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在漫长的历史中,法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侦探小说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侠盗亚森罗平》和乔治·西姆农的《梅格雷探长》。在法国,特别是在巴黎,历史由一系列的重大革命事件组成,而推动这些革命的就是被称为浪漫的气质。
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
巴黎(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其余四个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并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巴黎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收藏着数不清的古玩、绘画、书法、雕刻等稀世之宝;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的凡尔赛宫,是举世闻名的豪华宫殿;坐落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北侧爱丽舍宫,是法国总统府;还有在巴黎东南60公里处的枫丹白露宫,以其金碧辉煌的宫苑和浓郁苍翠的森林而闻名于世;雄伟壮观的凯旋门,是法国国家荣誉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辉煌建筑的两大标志。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上千万游客来此参观。漫步巴黎街头,你会感到这里到处都有历史,到处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这里多样化的景观、上好的葡萄酒、闲适的生活情调总是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因为拍的照片太多游记分上下二篇,要了解巴黎最好二篇都看,干货多多,特别是卢浮宫和凡尔赛宫里的各种宝藏,可以增长很多知识哦,要有耐心才能看完。这是我写的最久的游记了,放在草稿箱里躺了好久,断断续续至今才写完,严重拖延症患者。有的景点不同时间重复去,所以上下二篇都有不同的描述。这也算是留给自己的纪念,以后再去会更加了解巴黎。先上几张巴黎美图。
法国,欧洲浪漫的中心,它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及乡野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法国有20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阿尔卑斯山脉横跨欧洲中南部,处于法国的山脉段落及周边城镇风景优美,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场地,雪山、蓝天、白云、阳光,是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谷中镶嵌的一座座古老的村落,像上天洒落在人间的珠宝。是深入法国、远离尘世、感受自然的绝佳目的地。山脚下的霞慕尼坐拥勃朗峰与南针峰;位于法国与瑞士边境处的阿讷西多次被评为“欧洲最美十大小镇”之一。
从瑞士去巴黎的路上,住法国城市:第戎。
法国第戎南部阿莫尼原生酒店 The Originals City, Hôtel Armony, Dijon Sud (Inter-Hotel)
酒店位于勃艮第葡萄酒之路(Burgundy Wine Road),(第戎是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产区)。距离第戎(Dijon)市中心有15分钟车程,酒店附近大型超市、餐厅、咖啡馆很多。
第戎(Dijon),法国东部城市,勃艮第大区(Région Bourgogne)首府和科多尔省(Côte d'Or,21省)省会,也是该大区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距离巴黎东南约290公里。第戎历史悠久,其城市建于罗马时代,中世纪时为勃艮第王国(Royaume de Bourgogne)的首府,现市内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第戎地势平坦,除武士河(l'Ouche)和勃艮第运河(Canal de Bourgogne)外,市内无大型河流。勃艮第也是法国四大美食之都之一,一个世界闻名的美食镇,在这座城市几乎能吃到所有法国的美食:蜗牛菜、牛肉火锅、芥末酱,当然,还有勃艮第葡萄酒。对于喜欢过夜生活的年轻人而言,这座城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市中心商业街上到处都是卡啦OK和迪斯科舞厅。第戎也是法国东部的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是个满载文化遗产的艺术城。
第戎是个与猫头鹰有关的小镇,守候着数不胜数的古老建筑第戎,虽然是法国勃艮第大区的首府,却一点也没有大城市一般的繁华。它就是那样的一个地方,安静、古老,守候着数不胜数的古老建筑,用蜗牛菜与芥末迎接着来自全球的游客。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马路,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便是一列古老的有轨电车。当它在街上缓缓经过的时候,发出低沉的轰隆声,不显得吵闹,只有一种带入式的历史感! 整个小镇最热闹的中心广场上,一眼可以看到夹道而立五颜六色的木筋房。当地人对于这样的建筑也是很自豪的,大多都是好几个世纪之前留下来的建筑,但却依旧整齐、结实、耐用又精巧。那样色彩斑斓的装饰、大大的雕花玻璃、还有温暖的窗棱上的雕花小细节,这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
第戎是法国东部重要的综合性城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历史上勃艮第王国曾创造的辉煌历史,第戎这座城市也跟着沾了光,在欧洲颇有名气。总之,生活在这座城市,幸福感指数一定不低。
高压电上密密麻麻的小鸟,密集恐惧症
欧洲的超市大多周末不开,平时超市晚上八点多就准备关门了,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早了。
法国的规定则更为严格,法国是一个最浪漫的国家,法国人是最会享受生活,所以在每周周日的那一天,他们所有的商铺基本上都是关门的,只有少数的面包房和肉铺店可以营业,但也仅仅是在上午。而且这一规定是通过立法的,如果有人违反就会受到惩罚。赚钱远没有享受生活要来的重要。所以一般周末法国人都会找几个好友或是家人在一起聚餐,所以周末也被他们称为家庭聚会日。如果想要逛街就只能去街边走一走,看看风景,享受一下这静谧的时光。
第戎前往巴黎沿途的美景,窗外一片秀丽的田园风光,广袤的大地五彩缤纷。
草绿色的牧场
向日葵花田。寻觅一片灿烂的花田,不仅是赏心悦目的事情,也是治愈心灵疲劳的小秘籍。
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别名艺术之都、时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花都。巴黎横跨塞纳河两岸,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塞纳-圣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就已经被称作“法兰西岛”(ile-de-france),都会区人口约为1100万,占据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17年8月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巴黎成为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巴黎,被塞纳河分为两部分,北岸为右,南岸为左。
在巴黎人的印象里,左岸与右岸,不仅仅只是地图上的标志,更多的是他们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象征。
右岸遍布各种巴黎地标: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卢浮宫...右岸是以商业,娱乐,时尚,购物为主的绝对现代化城市,聚集了一大批以奢侈生活为至上追求的现实主义者。塞纳河的右岸是科技和技术的摇篮,比左岸更加实际、具体,体现了现代化的气息。右岸则是现代巴黎汇聚的中心,这里有蓬皮杜中心的现代艺术,世界各大著名银行开设的办事处,巴黎la defense新区的高楼耸立。
左岸则更代表着法国人的精神信仰:索邦大学,拉丁区等等,左岸是以文化,艺术,古典色彩为主,是巴黎真正的浪漫所在。塞纳河的左岸是一个能够展现巴黎的艺术和浪漫的地方,是文豪和艺术家的诞生之地,人文气质非常显著,是理想化的艺术圣地。左岸代表着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人气质~那里有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有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戈达尔踽踽独行的背影,有萨特和波伏娃伉俪情深的爱情,这里曾诞生了达达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思潮。左岸出现了大量的剧院、书店、出版社、博物馆,而大量的名流和知识分子则在这些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的场所里流连忘返。同时,咖啡馆是这个精神至上的地区不可或缺的点缀,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左岸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里,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而作为文化符号,如果左岸代表小资、叛逆,那么,右岸则代表着宏大、奢靡;如果左岸是精神的,右岸就是物质的;如果左岸是“理想的”,右岸就是“务实的”;如果左岸是感性的,右岸就是理性的;左岸在政治上偏左,右岸则偏右;如果左岸是深厚底蕴烘托出的,右岸则是新兴、发达的浪潮席卷而来的。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虽然左岸和右岸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性格,但这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恰恰相反,正是二者的相反相成、和谐共生,造就了巴黎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
巴黎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收藏着数不清的古玩、绘画、书法、雕刻等稀世之宝;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的凡尔赛宫,是举世闻名的豪华宫殿;坐落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北侧爱丽舍宫,是法国总统府;还有在巴黎东南60公里处的枫丹白露宫,以其金碧辉煌的宫苑和浓郁苍翠的森林而闻名于世;雄伟壮观的凯旋门,是法国国家荣誉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辉煌建筑的两大标志。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上千万游客来此参观。漫步巴黎街头,你会感到这里到处都有历史,到处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巴黎是法国的文化中心。那里有众多的世界闻名的大学、学院、图书馆以及博物院、展览馆、剧场、剧院及1985年5月落成的“晶球”全景电影院等。巴黎是文学家、艺术家的摇篮。如果说巴黎的生活场景是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等大文豪的创作源泉,那么塞纳河便是印象主义画派的母亲。1858年,17岁的克洛德·莫奈便在画家欧仁、布坦的指导下,开始静静地坐在塞纳河边,细心地观赏和描绘着阳光的变化。
去过巴黎的人都会对它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华丽壮观的宫殿教堂让人叹为观止不忍离去,那恢宏的大道楼字尽显都城气派,既呈现出灿烂繁荣的历史,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因而在世界上享有“花都”之美称。尽管巴黎的音乐景点不如维也纳、莱比锡、伦敦等来得蕃名,仍值得一去。
凡尔赛宫(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中国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凡尔赛宫以其奢华富丽和充满想象力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因此也成为欧洲各国皇宫效仿的对象。而且还充满了历史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的《凡尔赛和约》,是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里,由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元首和外交使节。法国大革命后的1833年被改建成法国历史博物馆。
凡尔赛宫及花园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富盛名的名胜之一,同时也是十七世纪法国艺术最璀璨、最全面的成就。
凡尔赛是法国巴黎的卫星城以及伊夫林省省会,曾是法兰西王朝的行政中心。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15公里处,为一座艺术城市,境内的凡尔赛宫属法兰西艺术的明珠,宫殿、花园壮观精美,内部陈设和装潢富艺术性,底层为艺术博物馆。这里也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是巴黎郊区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并有会议城市和卫戍部队驻军营地的特殊职能,设有军队、医院和军事院校。城市北部为商业和手工业区,南部为贵族居住区。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全景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后来由他的儿子路易十四,历时29年的时间,倾尽人力、物力,在原本是沼泽的地上改造扩建为王宫并将政府迁移到这里办公。为了修建王宫,路易十四命人从各地运来大量的泥土来填充地基,并把森林外迁。将数条河流改变流向,并制造巨大的抽水机将塞纳河水抽到150米的高度建造喷水池。宫殿内部装饰无不经过精心打磨雕凿,动用了全法国有名的建筑家、画家、雕刻家、园艺家、工艺家以及数万人力昼夜建造。工程始于1662年,结束于1710年,实际上到工程最后完工,用了近50年的时间。在完工后的凡尔塞宫,法国名流贵族彻夜饮酒作乐喧嚣不止,这是路易十四从政治上、经济上抽掉反对王室的封建贵族们的基础的阴险谋略,但同时它也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波旁王朝走向破灭之路。
如今凡尔赛宫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
凡尔赛宫的主要建造者是路易十四,一位身高一米五四,酷爱跳芭蕾舞,穿高跟鞋的国王。在其长达72年之久(1643—1715)的执政过程中,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故自诩为“太阳王”,凡尔赛宫里到处都有他的艺术形象和借助神话故事来寓意他的功绩。路易十四登基做国王时才四岁,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代他执政。路易十四一共执政72年,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他是欧洲君主专制执政的典型和榜样。
