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旅程的时间为:2020.08.27-09.01
当时设计这一套旅程的时候,我是设计的西安、延安甘泉大峡谷、靖边的波浪谷、银川、中卫腾格里沙漠、天水水帘洞、天水麦积山、剑门关这样一个大环绕。但是因为去年去过了西北(具体可见我的西北游记)@http://www.mafengwo.cn/i/14165445.html,看过了水上雅丹,看过了敦煌的沙漠和无人区,所以最后在甘泉大峡谷就返回了。走了一些回头路,但是也去了宝鸡,感受到了陕西人民的豪迈。
对于一趟纯粹的公路旅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危险,也没有特别艰苦的旅途,一切,就是我老婆陪着我完成我一直心心念念的甘泉大峡谷和天水麦积山之旅。
第一天:成都——绵阳马家巷冷沾沾——广元绵阳千佛崖——汉中
住宿汉中
第二天:汉中——西安高新区——西安《驼铃传奇》——黄陵县
住宿黄陵县
第三天:黄陵县——延安甘泉大峡谷(也叫雨岔大峡谷)——西安永兴坊
住宿西安
第四天:西安城墙——西安三联书店——宝鸡
住宿宝鸡
第五天:宝鸡——天水麦积山——陇南武都
住宿陇南武都
第六天:陇南武都——成都
先放几张这程的精彩图片
早晨从成都出发, 不需要太早,仅需要2个小时,129公里,全程高速就能轻松到达绵阳。为什么要去绵阳?因为成都出发,到绵阳吃饭时间是刚刚好,而且自己很多品质好的客户都是绵阳人,真的很想来看看这个城市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客人。
跟着导航,来吃绵阳有名的冷沾沾和绵阳春卷。于是,就来到了马家巷美食街。
马家巷里面有一家谢智冷沾沾,名气挺大,生意多好。但是个人真的觉得一般,可能因为成都本身好吃的太多。
倒是这个阿姨的春卷让我很难忘。虽然都是素的,但是色香味俱全。
绵阳出发,往前开2个半小时,174公里,就能到广元千佛崖。
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金牛古蜀道上,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朝,止于清代,历经千年,从而形成一座佛崖长388米,高45米,造像950余龛, 7000余尊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
千佛崖佛龛层叠分布,密如蜂巢,是四川规模最为宏伟的石窟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蜀道金牛道——广元段的核心遗产点 。
千佛崖摩崖造像最早开凿于北魏晚期,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正月,北魏正始二年(505年),驻守汉中的司马道迁降于北魏,魏遣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其统军王足将兵入剑阁,所至皆捷,梁州十四郡,地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皆入于魏,北魏于此置西益州。
此后三十年里,先后有北魏大将傅竖眼、皇室元法僧等人在此担任益州刺史。他们在此驻守的同时也带来了北魏皇室在云冈、龙门开凿石窟的传统和崇佛的风气。加之南北朝时期,金牛道开始逐渐改走嘉陵江而行,千佛崖位于嘉陵江东岸,有适合开凿石窟的大块崖壁,因此千佛崖的第一座寺院柏堂寺开始修建,开窟造像也就逐渐兴盛起来。
唐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灿烂。千佛崖的开窟造像异常活跃,密如蜂巢,有的崖壁达十三层之多。千佛崖摩崖造像大多数龛窟体量虽小,然而内容颇丰,题材多样,有庄严肃穆的释迦佛、三世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多宝佛,有雍容华贵的菩萨,虔诚追随佛祖的弟子,形态各异的人形化天龙八部,自由翱翔的飞天,威风凛凛的力士,虔诚礼佛的供养人……雕刻家们以娴熟的雕刻刀法,纤细柔和的线条造型,结合自己的审美理念,精心雕琢出一尊尊相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佛教艺术作品,突显“雍容华贵”“健壮丰腴”的时代精神风貌,令人叹为观止。唐以后仅五代和清代有少量开凿佛龛,大多为妆彩培修。
车市可以直接开进去门牌里面的,进去了就是一个停车场。
门票是50元。如果提前在网上订票,是40元。网络购票须提前2小时预订,方能入园。
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费;65周岁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证或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残疾人持残疾证免票
优惠政策:60至65周岁老人持老年证或身份证在国家法定节假日须购买半票,其余时间免票。
开放时间
08:00-18:30(夏季);停止售票时间: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08:00-18:00(冬季);停止售票时间: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去看之前,一定要先浏览好导览图,这样自己看得懂一些。
一路进去核心景区,边上的的岩石上都有很多没有保护好近乎要损坏的石刻。
千佛崖就在金沙江边上,现在的广元这里,是火车、动车、高速、过道的交汇处。
进去后,从这里是第一处爬山的地方。来这里,特别不建议6-8月来,因为这个时候是四川的最热的日子,特别是广元这里,我们虽然已经装备齐全,什么墨镜、太阳伞、冰袖备齐,但是才爬了一个台阶,身上就已经全部打湿,外面的天气是36度。
高倒是不太高,但是因为特热,看的心情会有大大的折扣。
这里的佛像,因为不是5A景区,而且名气不大,加上前些年根本就不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有一些佛像的佛头都已经切割盗取,还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真的唏嘘,可惜。
还有一些,因为地震和地质灾害,已经岌岌可危。
不过幸好,在我们这一代,还能看得到一千多年前的颜色,还有工匠们留下的杰作。
走到了顶点,可以选择先下来,或者往前走,个人建议往下走,好一些,这样再往前走,可以去到最好的景点,满山崖的佛像。
这个核心的地方,实在太震撼,太惊喜,实在不能用任何语言来形容它给你带来的万佛朝宗感觉。
个人特别喜欢这一位往前飘的佛像,这个造型和形象,是我看过这么多石窟中从来没看到过的。
可以从现在的颜色,看得出来那个鼎盛时期的壮阔。
历经前年,矿物质颜料,还是让我们能看的出来那个时候的精致。
沿着步梯往上,最顶端是这个许多佛像在一起的巨型石窟。但是看着满目疮痍的没加保护的破坏,心里还是会有一些不舒服。
总体来说,千佛崖是非常值得一来的。
当年从西宁坐火车回去成都,早晨经过广元的时候,就在火车的车窗外看到了对面的山崖上有大片的石刻石窟,于是,就种草了,想着下一次如果要往北方去,一定会来的。
广元出发,全程虽然只有168公里,但是要开2个半小时,几乎全程都是翻山越岭的道路,实在太不好开。京昆高速上,只有两车道,而且大货车特别的多,许多大货车还要超大货车,所以导致了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情况特别多。
夜色渐晚,终于到达了汉中。在大众上找了当地名小吃——张明富面皮,处在了汉中的老城区,一家人居多,老板特别好,价格特别便宜的小吃店。
本来想来汉中吃一顿high饭,结果,人均12元吃饱了,解决战斗。
不要以为这个花卷和你自己城市的差不多,这个卖一元一个的花卷,真的非常有特色。
还有照片的面皮,加上汉中独有的油泼辣子,那是相当有味道。
还有这个花生粥,这应该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白粥了。
这里实名推荐大家去汉中的百悦国际酒店,性价比高,服务人员素质高,地理位置优越。
酒店的楼下就是购物中心,卖水果的,还有卖各种补给品的都有。
从汉中出发,就要开始翻越秦岭山脉,那可是一个隧道接着一个隧道,虽然仅仅只有231公里,但是整整要开4个半小时,然后突然最后一个隧道出来,就看到了西安的一马平川!
