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带上256G的胃,在这座古朴城市,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作者:Lucifer同学 显示图片


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汪曾祺



这是一趟长途自驾中的一小段行程。
从浙江驱车千里,奔赴山东,算起来至少得开12个小时,出发前就寻思着中途必须找个地方落脚,最好还能风景不错、美食好吃、玩着不无聊。
百度地图上自南往北拖曳着,目光在江苏境内停留许久,苏州、无锡、常州、泰州....散装的“十三太保”,各有千秋,细想了想,苏州去了多次,无锡菜太甜不爱吃,常州和泰州倒是都很合适,好一番纠结之后,猛然想起大学室友正是泰州人,而且她不止一次地给我安利老家泰州那令人迷醉的早茶,更何况现在是什么季节?吃大闸蟹的季节啊!秋风起蟹脚痒,我仿佛看见了簖蟹和红膏蟹正在向我挥手。

美食是最大的驱动力,于是大腿一拍,定下了泰州的周转之旅。
今年的秋天比以往来得早一些,奶茶算什么?吃了这只螃蟹才算入了这个秋天!



不如苏州风情,亦无扬州闻名,泰州偏居长江以北,颇有些默默无闻。
做行程的时候深感泰州的春秋应是极美的,兴化的春天千亩菜花,泰兴的深秋银杏金黄,想来此行的顺道造访时间上略显尴尬,九月末十月初的“青黄不接”,确得仔细思量一番如何游玩。




好吧,每当我片面地以貌取“城”的时候,现实总会毫不留情地啪啪打脸让我“真香”,在大学室友的一番指点之下,平淡如水之中竟也寻得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点滴。

还是汪曾祺老爷子说的在理: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想来,泰州即如是。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700多年后有幸造访这里的我,于寻常街巷之中感受布衣饭菜,在浸润着低调古朴的四季流转中,亦可乐终身。


泰州毗邻扬州,特别懂吃、好吃的汪曾祺老先生是扬州高邮人,私以为在20世纪文学大家里,极少有人能像他这般,把饮食写得如此直抵人心。
在他的笔下,时常提及对家乡美食的想念,而泰州和扬州曾经本为一家,即便后来“分家”之后,依旧一衣带水,彼此相连,故而在很多风土人情上,风格无出左右。

地低平,富水产,鱼米之乡,气候温润,菜式清淡鲜。
同有晨起“皮包水”的早茶文化,然而世人却大多数只知扬州不知泰州,深深地觉得,泰州被低估了太久。
于是此番泰州之行,“吃”是一大重点。
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放在泰州,一日之计必然要从一顿唤醒灵魂的“皮包水”开始。



所谓“皮包水”,指的便是早茶。
民以食为天,泰州人的吃食中,更以早茶为“天”。这看似简单的“一茶三点一面”,凝结着老字号的风味精粹,更熨贴着最简单的凡人之心。
有美食的地方,定有江湖,在泰州人的早茶江湖里,究竟哪家老字号好吃,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认可的答案,其中“古月楼”和“会宾楼”,是当地人常挂嘴边的早茶排行榜Top5,但若要说哪家更好吃,恐怕争个三天三夜都不会有结果。
咱是游客,咱不计较孰更优秀,反正都去吃一次不就解决了嘛!哈哈。

特意起了个大早,赶赴位于老街上的古月楼,我们抵达的时候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抬表一看才将将七点,扫一眼大堂,八成以上都是呼朋引伴的老大叔老阿姨,精神抖擞谈笑风生,一壶茶、一桌碳水,热气氤氲之中,一天的幸福时光就这么开启了。
忽而感慨,泰州这幸福之城的美誉,诚不欺我。



泰顺早茶总结起来有六个字:一茶三点一面。
一茶就是一份茶头,即一杯茶和一碟烫干丝;
三点就是三种著名早点,即包子、蒸饺、烧卖;
一面就是鱼汤面。
这“一茶三点一面”的分量,捋一捋还真是不得了,所以吃泰顺早茶才一定要呼朋引伴大家一起吃,聊聊天唠唠家常,尘世间的幸福大抵不过如此了。




包子点了蟹黄包和蟹黄小笼汤包。
实打实放了蟹肉的蟹黄包,个大料足,一口咬下去那是极致的满足。
蟹黄小笼汤包,蟹黄汤包的mini版。因为实在吃不下大只的蟹黄汤包了,所以点笼小汤包解解馋。小汤包皮薄馅足汁水浓郁,不输大汤包的鲜美。


秧草包是古月楼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款包子,算得上招牌之一。鲜嫩翠绿的颜色,油滋滋的野草鲜味里夹着一丝甜味,味道非常独特。
素面食里,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还有马兰头烧麦。
感觉泰州的烧麦可以包裹一切,把马兰头包进烧麦还真是头一次见。马兰头是春天的田野上非常常见的野菜,家常的做法是跟豆腐炒在一起,做成一道“马兰头炒豆腐”。这笼马兰头烧麦,切得细碎的马兰头包裹着薄薄的面皮,咬一口满嘴清香,非常惊艳。