凡尔赛宫建造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由主宫殿城堡、园林、大特里亚侬宫、小特里亚侬宫及玛丽·安托瓦内特宫苑组成。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造园师——勒·诺特尔 (1613-1700) 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世称他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出生于园艺世家。 学习园艺、绘画和建筑学,还学过透视 术和视觉原理。 代表作: 沃-勒-维贡府邸花园、凡尔赛宫花园。
皇家礼拜堂正在装修。右边搭架子的就是。皇家礼拜堂是王室成员集体参加弥撒的场所,走上二楼可以更好的看整个礼拜堂全景。
凡尔赛官的大门用黄金和黑铁铸成,院子正中有路易十四的塑像。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所以当修建完成后,总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1762年,法国王室由巴黎卢浮宫迁来此处定居。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两则分布着大小建筑、 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 花坛等。宫前广场有两个巨型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广义的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宫殿指主要建筑凡尔赛宫,园林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3部分。图上是宫殿入口之一
王宫长达五百八十米,王宫整体由法式花园、宏伟的城堡、庄严的城堡和镜殿组成,宫殿和城堡的内部巴洛克式陈设和装潢是世界艺术殿堂上的瑰宝。宫殿中的五百多间大小殿厅坐落有致,装修得富丽堂皇;五彩的大理石墙壁光彩夺目;巨型的水晶灯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内壁和宫殿圆顶上布满的西式油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国王的战功赫赫,油画里神话故事被讲述的的栩栩如生。宫殿以西是一座修葺整齐的法式公园,公园绵延长达3公里,花园里景色秀美,一花一草,一水一池都让人惊叹,不愧为“跑马者的公园”。
由于景色优美,《加菲猫2》真人版动画片电影也在拍摄过。
花园里各种花草排成大幅图案,树木被精剪成几何图形,喷泉和雕塑点缀其间,简直美不胜收。路易十四很注重艺术文化,当时他还筹建了法国建筑学院、科学院,油画学院、雕塑学院,所以凡尔赛宫里也收藏着很多珍贵名作。
凡尔赛宫花园的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尔式”或“路易十四式”,在十八世纪风靡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欧洲宫廷花园,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1661年凡尔赛宫花园整个规划设计由建筑设计师勒沃、风景园林大师勒诺特、画家勒布伦主导完成。景观建筑格局对称讲究,富有图案感,雕塑精美,夏季的时候还有音乐喷泉。周末或者节日晚上还有大型烟火。
凡尔赛宫水花坛
池边有铜雕塑造型独特、婀娜多姿、丰富多彩。在古希腊文明的早期,关于“年”的分类,是与相关的神紧密联系的。到罗马时代其神话体系与古希腊一脉相承,花神弗洛拉、谷神克瑞斯、酒神巴克斯和火神伏尔甘分别掌管春夏秋冬,其与太阳神的关系十分密切,成为雕塑家十分热衷的题材。
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所以在宫殿建筑、花园和雕塑作品中,其主题总是围绕太阳神阿波罗而展开,借此表达他作为人间统治者给臣民带来无限光辉和荣耀。
花园中大量的雕塑作品将神话完美地融入景象中。凡尔赛宫花园两大轴线上的雕塑及内容规划确定,戏剧性地围绕太阳神阿波罗的童年与成年的神话故事沿轴线展开。
凡尔赛宫园林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园林,其奢华几可与凡尔赛富相媲美。由勒诺特尔设计。花园占地6.7公顷,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图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构筑整齐划一,透溢出浓厚的人工修凿的痕迹,亦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和规范。园中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草坪树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且多为美丽的神话或传说的描写。长、宽分另为1650米和62米、1070米和80米呈十字交叉的大、小运河,为多人文色彩,少自然气息的皇家花园增添了几多天然氛围。凡尔赛宫花园堪称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拉多娜水池园的中轴线上是两座著名的水池:拉多娜池和阿波罗池。
一组由红色大理石砌成的拉多娜喷泉,为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狄安娜之母复仇的故事。据说,水池的设计和雕塑者从神话故事《变形》中得到灵感,通过雕塑向人们叙述美丽的神话和传说。神话传说拉多娜是太阳神阿波罗和月神迪安娜之母,因被朱庇特之妻诅咒,在精疲力竭的漂泊途中停留于里西的池塘边,但农人们不仅不让她饮水解渴,还把水污染了。拉多娜一气之下把他们变成了青蛙。1670年建造的拉多娜像站在一块岩石上,面对宫殿,周围是六只变成青蛙的里西农人。1687-1689年间作了重新设计。喷泉中一群青蛙和头部刚刚变成青蛙的农夫口喷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水帘,把立于泉水之巅的拉多娜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之中。沿台阶走下中央平台,可以看到拉多娜喷泉里的马尔西雕塑的代表作。喷泉中央制高点,女神和她的女儿阿波罗与狄安娜呈三角形依偎在一起,里西农人变成的青蛙葡伏脚下,洒在人们身上的水会使亵渎神灵的人变形,有的变成野兽,有的变成昆虫。
这座喷泉处在长长的绿色地毯大道的起点。再往前,这条路通往又一个大的阿波罗喷泉。在此喷泉中,设计者杜比想像出阿波罗乘坐一辆四马战车跃出水面,显示出一副英姿勃发的形象,几个海妖手持海螺吹响着,宣告阿波罗的降临。
花园现存面积为100公顷。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
大运河“十”字形布局,大量使用瀑布、水渠、水镜面喷泉。
凡尔赛宫园林人工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行宫组成,是法国式园林的经典之作。整个花园视野开阔、风景秀丽、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
德国、奥地利、荷兰、俄国、英国的皇家和私家园林大部分都是“勒诺特尔式”的,我国圆明园内西洋楼的欧式庭院也属于此种风格。
园林除雕像、喷泉、草坪、花坛和柱廊等建筑外,还有数量繁多的人工景色和散步场所、此处罪显著的特色是喷泉、瀑布、河流、假山、亭台楼阁的和谐搭配,这使凡尔赛宫的园林成为欧洲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园林的设计衬托出宫殿的巍峨壮丽,宫殿与园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漫步于园林中,人们恍若遁入瑶池仙境、世外桃源。可惜我们去的季节不对,看不到各种鲜花,工人们正忙着锄地种花。
植物修剪,常用黄杨篱组成刺绣图案,使用花卉装点。
园林中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且多为美丽的神话或传说。
轴线、路径交叉点常用喷泉、雕塑、建筑小品装饰。
宫殿入口之二
宫殿局部平面图,15海格力斯厅、16丰收厅、17维纳斯厅、18狄安娜厅、19玛尔斯厅、20墨丘利厅,21阿波罗厅、22战争厅、23镜厅、24和平厅、25王后寝宫、26王后候见室、27餐厅、28卫兵厅、29国王会议厅、30国王卧室、31牛眼厅、33战争长廊。宫殿的中部是王宫、卧室、客厅、餐厅、工作室、会议室、游艺室和长廊,北部是王室教堂和歌剧院。
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像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
建议游览主宫殿城堡路线:凡尔赛宫很大,有多条参观路线。一楼有王储和公主的套房、教堂以及宫殿历史画廊,主要景观集中在二楼,一般参观路线为:首先从一楼小教堂上层的更衣室开始,然后是海格立斯厅-丰收厅-维纳斯厅-狄安娜厅-战神厅-墨丘利厅-阿波罗厅-战争厅-镜廊-牛眼厅-国王寝宫-会议室-和平厅-王后寝宫-贵族厅-王后前厅-王后卫士厅。
以上部分展厅并非每日开放,具体以当天现场参观路线为主。
宫殿里装修得富丽堂皇,五彩的大理石墙壁光彩夺目,巨型水晶灯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内壁和圆顶上布满了西式油画,画中的神话故事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昔日国王的赫赫战功。主要景观集中在主楼二楼,最著名的要属镜廊。
二楼大堂
海格立斯厅(Salon d'Hercule)也叫大力神厅: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教堂。海格立斯是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所以,此厅又叫大力神厅。路易十四时代,这里是皇家小教堂,后改为国王接见厅。
海格立斯厅里用的彩色大理石非常华丽。
海格立斯厅的天花板上,是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勒穆瓦纳在1731-1736年间创作的大幅画《海格立斯的颂歌》。是一幅表现“美德让人类超越了自身”的寓言作品,基本上包括了希腊神话中的诸神。这幅共包含142个人物、中心部位是宙斯(宙斯, 古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 在罗马神话中称朱庇特)牵着女儿的手,迎接英雄海格立斯;战胜了邪恶和妖魔鬼怪的海格立斯屹立在战车上。480平方米的壁画几乎是勒穆瓦纳一个人完成的,耗时三年,是欧洲最大的天花板画之一。
大厅里有二幅威尼斯著名画家保罗.委罗内塞的大型壁画,其中一幅是《西蒙家的宴会》
(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是著名画家提香的弟子,他们三人被称为十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
三杰。在卢浮宫《蒙娜丽莎》的对面墙上看见过委罗内塞的大作《加纳的婚礼》)。
这幅画本是委罗内塞在1570年为威尼斯圣母玛利亚会修道院画的,1664年威尼斯总督为了
在与奥斯曼帝国对抗中得到法国的支持而赠送给路易十四。
此画的题材取自圣经《路加福音》:耶稣带着门徒路过伯大尼村,因为麻风病被耶稣治愈
的西蒙为表达谢意,设宴招待耶稣和门徒。画面正中间跪在地上的是一名当地的妇女玛德莱娜,
她流着泪,用珍贵的香水擦拭耶稣的脚,感谢耶稣宽恕了她的罪孽。
保罗.委罗内塞的另一幅油画是《井边的丽贝卡》。题材取自圣经《创世纪》。耶稣的忠实
信徒亚伯拉罕年老时,差遣仆人艾雷泽回到故土为自己的儿子以撒娶妻,艾雷泽遇到了在井边
打水喂牲口的丽贝卡,将她带回嫁给了以撒。丽贝卡和以撒结婚后,生下一对孪生兄弟以扫和
雅各,以扫是巴勒斯坦人的祖先,雅各为以色列人的祖先。油画《井边的丽贝卡》下面是凡尔赛宫里最大的壁炉。壁炉上面金色浮雕人首是海格立斯。
丰收厅(Salon de l'Abondance):在海格立斯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前临楼梯,丰收厅为入宫觐见国王的礼仪路线主要入口。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
丰收厅也叫富饶厅,它曾经是法王路易十四古玩陈列室的前厅,后来成为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1754年—1793年,1774年—1792年在位)的娱乐室。现在,路易十四所收藏的那些奇珍异宝都已经放在了卢浮宫,厅里的陈设极其简单,尽管如此,丰收厅内以绿色为基调的精美装饰和法国装饰画画家安托万·霍阿瑟(1645年—1710年)创作的天花板壁画仍然非常值得欣赏。
装饰精美的大门,图案有太阳、王冠和象征王室的三叶百合花。门旁是路易十四后裔的四个铜制半身胸像之一以及两侧墙上路易十四儿孙们的肖像画,国王用于收藏金徽章的柜子。丰收厅大门上方的“国王之舟”: 据说,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每当凡尔赛宫举行重大庆典宴会时,大门上方不带桅杆的船形餐具“国王之舟”就会被摆放在国王的餐桌上或餐具厨中,所有路过此处的人都必须对其施礼。
天花板壁画名字为《王室的华丽 The Royal Magnificence》——有翻译是《华丽皇族》,也可称《皇家铅华》。也有翻译成《丰收和慷慨》,整幅画的意义应该是庆祝丰收。安托万.霍阿瑟,1678-1683年绘制
维纳斯厅(Salon de Vénus)又名金星厅。在丰收厅之西。是国王大套房内最具巴洛克风格的小套间。其命名来自于一个行星(即金星),取材于太阳神话,故而它又被称为“金星厅”,且内部所有装饰也都和其它大厅一样弥漫着凡尔赛宫太阳神话的色彩。这里也是王室画师勒布伦将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的艺术思想融会贯通的唯一场所。
维纳斯厅是通往正殿的主要通道大厅之一。原本厅内有座大楼梯,人称“大使楼梯”(后被路易十五下令拆毁)。过去,每当正殿举办晚会时,人们都会在这里支起餐桌,桌上摆满花篮,里面还会放上当时非常稀有的新鲜水果以及干果蜜饯等。
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
天顶上是芮内-安东尼·乌阿斯的画,题目是:“维纳斯在她的王国中施展神性和力量”。椭圆形的图画中央,美惠三女神正在为爱神维纳斯戴上花冠。
壁龛内路易十四雕像,上图拱券油画《亚历山大的征伐》
穹顶角部画:圣经故事
狄安娜厅:又称月神厅,位于主楼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墙壁用各种精美瓷器装饰。在路易十四时期,每逢举行套间晚会时,这里便改成台球室,据说路易十四的球技很高超。
两侧的古代半身像,是马扎然主教留给路易十四的藏品
中间的路易十四27岁时的胸像,罗伦佐·贝尔尼尼雕塑。每个门上的镀金装饰都美轮美奂,精美绝伦。
拱券油画中《亚历山大大帝迎娶罗克珊娜》以及拱券油画《奥古斯都驾驶马车参加比赛》
下面一幅是拉福斯画作《伊菲革涅亚的献祭》,描绘的是古希腊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之女伊菲革涅亚为消除军中瘟疫甘愿作为献给狄安娜女神的祭品并在临刑时从祭坛上消失的故事。
《伊菲革涅亚的献祭》画作下方的小浮雕表现的是《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故事。
穹顶画正中-法国画家布兰查德画作《狄安娜引导航海和狩猎》描绘的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狄安娜(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阿尔忒弥斯)在林莽山野间手持弓箭与仙女侍从一起狩猎嬉戏的场面。
狄安娜厅门楣上的精美浮雕,表现的大概是狄安娜与同伴正在沐浴并赶走偷窥男人的题材。(上图右下角)
雕像旁穹顶角部-路易十四的国徽:三朵百合花。穹顶四周-亚历山大大帝故事。
玛尔斯厅:又名战神厅或火星厅,在狄安娜厅之西。在1684年之前,这里是警卫厅,所以这里的装饰绘画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后来这里用作游戏室和音乐室。大厅内壁炉两边曾经有两个为音乐师准备的大理石台,曾经布置台球桌。但在1750年时被拆除了。波旁王朝时期的国王经常在此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穹顶画正中有奥德朗的油画《战神玛尔斯驾驶狼驭战车》。
穹顶其他画-儒弗内画作-《海格力斯撑起的胜利女神》
穹顶角天使浮雕精美华丽。让人叹为观止!