中午实在太饿了,再往前走是没地方吃饭的,于是就下了高速,去了高新区的万达广场。
万达广场里面强烈推荐这一家——朝花里青花椒鱼,因为老婆不吃鱼,所以就吃了牛肉,也非常好吃。
注册了会员,还送了一份椒盐鸡,这个感觉秒杀肯德基的。
还买了团购1元一份的冰粉,味道实在很特别。
吃饱喝足,本来想着买《长恨歌》的门票,结果不幸遇到了暑假期间,只能定3天后的门票了。于是搜索了一下,西安现在最火最网红的莫过于《驼铃传奇》。
不过说句实话,如果大家有耐心,强烈建议大家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呆一天,这里是除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外,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馆,可惜票实在抢不到,要提前20天在公众号进行抢,免费的,每一天只放4轮票,抢完了就没有了。但是大家可以买那个特展的票,然后有人帮你抢,提前2天买就好,保证能抢到,就是要多付58元看特展就是了。
从万达广场出发,45公里,45分钟,基本都在高架跑,就能来到西安郊区的《驼铃传奇》秀剧场,剧场的隔壁是海洋公园,也可以一起去耍。
推荐大家去飞猪买票,而且建议买钻石票以上的,这里离得更近,更加的直观一些。
5点半,大家都在剧场准备着,看着这大大小小的人,感叹暑假是真的恐怖。
座位位于中间靠前,非常不错。
《驼铃传奇》秀整场演艺分为序幕《岁月再现》及《送君千里》、《狼道遇险》、《异国风情》、《祥雨洗尘》、《迎郎归来》、《华夏盛世》七幕剧情,演出耗时约一小时。
它厉害的不只是全球顶级的声光电技术,不只是20峰骆驼、30匹苍狼出演,也不尽然是3000人会转的观众看台,而是整场许多演员的表演,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演出开始,幕布打开,《岁月再现》重现了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起点的场景。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送君千里》,那音乐和场景带来的共情,自己差点掉了眼泪。
妻子告别丈夫,给丈夫洗了最后一次澡,目前告别儿子,送君一别。
《狼道遇险》真的是由几十条“”“狼”,实际上是狗来演出,从演员到狗,都特别的敬业,说实在的,真的不要在前排,突然冒出来几个狗,还有从舞台冲下来,是有点吓人。
先冰天雪地,然后就是火山爆发,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当驼工死的那个时候,现场很多人都掉泪了。
第三幕是《异国风情》,说驼工们已经到达了罗马,然后和罗马的群众载歌载舞,我个人觉得这一幕最无聊了。
倒是这一段模仿罗马战士的舞蹈还多吸引人的。
第四幕就是最震撼的《祥雨洗尘》,说驼工们经过了巴比杨大佛。
大佛从地下慢慢的升起,从无到有,然后唐僧慢慢走过去的感觉,对心灵是是一种洗礼。
但是最震撼的是,来自于真正的几十吨水从边上清盘而下。看视频,震撼得多。
第五幕是《迎郎归来》,说驼工们终于回来了。但是因为有的人,是回不来了,还是有一些伤感。
最后一幕是《华夏盛世》,说的是唐朝盛世。连武则天都出来了。
《驼铃传奇》的所有布景、表扬、还有体验感都是比较新奇的,和传统的歌剧表扬不同,它引入了新的元素,特别是可以旋转的舞台,人跟着舞台走,而且还有冰天雪地,真人动物、大量的水的元素,是非常值得来看的。
看完表演,走着西安到延安的三车道高速,2个小时,全程平路,166公里,就能到达一个居然用黄帝陵来命名的县——黄陵县。
黄陵县最有名的是黄帝陵,但是看了评论你绝对不想去的地方,真的非常坑,这里放一张图,想不想去,自行判断吧,我倒是觉得我们住的酒店,当地最好的黄陵宾馆就很像黄帝陵。
我们住的酒店
这个酒店,真的是一言难尽,这个装修和表面的级别都是五星级的标准,而且远离路边,夜晚安静得连虫叫都听得清清楚楚,但是服务只有三星的标准,再就是因为太大太大了,当天这个能住200多间房间的酒店,只住了4户。。。。那是真的黄帝陵感受。
晚饭吃的晚,其实西北这边的吃饭都晚,都是8点过了,到处市肆都是人在吃饭。
在过道的边上,一家泡馍,那是非常非常的好吃!
