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包子 红楼观 风陵渡 桃花源 悠闲悠哉渭南游

作者:静水深流 显示图片

时间的脚步在这个特别的庚子鼠年好像比以往迈的更快,转眼间已到了九月中旬。天气慢慢变凉了,早晚有了一定的温差。
       连着几个周末大家都有一些必须参与必办的事,周末游暂停。
        9月13日,周日,一天的时间,不能跑的路程太远,而周边的地方已去的兴趣不浓,几经商议决定去渭南,品尝久负盛名,心仪已久的渭南时辰包子,一饱口福。
       陕西省渭南市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西邻西安连西北,东出中原通沿海,是关中东部的交通枢纽,也是西部地区率先开通两条高铁线的地级市。陇海铁路、西南铁路、郑西高速铁路、大西高速铁路、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纵贯东西,108国道和107省道、关中环线纵贯南北。距省会西安42公里,距咸阳国际航空港45分钟车程,是关中东部的交通“陆港”。

一大早,七点半就吆喝着出发了。驱车连霍高速,较往日路上车辆不算多,渭南西下高速,不到九点钟已落座渭南饮食一条街一家叫“老朱时辰包子”的店堂,或喝着稀饭,或吃着豆腐脑,开始品尝时辰包子的美味了。


蒸出青白香满渭水乾坤,包尽荤素容纳世间美味。这是“老朱时辰包子”店门口的很有气势和内涵的一副对联。


店内座无虚席,买包子的客人排起了长队。老朱时辰包子有肉馅、素馅(豆腐粉条韭菜)。一般在吃法上配上小咸菜,先咬一小口,肉馅灌入醋水、素馅灌入油泼辣子。那味道才叫特色。


“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外皮呈金黄。香飘招徕行人步,油而不腻味道长”。这是旧时对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的一首赞美诗。


时辰包子的六条制作口诀是:“碱酵合适皮色正,板油切碎油不腻,葱去马耳味不苦,调料配足味浓香,馅不外露要包严,皮薄匀称外观美。”
        渭南时辰包子讲究的是:“站”的直,包子出笼后不变形;“准”个时,想吃上包子得赶上时辰;“热”个吃,刚出笼的包子味道最美!


渭南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据说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能手叫张坤,他家的包子味道特别好,每天争尝名品的食客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过时辰,就买不到包子了。因此人们就给这种包子加上“时辰”两个字,尔后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品尝了美味时辰包子,九点半不到。下面去往哪儿呢?大荔县摘冬枣?参观天下第一粮仓“丰图义仓”?查看路程,临时动议,奔赴陕西东大门,千年雄关——潼关,领略黄河古渡口——风陵渡的风采,尝尝黄河鲤鱼的美味!


这是游览女娲山“红楼观”时,观赏古城潼关老照片展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古潼关的雄姿只能在这些老照片中感受了。


潼关,也叫潼谷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十大名关”的说法。分别是“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雁门关、紫荆关、剑门关、娘子关、武胜关。


潼关位置及周边地形图


关中四塞之地,四关位置示意图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各时代潼关位置变化图。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潼关北依黄河,南靠秦岭,东有黄巷坂之险阻,西有禁沟之天堑,自然也就成了天下雄关,关中门户。


一般认为,潼关城三易其址。汉代在南边的塬上,隋代到禁沟口,唐武则天时期,将城址挪到了黄河边,从此直至明清、民国,关城位置一直没变。
        上世纪60年代,因为过高地估计了三门峡水库的蓄水水位,潼关县城不得不另外选址搬迁,据估计,故城所在地太靠近黄河,于是被划进了淹没区。人去城空,城内许多建筑被拆毁,其建筑材料被人们用作建造新的家园。故城遗址遭到严重毁坏,仅留其残存城垣,但是仍可窥其基本轮廓。待到“文革”以后,潼关故城城墙的主要遗存便所剩不多了。再经历由于环境恶化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等自然侵蚀,潼关千年关城如今只剩黄土残垣。而给我的感觉就是黄土残垣也人为损坏严重。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
        千古兴亡多少事?浪淘尽!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文人张养浩曾经在路过潼关的时候,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这是新修的“北水关”。北水关南边就是连霍高速公路西潼段。


借用清代诗人易顺鼎的一首诗,以表对古潼关的感念和游览之后的心境。
天府神皋据上游,
此中依旧是皇州。
翠华西幸周王骏,
紫气东来李叟牛。
关百二重秦代月,
宫三十六汉时秋。
河声岳色浑无奈,
不为愁人一解愁。