路易十四的妻子,皇后。
保罗·委罗内塞画作-《在埃玛乌斯的晚餐》
墨丘利厅:又名水星厅或御床厅,在玛尔斯厅之西。厅内有一张大床,围以银质栏杆,还有一座纯银大壁橱。墙壁上围有金色和银色锦缎。路易十四的幼孙安茹公爵(后来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这里有个古董造型的自鸣钟,1706年安东尼.莫朗献给路易十四。每隔一个小时的整点就会有一只公鸡扑腾着翅膀出来唱歌,同时路易十四的小雕像也从神庙中走出,信息女神驾云而至,在一片风铃声中为他戴上王冠。(商业之神墨丘利)。
墨丘利厅穹顶四周画-《奥古斯特接见印第安使团》以及《亚历山大和接受他赠与的多种异国动物的亚里士多德》
阿波罗厅:又名太阳神厅,是法国国王的御座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正中间穹顶画镀金雕花浅浮雕中,阿波罗站在黄金战车上,驾驭着四匹白马在五彩云霞中飞驰,春夏秋冬四季神围绕在他的周围。在四个角落,是四个欧洲大陆的象征。这是拉福斯(Lafosse)的作品。拱形墙上的壁画描绘了罗马英雄克里奥兰(Coriolan)站在席位前、奥古斯特(Auguste)修建密瑟(Mysene)大门(暗寓了坚石大门的修建)以及波鲁斯(Porus)和亚历山大大帝。中心壁画的边框材料是仿大理石的粉饰灰泥。
同其它的皇家住所一样,四周的帷幔随着季节而变化,冬天用深红色金银丝绣花的天鹅绒帷幔,而夏天则换上丝质帷幔,上面同样有金色和银色的绣花。两米六高的银色宝座稳踞在铺有金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上,当初用来支撑华盖的三个吊环至今还可以在墙上留有痕迹。不过当年的奢侈豪华已不复存在。自从 1689 年,路易十四下令将所有银质家具熔化后,这个宝座就改成木制镀金,风格也随着政权有所改变。
门头饰板上分别表现了皇太子的诞生、信息女神为世界的四个地方带去国王的荣耀。墙上的深红色的天鹅绒挂毯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同样有金线和银线的绣花图案。大厅壁炉上有一幅路易十四 62 岁时的肖像画,这大概是他所有肖像画中流传最广的。这幅油画高 2.05米,宽 1.52 米,作者是法国最富有成就的肖像画家里戈(Hyacinthe Rigaud)。画中的路易十四身着皇袍,有百合花徽的蓝色长袍搭在肩上,一柄名为“欢愉”的宝剑悬在腰侧,皇权的标志:权杖、皇冠和公正之手都在画中表现出来。路易十四要求里戈为他画这幅肖像画,本来是要送给他孙子——刚刚成为西班牙国王的的安茹公爵。当作品完成,路易十四立即爱上了这幅画,当即又要求里戈再画一幅相同的留给国王自己。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两幅画都没有能离开法国。第一幅画像存放在阿波罗厅一直到大革命爆发,现在则存放于卢浮宫中。现在我们在阿波罗厅中所见到的是第二幅。
路易十四是第一个穿高跟鞋的国王,(因为身高才一米五四)。
战争厅(Salon de la Guerre):在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之西,北、西两面面向花园,南面通往镜厅。厅内的装饰由孟莎和勒布伦完成,主要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镀金壁炉之上为路易十四的骑马浮雕像。
镀金壁炉之上一幅椭圆形的浮雕像“路易十四骑马踏敌”。这幅柯塞沃克的作品的上方有两个信息女神,下方则是由两个手负镣铐的俘虏。
镀金小天使烛台
透过镜厅窗户可以将凡尔赛宫后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
凡尔赛宫镜厅(Galerie des glaces):又称镜廊,在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被视为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王宫中的一件“镇宫之宝”,以17面由483块镜片组成的落地镜得名。它是法国的凡尔赛宫最奢华、最辉煌的部分,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敞廊改建而成。长73米,高12.3米,宽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83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同时厅内3排挂烛上32座多支烛台及8座可插150支蜡烛的高烛台所点燃的蜡烛,经镜面反射,形成约3000支烛光。加上窗外的美景和顶上辉煌的壁画,让游览的人时刻为之倾倒。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了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
镜厅曾被广泛认为是无上权力的象征,1678年路易十四让他的建筑师兼城市规划师芒萨尔为凡尔赛宫设计了最豪华瑰丽的殿堂镜厅。
镜厅一直以来被誉为法国王室的瑰宝,无数面巨大的铜镜反射着从后花园映进的光芒,这里是路易王朝接见各国使节时专用的宫殿。
晶莹剔透的波西米亚水晶吊灯
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整个凡尔赛宫则成为国王和贵族、大臣们饮酒作乐,享受豪华奢侈生活的场所。
拱形穹顶上是30幅巨型油画。这些油画纪录了路易十四自1660至1670年成就的一系列赫赫战功,主要是法国对荷兰的战争,同时,这些油画也是第一次没有把路易十四当成神一样的人物,而是当成一个普通人来加以描绘。这些油画由路易十四御用宫廷画师查理·勒·布朗创作。最主要的一幅油画——“国王1661年亲政”,则记录了自1643年四岁时就登基的路易十四最终王权在握的那一时刻。
希腊神话雕塑月神阿耳忒弥斯
镀金烛台
与国王寝宫相连的是会议厅和议事厅。议事厅是国王召集朝臣们议事的地方,在凡尔赛宫使用的一百多年里,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都是在这个会议厅中作出的,包括1775年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决策。讲解员说在这个桌子签署了“凡尔赛公约”。
国王寝宫:位于主楼东面,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之内。中央为国王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这里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寝宫北边为小会议室,南边为牛眼厅,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牛眼形状的天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牛眼厅之东为大候见室和卫兵室。
1715年9月1日路易十四在这里去世,结束了他长达72年的统治。好短小的床
牛眼厅位于国王套房外,是每天早上最重要的王室成员等候国王起床的场所。这些王室成员一般为国王血缘关系最近的亲属,比如国王的弟弟、子侄等。所以此厅悬挂的画像均为王室最重要成员的画像,比如国王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及其夫人莉兹女爵等。此厅悬挂的重要王室成员画像根据其历史地位会在画像下悬挂壁毯,壁毯上绣有其家族徽章。
在此看到的凡尔赛花园
国王用餐室
大理石庭院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各种形态各异的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大理石庭院: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的建筑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
通向一楼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私室的大理石楼梯间宽敞、豪华、气派。
大理石庭院正面
此外由于时间的原因还有许多景点没参观。如:
王后套房:位于主楼南侧,包括王后卧室、王后私室、王后候见厅、宫妇退居室、王后卫兵室等七间房间。王后套房的楼下为王太子套房(Apartment du Dauphin)
剧场:由路易十五下令修建,位于北翼。设计师为加布里埃尔(Ange Jacques Gabriel)。剧场深26米,宽22米,可以容纳750名观众,为其照明需要3000多根蜡烛。1789年10月2日剧院最后一次举行演出,招待路易十六招来保护王宫的佛兰德斯卫队。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政府的国民会议曾设于此。
教堂:在北翼楼群的南端,1700年修建,路易十四称这座教堂是奉献给圣路易的。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气势上胜过西班牙的埃斯库里亚尔宫(修道院、宫殿综合建筑群),但没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轴线上,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已经高于神权。路易十五、王储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
战争画廊:在南翼建筑群中。曾为王子和亲王的住处。展出众多战争主题的绘画作品,如《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普瓦蒂埃大捷》、《里沃利战役》、《亨利四世进入巴黎》等。
大特里亚农宫:1687年由路易十四为其情妇曼特侬夫人建造,只有一层,室内装潢相比之下比较朴素。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有时厌倦豪华的凡尔赛宫,也会到这里居住。1805年至1815年,拿破仑经常居住于此。
小特里亚农宫:路易十五为其王后建造。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主要的房间有大沙龙、小沙龙、画室、卧室、化妆室等。附近有路易十六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修建的瑞士农庄,有茅屋、磨坊、羊圈,王后常化妆为乡间牧羊女在此游玩。
游览大、小特里亚侬宫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宫苑,可以先经过主宫殿城堡再从荣誉护栏进入大、小特里亚侬宫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宫苑,也可以直接从王后护栏或圣安托尼护栏进入。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门票
联票(包括凡尔赛宫内的主要景点):每年的4月3日到10月31日,为25欧元/人,每年的11月2日到4月1日,为18.16欧元/人。
凡尔赛宫,18岁以上15欧元/人,下午03:30后入场10欧元/人,学生及18岁以下人员免票;
忒拉浓花园:18岁以上5欧元/人,下午03:30后入场3欧元/人,学生、残疾人及18岁以下人员免票
四轮马车博物馆,18岁以上的2欧元。人,学生及18岁以下人员免票;
花园、Jeu de Paume Room,免票进入。
开放时间
凡尔赛宫:每年的7月4日到10月31日09:00到18:30,最后入场时间为18:00;
每年的11月1日到3月31日09:30到17:30,最后入场时间为17:00;
此外,周一,公共假日及官方举行典礼等时间不对外开放。
忒拉浓花园:每年的7月4日到10月31日12:00到19:30,最后进入时间为18:00;
每年的11月1日到3月31日12:00到17:30。
花园:每年的11月1日到3月31日早晨8点到日落,4月1日到10月31日,早晨9点到日落。
四轮马车博物馆,每年的4月1日到10月30日周末09:00到18:30对外开放。
Jeu de Paume Room,每年的4月1日到10月30日周末12:30到18:30外开放。
到达方式
可购买一种凡尔赛宫的门票和SNCF(法国国营铁路公司)车票合二为一的车票,有效期1天,在圣拉扎尔火车站、蒙巴那斯火车站乘坐开往凡尔赛宫的火车即可到达。车票及门票价格:从巴黎到凡尔赛,门票和往返车票为21.15欧元/人;从第2、3大区到凡尔赛宫的门票和往返车票为24.7欧元/人;从第4大区到凡尔赛宫的门票和往返车票为25.6欧元/人;从第5大区到凡尔赛宫的门票和往返车票为27.2欧元/人;从第6大区到凡尔赛宫的门票和往返车票为28.8欧元/人;18岁以下免票。此外,乘坐汽车A31路也可到达。可以搭乘RER C线,在Versailles Rive Gauche站下(C5方向的终点站)。
这一带都是富人区,环境好好
以女神塞纳命名的塞纳河是法国巴黎的母亲河。塞纳河是法国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法国东部朗格勒高原的第戎市西北大约30km处,河流向西北流,经巴黎,最后在勒阿弗尔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的塞纳湾。对巴黎人来说,塞纳河不仅仅是巴黎的母亲,更是巴黎的灵魂。塞纳河穿城而过,把巴黎城分成了西岸和东岸,但两岸之间并没有任何阻隔。塞纳河北岸称为右岸,南岸称为左岸;右岸是巴黎的主要商区与政治中心,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及拉丁区,充满文艺气息。中心段的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约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塞纳河孕育了如莫泊桑、莫奈等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名人。
塞纳河是法国第二大河(法国第一大河是卢瓦尔河),全长780公里,流经巴黎市区13公里。巴黎市区塞纳河上横亘着风格迥异的37座桥,建于不同时期。这些桥述说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也记录着巴黎厚重的历史,积淀着巴黎特有的人文精神。它们和两岸的古老建筑一起,共同承载了巴黎的历史与变迁,成为塞纳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巴黎塞纳河上的十座名桥是米拉波桥、比阿盖姆桥、阿尔玛桥、圣母院桥、双倍桥、新桥、艺术桥、卡卢索桥、亚历山大桥、伊阿纳桥。
米拉波桥——桥身用青色的钢铁铸成,满是旧工业时代特有的罗纹、铆钉,增添了许多沧桑的味道,两边的桥墩各有青铜雕刻的海之女神像。米拉波桥是19世纪末金属建筑物的代表,因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感叹时光流逝,写了一首题为“米拉波桥”的诗,而使这座桥名声大振,并被载入世界文学的史册。米拉波桥附近的河岸最宁静,没有喧嚣的市井声音,就像那首依然刻在桥侧的短诗《米拉波桥》一样。
《米拉波桥》—阿波利奈尔
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流逝
我们的爱情
还要记起吗
往日欢乐总是在痛苦之后来临
夜来临吧听钟声响起
时光消逝了而我还在这里
我们就这样面对面
手握着手
在手臂搭起的桥下闪过
那无限倦慵的眼波
夜来临吧听钟声响起
时光消逝了而我还在这里
爱情像这泓流水一样逝去
爱情逝去
生命多么缓滞
而希望又多么强烈
夜来临吧听钟声响起
时光消逝了而我还在这里
消逝多少个日子多少个星期
过去了的日子
和爱情都已不复回来
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流逝
夜来临吧听钟声响起
时光消逝了而我还在这里
这首诗是诗人为了怀念他的情人所作。1907年春天,诗人认识了青年画家玛丽·罗朗桑,并狂热地爱上了她,但是几经周折最后又归失败。阿波里奈尔就写了《米拉波桥》回忆自己与玛丽·罗朗桑站在桥上望着塞纳河的情景。诗人感叹时间、爱情与流水一去永不回,世上的一切变动无常,只有“我心依旧”。这首诗的翻译版本很多,我喜欢这版翻译的
格勒纳勒桥(Pont de Grenelle),一译杰奈勒桥,格勒纳勒桥出名的地方在于它下面的小天鹅岛,矗立着一尊自由女神像。这尊自由女神像是1889年7月4日,即法国总统CARNOT就职典礼日期,由美国的巴黎社团复制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赠送给法国的,目的是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
格勒纳勒桥桥长220米,宽30米。最早的桥是木制的,于1827年向公众开放。1875年,木制的桥拱被铸铁的金属构架所代替。与鲁埃勒桥铁路和德比尔哈克姆桥一样,格勒纳勒桥穿过天鹅岛。1968年重建,新桥有两个分别为85米的桥跨和一个位于天鹅岛上的20米的桥跨。此桥将博格勒纳勒商业中心与法国电台总台新的正门连接起来,处在桥下游方向的自由女神像位于天鹅岛的尖端,是奥古斯特·巴特勒迪创作青铜雕像作品。雕像高9米,与她在纽约的大号自由女神像一样,称为自由照耀世界。1898年为了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而竖立在此。1990年重修,被涂上了一层青铜色的古色涂料。
纽约的自由女神雕像是法国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而送给美国的一份礼物,象征了法美两国的友谊。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美两国曾共同合作,联合抗击英国殖民者。这座铜雕像是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édéricAuguste Bartholdi)设计的,自由女神像内部的钢铁支架的设计则出自著名的巴黎铁塔设计师埃菲尔之手。
自由女神像 Statue of Liberty
雕像一开始面向东,对着埃菲尔铁塔的方向。后来在1937年世界博览会上转向西边......