早晨从黄陵县出发,2个小时,138公里,就能到达我一直心心念念的甘泉雨岔大峡谷。
甘泉大峡谷也叫作雨岔大峡谷,导航上直接导航雨岔大峡谷,指向的也是甘泉大峡谷。
去甘泉大峡谷的路山路很多,而且路比较窄,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甘泉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大峡谷是完全的自然形成,有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的称呼。据考证约在千万年前,这里发生过强烈地震,黄土高原上的山体出现一条裂缝,宽窄不等,经过雨水的长期冲刷,地表渐渐地形成了奇特的峡谷地貌,呈现出美妙的波纹曲线。该峡谷与美国的羚羊峡谷极其相似。
2017年年初北京的一位地质摄影爱好者在拍摄黄土地貌时,意外发现了它,随后国内、美国、香港媒体和微博、微信新媒体就被刷屏了。多少年来它深藏闺中无人知,而且处于原始状态,尚未开发。它就是位于陕西延安甘泉县雨岔村的甘泉大峡谷。当地村民称之为“雨岔大峡谷”,一个隐藏在黄土地里的神秘的地质奇观。
2017年8月,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记者卜伟华带着摄像师来到美丽的甘泉县,一呆就是半个月,在当地相关单位及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试图破解隐藏在这里的地理奥秘。
1、一定要保证在12点—13点到达售票处,然后开车半个小时进去大峡谷里面,因为最好的光线在12点——14:30之间,超过了14:30,越来越暗,到了快3点,最精华的桦树沟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2、雨岔大峡谷一共有七个峡谷,分别是桦树沟、牡丹沟、一线天、蛇河沟、凤凰沟、花豹沟和龙巴沟。其中最美的沟是桦树沟,现只开放了前两个沟,一线天以前是开放的,但是由于维护问题,目前已经关闭了。
3、开放时间:夏令8:00-17:30,15:00停止入场;冬令8:30-17:00,14:30停止
目前景区不需要买门票的,不可自驾进入景区内。但是需要交通服务管理费70元/人。其实真正坐了车,差不多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这个价格是值得车票价格的。不要相信当地人带你进去看什么未开发的景色,那个道路太惊险太危险了,在里面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出了事根本没有人管你。
停车场位于售票处的外面,停好了车,然后去买车票。摆渡车人满就走,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会告知你今天开放了几个沟。
经过了盘山路的颠簸,大概25分钟,从售票处直接一口气拉到牡丹沟和一线天大峡谷,但是现在一线天没有维护好,关闭了,非常可惜。
这里是平平无奇的牡丹沟入口,一个非常普通的地方。那位地质摄影爱好者能发现,真的是巧合。
沟里面已经人工铺设了砖头路,因为里面非常的潮湿,很容易打滑,如果不铺路,那进去是非常危险的。
一进去,你绝对会感叹:这一趟千辛万苦开车来到这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非常奇妙。
走到了最深处,是一处断头路,只能原路返回。
如果你觉得牡丹沟都已经够震撼了,那么千万不要一直留恋在这里,因为最精彩的,在桦树沟。
从牡丹沟出来,乘坐摆渡车,然后大概15分钟,就能到达景区最大、最美、最壮观的桦树沟。
桦树沟和牡丹沟不一样,牡丹沟是一个平地沟,但是桦树沟是先要坐车上山,然后慢慢的沿着步梯走下来。
下到沟里面,入口是非常宽敞的,也是打卡的必到之处,但是沟里长期是没有信号的,这个一定要注意。
到达的时候,正好是12:30分,这天是多云转晴,阳光正好。
桦树沟的样貌更加的特别。
颜色更加的鲜艳。
阳光从谷外投下来。
沿着桦树沟深入进去,越来越窄,到后面仅能1人通行,所以桦树沟是单向行驶的。
从这里过去,就仅能一个人进入了。
到了最后上坡,只能一人通行,正好拍景的时候抓拍到阿姨的头像,都有意思的。
出来的时候,差不多一点过,在桦树沟的门口有卖吃的,这里只推荐吃一个:洋芋擦擦。
依依不舍的从甘泉大峡谷出来,按照之前的行程,本来是要继续往北,前往波浪谷的,但是看完了甘泉大峡谷,我们就觉得没有必要去波浪谷了。
所以,原路返回,回到西安。
从甘泉大峡谷到西安,其实挺远的,但是幸好是三车道的非常好路况的高速,所以一路开着ACC,半自动巡航跑。
4个半小时,311公里。
定的是西安城墙东门的富力希尔顿酒店,本来自己最心水的是香格里拉酒店,但是看了一下评价,香格里拉评价不好,而且离得城墙太远,不方便第二天去城墙玩耍。
用的是希尔顿金卡定的房间,所以能延迟到第二天下午4点退房,而且停车免费。
另外比较幸运的是,居然一个不小心升级到了大套房。
两个人住一个90多平方的套房,感觉实在太奢侈了些。
入住时送的迎宾水果和小吃,但是感觉还不如我自己买的葡萄好吃。
厕所大,傻大八大的。
从酒店安顿好出来,走不到200米就是西安城墙东门边上的永兴坊。这感觉是一个完全为了拍照而重修修建的网红打卡地啊。
永兴坊,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西安市为了继续完善顺城巷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城历史底蕴,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为古城再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项目总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按规划设计拟建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楼、休闲绿化广场、内街、井房以及建筑物外墙仿古装饰等等,主要以关中牌坊和具有民间传统的建筑群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
在里面买了一堆小吃作为晚饭。
一进去就是一条长长的食街,里面各种小吃都有,而且关键味道还不错,简直刷新了我对商业美食街的概念。
在一个网红肉夹馍店买了一个18元的肉夹馍,我的妈呀,第一次发现原来肉夹馍里面还能塞得进去一个整整的鸡蛋!
每到时辰点,都有各种节目看。
外面就是表演和一些露天酒吧,其中有人演唱。
突然,听到了一个不和谐的周杰伦歌曲的声音,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源头,这哥们,真的哪里来的自信。。。
吃饱喝足,回去睡觉。
西安什么值得看,除了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外,就数评价特别好的西安城墙了。
一早就起来,在酒店自助餐厅吃完早饭,因为下午才退房,所以就直接走路去西安城墙的东门——长乐门,买了票,上去感受千年前的时光。
西安城墙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以西安古城墙为主题,集护城河、环城林带(包括城河外沿)、顺城路四位一体的环城风景区,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
景区总规划面积约为4530820平方米,其中护城河611575平方米,环城林带1920133平方米,城墙359112平方米,顺城路1640000平方米。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年),是在唐代长安城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轮廓呈封闭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
西安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设城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宁”,北名“安远”。
1、一定要注意开放的时间,夏8:00-22:00;冬8:00-19:00 ,游玩时间根据你选择的方向来决定。
门票54元一人,在哪里订票价格都一样。
2、强烈建议上城墙租赁自行车,光走路,前半小时没问题,但是后面就不想走了,来了城墙不走一段城墙路,等于白来。
单人车:45元/辆(120分钟),双人车:90元/辆(120分钟),押金:200元/辆,建议用现金支付,退押金好退一些。超时扣费:每10分钟单人(车/辆)扣5块,双人(车/辆)扣10块。
租赁点:东、西、南、北门城上都有租赁点。
如果从东门上去,往南门方向,大概3公里左右,那么半个小时就能骑完全程,因为南门那里有一个收车点,直接回收车辆。如果往北门方向,再去西门,最后去南门,大概10公里,走走停停至少骑车2小时左右。个人建议走环绕路线。
3、在哪里买票都一样,不过如果遇到节假日目前疫情期间一定会限流,这样一定要注意,最好提前在公众号订好票,然后选择好到达的时间,保证能上去。
长乐门为西安城东城门,位于东城墙中部偏南,南至东南城角250丈(合800米),北至东北城角633丈(合2025米)。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1378年)拓筑西安东城墙时筑。此门约在原唐长安城东郭安兴坊与胜业坊之间东西横街的西段,唐末韩建以皇城改建为新城时隔在大城之外,约为咸宁县治小城之地。明初拓筑西安东大城时新筑为长乐门,门上建有正楼,门下开有用城砖劵砌而成的圆拱式门洞。门洞通长30米,以安门处为界分为内外两段。
沿着台阶走上去
妈呀,这城墙是真的又宽又大!
