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我们去晋北一游,玩完大同去朔州,到朔州主要目的是看一看雁门关,这是边塞文化的重地,来以前只是对雁门关的景观看的仔细点。可是到了这里发现这一代的长城、关隘、古堡是一个整体的防御体系,可现在分别在两个县。雁门关现在搞成高大上的景区,整体在代县;新旧广武古城和保存比较好的明长城三个点在山阴县,都是初步开发或根本就没有动作。
那天我们从朔州出来,打算先去广武古城,可是广武古城那儿高速出口封闭了,只能走元朔高速到元营下高速,然后沿G208路到和二广高速交汇的地方。离开国道往西边走个一公里左右,路北边是一个广场,立着汉武帝雕像,那雕像后面就是国保广武汉墓群。再往前走不远路南边就看见旧广武古城了。
城外还有铲车在作业,看来正在修缮中。
这里的城墙是明、清修的,保存的真不错,除了上面的垛口看是新的,大片的墙体都是老城砖,没有被拆去盖房,砌猪圈啥的。
东门城门上有横匾,看不清楚是什么。
还有木质的城门,居然老乡们在城门上贴着春联,有意思。可能他们把这城当成自己家吧。
门洞里的墙上有国保碑,2006年六批国保,可是干吗搞这么高的位置还小,不注意都看不清楚。看网上的帖子,南门那里有正式的碑。
旧广武城的位置在在雁门关外的长城前,即史书上所称的西陉出口。看路边的牌子介绍,城始建于战国时代赵国。按《史记》记载,,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旧广武古城为其中之一。那距今已有2000余年了。可又据《辽史》记载,旧广武城始建于辽、金。现在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城,有点晕。不过感觉这地方地处战略要冲,是扼守雁门关所在的勾注山之咽喉,应该是长城、雁门关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资料:城墙平面呈长方形,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南北长508米,东西长340米,周长1701米,总占地约17万平方米,城墙总高7.35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2座。
城里是旧广武村,不大,一眼能看到西门。
有一点老宅的痕迹,这是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的影壁。
说是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确实没有高的建筑,但不少老乡们都翻盖了红砖新房。
据说广武古城的名字是源于战国末年李左车的封号“广武君”,说是当年这里是李左车的封地,不知真假。但这城始建于辽代。
那是南门,还有瓮城,没时间过去了。
城中心新盖的戏台,得花点钱,要都盖成这样,恐怕这小城也就毁了。
从旧广武古城出来去新广武古城,沿雁门关山沟里的G208路往东,看见路边的明长城的牌子,可以开车上去。5-6分钟到了山上的一个停车场。
旁边就是长城,7-8米高的土墙。路旁有世遗碑,87年这一段——广武段就纳入了长城世遗范围。旁边是去年八批国保碑——北齐、明长城(新广武段)。这不同的名字一般人还真搞不明白。
停车场旁边有圆形的烽燧。
这是停车场,车就只能开到这里。从G208路上来有个150米左右吧。
远远的看见山上有一个类似月亮门的残垣,在网上看见好几次这个标志性的景观。原来在这里,那是景区的最高点,敌楼残存的墙,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月亮门的形状。长城从那里就向南奔白草口去了。
看网上朋友说,2016年10月3日晚,这个“月亮门”塌了。当地政府11月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但已经难以恢复到坍塌前自然风化形成的样子。其实看许多网友的帖子,早就有人提出过警告,可能信息不通吧。