女神的左手拿着的牌子刻着1776年7月4日—1789年7月14日,这两个日子一个是美国独立日,一个是巴士底日即巴黎人民那一天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的开始,现在是法国的国庆日。
鲁埃勒桥(Pont Rouelle)是一条位于法国巴黎的钢制拱桥,连接巴黎十五区和巴黎十六区,横跨塞纳河以及河道中央的天鹅岛。桥梁长173米,宽20米。于1900年世界博览会兴建,1937年被弃用,现存建筑于1988年落成。目前,此桥只允许大区快铁C线的列车经过。
比阿盖姆桥(又叫比哈坎穆桥)——离开米拉波桥向东,是一条横跨在塞纳河上的双层桥——比阿盖姆桥,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通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沿着人行道在河的中央处伸出了一个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铜像,策马奔驰、手执长予,前进的方向正是埃菲尔铁塔的方向。也许比阿盖姆桥不是塞纳河上最美丽的桥,但是却能在这里看到巴黎最美的风景。20世纪70年代此桥因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而盛名远播。
1878年此处曾建设一座名为巴溪桥的铁桥,1900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在此处建设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1902年完工,1949年为纪念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在利比亚沙漠取得的大捷而改名为比哈坎穆桥。
比哈坎穆桥局部
正好一列火车通过
巴黎特洛卡代罗花园位于巴黎第十六区,面朝塞纳河,是夏佑宫和依爱纳桥之间倍推崇的绿地和散步绝佳去处。花园提供观赏艾菲尔铁塔各种不同角度的绝佳景色。这里地处夏佑山山顶,它的第一个花园是为1878年世界博览会建造的,点缀有清真寺尖塔东方风格的“特罗卡德罗宫”;此景点于1937年世界博览会重建,即今日我们所知的花园,其中央平铺着一大片绿茵草坪,平台,和1937年建造的著名的华沙喷水池;大水池上方装有20门喷水炮(平均每秒5700公升)每一边都有双牌成束的喷水口,梯形水池向前延伸至塞纳河。每晚灯光照射在具有牛头和金色马头的雕刻上,这样的灯光表演绝不可错过!走过依爱纳大道,人们还可以参观拥有法国最大的水池的巴黎电影水族馆,其上方是夏佑宫,宫内有许多博物馆,剧院和餐厅,中央是人权广场,两侧英式花园沿着水池缓坡而下。整體建筑饰有百年老树和许多30年代的雕像,每到夏季特别令人留连。您可以参加Pariscityvision.com的迷你巴士-不可错过的巴黎行程,一瞥特罗卡德罗花园美景。
夏佑宫(Palais de Chaillot)又被译为夏悠宫、夏约宫、夏乐宫,是为1937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而建的罗马式建筑,原用作展览场地。它有两座曲线优美且多带柱廊的配楼,它那两座呈圆弧形的建筑,彷彿一双延伸的手臂正准备拥抱埃菲尔铁塔一般。
西楼(面向铁塔时的右座建筑)Passy翼的宫殿内有两个有趣的博物馆,海军博物馆(Maritime Museum)和人类博物馆(Museum of Mankind)。
法国国家海军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第16区的特洛卡代罗花园内,隔着塞纳河,与艾菲尔铁塔遥遥相望。主要展示法国海军的传奇史和关于该国海洋舰队的建造、发展、模型、实物等;著名的巴黎海事博物馆就坐落在夏洛宫里面。这个博物馆以一丰富的陈列品和朴实的风格,赢得了各国同行和游客的赞誉。将知识寓于艺术之中,是巴黎航海博物馆的特色。无论是小如手掌的船模,还是历尽风暴的真船,一经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精心修整和布置,便成了一件引人注目的艺术品。走进博物馆大厅,犹如置身与一个船舶的世界。迎面是一艘高大的18世纪帆船模型——“海洋”。
在法国国家海军博物馆边上的是人类博物馆。人类博物馆有全世界最大批史前器物收藏,及一些新购置的民族学艺品。展示品范围广泛,包括最早的现代人类克罗马农人(Cro-magnon),以及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的头盖骨;还有呈现人类多样性的19世纪半身像展示厅。英国《卫报》(Guardian)报道,巴黎人类博物馆展现数一数二丰富多样的发展史,也是在这里,毕加索曾来观看非洲艺术,获得灵感。
东楼paris翼的宫殿则容纳有法国纪念物博物馆(Museum of French Monuments)和电影博物馆(Henri Langlois Cinema Museum),至于电影图书馆(Film Library)则位于左座的最尾端,而且要从另一个入口进入。纪念博物馆中陈列了法国各地具历史意义的纪念物和古老的壁画,例如圣母院的古雕像、南特地区文艺復兴式的墓碑等;电影博物馆,则为游客介绍摄影术和电影发展的历史,并陈列相当珍贵的初期作品,当然也介绍电影拍摄的过程。在电影图书馆里,收藏有全世界最丰富、最珍贵的各式影片约5万种,馆内每天会放映3~4支片子供观赏,这里也是世界职业和业余电影从业人员心中的宝库。
位于夏佑宫两楼之间的平台在纪念1889年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活动中由密特朗总统命名为人权广场,也是观赏德洛卡德罗花园(Jardins Du Trocadero)、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雄姿和拍照留念的最佳地点。
夏佑宫的外面和埃菲尔铁塔的前面是德洛卡德罗花园。园内的喷泉和雕塑在夜间被照得灯火通明。1823年,法国曾占领过Cadiz,这些园林就是以Cadiz附近一个西班牙要塞命名的。
德比利行人桥(又叫胡埃尔桥)
此桥始建于1899年,钢结构的设计和埃菲尔铁塔采用的技术是同一时期的,它是为1900年世博会而建的纪念桥,后得以和埃菲尔铁塔一样保留下来。桥名则来自于战死于 耶拿 战役的德比利将军。该桥1937年被破坏,1988年得以重建。
德比利行人桥横跨塞纳河,它紧邻埃菲尔铁塔,是仅此于耶拿桥离铁塔第二近的桥,位于铁塔的东北方向。桥的设计还挺有特点。桥的上面有拱形,远远望去气势恢宏,很像一座现代桥。
伊阿纳桥 (又叫耶拿桥)
耶拿桥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一座著名的桥梁,它的一头连接着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拿破仑为纪念他在1806年耶拿战役取得胜利,1807年,拿破仑一世在华沙颁布帝国法令,修筑通往军事学院的桥梁,最初考虑命名为“战神桥”或“军事学院桥”,最后,以1806年获胜的耶拿战役命名。桥体设计为5拱,每个长28米,历时6年建成。五个桥墩上都有一枚鹰的图案。四个桥头竖立着4座士兵牵马的雕像,分别为高卢骑士、罗马骑士、阿拉伯骑士和希腊骑士。这座桥也曾见证法国风雨飘摇的历史岁月,拿破仑战败之后,这座桥的名字也随着前朝旧事被改名为“荣军院桥”,不过随着拿破仑三世再度掌权,桥的名字又被更改回“耶拿桥”。桥对岸的建筑是夏乐宫,也是另一次巴黎世博会(1937年举办)的旧址。
伊阿纳桥连接着南岸的埃菲尔铁塔、战神广场和北岸的集四大博物馆(人类、海军、电影、建筑装饰艺术博物馆)于一身的夏乐宫。它本身没有太多醒目的雕塑、花样。但每天有无数人走过它,走向自己的梦想,它也由此成为了塞纳河上的十座名桥之一。
拿破仑一世原先设计在桥头两端安放四座雕像,以纪念大军团在1806年的普鲁士战役阵亡的将士们。因为滑铁卢战役而耽搁,我们现在看到的雕像是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了拿破仑一世的意图。
1853年,在桥梁两端四个塔的顶端安置四个雕塑:右岸是一个高卢战士和一名古罗马战士;左岸是一个阿拉伯战士和一名古希腊战士。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巴黎人热爱埃菲尔铁塔,有人将它称为“钢铁维纳斯”;有人把它比作“云中的牧羊女”,人们尽情地用美好的词汇赞美它,因为它是巴黎的标志和骄傲。而如今,它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观光地,还是巴黎电视转播中心。
埃菲尔铁塔是铁制镂空塔,分三层,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1880年法国刚刚摆脱普法战争中的耻辱,为了显示国力,1884年,法国议会作出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国政府面向全球进行世博建筑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条件有二:高塔能吸引参观者买票参观;世博会后能轻易拆除。铁塔以设计师法国知名建筑工程师的名字命名,并在北边的塔脚下为其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友情提示:战神广场、特洛卡代罗花园、塞纳河游船、夏约宫、亚历山大三世桥、雅典娜广场酒店都是拍全景铁塔的好地方哦。
在左岸看右岸,亚历山大三世桥背后是大皇宫。
大皇宫的玻璃天顶
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距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高45米横跨240米,是为了举办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的。它位于香榭丽舍大街和协和广场的交界处,这个辉煌雄伟的博物馆令人赞叹,它的彩色玻璃绘画和它的独一无二的大堂,给巴黎城的风景增添了几分豪华壮丽。巴黎大皇宫现在是一个公共展览厅,举办过时尚名人伊夫·圣罗兰的拍卖会,也开过克里斯蒂安·博尔坦斯基的个展,并且还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大型节庆活动。如今,大皇宫内的三个区分别是科学博物馆、展览厅与活动厅。这里常常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而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世博会后,其他建筑拆除,独留下巴黎大皇宫和埃菲尔铁塔这两座建筑作为法国及巴黎市的象征。
巴黎大皇宫独立艺术家作品展于1884年在巴黎创办,每年在巴黎大皇宫举行,是法国最具历史意义的艺术展之一。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年轻时都曾在这里展出自己的作品,包括梵高、塞尚、雷诺阿、马蒂斯、达利、毕加索,他们当时还尚未闻名于世。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大皇宫内部、面积高达一万三千五百平米(占整个大皇宫六分之一面积)的正厅是全欧洲最大的独立展厅。正厅曾在1994年至2005年之间经历过一场大修,“复出”后随即成为香奈儿创意总监卡尔·拉格斐 “钦点”的秀场,在时尚圈名声鹊起。
巴黎古董双年展的前身是1950年代出现的“古董集市”。后来于1956年,在法国国家古董联合会主席 Pierre Vandermeersch 先生的主持下创建。当年的主旨是成为一个展示美丽物件的场所,这些物件的美感可以和来参观展览的巴黎美女们相媲美。展会的雅致、声誉和隆重能够让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者们共享盛宴。
大皇宫是巴黎的著名建筑,是为举办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开放的。这一建筑物以典雅的玻璃、金属穹顶、高大的廊柱以及丰富的雕饰而闻名。AndréMalraux 先生开启了这座神秘的纪念性建筑的大门,并且1962年在大皇宫展馆举办了第一届具有现代模式的国际古董双年展,这次展览在大皇宫举世闻名的玻璃穹庐下,汇集了大多数知名的古董收藏家、布景师、珠宝商、书商。展馆由亭子、花园和喷泉组成,环境十分迷人,与各种货真价实的宝物相得益彰。
巴黎最美的大桥—亚历山大三世桥。塞纳河上最华丽的桥,银幕上的最爱!