走到了能租赁自行车的地方,取了车,开始痛快之旅。
来西安城墙骑车,一定要错开大热天,还有下雨天,因为真的除了一些城门和厕所外,真的一点遮挡都没有。
这就是历史,能摸得到的历史。
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南大街,一条直接能通到南门的大街!
从北门到西门的路上,突然遇到了逆风,一股妖风吹来,我顶着风,推着我老婆的自行车,不仅吃了一口的沙,还差点把自己整虚脱了。
在西门转到南门的拐角处,有一处喇叭庙,是乾隆皇帝留着西藏高僧特意修建的。
那金色的顶和灰色的城墙,是非常搭配的,也有很多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
最喜欢这一张,古老的城墙叙说着千年的历史。
快到西门的时候,就能看到一堆民宿和小酒吧,其实个人感觉挺煞风景的,有点不太和谐,可能是城墙太高的原因了吧。
从西门下来,完结了我们的城墙之旅。
从西门下来,走人行通道,马路的斜对面就是目前西安非常网红的上海三联书店。
去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去买书的,而是拍照,打卡的居多,我们也是看着网上的图片,慕名而去的。
导航搜索,上海三联书店,位于碑林南大街的中大国际里面。
中大国际就是各种轻奢品牌的聚集地,商场本身就是比较网红。
坐着边上的观光电梯直接上去5楼,就是能看到盗梦空间场景一般的上海三联书店了。
很多摆设感觉都是镜面设计。上下相呼应,让本来其实不高的层高显得很特别。
最有特色的要数隔壁的楼梯,完全是盗梦空间的现实版。
简直是拍照的最好地点
看了隔壁的见字如面,值得留恋。
三联书店出来,过街马路的对面,就是西安有名的书院街,其实这个不属于一个景区,仅仅是一个当地人买书画用品的地方,还是有很多老字号在。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
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二十年间(1592),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
我们能发现这里完全是看大众上主推的当地菜“”醉长安“,可惜到了以后才发现,要排队一个小时,于是就继续往前走了。
没想到,居然发现了一家好吃的老字号面馆。这里强烈推荐了。
这家面馆开了二十年了,老婆还特别的热情,一开始是老板的爸爸开的面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后来老板接手了,用年轻人的思维去做,但是受限于地理位置,一直只能不温不火。随着这些年书院门街的附属街道商铺要拆迁,老板就要搬店了,希望一位一心专心做面的人以后能生意兴隆。
这里推荐大家逛完三联书店就去吃,体验感很好。
面是用一个不锈钢盆子装的,吃起来特别霸气。加上西安独有的佐料,是不平凡的感受。
吃完饭,骑自行车骑回去酒店,大腿都已经酸软了。
休息到了3点过,出发前往宝鸡。
从西安到宝鸡,路居然是4车道!太可怕的高速,居然是4车道的高速,虽然限速120,但是我感觉总是跑不起来,最后总结原因,可能因为太宽大,大家都觉得随便走,反而整体速度都下降了。所以171公里的路程,居然要差不多2个半小时的车程。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下辖3区9县,总面积1.81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377.1万人。宝鸡历史悠久,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来宝鸡,实际是我们没精力再往前开了,因为再往前,就要开始翻秦岭前往天水了,弯多路急,所以选择宝鸡住宿是最好的。
宝鸡推荐大家入住 宝鸡行政中心高铁南站亚朵酒店
这家酒店刷新了我对连锁四星级酒店的所有印象,无论从服务还是从硬件,抑或是性价比,景色,都不输一线的五星级酒店!我感觉除了静谧性、早餐、大堂没有五星级酒店好,其他都已经是五星级的水平了。
房间很大,装修很舒服,很年轻。
前台安排了我们住在靠背面,能看得到渭河,还有远处的秦岭群山。
关键价格很便宜,才300多一个晚上,还送双人早饭,完全是超值的体验。
酒店开车10分钟就能来到大名鼎鼎的东来顺连锁店,虽然他们家价格高一些,但是不阻碍它成为我心中的首选。
在很多年前,当年一穷二白的自己在北京,第一次听说前辈们说东来顺好吃,正宗,然后当年默默自己上网搜索了一下价格,再看看自己的收入,还是算了吧。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一切都岁月静好,这一次,终于来了当年高高在上的东来顺。
一定要提前定位置,不然去到了就只能排队,我当时到了已经是八点了,居然还要排队,直到八点半才坐下来吃饭。
在排队的时候,也可以点烧烤,点了一串红柳枝烤羊肉,一串半肥瘦烤羊肉,味道无敌好。
点的是铜锅,送了很多佐料和糖蒜。
这个可是吃涮羊肉必备的麻酱,吃了这么多家麻酱,东来顺和呷哺呷哺的我自认为是最好吃的。
她们的切羊肉一定要点,这个刀工,怪不得能入选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点了一个点心组合,这个卖相,100分了。
还有网红的山楂汁,味道相当好,强烈推荐。
吃饱喝足,这是在陕西的最后一夜。
宝鸡其实还有一个特别推荐的,就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China Bronze Ware Museum)原为宝鸡历史文物陈列室,始建于1956年,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宝鸡市滨河南路石鼓山上的中华石鼓园内的新馆2010年落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新馆馆舍用青铜器出土的场景作为建筑造型,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20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20余件,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等禁止出境文物。
可惜当时我遇到了周一,没去成,有一些小遗憾了。
从宝鸡吃过早饭出发,就要开始翻阅秦岭,4车道味道也变成了只有2车道的高速了,同样还是一个隧道穿一个隧道,经过153公里,但是车程居然要2个半小时。全程都是限速,还有区间限速。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
