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突然获得了短期休假的机会,按照自己有机会绝不放过的习惯,立即查询天气预报,选择重点目标,查看交通情况,翻出平时收集的景点资料,很快确定了目标城市--运城,之后围绕这个主要目标查找相关景点、内部交通,具体行程等,幸好不是出行旺季,买车票很容易。之所以选择运城 ,除了那里的人文景点众多,有很多国保级文物比如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之外,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讨厌雨天出行,而那一带天气晴朗,加上西成高铁通车后,成都到运城 五个多小时车程,比较方便。
本来计划是直接高铁到永济 ,然后开始后续的行程,查看12306和地图后,发现到华山北站班次更多,时间更短,还可以花半天时间去看看西岳庙、潼关黄河以及风陵渡,又不会影响后续的行程,遂确定了最终的出行计划。 运城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为了避免审美疲劳,在蚂网搜了这一带的自然风景,最后确定了永济的五老峰。
相关游记链接:运城行记之一--从西岳庙到风陵渡 @https://www.mafengwo.cn/i/18623518.html
运城行记之二--大河之东古蒲州
运城行记之三--中条也有五老峰
D1:成都--华山北,西岳庙--潼关--风陵渡,住宿风陵渡。
成都到华山北的高铁班次不少,西岳庙离高铁站一公里左右,步行即可前往,华阴汽车站离岳庙不远,华阴--潼关、潼关--风陵渡之间的乡镇班车车次都比较频繁,大约半小时左右一班车吧。潼关自己只去了黄河景区,游玩后在路边搭车前往风陵渡。
D2:风陵渡--永济,游览普救寺、鹳雀楼、蒲津渡遗址和万固寺,住永济。
风陵渡和永济之间有那种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其实是最合适的交通工具,可惜时间不适合,其他公共交通的网上信息很混乱,实际的班车班次很少,但拼车很方便,有些出租车司机专门跑这条线,自己也是拼车前往的。去永济实在不便的话,也可以先去芮城,风陵渡属芮城管辖,二者之间有公交,比去永济方便。
永济市有公交到普救寺,去其他景点只能坐当地人的交通车。普救寺、蒲津渡遗址、鹳雀楼、黄河东岸在一条线上,普救寺周围很繁华,吃住很方便,想看黄河日落,或者住在普救寺附近,掐着时间搭当地人的车去河边。或者看完日落后打车回永济。因为永济到普救寺的公交最晚一班是下午六点半,看完日落后已经没车了。永济到普救寺的公交有个“万固寺站”,但站点离万固寺还有两公里左右的乡道,二者之间没有公共交通,自己是花了50元从普救寺搭当地人的交通车来回的。
D3:永济--五老峰--解州关帝庙--运城,住运城。
五老峰是中条山的景点,自己是看了蚂蜂窝网友@赵昱焱的攻略后才确定了去五老峰,在此对他表示感谢。五老峰在永济去运城的路上,走省道(长途车是“南线”)而不是高速(长途车是“北线”),到五老峰路口下,路口到景区距离较远,景区安排了免费车接送,不过这个车子的时间不确定,去之前最好打电话问问(最新消息是这个免费车取消了,路口有专门趴活的私车)。景区内可以坐索道直达主景区,也可以徒步走上去,当时携程有优惠票,门票+来回索道票+景交车总共99元,所以自己上下都坐的索道。解州关帝庙也在省道旁,运城有公交到达,永济到运城的南线班车经过景区门口。
D4:运城--芮城--运城,住运城,游览广仁王庙-永乐宫-寿圣寺塔-城隍庙。
运城客运中心站在市中心,不过车子经过火车站时,都要在关公大酒店前面路边停一下拉客,住在火车站附近的朋友可以就近到那里候车(仅限于平时,节假日为了能顺利上车还是到车站方便)。