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于1900年落成,全长107米的桥身由一个桥拱组成,桥身较低是为了不影响香榭丽舍和荣军院的视野。作为当时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的两端、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镀铜骑士群雕像,飞马振翼欲扬,非常生动,是极佳的艺术品。桥的每一个入口都竖着高高的角柱。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在夜间更添魅力。左岸下游的桥塔顶部是战争女神(上图正中间)
亚利山大三世桥坐落在风光明媚的法国巴黎塞纳河上,于1896 年10 月7日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当时的法国总统佛朗索瓦 - 萨利 - 福尔奠基,于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完工。为不影响两岸景观,桥的拱起弧度压得很低。整个大桥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它是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捐赠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大桥将两岸的香榭丽舍与巴黎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桥上的灯具由小爱神托着,寓意性的海长形象构成大桥装饰的主题。左岸两座立柱上,有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与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标志。右岸两座立柱上,有象征古代法兰西和现代法兰西的标志。
左岸上游的桥塔顶部是“战斗中的女神”
亚历山大三世桥于1900年落成,全长107米,桥身由一个桥拱组成,桥身较低是为了不影响香榭丽舍和荣军院的视野。作为当时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的两端、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的镀铜骑士群雕像是极佳的艺术品。桥的每一个入口都竖着高高的角柱。大桥的桥面上有32座四周环绕着神态各异的小天使的雕塑灯架,灯罩都是精雕细琢的金属灯罩,桥身还装饰着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雕饰的精致和华丽以及整个桥显示出的雍容气派,远非其他的桥梁所能企及。因为有精致的路灯,夜间的亚历山大桥一片辉煌。本文后面还有夜游亚历山大桥的详细介绍。
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左边是协和广场、大皇宫、小皇宫,右边是荣军院,全长107米。如果说凡尔赛宫是将巴洛克风格在宫殿建筑上发挥到了极致,那亚历山大三世桥则是布杂艺术风格(Beaux Art)的集大成者,其特点为参考了古代罗马、希腊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宏伟、对称、秩序性。桥上是繁饰华丽的新艺术派(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风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工艺的样式,以自然之曲线为其特色)的灯盏,桥的两端各有两座高17米的桥塔,塔顶有象征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的四组金色的骏马雕塑,
远处的荣军院
亚历山大三世桥不论是桥头、桥尾的雕塑,还是桥身白色、金色的搭配,一种华丽却不浮夸的美,令人念念难忘。
协和桥——协和桥是介于协和广场和奥赛堤道之间的桥,是目前巴黎市内交通流量最大的桥梁,初建于1788~1791年,用摧毁巴士底狱的石块建成。过去曾称为路易十六桥、革命桥、协和桥,波旁复辟时期(1814年)复称路易十六桥,1830年再度恢复协和桥名称,直至今日。
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香榭丽舍大道中段,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取名“路易十五广场”。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曾被称为革命广场,是行刑的场所,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国王路易十六及王后、罗兰夫人、罗伯斯庇尔都在此被送上了断头台。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这样的规模。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
从这里可以环顾许多巴黎美景: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杜乐丽花园、卢浮宫等。
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 ——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 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沉淀下别样的美丽。
河神喷泉
协和广场喷泉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和一些装饰华丽的纪念碑。纪念碑以船首图案装饰,是巴黎城的象征。两个喷泉则是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mers)。
两侧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从鱼嘴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水花飞溅,宛若飘纱。
喷泉远看像一反一正的两只巨蝶,实际上这两座喷泉就是两组满布喷口并日夜长喷的大型组雕。每座喷泉的喷口都多得无法记数,在圆形的水池中,一群大于真人的祼体女神各抱金色的鲤鱼、海豚等沿池一圈,鱼、豚的大嘴都有一股扬高数米的喷泉向中心的细雕斜喷,中心组雕上的喷口更多,或向上喷射、或向下喷涌,一派万泉齐喷的景观。
“河神喷泉”中心的上下两组雕塑以河为主,上层是几个赤裸稚嫩、人见人爱的小天使戏水,下层是三位大于真人的姿态各异、上半身赤裸、着绿色长袍的仙女簇拥着美丽的莱茵河女神,她们是怀抱葡萄的收获仙子、手捧鲜花的爱情仙子和象征甜蜜的水果仙子。雍容华贵的莱茵河女神与她们倚一饰满金色浮雕的圆柱围坐一圈,圆柱上镶满浮雕的碟形喷台,喷台上的浮雕由一圈金色的诸神头像组成,每尊头像的两边均刻有流动凹槽,恰似头像流动的长发。
“海神喷泉”的设计、形式与“河神喷泉”无异,只是所有人物的动态不一样。三仙子是与海洋的珍珠仙子、贝壳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海神
广场的北面二座楼,左侧是克里雍大饭店(法国在此承认美国独立),右侧是海军府。
城市雕像
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着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
马利的骏马
矗立于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入口处,由雕塑家库斯图(Coustou)最初为太阳王路易十四位于马利乐华的离宫花园所雕造。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在位于巴黎西边十五公里的马利乐华小城为自己兴建一座比凡尔塞宫更为隐秘的离宫,设计师在广阔的离宫花园里建造了众多华美的喷泉水池与雕塑。1794年这座雕像被从马利乐华的宫廷花园里运送到巴黎,而后被安放在协和广场上。今天矗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是复制品,真品则保藏在卢浮宫里。
协和桥——协和桥建于1791年,由巴黎路桥学校(Eco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的奠基人贝豪奈设计。筑桥的一部分石料来自于拆毁的巴士底狱,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城堡”。1810年,拿破仑把战场上牺牲的将军们的雕像立在桥柱上。1828年,王权复辟后文武大臣们的雕像取代了将军和军人们。这些巨型白色大理石的雕像的重量使桥体不堪重负而出现安全隐患,1832年他们被移到凡尔赛城堡。
随着历史的行进,该桥被赋予不同的名字。最后的协和(Concorde)的名字确定于1830年。1930-1932年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情况下协和桥面被拓宽,桥两头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和波旁宫(Palais Bourbon)的美丽景色从此一览无余。
圣日耳曼大道是巴黎一条主要街道,得名于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位于塞纳河南岸。大道周边的地区也指圣日耳曼区。该路呈弧形,东起圣路易岛边缘的萨利桥,西到通向协和广场的协和桥,穿越巴黎第五区、巴黎第六区和巴黎第七区。在圣日耳曼大道的中段,与南北走向的圣米歇尔大道交汇。圣日耳曼大道最著名的是穿越圣日耳曼德佩区的这一段,也是它得名的那一段。
巴黎街头,咖啡馆随处可见,它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馆,那是自17世纪开业的,并保持营业至今。19世纪到20世纪初,一些咖啡馆因为得到巴黎文学和知识精英的光顾而闻名。今天,这些经典的咖啡馆依然生机勃勃,有的还被列入受保护的历史古迹。
圣日耳曼德佩区是巴黎比较文艺范的区域,建筑比较老旧。这里也是白领出没比较多的地方,很有小资情调。来巴黎不得不去的五家咖啡厅之——花神咖啡馆和双叟咖啡馆就隔一条马路。
(上下图右角)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耳曼大道和圣伯努瓦街(Rue St. Benoit)转角,于1887年开业,是Saint-Germain-des-prés区域有名的咖啡店。 以古罗马女神Flore为名,自1887年创立至今。是巴黎三大咖啡馆之一。这座位于巴黎左岸的咖啡馆见证了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时刻——它是“存在主义”的启蒙地,它是超现实主义的诞生地,它还曾是徐志摩散文中的咖啡馆。咖啡馆漂亮、干净,食材非常新鲜,但价格较高。
“啊!花神咖啡馆--我在巴黎时,它就是我的家。”──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Lauren.Bacall
“花神,就是咖啡馆,最道地的咖啡馆!”──法国影坛传奇天后凯萨琳·丹妮弗
1994年,花神咖啡馆开始创立它自己的文学奖项——花神文学大奖,来激励当代法国文学的新秀们。除了现金奖励,获奖者还可以在这里免费享用一年的白葡萄酒Pouilly-Fume。
花神咖啡馆招待过不少知名的国家领袖或皇亲国戚(尽管当时尚未成名),像是周恩来(1926)、铁托(1936)、沙特阿拉伯的莎拉雅王妃(1965)、前越南国王保大(1965)。
徐志摩曾这样说道:“与巴黎人一起静坐在花神咖啡馆里,沉溺在浓浓的咖啡香中,灵感便伴随着氤氲而来。”来到巴黎的你,何不在这里与巴黎来一场约会呢?跟着萨特和西蒙·波伏娃,在花神咖啡厅与巴黎约会,萨特与西蒙·波伏娃常常再此出现,萨特当初很喜爱就着这儿的清幽并在现磨咖啡刺激性下瘋狂髙速创作。他的《存在与虚无》就是说在花神咖啡馆写成的,乃至二战刚开始后对他的征召入伍令全是在花神咖啡馆送至他手上的。在萨特们的陶冶之中,花神咖啡馆变成影响力极大的文学类咖啡馆,乃至也有文学类学业奖学金,而且在二楼上为得奖者保存专用型坐位一年。
地址:
172, boulevard Saint Germain, 75006 Paris, France
到达方式:
地铁4号线至St-Germain des Prés站,10号线至Mabillon站
双叟咖啡馆 Les Deux Margots——始建于1812,也叫双偶咖啡馆,咖啡厅的名字来自于柱子上的两个中国买办的木制雕像。咖啡馆位于左岸的圣日耳曼德佩区。曾经是巴黎文学和知识精英聚集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西蒙·波娃和萨特等知识分子,欧内斯特·海明威等年轻作家,加缪和毕加索也是这里的常客。现在也会时不时偶遇各路明星。
咖啡馆开业于1812年,自1933年以来,咖啡馆每年会向法国小说颁发双偶文学奖。
地址:
6 Place Saint-Germain des Prés, 75006 Paris France
到达方式:
地铁至St-Germain des Prés站下车后,步行约1分钟即可到达。
巴黎圣日尔曼德佩修道院——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是法国首都巴黎第六区的一座本笃会修道院,创建于6世纪。法兰克国王希尔德贝尔特一世攻打西班牙的萨拉戈萨时,得到当地主教赠送的圣带,回到巴黎后就兴建了这座教堂来收藏这件-遗物,命名为圣十字和圣文生教堂。558年完成,12月23日献给圣日耳曼,同一天国王去世,于是关闭教堂,改为修道院。
在皇家资助下,这里成为法国最富有的教堂之一,并获得管理城墙以外的权利,今圣米歇尔大道以西左岸大部分地区的权限(到1670年)。在11世纪,它设立一个重要的藏经楼,是法国天主教会的学术中心,直到在法国革命期间被废弃。圣日尔曼德佩修道院建筑有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里面的设计非常的复杂,有着十分精美的雕刻,绝对是修道院中的精品,有时间还是值得参观。
周围的圣日耳曼德佩区得名于该教堂,这一区域也是拉丁区的一部分,因为修道院捐赠了一些沿着塞纳河的土地以兴建巴黎大学。玛戈王后也强迫修道院捐出土地,在此修建一座宫殿(今塞纳路2-10号),使这一地区变得时髦起来,直到18世纪初被香榭丽舍大街以北的圣奥诺雷区超过。
此外,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是墨洛温王朝国王的安葬地,哲学家笛卡尔的墓地也在这里。
街边的咖啡馆几乎都人满为患,路边悠闲看书、扎堆儿抽烟的年轻人很多。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法国的公路里程从巴黎圣母院开始,一块小小的石碑标志着这个国家的中心。 法国人有两种,一种是“巴黎人”,另一种是“住在巴黎以外的人”。 今天的巴黎人依然走在十九世纪的碎石路上,在这条大道的沿线,点缀着这些名字:协和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在这条大道上走过的是雨果、波德莱尔、居里夫人、毕加索、乔伊斯…… 大多数游客心中向往的,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巴黎,一个极具历史感的巴黎。这里的名胜古迹已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而另一个充满前卫与波西米亚气息的巴黎同样让人心驰神往。不同视角看巴黎。
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正式名称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岱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850年的历史让这座教堂经历了巴黎的历史变迁,它还见证了拿破仑的加冕、拿破仑三世的婚礼。而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诗意描绘而扬名世界。吸引了不少人爬上钟楼去寻找钟楼怪人。
可惜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巴黎圣母院屋顶起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顶端尖塔坍塌,玫瑰花窗已被烧毁。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大火扑灭,火灾持续14小时。 由于正逢巴黎圣母院进行一项修缮工程,许多历史文物与雕塑此前已经搬离,幸免于难。此后圣母院将长期关闭,进入漫长的修复期。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圣母院后殿始建于1370年,它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高低脚拱半径达15米左右,别具一格的后殿建筑不愧为哥特建筑的杰出之作。它作为哥特的特征有:外墙的飞扶壁,顶部的滴水兽、玫瑰花窗和入口拱式门洞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建筑是流动的音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仅从教堂的外观上看,你就会被这些精致的雕刻所吸引,无论是门窗、祭坛还是回廊都布满讲述圣经故事的浮雕和雕像,尤其入口处的三座大门,被雕刻得精美绝伦,异常华丽。此外,教堂内绚丽夺目的3个玫瑰画窗以及巨大的管风琴也同样不容错过。