仙人崖、石门、曲溪、看看图片就好了,真的没有必要去,爬半天山就去看一个石头。实在要去,就买一个麦积山和街亭温泉的联票,最划算了。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的一座孤峰,因山形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194个窟龛、7000多尊造像、1000平方米壁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请注意,以下大家看到的可能是目前全网最全面的关于麦积山石窟的游记。虽然我不对佛教有信仰,我自己特别喜欢佛像,所以,这次我费了很大的篇幅和心思去完成麦积山石窟的描述。
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
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
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当地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买了门票进去后,一开始是一个单向行走的寺庙。
寺庙打理得很整洁,那院中有山,山中有景的景色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麦积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
游览的方向是先从东崖出发,然后走到西崖,再沿着西崖的栈道下到东崖的出发点。
如果不请导游,游览前一定要把这个图拍下来,不然真的一走三不知。我非常后悔没有请导游,这么好的名胜古迹居然自己没有详细的了解,太可惜了。
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有很多石窟是永久关闭,也有一些事暂时关闭。
这里放一张官方2020年4月的参观导游图。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见到,第043窟魏后陵,第009窟中七佛阁关闭了。
沿着非常陡峭的栈道上去
迎面就是是建于北周的第003窟千佛廊了,每一个佛像的面部表情都栩栩如生,各有所异。
全长36.5米的崖壁上分层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神像,下层在千百年信徒的攀援摩挲中,面目已模糊,但上层的神像保存较好,能看出塑像的神态也各有不同。
千佛廊的尽头来到的就是第004号窟——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
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 米,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也是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更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
窟顶为单檐庑殿式,前有七间八柱长廓,廓后作七个并列顶四面坡顶的方形大窟。窟高15米,宽31.7米,深13米。由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发生强烈地震,前廊六根列柱及顶部平基崩塌无存仅留两侧石柱。
窟内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像,历经唐、宋、元、明不断修缮,造像已非初始原貌。
龛与龛之间有石胎泥塑。“天龙八部”有天、龙、夜叉和恶鬼形象。以及宋塑两身高4.2米的金刚力士,骨骼健壮、肌肉突起,造型夸张,但都强悍无比,气势逼人,塑作技艺高超,是金刚力士中之杰作。
诸龛外部浮雕帐幔帷幕上饰火焰纹、宝珠、鳞片网络花饰及流苏等。显得十分华丽壮观。
窟外上方的崖壁上,有薄肉塑伎乐飞天五组,均为北周原作。每组飞天四身,面部,四肢等肌肉裸露的部分浮雕,其余衣纹,裙带及披巾等彩绘。有的手执乐器演奏,有的手捧供物飞舞,自由自在地飞旋于鲜花与祥云的虚空之中。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不仅轻盈优美,也体现了作者卓越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此窟建成之时,并请著名文学家庚信为之撰铭。
第004窟俗称散花楼。那是据说,这是由于在此散花,佛将带给你好运和祝福。
当我们登上七佛阁前廊凭栏倚立,将五彩缤纷的纸片撒向空中,你就会看到美丽的纸片纷纷扬扬、徐徐飘落而下。奇妙的是,顷刻之间,这些纸片又争先恐后地向上飞升,升至一定高度后才慢慢地向下散落四方。
这一奇观,民间流行的美丽传说更耐人寻味。故事说的是七佛阅里的七尊大佛,当年佛阁建成后,曾邀佛祖来此讲经说法,赴会听法者云集上七佛阁之下。七佛阁里修行的二十八尊飞天,见此盛况,兴奋不已。为识别赴会者们对佛的信仰是否真诚,她从空中向地上的众生散花,如果他们心诚,飘落的花雨就会飞向天际;如果花瓣落在谁的肩上, 就说明他俗缘未断,红尘未了。结果,散落的飞花久久飞舞于空际,没有一瓣落下,证实前来听法的众僧,个个诚心敬佛。
到如今,游览的人们不时将纸碎片抛向空间,看着腾空上升的纸片飞扬,心中一片欢悦。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上七佛阁为“散花楼”。
散花楼下,还能看得到中区三个大佛。
穿过散花楼和牛儿堂的小洞口,仅能容纳一个人穿过,就能看到第005窟——牛儿堂。
牛儿堂位于东崖西侧最高处,上七佛阁左侧。经历了随、初唐,经宋、明重修。
仿木构建筑崖阁式洞窟,前有窟廊,后凿一窟二龛,为“三式佛”龛中窟平面呈椭圆形,穹窿顶。
中窟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虽经后代重修,仍保持着随末到唐初的造像风格。中窟外两侧各开一圆拱形大龛,每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菩萨花萝高冠,面目端庄秀丽,胸部半袒、双臂外露、肌肤丰腴。但姿态服饰有别,体形微呈型扭动曲线,婀娜多姿,后人形象地称唐代的菩萨如宫娃,具有“丰满圆润”的艺术风格。
中龛外右侧塑一天王像,身穿铠甲,两眼圆睁,神情威严,脚采一卧的小牛犊背上,卧牛昂首屈膝,挣扎欲起,姿态极其生动。这就是《玉堂闲话》中所谓的“金蹄银角儿”。该窟因此也称“牛儿堂”。民间关于小牛的传说也十分动人。相传,牛儿堂的这尊天王,本该站在他脚下的莲台上。但在窟廊上静卧的小牛犊是一头神牛,它力大无比,要是吼叫一声,就会天崩地裂,山体倒塌,为众生常来无穷的灾难。牛犊的这种本性,引起天王的注意与提防。一天,天王发现牛犊伸长脖子,抖动四啼要耸起身来活动一番。天王生怕牛犊的这一举动会给众生降下大祸,为保住山体便纵身一跃,双脚稳稳踏在牛背之上,牛犊几番挣扎未能跃起,一场眼看要发生的灾难免除了。直到今天,天王还踏着这头神牛,似乎还不忘保护人们的安全。美丽的传说,反映人们对安宁、和平、幸福生活的希望与祈求。