古月楼的这只蔬菜汤包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一道美味,透过薄薄的面皮可以看到里面包裹着翡翠绿色的汤汁,跟蟹黄汤包异曲同工。打开一个小洞轻轻的啜一口,细碎的菜泥和汤汁,特别小清新的味道。



在前几款素包子的味觉冲击之下,烫干丝反而被埋没了。配料丰富,摆盘也挺好看,但就自己的口味而言感觉中规中矩,没有被惊艳到。


以鱼汤作为汤头的面食,把鱼汤面和鱼汤馄饨都点了。
鱼汤面和鱼汤馄饨的分量真大啊,吃完前面的“一茶三点”,再看到这两碗主食,立马感觉饱了。
鱼汤是这道主食的重头戏,实在是非常鲜美的鱼汤,喜欢胡椒味的我会觉得白胡椒是这碗鱼汤的点睛之笔,增鲜提味,入喉微辣鲜爽,非常过瘾。不过如果不喜欢胡椒的辛辣口味的,就要慎点啦。



吃完这顿早茶,满满活力一整天!

尝过了古月楼,第二天的早茶去吃了会宾楼。大学室友说,会宾楼是她的心头好,她们一家人也经常会光顾。


一如古月楼的熙熙攘攘,大清早的会宾楼也是食客满堂,稍稍来迟一点,门口就大排场龙。看来吃早茶真的是泰州人的最爱,每家老字号生意都太好了。



会宾楼的早茶老三样跟古月楼的比起来,不相伯仲,从个人口味的喜好上,烫干丝我会更喜欢会宾楼的,虽然摆盘略显粗放,但干丝切的细致,口感非常滑嫩,调味也适口。



蟹黄包这里大家产生了分歧。我喜欢会宾楼的这只,个头更大,馅料更足。不过这次同行的堂妹觉得会宾楼的蟹黄包有点腥,更喜欢吃古月楼的。



除了老三样,另外点了在古月楼没有吃过的虾仁蒸饺和千层油糕。
虾仁蒸饺必须给个赞,皮包肉厚,非常好吃,完全是我这种肉食动物的菜,一口气连吃一笼。



千层油糕是另一道泰州的名小吃,绵软甜嫩,有点类似于发糕。
油糕面皮的表层上覆盖着红绿丝点缀,内里薄薄的面皮层叠绵密,一口咬下去带着丝丝甜味,层次分明,非常好吃。


一顿富足的早茶,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能在早茶里品出幸福的滋味。
实践证明,在早茶江湖之中,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不出孰高孰低,而美食带来的果腹感和安全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到的。
正所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泰州毗邻扬州,菜肴出品的风格归属于淮扬菜系,也因为它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所以湖鲜河鲜做得尤其美味。在泰州的这两日,不带上一个256G的胃真的不行,风味清鲜、浓而不腻的口味太对我的胃口,简直让我乐不思蜀,找不着北。

所以吖,如果在泰州养出一身幸福肥,我一定不会意外,这真是甜蜜的困扰。

在抵达泰州之前路过靖江,在靖江,有一只上过《舌尖》、大名鼎鼎的南之缘汤包!


本着走过路过绝对不能错过的原则,这只汤包我们必然要把它拿下,更何况,这家餐厅除了汤包,还有一道靖江非常有名的菜——红烧河豚!




南之缘汤包位于靖江南园宾馆的宏运楼,定位到南园宾馆的停车场,大院子里开着的居然才是它的正门。
因为中午一点半他们会店休,为了吃上这口包子,我们早上6点就出门一路狂奔6个小时,总算赶上了午市。



别的啥都没点,汤包先每人一只,红烧河豚来一条,堂妹另外点了份江南鱼香鸡。


汤包上得特别快,估计销量大一直都在制作。
汤包的用料相当考究,满满的蟹黄和蟹肉。薄如蝉翼,韧性十足的汤包面皮,包裹着馅料之后在师傅们的巧手下能捏出32个褶皱,经过笼屉上的热气蒸腾,满满的汤汁被包裹在汤包里,整个面皮变得晶莹剔透。




吃汤包也是个讲究,要先轻轻咬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对着汤包小口小口地啜汤汁,那味道,简直鲜美得让我忍不住站起来旋转跳跃来个360°托马斯回旋,想要站在山巅发自灵魂地呐喊:太!好!吃!了!吧!