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St. Anne)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Bishop Sully)为路易七世(Louis Ⅶ,于12世纪下令兴建圣母院)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Virgin’sportal),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拱门上方为众王廊(Galerie des Rois),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Musee de Cluny)。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
游览巴黎圣母院主要分为参观教堂内部、登顶钟楼和参观地下室三部分,其中钟楼的入口在教堂外面北侧。
看整个巴黎圣母院的浮雕,就像欣赏法国的历史。1248年法王在这里发起十字军东征埃及;1455年民族女英雄圣女贞德在这里隆重昭雪;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在这里举行加冕大典;1945年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法国历任总统戴高乐、蓬皮杜、密特朗的葬礼追思弥撒,以及法国国王们在这里举行的盛大婚礼等。
“长廊”上面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彩色玻璃窗。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为9米,俗称“玫瑰玻璃窗”,其直径,建于1220-1225年,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借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
圣母院内右侧安放一排排烛台,数十枝白烛辉映使院内洋溢着柔和的气氛。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座席前设有讲台,讲台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国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目光齐望向中央圣母哀子像(Pieta),耶稣横卧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十分哀伤。院内摆置很多的壁画、雕塑、圣像,因此前来观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走进这座教堂里,四处可见虔诚的信徒双手交叉合拢抵住下巴,闭眼凝神虔诚的祈祷,更突显巴黎圣母院的庄重肃穆。
著名的玫瑰玻璃窗
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它们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里,思索它们脚下那群巴黎城里的人们的命运。
要享受独自一人片刻的宁静,不妨上去圣母院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雨果笔下的钟楼。教堂正厅顶部的南钟楼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敲击时钟声洪亮,全城可闻据说在这座钟铸造的材料中加入的金银均来自巴黎虔诚的女信徒的奉献。北侧钟楼则有一个387级的阶梯。从钟楼可以俯瞰巴黎如诗画般的美景,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圣心大教堂等景点都尽收眼底。有欧洲古典及现代感的建筑物,欣赏塞纳河上风光,一艘艘观光船载着游客穿梭游驶于塞纳河。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下午3点,你还可以在这里看到三件圣物的展出,分别是耶稣受刑的十字架木块残片、圣钉和荆冠残片。平时周日上午或宗教性节日,您可以来此感受一下天主教徒的虔诚,平安夜的“午夜弥撒”非常壮观,如果能前来,一定会带给你心灵上的极大震撼。
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后来竣工,没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主体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地下墓室——这个地下考古墓室收集了从罗马时代开始的这个城市的遗迹,从巴黎圣母院前面一个不惹眼的楼梯就可以进入。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观赏这个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但是如果下到地下墓室,你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的中心。
巴黎圣母院内有件宝物,是木刻圣经故事《天库》。
如今的圣母院兼具宗教、艺术和旅游价值于一体,是巴黎必到之处,登上巴黎圣母院顶端可眺望整个巴黎,欣赏绝美的塞纳河精致。走近巴黎圣母院,可见雕有基督教经典之作—《圣经》的三个桃状大门圣母门、审判入口大门和圣安娜们依次排列,雕刻栩栩如生。圣母院共三层,顶层风景极佳。矗立在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是对古老巴黎历史的承载。
巴黎中心点(point de france)
在圣母院门口外的圣母院广场中,有个原点(Point Zéro)纪念物,是法国丈量全国各地里程时所使用的起测点。这个点大小类似于地下水井盖,为8角形,旁边刻有“point de france”字样。大致的位置靠近Notre dame右边的门,也就是那个出口处。基本上那个点已经被踩过上亿遍,所以差不多被磨光了。
2019年5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开始审议巴黎圣母院重建法案,各界承诺为重建巴黎圣母院捐款的金额已近10亿欧元。 当地时间8月6日,巴黎圣母院屋顶设计大赛(非官方赛事),中国旅美建筑师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获得冠军。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
广场右边矗立着亨利四世铜像。
19世纪时,为了拓宽西边雄伟的前庭,拆除了许多中世纪的房屋和狭窄的街道。广场(Parvis)这个字来自拉丁文的paradisus,意指大教堂和教堂前面的广阔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或研究刻于建筑正面、有关圣经的雕刻。这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介绍圣经的方式,因为在古代,大多数的人都不识字。
圣母院广场始建于1182年,广场原为举行游行集会而建,现在已发展成为巴黎的市中心,周周边有很多纪念品商店和古书店。
圣母院位处巴黎的核心,市内发展均环绕着西堤岛,并以此为焦点向外作同心圆式开展,加上,圣母院融合了古典及现代巴黎的建筑特色,更渐渐成为法国的宗教、艺术及旅游中心,于是,法国人便把圣母院的入口位置设为原点,然后将法国其他城市的坐标以此起算,所以,当人们站在圣母院前,也即是处于法国的中心点,可想而知,圣母院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巴黎警察总署位于巴黎市内知名旅游景点西岱岛,对面就是著名的巴黎圣母院。
门票
主教堂正楼:免费
教堂侧塔楼(钟塔):8欧元/人,5欧元(18-25岁),17岁以下免费
教堂博物馆:3欧元/人
地下室:4欧元/人,13岁以下免费,3欧元/人(60岁以上,失业者),2欧元/人(13-18岁)
塔楼:成人8.5欧元;优惠:5.5欧元;11月1日-3月31日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天免费。
提示
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一和第三个星期三下14:30有免费中文讲解。
去巴黎圣母院有人说最好从教堂的北门(North Portal)步入,一进门就能撞见绚丽夺目的3个玫瑰画窗。
巴黎圣母院两边的商店也很有名气,可以买到很多精美的纪念品,有2.5欧元的椭圆形金属挂件,上面的图案是圣母抱着圣婴。还有一种造币机,投进一个2欧元硬币,它就会吐出个新的纪念币,其图案也是圣母抱圣婴。
开放时间
主教堂正楼周一至周五8:00-18:45;周六和周日8:00-19:45
教堂侧塔楼(钟塔) 10月1日至3月31日10:00-17:30 9月1日至9月30日9:30-19:30 7月1日至8月31日9:00-22:00节假日关闭
地下室10:00-18:00,周一和节假日关闭,地下室关闭前半小时停止新的参观者进入
教堂:【周一-周五】8:00-18:45,周六-周日8:00-19:45;塔楼:【10月-3月】10:00-17:30,4月-9月9:30-18:30;【4-9月】周五、周六及【7、8月】开放到23:00,关闭前45分钟停止进入。
从巴黎圣母院过个桥就到拉丁街区。
在巴黎城中游走,最具代表性塞纳河左岸拉丁区是一定不能错过的。这条步行路线由巴黎圣母院开始,体验一场中古世纪的巴黎穿越之旅,穿梭一条条17世纪的街巷,途径古老的索邦大学,先贤祠,漫步于巴黎人最爱的卢森堡公园。在巴黎人精神文化圣地塞纳河左岸,领略圣日尔曼街区的浪漫不羁,无数文人和艺术家曾流连于此,那些咖啡馆,书店,艺术品画廊和古董家具店,依然保留着法国重要的政治历史和文化活动的痕迹。
拉丁区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罗马人占领巴黎后在此处新建了城市,由于罗马人说拉丁语,所以这里被称作“拉丁区”;另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说法:中世纪法国继承了拉丁文化,所有的学术交流都使用拉丁语,这里学院林立,作为巴黎的学术中心,所以被称作“拉丁区”。
拉丁区满是知识分子,这里有辉煌的建筑,也有时刻不停的娱乐活动。城区的小街巷边尽是古典建筑、学生酒吧和热闹的小吃店,而广场上则竖立着历史纪念碑。拥有八百年历史的索邦大学奠定了这片区域的气质,拉丁语一度在此流行。这里也因纪念法国伟人的万神殿而出名。白天,学生们从课堂里匆匆赶去图书馆,而知识分子们则坐在露天咖啡座观赏景色。一旦夜幕降临,四周的建筑便满是人群,娱乐活动即将上演。最热闹的区域就在穆浮塔街附近,那里有薄饼店还有世界各地的小吃店,而在护城墙广场附近则满是各种啤酒馆。拉丁区能为你的脾胃、身心和灵魂提供真正的滋养。拉丁区是老巴黎的记忆!
这里是巴黎拉丁区 (Quartier Latin) 的一条美食街。
这里是巴黎最窄巷子
“没有土耳其烤肉,巴黎如同没了灵魂”。某个程度讲,在巴黎,土耳其烤肉随处可见,它几乎占据了整座城市的国民美食地盘。
转烤的主要原料是牛肉、羊肉或鸡肉。在肉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奶、牛奶、洋葱等后搅拌,再抹上油,最后用一根粗大的铁棍将肉一片片地穿起来,做成一个巨大的肉团。厨师不停地转动铁棍进行烧烤。当靠近烤炉一侧的肉烤熟后,厨师就把这一侧转过来,用一把长刀将上面的肉一片片地切下来。切下来的薄肉片用托盘上的油搅拌之后即可食用。转烤肉比较干,烤时火候很重要。
这个据说是火鸡肉,当客人点的时候,从大肉卷上片下一些肉片,加上蔬菜和紫绀,用薄面饼包起来。
超级无敌的大
流浪汉与流浪狗——在许多西方国家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就是流浪汉,这些流浪汉没有固定的居所,没有固定的来源,每日都拖着自己所有的家当流浪在街上,靠着别人的一点施舍和社会的救济过日子。在西方欧美国家,流浪汉收养流浪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法国的流浪者很多都是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劳动剥削,商业垄断,追求个人的自治。他们大都追求的是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并不全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走上街头。对于流浪汉来说,养狗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为他们提供收入来源。在法国,关爱宠物就像帮助老幼病残一样重要,很多城市会给狗狗免费注射疫苗,免费发放食物等等。流浪汉可以去宠物救济站领养狗狗,每个月对狗狗进行体检,如果狗狗身体情况正常,流浪汉们将会获得每个月200-500欧元的救济金,养三只狗的话一个月最高可以获得1500欧的补助金,这收入相当的可观啊。感觉这哪是养狗,这分明是狗养着他们啊。而且每天乞讨,还会有路人游客给他们水,食物或者钱,生活的特别悠闲。还有带着狗可以避免被强制送进收容所,因为收容所不允许养狗,人和狗被强行分离会遭到动物保护组织的起诉。作为无家可归的他们,狗可能是唯一的伙伴甚至亲人,也是精神的依托。
伴着悠扬琴声,在莎士比亚书店翻阅几本书籍,结识文艺巴黎。
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在巴黎住过,那么你此后的人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1921年,年轻的海明威以驻欧记者的身份移居巴黎,在那里结识了一帮文学同好,并经常到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聚会。后来,这群文坛新秀中的许多人和海明威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莎士比亚书店也成了见证他们文学生涯的关键地标。
在巴黎塞纳河边有“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 ——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ny),位于巴黎的拉丁区,巴黎圣母院对面的塞纳河奥德翁街,是巴黎文化地标,也是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1919年由希尔维亚·毕奇 创办,第二代经营者经营者是乔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现在的掌门人是乔治·惠特曼的女儿西尔维亚·比奇·惠特曼。
“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 Company)”诞生于一战之后, 主要以出售英文书籍为主, 当时在巴黎的海明威, 费兹杰拉德, 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书店主人西尔维亚·毕奇(Sylvia Beach)的座上客。 这个书店二战之中由于受到纳粹的骚扰而关闭。 1951年, 一个叫乔治·惠特曼的美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BUCHERIE街37号开了一家卖英文书籍的书店。 像西尔维亚一样, 他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 书堆间还有床铺, 成了文人聚会, 甚至临时栖居地。乔治·惠特曼与美国东海岸作家来往密切, 在50年代, 书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点, 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都在书店前的空地上朗诵过他们的作品。 后来旧金山“城市之光City light bookstore”书店的店主当时也经常泡在Shakespeare & Company。 60年代, 惠特曼在得到毕奇小姐的同意下, 正式把书店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始人西尔维亚·毕奇于一九五六年写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书店》。
从巴黎圣母院往左跨过一座铁桥,便是赛纳河左岸。过桥后沿河堤往左拐,就在与圣母院隔河相对的位置有一间书店,黄招牌,绿橱窗。这就是享誉世界的莎士比亚书店。书店的主人乔治·惠特曼说, 他是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的私生孙。莎士比亚书店很小,安静的藏在城市角落,书店有两层,一架古旧的板式楼梯通向二楼。楼上更狭小,四周也是挤满了书的书架,没有书架的地方挂着一些作家的照片和手迹。他们中包括海明威、乔伊斯、庞德、斯坦茵、菲茨杰拉德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都是与此书店有着重要渊缘的作家。楼梯口对应的另一面,有一侧门通向一间稍大的房间,中间的简易沙发围着一个小茶几,环墙摆着长凳,一些人就整日坐在那里看书。据说,这里既是店老板的接待室,也是文人聚会的地方。
惠特曼的书店,甚至被喻为英语世界文学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因为在他经营书店的一生中,收留过4000个左右需要帮助的人。目前的书店既是普通的书店,也是供人阅读的图书馆,尤其是英语文学,还曾出现在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和《午夜巴黎》中。书店的四壁都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满架子的书挤得看不出一点缝隙,仿佛墙壁就是由书砌成的。这个传奇的书店一直延续至今,不仅是巴黎最大的英文书店,还是法国文化部承认的文化学院,同样也成为巴黎不容忽视的一大旅游景点。影视剧爱在这里取景,为自己打上一层文艺光圈。它出现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中,《Before Sunset》中男女主角在这里重逢,港剧《冲上云霄2》中Issac和夏晨也在这里情愫互生。