牛儿堂往前,经过一条很长的天桥,是这些年新建设加固的连接东西崖的地方,没什么景色,但是会有点陡峭,往下看还是有点像吓人。
本来走过天桥,就能看到127窟的菩萨,还有133窟的小沙弥。但是目前是关闭了,没法去,可惜了。这里借几张网上的图,了却自己的遗憾。
正壁龛内石刻一佛二菩萨,左右两壁浅龛坐佛均经后代重塑,臃肿、呆滞,两侧胁侍菩萨(泥塑)均为原作为秀骨清像类型,窟内正中一佛二菩萨,为宋代造像,明代重修。
石刻佛像及二胁侍菩萨是一铺精致的石刻说法图,坐佛高1.69米,高肉髻面型略长,眉细唇薄,穿通肩袈裟,结跏跌座右手扬掌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悬裳覆盖大半个须弥座其嘴角微微上翘,略含笑意神情庄重之中显得和悦亲切。两侧胁侍菩萨高1.22米,各束高髻,着僧祗支、天衣、披帛、长裙神情端庄、优雅、肌肤细腻、柔润。石雕坐佛的背光、项光、是与造像同一块完整的石料雕塑成浮雕美,同圆雕佛像相衬映,和谐而完整。项光中央为一大朵复瓣莲花,围绕以曲蔓分枝莲花忍冬,上部中间雕莲花化佛,左右两侧为相向而飞的伎乐天各六身,构成项光的外周装饰。背光雕二弟子,二飞天,二供养人相对静止的人物动态与项光上的飞天形成对比具有生动欢快的装饰趣味。
左右壁佛龛内的坐佛经宋代重塑,毫无生气,两侧泥塑胁侍菩萨高髻宝冠,服饰华丽,风姿卓越,笑靥可亲其形成是接受南朝文化之影响,属典型的秀骨清相。左壁右侧菩萨宁静谦和。左侧菩萨则欢快活跃,斜欹上身略带夸张地表现出恭敬的姿势,极富生活情趣。
第133窟位于西崖东上部,俗称“万佛洞”,前壁凿里宽外窄的竖长方形窟门。窟门内侧嵌置木门框,门楣前悬挂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木质匾额一块,题曰:“极乐堂”。
五代诗人王仁裕在登临此窟时说道:“其雕梁画拱,绣栋云楣”,展现了这个洞窟最初恢弘的气势。而洞窟形制也最为独特,我们可以看到洞窟是由前横长方形前室和两个纵长方形后室组成,整体呈“业”字形。窟内复室叠龛,结构复杂。专家推断此类洞窟与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流行的横前堂、双后室的墓葬形式完全一致,前室为放置陪葬品的享堂,后面两个并列空间是放置棺木的。一般来说,并列双室都是夫妻合葬墓。顶端形状不规则,有未完工的痕迹。两内室中间有一道岩墙阻隔,此墙有中心柱的作用,使窟顶的受力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故经历千年却未曾坍塌。
除了133的编号之外,这个洞窟还有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字为“万佛洞”,王仁裕在《玉堂闲话》中又称其为“万菩萨堂”,原由则是因为窟内除顶部绘制壁画外,其余墙壁之上层贴有数十排、高不足十余厘米的小佛像,称之为“影塑”。它们是采用同一个模子模印出来,贴塑在墙壁之上,因洞窟内部潮湿,墙壁之上大部分的影塑都已剥落。早期墙壁之上贴有的影塑,加之窟内碑刻上佛像的数量,足以达到万余尊,故称之为“万佛洞”一点也不为过。
在洞里有一尊像高不足一米,面部形象犹如一个不满十岁的孩童,面露憨厚而又略带稚气的神情,低首侧耳的小沙弥像。
似乎在专心致志地聆听佛的教诲;细眯的双眼,又好像在琢磨刚才的说教,而那深深刻印在他嘴角上会心的微笑,更像是领悟了其中的奥妙,脸上的喜悦和羞涩的神情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整身造像,造型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刻画,他静静地伫立佛陀身侧。头略微下低,在嘴角和细眉间发出甜甜的笑容,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小沙弥身处佛国,佛陀正在向他讲述美妙的佛国世界,那里有清澈的湖水、有洁白的莲花,有湛蓝的天空,小沙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难掩心中喜悦之情,但在庄严的佛祖面前不可得意而失态,就不由自主的把头略略一低,轻轻向外一偏,无声的发出了源于内心最深处的一抹微笑。
但面对这身造像,我们更愿意把他想象为一个十岁的孩童,天真烂漫,或是在父母亲切的抚摸下,或是想起了有趣的事情,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发出会心的微笑。他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最本源、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感,他的笑容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不禁对他心生爱意。这尊沙弥不论是外形塑作,还是内心情感的刻画与表现都属于北魏时期的经典作品。时至今天,小沙弥的微笑在这里凝固了一千五百多年,给信众们带来了通往佛国净土世界的希望。也带着人们对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定格在秦岭深处的麦积山石窟里,它的微笑足以穿越时空、依然能够深深的打动我们,感染我们,我们仍然能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小沙弥不仅沉淀着千年历史的韵味,也向世界展现着这来自东方的微笑。
洞里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石雕——释迦会子
释迦会子在佛教中称之为“罗睺罗授记”,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授记罗睺罗成佛的画面,民间因其反映释迦牟尼和其子罗睺罗相会,俗称为“释迦会子”。
这组造像位于麦积山石窟133窟的前部,中央是释迦牟尼立像,佛祖右手微抬,下方是其子罗睺罗。释迦牟尼立像身高3.1米,低平螺纹肉髻,长圆脸,弧眉凤目,两眼下视,悬鼻小口,面颊饱满圆润,脚下为三重仰莲瓣式莲台,佛右手外伸, 向下似乎要抚摸罗睺罗;后者身高1.44米,立于释迦牟尼右侧,面形饱满,弯眉细目,眼角略带笑意,双眼平视前方,鼻直口小,短颈端肩,挺胸鼓腹,穿圆领长袍,双手前伸,合握胸前,踩在圆莲台上。
古代工匠把父子相会的场面定格在佛祖右手停顿在罗睺罗头顶的瞬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和自己的儿子相见,佛祖慈祥柔和的目光俯视着自己的孩子,伸出柔美纤细的手似乎要抚摸罗睺罗,当您仔细端详,通过佛祖那极为复杂的表情,深深的感觉到了佛祖内心的纠结,既有见到儿子的激动与喜悦,又有对儿子未曾养育的愧疚,同时还要保持一代佛祖的威严。而儿子罗喉罗却双手合十,面带卑怯地站在父亲的身侧,似在问候父亲,又似在向佛祖敬礼。这组造像把释迦“既是人间慈父,更是世外圣人”的复杂情感维妙维肖的表现出来,让观者从内心深深地感悟到佛祖的大爱情怀!