吃完汤包,江南鱼香鸡上桌了,虽然不算招牌,但鸡肉肉质鲜嫩,带着淡淡的鱼香,很鲜美。


吃鸡的过程中,等着红烧河豚上桌。
都说吃河豚要去扬中,那里可以吃到野生的河豚,而且扬中的厨师个个都是烧河豚的一把好手。
扬中估计没时间去,先尝尝南之缘的吧。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河豚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河豚有公母之分,公鱼个头比母鱼大,我们点的这条是公鱼。整道菜酱色清亮,品相看着就令人口舌生津。迫不及待地尝了口鱼肉,肉质是紧实的,口感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我原本的预想河豚肉应该会比鲫鱼更嫩滑,但吃了一口之后觉得它的肉质跟太阳鱼更类似。
跟我们拼桌的大姐来自南京,她听我们的讨论之后说,河豚肉确实是嫩滑的,但那是野生河豚才会有的口感,吃野生的还得去扬中,南之缘的这个河豚是养殖的,口感会硬紧些,但味道确实不错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美美地吃完这一顿,脑海里忽然腾出一个感受:“日啖汤包河豚鱼,不枉长做靖江人”。
泰州独一份的慢生活,人生惬意,夫复何求呢。

海棠春算是泰州的老字号饭店了,它在泰州凤城河景区的老街上也有一家店,凭借一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虾籽干拌面,就把我拿捏得死死的!



油润润的虾籽干拌面,浓而不腻,筋道的面条配上鲜美的虾籽,吃在嘴里满口鲜香,店家还很贴心地配上一碗鱼汤,简直妥妥的完美。

泰州菜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切菜都可以放胡椒。喜欢胡椒辛辣味的人会爱不释口,不爱胡椒味的人,估计就没什么菜可吃了。
不过鱼汤里放胡椒还是很能理解的,毕竟去腥提鲜,鱼汤的鲜美也能上升到另一个境界。


蟹粉狮子头,淮扬名菜之一。
狮子头是我这个肉食动物很喜欢的一道菜,肥而不腻的肉肉,吃起来那叫一个满足。海棠春的这个狮子头,个头无比巨大,比一般的小饭碗都大,狮子头松软,汤头浓郁,非常好吃的。


溱湖八鲜,这道菜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州名菜了!
原本我以为溱湖八鲜是八道菜,后来老板娘给我们科普,溱湖八鲜宴确实是八道菜,但溱湖八鲜是把八种湖鲜放在一锅里烧。
这么多鲜美的水产烧成一锅“大杂烩”,鲜美的味道乘以八,那可不就是鲜的几何倍数了吗!

这盘溱湖八鲜,里面有昂刺鱼、鲫鱼、鲢鱼、甲鱼、螃蟹、虾、河蚌、螺蛳,非常大的一盘,是一道只有人多才敢点的大硬菜,幸好这一顿是大学室友的接风宴,人多吃的完,要不然浪费了多可惜。


另外还点了煮干丝、海陵杂烩、泰州小炒皇、蒋垛猪头肉。
泰州人爱喝茶,饭店里几乎都有单点的茶品。
海棠春的特色是魁龙珠,就是魁针+龙井+珠兰。
边喝茶、边吃菜,好友许久未见,一同忆往昔峥嵘岁月。


在泰州下馆子,真的需要多带些人,人多了才能点上一大桌珍馐美味大饱口福。
泰州的餐厅菜量都特别大,人少都不知该怎么点菜了,真是令人迷乱的困扰。




说起“螃蟹”两个字,啧啧啧,口腔中的唾液腺就不由自主的开始分泌。话说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螃蟹杀手”,螃蟹们看见我必然要瑟瑟发抖,每当秋风一起,不仅蟹脚痒了,我想吃螃蟹的胃也会开始蠢蠢欲动。

泰州,是中国最大的螃蟹原产地,据说全国卖掉的螃蟹之中,每七只里就会有一只来自泰州。
泰州的螃蟹比较出名的有溱湖簖蟹和兴化红膏蟹,时值秋分,蟹虽然没有到最膏红肉肥的时候,但母蟹已经有了蟹黄,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吃蟹爱好者尝尝鲜。


溱湖簖蟹,是泰州特有的螃蟹品种。
“簖”是一种渔具,将竹枝或苇秆编成栅栏直立地置入水中,截断鱼和蟹的去路,然后把它们捕获。每年到了秋天,螃蟹东行,水乡人就会开始设簖捕蟹,能爬过簖翻身入网者才能名之“簖蟹”。

如果不是体肥肉壮的大蟹,根本无力爬上那高高的簖,所以簖蟹中,绝没有小的、瘦的、病的,个个膘肥体壮,力大无穷,足有半斤。
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人称“南闸北簖”。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有这么一个以“簖”捕蟹的场景。

为了吃簖蟹,我们特意去了趟溱潼。
车开在溱潼镇上,道路的两旁都是当地人搭起的卖蟹帐篷在招揽生意。我们在溱潼古镇上随意寻了家饭店,点了二两半的母蟹尝了尝鲜。



二两半母蟹,个头不大,蟹还算新鲜,打开蟹壳后满满的蟹黄,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今年吃的第一只蟹,哈哈好开心!


相比母蟹,我更喜欢吃带红膏的公蟹,只不过吃公蟹还需要等一个多月,到了十月底的时候,公蟹就是最肥美的了!