莎士比亚书店深受法国文人的喜爱,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很多世界名人曾现身书店之中,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如果你有机会去了巴黎,莎士比亚是不可错过的地方!全球最美书店,献给爱读书的你!整个书店充满着文化气息,店面的装潢古朴高雅,还有人在店内弹奏钢琴。伴着悠长的琴声,有人安静的读书,还有人在冥思。书店分上下两层,文艺青年们可在这里找找当年海明威躺过的沙发床和亨利•米勒坐过的木椅。在莎士比亚书店,透过窗,远远望着圣母院和塞纳河,静静品着下午茶,拿起一本书,听着悠长的音乐,可以好好感受一下小资生活了。
灵魂与品质的培养,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足以使卑微的事物变得强大。莎士比亚书店虽然只有两三尺宽的门面,但已然在读书人心中树起了一座雄伟的精神大厦,这座无形的大厦使其成了巴黎左岸的文化地标,长期居住在巴黎左岸的文人习惯于将莎士比亚书店作为约会的地点:某日某时,我在莎士比亚书店等你!自由的灵魂大概都是相似的。
在对岸看到的巴黎圣母院。
先贤祠(万神庙),其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先贤祠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早期典范,其正面仿照罗马万神殿(Pantheon in Rome),拱顶为布拉曼特风格。先贤祠是法国民族魂之所在,相比于建筑,这个地点的意义更让人着迷。它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兴建的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历经数次变迁以后现在成为法国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尊重文化历史的法国人用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来记录他们文明的步伐是如何往前迈动的。
先贤祠后面的教堂叫圣艾蒂安教堂(Saint-Étienne-du-Mont),是法国巴黎的一座天主教堂,位于圣日内维耶广场,靠近先贤祠,内有巴黎的主保圣人圣日内维耶的圣骨匣。布莱士·帕斯卡、让·拉辛和让-保尔·马拉也安葬于此。建筑风格兼具哥特式和文艺复兴两种不同风格。与先贤祠的巴洛克风格遥相呼应。这个教堂虽然不大,但是很漂亮。有唱诗班。
先贤祠 (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为还愿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44年法王路易十五在一场大病初愈之后,深信自己之所以脱离病魔的掌握,全因洁娜维耶芙的庇佑,因此决定为这位圣女建造一座雄伟的神殿,他全权委托御用建筑师玛格内侯爵负责,由玛格内的副手雅克-日梅恩·索弗洛负责具体设计。教堂整体设计为等臂十字架式,有一个带有科林斯式支柱的雄伟门廊。主建筑长110米,宽84米,高83米,还有一个大致同样大小的地下室。1758年教堂奠基,后来由于财政困难,设计师索弗洛去世后才由其学生让·巴普蒂斯·朗德莱于1789年彻底完成。教堂竣工恰逢法国大革命开始,革命政权将教堂改为埋葬“伟大的法国人”的陵墓。让宗教的殿堂成为伟人的圣殿,让伟大的陵墓成为自由的祭坛。先贤祠在十九世纪曾两度恢复宗教圣堂的地位。直到1885年举行了雨果(Victor Hugo)的葬礼后,才正式成为不具宗教性质的民间殿堂。
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这里是是法国人的精神寄托。在这里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法国的历史文化。
先贤祠是崇尚思想与文化的法兰西民族的圣殿。山墙门楣上镌刻着金色的字体:“伟大的人们,祖国感激你们(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
主殿正前方,原是教堂的祭坛,1920年由法国雕塑家席卡尔创作的大型雕塑《国民公会》取代了祭坛,作品表现国民公会的光辉历史,国民公会是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制宪会议前身。雕像以玛丽安娜为中心,在她脚下,刻有格言"不自由毋宁死"。
教堂的正厅中央,悬挂着著名的福科钟摆。1851年,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这里做了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傅科摆。第一次证明了地球自转原理。在先贤祠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傅科做实验所用的铁环原物于1995年从法国国家工艺学校移至此。
在法国,许多天主教堂都建有地下室。多数在该教堂为天主献身终生的神父临终都会留下遗愿,愿死后仍在这里伴随他的主,继续服待他。先贤祠作为原先的天主教教堂,自然也不会少了地下墓室。
1789年开始的大革命是现代法国的起点,想要深刻了解法国的近代史,先贤祠一定要去!
先贤祠右边是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位于拉丁区中心,离巴黎圣母院不远。美丽,宽大的索夫洛路的中轴线往下可一直延伸到卢森堡花园。
巴黎第一大学,全称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法语为“Université Paris I - Panthéon-Sorbonne”,简称“La Sorbonne”即“索邦”,亦称“Paris I”即“巴黎一大”,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其前身是巴黎索邦神学院,始建于13世纪,迄今已有800年历史,堪称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在政治、经济、法律、艺术及其他人文学科领域均处于法国顶尖地位,并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全校学生人数约4万多人,为法国最大的大学。巴黎大学造就了包括居里夫人在内的八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大批世界顶尖的专家学者,创造了无数垂范后世的学术经典。
巴黎一大是一所以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法国顶尖公立高等院校,传承了法国精英教育的传统,在欧洲乃至全球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为法国与全世界培养了众多精英人才。该校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中心,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领先的科研水平跻身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之列。
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的考古学,历史,法律,哲学,地理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排名世界Top 50,均处于法国顶尖地位。
这些应该都是附近学校的大学生吧
索邦大学(法语:Sorbonne Université;英语:Sorbonne University),简称“索邦”(Sorbonne),是一所位于法国巴黎拉丁区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由原巴黎-索邦大学(巴黎第四大学)和原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于2018年1月合并而成。
索邦大学是法国4EU+联盟、卓越大学计划、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成员,现有文学、理学、医学和法学四个主要院系。
索邦大学校友中共产生了20位诺贝尔奖得主、12位菲尔兹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
2019-2020年,索邦大学位列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44名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37名 、QS世界大学排名第77名、THE世界大学排名第80名。
圣米歇尔大道(Boulevard Saint-Michel)是法国巴黎拉丁区的2条主要街道之一(另一条是圣日耳曼大道)。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林荫大道,北起塞纳河上的圣米歇尔桥和圣米歇尔广场,穿过圣日耳曼大道后继续沿着巴黎大学和卢森堡公园延伸,结束于皇家桥车站前的Camille Jullian广场和气象台大街。这条大道由奥斯曼男爵开辟,平行于圣雅克路,标志巴黎的南北向历史轴线。
巴黎的学生区,区内咖啡厅、时装店及餐厅林立。不少咖啡厅过去曾为哲学家与名流聚会的场所。
巴黎五区和六区的拉丁区曾因为物价和地价便宜,受到学生的亲睐,各类高等专科大学汇聚此处,书店、商铺、餐馆林立,许多文人墨客悠闲在此品尝左岸咖啡;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巴黎地价最贵的区域,同时这里也是奢华时尚的聚集地,还有很多知名的甜点店也分布于此。
圣米歇尔喷泉——圣米歇尔喷泉(Fontaine Saint-Michel,法语发音:[fɔ̃.tɛn sɛ̃.mi.ʃɛl])是巴黎第五区圣米歇尔广场一个宏伟的喷泉,设在圣米歇尔大道与圣安德烈大道转角建筑物的墙壁上,建于1858–186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奥斯曼男爵重建巴黎伟大工程的一部分,建筑师Gabriel Davioud。圣米歇尔喷泉是这个广场的一个地标。这个超大喷泉有华丽的装饰拱门,这是奥斯曼男爵重建巴黎时,最后一个大型墙壁喷泉,具有法国文艺复兴建筑特征,最上面是仙女托着巴黎市徽章,中间是天使长圣米歇尔屠恶龙,两边共有四根科林斯柱。下边是两个长着翅膀的翼龙,口吐喷泉。整个墙壁喷泉,从上到下,非常美丽壮观。以后建的喷泉都是在广场中心独立的了。这里是左岸拉丁区比较热闹的地方。周围是奥斯曼式建筑,有许多咖啡馆,快餐店,纪念品商店和书店,
法国科学院和马扎然图书馆
法国科学院-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院之一, 前身为1666年J.B.科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创建的学会。1699年,在法国王室的赞助下改组学会,改用现名并迁往卢浮宫。
又名法兰西学院科学院,坐落在巴黎中心区塞纳河南岸,与卢浮宫隔岸相望。在法兰西学院的五个专业学院中,科学院变革最多,规模最大。
巴黎最美图书馆之马扎然图书馆 La bibliothèque Mazarine——马扎然图书馆是法国最古老的图书馆,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7世纪中叶,曾是红衣主教Mazarin的私人藏书馆,它于1643年开放给学者。是欧洲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共拥有约4万册古籍,在这里,你可以查看60万份文件,欣赏220件典藏珍宝艺术品。
波旁宫是法国皇室原本的行宫,标准的希腊式殿堂建筑,气势非凡。波旁宫最初是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而建,由意大利建筑师Lorenzo Giardini设计,1728年完成。1789年以后,波旁宫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
现波旁宫又名国民议会,坐落在塞纳河南岸,占地相当大,除了议会厅外还有一系列的附属建筑,足足有百间。它的正面面对着大学之道(Rue Universite),后面面对着协和大桥与协和广场。这座半圆形大厦规模雄伟,北门12根希腊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晚上整个正立面会打象征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灯。
你可以参观到总统休息室、娱乐厅、图书馆、中央议会厅以及会议室等等。有些议会辩论是允许民众旁听的,只需事先订座。
荣军院(L'hôtel des Invalides)全称为荣誉军人院又名“巴黎伤残老军人院”。位于巴黎第七区。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它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现在主体部分被改为军事博物馆,原来的教堂则被改建为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的陵墓,每天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法国巴黎的荣军院,陈列着中国清朝道光年间的大炮,放置在法国大炮的旁边,还有乾隆皇帝的战袍和宝剑,这些都是英法联军侵华时洗劫圆明园时掳走的。
荣军院所在位置及交通方式:位于巴黎七区塞纳河左岸的荣军院位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延伸线上(Avenue de Tourville - 75007 Paris)。
黄昏中的亚历山大三世桥
大皇宫
亚历山大三世桥堪称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作为世界上首批“预制”的建筑之一,它所有的部件都是在工厂煅铸好以后,用驳船运至塞纳河并经巨型塔吊安装而成。大桥被设计为单孔桥,桥架采用15个钢模铸造的三向调节的弓型构件组成,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都是为了降低桥身的高度以不影响从协和桥和香榭丽舍大道遥望荣军院时的景色。同时,也顾及到大桥与目前的邱吉尔大街宽度的合适比例,以及塞纳河的航运。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亚历山大三世桥无疑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珍品。大桥两端入口处的4座高达17米的桥塔,每座桥塔顶端都塑有分别象征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的金色骏马雕像。桥塔的下方安置了代表法国不同时期的雕像,右岸雕像分别表现中世纪法国和近代法国,左岸雕像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
桥入口处的孩子与狮子像
在桥入口处的孩子带领下的狮子群像由以下作者完成:右岸,由Georges Gardet(1863-1939)雕刻;在左岸,是Jules Dalou(1838-1902)雕刻的。
亚历山大三世桥与其右岸的大皇宫一样,是布杂艺术风格的 (注:Beaux Art是一种混合型的建筑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多用于大型纪念建筑,其特点为参考了古代罗马、希腊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宏伟、 对称、秩序性)。桥上是繁饰华丽的新艺术派(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风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工艺的样式,以自然之曲线为其特色)的灯盏,更有女神、仙女、 精灵等极其精美的雕塑和装饰,被誉为巴黎最优雅的桥梁。
这座桥上有许多的浮雕、雕像及装饰,每样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意义。
四个桥塔基座上的女神
在右岸上游,桥塔基座上是Alfred- Charles Lenoir(1850-1920)创作的“中世纪时的法国”(La France du Moyen Âge)雕像,右岸下游,桥塔基座上是Gustave Michel(1851-1924)的“当代的法国”(La France moderne)雕像。上图就是右岸下游的桥塔基部是“中世纪时的法国”雕像
爱神雕像环绕的路灯——桥上有枝形烛台式路灯,下面环绕的小爱神是Henri Désiré Gauquié(法国雕塑家,1858-1927)创作的。
小天使围绕的新艺术运动路灯在夜间更添魅力。桥中心拱顶的尼瓦河仙女浮雕,远处的荣军院。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在左岸,上游是Pierre Granet(1842-1910)创作的“战斗中的女神”(La Renommée au combat)雕像,下游是Léopold Steiner(1853-1899)创作的战争女神(La Renommée de la Guerre)雕像。
左岸上游的桥塔顶部是“战斗中的女神”
左岸下游的桥塔顶部是战争女神
水中仙女浮雕是在塞纳河中心处桥拱顶部处,寓意是纪念法俄同盟。上游浮雕是代表法兰西的塞纳河仙女(Nymphes de la Seine avec les armes de Paris),背对着的下游浮雕是代表俄国的尼瓦河仙女(Nymphes de la Neva avec les armes de la Russie,注:尼瓦河是俄罗斯西北部一可航行之河流,全长约40哩)。均由Georges Récipon(1860-1920)创作。
夜幕下的埃菲尔铁塔,拥有梦幻朦胧的美感。