除此之外,对于主佛的眼睛,会觉得他是在向下俯视众生,悲怜众人,而我们关灯之后再来观察就会看到其眼睛仿佛略有睁开,并有蓝色的颜料在其中,仿佛明亮的眼中盈满泪珠,既是见到孩子的激动之泪,又是多年未给予父爱的愧疚之泪。整组造像既有佛国的庄严寂静,又有浓浓的人间亲情,因此更容易打动观者之心,让人们无不感动,仿佛身临其境,感觉到两者内心的情绪活动,实为宋代造像的上乘之作。
此洞窟的大面积壁画剥落,现残存于窟顶及各龛内约23平方米。所绘内容有千佛、弟子、飞天等人物形象,有龙、凤、鱼和莲花、忍冬等动植物,以及云水纹、火焰纹等装饰纹样。
以上,可惜,127窟和133窟,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字和图片来了解曾经的历史,目前这两个窟已经关闭了,如果再次开放,我愿意再去一次。
去东崖三佛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小型但是上了锁的石窟,只能通过镜头,才能看到千年前人们的信仰和虔诚。
往前,就是西崖的三大佛像。可惜右侧的佛像已经没了,看着上面的痕迹,很像火烧造成的损坏。
第98窟位于西崖中部,又称“西崖大佛”,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1978年在山体加固工程期间,沿造像边缘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了喷锚加固,立面整体呈竖长方形,通高14米,宽10米,进深1米。
造像正中立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北周、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均做过维缮,原貌已基本无存。现佛像头顶为低平细密的螺纹发髻,正中置肉髻珠,具有较浓郁的宋元佛像发髻特征。面部敷红色重彩,前额宽颐,下颌削瘦。双眉弯曲,上有三重弧线,两眼平视,眼角略下撇,下眼袋突出。高鼻阔口,嘴角下敛。双耳较短,且略外撇,颈部阴刻三道蚕节纹。整体塑作带有较多明清泥塑特征。佛短颈削肩,袒胸鼓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修缮过程中,在大佛胸部发现有幡状钱币璎珞一幅。它由292枚汉、唐、宋等不同时期的钱币用麻绳串联而成,其中以宋钱居多。钱幡长123厘米,宽28厘米。自上而下分别扎束呈等腰三角形、长方形、菱形、圆形、方形和六边形等几何图案,十分精美,较为罕见。
佛内束长裙,衣带打结下垂,外穿双领下垂式袈裟,袈裟一角于腹前左上绕,斜挂于左肩钩钮之上。下摆表面阴刻刚劲流畅的衣纹线,表面施有红、白相间的田相格图案。左臂曲至胸前平伸,手部仅存木质骨架,手印不明。右臂抬至右膝上侧,掌心向下,执袈裟一角。跣足立于升腾的卷云之上,体姿挺拔飘逸。
左侧胁侍菩萨除裙裾尚存外,其余部分已全部剥落无存,石胎外露,大形尚存。可见头、胸部位有细密排列的小形桩眼,而颈、腹、膝等部位有横向排列的大口径方形柱眼,部分桩眼内木桩遗存。从衣裙装束风格分析,其残毁时间不晚于明代;右侧胁侍菩萨保存尚好,具有鲜明的北周至隋代造像特征。菩萨面部侧向主尊立佛,戴三瓣式高花冠,宝缯于耳后垂及肩部。面容方圆饱满,弯眉细长目,双眼微启下视。悬鼻小口,细颈端肩,发辫分三缕搭于双肩。袒胸鼓腹,内着偏衫,下著长裙,帔帛于胸、腹之际做两道弧形下垂,搭肩绕臂后,贴双膝垂至脚面。饰宽边项圈及手镯,帔帛表面缀饰华丽的璎珞。左手微曲于左膝前,执一桃形玉环。右手上举齐肩,掌心向外,托一莲蕾。跣足立于圆莲台上。
看完西崖,可以看着散落在各处的小型石窟然后直接下山,也可以往东走一截路,这样就能看到044窟,主佛的微笑。
麦积山石窟第44窟,西魏(535-556年)开凿,平面方形窟,前部在地震中坍塌,仅余洞窟后壁,现存一佛二菩萨一弟子,44窟为西魏典型代表窟龛之一。窟内塑像虽遭风吹、日晒、雨淋,但大都完好如初,表现了当时的匠师雕塑才能的非凡和制泥技巧的高超。
正壁主佛高1.60米,头上做右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半结跏趺坐。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质感的厚重与线条的飘逸融为一体,既富于变化又舒畅自然,层次分明,且富有装饰趣味。施无畏和与愿印的双手,虽然纤细柔美,但给人无限的慰藉与和顺的力量。花瓣般的衣裾间露出一足,圆润而圣洁,昭示佛之内心的纯净无染。佛面形方圆适中,眉宇间透露出睿智而深沉的灵气。鼻梁高而修直,与额头相连,可以看出此尊主佛像已逐步从“秀骨清相”向隋唐的丰腴过渡。
佛像中最典型最明显的特征是那神秘的微笑。薄唇小口,笑靥微绽,端庄典雅、微微俯视、和蔼可亲。这是一种无念无挂的大自由状态,微闭的眼睛带有一丝含蓄,内敛的神情隐藏着一份自信,面部慈悲而庄严,娴静而宽容、矜持且淡然。
主佛两侧菩萨上身袒露,下着长裙,衣饰线条感流畅,层次感强,左侧菩萨束花冠带项圈,左手提颈瓶右手握飘带。右侧菩萨左手提如意,右手屈肘于腹部。二菩萨塑作技艺精湛,表情变化惟妙惟肖,是一对美丽善良的妇女形象,和正中主佛相互映衬,清新之中,增添了一些雍容华贵之气。而在飘带的残破处,暴露出了内部的铁条。铁条是为了适应飘带独立且自然弯曲而采用的工艺,如此塑造出来的飘带样式更加形象、动态感强烈,显示了当时工匠聪慧、高超的造像手法。内侧弟子同样也是面型方圆,上着通肩袈裟,下着长裙,足穿方头履。形象淳朴,虽暴露在外最多,风雨侵蚀严重,但纹饰依然清晰。
沿着路,慢慢的就走回去了东崖的三佛。而123窟的童男童女,永久关闭了。
回程途中,看到地图有一个迦叶立像,可惜我没看到。
高107厘米,宽29厘米, 厚16厘米。迦叶也是释迦尼的弟子,很受佛的尊重。很多石窟中的迦叶塑像都是苦行僧的模样。此造像额头宽大,长眉深目、鹰鼻、瘦脸、高额骨,嘴大且微微张开,嘴角内敛微微上翘,下颌上翘,但是张口似乎在说什么,颈部几条凸起的棱线,显现出苍老的感觉,通肩袈裟简洁明快而又厚重。双手合十于胸前,神态安详,一副沉稳、虔诚、饱经风霜,持戒外域苦僧人的模样。
后来才知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87窟移入文物库房。我们也只能从图片看一下文物的形象了。
慢慢下来,走回了起点处——东崖三大佛像。