除了簖蟹,另外点了菱角烧豆腐、银鱼蒸蛋。
当下时节,街头巷尾卖菱角的也特别多,菱角算是著名的水生蔬菜,在泰州也是盛产。应了时节的菱角,口感粉中带甜,可口好吃。
银鱼蒸蛋品相特别好,蒸蛋的火候也掌握的恰到好处,在蒸蛋的底部都是小银鱼,是一道营养丰富老少咸宜的好菜。



除了溱湖簖蟹,兴化红膏蟹也是不能错过的螃蟹品种。奈何泰州好吃的太多,我们的时间和胃容量有限,于是没有时间在泰州品尝兴化红膏蟹了,但不想错过的我,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找一家红膏蟹专卖店,买上一盒大螃蟹带走,回家蒸着吃!
哈哈,快夸我是不是很机智呢!



带回家的红膏蟹,虽然经过了六七个小时的长途运输,但丝毫不减口感,当天晚上就下锅,依然很新鲜。
红膏蟹买的是3两的母蟹,个头明显比在溱潼吃的簖蟹要大一些,蟹黄也多一些。



搭配红膏蟹,家里还准备了一桌的菜,简直就是丰盛豪华的家庭大餐了。哈哈。
小小红膏蟹,大大提高了生活品质有木有!


泰州不愧是美食者的天堂,早茶、正餐、小吃、夜宵,可以从早吃到晚样样好吃不带重复。
在每顿正餐之间,闲逛在各色老街上,扑面而来的各种小吃、扑鼻而来的各种香味,勾引着肚子里的馋虫,明明已经吃得很撑了,它们却还在用力地呐喊“我可以”,而后激发你继续买买买,吃吃吃。



黄桥烧饼。
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黄桥战役,当时黄桥镇的老百姓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由此传为佳话。
黄桥烧饼色泽金黄,洒满了白芝麻,烘烤的外酥里嫩,不油不腻。买了几个口味的尝了尝,大家一直认为葱油的特别好吃。


桂花糕。
时值金秋,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桂花糕也是非常应景了。雪白的米糕口感绵糯,内里的夹心有桂花酱,也有豆沙馅的。我们比较喜欢桂花馅的,淡而不俗的口感,自带米粉清香和桂花的香甜。



这款油炸小螃蟹在溱潼古镇上真是随处可见,只不过我们实在是吃的太饱了,根本塞不进任何东西了,吧唧吧唧嘴巴,默默地走开。



鱼圆鱼丸。
走在溱潼古镇上你会惊奇的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支了一口大油锅,锅里热油滚烫,鱼圆氽入油锅后,稍滚就浮起,金灿灿圆滚滚的外皮,个头就像龙眼般圆润。
这些店铺的鱼丸鱼圆都可以试吃,尝了之后觉得略有些腥,而且我们偏爱清爽口感,所以会觉得略有些油。


靖江肉脯。
在泰州随处可见的小吃。我们也是试吃了一点,跟想象中的肉铺味道有出入,口感比美珍香的猪肉铺相比,硬度和韧度上会偏软一些,嚼劲没那么足。


在凤城河老街上,特产店门口真是熙熙攘攘,各种小吃几乎都能买到,肉松、肉铺、鱼圆、狮子头、烧饼……简直应有尽有,每一样都试吃一点,正餐都可以略过了。



美食与旅行,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反而彼此成就。
美食带来满满的幸福感,给这座美食之城也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与魅力。
泰州,真的是一个不会饿的城市。

泰州老城区不大,以凤城河为中心的各个景点分布紧凑,移步换景的视觉流转,最适合骑上一辆单车,假装自己是个泰州人,慢慢地去体验尘世中细碎而又温柔的幸福。


经过观察,泰州路面上美团和支付宝的共享单车似乎没有看见,路边看到了排列整齐的绿色助力车和蓝色单车,都是有固定闸位的,需要下一个“永安行”APP,APP上可以看周边哪里有停车闸位,闸位上有几辆车。


永安行的共享单车里有助力车,这是我第一次骑助力车啊,太香了!蹬两脚之后就会有电动助力,骑起来一点都不费劲,让我彻底爱上。凤城湖沿岸的各个景点门口都有取还车的闸位,APP上也有临时锁车的功能,所以骑行和借用都非常方便。


除了APP借车,有些酒店也会提供免费借用自行车的服务。这次在泰州入住的是位于柳园边的亚朵酒店,酒店门口就停着供借用的单车,只不过酒店里的车数量较少,借得晚了车就没有啦。




早茶可以选择在会宾楼吃,然后从对面的学政试院开启一天的骑行。
具体路线:学政试院-乔园-望海楼-梅园-老街/桃园-三水湾-柳园。
这一条慢游路线,游览可以随心随意,自由取舍,秋日天高气爽,微风不燥,于无声处感受泰州风情,一路走走停停,一天时间轻松足够。