漫步于这座金光灿灿的大桥之上,欣赏塞纳河两岸美景,远眺埃菲尔铁塔,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摄影爱好者们可以在大桥的各个角度用相机捕捉不同景色,不论是桥头、桥尾的雕塑,还是桥身白色、金色的搭配,一种华丽却不浮夸的美,令人念念难忘。
亚历山大三世桥曾多次出现在巴黎明信片、影视作品、音乐MV当中,例如Adele的音乐作品Someone Like You。
午夜巴黎一场浪漫却深刻的穿越。“实际上雨中的巴黎最美了。”“哦,是吗,我早就这么认为了。”——《午夜巴黎》台词
《午夜巴黎》最后一幕吉尔和布里尔埃两人第三次相遇在亚历山大三世大桥。这座被誉为巴黎最美的大桥见证了一段崭新恋情的展开。巴黎是爱之城,而亚历山大三世大桥连接了巴黎两处最有浪漫气息的地方,是邂逅灵魂伴侣的最佳场所。浪漫至上的《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一封情书。
生活中的一切不顺利不如意都会随着时间而消逝,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
在右岸,艺术女神(La Renommée des Arts,上游)和农业女神(La Renommée de l'Agriculture,下游)像,都是Emmanuel Frémiet(1824-1910)雕刻的。
右岸下游的桥塔顶部农业女神雕像
夜晚的大皇宫
协和广场方尖碑
广场的北面,左侧是克里雍大饭店(法国在此承认美国独立),右侧是海军府。
香榭丽舍大道(法语:Avenue des Champs - Elysées),位于巴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其法文是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其中Champs-Élysées(可简称为Élysée)之意为“极乐世界”或“乐土”,。
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
许多关于18、19世纪的小说,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
香榭丽舍大街浓缩着法国城市的历史文化。
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始建于1616年,当时的皇后玛丽·德·梅德西斯(Marie de Medicis )决定把卢浮宫外一处到处是沼泽的田地改造成一条绿树成荫的大道。因此在那个时代香榭丽舍被称为“皇后林荫大道”。
漫步香榭丽舍大街可以从凯旋门处逛起,连接凯旋门的这段便是汇集了路易威登大厦、卡地亚专卖店等时尚品牌,也有如奔驰、菲亚特、雪铁龙等高级轿车展览中心,以及一些高品位的餐厅。在这条街上白天游人如织,沿街的橱窗琳琅满目,既使你不入店购物,光看橱窗就可以目不暇接了。也可以找一家路边的露天咖啡店,喝着下午茶看远处的凯旋门和街道上往来人群。而夜色中的香榭丽舍大街则更加的璀璨迷人。
法国巴黎地标——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法语: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
凯旋门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凯旋门就位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
凯旋门的设计人原来是夏格朗与赖蒙,因意见不合,两年后赖蒙辞去,于是凯旋门最后按照夏格朗的设计完成。由法国国家古迹中心负责维护修缮与管理。
雄狮凯旋门以古代罗马的凯旋门为原型,是巴黎的地标建筑之一、曾经的欧洲征服者波拿巴拿破仑在巴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最恢弘,最精美的一座,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纪念性建筑。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即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为纪念拿破仑1805年1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称为“星形广场”。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遂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
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巴黎市区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
在凯旋门两个门柱的前后四面上有四个著名的花饰浮雕:出征:右侧门柱上的那个展翅的自由女神后跟随着朝气蓬勃前去出战的战士的雕塑是“志愿军出发远征( le Depart des Volontaires)”即著名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是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
胜利:拿破仑凯旋归来(Le Triomphe de Napoléon)表现了拿破仑大捷归来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欢腾场面。这两个不朽艺术杰作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和平和抵抗:面向万军林荫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ee) 的门楣上是由昂图瓦纳·艾戴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国(La Republique)”(又称“抵抗运动(La resistance)和“和平之歌(La Paix)”大型浮雕。
在这些巨型浮雕之上一共有六个平面浮雕,分别讲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门楣上还刻有由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指挥的所有大型战役的名字及法国革命战争的名字:马赫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阿布奇(Aboukir)战役、强渡阿赫高乐(Arcole)大桥、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热玛卑斯(Jemmapes)战役、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
门楣上还刻有由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指挥的所有大型战役的名字及法国革命战争的名字,凯旋门内部还刻有558位拿破仑帝国时代英雄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在战争中阵亡的。
凯旋门内设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人们亦可沿着273级的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在上面设有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关于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另外,还有两间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用英、法两种语言解说。游人还可以上到博物馆顶部的大平台,从这里可以一览巴黎的壮美景色,欣赏到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景象、埃菲尔铁塔的英姿以及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圣心教堂等胜迹风情。
浮雕——出征:如果说起这幅浮雕的另外一个名字《马赛曲》你肯定不会陌生。吕德浮雕作品《马赛曲》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优秀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之一,整个浮雕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在公元1792年,法国人民为反对奥地利的武装干涉,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志愿成立义勇军,高唱《马赛曲》进军巴黎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英雄气概。
浮雕《马赛曲》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剑,左手高举,在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那张开的羽翼,飞舞飘动的衣裙,和召唤性的内在激情,表现出急速的运动和奔放的革命热情。她大步向前迈进,更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女神占据整个浮雕的上半部,正从人们头顶上疾驰而过。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在女神的热情号召下蜂拥前进。 其中心人物是一个有著大胡子的战士,他带领自己年轻的儿子一起参加战斗,少年依傍著父亲,走得更加坚定有力。和这个跃跃欲试的激动少年相对应的,是走在其 后的沉著刚强的老人,他仿佛多次为自由而战,又要从容奔赴疆场。行列的最前面,号手正在吹响进军号,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战士,有弯腰系结 兵器的弓箭手,这些细节预示著战斗即将开始。这座浮雕上下两部分紧密呼应,有唱有和,韵律完整,局部细腻,整体和谐,动势热烈,是极具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马赛曲》,1833-1836年,法国,弗朗西科斯·吕德,浮雕,高1280cm,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这尊《马赛曲》使吕德荣获万国博览会的雕刻金牌奖,并享受终身的荣誉。
左边浮雕是——胜利:雕刻着拿破仑凯旋回归的场景,他身边簇拥着胜利女神,为他戴上橄榄枝,奏响欢庆的音乐,记录下他的丰功伟绩。
浮雕——和平:经历了自由、胜利、和抗争,最后终将迎来和平。
右边浮雕——抵抗:这幅浮雕是为了纪念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兰西人民不屈的反抗。
在凯旋门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无名战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着红色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据说,墓中睡着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有一长明灯,每天晚上都准时举行一项拨旺火焰的仪式。
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庆国庆节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每当法国总统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据说这座凯旋门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每当拿破仑.波拿巴忌日的黄昏,从香舍丽榭田园大街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门圈里。
巴黎凯旋门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此种风格的崛起和拿破仑的倡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的兴盛与衰败始终都与拿破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建筑都是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和样板。它们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巴黎凯旋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没有线脚。凯旋门摒弃了罗马凯旋门的多个拱券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
游览凯旋门,不仅是一处精美的旅游景点,也是一个具有意义的历史遗迹。
夏佑宫(Palais de Chaillot)又被译为夏悠宫、夏约宫、夏乐宫,隔塞纳河与埃菲尔铁塔相对,是为1937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而建的罗马式建筑,原用作展览场地。1940年,希特勒在访问被征服的巴黎时,在夏约宫留影,背景是艾菲尔铁塔。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性形象。在建筑风格上,夏约宫拥有着流线型摩登风格,两翼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宽阔的弧形,彷彿一双延伸的手臂正准备拥抱埃菲尔铁塔一般。在两翼中间设计了一片宽阔的空地,保证了从特罗卡德罗广场观看艾菲尔铁塔时的广阔视野。另外,夏乐宫内还有多个博物馆,东边是法国建筑艺术博物馆、歌剧院;西边是民族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现在的夏约宫每天都迎接着无数游人,他们在这里欣赏巴黎市景,寻找着拍摄埃菲尔铁塔的最佳角度,将最具标志性的巴黎记忆带回家。夏乐宫是最具人气的拍摄埃菲尔铁塔的地点之一。
位于夏佑宫两楼之间的平台在纪念1889年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活动中由密特朗总统命名为人权广场,也是观赏德洛卡德罗花园(Jardins Du Trocadero)、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雄姿和拍照留念的最佳地点。
夏佑宫的外面和埃菲尔铁塔的前面是德洛卡德罗花园。园内的喷泉和雕塑在夜间被照得灯火通明。1823年,法国曾占领过Cadiz,这些园林就是以Cadiz附近一个西班牙要塞命名的。
华灯初上,埃菲尔铁塔的灯光秀开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白天和晚上观赏埃菲尔铁塔的感觉截然不同:白天,钢铁结构分明,令人肃然起敬;到了晚上,埃菲尔铁塔又是另外一副景象,探照灯散发出金色的光芒,数不尽的灯泡制造闪烁的效果,从夜幕降临起至凌晨1:00(夏季持续到凌晨2:00),每小时前10分钟开始闪烁,为巴黎夜景添上无比浪漫的律动。碰到特殊节日和活动,灯光还会有特别的颜色,比如中国年时闪烁红色,欧盟日时闪烁蓝色。每年的7月14日法国国庆节,铁塔下方的战神广场还会举办音乐会,同时有国庆烟火表演。
夏佑宫广场,到了夜里这里会变成欢乐的海洋,各种街头艺人会在这里做精彩的演出。广场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英雄福熙(Foch)的骑马雕像。福熙领导法军从泥泞的战壕里打败德军,但和谈的时候却没有他发言的地方。后来还不幸被他言中,德国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图是广场上的小金人雕塑。
西楼(面向铁塔时的右座建筑)Passy翼的宫殿内有两个有趣的博物馆,海军博物馆(Maritime Museum)和人类博物馆(Museum of Mankind),前者展示法国海军的传奇史和关于该国海洋舰队的建造、发展、模型、实物等;后者则集中展览人类发展史、人类学、人口和人口增长等资料。
东楼paris翼的宫殿则容纳有法国纪念物博物馆(Museum of French Monuments)和电影博物馆(Henri Langlois Cinema Museum),至于电影图书馆(Film Library)则位于左座的最尾端,而且要从另一个入口进入。纪念博物馆中陈列了法国各地具历史意义的纪念物和古老的壁画,例如圣母院的古雕像、南特地区文艺復兴式的墓碑等;电影博物馆,则为游客介绍摄影术和电影发展的历史,并陈列相当珍贵的初期作品,当然也介绍电影拍摄的过程。在电影图书馆里,收藏有全世界最丰富、最珍贵的各式影片约5万种,馆内每天会放映3~4支片子供观赏,这里也是世界职业和业余电影从业人员心中的宝库。
埃菲尔铁塔,充满了永远的年轻浪漫,充满了感情。这是巴黎,好像信仰一样。
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流光溢彩的街道,美丽的塞纳河,金璧辉煌的宫殿,浪漫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巴黎的天空下夜幕降临后,人们唱起他们热爱的歌,歌唱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巴尔扎克说过:“巴黎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海洋,任凭什么探测器也无法知道她的深浅。”巴黎的心是一朵花;这朵爱之花如此娇艳让人永记在心,让人一生挚爱。未完待续……