麦积山第13窟俗称“东崖大佛”,位于东崖中部。开凿于隋代,南宋绍兴年间重修。系摩崖浅龛,立面近方形,高17米、宽约18米。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像。
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高15.7米。佛面形圆润饱满,螺纹低平肉髻,顶有肉髻珠。弯眉细长目,双眉间有白毫相,两眼下视,眼角上挑。高鼻阔口,下颌丰满。两耳紧贴后颊,短颈端肩,颈部阴刻三道蚕节纹。坦胸鼓腹,倚坐姿,双脚踩于仰莲台上。内着偏衫,外穿垂领式袈裟,服饰表面堆塑数道流畅舒展的衣纹线。双手已失,从残迹推测原左手抚左膝,右手齐胸,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表情肃穆庄严中带着一丝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
佛双膝以下部分泥皮全部剥落,石胎外露,岩层表面整齐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方形柱眼及部分残存木桩,可知此类大型佛像制作流程为先在崖面雕凿出大形,然后在石胎表面等距凿出大小、深浅不一的桩孔,插入缠有丝麻的木楔。然后再敷泥塑形,精雕细塑,最后加以妆彩。既能减轻塑像的重量,又可以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充分彰显出古代雕塑家们高超娴熟的创作技艺水平。
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高13米。束发高髻,头戴高花冠,宝缯自耳后垂至双肩。面容饱满圆润中透着一丝清秀,弯眉细长目,鼻梁直挺,双唇紧密,下颌丰满。短颈端肩,挺胸敛腹。身穿袒右偏衫,下著贴身长裙。帔帛横膝前一道后,搭肩绕臂,沿身体侧下垂至脚面。胸前缀饰一串联珠状璎珞,现多已残毁无存。左手自然下垂,微曲于膝前,执一净瓶。右手横置于胸前,持一莲叶及莲蕾,跣足立于仰莲台上,神态恬静安逸,身姿婀娜挺拔。佛右侧为大势至菩萨,高13米,装束、神态等大致同左侧菩萨,左手上扬至颌下,掌心托一圆莲。胸前缀饰璎珞。体态挺拔之中略显敦厚,仍有北周造像之遗韵。
这组造像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秦州大地震中部分受损。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秦州甘谷城信徒高振同对大佛进行了重新修缮,并在佛白毫相内敬奉一件定窑白瓷碗留题。1982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东崖大佛面部进行重修时,发现了这件文物。白瓷碗基本完整,高5.4、口径16.4、底径6.4厘米。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胎质细密,色泽温润。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时,在佛右脸颊中出土一件卷轴装晚唐手抄本《金光明经》,长740厘米,高25厘米,正文楷书,行15~17字,字迹工整,保存基本完好,是麦积山现存最早的手本经卷,弥足珍贵。
作为一名非佛教徒,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佛像会有这么多的兴趣,回头一想,有可能是因为从事的是美的行业,而佛像,天生就是一种自然和人结合的美的呈现,所以,我向往。
这些年,争取把中国四大名窟走完,也算了了当年工作的时候学到的四大名窟的愿。
走之前,在小商品区域买了2个纪念品,一路盘着就回程了。
根雕性价比实在太高!回去摆在钢琴上,逼格满满。
麦积山出来,已经是下午时分,此时开车回成都了,但是不能一口气回去成都。途中最大的一个城市是陇南,正好,可以去看看。
从麦积山到陇南,全程虽然都是高速,但是几乎都在隧道里面跑,这里真的感叹中国基建是由多么的伟大。
陇南历史悠久,是秦王朝、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秦第一陵园——秦西垂陵园位于礼县大堡子山; 陇南也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东晋、南北朝时期氐人在陇南境内前后建立了五个地方政权, 作为白马氐族后裔的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此外,陇南还是中国主要中药材和油橄榄产地之一, 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和“中国油橄榄之乡”之称。
到的是陇南市武都区,住的应该算是当地最好的酒店了——陇南麗枫酒店,其他的酒店,当你打开订房网站,真的住都不想住。至少,这还是一个连锁牌子,服务也会规范一些。
酒店隔壁就有一家很多当地人还有路过司机去吃的烧烤店铺——阿丹烧烤。
但是我个人觉得,他们家还是整体偏咸了,口味实在太重,和我的口味不太匹配。但是那个煮牛骨头还是多好吃。
两个人,吃了100多,其实小城市消费有时候比成都还高的。
这一天下来,是这趟旅程最累的一次,不仅爬了山,还开了很久很难开的高速,吃顿好的,是应该是的。
陇南回去成都,就更不用说了,前半段几乎都在隧道接隧道。
而且因为是在黄土坡下成都平原,所以一直都在下坡,关键还特别省油,用着ACC跑,加油的时候是一箱油能跑800多公里,慢慢的,居然变成了一箱油能跑990公里!我的个天,这也太夸张了。
车开到了剑门关服务区吃中午饭,大家一定要去这家自助餐厅,这是我这些年吃过最好吃的一家高速公路自助餐!性价比高,菜多,饮料免费。
感动流涕啊,还是川菜好吃!
服务区出来,云雾刚刚来,有种仙境的感觉。
旅行带来的收获是自己的,只能你自己去体验,别人带来的也只是片面的图片和话语,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不要等着自己风烛残年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居然没有去,这么多新鲜好的事物我没有体验,请看看现在哪怕是无病无痛,或许风华正茂的自己,为什么多出去见识一下?
旅行和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