第一站学政试院就在会宾楼的正对面,它原先是明朝都察院,康熙以后成为扬州府治八个县市考秀才的地方。
泰州是一个很有底蕴的城市,底蕴之一便是深厚的教育文化,这一点从学政试院就能窥知一二。
古人科考的地方,三年寒窗苦读,只为这一场考试。三年三年又三年,一晃眼或许便是十年,忽然间对它有种肃然起敬之感。




因为疫情的缘故,学政试院目前正在进行修缮没有开门,从旁边的一处小门探进去看了看,可以看到里面的两进院落。
学政试院的历史变迁也是几经坎坷,目前存留的只剩下头门和思补堂。



考秀才的官式建筑现存较少,学政试院代表了泰州地区清初建筑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实物见证,也是泰州从清朝康熙至光绪年间,成为江淮科举文化中心的见证。


古人一定想不到考场对面如今开了家好吃的酒楼,穿越一下的话,闻着饭菜香,这还怎么安心写申论吖!哈哈哈。


从学政试院骑车,一溜烟就到了乔园。
说起园林,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苏北虽是不如苏南,但也不乏些许精品,其中乔园就是一座非常精致的私家园林。


从海陵路的入口进园,连廊曲折延伸到四方亭,两旁种满翠竹,乔园的第一眼就令人惊艳。



目之所及皆是绿色,光影斑驳在竹林间,线条感带来的视觉效果,自带大片属性。





乔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最初叫做“日涉园”,是太仆寺卿陈应芳的住宅园林。“日涉园”这个名字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艺日涉成趣”的意境。后来这座园林几经辗转,到了清朝为两淮盐运使乔松年所有,故而又叫做乔园。



整座园林不大,以三响草堂为中心,南边凿池叠山构景,北边辟出庭院。



园林的结构设计中巧思很多,最讲究移步换景,乔园虽小,但在景致架构上一点也不含糊,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步行其间趣味极多。



这是一个很适合发呆和拍照的地方,穿一身古风,融于景中,随手一拍,江南的婉约就能跃然而出。




秋日渐深,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比往年早,树叶尚未见黄,彼岸花已经开的轰轰烈烈。
庭院深深,自得其乐,四季流转,冷暖自知。


自古以来,但凡有楼的地方,都会有故事,故事的背后,就会有悠久的历史。
前一日驱车刚刚抵达泰州城区的时候,绕行在凤城河边就已经看到了这座望海楼,当时只觉得它很上照,风光秀美,后来才知原来它也见证了泰州悠久的盐税文化。


对泰州的历史做了些功课之后了解到,泰州古称“海陵”,从前也算是海滨城市,所以“望海楼”曾经真的可以望到海,只不过现如今海水已经远退,但“望海”之名犹存,望海楼成为凤城河边地标性的古迹。



登上望海楼,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它初建于南宋时期,被誉为“江淮第一楼”。
泰州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全国产盐的重要地区,盐业的发达给泰州带来财富,也造就了它辉煌的历史。出于对海的崇拜,以及对海盐带来的财富的感恩,泰州先人们兴建了海阳楼,这便是望海楼的前身。



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望海楼随着时间的时运轮回流转,不断毁于兵火又起于盛世,屡毁屡起,好在时至今日,它依然伫立在凤城河畔,虽然已经望不到海,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分量,是泰州地区“因海产盐,因盐致富,富而建楼”的历史写照。



登上望海楼,可以俯瞰凤城河两岸的秀丽风光,河畔清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情舒畅,怪不得古人每次登楼都能吟诗作赋,风光好了心情自然好,心情好了,灵感必然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在望海楼前的广场飞了飞无人机,上帝视角下可以看见泰州真的是一座水的城市。水是泰州的特色和灵魂,哺育世世代代泰州人的凤城河,千亩水域绕城四周,是江苏省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千年古城河。





望海楼公园里除了望海楼,还有其他一些观赏点,整个公园竹林掩映,绿树成荫,逛起来清新惬意。时值初秋,不经意地就能闻到一丝浓郁的桂子香,停下脚步猛吸一口,实在是沁人心脾。



望海楼西侧有范仲淹青铜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文正公,与泰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宋天圣元年,范仲淹来泰州监西溪盐场,滕子京任泰州军事通判,当时两个人在泰州结识了本地人胡瑷、周孟阳和在泰州景德禅院读书的富弼,他们五人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吟诗唱和,传为一段佳话。
论起风雅,今人真的难及古人之万一啊!