现在这里地方属于山阴县,县域内长城位于雁门关北域,东起马营庄乡苏家场村,西止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猴儿岭顶,全长29467米,残存墙体长11205米,敌台56座。涉及县里马营庄、后所、张家庄3个乡镇。其中张家庄就是广武段的所在地,从新广武村到白草口,全长5964米,又名猴岭长城。这段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所筑。那白草口为唐朝的雁门关即西陉关北塞,新广武为明雁门关即东陉关北塞。
沿路往上走了一段,长城都是土墩土墙,看痕迹外面原来应该有砖,可能都被挖跑了。
看资料,这地方要和新、旧广武古城和广武汉墓群合成一起搞成一个广武风景名胜区,要说三个国保加一个世遗的层面,应该可以了。
时间不够,没有再往上面去,下山,可以看见对面山上长城,随山势蜿蜒起伏而来,好壮观。
从明长城下来,心说新广武古城就应该在附近,看地图上就在路边,怎么没看见?又沿路往回踅摸,北边有一小路,看见了那半颓的城。城墙有6-7米高,都是砌的青砖。
这边是城的北门,门不大,门上面有石头的额匾,但没有字。
门洞是石头铺地,有7-8米长,看来这城墙还是很厚。
穿过门洞,这是城门的里面,够局促的。
里面是村落,比旧广武古城的显得有生气。但感觉就是一个城堡,不像旧广武古城那样是一个城池。据说城里曾有二十四座庙宇,称为“二十四全庙”,但现在了无踪迹,只看见住家的民房。不过想一想要这么多庙,这小小的城堡里就是三步一庙,五步一观了。
新广武古城,也称“广武堡”,周长约2000米。所谓“新”不过是比较西边的那座旧广武古城而言。这里是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由安吉侯陆仲亨主持修建,当时陆仲亨修建的应该包括雁门关、这一代的长城、新广武古城,以及旧广武古城城墙的包砖,直到代县的边靖楼、可能还有代州城墙等等,看来陆仲亨(见我边靖楼的帖子)被贬到代州来平叛,干了不少正事。
这一系列的修建构成了由代州——南口——雁门关(东径关)——新、旧广武古城等雁门关东路的整个防御体系。由于新旧广武古城在整个体系的最北边,所以有“北门锁钥”之称。
沿村里的路往北,看见不远处的北门,北门显得比较正规,上面有砖砌的城楼。
穿到城外,从这面看城门的墙体和城楼都连成一体,但上面的砖都没有里,门洞边还包了水泥。
城外都是村落,但好像北边还有城墙。但没有再往前去。
回到城里,踅摸往着往城门上面爬。
一块倒地的古碑和碑座。
侧面看城楼是个正方形,还都有砖,好高大,总体有小20米。
城楼有5-6米高,上面有匾额,我看了半天没看清楚。后来看别的网友说是“三晋雄关”四个字,想起来这称谓有点大发。
城楼有三个小门都上着锁,看来还在用。
站在这里,往东北看,那边不远有一个新修好的烽火台,后面是沿着东北边恒山山脉下来的长城依稀可见,长城到这里下到最低点,连上新广武古城,然后又爬到南边的山上,那是我刚去过的明长城广武段景区,长城从那里往白草口去了。
新广武古城扼守雁门关山沟的北出口,前面是一马平川的大同盆地。确实是防御的要地、险地。据说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大大小小1500多次战斗,不过有的说有4700多次(不知道怎么数的)。最近的应该是明末大将曹变蛟曾在这一带与清兵血战七天,迫清兵退走。近代,军阀混战的和抗战的时候也有相应的战斗。
回到南门出来,对面还有城墙,好像还有门,过去一看,是老乡在城墙上看的门洞。不知道这城墙和新广武古城是什么关系。
这里适合于自驾游,二广高速在这里有广武出口,G208路穿过这里,。离雁门关景区6公里,我是一天把雁门关和这三个地方都玩下来的。另外还有广武汉墓群,在旧广武古城对面,我只在车里看了一眼,连片片都没拍。这三个景点离得不远,但没车可要走一段,现在这里都不要门票,每个地方玩一个小时左右。
景点里没看见有吃饭的地方,可是新广武古城北门里面好像有农家乐。G208道边上有很简陋的饭馆。
在高速出来那边有快捷酒店。但具体情况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