运城到芮城,有穿过中条山的高速,交通算方便,芮城很小,自己出了车站后就打车去了城外最远的广仁王庙,然后一路步行往城区走,边走边看。四个景点之间步行都差不多半小时左右,永乐宫离县城很近,寿圣寺塔和城隍庙都在城区,离汽车站不远。自己上午八点左右乘车出发,下午五点左右从芮城返回运城。芮城自己以前只知道永乐宫,看了蜂友@偶爱嘉年华的游记后,才了解了其他几个景点,在此对他表示感谢。
D5:这天的行程比较随意,原来计划的是去解州关帝庙,但在五老峰碰到一位自驾的旅友,他也要去运城参观关帝庙,搭了他的车节省了时间,当天下午就去了顺路的关帝庙,所以最后一天就去了备胎的池神庙和盐湖,但盐湖没啥可看的,幸好盐湖附近有直达运城博物馆的公交,就临时起意去了博物馆。下午公交到运城北站乘坐高铁回家。PS:选择运城北站而不是永济北站乘车回蓉,除了运城高铁班次多之外,还因为运城北站的公共交通比永济北站方便。
运城国保级别的人文景点众多,自己只去了名气最大、交通最方便的几个,包括永济的普救寺塔、蒲津渡遗址、万固寺、蒲州故城遗址(路过车观);芮城永乐宫(古魏城遗址在景区内)、广仁王庙、城隍庙、寿圣寺塔;运城的解州关帝庙、池神庙;这些景点离城区都比较近,公交或打车方便,不需要辗转换车;鹳雀楼纯粹是因为王之涣那首诗了;陕西华阴的西岳庙是顺路+国保,潼关黄河景区和风陵渡则属于顺路+情怀吧,这两个地方刚好位于黄河大拐弯两岸,历史上曾经是风云际会之地,既然路过当然不会错过。因为都是人文景观,为了避免审美疲劳,增加了自然景观作为调剂,在永济下属的神潭大峡谷、雪花山景区和五老峰里最后选择了五老峰,无他,看图片,觉得那里最美。
比较之下,感觉永济的几个景点性价比最低,尤其是普救寺和鹳雀楼(刚好是名气最大的两个),五老峰自己运气好,买到了携程的特价套票99元,否则全价门票80+上行索道90+下行索道70+交通车20(现在好像价格有一定下调),性价比也不高。西岳庙门票30(如果去华山,票价就包含在华山门票里),芮城的几个景点,自己去的时候广仁王庙收了15元(据说现在免费),永乐宫60(好像也降价了),其他两个景点不要门票,真是收获最大的一天。解州关帝庙是关帝祖庙,自己的感觉就是华丽丽,比孔庙的装饰华美多了;池神庙去的时候刚刚整修完毕不久,所有的建筑都整的新崭崭,我这个外行根本看不出哪些是新建,哪些是维修过的,工人正在清扫,乱糟糟的,里面展览内容还没完全整理好,好处是游客极少也没人收门票。盐湖很大,里面有个收费景区七彩盐池,自己没去,其他地方不要门票,不喜欢的大概会认为光秃秃的湖面很无聊,自己觉得在这里远眺中条山很养眼
。运城博物馆还不错,可惜自己时间有限,只能挑着看了一些专栏。里面介绍了运城和盐池的来源、当地的历史名人,还有运城下辖各县市的文保建筑的模型和简介,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永乐宫等几处壁画的复制品,比起现场,这些临摹的壁画色彩鲜艳,光线良好,随意拍照,很适合自己这种看热闹的外行
。
西岳庙离华山北站不远,出站后沿着正面的大路一直向前走约1公里左右,左手边是条仿古街,街口有个露天停车场,里面停了很多到周边县市的小中巴,这里是老的华阴汽车站,高铁站旁漂亮的新车站已经建好但还没使用,估计以后要全部移过去,去潼关的车就在这里乘坐。沿着仿古街一直向前走就到了西岳庙了。
西岳庙是供奉西岳大帝华山神的庙宇,始建于汉武帝时代,至北魏迁到现址,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目前的格局是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时奠定的,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场所。
华山北站门口的华阴老腔群雕。华阴老腔是华阴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群雕应该是近几年添建的,13年秋去华山,来回都在此站乘车,对这个雕塑毫无印象。
