族色彩。内有书画展出。旁环香樟、黄连木、侧柏、朴树等古木,浓荫蔽日;下临一碧剡溪,波光潋滟。清代已列为溪口十景之一,名"奎阁凌霄",县人蒋廷秀有诗云:"巍巍百尺峙山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来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
夜晚的乐亭,真是精巧绝伦,流光溢彩。
从青年到老年时期的蒋经国。
在武岭头东侧,濒剡溪。原名"涵斋"俗称"小洋房",1930年建造,西式3开间两层。平顶楼房,背靠武山,与文昌阁有露天走廊相通。右侧溪岸设水泥平台,供游泳跳水用,称"跳水台"。此处碧波荡漾,隆冬不冰,称"武潴浪暖"。清人蒋凤元诗:"武陵镇楚中,此地喜相同;两岸桃花夹,中间一水通。泉温由土脉,冻解不共风;上已偕童冠,祓除信有功?原为蒋介石侍从文牍、警卫人员住所。1937年初夏,蒋经国从苏联归来,偕夫人方良与长子爱伦(孝文)居此,课读古文。蒋经国之母毛氏1939年12月死于日机轰炸,蒋经国奔丧时所书"以血洗血"碑,现移置于此。
从文昌阁通往小洋房的走廊。
小洋房。
跳水台前的剡溪。
武山庙位于武山南麓,原为溪口镇上蒋、张、单、宋、任五姓氏族共同享用的众庙,用于红白喜事。故名武山庙,因坐落在武山南边脚下而得名。
位于武山南麓,原蒋、张、任、宋4姓宗庙。建庙何时,失记。1790年(武岭门
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资修建。1796年(嘉庆元年),建廊庑、台亭、山门,后几经修葺。20年代为武山学校,蒋经国就读于此。1947年,蒋家进家谱时大修。1986年3月至1987年10月,政府拨款重修。前后两进,两厢廊庑,天井有戏台,大殿有盘龙石柱2根,从大桥镇六角庙拆移于此,飞檐斗拱,具清时江南寺庙特色。1988年2月成立溪口博物馆,有出土文物、古代工艺口陈列。
直到下午四点半才结束了溪口---蒋氏故居景区的游览,至此不到一天半时间我们基本游览完了溪口的几大核心景区。对于这次游览,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有些小遗憾。
行程还没结束,我们离开溪口还将继续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