红楼观坐落在陕西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南街村。车行路间,老远就望见雄伟的红楼观,“红楼观”三个遒劲浑厚的大字,镌刻在高大的山体上,耸立在女娲山顶上,特别醒目。


红楼观,任法融会长题写的“红楼观”牌匾。


进入观内,内侧两边据观里管理人员介绍,这两棵树龄已有百年的石榴树,吸收着观里的香火气息,果实累累,果实硕大,颜色鲜艳。


进入观内,顺着左手,一副十孝图与老子骑青牛入关图,活灵活现。
      依次参观了大雄宝殿、三圣殿、药师殿、火神殿。大王殿,财神殿和碑亭、角楼等。古朴典雅的殿堂内,精雕细刻的铜、玉、木佛像,金碧辉煌。
      拾级而上,阶梯边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望娘台极目远眺、跃龙门信心满满、魁星楼壮心不已!


财神殿前的情侣柏。


财神殿前的鸳鸯柏。



紫气东来,道义满天下。


百福图,百寿图。



红楼观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黄河南岸秦东镇东边的女娲山上。2000年,投资兴建。红楼覌面对巍巍的中条山,冬日登临,可欣赏古潼八景之一的“中条雪岸”。
       红楼观经过近十多年的精心打造,现已初具规模,更是饱含灵性,地美人杰。古香古色的恢弘建筑,鳞次栉比,庭院内外的松柏花草,郁郁葱葱,门口一对硕大的雄狮,怒目圆睁,开天辟地的女娲造像,神态庒重……


老子塑像



渭水入黄河之景象。












雄关红楼神山舞翰墨
天险程冠星斗秀文章


三水交融红楼观
四山环绕魁星楼


“三水合汇独一处,四峰相连无二川”。女娲山北邻山西省,东连河南省,女娲和黄河,相聚于此。女娲山上的红楼观更是饱含灵性,地美人杰。
       登上女娲山,极目远眺,潼关东西南北皆美景,北望黄河尽收眼底,南眺阡陌纵横,沟壑迷离……,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历史悠久的古迹名胜,构成了一道风格独具的人文遗迹、自然山水。
       登上女娲山,站立红楼观前,隐约可见,中条山和黄河十八湾的最后一弯。
      这正是:“登临女娲山,伫立红楼观,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滩”。



游览红楼观意犹未尽,黄河岸风景这边独好!从女娲山上的红楼观下来,来到黄河岸边,逛逛特色的潼关酱菜商店,“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巨石前照相留影。
       稍事休息,驱车风陵渡古渡口遗址。


中条山抗战纪念碑。



酱菜商店。





风陵渡黄河大桥,桥北是山西,桥南是陕西。桥上雕刻八个大字“三秦锁钥,四镇咽喉”。




前行山西芮城,过了风陵渡大桥,左拐下桥,沿着黄河北岸大约不到10公里就到达芮城凤凰嘴,风陵渡古渡口遗址。岸边停有一艘“风陵号”鱼船,经营黄河岸边农家乐,主打黄河鲤鱼一鱼三吃“烧、煎、炖”。
        游客不多,船家倒是热情。问了价格,鲤鱼一斤30元,一鱼三吃需要六斤以上的鱼,今天没有。四斤多的鱼只能一鱼两吃“烧鱼块、炖鱼汤”。
        点了船家推荐的几个菜品,我们沿着黄河岸边走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河面宽阔,一望无际,水流湍急,涛涛黄河之黄水黄浪奔涌东流,势不可挡,远眺巍峨的西岳华山云遮雾绕,岸南边潼关古城和那山上摇曳转动的风力发电转子,慨叹大自然的奇幻独特!
        看来船家是个有心人,船舷一侧挂满了关于风陵渡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气势雄伟,引经据典,用词精炼,对仗工巧,高度概括了风陵渡和潼关的险要地势,把景物写活了,真是关雄地险,妙语天成。读来有雷霆万钧之势,振奋人心!