西岳庙很大,坐北朝南,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有城墙连接万寿阁和五凤楼。各个楼宇之间是宽阔的花园区,里面散布着历代碑刻。网上介绍占地面积124000平方米,比岱庙还大,但建筑的豪华与规模不如岱庙。
大门即灏灵门,额题“敕修西岳庙”,受前面影壁位置所限,无法拍到全貌。
西岳庙的棂星门很特别,是一座七开间的大门楼建筑。棂星门见过不少,基本就是个牌坊样式,这种宫廷门楼式的豪华版自己第一次见到,可见历代皇帝对西岳神的尊重程度。
斗拱密布的棂星门。
西岳庙里的几座石牌坊都是明代遗物,建筑精美,雕刻繁复,下图就是其中的天威咫尺石牌楼。
站在最高处万寿阁的平台上俯瞰整个建筑群。
万寿阁有城墙与五凤楼相连,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的角楼,形似北京故宫,因此西岳庙素有“小故宫”的称誉。城墙背后就是郑西高铁,时不时可以看到白色的高铁车辆呼啸而过。
华阴去潼关的车不少,走省道(或者县道?反正不是连霍高速)去往潼关县城。如果想去黄河景区或者风陵渡,提前告诉司机师傅,他会在秦东镇转向潼关县城的路口把你放下,沿着大路往前走十几分钟,就看到去黄河景区的岔道。现在很多团队去华山,都要到这里兜一圈,所以不用愁找不到地方。
自己去的时候,黄河沿线都大旱,导致黄河水量明显减少,加上阴天,看到的黄河毫无气势。朋友今年9月跟团到了这里,黄河浩浩汤汤,大家风范十足,她们坐船游河,还看到了美美的落日。
潼关是扼守关中平原的咽喉之地,自古为军事要地,此处一丢, 西安无险可守,整个关中地区就会很快落在敌军手里(安史之乱就是例子),抗战时期,中条山战役惨败后,靠了这一带的天险,加上军民一心,合力死守潼关,才挡住了日军西进的脚步,保住了关中,间接保护了大西南和大西北 。
潼关黄河景区也是当年潼关保卫战的重要战场,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主力是陕西人为主的西北军,所以在这里立了纪念碑。
横跨黄河的是南同蒲线的铁路桥,太西高铁通车后,这条线上跑的客运列车就很少了(朋友跟团的导游言之凿凿,说这条铁路线是陇海铁路,总有人说游客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但某些导游的水平真不咋地,与其听他们胡咧咧,还不如睡觉呢
)。远处隐约可见的是潼关通往风陵渡的公路桥。
自己游览完潼关黄河后,在路边上了潼关--风陵渡的乡镇班车。由于靠近潼关的华山北站比同属运城 的永济北站通车早,距离近,风陵渡人坐高铁都是到华山北站,虽然分属两省又有黄河相隔,公共交通却很频繁。
风陵渡是个古老的渡口,刚好处于黄河向东大拐弯和中条山交汇处,对面就是潼关,是秦晋豫三省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险要,千百年来,无数战争在这一带发生,也不知有多少人通过这里走入秦晋,进入中原。而让这个名字为大众所知的,却是金庸先生《神雕侠侣》里那段精彩的文章。
南同蒲线通车后,靠近渡口的风陵渡站成了跨过黄河的重要节点,围绕火车站形成了繁华的小镇。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风陵渡黄河大桥的开通和桥东风陵渡经济开发区的设立,这里的主要人口和经济生活都转移到了桥东的开发区,失去功能的渡口废弃,太西高铁开通后,经过风陵渡站的客运列车明显减少,火车站周围的街道进一步衰败,自己去的时候,很多临街铺面关门闭户,倒和那些破产搬迁后的工厂原址类似。
原来的渡口已经废弃,痕迹都看不到了,壮观的风陵渡黄河铁路大桥连接秦晋,对面就是潼关 。
