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石家庄(八):太行天路西线与于家石头村

作者:光明行 显示图片

2020年9月22日上午10点,我们离开了井陉县城,沿着冶河西岸公路一直往南开去,过秀林镇和秀林高速出口不远,就到了太行天路西线的入口。



井陉“太行天路”是包括东线与西线两部分的,一共串联起了24个古村落,现在建设比较成熟也是大家经常自驾游玩的是天路西线。天路西线起点在平涉公路西柏山村北侧,终点在大梁江村,总长18.5公里,沿途会经过狼窝、高家坡、史家村、于家石头村、南张井村、张井沟村、大梁江村等村落。




“天路”蜿蜒曲折于群山峻岭之中,宛若蛟龙,绵延起伏。据介绍,这条“天路”是井陉县自筹资金,用了22个月建设完成的,从而让众多的古村落褪去蒙尘,呈现在游客的眼前。同家人一起沿着天路自驾,欣赏的是风景,品位的是历史,感悟的是沧桑,体验的是文化。




从井陉县城的韩信公园到太行天路西线入口处约12公里,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一进入口,我们就被秀丽的风景所吸引,多次下车拍摄风景,转过几个山弯以后,看到前面一辆进了一个停车区,我们也跟着驶入。
这是一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的石墙边,俯瞰我们来时走过的道路与路上的风景,观景台的南边有一大片鲜花,非常的漂亮,我赶忙把妻子和孙女叫下车,站在花丛中,拍起了照片。


在整个太行天路沿线的路边都种植了鲜花,是一条纯粹的鲜花大道,为这条天路增色不少。离开第一个观景台,我们继续前行,道路的左侧出现了一个写着“高家坡东”的牌坊,旁边还有一个石韵公园的标志,我们赶忙停了车,顺着一溜台阶,走进石韵公园,走到台阶尽头,居然只有一个大水池子。倒是公路的右侧路边上,由几十辆自行车组成的雕塑,吸引了我的眼球。


继续前行不远,道路的左侧又出现了一个停车场,里面停了几辆车,有一群人站在停车场的边缘指手画脚,我们又停了车,站在崖边向南望去,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分布在对面的山坡上,这应该就是于家石头村了。




上午10点半到达于家石头村,穿过于家村村门,下坡后是个收费停车场,走出停车场,沿着木质的旅游步道,我们一直走到了游客中心购票,凭身份证又买了两张老人票,每人15元。售票员极力推荐我们租赁语音讲解器的,每个15元,我也没要。



购票后,最先来到忠肃广场,这有一座于谦的骑马石雕。“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留给我们的诗句,也概括了他刚直不阿的一生。



广场旁边就是石头民俗博物馆,我们也没有进去。资料介绍:博物馆内共有三个展厅,其一是于家村的历史由来,包括先祖于谦的生平简介,以及在于谦含冤被害后,后代子孙如何在井陉于家村繁衍生存。墙上有于家族谱,至今已传承26代人。第二个展厅是500多年来于家村的祖训文化展示,通过持节尚义、柳池禁约、勤俭持家等一些村里真实的历史故事,展现了于家村遵法守约、勤俭朴实的精神风貌,第三个展厅是村落的规划布局以及民俗民风,古村落四山环抱,一水穿流,借势山腰沿河而建。有观音阁、石榴院、清凉阁、蜃气楼等标志性建筑介绍。
我们沿着村中的石头路走着,于家村旅游路线是由上街、下街和连接两条街的几条小巷组成的,整个景区所有的建筑、道路,都是由天然的石头建造而成,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石头村”之名。因为街道与小巷都是石头铺就的,凸凹不平,人走在上面得非常小心,再加上雨天路滑,更增添了行进的难度。






我们先游了下街,看了观音阁、戏台、古井,一直走到清凉阁,然后穿过阁前的洞门,进入下街,游了真武庙、于谦纪念馆和于氏宗祠,从而得知: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6岁入私塾,15岁考取县儒学生员,20岁考取县学廪生,23岁中举,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宣德三年(1428)任江西监察御史。两年后,调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等地。在任19年间,兴修水利、筑路铺道、植树挖井、贷粮济贫、施药救难等等,政绩颇大。后遭宦官王振的忌恨与打击,于正统十一年(1446),下狱三月,降为大理寺少卿。后因迫于民愤,又恢复了河南、山西两省巡抚(即都察御史)之职。正统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次年又升为兵部左侍郎,协理军务。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瓦剌也先一部大举南侵,京城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军务,他率兵22万,精心部署,列阵九门,誓死抗敌,经过5天激战,击退了瓦剌部的进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以功加官少保。景泰8年(1458),英宗复辟成功,清除异己,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于谦。成化元年(1465),宪宗为于谦平反,恢复名誉,改于谦北京故居为“节忠祠”,杭州故居为“怜忠祠”。弘治二年(1489),追赠于谦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





在于家石头村里,我们抚摸着斑驳的院墙,眼前浮现的是于谦的铮铮铁骨,古人千年传承下来的是浩然正气。





于家村的于氏始祖于有德,是于谦的长孙,在于谦蒙冤而死后,逃出京城,先居于平山县南峪村,后又迁入于家村定居,至今天已传至24世。在于氏宗祠大堂正中牌位上供的就是于有德,下面是他的五个儿子,牌位两侧挂着六块“云”布,上面按照于有德的五个儿子及其子孙,分别绘制了世系。据称,目前于家村95%的村民都为于姓,都是于谦的后裔。





上午11点半,我们在村口的一品香饭店吃了饭,一个大锅菜和两个大馒头,41元,是这次出行中吃的最美的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