风陵渡处于黄河 东转的拐角,是山西、 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出晋入秦,出秦入晋。
       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中“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将风陵渡的特殊位置展现无余。


黄河经河口而阻于吕梁,出秦晋之峡谷 .自壶口而下,出龙门向南,至潼关而阻于华山 东流成渡,曾为秦魏沙场汉唐要塞,一渡入秦晋 再渡主中原。当之无愧的的鸡鸣秦晋响中原


风陵渡,金庸的武侠小说,再也不见杨过与郭襄。









坐在船上,欣赏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美景,聊着天,说着开心的见闻,分享着努力之后得到收获的喜悦,讨论着国庆中秋长假出行的目的地。菜品陆续上桌,黄河鲤鱼一鱼两吃,烧鱼块鲜嫩多汁、鱼肉筋道细糯,纯红薯凉粉色味俱佳、滩涂野菜绿色健康、茄子干、呛拌野莲菜味道鲜美、野洋姜些许辣味真是喜欢,每道菜自然天成,大家啧啧称赞。






船上一只黄狗,全神贯注注意着食客随时丢给它吃食。


远处正在建设的黄河铁路大桥。



远观风陵渡公路黄河大桥。


出关又入关,风陵渡品味黄河鲤鱼之美味,感受山西的人文风情,本想前往永济,登登鹳雀楼,领略王之涣唐诗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景致,考虑到来回100多公里的路程,那就返程,顺道看看前期已摩托单骑打探过的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坐落于紫杨仰韶文化遗址以及三张镇紫杨村的零河河谷,面积广阔,风景秀丽,绿水青山,景致释然,古楼林立,寺庙俨然,古街纵横,亭台欲与,楼阁精湛,雕塑精美,是人间难得的世外桃源。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境,但是偏偏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也许当年,陶渊明就是这样的感怀,他的心中,有一个盛景,那就是人间难得的世界。


古代有三位圣人出生在渭南、因此有三圣故里之美称。三圣:三圣是指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渭南还有三贤,三贤是指宋代名相寇准,唐代大将张仁愿,唐代诗人白居易。


进入园区,杜康、寇准等渭南名人墙引导着一路前行,停好车辆,漫步桃花源区,古建筑巧夺天工,虽然季节交替,但你能感受到桃花、樱花、月季、荷塘在春天里姹紫嫣红的气息扑面而来,更是韵语悠然,异彩纷呈,山水之间,尽是景色,古驿站、古戏楼、民俗四合院、窑洞、古镇古街道、古街广场、民俗商业街、坐落有致,来到这里,恍如隔世,一头扎进了世外桃源,震撼许久。


弘农门
八省通衢筑新路尽显华夏文明
三秦要道建古城深藏汉唐风韵

















十三花
九品味鲜谁家好
十三花美桃园佳


只要有心,总会遇到有趣的人和事。
       说来有趣,走到售卖“十三花”的院子,听到楼台上有人跳舞歌唱,“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别看我身上穿的烂,腰里別着八百万”。上得楼台,原来是这三位游客雅兴正浓,载歌载舞,特意为她们拍摄了一段视频,将会在笔记中展显。


黄金万两!


招财进宝!


关中院子
要饱还是家常饭
地道最数小吃味


小吃街走走,可能是疫情的影响吧,游人不多,开张的小吃店也不多,感觉人气不旺。但桃花源打造的“关中院子”“渭南十三花”那都是每位吃货的最爱。品尝关中东府美食,必须遇见渭南。
       渭南作为陕菜之都,其独特的美食能征服不同的味蕾,渭南凉粉、老王包子、小桥醪糟、红薯窝窝、南七饸饹、搅团等特色美食,桃花源里都会让你遇见最真实的关中东府美食。




桃花源以关中建筑风格为依据,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采用中国园林建筑最原始的纯木建造、榫卯结构,大型四合院有15座,古建房屋设计2600余间,各种亭台牌楼景观70余座,独具陕西特色的各式宏伟壮观的虎头墙150多个,堪称关中特色建筑博物馆。


卧冰求鱼。






陕商会馆。








民俗四合院。



桃花源
钟灵毓秀二华富渭水
福地洞天三城合大关








登上一段66级台阶、一段99级台阶,可以到达大华严寺。




也许在今天纷繁复杂的世界,物欲横流的现实,像渭南桃花源这样的地方,是许许多多的人们所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会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那一种本色,会感受到古建筑的那一种静谧,因为,这里少了吵嚷与喧嚣,多了静谧与古韵,也正如这样,它才与众不同。
       第一次来,我就喜欢上了这里。不是因为它多么的美丽和优雅,也不是它就是我心里想象的世外桃源,也不能说它就多么完善,只是心里那种难以言明的,地道的,关中秦人的那种感觉,心仪桃花源。
       也许,假以时日,这个隐秘在渭河平原之间的人间圣地,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也会被更多的人所喜欢与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