风陵渡一带没啥可看的,自己到这里纯粹为了地标打卡。
风陵渡到永济的班车很少,自己和几个当地人拼车到了永济站附近,办理住宿后坐公交前往普救寺。普救寺、蒲州古城遗址、蒲津渡遗址、鹳雀楼等景点在一条线上,普救寺离市区最近,公交终点站就在这里,附近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镇,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均有。寺旁是一条漂亮的旅游大道,一直到黄河边,路况非常好,其他景点分散在途中道路两边,距离较远,走路不现实,除非自驾,否则只能坐当地人的交通车前往。
沿途的这几个景点,普救寺名气最大,离市区最近,游客也最多,其实里面只有个莺莺塔是古迹,其他都是新建,性价比不高;之后是蒲津渡遗址,里面有考古挖掘出来的唐代铁人和铁牛,是这条线上最值得观赏的宝贝;再之后是鹳雀楼,称得上自己此次行程的“坑王”,整个景区就是“大而无当”的典型,除了浪费土地之外没啥特点。因为黄河在此处摆动幅度巨大(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指这一段),目前的鹳雀楼离黄河岸边远着呢(就算在唐代,目前的位置也不一定是原位,因为不远处的蒲津渡遗址比它离河边还远点,而观景楼台一般不会比渡口更靠近河边吧?),登楼到最高处也只能远远看到一线河水,加上巨大的光秃秃的不知所谓的广场,夏天来能把人晒中暑。这条旅游大道的路上,有一截被围起来的土墩,标注着“蒲州古城城墙遗址”,交通车经过时看了两眼;另外还有个万固寺,里面有个漂亮的塔和很有特色的无梁殿。万固寺门票20元,刨开交通因素,感觉比普救寺值,可惜自己去的时候正在关门维修,只在外面隔着墙远远的看了看塔。
蒲津渡遗址、普救寺塔、万固寺是全国文保单位。
黄河的一条小支流涑水河流经永济城边,自己在这里看到了漂亮的落日,弥补了未能在鹳雀楼附近看黄河落日的遗憾,同时在这里才发现了中条山,此后,这座中华名山一直伴随着自己的行程。
普救寺的名气,应该是拜《西厢记》及其衍生的传说戏曲等所赐,元稹写《莺莺传》的时候估计没想到吧。现在的普救寺是新修的,里面的明塔是古迹,全国文保单位,这个塔民间俗称“莺莺塔”,据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可我在那里试了试,却没感受到“回音”的效果
。寺内依照《西厢记》的描述,重建了西厢、后花园等建筑,当时门票60元(19年国庆前后全国景区门票被命令降价,现在应该便宜点了吧),太贵。
寺前广场弄的这个玩意儿,实在有点俗气。
根据塔上的标志,这个塔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王叔晖女生画的连环画《西厢记》非常精美,寺内复制了一部分(自己记错了,记成了戴敦邦先生,多谢蜂友@偶爱嘉年华兄指出,戴先生也画过《西厢记》,但不是这种风格)。
普救寺一侧的路边,有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交通车运行,30元一人,从普救寺到黄河边,途径蒲津渡遗址和鹳雀楼,只要付款后,拿着他们发的票据就可以上随便哪辆车。在黄河边的路口看到了公交车的标志牌,看来政府本来打算把公交车终点站放在河边的,结果却只到普救寺,不禁怀疑这是当地村民和管理方角力的结果,因为一旦公交车开到河边,那些交通车将失去作用,也就意味着村民会失去一大笔收入。对于官方来说,与其让当地人怨恨,还不如让游客多花点钱,这个账太好算了,毕竟中国人那么多,会前赴后继来送钱的。