望海楼公园里,也有不少适合拍人像的小景,个人觉得最上照的几个点位,分别在回溯溪的矴步、望海楼北侧的碑苑,以及城墙遗址。




离开望海楼后,沿着凤城河继续骑行,午餐可以在老街上打卡网红餐厅,或者一路试吃各种小吃。
旅行不适合匆忙,慢慢走,慢慢逛。

午间小做休憩后,来到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梅园”。
今天这一路骑行下来,感受到了泰州的教育文化、盐税文化,对于这座文化名城而言还有一个非常瞩目的戏曲文化,熠熠生辉。


从凤城河景区的东北角一直延伸到西南,梅园、桃园、柳园依次坐落,分别是京剧、昆区、评书,它们代表着泰州存留至今的戏曲文化,于泰州人而言,听戏已经融入了饮食起居,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



梅园面积不算太大,说是纪念馆,但更像是把纪念馆建在了园林里,风景雅致。




介绍梅兰芳一生事迹的史料陈列馆分布于梅园各处,由步道、连廊彼此相连,史料陈列馆由明、清建筑移建而成,既有园林风貌,又保留了泰州的古建筑特色。



史料陈列区分为“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5大展区,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精彩一生。


由梅兰芳扮演的杨太真艺术塑像伫立在梅园里的水池中央,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这身段确实令后人赞叹。


在梅园里边走边看,临河的树林间有一座梅兰芳纪念亭,据说是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的封刀之作。


河边的戏台上,到了夜晚,可以乘坐画舫船夜游凤城河,届时就会有戏曲演员在这戏台上表演梅兰芳的京剧选段,非常值得一看。


《贵妃醉酒》里,喝醉了的杨贵妃一唱三叹:通宵酒, 啊, 捧金樽...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恍惚这人世间,又何尝不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梦?


从梅兰芳到孔尚任再到柳敬亭,泰州的戏曲文化绕不开这三位大家。我们一路从望海楼逛到梅园,而后弃车步行,选择从老街一路溜达到柳园。


桃园就在老街的入口处,因为行程安排的缘故,此行没有进桃园游览。



老街上的市井喧嚣,却是一瞬间就把我们从戏文的世界拉回现实。
在凤城河畔桃园景区外,一条麻石铺就的明清小巷,穿梭在深深的四合院落,满街悠悠飘香的小吃,加上悠长悠长的叫喊吆喝声,绵延600米,一条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带,这就是 “泰州老街”。


游客很多,老街上也荟萃了各式各样的点心、店铺、老手艺人。所以逛一逛老街,一点都不会无聊。




老街不长,路过一家又一家老字号,走过百凤桥,穿过三水湾,继续往西南而去,就是柳园。
一路赏景步行,约莫走了20多分钟。



心想凤城河沿岸的楼盘一定是泰州高房价的区域吧,毕竟毗邻风景绝美的景区地段,推开窗就是江景房,居住环境不要太赞了。


柳园就在我们入住的亚朵酒店正对面,柳园的故事,要从泰州的一代说书宗师——柳敬亭开始说起。

梅兰芳是京剧大师,《桃花扇》是昆曲,不同于这两个流派的戏曲文化,评书对于泰州人而言意义非凡,它以草根出生的性质深深根植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慢生活”最具象化的理解和呈现。
这些,也都是到了泰州才得以了解到的风土人情,旅行果然是增长见识的最直接途径。



兴建柳园,是为了纪念评书大师柳敬亭。这位泰州出生的草根大师,活动于明末清初,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以说书名世。



凤城河沿岸的这几座园林,绿化都相当不错,绿树成荫,相比之下我非常喜欢柳园,因为泰州市政府难能可贵地没有把它圈起来,使得园内外彼此相连,贴近生活的同时保留了曲径通幽的环境,更富生活感和趣味性。
一直以来都认为,杭州西湖的开放模式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范本,景区也并非都是圈起来才好,以共享的美景带动周遭的商业体,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共赢,这才是健康长远的业态模式。
这一点,在柳园的规划和经营上,寻得了痕迹。



在柳园内,坐落着一座泰州唯一的国字头博物馆——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它不仅是柳敬亭纪念馆,也是中国评书评话展示、研究、培训以及比赛和演出基地。



一进馆就看到了网红说唱俑的复制品,特别有喜感。


泰州是中国评书评话祖师柳敬亭的故乡,这座纪念馆的选址,也正是少年柳敬亭居住生活过的打鱼湾。



纪念馆一楼主要介绍了柳敬亭的生平事迹与一生成就。拾级而上来到二楼,这一层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手法全面展示中国评书评话的历史、发展和成就。




评书评话博物馆人不多,颇有设计感,光影流转之间非常上照。
夕阳下的柳园,真的非常漂亮。



骑行游览了泰州城的白天,夜晚时分的凤城河摇身一变,河道沿岸灯光璀璨,全然一派不同于白天婉约旖旎的夜景风光。



乘坐画舫船夜游凤城河,是泰州最有味道的体验方式之一,是一定确定以及肯定务必要体验的旅游项目,绝对值回船票。
画舫船的乘船点位于老街南侧的桃园乘船码头,发船时间分为19:30、20:30、21:30共三个时间点,船票可以随到随买,但如果是旅游旺季,就建议提早确定好时间去购买船票,毕竟时间是固定的,座位有限。