鹳雀楼当时门票60,非常坑。按照景区的宣传,鹳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和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而且是唯一一座黄河边的名楼。在我看来,鹳雀楼有几点是那三座名楼不能比的:第一,景区占地面积最大(楼本身是否最高大我可无法比较),最单调;第二,靠一首五绝二十个字出名,也是那三位不能比的,随便拉一位小学生出来都背得出《登鹳雀楼》,拉一位初中生出来,大概背得出《岳阳楼记》和《送孟浩然之广陵》,可就算刚参加完高考的,背得出《滕王阁序》的有几个(国人除了专业人员和古诗词爱好者外,背诵古诗文能力的高峰应该是高考生,这点没人反驳吧)?第三,离市区最远,离水边最远,交通最不方便。江南三大名楼都在市区,公交可到,滨江临湖,鹳雀楼离黄河远着呢。
站在楼上极目远眺,那个中式门楼是鹳雀楼景区的大门。
天地间浑黄一线就是黄河。19年秋天黄河沿岸都晴旱,水量很少,如果是今年去,估计感受会不同吧。
王之涣在当时应该很有名,“旗亭画壁”的故事可做佐证,可惜流传下来的太少了,只有六首绝句,但其中两首是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这名篇比例,就算李白杜甫也比不上。除了那两首,自己喜欢的还有他的《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背后看鹳雀楼。
蒲津渡遗址离鹳雀楼不远,虽然门票依然偏贵,但在这一串三个景点里算最值得一看的了,景区是在出土文物的原址修建的,主要看点就是一个高台,台下内部中空,里面是出土区,台上是出土的铁人、铁牛、铁山、铁柱。蒲津渡自古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唐代龙兴于太原,定都于长安,处于二者之间的河东地区非常重要,蒲津渡是最便捷方便的渡口,当时在这里建了浮桥方便两岸交流,这些铁人和铁牛是固定牵引浮桥用的。金元之际,蒲津渡浮桥和鹳雀楼都毁于战火,此后黄河河道变迁,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再建立新的浮桥,这些做锚桩用的铁家伙被弃置湮没在河滩泥沙里,直到1989年被挖掘出土(对这些铁家伙来说,被埋没真是件好事,否则绝对会成了大炼钢铁的土高炉里的一堆废铁)
高台下面的出土区 ,与高台上面的文物相通。
出土的铁人和铁牛。这一带的隔离桩都是这种小牛模型,很可爱。
看到这些铁柱子,居然想到了“唐标铁柱”,虽然毫不相干。
万固寺虽然也属于蒲州镇,但离普救寺还有段距离,一般人也不会去,普救寺附近的村民交通车可以到这里,定价来回50。省钱的前往方式是乘坐永济到普救寺的公交,在“万固寺站”下车,之后步行前往,距离大概是两公里左右。万固寺位于中条山麓,号称“中条第一禅林”,始建于北魏年间,复建于隋代,始改名“万固寺”,现在留存下来的建筑是明代万历年间,由建筑家僧人妙峰禅师主持修建(这位禅师喜欢建无梁殿,太原永祚寺里的无梁殿也是他的大作)。寺内现在仅存药师洞、多宝佛塔、无量殿,其余皆成遗址,可惜自己去的时候,景区门口贴了个小纸条,说闭门维修,啥时候修好没说,看纸条留的时间,正是自己去的一周之前,难怪交通车司机都不知道。所以只在门外远远看了看多宝佛塔。民间传说,这个塔和普救寺塔是姐妹塔,当时师徒二人接手了修两个塔的工程,徒弟争强好胜,他修建的这个多宝佛塔华丽精美,普救寺塔是师傅修的,外形朴素简洁,但有回音功能,所以最后还是师傅赢了。但在我这个外行看来,还是这座徒弟塔好看。
寺前的牌楼,很漂亮。
和前面的普救寺塔相比,徒弟塔精巧多了。
涑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不大,流经永济城边,去永济汽车站要跨河而过。河边整修的很漂亮,去汽车站打听如何去五老峰后,回程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在河边下车看落日。无意中发现一脉远山横卧在城南,略一思考即恍然,那就是中条山呀!
发挥一下想象力,也可以说这山脉像睡美人了吧?(左边是头,凹陷处是脖子,后面是身子)
月牙儿挂在空中。这次出行,天气一直很好,差点晒脱了皮。
五老峰属于中条山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位于永济到运城的省道边。可惜名气不大,游客稀少,门票加索道票很贵。从永济到五老峰,买票时说明去五老峰,乘坐走南线到运城也就是省道的车,别坐成北线的车,那是走高速的,离五老峰远了去了。
五老峰在省道旁有个牌坊,其实离景区还很远,路线长又没啥可看的,走进去不现实。自己去的时候,景区安排了免费摆渡车接送游客,据说现在已经没有了,目前的交通情况请参考蜂友@橄榄树的新鲜出炉的运城攻略。《运城攻略:芮城永乐宫、广仁王庙、永济五老峰、解州、常平关帝庙、池神庙、盐湖日落、博物馆、舜帝陵等》,运城旅游攻略 - 马蜂窝 @http://www.mafengwo.cn/i/20806873.html。
自己运气还行,到达路口不久,景区车就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把我和另外两位游客拉到了游客中心。因为买了携程的特价票(门票+双程索道+景交99元),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索道上山。在山上碰到一位自驾的老人家,下山就搭他的车去了解州关帝庙,所以如何等车到运城的情况自己就不了解了。
五老峰的景色,大概可以给个4分吧,比今年去的施秉云台山好一点,更壮观。游客之少倒是差不多。自己是上午去的,主峰玉柱峰逆光明显,想拍美照还是要下午才行。
就算坐索道上山,想去风景绝美的主景点,还是要走一段不短的陡峭上山路,害怕爬山的朋友慎行。但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真要来了,那就鼓足力气往上走吧,美丽的风景会回报你的辛苦。
索道上站出来后看到的景色。
三清观大概是新建的道观。
上午在三清观内看玉柱峰,逆光明显。
上玉柱峰的山路。不算长,却很险。自己上的时候,一位本来在路口玩手机的工作人员一直跟着,直到我到了吊桥处他才下去,也许保护游客安全只是他的工作,但对自己来说,却是很大的心理安慰,非常感谢他。吊桥连接观景台和玉柱峰,不想或者不敢走这条险路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吊桥来回玉柱峰顶。
玉柱峰看观景台。
嶙峋的山石。
观景台看玉柱峰,顶上黄色屋顶的房子是玉皇观。
下山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多,光线好一点。
运城市区自己去了解州关帝庙、池神庙、盐池和运城博物馆。常平关帝家庙因为交通不便、舜帝陵全是新的没意思所以没去。橄榄树兄游记里提到的两个国保塔,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解州关帝庙和池神庙是国保。
解州(haizhou)关帝庙是全国关帝庙的祖庙,很华丽宏伟。标出读音是因为当地人都说“haizhou”,如果打听地方说“jiezhou”,别人不知道你说的是哪里。在省道边上,永济到运城的南线长途车从景区前通过,运城有11路公交车到这里。
藻井很精美复杂。参观中式建筑要“抬头看”。
和曲阜孔庙一样,关帝庙主殿也是龙柱。
这个藻井是镂空多层。
运城盐池曾经很长时间是中原地区食盐的最大产地,食盐关乎国计民生,所以才在这里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池神庙。
自己去的时候,池神庙好像才维修完毕不久,建筑修葺的很新,里面关于盐业的展览还在布置,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没人守门也没看到售票人员,所以稀里糊涂的省了三十元。
池神像。
海光楼好像是新建的,正对着盐湖。
现在盐湖产的盐主要是工业用。
一座大桥跨越盐湖连接南北。一侧建了观景台,上面立着“盐池”的牌子,望过去就是这半干涸的池水。
一侧写着“七彩盐湖”的标志,里面有个景点,和池神庙卖联票55元,据说是彩色的盐池。自己已经看过池神庙了,当然舍不得再花钱,就在外面溜达了一阵。
向南远眺中条山。
北侧是运城市区。这里的湖水有点淡淡的红色。据说盐湖呈现不同的色彩,是因为里面盐水的成分/杂质不同。天旱,不像湖,倒像沼泽。
盐湖游玩后,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空余时间,观景台附近有公交直达运城博物馆,那就博物馆走一趟呗,运城这种地方,博物馆的藏品不会差。这个博物馆像新修的,很气派,里面展览很多,自己时间有限,只能有选择的看了几个专馆。
介绍运城的由来,运城盐业的情况。