上船后,面向船头,比较推荐坐右手边的靠窗座位,虽然路线有往返,但靠右的座位体验感更好一些。


游船一趟下来约莫30-40分钟,发船后先开往望海楼。
亮起景观灯后的望海楼,金碧辉煌,绚烂夺目,船抵文峰桥后折返,继而开往桃园。



桃园的岸边,两位昆区演员已经登台亮相,咿咿呀呀地唱起《桃花扇》。此时画舫船会非常贴心地停在戏台前几分钟,让游客能听一听曲儿。



继续往前,穿过迎春桥就来到了梅园。
梅园河岸的戏台上,另一台好戏也已经粉墨登场。



继续往前,经过岳台烽火,来到鼓楼大桥,高楼林立的河岸一瞬间从古到今。






即将结束夜游,画舫船靠岸之际,忽然看见望海楼对岸的喷泉开了。水幕和光影交相辉映,时不时还喷出火焰,想来是一出大戏了。


40分钟的时间过得极快,下船上岸后,往喷泉踱步而去,走近了才知现在还处在调试阶段,估摸着马上就会面相公众开放了吧。


结束一天的行程踱回酒店,这片毗邻柳园的街区打造得很有风格,有中式建筑也有欧式建筑,组合成了广场、怀旧街道,商业区里容纳了多元化的商铺,感觉是一个非常适合年轻人打卡闲逛消磨时光的去处。



一整天的游览,一个多方位的泰州城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并没有因循守旧,在固守传统的同时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传统与新潮之间找准了彼此契合的平衡点,宜古宜今,注入生机与活力。

泰州城里除了景点比较集中的凤城河景区,周边可玩的地方也不少。
有春天特别出圈的兴化千亩油菜花田,秋天特别迷人的古银杏村,李中水上森林公园是新晋的网红自然景点,溱湖湿地公园所在的溱潼镇簖蟹非常肥美。
我们因为时间有限,根据季节、路程和距离,选择了其中一两处,一边继续打卡美食,一边也算是赏赏风景消消食。

对于泰州好玩的去处,大学室友最开始告诉我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稻河”。
在尚未了解这个地方之前,乍听这名字就觉得取得好,有稻有河,满满的画面感。后来得知这是一片古建筑群落,始建于元末明初,便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脑海中随即浮现了青砖黛瓦的深巷里弄,小桥流水的民宅人家。


坐落于城市的霓虹之中洗净尘世铅华,偏安在市区的荫蔽之下述说繁华过往,大隐于市深藏不露,稻河便如同这平静流逝却永不停歇的河水一般,静水深流。


踏上极富年代气息的石板路上,街巷肌理复刻了原汁原味的时代沧桑,从这条街巷,慢慢踱到那条,路过一户又一户民宅,房门上挂着红灯笼,房门后是谁家的故事,一不留神,就迷了路。


稻河古街区的区域比想象中要大一些,阡陌纵横,韵味十足。之前做过功课,于是循着五巷小学漫步而去。



五巷小学是稻河古街区非常不错的一个打卡点。
超喜欢院子里的这棵银杏树,我已经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来,再过一个多月它树叶变黄落叶满地的模样。
学校已经荒废,留下了校舍和院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变成了绝佳的拍照背景,离开学校越久的人,对校园总是愈发怀念。



稻河古街区是一个值得去慢慢品味、细细发现的地方,它的美总是藏在不惹眼的拐角、偏僻的角落。
不止稻河古街区,整座泰州仿佛都是这样的气质,淡淡的总是不那么惹人注意,静下心来却发现它多么迷人。



稻河古街区的古韵之中,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革,融入了新鲜的元素。现在的稻河古街区已是一个集合历史、古建、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街区,是一个又好逛又好拍的好地方。


溱湖湿地公园正好在我们北上的路途之中,行程的最后一日上午,便驱车前往。
当然,我一定不会告诉你,其实最开始我是奔着“溱湖簖蟹”来的,然后发现溱湖湿地公园玩起来竟然也挺“香”。


提起湿地公园,马上能想到的就是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溱湖湿地公园与西溪湿地地理风貌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地方是环境都很棒,空气清新,尤其秋高气爽的季节,坐一坐摇橹船,惬意自在。


溱湖湿地公园的游览非常有特点,到了景区之后要先坐船才能进到景区内部,船票包含在门票里。


溱湖水面开阔,西北角伫立着三面药师佛塔,忽而想到大学室友提起过,泰州也是个医药名城。如此想来,泰州人一定很懂得养身,哈哈哈。

画舫船抵达湿地主体游览区之后,下船就是湿地科普馆。类似的展馆在西溪湿地也有,感觉从规模上来说,这个展馆的面积小一些。


溱湖湿地公园的一大主题是麋鹿,在湿地科普馆里收藏了当年麋鹿王的标本。


另有一些场景也展示湿地植物、动物等各种科普知识。


出了科普馆正式进入湿地景区。
溱湖湿地公园位于全国三大洼地的里下河地区,地势十分低平,地下水位高,湖荡相连,有大面积的淡水沼泽。
或许也正是水多的缘故,对气温起到了调解作用,一走进湿地公园就能明显觉察到体表气温低了一些,微风吹来非常舒适。