介绍了运城地区的名人。唐代的河东地区就是现在的运城,很有几个世家大族,比如裴氏、薛氏、柳氏等。
还有运城国保级古建的图片和模型,永乐宫等处著名壁画的复制品。
运城博物馆门口有公交直达运城站和运城北站。
运城北站和运城站的站前广场都有关公塑像,北站前的更高大。没去过运城机场,不知机场有没有。
芮城自己以前只知道永乐宫,看了蜂友@偶爱嘉年华的游记后,才知道还有好几个国保级文物,所以安排了一天时间游览。几个景点之间距离不远,除了从汽车站打车到最远的广仁王庙之外,其他景点之间都是步行。
广仁王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第一座唐构。一座很小的乡间小庙,据说某大房地产商接手后对周围环境进行了整修建设,有点日式“枯山水”的味道。自己不懂枯山水是什么风格,只是觉得这些新建的附属物挺不错,增长知识。
简单朴素的庙宇。
对面那座更小的建筑是清代戏台。
新建的展览区,里面有历代著名古建的介绍,按照年代排序。山西真是中国古建博物馆。
现存古建中各种斗拱的模型。
从广仁王庙步行到永乐宫,需要穿过村庄,然后从景区旁的一条土路到达售票处门口(现在因为防疫原因,这条路封了)。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始建于元代,里面保存着近一千平米的元代壁画,非常珍贵。这座道观本来在芮城永乐镇(全真派祖师吕洞宾的老家),五十年代修建三门峡大坝,专家认为其所处区域将被淹没,遂将建筑及内部的壁画全部切割拆迁,异地重建到现在永乐宫的位置。壁画切割之前,请了专业人员进行了全部临摹。
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下图的景区大门应该是新建的。
目前的永乐宫位于古魏国遗址内(西周古国,不是战国七雄的魏国),景区里还有当时的遗址,其实就是一条夯土墙,我等外行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
里面的建筑按顺序是:无极之门、无极之殿、纯阳之殿、重阳之殿。最出名的壁画《朝元图》就在无极之殿里。自己本来打算先进去看看,能蹭导游就蹭,蹭不到就请一个讲解,这种地方,没专业人员讲解,真看不出啥来。结果运气不错,在无极之门里向一位小姑娘打听情况,她说她是才来的实习生,愿意免费为我做讲解练习。那当然是巴不得的事,所以在她带领介绍下观赏了无极之殿内的壁画。实话说,除非专业人员,这些壁画没人讲解根本不行,所以打算去的蜂友还是请个讲解好一些,否则大老远的跑一趟却入宝山而空回,太可惜。
光线对壁画损害挺大的(自己在新津观音寺看到,因为光线太强,乾隆时期的壁画比侧面的明代壁画受损还严重),所以都不许拍照,室内光线比较暗,不过能够看清。
为了保护古建,屋檐等处都蒙着纱网。
小姑娘说她只记熟了《朝元图》的讲解词,后面的只知道是讲述吕祖故事的,所以无法继续讲解了。自己在她离开后又慢慢看了一遍,期间有讲解员带着别的游客来观赏,就又听了一遍,不过回到运城就忘记的七七八八了,纯阳之殿里也有连环画似的壁画,珍贵程度较《朝元图》稍逊,而且因为单幅面积很小,看着挺吃力,大概就是讲述吕洞宾的成长和神迹故事的。另外,好像一般讲解员都只讲述朝元图?因为后面蹭听那个,也是讲完朝元图就结束了。
永乐宫离县城不远,景区外面有摊贩,偶尔有出租车停靠,比起寂寞的广仁王庙人气旺多了。
永乐宫游览完毕后,查看了下手机地图,到下一个景点寿圣寺塔约两公里,决定步行前往。寿圣寺塔始建于北宋中期,明清重修,其所在的寿圣寺抗战时期毁于日军之手,目前的寺院是新建的。此景点不要门票。
这个塔挺拔玲珑,很漂亮。
寿圣寺塔之后,继续步行前往城隍庙。此处不要门票。
元代享亭。
宋代大殿。
明清献殿。
感觉献殿是在原有建筑群里强行插进去的,所以和大殿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屋檐都快贴上了。
城隍庙离芮城汽车站不远,参观完毕后,照样步行到车站,坐车返回运城。比起永济诸景点门票价格的虚高,芮城这几个国保,性价比真的很高了,就算自己这种只会看热闹的外行,走马观花这几个地方也要一天时间。
这次出行的时间是九月上旬,说起来已经入秋,但晋南一带照样干热,穿着短袖的自己双臂皮肤硬生生被晒伤了,让自己亲身体会了“南风之薰兮”,可惜不是诗中温和的“熏风”,而是熏干的热风
,中条山是中国名山,横亘于黄河之北,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自己这次出行匆忙,只顾着如何规划行程了,并没怎么想到它,直到在永济涑水河边一直到盐湖对岸,都看到那一长条静静横卧的山脉,才想起这一路都有它相伴,这也是这篇游记题目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