继续深入湿地腹地,入口处就看到了麋鹿的雕塑。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的野生动物很多,除了麋鹿,还有丹顶鹤、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湿地的腹地游览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步行、电动船或摇橹船,以及电瓶车。
最有味道的当然就是坐摇橹船了,当然价格肯定也是最高的。摇橹船采用包船的形式,4个人以内是240一艘,6个人的话价格还会更高一些。



最终还是决定坐摇橹船,给我们划船的是船娘,天气晴好,微风不燥,摇橹咿咿呀呀,木船摇摇晃晃,船桨划过水面带起哗哗的流水声响,船娘用方言哼着当地婉转的小调,这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岁月静好这四个字,忽然就有了具象的画面与感受。




摇橹船坐了约莫20分钟,抵达第一个靠岸的码头,船娘告诉我们上船的地方,让我们上岸去游玩。


上岸后没走多久就可以看到麋鹿啦。
公园里的麋鹿分为观赏区和放养区,放养区特别远,我们脚力步行便没有走过去,只在观赏区看了看。
恩,麋鹿大哥,你有点偷懒,是不是很久没洗澡了?


扬子鳄被圈养在距离麋鹿不远的地方,正在展示它们岿然不动的行为艺术。


沿着指示牌的方向往前,抵达葫芦村和农事乐园。这里拍照倒是不错的。



村里有一座小院子,青瓦白墙,院外的水稻长势喜人。




在农事乐园码头重新上船,前往下一个景点。
重新上船的时候,摇橹船是另外安排分配的,并不是同一条船。这次是为大叔给我们摇的船,大叔就不会唱歌啦。


登岸后继续沿着指示牌往前走,可以看到黑天鹅。
黑天鹅看着这么优雅,事实上都是假象,为了口吃食,分分钟就上演全武行,有一只特别霸道,抢了所有吃食,还用嘴去咬别的天鹅。
真是鹅不可貌相啊!




结束了水禽园的游览,就可以登上返回入口的画舫船了。等船的时候,偶遇两只小野猫。工作人员提醒说要小心,这野猫是会挠人的。
原来,湿地公园的动物,外表的乖巧都是骗人的啊,猫咪这么可爱,怎么可能会挠人呢?算了,远远的撩一下吧。


溱湖湿地公园的游玩大约花了2-3个小时,其实还是很推荐在湿地内部选择一种交通工具代步的,如果全程走路的话,对体力和脚力是一大考验。
结束溱湖湿地公园的游览,驱车十几分钟去往溱潼古镇,哈哈没错,去吃簖蟹啦。
关于簖蟹的部分前面已经写了,不过我相比之下,个人会更偏爱兴化红膏蟹一些。


这次的行程个人觉得还是略有些匆忙了,感觉还可以再取舍一番。但每次旅行总是面临这样的悖论,想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这座城市,但是行程太满又会违背自己慢慢走慢慢逛的初衷。想来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对于旅行的欲求太满,想要获取的资讯太多吧。

这次在泰州入住的酒店是位于柳园附近的亚朵,体验感不错。预定的时候发现,泰州的酒店房价很便宜,性价比极高,以亚朵为例,预定他们的中档的双床房型,房价才三百多,而且两张床都是1.5m的,住一家三口都妥妥的毫无压力。



房间很新,而且干净整洁。
后来在老街上买了零食小吃回酒店泡茶喝,十分惬意。



亚朵这个品牌,是以酒店的设计感为主打的,所以整个酒店的设计令人有惊艳的感觉,公共区域非常上照,几乎可以作为网红打卡点。




酒店的楼梯间,是我们无意见发现的“秘密花园”,整个楼梯间的墙面和天花板都绘制了圣经故事,颇有些震撼。



另外,部分楼层还会有公共花园区域和公共露台。


就周边环境而言,处于静安商业街区和凤城河景区,不论是游览、逛街、购物、吃饭,都还挺方便的。我已经被果断圈粉。

关于泰州的故事,此行并未说完,我们在匆匆游览两天之后,便又踏上了继续北上的旅途。

其实许多城市就是这样,甚至来不及瞥一眼就已然匆匆路过,回过头来甚至无法定格任何印象。好在,决定在泰州作为中继周转是我此行的最大庆幸,从而得以发现这样一座低调、富足、充满幸福感的城市,留待日后可以反复再来。

泰州值得去深挖的点滴还有很多,一些古往今来的故事、四季流转的风景,在绵延的凤城河水之中沉淀。
上善若水,荣辱不惊。
泰州的平和、宁静、自得其乐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回忆。虽不算倾国倾城,却独有几分水乡的清秀质朴,这两日宛如生活的旅行,真没把自己当外人,气质脾性都融合得天衣无缝。

关于尘世的幸福,随着日升月沉斗转星移,都变成了迷人婉转的戏文。
来,起一个范儿,以后的故事我再慢慢唱与你听。


【 全文结束,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